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楊惟婷整理
日本德島大學醫院整形外科教授西良浩一表示,約有15%的腰痛是出自於神經、骨骼問題,但另外85%的腰痛,連醫師都很難診斷出病因,他認為其中一部分恐是大腿僵硬造成腰痛。
西良浩一指出人在活動時,大腿肌肉失去彈性、伸展困難的話,相連的骨盆會被向前拉扯、變得傾斜,連帶地人也向前倒,此時身體會無意識地讓腰部後彎、保持平衡,久了造成腰背部的豎脊肌過度緊繃,恐漸漸形成腰痛。
另外,日本知名運動訓練專家清水忍也說,大腿肌太僵硬與腰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想知道自己的腿僵不僵硬,可以趴在地上,試著用腳後跟碰屁股。如果碰不到,就表示腰痛恐與大腿僵硬有關,即使現在沒事,未來也可能會因此腰痛。
同時清水忍分享了伸展大腿,預防改善腰痛的方法﹕
■首先橫躺,用手抓著腳背,讓腳後跟靠著屁股。
■接著,大腿出力往身體後方慢慢地伸展,左右腿各10次為一回,一天練3回就可改善大腿僵硬。
有時,腰痛連醫師都很難診斷出病因。
有一個熱愛攝影的阿伯,30年來飽受腰痛,四處求醫,被診斷罹患輕微椎間盤突出,長年接受藥物與復健治療不見效果,連走路都疼痛不已。
後來,經菁英診所復健科尤稚凱醫師仔細檢查,測試找尋壓痛點後,在按壓到薦椎結節韌帶時,患者的症狀完全顯現,包括下背痛、傳導痛、坐著起身的瞬間劇痛、走路痛到跛行、大腿前側酸痛…等。尤稚凱醫師仔細檢查,發現問題與坐骨神經痛無關,原來只是一條韌帶作祟,經精準治療後,解除30年疼痛。
尤稚凱醫師表示,真假坐骨神經痛要仔細明辨。
他說,坐骨神經痛症狀,包括腰痛、屁股後方的不舒服,甚至到大腿、小腿及腳的下方會麻、痛等,一般人認知大部份是來自於﹕
■腰椎如有椎間盤突出,
■屁股後方的關節有退化性關節炎,去壓迫到坐骨神經的神經叢;
■是梨狀肌症候群﹕
其肌肉腫脹時會刺激它下方的坐骨神經導致疼痛,
■假性的坐骨神經痛﹕
如上臀神經炎、薦髂關節炎、薦髂韌帶撕裂傷及本案的薦椎結節韌帶撕裂傷等,這些就是所謂的假性坐骨神經痛,必須加以鑑別診斷才能確診。
他強調,這位阿伯照過核磁共振顯示輕微椎間盤突出,加上症狀合併有左側腰痛與傳導痛,容易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但經他透過理學檢查排除坐骨神經痛,為了確診,他更給予診斷性麻醉,即借助超音波導引將麻藥施打在該處韌帶,結果所有症狀消失,行走無礙,終於揪出罪魁禍首為薦椎結節韌帶撕裂傷。
他將增生劑(如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高濃度葡萄糖水等)直接注射在阿伯韌帶撕裂處,刺激韌帶重新修復,進而回復強韌,穩定腰椎,改善了阿伯因腰椎不穩定而造成腰痛,及韌帶損傷造成韌帶傳導痛。阿伯在完成三次治療後,已可活動自如,幾近痊癒。
參考資料﹕2019年02月18日 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