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是真正的資本
惟雯說故事
一個人真正的資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錢,而是人品。
羅斯福曾說過:“有學問而無品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
古人亦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可見,人品何等重要!
人品,是衡量一個人好壞的標準;好人品,重要的是內心善良。
說話言而有信,做事踏踏實實,待人真誠熱情,為人善良端正!
人品越好,修養越高;
修養越高,格局越大;
格局越大,人脈越廣;
人脈越廣,機會越多;
機會越多,成功越近!
所以,好人品是生活的通行證。
在冷峻又善變的時代,人品是彼此心靈最後的依賴。
好人品,也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好人品,遇事有人幫助,做事有人支持。
試想,在一個企業裡,一旦任用了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組織中的深水炸彈,隨時可能引爆,這個人能要嗎?
試想,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的人品出了問題,不是能力越大而反作用越大嗎?
做事先做人,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如何做人,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
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麼他的事業及其人際關係將會大受影響,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
所以,孔子說過,“得才兼備,以德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左傳》亦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此處所說的“立德”,便是指會做人,擁有好人品。
而白岩松也曾說:“人品是最高的學位,德與才的統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世間技巧無窮,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間變幻莫測,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當人品和學識相輔相成時,才會讓一個人走得更高更遠。
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台大畢業後,到夏威夷讀碩士,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終於得到博士,非常歡喜。
有一天他回來,對星雲說:「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再學習什麼呢?」
星雲說:「學習做人。」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
星雲覺得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需要學習的事。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甚至向兒女或是
對我不好的人認錯,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
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牙齒都掉光了,
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
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
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
的這顆心,令它柔軟,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萬事都能消除。
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
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
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
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
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我們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
感動是一個愛心,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
也讓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