大陸「中等收入陷阱」與「內循環經濟」

大陸「中等收入陷阱」與「內循環經濟」

2home.co  楊惟婷

 

由於全球通膨居高不下,2022年以來,各國央行紛紛透過激烈升息來打擊通膨,但此舉也造成消費者需求萎縮反轉,引發「經濟衰退」的危機。

 

近日美國公布9月通膨降至7.7%優於預期,加上大陸「清零政策」釋出逐步放寬跡象,致全球股債市連日大漲。但高興一天就好了!

 

因為這波通膨是「結構性、長期性」議題;例如,美國二手車售價、新屋的銷售都才剛開始往下走,尚會在高檔盤旋一段時日;此外,通膨到2023年即成為「比較基期」的問題,因2022年物價較2021年高出許多,所以民眾才都感受到高通膨切膚之痛,但到了2023年因為基期被奠高緣故,CPI年增率數據就不再這麼高,屆時用此CPI年增率數據來判斷資本市場多空方向將失真、且不重要了。

 

2023年,全球要面對的是「經濟衰退」的危機!未來全球經濟存在「下行」風險,屆時投資人必將關注度轉向「景氣」何時可回升?

例如,美國的經濟將因為高利率變得更差;歐洲能源短缺,價格仍舊非常高,明年經濟是大衰退;日本面臨日圓大幅貶值,身為能源進口國,貿易逆差加大;中國大陸除了有新冠疫情的封控問題下,在中美經濟戰下,2023年如何突破困境?屆時,投資人最關注的是,那一個經濟火車頭可以帶領世界往前衝?

 

美國2024年才有總統大選,Fed以打通膨為己任,振興經濟延後;反之,中國大陸走出20大,「習家軍」G20、APEC已華麗登場,未來如何帶領14億人民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並引領全球景氣回升?值得拭目以待!

 

當前,中國大陸雖已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讓大陸近億人口擺脫了貧困線,並努力走向小康社會,但是,下一步要如何創造出一個更龐大中等收入群體,一起走進「共同富裕」的社會?

 

尤其在中美貿易戰下,大陸已不能再依賴「出口導向」策略做為「大國崛起」槓桿,未來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唯有靠自己創造、滋養一個龐大中等收入群體,亦即靠自己的人口優勢、生產技術,孕育出一個「全世界最大消費市場」。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應由「全球供應鏈」走向「內循環經濟」的結構,才能創造出一個以14億人口為底氣、誘人購買力的全世界最大消費市場!

 

一、大陸將藉由「共同富裕」創造出一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精准脫貧」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下基礎

 

「脫貧攻堅」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全黨訂下的重大政治任務,要求在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一起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對此脫貧攻堅任務,大陸已取得第一階段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當然,大陸推動此「精准脫貧」所取得的成就,可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重大貢獻,亦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減貧發展提供典範值得各國深入學習和借鑒。

 

但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所以大陸脫貧之後,更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而其更高的理想,是推進整個社會邁向「共同富裕」境界。

 

■將失序的社會資本,導引回到「十四五」國家建設行列!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中導入了「市場經濟」的經營模式,激發大陸創新、創業潛力,也幫助了一部分人擺脫貧困!

11/21日,胡潤百富與中信保誠人壽聯合發布的《2022 中國高淨值人群家族傳承報告》顯示,中國擁有 600萬人民幣淨資產的「富裕家庭」戶數,達到508萬戶,擁有千萬人民幣淨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有 206萬戶,擁有億元人民幣淨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則有 13萬戶。

 

而中國「高淨值家庭」的財富總資產,從 2020年的 126兆元擴大至 2021年的 160 兆元。

從高淨值人群構成來看,職業股民與不動產投資人的比率均為 10%,與2020年相同;企業主約 50%,較2020年減少 10個百分點;「金領」(例如 CEO、CFO、工程師)約 30%,比2020年增加 10 個百分點。

 

但是,市場經濟也產生了後遺症,即「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尤其在資本運作下,網路經濟巨龍壟斷了大數據,碾壓實體通路,讓千千萬萬小店家無以維生;而社會資本流入房地產炒作,而忽視「工業自動化」的長期投資。這些扭曲現象,皆加大「貧富不均」難題。

 

回顧資本主義的實證經驗,大致是以「資本」架設「生產線」提升了生產效率、但工人在「生產線」上只是一個節點、缺乏完整一技之長,所以「剩餘價值」大多為資本家獨享,致「貧富差距」難題無解。

尤其「財富重分配」將衝擊到「既得利益者」,資本家乃透過「政治獻金」來換取保障財富,形成「黑金政治」掛鈎共生。

 

回想農業社會,古人年輕時習得一技之長(學徒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透過小市集交易,天地間自有一席之地,只要肯勞動,沒有失業問題,典型在夙昔!

 

而進入現代化工業社會,為追求物質生活,人們不斷進入工廠「生產線」中!
但您過得幸福嗎?一旦歐美抽訂單,無薪假、裁員問題叢生,這樣過得幸福嗎?

 

未來,中國大陸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共同富裕社會」,並證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人類社會可行的選項之一,這將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偉大實證?因為「社會主義」的「濟弱扶傾」本質,可能是「資本主義」的「貧富不均」解藥!

 

■「共同富裕」才是解決「貧富不均」的寧靜革命

 

早期大陸的「均富」政策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有,再帶動其它人一起富有,利用開放私企經營、獎勵勞動、勇於創業的方式,逐步拉升大陸人均所得。

不過當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同時出現物競天擇的汰弱局面,造成「貧富不均」的現象逐步擴大,這與共產主義理念相背離,因此是需要「反壟斷」校正回歸。

 

為了要達成「共同富裕」目標,近年大陛啟動「第三次分配」。目的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大陸人民的全面發展,使中國人朝向「均富」邁進。

但值得留意的是,此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校正方式,與傳統共產主義不同,並不是一種齊頭式的富有,而是重點是放在「公平性」—亦即維持企業公平競爭、勇於創新、獎勵勞動的模式,但提供一個高品質生活、福利更健全的社會架構。

 

總之,大陸第一次進行「財富重分配」時是導入西方「市場經濟」的「效率分配」精神,目的在使生產要素總體貢獻最大化。

而第二次進行「財富重分配」,是政府在「國家價值」導向下的強制性「稅收分配」,目的在使「公平正義」最大化。

而這次的第三次「財富重分配」是在向善、為公、樂施等「社會價值」理念的引導下,在政策鼓勵下,由市場推動的「社會責任分配」,亦即是一個具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希望用「共同富裕」來同時解決「貧富差距」難題。

 

當然,想達成「共同富裕」理想,也意謂大陸要創造出一個龐大中等收入群體,此必須加速擴大內需市場,讓全民樂在勞動、樂在消費下,一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必定蓬勃發展,並有機會成為全球新寵兒。可見,「共同富裕」的目標即是重要的國家級戰略。

 

正如巴菲特說過,他投資大陸企業不在意這些企業能不能走入國際,只要有14 億人願意買單就足夠了。

 

■大陸在「清零政策」維穩後,如何走出新格局?

 

在大陸總理李克強任內雖提出「中國製造2025」,但他支持的「互聯網+」政策,掀起大陸民間網路金融資本狂歡,各級政府不得不疲於應付P2P暴雷事件,而他另一項大力推動的城鎮化和棚戶區改造,也令房地產迅速成為經濟支柱產業,1、2線城市的地產金融化,與3、4線城市的新房供應過剩,形成倒掛效應。

 

這幾年北京以很大決心,致力於經濟「脫虛向實」,擠壓金融、地產泡沫,驅趕民營金融資本往「工業4.0」高端製造領域投入;另一方面在農業領域,「鄉村振興」方面,也以國家力量將向農業現代化投入更多資源,以防範糧食危機。

 

深層原因,即大陸經濟高速發展30年,在胡溫時期形成既得利益集團,分別形成房地產、能源、金融、網路巨頭,國家資本配置失衝,在美國掀起「超限戰」後,大陸高層如不大破大立,將面臨「動搖國本」的執政威脅。

 

而大陸經歷三年的經濟活動放緩、及內需市場整頓,在適當時機解禁,內需市場應可先爆發強烈的生命力,其經濟復甦力道應可期待,且此次力道不同於出口,是可操之在己的內需市場。

 

過去2年受到疫情衝擊,大陸高層忍痛扭轉經濟「脫實向虛」,大陸在金融監管、整頓網路與房地產調控等層面的措施,做法雖不細膩,亦遭遇爛尾樓風險,但仍堅定總體方向,讓新經濟體制可在法律架構下納入監管措施。

 

近期市場常傳出鬆綁清零政策的聲音,頗有政策「試風向」的味道。從A股市場的反應,可嗅出投資人多麼渴望中國解封。相信,未來解封將對經濟產生極度的正面影響。

 

觀察中共二十大後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路線,大陸經濟走向「共同富裕」社會已經定調。其實這也是自鄧小平時代就開始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的延續,只是歐美、西方任性地套用其「價值觀」評定,故不識盧山真面目。

 

當一切就位,「習家軍」將負責推動國家永續發展方向,「中國式現代化」路線,目的是維護和完善市場經濟,這才是大陸經濟脫胎換骨、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如此,大陸經濟可背靠以「內循環經濟」擴張,走向「共同富裕」社會。

 

二、大陸如何跨出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何謂「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的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因某些優勢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後,但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典範轉移」,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而一直停留在該經濟水準的情況。其原因,可能薪資、地價上漲,失去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無法與低工資的經濟體在廉價生產競爭,或與高技能創新的先進經濟體競爭。

 

例如中國大陸,近年來即一直苦苦掙扎於世界銀行稱之為中等收入的行列(人均國民總收入約為10,000至12,000美元)無法奮力突破。

或許,是被困於「互聯網+」的思維;或許,是被困於「工業4.0」資本投資比例低;或許,是被困於勞動力市場「人口老化、少子化」嚴重;或許,是被困於「內需市場」動力不足…….等。

 

■大陸如何跨出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大陸由於出生率下降等原因,人口成長率不斷放緩,人口也自2022年開始進入負成長局面,不可避免地出現老齡化和人口減少,從而成為經濟成長的絆腳石。

在人口紅利消失後,要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就要有明確國家發展戰略,引進嶄新生產工藝或技術,或尋找新市場,以保持生產增長。

 

而「擴大內需」正符合中國14億人口優勢——即生產大量優質、創新的高附加值產品,並以自身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購買力來餵養內需市場,一樣能幫助驅動經濟增長,並順利轉型到基於高生產率和創新的增長。

當然這就需要有遠見地投資基礎設施和教育。

 

大陸學者林毅夫曾說,若中國大陸在接下來的15年,可實現5%至6%的經濟增長,到2035年時,中國將實現其所設立的目標,相比2020年人均GDP增加一倍,達到人均GDP到2萬3000美元的水準。

 

自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川普藉拉高關稅,增加大陸的出口成本,逼製造業離開大陸。包括台商在內,大陸製造業者同樣也前往東南亞等地布建產能。

 

由於目前大陸以製造業立國,工業產值占了GDP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國際供應鏈搬出大陸,造成大陸閒置產能的壓力,大陸很多人就會下崗,資本也會大量外逃,到最後有可能引爆系統性危機。

中國大陸在過去兩年中,頂著壓力大力整頓教培、互聯網、房地產等領域,目的就是為了先讓「資本有序發展」,這是為了中國大陸整體、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更好的制度與法律基礎。

 

如今解封在即,顯然已準備重回經濟建設和「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路。

總的來說,中國大陸由於巨大的體量和強大的韌性,中國大陸消化經濟問題的能力很強。

對此,從全球來看,一個國家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富裕國家,已經很難,若想要走向《共同富裕》就更難了。即使英美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非常明顯的社會不公平現象,進而導致近年來民粹主義崛起。

 

雖然中國大陸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發達且「共同富裕」的國家,仍會面臨很多挑戰。但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基礎上,應有能力在追求經濟增長、也確保社會穩定,並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以「內循環經濟」擴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誠如鄧小平早在1992年「南巡講話」時,曾開示「資本主義可以有計畫,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

 

「共同富裕」的理念,若從「區域均富」來看,是在沿海「出口創富」成功後,接著就是借力「內循環經濟」發展,並善用華中人力、土地等資源建立生產基地。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以「內循環經濟」擴張,就足以取代出口衰退的量體。反而,失去「中國製造」的物美價廉商品,全世界就必須進入長期的「低失業通膨」時代。

 

未來,我們可能會見到,中國市場以「內循環經濟」擴張的爆發力,這新的發展格局,可能會將傳統珠三角、長三角的「區域結構」逐步內化,變成某種程度上的「西部資源、中部製造、東部消費」。此種嶄新格局,背靠西部資源、中部廉價土地人力,可區域平衡發展,又可走向「共同富裕」社會。

 

事實上,大陸近10年來,民營企業以科技創新了「網路新經濟」,並透過強大資本運將14億人口消費市場中牢牢占據,問題是這些資本背後有濃濃的「華爾街」味道。所以這些壟斷性的龍頭企業在內需市場整改浪潮過程中首當其衝,造成龍頭企業的盈利會因此縮水,當然一時陣痛難免。

 

但是,當這些龍頭企業的壟斷性縮水、將部分還利中小企業,而透過「內循環經濟」的催化,其實未來市場大餅是可以做大,大家可共享市場、創造就業。尤其,未來國企、民企之間可能走向截長補短、「混改」蛻變,當然這均衡點的拿捏,是藝術、也是成敗關鍵,而「反腐」是重中之重?

 

三、「全球供應鏈」走向「短鏈」,陸企必須加速「工業4.0」提高生產力

 

■葉倫示警:「美國供應鏈非常脆弱」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6/20日表示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看到國內供應鏈,確實缺乏彈性」,並重申支持「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

 

葉倫表示,美國在稀土金屬方面「高度依賴」地緣政治對手中國,稀土金屬是製造所謂「永久磁鐵」的關鍵原料,而鋰離子電池、電動車等產業都使用「永久磁鐵」。她認為,在稀土金屬等關鍵原料供應方面,美國應減輕對競爭對手的依賴,原因是全球供應鏈受阻,已傷害國內經濟,並已導致通膨加速攀升。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2017 年至 2020 年間,中國占美國進口稀土化合物和金屬的比率高達 78%。

 

■英國企業被迫重新調整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將加劇通膨危機

 

隨著英國新首相競選階段,英國政客開始對中國展示強硬、民粹式身段,以騙取選票。例如7/25日英國保守黨舉行主席選舉前,蘇納克即宣稱,中國是「英國和全球安全的頭號威脅」,「如果自己成為英國下一任首相,將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而在這次選舉前,蘇納克一直主張與中國發展「成熟與平衡的關係」,多次表態希望推動中英經濟對話的重啓。

 

根據英國官方貿易統計數據,中國是2021年英國最大的進口商品來源地,佔總量的13%,而中國是商品出口的第六大目的地。

由於中英政治關係緊張,英國企業被迫重新調整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而這一轉變可能會引發通膨壓力,或加劇英國民眾的生活成本危機。目前,英國通貨膨脹情況已創下40年來的新高。

 

■西方正在設法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

 

俄烏戰爭讓歐洲發現對俄羅斯能源依賴過重造成的嚴重後果,也使他們擔憂對中國經濟依賴過重也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德媒《奧格斯堡匯報》分析指出,首當其衝的就是汽車產業。德國汽車業在巨大的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而且並沒有就此收手的意願。德國國內也有大量的工作崗位取決於汽車業的中國生意。

另在其他領域,同樣也存在著對華依賴:如稀土材料、半導體元件、醫藥產品等。
評論文章表示,歐洲和德國都必須儘快擺脫對華依賴,但是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鑒於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這點就難擺脫對華依賴。

 

■因應人口紅利消失,陸企加速「工業4.0」自動化進程提高生產力

 

根據機器人行業組織「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IFR)」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廠的機器人安裝數量幾乎與全球其他國家不相上下,總數超過24.3萬台,較前一年成長45%,持續加快中國的工業自動化進程。

另外,「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還顯示,2022年中國占全球重型工業機器人安裝總量的近一半,裝設新機器人數量幾乎是整個美洲和歐洲工廠的2倍,鞏固了中國作為全球機器人第一大市場的地位。

 

中國加速尋求自動化的目的,是為了在人口紅利消失後,仍能維持發達的生產能力。中國雖然開放「二胎」,但在應對勞動力工資上漲上,仍緩不濟急。為了防止西方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其他新興市場或其母國,「自動化」是中國提高現有生產力的最靠譜的方式。此一方式將是因應未來大陸勞動人口持續減少,能加速提高生產力,以期在全球供應鏈中持續佔有更大的份額。而且如果中國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這一步也至關重要。

 

另據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Conference Board)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每工作小時的產出僅是G7集團等工業先進國家平均水平的1/4。所以,解決中國的生產力增速問題,才是中國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重中之重,不能等到生產力低落時才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全球化1.0時代”,全球的貿易比較優勢,主要來自於勞動力低廉優勢。

這時代,中國憑藉人口紅利,勞動者不只廉價、而且也非常的勤奮和吃苦耐勞,所以大量的發達國家將工廠從本國遷出,搬到中國來設廠,利用中國的低勞動力成本,大肆發財,而中國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

 

但是,中美貿易戰讓西方越來越憂心於對中國製造的過度依賴,雖然目前中國仍是世界工廠地位,且占全球製造業產出的份額為29%。但是,東協、印度的勞動市場工資相對低,並已虎視眈眈很久了。

 

在“全球化2.0的短鏈時代”,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只有靠「自動化」提高生產力的方式來抗衡。實際上,在“全球化2.0時代”,中國採用機器人的替代速度將反映中國企業未來的競爭力。生產線上的工人數量比自動化之前減少了,而每天的整體生產能力卻提高了,留下來的工人工資更高。透過「工業4.0」的技術提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意味著中國可能繼續掌控全球供應鏈的地位,更能創造出一個更龐大中等收入群體。

 

■大陸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仍居重要的位置,但必須堅持升級「工業4.0」

 

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由2010年的18.2%大幅提升至30 %,接近美(16%)、德(7.4%)、日(5.2%)三國之和,在全球佔有絕對優勢。

 

中國目前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仍居重要的位置,原因包括人工成本居中、產業配套完整、大規模生產的勞動生產效率較高,世界各國對中國供應鏈高度依賴。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報告顯示,全球186個國家和地區中,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中國的有33個,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是中國的為65個。

中國工業製成品出口規模占全球比重也持續提升,在2020年達到19.5%,明顯高於美國(5.0%)、德國(9.6%)和日本(4.5%)等製造業大國。

 

但隨著全球供應鏈加速調整成區域短鏈,這些傳統優勢正被競爭者追趕中削弱。

若從製造業月均工資來看,2020年,美、韓、日等發達國家製造業月均工資分別為中國的4.8、3.8和2.6倍,越南、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製造業月均工資僅為中國的1/3、1/5。

 

但中國製造業供應鏈配套完善,印度、越南等其他國家在短期內無法超越。

由於跨國公司已在中國投資了20多年,才建立了複雜完整的生產鏈,以智慧手機製造產能來說,中國占全球的70%,除擁有完整的本地零部件供應商,這很難複製,更不用說現代化和高效的交通、通訊和電力等基礎設施供應。

而重建區域短鏈,需要同樣長的時間,並且成本無法想像。

 

而大陸清零政策,也迫使「蘋果」等國際品牌加速擴大越南和印度的生產佈局。供應鏈從過去的長鏈轉變為短鏈已是進行式,只是印度和越南都有基礎設施不完備等情況,目前無法完全取代大陸的生產地位。

而且近年越南投資被炒熱,土地價格更是飛漲、一周一個價,都會影響投資意願。另外,海外設廠尚有人才等考量因素,舉例來說,台積電赴美蓋廠也遇到人力的問題,在台灣加班、輪班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在美國,要24小時輪班,即是管理上的大問題了。

 

例如蘋果公司已在印度生產最新款iPhone,最大代工廠富士康也投資3億美元在越南擴建生產設施,但是行業研究分析師認為,iPhone的供應鏈在中國非常完備,蘋果仍對中國的依賴度依舊很高,僅僅要移出 10%的iPhone生產線,大概就要花8年時間,更不用說中國還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蘋果要移出中國太難了。

 

儘管中國目前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仍佔有優勢,但中美貿易關係惡化、地緣政治衝突、疫情大流行下的封控措施、台海緊張關係,已成為各種與中國脫鉤案例的最新引爆點。例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提倡「友岸外包」,即是一個打擊中國供應鏈、促「製造業回歸美國」的野心。所以,蘋果公司未來可能將把20%的iPhone產能逐步移往印度生產,這意味著會大幅減少在中國的生產線。至於轉移的原因,除了規避中美競爭的地緣政治風險之外,還有中國防疫封控措施引發的生產、供應鏈、運輸等各方面業務運作的真實困境。

 

所以,大陸製造業未來若想擺脫中美貿易戰被絞殺命運,仍只有「產業升級」提高生產力一途;而大陸此時強推「能耗雙控」政策,可防止高耗能、高排碳產業復活,並強迫自己產業升級「工業4.0」,未來可防止西方國家強徵「碳稅」!

 

■人力密集型陸企「產業外移」,只是全球化「騰籠換鳥」的進化過程

 

誠如生產製造「全球化」的歷程中,跨國企業搜尋各地不同的生產成本以及生產要素的品質,將其生產基地不斷外移,來降低生產成本。只是「要素稟賦」的國家由德日移轉到亞洲四小龍、再到中國大陸,再移到東協五虎、印度。

 

這是「全球化」的自然進化過程,當中國大陸人口紅利消失,跨國企業在算計下,必然將製造中心外移,即使沒有川普,也會自然發生。即使是陸企,在土地資源短缺、人口紅利即將耗盡時,也會將人力密集型製造業外移!

 

其實從十多年前的騰籠換鳥、2017年底的禁汙令,到2021年的限電令,其背後都透露著同樣一個核心訊息:大陸已不要高汙染、低附加價值的產業。

反而,產業升級、且符合節能減碳的高端製造業,才是大陸官方強力推動「能耗雙控」政策下的主旋律。

 

由近年 TCL在越南建新廠,擴大電視機產能;京東方也在越南建立產線;萊克2021年向越南增資,在越南營收接近 5億元;富佳越南吸塵器的產能到2023年將從目前 100萬台增至 120-150萬台,可一葉知秋。

 

例如,越南的優勢是人力便宜,約為珠三角人力成本一半,廣東省中山的工人月薪為人民幣 5,000多元,越南的勞工月薪(含加班)不到 3,000元,工作時間長度一樣;二是電力便宜,每度約 0.5元,廣東省中山約 0.9元;三是越南出口退稅順暢,稅率與中國差不多。尤其,越南多數工業區都給予外商「五年全免、兩年減半」的稅收優惠;四是越南產品面向全世界,以出口至美國、歐洲、中國、日本、南韓等國為主。

但越南的劣勢,是越南國土面積較小,不可能承載所有製造業的轉移,且上游核心設備、材料的配套,主要依賴於中國,其次是日本和韓國。

所以,陸企在越南、印度的布局,基本上都是裝配。而核心技術、核心能力留在中國大陸國內,裝配、勞動密集型環節,要離市場更近,也能利用當地資源稟賦,並避開關稅壁壘,這是現階段中國製造出海的新邏輯。

 

例如,小米是大陸的知名民族品牌,但已將生產線轉向越南,但並未在越南直接建造自有工廠,而是委託香港的外包商DBG科技公司代工。

 

此一現象讓許多民眾擔憂越南是否會奪走中國做為世界工廠的優勢,對中國造成同儕競爭壓力?不過,了解「全球化」歷程的人,即了解越南與大陸生產事業各有優勢,越南無法取代中國做為世界工廠的地位。

 

■拜登計劃發起「G7全球基建倡議」力抗中國「一帶一路」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6/16 日表示,總統拜登將發起一項全球基建倡議,特別在印太地區,以抗衡中國「一帶一路」計畫。

 

蘇利文說,拜登將在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宣布這項倡議,提出「一帶一路」替代方案,美國與 G7 成員國最終將投入數千億美元,涵蓋全球基建、數位基建等領域,美方打算讓這項倡議成為拜登剩餘任期內重大外交政策之一。當然,這是美國在空中畫餅、籠絡盟友。

 

事實上,在一個高通膨時代,美國想要發起「G7全球基建倡議」,以阻止中國崛起,無異緣木求魚。

 

■中國大陸將背靠RCEP,成為中美貿易戰中的突圍缺口

 

中國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有望塑造出新區域經濟,進一步整合中國、東協與日韓之間的供應鏈。

 

RCEP成員包含東協10國與中日韓紐澳。據RCEP統一的經貿投資規則,有助於RCEP成員國的企業依據自身產業發展優勢,在區域內選擇其最具競爭力的地方,進行供應鏈、產業鏈的高效率布局。RCEP較低的關稅、統一規範要求和較寬鬆的原產地規則,將使跨國企業能夠利用不同經濟體的比較優勢來降低其生產成本。這將是有助於重塑區域供應鏈,例如東協的低成本製造商,將能夠使用來自日本或韓國的高附加價值投入(如半導體),其產出可以免關稅進口,並由中國進一步加工。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前8個月,中國與RCEP成員國進出口總額達8.32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7.48%,其中與東協國家貿易總額為4.09兆元、成長14%,占大陸外貿總值的15%;另與韓國增加7.8%,與紐西蘭提升5.5%。

因此,RCEP將成為中美貿易戰中,中國大陸的突圍缺口。東協經濟體也將從RCEP的貿易和海關綜合規則中獲得收益提昇,互蒙其利。

 

四、中國大陸將以「內循環經濟」、「電動車工業」平視世界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低成本競爭」的優勢已有所弱化,但是,中國在消費市場規模優勢日漸凸顯。

 

■在節能減碳的時代,中國大陸已壟斷95%太陽能板關鍵部件製造

 

在全球一片節能減碳推動「綠色能源」的風氣下,太陽光伏發電是各國發展的重點之一,而太陽能電池板的製造更是掌握在中國大陸手上。

 

據國際能源署(IEA)發佈一份特別報告表示,要確保向「淨零排放」的安全過渡,將需要加大力度擴大太陽能電池板的全球生產並使其多樣化,而中國就是全球太陽能電池板供應鏈的關鍵。這項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全部關鍵製造階段的份額超過80%。

另陸媒指出,如果考慮到多晶矽和晶圓等關鍵部件,按照中國目前在建產能計算,其生產份額未來幾年將升至95%以上。

 

2022年6月1日大陸國務院發改委等9個部門發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其中提到中國光伏產業佔據全球主導地位,多晶矽、矽片、電池片和組件分別占全球產量的76%、96%、83%和76%。此外,規劃還明確要求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 12億千瓦以上。

 

■大陸發展「電動車工業」的深謀遠慮

 

1、馬斯克盛讚大陸「電動車工業」競爭力超強

 

全球首富、特斯拉CEO馬斯克,最近在一場論壇上再度被問到電動汽車競爭力時再度盛讚中國。他說,中國大陸的汽車公司讓他印象深刻,他們「極具競爭力,勤奮又聰明」,未來還會看到大量產品都是從中國出口,「就像iPhone一樣」。

 

日前,馬斯克還曾在微博上發文稱,「似乎很少有人意識到,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電動汽車領域正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無論你怎麼看中國,這都是事實。」

 

事實上,2021年全球狹義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已達到623萬輛,中國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中已經達到53%,在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占比更是高達61%。

所以說,中國的汽車銷售市場對於特斯拉來說也極其重要,馬斯克則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可能占特斯拉市場的25%到30%。

 

大陸發展「電動車產業」的政策始於2007年,當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拔曾在德國奧迪汽車任職的工程師萬鋼為科技部長,成為大陸電動車工業的主要推手。

萬鋼主張發展「電動車產業」的主要原因,是大陸石油來源受制於外國,加上大陸自2000年開始汽車市場飛速成長,可以汽車消費成長來推動大陸汽車產業前進,但畢竟在燃油車上與外國車廠技術落差過大,電動車技術相對容易,可以彎道超車,加上因應未來「碳排放J限制,大陸乃決定以「跳躍方式」直接搶入電動車產業。此前瞻眼光,讓大陸「電動車產業」搶佔先機,除主導國內市場外,目前已成外銷出口熱門產業。

 

大陸發展電動車產業優勢,除了有龐大的本國消費市場支撐外,其關鍵零組件的生產也是未來主導電動車產業走向的重要力量。

例如車用大型電池組,目前大陸的產量佔全球半數以上,其中以寧德時代為最主要的車用電池生產商,擁有大陸近半數的市佔率,國際上知名的歐系與日系車廠都是他的客戶,技術上已走在全球前端。

另在電動機方面,因為大陸控制全球7成的稀土金屬產出,以及鋰、鈷等大量由大陸把持的非洲礦場出產的關鍵原料,可保證有穩定的原料來源。

 

2018年中國開始進行「補貼退場」機制的同時,同時引進了知名的特斯拉汽車在上海設場,讓原本已經相當慘烈的大陸電動車廠優勝劣敗加速進行。

2022年特斯拉開出新年紅盤後,號稱年產要達到50萬量,勢必加速競爭力不足的電動車業者退場,大陸電動車廠可能只會留下2家或3家存活,這是善用「物競天擇」的市場機制來自我蛻變。

 

目前,大陸官方的「補貼政策」已開始進行退場機制,電動車產業「汰弱擇強」是強化競爭力必然的走向。

 

2、大陸已形成「全球最大電動車消費市場」

 

中國大陸的「電動車消費市場」已是全球最大,銷售量超過美日兩國總和,許多知名歐美汽車廠的最大客戶都是中國,而且這些外商早已開始與大陸合作開發電動車。

 

根據大陸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中已經達到53%,而純電動汽車的全球市佔率更高達61%。

特斯拉汽車公司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為此在網上發文稱,「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與電動汽車已領先全世界,無論你如何看待中國,這都是事實。」

 

據「大陸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指出,2021年全球狹義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23萬輛,同比增長達到118%,市場滲透率達到7%。而大陸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已達全球53%,而全電動汽車的全球市佔率更高達61%。這使得中國的汽車產業企在全球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等領域的競爭優勢日益凸顯。

 

3、未來「電動車工業」將支撐大陸「內循環經濟」的擴張榮景

 

工業革命以來,汽車工業一直是支撐歐、美、日等工業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未來「電動車工業」同樣在製造技術、電池以及人工智慧在內的電子控制與網路技術領域上,支撐一個「大國崛起」。

 

美國做為全球汽車工業最重要市場與生產重鎮的地位早已受到日、歐等國挑戰,目前大陸電動車在政府大力推動下快速發展,其市場規模早已超過美、日、歐等國家的總和。未來美、日、歐若要挑戰中國的地位,必須在技術上超越,尤其是電池以及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電子控制與網路技術。所以美、日、歐等國抱團圍殺中國芯片產業,欲拖慢大陸前進的腳步。

 

下一階段大陸電動車的競爭就看大陸車廠與特斯拉競爭的結果,其關鍵點可能會落在電子控制技術與人工智慧的自動駕駛系統。尤其在自動駕駛方面,大陸起步較早,與國際大廠技術落差不大,已投入的研發資金足夠與國際上一較長短。尤其是目前大陸的5G通訊建設快速舖開,對於自動駕駛與車用網路系統有較他他國家超前的優勢。如果人工智慧的優勢能確立,加上已極具競爭力的車用電池,大陸的電動車產業可望有數十年的產業榮景。

 

據《日本經濟新聞》調查2021年的主要產品和服務的全球市占,中國勢力在電動車、電池用途先進材料等 13種高科技品項的市占率擴大。

 

以電動車相關項目為例,車用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的的全球市占達 38.6%,和2020年的市占率相比,高出 12個百分點以上,如果加上比亞迪,中企全球市占率更達到 46%。

 

電動車方面,比亞迪全球市占率也超越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2022年上半年,比亞迪的電動車銷量只輸給特斯拉 (TSLA-US),名列第二。

 

4、馬斯克:特斯拉降價關鍵,因競爭對手在中國

 

2021年特斯拉宣佈Model Y正式中國上市,並大幅調低售價,平均調降約15萬人民幣,降幅超過3成,短短10小時內訂單爆增10萬輛,這在大陸乃至全球的電動車市場都引發震撼。

 

特斯拉先以高端車型建立品牌形象、再以中低端車型橫掃市場的做法,原本就是馬斯克創立特斯拉時公開發表過的策略。此舉,大陸電動車廠可說是一片哀嚎,有些小廠被迫退出市場、或被併購,可能提前擠掉大陸的電動車產業的泡沫。

 

特斯拉的每一個動作都極具市場影響力,這次的降價對市場投下震撼彈,並提早將次要的對手趕出場外,避免其羽翼漸豐之後與特斯拉進行流血競爭。而在電動車利潤率下降後,特斯拉未來真正能賺錢的是靠販賣無人駕駛系統與其他各種電動車用軟體,亦即是以整個汽車產業生態做為營利的工具,將汽車產業從過去的「生產/銷售」體系過渡到「整合式服務」體系,這種狀況有部份類似蘋果手機的市場現況與未來發展策略。

 

由於大陸電動車相關產業鏈與技術已逐漸成形,馬斯克公開表示,未來特斯拉最大的對手將來自中國大陸,顯然也是有感而發。

 

五、跋尾—「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清朝末年,西方列強以鴉片、槍砲侵略這個古老又龐大的帝國,榨取各種利益。此時有許多救亡圖存的有志之士,希望可以變法革新,走向富強,除了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之外,還有譚嗣同、楊銳、劉光第等「戊戌六君子」。

他們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展開當時一系列「新政治」包括廢除詬病已久的八股文、引進西方軍事制度、科技等等。但改革總會衝擊既得利益者,在慈禧太后鎮壓下,最後這場維新變法只維持103天,光緒皇帝從此被軟禁,宣告失敗。

 

自古以來,變法改革的人,大多沒有好下場,從商鞅作法自斃、張居正死後被抄家,都顯示站在風口浪尖、開創新局的人,總會招人怨懟,要承受相當大的代價。參與「戊戌變法」的有志之士,自然也難逃清算的命運。在變法失敗後,梁啟超勸說譚嗣同一起前往日本避難,但是他拒絕了,並自願留下來為改革流下鮮血。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就是譚嗣同慷慨就義、引頸就戮前留下的絕命詩!

 

中國為文明古國,擁有屬於它自己的傳統文化背景和「天下為公」的社會價值。西方人若不能體悟這個民族百年前曾被西方列強割據凌辱的「苦難」,不理解這個民族奮力「崛起」背後的故事,就很難求同存異、擴大共識,最終只會出現一連串的誤判。

 

中國追求「國富民強」的目標,是任何一個國家該有的「自我防衛」權利,它的努力也應該得到美國及西方世界的尊敬。

雖然北京已一再強調無意「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唯一強權,但中國的「和平崛起」太快、太猛,仍很難取得美國及西方世界的信任,畢竟,在大航海時代,西方列強在國力強盛後,就展開無盡的征服與殖民,無盡的殺戮與掠奪,他們害怕報應。

 

這種對抗思維,除了東西方價值觀與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體制的差異之外,大陸持續雄心勃勃的國家級「五年計畫」,讓其國家綜合實力日益壯大,更加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不安全及恐懼感;且西方在「物競天擇」價值觀作祟下,自然認定北京具「新霸權」野心,致中美最終仍走進「修昔底德陷阱」中。

 

■11/14日的「習拜會」

 

其實,大陸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這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必須面對的現實。

例如,日本官方近期一份報告指出,在被研究者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學術論文中,來自中國大陸的論文目前已經位居全球第一,占比24.8%,高於美國的22.9%,2008年大陸只占7.6%,美國以34.9%的巨大優勢居首。該報告還發現,大陸的科研競爭力還集中在材料科學、化學和工學等5個學科,而這些學科恰好是關係到未來新科技、新經濟發展的基礎研究領域。

 

又如,大陸習慣利用「彎道超車」的方式改變成長速度,如「網路經濟」的應用確實震撼了西方世界,也動搖了長期以來「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秩序。

但大陸飛快地進步除了讓西方感到畏懼外,也由於對大陸體制產生的誤解,進而轉化為極富敵意的對「中政策」。

 

而大陸以前只重視應用面的「彎道超車」、且忽略了科技面的「基礎研究」重要性,這個軟肋成為了川普的打擊重點。

 

自川普政府開始,以「抗中」做為其選戰主軸,以製造對立騙取選票,所以川普不斷端出對中國的科技技術封鎖、人才禁令、關稅制裁。

而此一趨勢,在拜登任內,為了連任也未看到扭轉的可能,但此反而激勵大陸更加領悟「自力更生」突破關鍵技術的重要性。

 

11/14日的「習拜會」中,習近平提到,美國搞的是資本主義,中國搞的是社會主義,雙方走的是不同的路,這種不同不是今天才有的,今後還會繼續存在。不過打貿易戰、科技戰,人為「築牆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完全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只會損人不利己,反對把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

 

至於拜登方面,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拜登願重申一個穩定和發展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援「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

 

■當「經濟」碰上了「政治」

 

若站在「共存共榮」的全球化角度看世界,依「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s) 」的貿易理論——當一個國家擁有相對充裕的自然資源與生產要素,在貿易前,大量使用充裕的資源(即要素),成本低廉而會令價格比其他國家低,因此,勞動較充裕的國家應多生產勞動密集的財貨,而資本較充裕的國家則應生產資本密集的財貨,生產之後出口以交換其他需要的進口品。此時,各國可透過貿易過程,享用更多的進口品,並改善生活物質條件。

 

但是,當「經濟」碰上了「政治」,一切「理性」都扭曲了:

其一是川普對中的貿易戰、科技戰一發不可收拾、只有愈來愈賣力,

其二是拜登為了鞏固民粹選票、承接川普的路線、也走不出囚徒困境。

 

但嘴巴說不要、不要,其實身體是很誠實的,中美兩國已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很難自拔,而這個世界的其他國家也會跟著陷入「對抗」與「扈從」的選邊站難題,最終只剩拳頭大的說話。

 

另在川普的當頭棒喝下,未來大陸勢必傾全國之力進行「自主研發」,突破關鍵技術。以大陸每年近1100萬莘莘學子奔向大學狹門,再政策引領進入「工業4.0」,這個擁有全球最多工程師的大國,假以時日勢必走出自己方向,只是中、西方將走出兩套標準,而地球村也將區隔出二個平行村落,大家又只能選邊站了。

只可惜,那遙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願景,恐怕又要暫時束之高閣了。

 

或許,只有在大陸具儒家思想「天下為公」的底蘊下,才得於嚐試、實現這種具「烏托邦」的理想社會,尤其「財富重分配」一直是「資本主義」無力承受的重。

 

或許,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來能為「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資本主義」社會指引一條蛻變方向。

 

■中國「改革開放」的路,會堅持走下去

 

中共這二年推出一系列反壟斷、整頓市場改革、及共同富裕措施,或許外界會質疑,習近平要改變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擔心「共產主義」將重新抬頭,「市場經濟」將殞落。

 

面對這些質疑聲浪,作為國家一把手的習近平只是一再重申,會努力將市場與政府角色調和得更好一點。

一言以蔽之,中國將在「市場經濟」(右派競爭)架構下,融入「社會主義」(左派扶弱)精神,實現「中國獨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色(中庸之道)。

 

4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努力,不僅讓大陸經濟脫胎換骨,也讓大陸在全球經濟與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IMF及WTO統計,2021年大陸經濟總量17.7兆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全球占比高達18.6%,貿易總量6.05兆美元則是世界第一。這兩個占比數字在1978年時,不過僅有1.73%及0.8%,極其微小。

 

當然,振興「中華民族」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尤其中美對抗引發西方國家對大陸實施經濟制裁,打亂大陸原本經濟高速成長步調。

但中國式的改革方法論,一向是先試點,成功就遍地開花;大陸經濟過去40多年經濟發展成功經驗,已經清楚證明,想建成「共同富裕」的社會,只有更開放方式吸引全球人才及資本融入、沒有回頭路;面對西方勢力的圍堵,未來也只有更開放的「有容乃大」才能破解美式「保護主義」,才能達成下一個百年經濟榮景目標。

 

■鬆綁「網路平台經濟」及「疫情封控」,以創造年輕人就業機會

 

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人民可以是資產、也可能是包袱。提供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才是社會穩定基礎,亦即讓年輕人的就業管道通暢,是重中之重。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歐洲青年失業率動輒20%以上,足足花了10年時間才讓年輕人就業恢復正常水準,經濟也才稍有起色。對大陸而言,將引以為鑑。

 

大陸年輕世代在「一胎化」、「西式享樂主義」滋養下,瀰漫著「佛系」、「躺平」的氛圍,對工作或生活妥協,只想輕鬆過日子。這寓含的是一種社會文化變遷,以及難以適應經濟結構轉型的無力感作祟。

其背後更深層的意含,或許是面對市資本壟斷和大數據操控的茫然與焦慮。失去公平競爭的機會,年輕人創業機會,無疑是渺茫的。或許,這是政府對新興網路平台與科技新創業者的加強監管與整頓改革的重要因素。

 

只是好景不常,自北京一系列加強監管作為,卻碰上疫情及經濟逆風強烈吹拂,房市也急速冷卻,因此年輕人就業市場受到大幅衝擊。

對此,年輕人代表的是未來重要資產與潛在生產力,而新創企業則是很多產業技術與場域應用的先驅者,背後也緊繫著民營經濟的活力。

 

此刻,若大陸想要持續推動經濟與產業結構轉型、甚至蓄積未來經濟成長動能,顯然會運用「市場機制」來解決問題。譬如,會對新興科技或網路平台的監管方面適度地鬆綁,讓新創企業可以重新發揮自己優勢;另一方面,疫情封控會逐步鬆綁,以激發社會動能。

 

在2023年的全球經濟衰退氛圍中,大陸即將浮現出的一個解封後、全球最大報復性消費商機,屆時全球各大品牌勢勢將傾全力策馬中原;另一方面,由於封控創造出一個低基期,解封後屬於中國特有高成長的「太平盛世」將騰空而出。

 

■中國GDP何時能趕上美國?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根據其研究團隊預測,中國預計在2029年能追趕上美國GDP量體。

 

劉元春表示,從2008年「次貸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的增速已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從2010年到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平均為3.7%,學界稱為「長期停滯」。

而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我們不僅沒有重返過去成長軌道,反而出現了「滯脹」的問題。從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到未來的7年,劉元春團隊預計,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不到2.3%的水平,也就是說下降的幅度達到了1.4個百分點。其中高收入國家占世界的GDP在過去20年裡下降了15.4個百分點,中國占世界GDP的比重增長了12.1個百分點。更為重要的一個點是,印太占世界經濟的比重不斷上升,打破了世界經濟在2008年時候三足鼎立的格局。

 

尤其,目前預測在未來5年裡,歐盟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會下降5~8個點,而中國占世界GDP的比重會提升5個百分點左右。這個變化直接帶來的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對抗會愈加激烈。按照其團隊預測,中國GDP將在2029年基本追趕上美國。

 

劉元春進一步指出,一旦中國GDP超越美國,那麼未來的戰略與當前的戰略會發生質的變化。

 

或許,攻擊才是最好的防禦。當中國GDP追上美國,此時,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為「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資本主義」社會指引一條蛻變方向。所以中共20大報告說,「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

 

■2023年A股有望成為國際資金避風港

 

在2023年全球陷「停滯型膨脹」之際,中國A股因基期低、本益比偏低及幣政策仍保持寬鬆,有望成為國際資金的避風港。

 

A 股之所以能走出「獨立行情」,成為國際資金避風港,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一是中美金融周期錯位。目前美國通膨高漲,貨幣政策從寬鬆快速轉向緊縮,而中國政府正加足馬力重振經濟,貨幣政策仍保持寬鬆。

二是 A 股本益比在全球仍處於較低的位置,尤其是上證指數的本益比不到 13 倍,遠低於道瓊指數。

三是 A 股已提前下跌到位。受到中美對抗、反壟斷等多種因素影響,A 股已提前釋放風險。不少空倉、或者輕倉的投資人,正期待在下次回檔進場或加碼,這也有望支撐 A 股持續回升。

 

例如摩根資產管理公司表示A 股科技業最糟時期已過,正加碼押注中國科技股,認為北京將鬆綁監管,以及深具吸引力的本益比,將帶來豐厚報酬。

 

值得注意的是,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的預期本益比不到 15 倍,比過去 10 年平均水準低 34%。而最近高盛集團預測,重新開放將引發中國股票上漲 20%。

 

再據《彭博》報導,隨著中國股票市場快速反彈,最新調查顯示,投資者正尋求買入此前遭受重創的科技股,害怕錯過反彈契機。

 

發佈回覆給「원조이머니상」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808条)

  • film porno
    film porno 2024 年 4 月 25 日 下午 3:44

    I have learned newer and more effective things from your blog post. One more thing to I have noticed is that generally, FSBO sellers will certainly reject you. Remember, they’d prefer to never use your providers. But if anyone maintain a comfortable, professional connection, offering help and remaining in contact for four to five weeks, you will usually be capable of win a meeting. From there, a house listing follows. Thanks

  • Awami block Blue world city
    Awami block Blue world city 2024 年 4 月 25 日 下午 12:47

    I was able to find good advice from your articles.

  • meilleur site cbd
    meilleur site cbd 2024 年 4 月 25 日 上午 6:47

    Greetings, I think your blog might be having browser compatibility issues. When I look at your web site in Safari, it looks fine however when opening in IE, it’s got some overlapping issues. I merely wanted to give you a quick heads up! Other than that, fantastic blog.

  • leatherlineage
    leatherlineage 2024 年 4 月 25 日 上午 1:04

    Right here is the perfect blog for everyone who wishes to find out about this topic. You understand so much its almost hard to argue with you (not that I really would want to…HaHa). You certainly put a fresh spin on a subject that’s been written about for many years. Great stuff, just wonderful.

  • canik mete mc9
    canik mete mc9 2024 年 4 月 24 日 下午 10:09

    Howdy! I could have sworn I’ve been to this website before but after reading through some of the post I realized it’s new to me. Anyhow, I’m definitely delighted I found it and I’ll be bookmarking and checking back often!

  • bokep jepang
    bokep jepang 2024 年 4 月 24 日 下午 9:00

    Thanks for the something totally new you have uncovered in your short article. One thing I would really like to comment on is that FSBO human relationships are built after a while. By introducing yourself to owners the first end of the week their FSBO is definitely announced, before the masses start calling on Mon, you develop a good interconnection. By sending them resources, educational supplies, free records, and forms, you become a good ally. By using a personal interest in them and also their predicament, you produce a solid network that, most of the time, pays off as soon as the owners opt with a representative they know and also trust – preferably you actually.

  • bio fingerprint portal
    bio fingerprint portal 2024 年 4 月 24 日 下午 7:35

    Everyone loves it whenever people come together and share views. Great website, keep it up!

  • Canik
    Canik 2024 年 4 月 24 日 下午 5:55

    I don?t even know how I ended up here, but I thought this post was great. I do not know who you are but definitely you’re going to a famous blogger if you aren’t already 😉 Cheers!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