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的正確食用方法

安眠藥的正確食用方法

楊惟婷整理

 

長期失眠會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使人感到憂鬱、焦慮、煩躁不安,甚至會容易發生意外,所以需要大家的重視。

 

台灣有600萬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署的統計,國人每年服用超過3億顆安眠藥。很多人長年靠安眠藥才能睡,濫用安眠藥的問題令人憂心。

 

一、不當使用安眠藥檢定

您有沒有不當使用安眠藥,可以從使用劑量和時間兩方面初步評估︰

◎時常超過建議劑量

如果時常吃超過醫師建議的劑量,比如醫師建議一次吃一顆,病人自己增加半顆或一顆;醫師建議一週吃5天,病人自行改成每天吃,就可能潛藏濫用的風險。

◎用藥時間不對

有些安眠藥除了幫助睡眠,還有鎮靜、減輕焦慮、放鬆肌肉的效用,於是很多人自行改到白天吃,以應付生活壓力,睡前反而不一定吃,這也是濫用的現象。

 

二、失眠可能只是各種疾病各種疾病冰山一角

失眠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或是各種疾病的冰山一角。

造成長期失眠的生理、心理因素很多,最常見的是憂鬱症。

安眠藥的建議劑量是設計給沒有其他疾病、只是單純失眠的人用的,如果本來只是單純失眠,後來卻出現憂鬱症或者其他身體不適(如心臟疾病、胃食道逆流、疼痛、更年期等),或是本來就有憂鬱症而不自知(80%的憂鬱症患者會失眠),都會加重失眠,原來的藥物劑量就發揮不了效果。

 

安眠藥愈吃愈多,不一定代表藥物上癮,可能是病情已經出現變化,或者沒有找到失眠的根本原因。

如果安眠藥的效果一直不錯,但最近效果愈來愈差、吃了還是睡不著,就是警訊,表示造成失眠的原因可能改變了,一定要再度就醫評估,先治療根本的疾病,睡眠才有機會改善,而不是自行加藥。

 

如果找不到其他身心疾病引起失眠,可能表示體質不適合長期吃安眠藥,建議學習非藥物療法如放鬆技巧等來改善睡眠。

 

三、吃安眠藥到底會不會上癮?

作家鍾怡雯曾受失眠之苦,她在《垂釣睡眠》一書中寫出失眠的痛苦、面對藥物的掙扎︰「我聽上癮的人說它是嗎啡,讓人既愛又恨,明知傷身,卻又拒絕不了,因為無它不成眠。」

 

至於吃安眠藥會不會變得長期依賴安眠藥,不吃就睡不著?

如果80%的人失眠超過一年、60%的人失眠超過5年,說明失眠經常慢性化,變成慢性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長期治療,因此學會照顧好睡眠的長期保養之道,才是比較合理的治療目標。
只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安眠藥,不需要太擔心會上癮。因為經常睡不著,卻沒有好好治療,可能會讓其他疾病惡化,得不償失。

但長期治療不代表長期用藥。藥物只是治療方式之一,適度使用安眠藥,維持睡眠品質、促進整體健康,是權衡是否使用藥物的關鍵。

四、不吃藥也能一夜好眠

 

其實很多大量吃安眠藥的人也自覺到藥愈吃愈多,也不想一直這樣下去,但想到每晚在床上翻來覆去「煎魚」、數羊,盯著天花板到天明,「算了,還是吞顆藥解決痛苦吧,其他事以後再說。」

 

想擺脫過度依賴安眠藥,需要自己下點功夫︰

■先意識到安眠藥有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的副作用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說,安眠藥可以讓人睡著,但不一定睡得深,不像自然的睡眠可以讓人熟睡、醒來後元氣飽滿。

而且長期、大量吃安眠藥,恐怕有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的副作用。

 

■學習非藥物療法

如果擔心太依賴藥物,可以同時學習非藥物療法。只要好好練習,非藥物療法可以有效改善失眠、減少藥物用量,還可防止偶發性失眠變成慢性失眠。
方法如下︰

◎規律的作息時間

不管夜裡睡得好不好、睡多久,盡量固定早上起床時間,不要因為失眠就用白天補眠。

 

◎創造睡意

˙如有失眠困擾,盡量不要午睡,避免用掉晚上的睡眠能量。

˙黃昏時做有氧運動,可創造更多的睡眠能量。

 

◎刺激控制法,讓人倒頭就睡

良好的睡眠習慣就是要讓床跟睡眠產生制約連結,一上床就想睡。
但很多人不知不覺養成不利睡眠的刺激連結,比如在床上看書、滑手機、看電視,結果床不再跟睡眠產生連結,上床後身體直接的反應是清醒、興奮,當然難以入睡。

因此,刺激控制法就是要重新建立床跟睡覺的連結︰

˙不在床上做跟睡覺無關的事。

˙有睡意時再上床,如果不睏,不要上床等睡意降臨。

˙躺了20~30分鐘還睡不著,不要一直翻來覆去,否則身體會跟床產生負面的連結,一上床就想到失眠。起來去做點靜態的事,有睡意再躺回床上。

 

◎放鬆減壓,啟動睡意

很多人失眠是因為無法解除白天的緊張、焦慮,到了晚上仍然緊繃、清醒,需要藉放鬆訓練來幫助睡眠。

 

放鬆訓練怎麼做?睡前找一處安靜的地方(不建議躺在床上做,因床的功用是睡覺),做20~30分鐘的放鬆訓練,然後帶著睡意上床。包括︰

˙腹式呼吸︰
慢慢、深深地吸氣,讓氣往下走,直到腹部微微鼓起,肩膀不聳起,然後慢慢吐氣(最好練到吸氣的兩倍長)。這樣可以啟動副交感神經,讓心跳和緩下來,人得以放鬆。

˙肌肉放鬆︰
比如想放鬆肩膀,就先聳肩、繃緊肌肉數秒,然後慢慢鬆開。身體其他部位也可用這個方法放鬆。全身放鬆、柔軟,會更容易進入夢鄉。

˙冥想︰
播放輕音樂,然後想像自己置身一處喜歡的地方(比如海邊、森林)。也可以藉精油的芳香營造舒緩的睡前氛圍。

 

部份醫院開設失眠者的團體治療,會教放鬆技巧,可考慮參加。

學會非藥物療法,就有條件減少藥物、甚至不靠藥物也能睡。很多病人在運用這套方法後可以不吃藥也睡得著,並找回對睡眠的信心。

 

■了解安眠藥的特性,慢慢減藥

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常見商品如「悠樂丁」、「戀多眠」、「樂得眠」等)除了可以安眠,還有部份肌肉放鬆、抗癲癇、抗焦慮的效果,如果已較大量吃這些藥一段時間,突然快速減藥,藥物的效果沒了,身體會出現戒斷症狀,比如煩躁、緊繃、反彈性失眠(失眠比原先更嚴重)、多夢等,很多人受不了,加回原來劑量,等於又被安眠藥綁住了。

 

新一代的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常見商品如「使蒂諾斯」、「宜眠安」、「入眠順」)作用比較專一在睡眠,但大量使用還是有抗焦慮、放鬆肌肉的效果,減藥時也會出現戒斷症狀。

 

醫師提醒,減藥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慢慢減,讓身體慢慢適應。建議跟醫師討論怎麼減藥,比如本來一週吃14顆,先減到12顆(有兩天只吃一顆),下一週再減兩顆。絕對不要馬上一顆藥也不吃。

 

醫師也可能會用其他藥物(如長效鎮靜劑、抗憂鬱劑、抗組織胺等)來取代一部份安眠藥,讓安眠藥可以減量,而且戒斷症狀不會那麼明顯,然後再慢慢減這些替代的藥物。

 

醫師也提醒,減藥的前一兩星期多少會出現戒斷症狀,不要怕,那只是一個過程。只要減藥的方法正確,都能順利降低藥量。

如果藥物使用量很高,或減藥過程很不舒服,可以考慮住院,醫護人員可以隨時協助。

 

■建立合理的減藥目標

究竟減藥到什麼程度才算成功?

建議不妨把目標訂在「合理使用」,而非「完全不用」。
就像可以用飲食、運動來控制血壓、血糖,但如果實在降不下來,還是需要藥物。

 

使用安眠藥可把握「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原則,平常用非藥物療法助眠,遇到壓力大的時候,也不排斥藥物。偶爾吃,但生活品質跟天天吃一樣好,這是最理想的。

 

■推翻自己不合理的想法

曾有病人告訴醫生︰「我一星期只吃一顆安眠藥喔。」原來他把安眠藥搗碎,一次只吃一點點。

醫生,說,七分之一的藥量幾乎無效,但病人還是相信有用,恐怕大部份是心理上的依賴。

 

尤其,錯誤的觀念也會加重失眠和對藥物的依賴。

例如很多失眠者有不合理的想法,如「不吃藥我就睡不著」、「一定要睡8小時才有精神」,這些想法引起錯誤的行為,比如過度依賴藥物,或者睡不著還一直躺在床上,想湊滿8小時,結果愈躺愈焦慮,更睡不著。

 

此時,可以先做放鬆訓練,然後調整想法,最後才考慮藥物。
其實,對抗失眠的武器很多,善用它們,讓睡神降臨不再是難事。

 

■安眠藥這樣吃不上癮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羅友倫在《揭開睡眠的真相》中說︰「想成功戒掉高劑量的安眠藥不會比戒毒更輕鬆。」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主任許世杰提醒,預防勝於治療,與其等到過度依賴安眠藥才想減藥,不如一開始就慎用︰

˙盡量不要每天吃、盡量不要連續吃超過8週。

˙從最低劑量開始吃(通常是一次半顆或一顆),不要自行增加劑量。

˙如果失眠較嚴重,經醫師診斷可連續吃2~3週,睡眠穩定後,建議學習非藥物療法,並跟醫師討論減藥。

˙偶爾遇到壓力大、睡不著,可以吃安眠藥,但要就醫拿藥,不可吃別人的。因為每個人的失眠情形不同,每種藥物的特性也不同,應該經由醫師診斷、開藥。

˙如果安眠藥的效果愈來愈差,應告訴醫師,不要自行多吃。

發佈回覆給「Curtisdweft」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