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佐料好食材

十大佐料好食材

楊惟婷整理

 

烹調時,調味是一種充滿想像力的挑戰!

以下,先介紹3個調味的大原則,接著精選隨手可得、容易應用的10種好食材,讓你隨手烹調出健康可口美食!

 

一、三個調味的大原則

原則1:多一些酸味,少一點鹽

雖然吃太多鹽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但是一下子就想過清淡少鹽的飲食生活並非易事。這時,不妨運用隨手可得的醋,或是柚子等味道較酸的水果來提味。

 

日本心血管權威醫師高澤謙二表示,醋是無鹽的調味料,在燙青菜、冷豆腐或納豆上面加一些醋調味,能夠降低鹽分的攝取量,並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高血壓症狀。

 

日本營養師南惠子則表示,柚子的酸味比較重,所以很適合做食用醋。只要把柚子榨成汁,再加入燒酒或米酒,就變成天然的自製調味醋。

 

原則2:多一些鮮味,少一點油

鮮味與甜味、脂肪味同樣具有刺激部回饋系統的作用,因此京都大學研究所農學研究科教授伏木亨建議,可以多利用海帶、柴魚片、香菇等有鮮味食材。

 

東京海洋大學特任教授、昆布營養機能研究會發起人矢澤一良也指出,昆布富含海藻酸及褐藻素,能在腸道內捕捉攝取過量的脂肪、糖分和膽固醇,讓它們在被吸收之前就排出體外!

 

週末有空時,不妨用各種蔬菜搭配鮮味食材,燉煮一鍋高湯,冷藏或是冷凍以備不時之需。或在鍋中放少許水來煮出香菇的鮮味,代替以油爆香蔥蒜,也是減油好方法。

 

原則3:多一些香味,少一點糖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認為,若想要減少糖分攝取,可以多利用茶類、香草的氣味,以及蔬果本身的香甜滋味來轉移注意力。

 

如果攝取精製砂糖,就只會吃進甜味和熱量,但是來自各種蔬果的糖分,香氣獨特、富含養分及纖維。例如南瓜煮熟後也很甜,是高纖又含有許多β-胡蘿蔔素的好食材。

 

不喜歡喝開水的人可以喝茶取代,不論是香草茶、或是水果茶,至少帶有一些香甜的味道。或是也可以用一點薄荷葉,加上檸檬汁、開水,就能取代含糖飲料。

 

二、精選10種好食材,無形中可少油、少糖、少鹽

 

1.堅果

利用堅果的好油脂,就能順利減少做菜時用油的機會。堅果可以涼拌沙拉、打成濃湯,而且堅果纖維及幫助催化脂肪的其他微量元素,每天適量食用反而可以瘦身。

 

2.南瓜

南瓜帶有甜味,煮成炊飯、濃湯,都不需要再多加調味料。而且南瓜富含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能夠阻止自由基破壞身體細胞,預防皮膚、心血管等部位老化。

 

3.洋蔥

洋蔥生食的味道比較嗆鼻,但炒熟的洋蔥又甜又軟,洋蔥炒蛋、洋蔥湯等經典料理,其實不另外調味就很美味。洋蔥也有助於降體脂肪,具有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的效果。

 

4.鳳梨

酸甜的鳳梨入菜,可以取代糖、鹽的使用,用來醃肉也具有軟化肉質的作用。另外,鳳梨也含有大量維生素C,鳳梨酵素則有消炎、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5.無糖優格

無糖優格加上各種水果,立即變身為不含精製糖的美味甜點,還具有控制食量的效果。而且優格富含乳酸菌,可以改善腸道環境,幫助排便、瘦身美肌。

 

6.薑黃

薑黃是咖哩的主要原料,烹煮時加入薑黃粉,可以提升料理的風味,同時減少鹽分使用。薑黃所含的薑黃素,則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及預防糖尿病、心臟病。

 

7.檸檬

檸檬的酸味可以為料理帶來清爽風味,要減少鹽分攝取的話,利用檸檬提味是個好方法。而且多吃檸檬有助於消水腫、預防痛風,也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8.大蒜

大蒜可應用於「水炒法」,在鍋中加入一些水及蔥、薑、蒜等辛香料,代替以油爆香來炒菜,同樣能增加料理風味。此外,大蒜也有助於調節血壓與膽固醇、改善心血管疾病。

 

9.八角

八角可以為食物增加甘甜的香氣,滷肉的時候加入八角、五香等香料,便能減少醬油及鹽分的使用量。若是在醃肉時加入八角,也能達到去腥的作用。

 

10.迷迭香

迷迭香是一種能在家栽培的香草植物,也可以在超市購買風乾的成品來使用。醃肉時在上面撒一些迷迭香,肉類煎熟或烤熟後就會帶有香氣,而不必以油炸來增添風味。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