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經濟局勢大翻轉

2023年世界經濟局勢大翻轉

2home.co  楊惟婷

 

2023年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更甚以往。

 

實體經濟面主要包括美國Fed暴力升息下,借貸成本上升、企業資產負債表走弱;俄烏戰爭引爆能源危機,且超過 760萬烏克蘭難民,成為歐盟不可承受之重;中美競爭白熱化,供應鏈重整與「去全球化(deglobalisation) 」進程致通膨居高不下,加上大陸將面對解封後的疫情海嘯;與極端氣候釀成糧食危機。

 

另外,金融面主要包括高通膨環境促使各國央媽持續緊縮貨幣政策,致資金情勢趨緊、美元續強,可能引爆窮國債務危機,加劇全球經濟下行風險。

 

而時序挺進2023年,世界經濟局勢將有五大趨勢大翻轉,外加一隻灰犀牛:

 

一、高通膨率趨勢大翻轉,企業盈利能力將成為關注重點

2022年2月,俄烏開戰推升國際油價一度飆漲到130美元以上,但12月西德州原油跌至73.6美元,北海布蘭特原油跌至80.61美元,距離高點至少回跌四成;國際糧食組織(FAO)之各類食品、農作物價格也多自高點轉折向下,至少都跌三成,多數已降至烏俄戰前水準。

反映通膨有明顯降溫跡象。唯一變數,只剩俄烏之戰尚未落幕!

加上房屋租金、薪資增速停滯、僅高檔盤旋,因此整體通膨率將在2023年大幅下滑,但核心通膨壓力會在高檔持續更久、並在年中逐月降低。

 

■基期奠高,CPI年增率數據失真、且不重要了!

 

其實,通膨到2023年即成為「比較基期」的問題,通膨魔獸從任性變成「韌性」了。因為2022年物價較2021年高出許多,所以民眾才都感受到高通膨切膚之痛,但到了2023年因為基期被奠高緣故,CPI年增率數據就逐月降低,屆時此CPI年增率數據將與痛苦指數失真、且不重要了。

 

預測美國2023年通膨率可能會降到3~3.5%,但不見得痛苦指數恢復到舒適區,因為,2023年之全球經濟表現可謂黯淡無光。

因此投資人2023年應把關注焦點從聯準會 (Fed) 升息行動,轉向關注即將來公布的企業財報。

 

2023年將進入高利率時代,企業持續遭到高利率的成本壓榨,持續下降的營益率和盈利能力,將成為2023年影響資本市場的重要因素。

 

■艾克曼:Fed設立的 2%通膨目標已不具公信力

 

12/14日美國Fed一如預期升息 2碼,主席鮑爾在會後記者上表示,將繼續升息直到通膨回落到 2% 的目標水平。

 

但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 (Bill Ackman) 認為,美國Fed設立的 2%通膨目標不再可靠,想要實現長期成長,3%左右的通膨目標才是更好的策略。

他說:「美國Fed的通膨目標不再可靠。去全球化、替代能源轉型、必須向工人支付更高的薪資、更短的供應鏈都會引發通膨。」

 

艾克曼認為,若沒有發生破壞就業的嚴重衰退,Fed 將無法實現 2%的通膨目標,就算回落到 2%,也不會長期穩定在該水平。

 

長期來看,若要實現強勁經濟和就業成長,接受 3%左右的通膨目標是更好的策略,那樣就不需要進行那麼多次升息,也可幫助減輕勞動力市場承受的痛苦,然而,美國Fed官員現在普遍反對任何改變目標的行動,因為更改目標會讓市場質疑央行控制價格壓力的能力與信譽,實在太丟人現眼了!

 

二、全球景氣大翻轉

 

■美銀:通膨最糟糕的時期已過,但代價是「經濟衰退」

 

2022年以來,高通膨一直是美國Fed和拜登政府的背上刺,但在美國Fed暴力升息下,通膨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隨著借貸成本上升、企業資產負債表走弱、供應鏈中斷緩解和勞動力市場需求降溫,美國核心CPI 將在 2023年放緩。

 

但是,此通膨降溫是有代價的。亦即,通貨膨脹率的下降將伴隨著「經濟衰退」,關鍵只在軟著陸、或著陸硬?但二者皆意味著失業率將在2023年上揚。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 (Mohamed El-Erian) 警告,人們傾向於樂觀地將經濟挑戰視為「暫時的且可以迅速逆轉」,但實情是,世界正處於深刻的經濟和金融轉變之中。他表示,世界正在經歷將比當前的商業周期更持久的重大變化,金融系統會變得更為脆弱。

 

■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惡化,衰退陰霾揮之不去

 

雖然美國Fed忽鷹、忽鴿的態度,暫時保護了美國經濟不要急墜。

 

但2023年,美國的經濟可能因為高利率變得更差;而歐洲則因能源短缺,能源價格仍舊非常高,2023年產業外移持續;日本也面臨日圓大幅貶值,身為能源進口國,經濟的壓力也是亞歷山大;唯一變數,就是中國大陸解封後是否發生疫情爆發的問題?放眼看去,等於沒有一個比較大的經濟火車頭可帶領世界往前衝,所以,除非中國大陸戰勝疫情,否則2023年就會比較辛苦了!

 

■美國11月零售銷售下跌0.6%,降幅遠大於市場預期

 

美國商務部12/15 日表示,11月零售額下降 0.6%。

高通膨和利率上升正在壓縮家庭預算,但由於勞動市場強勁,消費者支出仍保持韌性。消費者也一直在動用儲蓄來購買商品。10月的儲蓄率為2.3%,為2005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12月紐約Fed製造業指數意外降至-11.2,創8月以來新低

 

雖然美國11月通膨降溫,然而Fed可能正在面臨越來越棘手的局面,紐約聯準銀行12/15 日公布的12月製造業指數驟降至 – 11.2,遠低於預期的 – 0.5,前值為 4.5,紐約 Fed製造業指數嚴重惡化,意味著美國經濟心臟紐約州的製造業活動大幅減弱;與此同時,費城聯準銀行同日公布的 12月製造業指數為 – 13.8,遠低於預期的 – 10,表現一樣慘淡。

 

值得注意的是,此為2022年 8月以來最嚴重惡化,意味著美國經濟可能在衰退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美國科技股跌勢是否已結束?

 

在美國公布10月通膨低於預期後,市場預期Fed有望放緩升息,促使那斯達克指數創下2008年來最大兩日漲幅,投資人期盼科技股能夠再度領漲!

 

但從統計學來看,「通膨」是比較基礎的問題,2022年物價較2021年高出許多,民眾都感受到高通膨壓力,但到了2023年因為基期墊高因素,年增率數據就沒這麼高了。但是,儘管2023年通膨體感溫度降溫,但仍然處在一個高利率的時代,此舉會造成消費者需求反轉、生產者成本墊高的互斥現象,引發經濟衰退的隱憂,因此美國科技股想要再度大漲並不容易。

 

目前儘管股票估值已經下降,但許多科技股不一定便宜。例如那斯達克100指數的企業價值 /銷售額比雖然降至 3.71,低於2022年初的 5.40,但是仍高於過去 10 年平均值的約 3.35。所以,這波科技股反彈應只是「死貓跳」格局。

 

摩根士丹利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雖然大陸從「清零」政策放寬,將創造大陸與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但就整體而言,全球經濟仍存在下行風險。

 

■美國科技業展開最大裁員潮,以削減成本

 

由於美國科技股正面臨估值過高及不斷上升的利率成本負擔,也使客戶需求受到衝擊、營業額出現衰退,引發美國企業進行一系列大裁員的自宮動作。以下是2022年實施裁員的一些企業的縮影:

 

1、Meta:裁員約 11,000 人,佔其員工總數的13%。
因為該公司正在應對線上廣告支出全面性的下滑和來自抖音TikTok的競爭加劇。

 

2、推特(Twitter):裁員約3700人

在馬斯克(Elon Musk)收購Twitter後,該公司就進行裁員,這將裁減其7500名員工當中的一半。

馬斯克表示,他以44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推特,如今他面臨著提高公司利潤的壓力。他表示公司每天虧損400萬美元。

 

3、亞馬遜:裁員約20,000人

這是該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

 

4、乘用車公司Lyft裁減了約700名員工,佔員工總數的13%。

聯合創始人葛林(Logan Green)和辛默(John Zimmer)將裁員歸因於「明年某個時候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以及通貨膨脹和共享汽車保險費用增加所致。

該公司的股票今年已經下跌了約71%,比同期科技重鎮納斯達克指數的跌幅高出1倍以上。

 

5、Stripe:裁員約 1,100人

金融科技公司Stripe宣布將裁員14%,即約1,100名員工。「我們面臨著頑固的通貨膨脹、能源衝擊、更高的利率、減少的投資預算和更少的啟動資金」。

 

6、Redfin:再裁員862人

由於美國房屋銷售和住房建設持續放緩,美聯儲一系列猛烈的加息措施導致抵押貸款利率上個月飆升至20年高位,線上房地產仲介公司Redfin自4月以來已裁員超過25%。

近日Redfin又解雇了862名員工,約佔其員工總數的13%。該公司預計明年將持續的房地產市場低迷。

 

7、微軟:裁員近千人

微軟宣布裁員全球近1千名員工,但裁員只佔該公司全球22萬1千名員工的1%。

 

8、Robinhood:再裁員23%

線上金融交易平台Robinhood繼4月份裁員 9% 之後,在8月份時又宣布該公司將再裁員 23%。

執行長特涅夫(Vlad Tenev)貼文中表示,「我們看到宏觀環境進一步惡化,通貨膨脹率處於40年高位,伴隨著廣泛的加密貨幣市場崩盤」。

 

族繁不及備載。但根據美國人力資源機構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的數據,美國科技公司2022年到目前為止,裁員人數逾6萬人,已經接近金融危機時的水準,但比起網際網路泡沫時期,兩年合計近 30萬的工作被裁,仍然相距甚遠。

 

另據加州經濟持續研究中心主任兼資深經濟學家 Stephen Levy 表示,網路泡沫破滅時,受傷的主要是那些沒有客戶也沒有收入的公司,而當前正裁員或凍結招聘的企業,例如亞馬遜 (AMZN-US),或 Google(GOOGL-US) 及蘋果 (AAPL-US),都是有數百萬客戶的賺錢公司。

 

他們到底在緊張什麼?是否這次經濟低迷期間將持續較長?

是否當前的裁員,可能只是才剛剛開始勒?

 

■惠譽:下修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前景,且估美國估僅成長0.2%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 (Fitch) 12/5 日發布 12月《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Outlook) 報告, 隨著各國央行加大力道對抗通膨,加上中國房市前景惡化,故將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再度遭到下修。

 

惠譽預估,2023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 (GDP) 將成長1.4%,低於 9月報告中預期的1.7%,且在貨幣緊縮步調加快之下,惠譽預估2023年美國 GDP成長率將自 0.5%下滑至 0.2%。

 

此外,因中國建築業復甦前景漸趨黯淡,惠譽將2023年中國 GDP成長率預估值自 4.5%下調至 4.1%。且該機構表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將減輕大宗商品價格的上行壓力,但中國是巨大的商品淨供應國,疫情導致的出口中斷恐怕會對全球製造業供應鏈造成通膨衝擊。

 

惠譽也預估,歐元區和英國經濟將從2022年底開始出現衰退,美國則是2023年Q2 和Q3開始,且2023年美國和英國失業率都將超過 5%。

 

■美企擔憂經濟衰退,以現金為王,股票回購規模大幅縮水

 

「股票回購」是過去兩年推動美股上漲的主要力量,但根據統計,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在2020年第3季回購逾2000億美元的股票,但這是2021年年中以來回購速度最慢的一季,比 2021年底和 2022年初的水準低約25%。

 

這種「股票回購」降溫將削弱美股回升的力量。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將給標普指數帶來另一股利空。

這種趨勢也反映出,由於 Fed 實施 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升息,人們越來越擔心美國經濟成長將陷入停滯。

 

■投資人逢高賣出,正由美股兩支最大ETF撤資

 

近日美股強彈之際,美國投資者卻正從兩支最大的 ETF撤資,單日流出規模亦達 80億美元。

 

數據顯示,投資者11/30 日由 3800億美元的 SPDR S&P 500 ETF(SPY) 撤資58億美元,創下自 9月以來最大的撤資規模。與此同時,市值 1620億美元的 Invesco QQQ Trust Series 1(QQQ) 也流出 21億美元,為 7月以來最大。

 

這兩檔 ETF 分別追蹤標普 500指數及那斯達克 100指數,由於近期美國Fed釋出放緩升息信號,而股市來到 11周高點,但資金選擇逢高賣出。這是否正為 2023年Q1勾勒出趨勢勒?

 

■歐元區經濟將在2022年Q4和2023年Q1陷入萎縮

 

12/15日,歐洲央行下調經濟成長預測,預估由於能源危機、經濟高度不確定性、全球經濟活動放緩和融資條件收緊,歐元區經濟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和明年第一季陷入萎縮。

 

歐洲央行預估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為3.4%,先前預估為 3.1%;2023年GDP成長 0.5%,先前預估為 0.9%。

 

三、利率趨勢大翻轉

 

如果通膨問題獲得緩解,當景氣下墜快且大,升息循環可能發生反轉;亦即,美國Fed可能啓動降息救經濟。

 

■美國Fed暗示2023年將有更多升息、2024年才降息

 

12/14日美國Fed一如預期宣布升息 2碼 (50 個基點) ,聯邦資金利率的目標區間提高到 4.25-4.50%、並暗示2023年將有更多次升息,2023年利率高峰可能突破 5%。

 

根據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仍保持鷹派,他強調目前談論降息還過早,Fed 的重心仍是讓通膨率隨著時間過去回到 2%目標。接下來到 2023年底以前,這段期間美國失業率將上升、2023年底失業率預期調高至 4.6%,並預測美國經濟2023年和2024年僅成長 0.5%,經濟成長幾乎陷入停滯。

 

Fed 把終點利率預測值提高到 5.1%、不讓更長期利率預測大幅下滑,象徵決策官員堅持他們數個月以來向市場溝通的訊息,即「利率將更高且維持更長時間」。這代表 Fed 必須看到通膨放緩出現更全面的證據,才有可能把政策大幅轉向。

 

此一度帶動美元從稍早觸及的六個月低點反彈,但很快就失去動能,震盪走低。

 

■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惡化,暗示美國經濟衰退警鈴響起

 

美國10年期和2年期公債利差的殖利率曲線倒掛指標,是評估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的有力指標,而這指標在近期觸及 41年來最低水準,經濟衰退疑慮再度升溫。

 

一般來說,長天期公債殖利率會高於短天期公債,但隨著美國Fed積極收緊貨幣政策,短天期公債殖利率會隨之上揚,進而使殖利率曲線越來越平坦,甚至出現殖利率曲線倒掛,通常市場會將此視為經濟即將陷入衰退的訊號。

例如10/18日,10年期減2年期公債利差徘徊在 – 45個基點附近,兩者利差從 7月以來便持續為負,因此,高通膨可能會變得更加根深蒂固。

 

儘管殖利率曲線倒掛不代表經濟會立刻陷入衰退,但確實有紀錄顯示會在某個時間點轉化為經濟衰退。

舉例來說,發生網路泡沫破滅、911 恐怖攻擊和爆出企業會計醜聞的2000年代初期就是這種情況,還有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

 

道瓊市場數據 (Dow Jones Market Data) 顯示,10年期和 2年期公債利差上一次達到負三位數是在 1981年9 /22日,即 – 121.4個基點,時任總統雷根在第一年任期即須應付 10%以上的通膨率,當時在美國Fed大幅升息之後,迎來大蕭條後最嚴重經濟衰退。

 

另據美國財經媒體全球綜合債券分類指數顯示,10年或更長天期公債的平均殖利率,已經跌到1至3年國債平均殖利率之下,創2000年開始統計以來首見倒掛,這種情況還是破天荒頭一遭。

因此,各國經濟可能已經接棒進入衰退局勢。

 

■美國利率可能在半年後觸頂,然後趨勢反轉

 

英國金融時報12/4日報導,公債期貨市場相信,聯邦基金利率將在2023年5月於4.9%觸頂,之後於2023年底下降至4.4%。這暗示Fed將降息兩碼(50個基點)。

 

然而,市場預期與Fed官員說法並不一致。鮑爾11/30日表示,「我跟同事們都不想過度收緊銀根。我們不想在短期內降息,這是我們放慢升息速度的原因。」他並強調, Fed會將利率保持在限制經濟活動的水位。

 

雖然美國Fed並不預期2023年會降息,但為何市場展望有落差?

這落差應該是因為市場參與者預測2023年經濟將衰退,而美國Fed卻仍相信經濟將軟著陸。

 

事實上,1980年以來(2004~2006年除外),每當美國Fed展開升息循環,都會在利率觸頂後的6個月內降息。

BMOCapital Markets全球固定收益策略長Margaret Kerins說,美國Fed一般會過度收緊銀根、直到某個資本市場崩潰為止,本波升息循環也可能如此,不排除美國Fed會在2023年某個時點認錯、並扭轉政策。

 

四、強勢美元趨勢大翻轉

 

■美國Fed的緊縮政策造就強勢美元,讓全球金融環境動盪不安

 

為了對抗通膨,2022年美國Fed改採「量化緊縮」行動。從美國Fed的觀點,在CPI數據未確定反轉、受控前,美國Fed別無選擇,只能採升息、縮債政策,但此強勢美元趨勢將造成全球金融環境動盪。

 

■美國「量化緊縮」使全世界都拋美債,升息止步將使美元指數反轉!

 

「量化緊縮」意味著全球美元流動性減少,以及投資者將因此重新配置資金。

隨著美國Fed升息、縮債,美債殖利率超過 4%,投資者對風險性資產會要求更高的投資回報,亦即意味著股票等風險性資產的評價面需要跌得更低才具有吸引力。例如,比特幣的下跌即為此效應。

 

另外,全世界都拋美債,再加上FED縮表,今年至少減持2000億美元,美國國債只有賣盤,買盤不強,已造成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2022年美債殖利率急速攀升,美債大跌、致全球各國都拋美債,中國持有美債最高一度高達1.32兆美元,到9月降到9336億美元,單是前三季至少減少1382億美元。另一個美債大戶日本,最高持有美債2兆美元部位,這些年持續減持,到9月剩1.238兆美元,今年減798億美元。英國,加拿大等都加入拋售行列,俄羅斯被制裁,把原本持有的1757億美元美債降至20億美元。

 

美國國債餘額30.57兆美元,外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餘額到9月底剩7.296兆美元,比率下降至24.3%,這比金融海嘯的25%更低,公債流動性的比值從0.6到3,數字愈大代表流動性愈低,在這種情況下,也限縮了FED升息的空間,也就是說,2022年12月升息後,2023年升息空間不會太大。

所以葉倫最近先跳出來暗示美債流動性有問題,也為2023年的升息路徑埋下變數。因此,2023年美元指數可能會反轉!

 

■美國國債突破31兆美元,償債利息負擔重,降息將使強勢美元趨勢反轉

 

美國財政部10/4 日公布,美國國債已跨過31兆美元關卡,朝美國國會設定的31.4兆美元舉債上限只有咫尺之遙。

 

據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前總統歐巴馬於2009年1月20日就職時,未償公共債務為10.6兆美元;前總統川普2017年1月20日就職時為19.9兆美元;拜登於2021年1月20日就職時為27.8兆美元。近年來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讓美國未來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更高。或許,那是以後總統的事,跟這任期無關。

 

但美國國債高不可攀,且時間正值美國經濟面臨高通膨、利率上揚時刻。而利率上揚將推升償債成本,加劇美債償債利息負擔重問題。

 

據美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 (CRFB) 最新調查顯示,美國Fed每升息 3碼的舉措,就會在未來十年增加 2.1兆美元的聯邦赤字。而美國Fed這一系列升息,將讓聯邦赤字擴大無法想像。

 

當然事有輕重緩急,美國短期內的優先要務仍是處理「高通膨」問題,但長期來看,國債跨過新的里程碑將在未來五到十年為美國帶來「很大的問題」,最終可能毀掉美國經濟。因此,美國Fed勢必降息應對,最終將使強勢美元趨勢反轉。

 

■歐洲央行邁開升息、縮表步伐,將使強勢美元趨勢反轉

 

歐洲央行(ECB)12/15 日如期放緩升息步伐至兩碼(50 個基點),並預估未來將進一步升息,同時宣布2023年 3月啟動量化緊縮(QT)的縮表計畫、每月平均減少 150 億歐元,此將將歐元一掃頹勢。

 

拉加德認為通膨仍居高不下,央行將持續升息對抗通膨,預估未來一段時間內將 2碼的速度升息。她強調打通膨是場持久戰,而目前預估任何的經濟衰退都是「相對短暫和輕微」。

 

至於縮表,拉加德表示歐洲央行希望遵循可預測和可衡量的原則進行,也說要使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正常化,2023年4個月減少 150 億美元債券的縮表規模是合適的,並強調關鍵工具是利率。

 

歐洲央行升息、縮表步伐,相對地,將使強勢美元趨勢反轉。

 

五、大陸「解封」,引來疫情擴散或景氣大回升?

 

中國大陸突然實施「解封」的戰略,短期內感染激增,開放的道路可能仍然是痛苦和坎坷的。這使得短期內經濟前景變得非常不確定,因為疫情短期內快速升溫,迫使工廠必須準備應對供應鏈中斷和勞動力短缺加劇。

 

■WHO:中國大陸轉向病毒共存,形勢雖艱難,卻會強渡關山

 

大陸「解封」政策大轉向,致使確診數快速暴增、民眾瘋搶物資或藥物等各種亂象再起。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隨著大陸決定與病毒共存,其正面臨著一段非常艱難時期。

 

WHO已多次提醒,封控要退出是非常困難的事。大陸決定轉為與病毒共存,挑戰之一是如何確保有足夠比例民眾接種疫苗,並讓醫院應付大量染疫或其他疾病的病人湧入。

 

雖然Omicron的致死率不高、症狀和流感差不多,確診後多半自行在家休息5~7天就可痊癒,但因疫情快速攀升,仍會再度重創零售餐飲業,實體店家慘澹蕭條。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分析,從新加坡、香港、台灣和日本的流行數據經驗來看,大陸放寬防疫措施後,疫情將於1個多月內達到高峰。

 

隨著中國大陸「解封」,新增確診病例激增,從囤積藥品、病床到消毒劑,製造業正竭力保持機器運轉,以及全球供應鏈完整。

目前許多中國製造商正重返「閉環生產」模式,不過,一旦病例如滾雪球般暴增,目前不清楚這種辦法是否仍奏效。

很多中國製造商,正緊盯員工感染情況,並調整生產和彈性輪班計畫,以確保正常生產。

 

中國從一個決心消滅新冠病毒的國家,突然轉變為一個與病毒共存的國家,這給製造商帶來挑戰。業者需要一定數量的工作人員,才能達到交貨目標,與員工可遠距上班的銀行和貿易公司不同,製造商沒有廠區工作人員,就無法組裝產品。

 

彭博行業研究首席醫藥分析師 Sam Fazeli 表示,中國快速重新開放,可能導致約 500萬人住院,多達 70萬人死亡。

 

不過,中國的重新開放,政府可能會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高盛經濟學家將中國大陸2023年GDP增長預期上調至 5.2%。

 

■中國大陸「解封」,若疫情擴散將引來大宗商品需求擔憂

 

隨著中國大陸「解封」,若發生疫情蔓延,將拖累經濟活動並壓制對能源和原物料的需求,使大宗商品價格大跌。因中國是從石油、鐵礦砂和黃豆等各種商品的最大進口國。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解封」,應該會提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景氣回升,支持對燃料和金屬的需求,並提高工業電力消耗。

 

亦即,中國大陸「解封」後,對疫情的控制能力,將關係世界經濟景氣回升能力。

 

對於中國大陸來說,拉動消費很有必要,因為防疫一定程度導致零售業下降。

但中國目前沒有一味從消費端刺激,而是刺激供給側。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國未來經濟回升的增速會更加明顯。

 

■大陸社科院:2023年GDP成長率預估5.1%

 

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近日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

《綱要》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中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綱要》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針對中國中長期擴大內需面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分配差距較大、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不高、消費體制機制不健全、投資結構仍需優化等堵點難點,部署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點任務。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支撐暢通國內經濟循環。

 

《綱要》還從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優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內需潛能,提高供給品質、帶動需求更好實現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12/13日發布《經濟藍皮書: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其預計2023年GDP成長可達約5.1%的進一步復甦。

 

但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12/13日也說,對大陸今明兩年的GDP成長預測「很可能」 會再下調。

此外,亞洲開發銀行(ADB)14日表示,大陸經濟仍受到疫情零星爆發與房地產市場疲軟影響,預計經濟增速會較先前預期更慢,分別下修今、明年經濟成長預估至3%、4.3%。

 

至於其中預估差異,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雪松表示,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速在2023年將明顯轉弱,會給大陸出口帶來較大壓力;另方面大陸將透過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來顯著提振國內消費。

具體數字上,李雪松指出,考慮到2022年GDP增速較低的「基期效應」,將推高2023年經濟成長率,加上大陸疫情導致的遲滯效應、疤痕效應,也將影響2023年GDP表現。綜合考慮後,預計2023年大陸經濟增長約5.1%、呈現明顯的復甦趨勢。

 

■傳中國擬斥逾人民幣1兆元,以財政補貼扶植半導體業

 

據路透社12/13 日報導,中國正在制定一項超過人民幣1兆元的半導體產業扶持計畫,此為朝晶片自給自足邁出重要的一步,也是為對抗美國壓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反制。

 

值得注意的是,據悉中國政府計劃推出未來5年規模超過人民幣1兆元的財政激勵計畫之一,主要以補貼和稅收抵免的形式促進國內半導體生產和研究活動,而且該計畫最快可能在2023年第一季實施,且大部分財政援助將用於補貼中國企業購買國內半導體設備,主要是半導體晶圓廠,另外這些公司將有權獲得 20%的採購成本補貼。中國想透過透過這項激勵計畫,加強對晶片企業建設、擴建或現代化國內製造、組裝、包裝和研發設施的支持。

 

此財政刺激措施,將有別於過去的「大基建」,除有助於推動中國大陸2023年GDP增長,更意味著中國將借此直接推動產業升級,進行「進口替代」。

 

六、灰犀牛—窮國正面臨債務危機惡化

 

■世界銀行:全球經濟逼近衰退,窮國正面臨債務危機惡化

 

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 (David Malpass) 警告,全球經濟正逼近衰退危險,世界銀行已經將 2023年的全球增長預測從 3%下調至 1.9%。

 

馬爾帕斯並指出,通貨膨脹、利率上升及債務增長等問題,都對貧窮國家造成嚴重打擊。他表示,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累積主要是因為高利率,致窮國債務增加,造成了貨幣貶弱,貨幣貶值又加深了債務危機,「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第五波債務危機。

 

他說, 2020年全球約有 70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而烏克蘭危機、新冠疫情令全球減貧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除此之外,升息貨幣政策令全球資本集中到頂端的已開發國家,而這讓窮國正面臨債務危機惡化。

 

例如2022年美元走強屢創紀錄,布各國貨幣殺聲隆隆大幅走貶。

其中以辛巴威最慘,2022年以來貨幣已重貶76.74%,古巴居次,貶幅56.36%,迦納貨幣cedi居三,今年已貶值超過50%,三國貨幣堪稱是全球跌幅最慘的幣別,目前皆面臨嚴重的通膨問題。

 

七、跋尾—看多中國已成華爾街共識

 

與索羅斯(George Soros)共同創辦量子基金的知名投資家羅傑斯(James Rogers Jr.)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亦指出:

1、全球性的通貨膨脹似乎已告一段落,但是經濟低迷的陰影仍舊籠罩著世界。

羅傑斯說,通貨膨脹雖然看來像是告一段落,但是它尚未結束,今後反而可能進一步惡化。其主因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的供應鏈斷裂和新冠疫情的影響,此外還有時代的變化,例如隨著轉向電動汽車,銅和鋰的需求將增加。現在的大宗商品價格只是進入調整局面,在結束調整之後,將重新轉為上漲。

 

2、中美對立問題也加劇未來的不確定性。

他表示,如果美國國內的狀況惡化,政治人物會將責任推給外國。拜登總統也基本延續了前總統川普敲打中國的政策,而中國正在對抗。中美關係今後也許不會改善。

但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羅傑斯說,「我認為中國將是21世紀最重要、最成功的國家,這一看法完全沒有改變。」將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在發展途中面臨問題是理所當然的,美國也走過了這樣的道路,有很多困難在等著中國。

其一是房地産泡沫。在很長期間內明顯膨脹,目前正在破裂,困難局面或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是不要忘記,危機正是投資機會。

 

3、美國加息力度還不夠。

他表示,Fed的目標很簡單,旨在壓制通膨。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連多月維持在8%左右,與Fed通膨目標2%有很大的距離。

回顧在1970年代嚴重的通貨膨脹襲擊美國之際,美聯儲主席沃爾克將基準利率提高至20%,成功遏制通貨膨脹。

這次雖然並非要加息到當年的水平,但目前的基準利率並未達到足以遏制通貨膨脹的水平。債券與房地產都在泡沫化,只有大宗商品未來前景看好。

 

4、日元前所未有的貶值就更令人吃驚了。

日本銀行長期維持無限制買入國債等貨幣寬鬆,造成日元前所未有的貶值。

日本似乎認為這有助於提升日本的競爭力,但由於進口産品的通貨膨脹,生活將變得痛苦。

日本應馬上停止貨幣寬鬆,提高利率。日本目前的利率水平是荒唐的,國債價格遲早出現暴跌。

 

而時序挺進2023年,世界經濟局勢正在大翻轉,外加一隻灰犀牛姍姍來遲,投資人應如何趨吉避凶:

 

■新加坡主權基金的看法:全球經濟可能衰退,投資聚焦澳洲、中國

 

管理近 7000億美元資產的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 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是全球第五大主權財富基金。

 

GIC執行長 Lim Chow Kiat接受路透採訪時稱,俄烏戰爭、生活成本危機和中國經濟急劇放緩帶來的種種挑戰,導致全球經濟衰退擔憂不斷升溫。

隨著通膨上升帶來巨大風險,各國央行必須控制住通膨,確保全球經濟穩定,否則可能使整個經濟和金融市場陷入長期困境。

 

Lim 說:「我們預估 (經濟) 會進一步放緩… 我們不知道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作為投資者,我們一定會對投資組合進行壓力測試,交易時也會考量到經濟衰退的情況。」

儘管如此,Lim 仍堅信全球央行終將控制通膨。

他表示,正在將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納入考量,不過,該公司看好澳洲成為通膨挑戰下的避風港,並將其視為投資重點。

另隨著中國繼續推動成長和改革開放,GIC 亦將中國視為投資重點,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和美團均為其投資標的。

 

■A股迎來「春暖花開」

 

中國國務院頒布「防疫新十條」,針對封控進一步放鬆態度明確。由於中國大陸持續鬆綁封控措施,看多中國已成華爾街共識,因此A股將迎來「春暖花開」。

 

中歐會談顯示全球反脫鉤情緒逐步占據主流地位,且在美國總統拜登任期後兩年,中國資本市場面臨的地緣政治格局,可能趨於緩和。

 

例如,恒生指數已較2022年來低點反彈近30%,但 A股回升幅度只有10%。

這也許意味著,對於人民幣資產的上漲潛力,外資比內資更樂觀。

尤其在政策轉向、促進經濟量價齊升情況下,經濟走向波段回升的機率非常大。加上,目前A股本益比仍然低於美股。

 

■經濟不確定性高時,投資聚焦長期確定性高的產業

 

未來半年消費性電子產業廠商面臨拚命去化庫存,但受限於終端消費動能不強,庫存天數始終位於高位,加上中美科技戰,各國晶片自主參戰,未來供過於求可期,所以2023年消費性電子產業仍屬辛苦產業。

 

當地緣政治對立成常態、當供應鏈長鏈變短鏈,出口市場重要性弱化、內需市場重要性強化,誠如張忠謀感慨說,「全球化幾已死了!」

 

因此,2023後,各國必將對內需市場投以關愛眼神,除大興土木的基建產業,加上解封後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消費逐漸轉向戶外,不論是旅遊、戶外運動、餐飲、機能服飾消費可望率先復甦,這種有基本面回升的廠商皆有機會受到市場更多關注。

 

■熊市反彈結束,耐心等待企業盈利能力回升才是「有基之彈」

 

目前企業生產成本未明顯下降、訂單需求低於存貨, 2023年Q1企業獲利可能下修,造成股市回檔,但這次沒有各國政府財政與貨幣政策支持,純粹靠企業自發性去化存貨,因此2023年上半年股市因估值過高或企業獲利衰退,短期有回檔壓力,但若2023年上半年出現回檔「會是非常好的買點」,只是股市不會呈現V型的回升格局。

 

尤其2023年上半年各國央行仍在對付通膨問題,降息可能性不大,且各國負債比已高,不太可能再祭出大型財政政策或貨幣寬鬆(QE)去刺激景氣,因此這波股市資金動能沒那麼強,所以未來股市回升將不會像2008年或2020年時呈現V型回升。

 

當前是熊市的最後一個階段,但是,沒有人知道這一階段會持續多久?

唯一可確定的是,股市想要持續回升,需要耐心等待利率觸頂,以及本益比估值修正完畢。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