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擬定投資策略

如何擬定投資策略

2home.co  楊惟婷

 

滄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只記今朝

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      煙雨遙      濤浪淘盡紅塵俗世幾多嬌

清風笑      竟惹寂寥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 黃霑  《滄海一聲笑》

 

 

一、先判讀資本市場多空趨勢,再擬定做多、做空投資策略

 

過去55年,共發生過12個熊市,而熊市很容易坑人。所以,縱橫資本市場,首先,必須要學會判讀多空趨勢。

 

以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其對經濟產生的打擊百年一遇。那我們又如何來判讀資本市場未來多空趨勢?

 

1、技術性熊市與技術性牛市的拔河,孰勝孰敗?
由技術分析角度來看,熊市通常定義為股價從近期高點下跌 20%,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3 月份全球股市跌進入熊市。

另從美國長達11年的人造多頭循環來看,本來就亢龍有悔、須面臨技術性修正,又巧遇新冠肺炎疫情,乃迅速墜入技術性熊市。

再由資金面角度來看,為了避免成為熊13出現,逼使美國 Fed 迅速進入「大放水」寬鬆模式。到目前為止,這次QE4似乎還未在實體經濟上發揮太大效用,倒是快速拉高了美股的走勢。簡單來說,這輪貨幣擴張政策的效果,大多反應在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揚。這一波技術性牛市亦著實令人驚艷。

 

在傳統的經濟周期理論中,中央銀行透過降低利率,鼓勵消費,以推動經濟擴張。

但值得注意的是,Fed經歷了多輪量化寬鬆後,已堆高各種債務(房貸、車貸、學貸…),若仍只依賴QE4刺激消費增長,寬鬆效果已在遞減。另一方面,量化寬鬆政策又抬高金融資產的價格,形成資產的泡沫,更造成貧富差距在擴大、社會對立升高,為長期埋下隱憂。

 

吾人擔心的是,究竟以QE4的老把戲刺激股市,最後能否見到實體經濟好轉?當貨幣供應增加,若無法轉化為消費時,其後果是,投資者被迫轉向高風險資產,而金融資產的泡沫化風險將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違約衝上新高、導致財富毀滅。

若最後仍熊出沒時,吾人又如何趨吉避凶?

 

2、資金行情推漲全球股市,不甩基本面衰退

再由基本面角度來看,Fed這波史上大寬鬆的政策致美股強勁反彈,與此同時,高盛報告指出,全球企業內的預期收益還在下滑,也就是說,預估每股盈餘 (Forward EPS) 在降,但股價在飆,代表著全球股市的預估本益比 (Forward PE ratio) 正加速膨脹狂飆。

 

在這波「無基之彈」走勢中,「希望」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例如熱炒防疫、宅經濟概念,也令人不安。並依賴「希望復工後實體經濟迅速復甦」的假設,也有太多潛藏的不確定因素(例如企業破產潮可能加速),一旦假設無法兌現,很可能造成劇烈波動。

另據 Longview Economics 的經濟學家指出,就獲利與 GDP 的前景來看,他們預計,在這場衰退中,當前疫情引發的供應面衝擊,將演變為需求面衝擊。

Longview 更指出,如果觀察高收益公司債的信貸利差,也就是公司債券和政府債券殖利率之間的差距,自 1997 年開始記錄以來,每次周期性熊市的結束,通常在股市熊市低點時利差位於頂峰。隨著熊市接近尾聲,信貸利差將隨著股市反彈而大幅收窄。

但在過去2個月,標準普爾 500 指數已從盤中低點反彈 34%,但是信貸利差幾乎沒有變化,僅由 19.4 個百分點收緊至 17.6 個百分點。這一信號是一種警告,暗示目前股市所見到的是熊市反彈,而不是 v 型復甦的開始。

 

所以由基本面的觀點,V 型反彈的股市和大幅下挫的企業預估 EPS 相比,如同沙丘上築的城堡、華而不實,令愈來愈多分析師感歎,美股這麼貴,怎麼可能買得下手?

 

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資金行情中,以水位判讀多空

由此觀之,本波段行情乃資金面、技術面對決基本面。多空分歧,因此有了買賣,市場才有一口氣在。尤其此波「無基之彈」走勢中,「資金活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水位多高,行情就有多高?

 

因此在美國負利率成真前,聯準會QE活水即尚未耗盡。所以,此波測量市場多空易位的關鍵指標,即:

(1)美元漲勢何時力竭?

從2020年2月26日以來,聯準會資產負債表成長近3兆美元,成功抑制美元漲勢。但若避險美元指數應回不回,暗示市場仍有未爆彈,多頭難為。

(2)美國何時出現負利率?

期貨市場已押注美國即將邁向負利率,然短期內不易達成,但如果負利率成真,顯示美國恐步上日本、歐洲L型低成長的後塵,多頭難為。

 

由以上分析,吾人即可為此波段擬定做多、做空投資策略,並順勢操作。

 

二、若您無法判讀多空時?請從價值投資的角度擬定投資策略

 

「大蕭條」(Great Drpression) 通常是供需雙方過度恐慌心理行為所造成,如同一場江湖血腥殺戮。
在歷史上可稱為「大蕭條」案例的,源自於 1930 年美國發生股市崩盤。當時很多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多以融資高價買進,但股價下跌之後、有些股票失去流動性、求售無門;有些以債養債的投資者、股票被銀行追繳保證金、甚至被銀行斷頭。股票交易一旦無法兌換流動性,波及到實體經濟部門、漸漸造成金融風暴與經濟衰退。

 

其實 2008 年時金融風暴,演變過程與邏輯也幾乎是這樣。
先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價格,不動產的連動債價格,因為不動產泡沫價格破裂慘跌。這連帶減損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以至於廠商出產的商品銷售停滯,營收減少。最後庫存過多、員工不必再到公司生產線上,乾脆放「無薪假」、減產、裁員,供給與需求雙方呈現惡性循環,經濟一蹶不振,須長期休養生息,經濟才能漸漸步上軌道。

 

1、股神也瘋狂
此波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和股市,美股在創下歷史新高後,不過一個多月馬上陷入空頭市場。
但美股大跌之後,馬上又從最低點強彈過三成。美股這樣的激烈震盪就連現年89歲的股神巴菲特也是首次碰到,波克夏上季虧損也近500億美元,這次連老司機也暈車——-連股神也瘋狂地停損航空股、銀行股。

2、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設計,長期有利多頭
基本上,自1965年以來,全球股市共發生過了16次的市場修正(定義為相對高點下跌10%)和12個熊市(定義為相對高點下跌20%)。

 

研究機構DALBAR發現:每次修正後,市場恢復所平均花費的時間需要4個月才能恢復。而4個月對於標準長期投資人來說,所花費的時間並不長。
而熊市平均恢復時間為637天(約21個月),但伴隨著很好的機會。亦即,如果您在熊市之後繼續投資,那麼在接下來的1.7年中,平均可以獲得超過20%的報酬,這是非常誘人的回報。

但研究機構DALBAR也發現:只要當市場下跌,散戶投資人就會不斷地想撤出市場,這樣的投資決策平均讓他們付出高達3.5%的代價。

 

巴菲特在今年的股東會中恢復理智地表示,這次疫情對經濟的考驗是長期的,他要投資人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仍充滿不確定性,所以他勸投資人別借錢參與股市。
目前股神巴菲特也有四顧茫茫、撿無好股的時候。波克夏上季的現金部位創下137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即在於目前股神沒有看到有吸引力公司的股票。但他也指出,現在買股票未必會買在最低點,但身為投資人的你仍要做好買股準備。

 

巴菲特也表示,即便目前看不懂未來的行情,但他對美股長線仍抱持樂觀心態,仍相信美股並認為持有追蹤S&P 500指數的ETF,是件好事。我想,這是他對價值投資哲學的堅持

 

誠如巴菲特在1997年致股東信寫到:

如果你打算一輩子只吃漢堡,自己又沒有養牛,那麼你是希望牛肉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呢?

同樣,假如你想換輛新車,自己又不能生產汽車,你會希望車子的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呢?

這些消費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是越便宜越好。

 

但同樣的邏輯在股市,大家就常常做出不一樣的回答。

假設你預估未來五年內可以存上一筆錢,那麼你希望這期間的股票市場是漲還是跌?

這時許多投資者給出的答案可能是錯的,雖然他們未來會陸續買進股票,但當股價上漲時,他們會感到高興,當股價下跌時反而覺得沮喪,這種感覺就如同當你去買漢堡吃時,看到漢堡漲價卻欣喜若狂,產生這樣的反應實在是沒什麼道理,只有在短期內準備賣股票的人才應該感到高興,準備買股票的人應該期待股價下滑。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出發,在熊市上進行長期投資,實際上「危機入市」是用打折的方式購買股票,可以增加退休時持有股票的價值,而暗夜終會過去。

 

所以,如果你打算替長期的投資目標做準備,可從價值投資這個角度切入:

據研究,假如您在1929年1月1日投資1,000元到一個股債平衡的投資組合,到2020年會成長為1,696,516元,其間經歷過超過十多個的熊市;相同的時間,通貨膨脹也成長為33,779元,因此從長期來看,只有通貨膨脹才是最大的敵人。

 

三、投資之道,要專注在自己的投資目標及投資策略上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金融市場,是百年一遇的時刻。股市波動前所未有;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一下子大跌11000點,一下子又彈升5795點,投資人置身其中,稍不小心,身家財產可能一夕蒸發。

 

所以,在大浪襲來之際,投資心境的調適非常重要,千萬不要走極端!

在劇變中,要保持冷靜的頭腦,過度樂觀或極端悲觀,都可能會把自己逼入死巷!

最具體的例子就是,在這次大震盪中,美國知名資產管理公司橋水(Bridgewater)差一點破產,很多檔ETF都被橋水殺得很慘。

又如,國家主權基金操盤代表作的挪威國家主權退休基金,過去一向以穩健、精準投資著稱,在2020年首季也淨虧損1130億美元,幾乎把2019年獲利吐出3分之2。而該投資組合在過去20年只有5年賠錢,20年年化投資報酬率為5.67%,為穩健操作風格,這次大咖們尚如此,更遑論驚慌失措的一般小股民。

 

這裡就值得探討一個問題,在黑天鵝來時、股市崩跌時,是否應該要「執行停損、出清持股,換成現金保命」?

長期來看,這並不理智。因為在股市崩跌時,殺低換成現金通常是出於情緒所做出的決定,較明智的做法是先回想一下自己的投資目標以及投資策略為何?

 

因為「套現」不該是一項主要的長期投資策略。現金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你的急用金,用來解決緊急的資金需求,或是支付即將一兩年要用到的生活費。

 

另外,現金從來不是王,現金是過客,對聰明的投資家來說,保留足夠的現金,是為了在資產價值崩跌時轉換更廉價的資產,例如巴菲特一輩子屹立不墜,即在於他一直擁有足夠的現金可以「危機入市」。

 

尤其,目前各國鈔票印太多,現金最終會貶低它的價值,最後會出現惡性通膨。

所以,正確的投資策略,應該是「亂世中,如何買進持有再平衡(Buy and Hold Rebalance),持續向自己的投資目標邁進?」。

 

尤其在市場劇變中,我們並不知道市場短期的走勢如何,假如你換成現金之後馬上面臨的問題是─「何時才要回到市場當中?」

例如美國Fed突然使出無上限的QE,美國道瓊指數從18213點快速彈升,帶動全球股市絕地大反攻。

回頭看看台股,這回加權指數從12197點重重下挫到8523點,整段最大跌點是3674點,跌幅達30%,但國安基金宣示進場護盤,其實台股已大漲2600點了,這對多數投資人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由於投資人永遠無法去預測市場何時落底?您不一定來得及回補持股,因為我們不是神,這不是人可以去做的事情,所以投資人應該要專注在自己的投資策略上。

 

近年來黑天鵝事件頻現,金融市場高度波動已經成為常態,負面消息雜沓,悲觀氣氛沉重,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也不免感到焦慮,進而造成許多「非理性」的投資決策。值此環境之下,吾人建議:

1、面對市場大波動,錨定你的投資目標及投資策略來沈澱慌亂的心:

「福禍相依」這句話,出自《老子.五十八章》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的一是意思是說:壞事與好事互相依存,好事和壞事可以互相轉化,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讓自己的慌亂的心先沈澱吧!

2、秉持長期投資的作法:

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設計,長期是有利多頭。所以莫因市場短期波動所造成的帳面損失,而引發情緖化決策,代價恐怕不小。
「大蕭條」時,請相信價值投資,秉持定點定額的長期投資作法,可望跳脫一時的市場干擾,有助於聚焦投資目標而非過程中的顛簸。

 

3、檢視自己風險承受度:
市場修正期漫長,對位處不同人生階段的投資人影響亦不一,因此面對波動,先別急著動作,靜下心釐清自己的投資目標、策略與預設時間,再決定下一步,避免追高殺低的憾事。
例如三十歲的理財選擇,到了五、六十歲未必適用,且投資關乎理想與目標,更是不能馬虎,更何況市場震盪當前,正是檢視自我對風險的容忍度,適度調配股債等資產比重,讓投資組合能與時俱進符合現況。

 

4、調整投資組合配置、再平衡:
對於下跌階段,你該關注的是持股比例,即手中尚有多少現金能分配定點繼續投入,滾大本金?以及對於原本設定的投資計畫,要如何堅持下去?

每次風險種類對各類資產的影響亦不同,因此運用多元資產組合配置,並保持調整靈活度,方能即時因應市場變化。
例如這一波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幾乎造成股債市齊跌,但美國政府債 GNMA 是極少數表現抗跌的資產,可加入作為防守的部位。
又如想掌握跌後反彈的行情卻又擔心波動不止,定點定額的方式,既可不錯失機會,又能降低平均的投資成本,讓整體投組保有一定的進攻能力。

 

判讀資本市場多空趨勢,本非易事,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為降低誤判造成的風險,以下,再補充幾種擬定投資策略時的策略觀,以有效協助控管風險:

 

四、「分散投資」的投資策略

 

對許多投資者來說,最想知道的就是關於未來趨勢的準確預測,也想知道何時是大頂或鐵底成形?更想知道某個股在特定時間點的價格,想預知個股最佳買點或賣點的精確時機?……。

 

“大盤頂底輕鬆判斷,選股策略智能提示,賺錢機會從容把握,最佳買點精確出擊。”這是一則流行股票交易軟件的產品廣告。若這則廣告不是戲言,那麼以上困惑投資者的所有重大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但資本市場真有如此簡單嗎?

 

(一)預測往往是不準的

如果上述軟件的承諾屬實,投資者既能抄底、又能逃頂,既能精準買入、又能及時賣出。誰要是能獨有這樣的軟件,那麼,天下財富就全歸入他一人囊中?

 

當然,上述這款軟件的“卓越性能”是基於一個預設:對股市與股價進行正確和精確的預測是絕對可以做到的。然而,這個預設成立嗎?

檢驗的方法很簡單。現實中是否有人通過使用這款軟件,成為富可敵國的投資者嗎?很顯然,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心知肚明的。因此,關於對股市與股價能夠進行精確預測的假設,是不成立的。

 

人類在這地球上已最接近無所不能、最接近上帝的,但是為什麼卻不能對自身的經濟活動作出準確的預測呢?預測的不可能,是來自人性的局限性。

依英國思想家奧克肖特之見:“人類在心智上的限制,決定了政府在控制和預測事件能力上的限制。”

 

宇宙的本質在於,它不會讓我們知道或預知它所有的一切。人的理性能力是極其有限的,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因此沒有人有能力去對經濟活動從宏觀到微觀,進行連續準確的預測。一個人給出的預測越精確,往往錯的會越離譜。

 

科學哲學家波普爾在《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中認為,由於受自身知識的限制,人類不可能預測歷史的未來進程。

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計劃經濟為什麼行不通,因為它假定:計劃者是全知、全能的,經濟活動是完全可以預知預測的,因而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可以計劃的。
然而,計劃者不是全知、全能的,這不僅是因為其理性能力的局限,而且是因為所有的知識都是地方的、分散的、零碎的,往往難以傳遞。任何人以及機構都無法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內獲得全部信息。

所以,波普爾顛覆了歷史決定論,哈耶克顛覆了經濟決定論。人類的歷史命運與經濟活動是不可決定的,也是不可預測的。

 

如果經濟預測是持續可靠的,計劃經濟就是可能的,那麼,經濟與金融危機是不可能發生的,市場經濟與資本市場就是多餘的。

如果經濟增長率可以由政府來設計,世界上就不會有發展中國家,也不會有政府失靈。就是因預測不準確,才需要有市場機能。

如果美國總統每年能在政府工作報告(國情諮文)中規定下一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那麼共產主義在美國已經實現了。

 

如果對人類歷史和經濟活動的預測是不可能的,那麼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人能夠發現全部的歷史規律。

同理,在証券市場與生活中的許多方面,不論一個人研究得多認真多仔細,他都無法完全預知和掌控未來。一次金融風暴、一次恐佈攻擊、一項技術進步、一次海底電纜斷裂……..,都會讓投資者感到措手不及。

各種財經預測常常正確也常常錯誤,甚至常常相互衝突,過去的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次的重大預測是對、還是錯?而恰恰這一點是最靠不住的。

有人開過這樣的玩笑,在過去的10次經濟衰退中,預測家們預測對了50次。

 

(二)價值投資信奉者追求正確的估值,以取代精確的預測

雖然預測是不可能的,但是對預測的嚮往卻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人是一種追求確定性、但又缺乏確定性的動物。作為人性,每個人都追求確定性,都想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而通過預測,人們指望能從中獲得某種確定性。有了確定性,人們在做出投資決定時,心裡才“踏實”。

 

投資人當然應該尋求確定性,但這種確定性應該建立在對投資標的物的深刻理解上,而不是不著邊際的臆測上。如果根據預測証券價格下一步會上漲、還是下跌來買賣証券,在格雷厄姆等價值投資者看來,這是在投機而不是在投資。

 

預測短期的市場價格,其實是在預測投資者的情緒。因為真正決定價格短期變化的是投資者的情緒(那位喜怒無常、朝三暮四的市場先生)。預測家們貌似在進行財經預測,其實他們是在進行情緒預測。而這個世界上,最不可精確預測的就是交易者的情緒。

 

與投機者不同,價值投資者不相信市場是可以預測的。價值投資基於這樣一個預設,市場的變化是不能夠準確預測的。所以,價值投資者追求正確的估值,忽略精確的預測。

 

巴菲特曾經說:,“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我一個也沒見到過。”這類投資者對政治與經濟的預測保持視而不見的態度,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相對可信、可知、可控的事項上。例如,我們可以肯定,不論有什麼樣的經濟周期與金融危機,人類都將繼續消費某些品牌的碳酸飲料和酒精飲料。

 

坦普頓爵士看的更開: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明天市場是漲還是跌,這個既不可知,也不重要。所以,投機者眼睛盯的是市場先生的報價器,而投資者眼睛盯的是企業價值的稱重機,沒有必要去關心市場的報價器。

 

與過度依賴市場預測的投機者不同,價值投資者通過兩種途徑成功避開了對市場的預測。

1、投資於那些基本不受宏觀經濟與市場波動影響的優質企業。

用費雪的話說,保守的投資者,只投資於那些能讓他夜夜安枕的公司。如果價值投資者投資的企業抵禦經濟危機的能力很強,他們就沒有必要特別關注財經預測。

2、建立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的作者卡拉曼指出: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價值投資者也是人,難免會犯錯,所以安全邊際是萬萬不可或缺的。價值投資者應該忽略市場的波動,把注意力放在尋找和擴大安全邊際上。

 

(三)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你可以預測時間,你也可以預測價格,但千萬不要同時把兩者關聯起來預測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
由於投資風險不可測,因此,對於投資風險的管理技巧,一般可利用分散或對沖等策略,來降低投資風險的衝擊。因此,投資巿場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句至理名言即是”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但是,知名的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卻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謬論是錯誤的,投資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小心地看好它。」

 

所以,到底應該是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呢?還是分散在不同籃子呢?

事實上,兩者觀念都是正確的,因為選擇何種方式規劃配置資產為優,最終還是要取決於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以及分散風險的成本。

 

若是對於風險承受度非常強或是眼光獨到、藝高膽大的投資人,當然可以跟隨巴菲特大師的腳步,帶著堅定不移的心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以有效發揮財務槓桿、押注以小搏大的獲利機會。

 

可是,大部份的投資人畢竟不是大師,對風險的承受度也有限;因此,要降低上下震盪的巿場波動風險,以達到長期穩健追求財富增值,資產配置觀念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指的就是分散風險!

 

相較於持有單一股票,剛入門理財的投資人,在決定投資目標後,對趨勢判讀、選股、買賣點尚沒有經驗,一開始可透過買進基金來達到分散市場風險效果,幾檔基金就能走天下。

但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認為那只要買進一檔好基金,就可以高枕無憂,迎接財務自由的未來。事實上,一檔基金只能幫投資人降低非整體市場風險(例如單一公司財務作假),假設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整體美股一起下跌時,投資人還是會受傷)。

 

但從資產配置來看,也不是隨便買兩三檔基金。假設投資人將資產平均配置在已開發國家股市與新興市場股市,同樣於最差的時機進場並持有三年與五年,報酬率分別為 – 46.6% 與 – 35.2%,投資報酬率竟然比只持有美國股市還差。買兩檔基金的想法沒有錯,但錯在不應該買兩檔容易齊漲齊跌的基金。雖然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差異甚大,但對於金融海嘯那種同時對全球風險性資產帶來衝擊的事件,已開發國家股市與新興市場股市同樣都會遭遇下跌,自然就沒有分散並降低風險的能力。

所以,即使投資基金,也是要分散多方面選擇基金,比方說:投資地區的不同,如拉丁美洲,歐洲,亞洲…等不同地區。或是投資型態的不同,如股票式基金,債券式基金…等。再來就是投資標的的不同,如原料基金,替代能源基金…等,如此,才可以對沖風險。

 

基金操作上,建議如下:

全球股 + 優質債,最簡單的資產配置。

不想持有太多基金的投資人,可以透過全球股票型基金,加上優質債券基金的搭配,建構最簡單的投資組合(股票佔比不應高於 80% 或低於 20%,過高的比重會降低資產分散的好處)。

當然,分散、對沖風險會使獲利並非最高,但卻可使長期獲利穩健!

 

另外,分散風險的成本亦要考量。

假設你有一顆蛋,那當然就放在一個籃子裡就好!

假設你有兩顆蛋,又很笨的怕打破,那當然是放在兩個籃子哩,最好籃子裡還有海綿可以包覆這顆蛋!

但是,當你有100顆蛋的時候,你到底要用幾個籃子裝咧?

難道你是用100個籃子裝,然後再用貨車運走嗎?假設100個蛋的總價值是500元,但是租一部貨車的單價也是500元!

沒錯,為了風險控制,而無謂的把投資工具擴大,也是笨的!所以,投資的風險分散的太多,會造成成本負荷不了的問題,雖然沒了風險,但也沒了利潤,其實也是白忙一場!

 

五、「物稀為貴」的投資策略

 

(一)稀少性決定投資價值

按照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價格是由商品和資源的供需力量決定。供不應求,則價格上升;供大於求,則價格下降,這就是一般人所認知的”物以稀為貴”。

 

從中長期投資角度來看,凡是稀少性商品和資源,中長期都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建議採用“逢低買入並持有稀少性商品和資源”的策略可趨吉避凶。

 

如同房地產的優質地段,即是一種稀少性商品。

決定商業地產價值和吸引投資的最大因素,便是地段。在評估一個商業項目的含金量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交通位置—-成熟的商圈、地鐵以及輻的高密度立體化便利交通網絡…。

而城市中心區域地段土地的稀缺性,更凸顯所謂的物以稀為貴—–人流、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彙聚,隨著商業本身的聚合效應—–帶來的龐大消費力,好的地段就是價值保障。

 

另外,不同的市場對同一件商品的稀少性評價,也不盡相同。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越是離家鄉近的風景名勝,就越是從未去過。對於很多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而言,可能長到20歲也從沒有爬過長城。北京人也許會想,城裡處處已是古跡,特意跑去遠郊看一段相似的風景似乎不太具有吸引力。

可是這一點兒也不影響長城風景區裡天天人頭攢動,因為外地遊客顯然更認同八達嶺長城作為旅遊資源的稀缺性,並用購買門票、前往遊覽表達了這種認同。於是,同一件商品的稀缺性在面對北京本地和外地兩個旅遊市場時,出現了不同的反響,如同甲之熊掌,卻勾不起乙之半點食慾。如同,家門口的風景是再熟悉不過了,並不會引起同樣的激動情緒。

 

(二)”市場性”是投資的另一準則

稀少性並不是一件標的物是否會升值的唯一原因,假如沒有市場性,就無法透過流通來創造價值。

 

例如一種商品的稀少性沒有獲得市場的普遍認同,也就無法產生經濟學裡所提到的“為稀少資源進行競爭”的局面,更不會有因為競價而產生的升值狀況。

所以,不被認同的稀少性,最多也就只能成為個人嗜好的收藏品。例如,你發現了一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石頭,但別人都不認為它是獨一無二,沒有需求,它目前自然就不值錢。

 

(三)稀少性對証券投資的應用

如果一家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不僅無可替代,而且總是處於一種相對稀缺的狀態,它的業績就會更容易保持持續上升的態勢,例如先進技術領先的台積電。

又如貴州茅臺酒也是一個好例子。受到產地和原材料的局限,茅臺酒的產能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缺口,使產品的銷路一直暢旺,利潤也不斷攀升,也因此它會得到投資者更多的關注。

 

對此,有關理財專家建議,不妨嘗試一種相對”目標唯一、輕鬆自在”的投資方式—–“稀缺決定價值”理論來選擇標的。

例如,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資源會成為制約許多國家發展的瓶頸,稀少性資源更顯現其強大的經濟價值,投資者可以投資擁有稀少性資源的企業,可帶來超額收益。

 

六、「定期定額」的投資策略

 

「定期定額」投資策略,基於資本市場長期呈現正報酬經驗,透過定期(點)定額投資各項資產,利用拉長投資期間,讓投資成本隨之平均,而正報酬也可望保障。
原因在於此法能排除人性追高殺低弱點,能在市場低迷時持續買進,降低每單位的投資成本,待市場回溫時,低價所累積的單位數反而能贏取較高的報酬率。

 

以美股為例,每月進場定期定額的平均年化報酬率,會隨著時間的拉長而趨於穩定,但只投資一年績效表現可能大起大落;而透過投入時間成本,平均定期定額投資5年,跌幅顯著收斂,時間再拉長至15年,則能讓投資立於不敗之地。

 

七、「景氣循環」的投資策略

 

金融海嘯來襲前,為什麼有人能全身而退?景氣大蕭條預言不斷時,為何有人敢進場?關鍵就在於是否看得懂景氣循環的秘密。

 

大凡我們一生,至少都會遇到10次以上的景氣循環,如何讓景氣循環幫助我們更輕鬆的擴大財富?這是你我都要學習的一堂課,縱使連「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

 

事實上,在我們的一生中,每次「景氣循環」都是一次獲利契機,如果懂得掌握景氣循環,在擴張期加碼布局、在收縮期時減碼收割,就能減少虧損、甚至賺到最大的獲利。

 

但是,要一般人學會數十種跟景氣相關的指標,就像是學開飛機得看懂駕駛儀表板上密密麻麻的燈號,實在太難了。

而且有些官方公布的指標也落後太多,投資人如果等到官方認定高峰已經出現、再減碼股票或基金的話,股市已經跌掉好幾千點了。

 

其實超複雜的景氣循環,也有超簡單的觀測指標。例如,在我們日常生活裡,就有許多簡易庶民指標,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大約的景氣方向。懂得運用這些指標、順著景氣循環加碼或減碼,就能比別人多賺數倍獲利。以下,例舉出一些簡單景氣指標分享大家:

 

1、4個庶民消費指標

a、「口紅理論」,景氣好不好,看女性的消費力最清楚。

廣為人知的「口紅理論」,即當景氣好時,女性會大肆採買服飾與高檔保養品;不景氣時,女性消費力減退、只好轉買口紅,讓自己的氣色好看一點。

 

b、「裙長理論」,短裙象徵炫耀,長裙象徵低調,女生的裙子愈長,代表經濟衰退。因為不景氣時,女生不敢太招搖,減少穿短裙、露美腿。

 

c、「髮型理論」
但是,女生的「髮型理論」剛好相反,剪短髮是不景氣的訊號,推測是短髮俐落、好照顧,女性傾向將精力與預算拿來拼經濟較實在。

 

d、「男性內褲理論」
因男性內褲是必需品,一般來說銷路很穩定,但也有統計發現,不景氣時,男性會捨棄乏味的內褲,改為選擇鮮豔顏色的內褲,變點新花樣,讓自己心情好一點。

 

2、房市動態 → 預售案廣告、店鋪空置率

a、房市是百業火車頭,翻開報紙如果接連看到大篇幅的預售案廣告,以及一堆夾報廣告時,代表房市大好、百業興盛。

 

b、且在消費信心高漲刺激下,創業者也會勇於投資開店,一流地段很難看到店鋪長期空置著。

 

3、交通運輸 → 交通工具載客率

景氣好時,消費者會優先選擇飛機、高鐵與計程車代步;反之,就會選擇台鐵、公路客運、捷運等大眾交通運輸。因此從交通工具的載客率,最能清楚看出當地的景氣興衰。

 

4、富人動向 → 紅酒指數、蘇富比拍賣冷熱況

a、富人喜愛頂級葡萄酒、名畫。以頂級葡萄酒的每月交易價格變動所編製的「紅酒指數」即被視為資本市場先行指標。

春江水暖,「葡萄酒」先知—-倫敦高級葡萄酒指數Liv-ex100與Liv-ex500因能捕捉有錢人的想法,因此具參考價值。

Liv-ex是「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的縮寫,其所編列的Liv-ex500指數可以想成是全世界最好的五百支葡萄酒交易價格;Liv-ex100指數則是全世界最好的前一百支葡萄酒,這也代表Liv-ex100指數比Liv-ex500指數還要頂級。

據Liv-ex.com資料,Liv-ex100的指數成分股包括具百年釀造歷史的法國、義大利等地紅酒。法國部分以波爾多、勃根地、香檳區等地葡萄酒最獲好評,每月交易價格被編入Liv-ex100指數。

 

b、而「蘇富比拍賣冷熱況」也顯示富人對景氣的看法,例如2007年11月,蘇富比拍賣梵谷名畫,卻以流標收場,第2天,蘇富比股價在紐約股市重挫,因為連梵谷名畫都沒有人敢接手,明眼人知道「富人開始縮手了」,當富人不再熱烈追求各種奢侈品時,往往是景氣盛極而衰的徵兆。

尤其,蘇富比不但拍賣畫作、珠寶、手錶、紅酒,連房地產都有,比單看紅酒指數更具代表性。

 

八、跋—-「笑傲江湖」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江湖」,是個人心難測,或充斥恩怨情仇的圈子。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輸贏。

 

「投資」如同「一入江湖」,總令人心碎、心醉,
只因為它充滿了想像,
只因為它總沒有標準答案,
只因為您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未來。

一入江湖無盡期……

但已建立自己投資哲學的人,因為心有定見,不會因市場漲跌而浮沉,因為有遠見,所以表現也非常鎮定。所以,不管您的投資哲學是價值投資、技術分析、甚至卜卦占星,去敬畏它、去信奉它,讓它引領您去順應人性慾望,也引領您去抗拒人性弱點!

 

總之,一入「投資」之門,必須要有縝密投資計畫指引才不致迷失,才能「笑傲江湖」到全身而退…….去達成您的理財目標。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