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養生
楊惟婷整理
一般人沐浴時,從不單獨泡腳,而是淋浴或泡澡,但這會使大部分血液流向肢體,導致內臟及腦部容易缺血,因此,過度疲勞或者身體虛弱的人此時就容易出現頭昏、心慌、乏力等症狀。
一、熱水泡腳的功效
人們常說:「人老腳先老。」中醫養生特別重視腳,因為在人體經絡的分布中,十二條經絡中有六條在腳部匯聚,分別是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拴、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前面三條為足三陽,經氣從頭流向腳,自上而下;後面三條為足三陰,經氣由腳部運行到腹部,從下至上。
我們可從這六條經絡的名字中分別含有「膀胱」、「胃」、「膽」、「脾」、「肝」、「腎」的字樣,這就說明以上經絡與這些器官密不可分。換句話說,人體的膀胱、胃、膽、脾、肝、腎都與腳息息相關。
可見,腳雖然處於肢體的末端,但我們千萬不要低估了它的健康價值。其實,百病始於足,許多疾病都是從腳開始的。民間有「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的說法。「穿靴」就是指腳腫得像穿了靴子一樣。其實,不論男女都害怕無緣無故的腳腫,因為這極有可能是內部臟腑出了問題。
《內經》中說:「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藏。」
其中,如果人的腳一冷,氣血便會在腳下凝固,氣血的上下循環受阻,就會直接影響到內臟的健康。具體地講,就會影響到人的膀胱、胃、膽、脾、肝和腎。
那麼,如何讓人體氣血暢行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熱水泡腳,讓腳保持一定的溫度。所以,民間才有「熱水泡個腳,勝過吃補藥」之說。
另外,中醫認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洗腳,丹田暖和。」大家都清楚,丹田在肚臍的下方,是儲藏陽氣的地方,冬天睡覺前,用 48℃左右的熱水泡腳,就會感覺到一股熱氣從腳直達肚腹,這就是「冬天洗腳,丹田暖和」之意。現在,大家都在強調冬季進補,有一句民諺:「冬季進補,上山打虎。」意思是說,頭年冬天進補好了,第二年春天就會身體強壯,即使是上山打虎也不怕。
冬季進補無非就是要保持住陽氣,而保住陽氣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熱水泡腳。千萬不要認為這個方法太簡單就忽視它,往往越是簡單的東西價值越大。
因此,每晚用熱水泡腳,是一種最好的養生保健法,不僅給勞累一天的各個臟器送去最實在的關懷,而且有助於睡眠,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此時,如果改用高一些的桶子來泡腳,通過熱力放鬆腳和小腿處的經絡,就可以使全身血液循環加快,改善心腦等器官的供血,對血壓有非常明顯的雙向調節作用。而且隨著熱力的不斷增加,身體會微微出汗,這樣也可及時排出體內的寒濕和廢物,疏通經絡,調節體溫,降虛火。
因此,建議大家在忙碌了一整天後,一定要花上半小時來泡腳。不要小看這半個小時,只要天天堅持,就能使你少生病,就能帶給你身心健康。
二、泡腳的工具
最好選用高桶泡腳,到超市買高一些的塑料桶就可以了。木桶雖然保溫效果好,但太沉,使用起來不方便。
現在也有很多電動泡腳盆,如果能做得高一些,像桶一樣深,那就更好了。
三、泡腳的合宜時間
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
一般選擇在臨睡前泡腳,一是方便,二是有利於睡眠。
但如果日常有閑暇時間,特別是老人,可以在下午3~5點,也就是膀胱經的經氣最旺盛的時候泡腳,補腎的效果最好。
每次泡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一般泡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
泡完腳後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
有的人泡腳時會讓全身出大汗,覺得這樣汗出透了舒服,其實只有在受涼感冒時可以用出汗排寒,平時就不能泡得出大汗,那樣對身體的傷害很大,久而久之身體反倒會更加虛弱。
如果受涼或感冒了,最好邊泡邊喝溫水或生薑紅糖水,讓身體內部多產熱,通過出汗把寒濕及時排除體外。
四、泡腳水的溫度
視每個人具體耐熱的程度而定,剛開始泡時溫度可以低一些,然後再慢慢增添熱水,不斷加溫,泡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為止。
五、泡腳的其它注意事項
◆為什麼有的人泡腳時不易出汗?
常年堅持泡腳的人都不存在這個問題,只有剛開始泡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況,原因還是體內寒濕過重。只要堅持泡腳,逐漸排掉了身體內的寒濕,就很容易出汗了。
◆為什麼有的人泡腳後身體會出現不適?
有的人泡腳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胸悶、頭暈的現象,是由於水溫過高使雙腳血管過度擴張,全身血液多流向下肢,以致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引起的。這種人的身體基本上都是血液虧虛,不但泡腳會引起不適,洗澡更會引起不適,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泡腳的時間就要短一些,而且日常要注意食療,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從根本上改變缺血的狀況。
一般這樣堅持半個月至一個月,泡腳時就不會再有類似反應了,然後慢慢延長泡腳的時間,逐漸提高水溫,直至微微出汗。
◆糖尿病人應該怎樣泡腳?
很多報導說,有糖尿病的人泡腳後會引起血糖升高。其實,這類病人同樣是身體內血少,因此他們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長,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食療補血。
此外,多數糖尿病人都存在陰虛火旺的症狀,可以在泡腳後再搓腳心50~100下,常年堅持就能降虛火。
◆泡腳水中需要加藥材嗎?
一般人最好不要隨便在泡腳水中加藥材,因為熱力使水中的藥物很容易被吸收,如果不適合你的身體狀況,反而會有負面影響。
當然,身體內寒濕重時可以加艾葉一起泡,但也不能天天加,一周1~2次,每次一小把就可以了。
腳氣嚴重的人可以在泡腳水中加醋,能殺菌止癢。
記住,千萬不能經常在泡腳水中加鹽,那樣會傷腎,容易引起全身浮腫、內分泌紊亂,導致原有的腎病加重。
◆泡腳時的好「伴侶」
若在泡腳的桶中鋪上鵝卵石,一邊泡一邊踏石子按摩,效果自然更好。但這只限於年輕人,老人及病人不合適,因為老人和病人的身體大都血液虧虛,在熱力的作用下按摩,很容易引血向下,出現不適症狀,所以老人及病人泡腳的同時最好做頭部及雙臂的按摩,將血往上引,改善心腦供血。
另外,頸椎不好的人,泡腳的同時將雙手一起泡,對治療頸椎病很有好處。
當泡到身體發熱後,乘熱將頸椎、肩膀、腰背活動活動,會感覺非常輕鬆、舒爽,這時再去睡覺,一定能睡得特別舒服。長久下去,身體的免疫力、抵抗力都會慢慢恢復、增強。
◆怎樣給孩子泡腳?
泡腳的目的是增加血液循環,補陽氣,而孩子是純陽之體,因此沒有必要多泡,洗洗就可以了。
但對於體質比較弱、手腳經常冰冷的孩子,家長還是可以在冬季給他們泡腳。
此外,孩子受涼感冒後,用泡腳來祛寒是很有必要的。
六、跋
其實,養生就這麼簡單,關鍵看你能不能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堅持十年。
您只要是常年堅持泡腳,同時又注重食療,一生將遠離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症。因為每天堅持泡腳,可讓血液循環加快,可使身體內的寒濕及毒物及時排出,再配合食療補足血液,人就沒有任何理由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