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面面觀
楊惟婷整理
壓力,是現代人再也熟悉不過,卻也始終未曾徹底瞭解的名詞。
究竟壓力的定義為何?
壓力和生理、心理有什麼關係?
壓力一定是有害的嗎?…
一、何謂壓力?
每個人在這世界都不會只扮演一個角色。在家庭、學校、社會和朋輩圈子中,都要面對角色衝突,每個人對自己都有特別要求,但是順了姑意,就逆了嫂意,城隍也難為。所以,往往壓力會來得特別大。
想一想, 當你有壓力時的感覺是什麼?
■你是不是感到像是千斤重壓得你透不過氣來?
■你是不是失眠、沒有食慾?
■你是不是時常抱怨世界不公平?
■你是不是突然想抽煙或喝酒?
■你是不是感到灰心、焦躁、或是頭痛?
■你是不是不管多麼努力,結果卻還是一樣令人失望?
■你是不是會覺得心頭煩躁,不想做事情,希望所有煩惱都能消失,好好的睡一覺?
■你是不是整夜輾轉反側難眠,終日想著事情該如何解決,而忽略了周遭的事情?
■你是不是有莫名的焦慮,或是緊張到腹瀉、腸胃絞痛,只因為預期即將面臨的事情是你無法承受的?
■或者你是不是花很多時間在大吃大喝、shopping,只為了安慰似是空虛乏力的心靈呢?
關於壓力的定義,可分為幾個觀點:
1、古典定義:
為醫學與生物學的基本概念,是和生物維持個體衡定與抵抗疾病有密切的關係。身體受細菌的侵襲引起的疾病、疲倦、飢餓、渴、痛苦與求生動機的受挫,所造成組織的傷害、生命的威脅等都是。
2、一種刺激:
任何足以引起緊張、心理感受威脅,而個人必須改變或調適的環境。
3、一種反應:
是個人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狀態,如自覺適應困難、自尊受貶、心疲力竭、力不從心或其他不愉快的情緒感受。
4、一種歷程:
是個人與環境之間溝通、調適的互動過程。
之所以分成若干層面來討論壓力的問題,主要是一般人會將身處壓力的狀態誤為是壓力,例如厭煩、焦燥、多夢、心情不愉快等,極力想改變或抑制已經失去平衡的生活作息,卻沒有將焦點放在「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而秏費很多的力氣做白功。
簡單的說,壓力可分為二個部份:
一是造成壓力的原因或事件,另一是我們對於該事件的情緒、生理與行為反應。前者是當我們處於變動的生活環境,與個人預期的經驗、想法、態度、習慣有很大的差異時,或個人的動機、需要未能滿足;後者則是因為前述原因影響了自主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衡定調節,並引發緊張、激動、煩燥、生病、疲勞、慢性的發生。
也就是說,即使小到走在路上,踩到一顆小石子,明天要考試了,初到新環境,升官發財,年底要結婚,或是大到地震造成的災變、親人離去,不論時間的長短、影響的大小,生活上的大大小小事情,都可以是壓力的原因。
二、壓力檢測
以下是一個壓力小測試—-請回想一下自己在過去一個月內有否出現以下情況:
- 覺得手上工作太多,無法應付。
- 覺得時間不夠,所以要分秒必爭。例如過馬路時衝燈,走路和說話的節奏很快速。
- 覺得沒有時間消遣, 終日記掛著工作。
- 遇到挫敗時很易會發脾氣 。
- 擔心別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評價。
- 覺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賞自己。
- 擔心自己的經濟狀況。
- 您是否常覺得腰酸背痛?頭痛?胃痛?難於治愈。
- 需要借煙酒、葯物、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緒。
10. 需要借助安眠藥去協助入睡。 - 與家人/ 朋友/ 同事的相處令你發脾氣。
- 與人傾談時,打斷對方的話題。
- 上床後覺得思潮起伏,很多事情牽掛,難以入睡。
- 太多工作,不能每件事做到盡善盡美。
- 當空閒時輕鬆一下,也會覺得內咎。
- 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後感到內咎。
- 您是否常覺得注意力無法集中?
- 您是否常常忘記事情?
分析結果──壓力小測試
計分方法:從未發生0分,間斷發生1分,經常發生2分
0 – 10分 精神壓力程度低但可能生活缺乏刺激,比較簡單沉悶,
個人做事的動力不高。
11-15分 精神壓力程度中等, 雖然有些時候感到壓力較大,仍可應付。
16分或以上 精神壓力偏高,應反省一下壓力來源和尋求解決方法。
上述的測試主要是引發大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若發現分數不理想或不切合你的狀況,請不必介懷。
三、對壓力的反應
壓力給人的影響,可包括生理、 認知、情緒及行為幾方面,積極的人會有正面的影響,消極的人則得反面的影響。
(一)壓力的反面影響
若壓力處理不當,可能會使人極端焦慮,缺乏安全感!
■生理方面:
壓力可引起各種痛症,如頭痛、頸痛、胃痛及腰骨痛等,或各種不適現狀,如頭 暈,心跳加速,呼吸不順,肌肉緊張等,嚴重的更會出現作嘔作悶,發冷發熱或麻痺,針刺的感覺。
■認知方面:
壓力使人難以專心,錯誤百出,記憶力衰退,判斷力下降,出現幻覺,思維混亂,反應速度減慢及組織能力退化等。
■情緒方面:
在壓力影響下,人會變得抑鬱、 激動、無助、絕望、情緒低落、坐立不安、焦慮、驚惶、困擾、煩躁、心神恍惚等。
■行為方面:
很多反常的行為,都是壓力帶來的,如精神萎靡,舉止古怪,無故曠工,敷衍問題,推卸責任,濫用藥物,玩世不恭,大吃大喝,常作白日夢,忽視新事物,有自殺的傾向,人際關係惡劣,語言問題增加,失眠或睡眠過多,食慾不振或過強及興趣和情減少等。
(二)壓力的正面影響
適量的壓力卻能帶給人平衡:
■生理方面:
壓力可改善健康,增進心智,加強抵抗力,和加強面對壓力的耐力。
■認知方面:
壓力令人專心致志,多作觀察,建立目標,按部就班,思考人生,和保持客觀的判斷。
■情緒方面:
能適當控制壓力的人,充滿希望, 勇於接受挑戰, 能自我控制,肯定個人價值,並認識自我能力。
■行為方面:
壓力讓人靜心思考,保持運動,放鬆自己,自我檢討,多作休息,關心別人, 接受新事物,能寬恕別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且會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
若能積極面對壓力,將可焦慮減輕,擁有安全感,生產力增加,及人際關係親密。
四、做好壓力管理
壓力是個文明病,是可能來自於工作要求大於自己專業能力、不會分配工作優先順序,更來自不自量力、好高騖遠…等。
其實,壓力絕大部分來自於自己。
第一屆普立茲獎的得主Herbert B. Swope(1882~1958 )說:我不能給你成功的秘訣,但是我知道你為什麼一定會失敗——-想要取悅每一個人(I can not give you the formula for success, but I can give you the formula for failure, which is try to please everybody. )人如果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在那裡,不去承擔自己以外的事,又能把握住自己,不去逢迎、拍馬,不去取悅每一個人,那麼他的心是平靜的,平靜的心就沒有壓力,日子雖然過的平淡,但是平淡才能嚐得出生命的原味,才能甘之如飴。
因為人生不可能樣樣都要,樣樣都有,有得必有失,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要凡事訂出優先順序後,用智慧去排解「失」時的心境,就不會感到失意的壓力。
現在已有人看到這個問題了,因此,當一個人做到依他自己的方式過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他的生活就沒有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