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的七堂課》

《牧者的七堂課》

楊旭平

 

一、內容簡介

 

當作者之一的威廉‧潘塔克還是一個菜鳥記者時,採訪了曾擔任通用科技公司(General Technologies)執行長達17年之久的成功企業家西奧多‧麥克布萊德(Theodore McBride),想探詢他管理5000名員工的成功之道,沒想到透過他們長時間的訪談,麥克布萊德娓娓道出一段45年前師生間的傳承故事。

 

原來當麥克布萊德還是個MBA學生時,就在即將畢業,進入通用科技公司擔任部門經理之前,因擔心自己不能勝任管理的職務,故前去請教教授管理課程的老師──傑克‧諾伊曼博士,卻意外地獲得諾伊曼老師在牧場上額外教授的七堂課。

 

諾伊曼博士透過田野教學方式,以最淺顯的觀念、簡明的譬喻及沒有壓力的對話方式,傳授他流傳千百年的七個偉大的管理要訣—-「牧者的管理智慧」—-由先人智慧導引出的成為偉大領導者的祕訣。

 

而這七堂課使得麥克布萊德一生受用不盡,成為全美令人尊崇的企業家。麥克布萊德口述了恩師傳承下來的這七個偉大的管理經驗,藉由潘塔克的編輯成書—-《牧者的七堂課》。麥克布萊德希望讀者可將牧者的七個管理智慧融入工作與生活中,讓讀者可以試著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本書共分七章,每一章都是一堂課,從第一章<瞭解自己的羊群>,一直到最末章<牧者之心>,諾伊曼博士循序漸進將牧者的智慧一一道來,經由牧羊的經驗—-關懷、引導等,簡單而清晰地傳遞出成功的領導精義。

 

由於,管理的精髓,在於以簡馭繁。因此,作者也將牧者的領導經驗,歸納出七項簡明的有效領導心法:

一、要瞭解近況:瞭解自己的羊群
Know the Condition of Your Flock

1.瞭解工作,也要瞭解自己的部屬(才能、夢想、挫折等)。

2.瞭解你的部屬,一次一位。

3.經常和你的部屬交流。

4.睜亮眼睛,豎直耳朵,多多發問,要後續追蹤。

 

二、能認識特質:發現你羊群的特點

Discover the Shape of Your Sheep

1.不同的羊,會影響羊群管理的容易與否。

2.挑選健康的羊,否則就會承接別人的問題。

3.瞭解你羊的SHAPE﹕

長處(Strengths)—-本領

用心(Heart)———熱情

態度(Attitude)——正向

個性(Personality)–適性

經驗(Experiences)-

 

三、建立歸屬感:幫助你的羊認同你

Help Your Sheep Identify with You

1.率先表現出你的誠信、正直和包容,以贏得跟隨者的信任。

2.訂出高的績效標準。

3.不懈地傳遞你的價值觀和任務感。

4.為屬下描繪出努力的宗旨,告訴他們在其中的角色。

5.別忘了,偉大的領導不只是專業能力,還得帶著情感。

 

四、賦與安全感:把你的草場弄安全

Make Your Pasture a Safe Place

1.讓屬下充分獲得訊息。

2.強調每個位置的重要性。

3.揪出團隊中經常的煽動者

4.定期輪換部屬到新的位置。

5.務必經常在屬下面前露面。

6.別讓問題有時間惡化。

 

五、 指引方向的牧杖:The Staff of Direction

1.知道你的方向,在前面帶路,讓團隊跟著你走。

2.指導下屬時,要採說服方式,不可強制。

3.給屬下發揮的空間,但要讓他們知道界限所在,而允許他們在這範圍內自由發揮。

4.當屬下出了麻煩,要伸出援手,把他拉出來。

5.提醒屬下失敗是不會致命的。

 

六、 用來糾正的牧棒: The Rod of Correction

1.保護:居間為屬下據理力爭。

2.糾正:把教訓當成是教育的機會。

3.檢視:經常探詢屬下工作的進展。

 

七、 抱持牧者心: The Heart of the Shepherd

1.偉大的領導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非技巧。

2.你每天都必須決定誰將為你的領導付出代價

—-是你或你的部屬。

3.最重要的是,對你的羊群要用心。

 

二、本書讀後心得

 

「牧者的管理智慧」這一套「生活化」的領導方式,始於古代,且曾經幫助帝王統治他的子民。例如古代統治者,即被稱為人民的牧者。

由於人民與羊具有不少的相似性,如:

人有很強的群體性,需要歸屬感,這跟羊很相似;

此外羊群有互牴的習性,就如同常會出現在人群中的互鬥現象;

再者羊有一種只看眼前草地的習性,就如同人們經常埋首於工作裡,直到一天結束才把頭抬起來等……。

 

因此,即使在現代的企業組織中,用羊群來比喻組織,也相當的適切且簡明。

本書作者將牧羊人幾千年來的智慧,藉由牧者牧羊的過程與譬喻,融入現今的管理學,簡單的道理,卻蘊含了深刻的體會。藉由牧者和羊之間的相處,點出人與人間的關係和互動,教導經理人管理部屬的方法。

 

基本上,本書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出發,透過歸納出的七項領導要訣,深入淺出地揭示成功領導的哲學,引導讀者掌握領導統禦的心法。

藉此,作者教導你,要衷心關懷、瞭解你的部屬﹔將部屬放在確實能反映他們SHAPE的職位上,他們將能發揮潛力、創造績效、感受成就﹔而你只要表裡如一,有著正直、誠信、包容等生活態度,你就會贏得羊群認同與跟隨,給予團隊歸屬感,並引導部屬明瞭團隊存在的偉大價值,及成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而牧者的走動式管理,可安撫羊群不安的心,並在問題惡化前找到解決方法﹔定期輪調則可避免羊群因為重複性的事務而怠惰,並防止為卡位而互牴﹔牧者的責任是將羊群聚在一起,並帶領羊群去更嫩綠的草地,羊群跟隨牧杖是出於信賴﹔有時,牧者需要揮舞牧棒,以保護羊群不被獵食,且當有某隻羊做出危及自己及羊群安全時,牧者也會使用牧棒教訓牠﹔當個牧者需要付出代價,必須對你的羊群用心投入………

所以,偉大的領導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非技巧。

 

此外,在本書第五章—-指引方向的「牧杖」中,作者希望用說服取代命令,因為唯有讓屬下真正明白事情的重要,他們才會真正用心在事務上面,並且樂於為領導者工作。

 

而第六章—-用來糾正的「牧棒」中,作者強調責備部屬所用的方法也很重要,因為沒有人喜歡受到責難,只要一不小心,可能會失去組織的向心力,這比業務上的錯誤還要嚴重,所以領導人必須取得深厚的信任,才能去糾正別人。

 

當我讀完這七堂課的內容時,我相信這流傳千百年之久的牧者智慧,不僅可應用於職場,甚至可延伸至家庭或任何團體的種種人際關係互動與經營,讓我領悟到管理的藝術,事實上與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對生命意義的經營,是息息相通。

 

誠如《一分鐘經理人》作者 肯恩‧布蘭查(Ken Blanchard)所言﹕「這本書充分地展現領導者應該如何善待其部屬,研讀此書得以習其真理,用其智慧。」

 

因此,本書不僅是一本符合時代潮流的管理書籍,更是幫助心靈成長的勵志佳作,值得大家細細品味,希望新的一年來到時,你也能成為開心的牧羊人。

 

三、「帝王學」的聯想

 

「帝王學」是指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智慧工具,而《牧者的七堂課》這本書即帶有「現代帝王學」的味道,亦即是將傳統帝王學運用到現代的領導統御﹑經營管理方面。

 

提到中國帝王學,一般人常會聯想到的著作:例如日本人奉為至寶的《貞觀政要》、《韓非子》等。

 

中國《帝王學》最早成書于唐朝開元四年(西元716年),原書其十卷,現存九卷六十四篇。該書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雜家和陰陽家思想之大成,以謀略為經、歷史為緯,包括國家興亡、權變謀略、舉薦賢能、人間善惡四大部分內容,同時又以權謀政治和知人善任兩個重點為論述核心,是一部千古難得的謀略全書。

 

又《貞觀政要》大約寫於開元十八、九年間,為的是要讓唐玄宗發揚太宗勵精圖治的治國精神。《貞觀政要》是本實用的帝王教科書,不是一般的領袖嘉言錄。唐玄宗是歷史上第一位從《貞觀政要》獲得帝王學真傳的皇帝,此後,歷代帝王將相以及講求經世致用的知識分子,幾乎沒有不讀《貞觀政要》的。唐玄宗果然不負所望,繼太宗「貞觀之治」之後,又出現了「開元之治」的盛世。

 

我們可以回想中國歷史,為什麼秦朝、隋朝傳至二世即亡國?

而為什麼漢朝、唐朝能擁有天下數百年?

同樣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為什麼元朝短命、而清朝長壽?

原因是:前者行霸道,後者行王道。霸道得天下,瞬間即失;王道得天下,四海皆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王道”,乃古代傑出帝王所體現的管理最高境界:以人為本,以德服人。

 

事實上,假如我們溯本歸源的話,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帝王學中的「帝」就相當於「地」—生養萬物的意思,「王」就相當於「往」—使民歸往的意思,所以「帝王學」就是一種經營人間良好生養環境、使萬民歸往的學問。

 

在古代,當社會型態正從遊牧走向農耕的時候,人們對土地的依賴日重(土地可供種植榖糧,是人們賴以維生的主要憑藉),就形成許許多多的聚落,有生產力的壯丁就成為搶手貨,部落主間起初多是運用盜、搶、騙的方式來互相爭奪人力資源,嗣後經過反省,才漸漸揚棄這種暴力的爭奪,發展出較柔性的競爭「人力資源」方式,帝王學乃因此才一步步成型。

 

所以,中國帝王學的發展,是經歷四大階段的演進而來:

第一階段:原始帝王學階段。

這時候的帝王是靠著個人為民興利除害的英雄事蹟,來爭取民心歸向的,例如共工之為王,是靠著為人民解決水患而獲得天下人民擁戴的(當時洪水為患),黃帝為王,是靠著為人民燒山林、砍叢木、焚沼蟲去瘴氣、驅逐猛獸,使人民生命住居獲得安全,而贏取天下民心。

 

第二階段:正統帝王學階段。

這個階段的時間大約從堯、舜開始,使用教化之術爭取民心起,迄戰國止。

正統帝王學主要是以文化的方法(文者,紋也,美善之意,化者,調理化成也),調理良好生養環境,施仁義、行教化,來爭取民心歸附的。周文武、周公、孔子等原始儒家的思想,就是主幹。

 

第三階段:專制帝王階段。

這個階段時期大約從秦、漢天下一統以後,迄民國實施民主憲政時期為止。

這時期的帝王學本質上已與先秦時的帝王學有所不同,它的本質已由原先目的在爭取民心歸附,變成目的在宰製人民了。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轉變,主要是先秦的社會未經統一,列國各自分立,人民要歸附那一國,選擇權在人民。致使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人才交流十分普遍,也使得各國君主為留才、吸才都得費盡心思。但是自從秦漢天下一統之後,形勢逆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民已豪無選擇,只有當皇朝子民的份,君王對人民的關心,已不再是爭取來歸附,而是不要造反。

 

這時期的帝王學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規範論之帝王學的逐漸產生。由於君王權力太大,為加以制衡,由知識分子領軍,想建立一套帝王守則,防止君王濫用權力,董仲舒的陰陽五行學說即適例。

 

第四階段:世俗化的帝王學階段。

這個階段的帝王學由於受到民主社會的自由思潮衝擊,觀念上產生大幅的變化,最明顯的是已轉身進入企業界,成為一種指導企業主如何經營企業的高階企業管理學。像戰後日本業界鑽研中國的帝王學盛行即是一例。

 

所以,當今的管理者如何將一流的人才吸引到自己麾下?

如何才能心知、肚明、眼亮不被蒙蔽?

如何才能當機立斷、借勢開創千秋基業?

答案是:學管理王道,用王道管理。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2条)

  • Neotonics review
    Neotonics review 2024 年 5 月 29 日 上午 1:41

    I really like your writing style, wonderful info, regards for posting :D. “All words are pegs to hang ideas on.” by Henry Ward Beecher.

  • Zurich Airport to hotel transfer
    Zurich Airport to hotel transfer 2024 年 5 月 28 日 下午 6:25

    I enjoy reading through a post that can make people think. Also, thank you for allowing me to comment.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