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滯性通膨」的惡靈被召喚中

「停滯性通膨」的惡靈被召喚中

2home.co  楊惟婷

 

目前金融市場最大的擔憂,聚焦在Delta變種病毒持續的威脅經濟成長的復甦力道與通膨率仍持續上漲中,這樣的不確定性對投資環境相當致命。

 

一、美債實質殖利率創低,似乎在召喚「停滯性」通膨惡靈

 

美國10年期公債是固定收益資產風向球,也是經濟走向與利率的晴雨表。

 

2021年初,在通膨預期快速上漲中,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大漲嚇壞市場,不過3月底從 1.75%左右的高點大幅回落,8月初已跌至1.17%。
債券殖利率大幅下滑,意味著投資人對未來前景產生不確定性,正在搶買債券避險、並推高其價格。原因是Delta病毒來勢洶洶,使投資人的注意力從對「通貨膨脹」的擔憂,轉向「經濟成長可能放緩」的擔憂。

 

雖然殖利率下滑表面上是市場對「通膨」擔憂在消散中,但現實的數據卻顯示「通膨」將比預期持續得更久。

例如從8/9 日中國統計局公佈資料來看,7月份PPI年增9%,預期 8.7%,前期 8.8%;1~7月PPI 年增5.7%。

另外中國統計局公佈7月份CPI年增1%,預期0.8%,前期1.1%;1—7月中國CPI年增0.6%。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1.3%,漲幅比上個月擴大0.4個百分點。

而8/11 日公布的美國7月CPI年增5.4%,月升0.5%,較前一個月的0.9% 放緩,但8/12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7月PPI比去年同期上漲7.8%,是該指數推出以來最大漲幅,與前月相比上揚1%,連續六個月勁揚,此又反映通膨壓力仍強,經濟復甦帶動的需求仍讓供應鏈持續緊繃。
因此,美國通膨增長是否已觸頂,仍須進一步觀察。

 

無論如何,消費者正在承受「通膨」帶來的損失。也就是說,工人們現在的實際收入實質上比2020年要低。這也許能進一步解釋在「失業」背景下,仍然存在的900萬個招聘崗位空缺,原因除了經常被提到的慷慨的「失業福利」外,「實質收入的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儘管美國Fed不斷強調通膨的「暫時性」,但當前竄升的通膨數據,已讓經過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人開始想起當年糟糕的日子。

經濟學家也認為,現在的情況與1970年代相同,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將導致高通膨、伴隨經濟衰退的「停滯性通膨」。

 

而近期Delta變種病毒持續的威脅經濟復甦,致代表美國經濟前景的長天期公債殖利率不斷走低,7/29日美國10年期公債實質殖利率挫跌至負1.17% 歷史新低,似乎在預警著經濟成長將放緩。因為市場越來越多人擔心美國將出現停滯性通膨,而搶買美債,造成債券殖利率的連綿跌勢正反映這個憂慮情緒在升高中。

目前美債市警鈴大作的環境,正反映出對未來經濟高度的不確定性,也凸顯對經濟成長放緩與停滯性通膨的擔憂。此種經濟成長復甦力道減弱與通膨率仍持續上漲中,似乎在召喚著「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降臨。

 

二、由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判讀Delta疫情或QE縮表?

 

Delta病毒來勢洶洶,使美國近期確診案例激增,加上現在歐美新增確診病例60%~70%都是Delta病毒,英國更達100%,因而市場擔心Delta疫情會導致經濟再度封鎖,造成近日全球股市恐慌下挫。

而Delta病毒雖造成市場恐慌心理,但歐美各國在6月剛重啓經濟,不太可能走回頭路再度封鎖經濟。再者歐美已廣泛施打疫苗,Delta病毒對已接種疫苗的人不會造成嚴重的住院及死亡。

 

不過,雖然Fed 堅持目前通膨為暫時現象,但依美國勞工部8/6日公布數據顯示,美國7月非農數據新增94.3萬人,此數據讓市場擔心,Fed可能反而會在年底收縮QE,使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為上揚至1.3%左右,這是7月下旬以來的最高水準。

但往正面思考,Delta病毒可能反而使聯準會年底收縮QE的態度變得更謹慎,讓資金行情持續推動股市。

除非8月就業成長仍持續火熱,才可能驅使Fed提前減少每月資產購買的計畫。這些數據將為市場帶來初步方向,而讓8月底到來的全球央行年會和 9月利率會議成為焦點。

 

總結來看,目前美國10年期債殖利率走勢,即是反映Delta病毒對經濟及股市最敏感先行指標,但目前市場對債券殖利率未來變化方向出現不同的、混亂的預期。

1、美國10年期債殖利率6月下旬自1.5%下滑,7月初跌到最近低點1.17%,這段時間美國Delta病例急速增加,表示資金從股市轉入債市避險。尤其目前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年線是1.18%,若這個位置被跌破,即代表Delta病毒危機將進一步惡化,此時投資人短期內務必做好資金控管;
2、近日美國10年期債殖利率攀升至1.25%之上,即暗示Delta病毒危機未再擴大;
3、若殖利率將上升至1.7%左右,即暗示經濟表現強勁,驅使 Fed比預期更早開始收緊寬鬆貨幣政策,殖利率走升速度將會加快。而殖利率走高,可能將使估值較高的科技股和成長股受拖累。

三、全球供應鏈正走向斷鏈危機

 

《路透社》7/23日引述企業、經濟學與航運學家觀點,指出以全球流行的Delta疫情,德國與大陸爆發的自然天災,以及針對南非主要港口的網路攻擊,這些事件正推動全球供應鏈走向崩潰,威脅著原物料、零件與消費品的流動。

 

  • Delta疫情讓全球供應鏈癱瘓

 

1、船舶運輸負擔全球90%的貿易運輸,疫情讓缺櫃、塞港重擊船舶運輸能力

例如,Delta變種病毒株已癱瘓亞洲部分區域陸上交通幹線,導致船長無法輪替已疲憊的船員。據統計,約10萬名水手在任務結束後仍困在海上無法返航,這與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的封鎖強度相同。船員危機馬上讓船運有中斷之虞,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危險萬分的時刻。

 

由於船舶運輸負擔全球90%的貿易運輸,而這打亂了石油、鐵礦石、食品到電子產品等一切的供應。因疫情讓缺乏貨櫃、塞港情況無法改善,航運面臨65年來的最大危機,目前全球有超過350艘貨輪卡在港口動彈不得,船舶運載能力正陷入空前緊張。

 

例如,2021年5月大陸鹽田港工人爆發新冠疫情,部分港口關閉,已導致貨櫃堆積一個月,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

8月初寧波舟山港又成為鹽田港之後,第二個因疫情關閉的大陸港口。由於該港是全球第三繁忙的貨櫃港口,已經飽受干擾的全球貿易將面臨更進一步考驗。
目前被關閉的碼頭約占整個寧波舟山港貨櫃運輸量的 25%,此事將嚴重影響貨物處理和運送,代表航運將延誤。

 

2、不只是海運受到威脅,製造業也都面臨停工。

由於東南亞是全球供應鏈脫中大本營,因疫情迫使工廠工廠停工,將對全球供應鏈有一定負面的影響。

 

例如,這次Delta病例最嚴重是東南亞的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尤其越南是僅次於大陸的世界工廠,目前越南1/3地區實施封鎖,工廠停工數週,對亞洲國家的供應鏈有一定負面的影響。

 

《路透社》也指出,2021年汽車業因全球晶片供應的短缺,汽車製造商被迫停產。特別是亞洲供應商因疫情造成供應鏈阻斷,豐田汽車宣布因為無法獲得零件,故已停止泰國與日本工廠的營運。

 

例如,歐洲最大的家用電器製造商伊萊克斯也警告,供應鏈的中斷讓零件供應問題正不斷惡化,從而阻礙生產。

而全球汽車業巨擘Stellantis集團在英國的1家工廠,也因為員工遭隔離而被迫停產。

 

3、Delta重創亞洲供應鏈,打亂美國「供應鏈區域化」佈局

 

這二年來,隨著美國逼迫跨國企業將供應鏈從大陸向外移出後,這對其亞洲鄰國受益最大。

 

但近日,Delta正在重創亞洲供應鏈。變種病毒Delta正在重創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此對全球供應鏈構成另一個新風險。

以泰國為例,一旦有一位工人檢測為陽性,整座工廠員工都必須同時隔離28天,以保住工廠產能;而越南的防疫做法則是,工廠會提供工人宿舍,並每兩周更換一批工人上班。此造成許多工廠面臨關廠,或者在廠能不足的情況下勉強運作,隨著感染與住院人數增加,勞力短缺問題惡化。

 

目前泰國的汽車製造業已經被打亂;而越南的一些地區,有多達90%的家具、紡織品、服飾、鞋類等相關行業的工廠已經停產。企業有鑑於此,已開始尋找替代方案,而大陸有可能會成為供應鏈回流的受益者。

 

  • 西歐、大陸河南洪災再衝擊物流「斷鏈」

 

2021年夏季以來,扮演全球經濟火車頭的西歐、大陸又遭暴雨洪水侵襲,水災已經損壞了這兩個地區用於運送貨物和原料的鐵路,並且洪水湧入工業區,嚴重破壞了當地設施、機械和倉庫,全球供應鏈又面臨最新危機。

此導致物流和運輸中斷,西歐和大陸河南省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幾家大型企業的所在地,恐怕會對下游產業造成連鎖反應,損害的經濟活動可能達數萬億美元。

 

例如,德國和比利時淪為洪災重災區,瑞士、盧森堡和荷蘭的部分地區也受到影響,導致從捷克和斯洛伐克開往鹿特丹和德國漢堡等重要海港的鐵路,出現無法通行的情況,導致貨物延遲嚴重。尤其,德國工業巨擘蒂森克虜伯集團因洪災無法取得鋼鐵原料,最終將連帶波及汽車、家電等下游產業。

此外,水災也可能對德國、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的製造工廠產生衝擊。因為許多為汽車、科技和航空航太產業提供專業零件的供應商都位在那裡。此對已經因晶片短缺而陷入困境的汽車業帶來進一步衝擊。

 

另外,大陸河南省地處中原鐵路樞紐位置,也爆發嚴重洪災,但地處內陸導致水位更難消退。而鄭州廠是 iPhone 最重要的生產基地,這次大陸鄭州暴雨影響富士康鄭州廠對外交通聯絡,對iPhone的供應鏈有一定負面的影響。

而鄭州的洪水又讓內蒙古與山西等礦區的煤炭運輸受阻,而這讓發電廠缺乏燃料,此刻又是夏季用電高峰。

加上,遭受洪水襲擊的大陸河南省是主要的銅生產中心,銅價可能因供應擔憂而強勢上漲。

 

  • 極端氣候、強颱季節,致運費上漲,恐將助燃通膨

 

目前,全球港口正遭受過去數十年來未見的困境。
極端氣候、強颱季節造成的暴雨、風災與洪水等影響,一旦陸運中斷、港口被迫關閉,都可能進一步延誤港口貨物進出口,導致運輸成本上漲,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新挑戰,再次重創全球貿易,也讓消費者負擔的物價水漲船高。

 

例如,鹽田港工廠是全球製造業的基地之一,該區工廠關閉對供應鏈的影響非同小可。倘若來幾個颱風,且每次都中斷工廠生產幾天的話,那麼供應鏈問題將越來越嚴重。

 

又如芝加哥為美國貨運鐵路網的重要樞紐,但近期面臨貨櫃爆量導致運輸延遲的問題。原因包括貨櫃短缺、運能吃緊,加上3月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以及深圳鹽田港因COVID-19疫情復燃而停工,皆引發全球海運物流大打結,現在更波及到內陸鐵路運輸。

 

尤其Delta病毒使貨櫃輪的缺船、缺櫃、缺工更加惡化,運價還會持續走高。

1家負責供應福特、克萊斯勒的南韓汽車零件製造商表示,由於運費上漲,生產產品所需的鋼材價格飆升。面對鋼鐵與航運價格上漲,製造成本增加約10%。

 

另外,一個40英尺的貨櫃從亞洲運往美國的成本上升至創紀錄的超過2萬美元。

隨著返校購物季的開始,消費性電子產品、宿舍家具、服裝和電器都將持續供不應求。

另外,今年黑色星期五和年底假日購物季恐將會受到商品缺貨和運輸延誤所影響。最後,美國消費者恐將不得不為聖誕禮物多支付20%的費用。

 

  • 航運危機持續 「中國製造」產品遭遇新物流問題

 

全球供應鏈欲撤出大陸,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加上,東南亞、印度等地的製造業受Delta疫情的影響,導致訂單有回流大陸。

 

從數據來看,中國商務部8/10 日發布,2021年1-7月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分別爲 21.34、11.66、9.68 兆元人民幣,均創歷史新高。

若以年增率來看,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 24.5%、24.5%、24.4%,也達近 10 年新高。

若以出口市場來看,出口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合計成長 22.6%,拉高整體出口增速 11.5 個百分點。此外,與新興市場貿易合作不斷深化,對東協、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合計增長 26.5%,拉高整體出口增速 13 個百分點。

 

另從大陸海關機構數據來看,2021年上半年,大陸對歐盟的出口年增35.9%至2330億美元,而大陸對美國的出口年增42.6%至2528.6億美元。

可見三年貿易戰後,各國對「中國製造」產品的需求依然強勁。

 

但近期「中國製造」的產品目前似乎也正遭遇新的物流問題。
由於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和疫情已經擾亂了國際供應渠道,那些在大陸國內享有生產製造價格優勢並且在海外發展的大陸企業,如今更遭遇挑戰,也打擊了全球貿易。

例如,海信集團表示,因為沒有可用的船隻,有許多的產品因為運輸問題無法出貨,並且每個貨櫃的成本已經從約3,000美元攀升至15,000美元,上漲了5倍,並且送達歐洲需要大約1週的時間。

大陸跨國企業需要花費更高的運輸成本,才能將貨物送至目的地,而供不應求又再進一步將價格推高。

 

四、美國的供應鏈危機恐引爆發「停滯性」通膨

 

長期以來,美國已習慣印「美元」,來向全世界換「商品」,以支撐其「過度消費」。因此,若全球供應鏈正走向斷鏈,將造成美國的供應鏈危機及爆發「停滯性」通膨。

 

  • 美國面臨的供應鏈危機,將阻礙拜登經濟復甦計畫

 

隨著疫苗接種率大幅上升,原是重災區的美國疫情逐漸趨緩,經濟復甦力道強勁,民生需求激增,但也引發通膨和供應鏈等隱憂,美國交通部長巴提吉格即表示,美國面臨港口堵塞、卡車司機不足等供應鏈中斷問題,目前正力求盡速解決,以免拖累經濟復甦。

 

1、首要解決港口堵塞問題

 

巴提吉格指出,「現階段我們需要力求重要的供應鏈趨穩,且沒有任何港口堵塞的現象,以防經濟復甦受到拖累」;美國有高達約40%的貨物,是經由洛杉磯和長堤港進出口。

 

由數據顯示,美國東西岸的港口都相當緊繃,西岸長灘港在5月運送超過90萬個貨櫃,是1995年後的最高紀錄,此外,東岸的喬治亞州的港口在1年內運送530萬個貨櫃,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物流公司CH Robinson表示,「從大陸運來的貨物在抵達美國港口後將至少延遲15至20天,且有將近四分之一的貨櫃無法使用,因為倉儲空間不足,導致部分貨櫃被當成臨時儲存空間。」

 

2、其次解決卡車司機人力短缺問題

 

此外,不僅航運,巴提吉格也同勞工部長華爾希、勞團和卡車運輸業個別召開會議,旨在討論司機人力招募和慰留;勞工部指出,大型長途運輸公司人員流動率超過90%,受到疫情的影響,流動率的加劇,進而使供應鏈中斷。

 

依卡車運輸協會預計,未來10年內需要招募將近110萬名新司機,每年平均約11萬名,方才能跟上人員退休的趨勢,以及不斷成長的需求。

 

隨著經濟重啟,消費者的需求成長速度遠大於企業召回勞力的能力。美國5月的職缺數成長至歷史新高。

 

摩根大通7/9 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有過半數的州為改善缺工情形,已提早終止失業補助計畫,但勞力短缺情形並未有所改善。

因在疫情期間美國政府補助計畫擴大失業補助對象資格,並在各州現有的福利基礎上,每週再額外提供300美元的補助金。有人批評說,就是這些計畫削弱民眾求職的積極度。

 

3、加薪還是找不到人缺工,已成為美國復甦隱憂

 

美國缺工已成為經濟復甦最大絆腳石。

根據5月的非農就業報告,5月工資通膨加速上揚,勞動參與率卻意外下滑,導致失業率降低,也就是說失業率下降主因在於企業招工有困難,並非更多人找到工作。

 

企業找不到人的因素五花八門:政府額外發放的失業補助金,導致低薪工作找不到勞工、雙薪家庭還在跟兒童照護問題奮鬥、一些人因為疫情暫緩求職。

 

由於美國25個州的額外失業補助將在9月底期滿停發,代表到時候的非農就業報告將有較明顯的變化。

另外,亞馬遜等大企業提高最低工資,則意味著工資上漲可能不只是暫時問題。

美國聯準會(Fed)7/9 日指出,部份原物料短缺與缺工問題阻礙2021年強勁的經濟反彈,並導致通膨暫時飆升。不過Fed 表示沒有收緊政策的急迫性。

 

4、供應鏈瓶頸正波及拜登2030年風電計畫進度落後

 

拜登政府2021年初宣布一個綠能目標,誓言2030年將部署30 GWh的離岸風電,並為超過1000萬戶美國家庭供電,這是到2035年消除美國電網溫室氣體排放計畫的關鍵部分。

 

拜登政府於2021年5月通過預計規模28億美元美國麻州外海風電專案,是美國首座核准的離岸風電場,建置完成後發電量有望達到為800 MWh,足以為東海岸約40萬戶家庭供電。預計未來麻州到北卡羅來納州外海還將建置其他十幾個風電場。但受到供應鏈瓶頸的影響建置速度,2030年風電場的建置速度可能放緩,總發電量僅只有21 GWh,距離原先目標落後30%。

 

  • 末日博士批「拜登」只會抄「川普」作業,終將釀成「停滯性通膨」

 

經濟學家「末日博士」魯比尼指出,從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其經濟政策本質上都是新自由主義;不過川普執政,開始向新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方向轉變,到了拜登時代,這些轉向仍蕭規曹隨。

 

川普為了對抗疫情衝擊,任內分別簽署2兆與9000億美元的刺激法案;拜登上任後又通過1.9兆美元的振興計劃。

8/7日,美參院通過逾1兆美元「兩黨基建案」後,美參院8/11日再通過3.5兆美元的預算藍圖,草案涵蓋氣候變遷政策、醫療保健、教育等領域。參院各委員會正展開協商,最快將在9月15日前完成預算法案細節。總規模可能超過4.5兆美元。

 

同時,美國財政部8/11日公布2021年7月預算赤字為3020億美元,創下該月的歷史新高紀錄,遠超2020年同期的630 億美元,顯示是美國財政赤字仍居高不下。

因此,美國正在創造巨大財政預算與經常帳的「雙赤字」,且拜登政府其實已經放棄尋求強勢美元,希望藉此重塑美國的競爭力,及降低猛增的貿易赤字。

 

總之,「拜登」目前跳不出「川普」設計框架,只會抄襲「川普」作業,斫龐大的財政赤字也再次由舉債來支撐,Fed 也將被迫訴諸長期的貨幣化操作來解決。面對此大規模的債務,意味著Fed 將墜入債務陷阱。而美國造成巨大的債務增長,實質上已經進入永久性債務,魯比尼強調,此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從長期角度看來,終將釀成「通膨」,甚至為「停滯性」通膨埋下伏筆。

 

  • IMF:全球疫情造成15兆美元產出缺口,各國需由「補助」轉向「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 (IMF) 7/20 日表示,新冠疫情危機為全球帶來約 15兆美元的產出缺口,他呼籲各國加快推行結構性改革,以確保經濟持續成長。

 

雖然,自2020年3月以來,各國政府已投入16兆美元的財政支持,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總計增加了7.5兆美元。

但仍須進行一些艱難的改革,幫助重新培訓工人,使他們與職位空缺保持一致,有助於將工人和資本轉移到更有前途、更有活力的經濟領域,才有助實現後疫情時代的穩健成長和生活水準提高。

 

五、「通膨」升溫中,擁有定價能力的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值得關注?

 

  • 石油價格近期剛從高點回落

 

石油價格近期出現回落。
第3季通常是油價最高的一季,但隨著解封帶來的提振效用開始消退,加上Delta疫情正在重創經濟,石油需求增長將放緩。尤其,隨著大陸經濟增長放緩,是油價下跌的動力加大。

此時油國組織石油供應又開始增產,致油價回落。

 

  • 美國基建加持,是否帶來「鋼鐵超級周期」?

 

美國雖在科技領先中國,但基礎建設落後,近日美國參議院通過1兆美元基建法案,該法案包括5,500億美元新基建預算,預料未來5年將啓動全美國道、橋樑、供水等建設項目。

 

然大陸祭出殺手鐧,以舉辦2022年冬奧為理由,唐山市下令鋼鐵企業減產30~50%,幅度大於原先減產30%,減產即日起到明年3月。大陸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唐山市鋼鐵產量佔大陸15%,具有指標作用。

隨著大陸鋼鐵業的限產加速推動,7月以來鋼鐵廠開工率、粗鋼日產量持續走低。目前大陸已有多個地區針對鋼鐵企業實施限產、減產政策,山西省針對「2+26」城市 (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 展開產量壓減工作,涉及太原、晉城和長治。

鋼鐵重鎮唐山市則是推出最新限產通知,要求除了首鋼遷鋼、首鋼京唐等鋼鐵廠外,19 家鋼鐵廠繼續落實執行總量減少排放 30% 的要求,未依照期限完成年度治理任務的鑫達鋼鐵等 3 家鋼鐵廠減少排放總量額外增加 10%,直到達成目標。

此外,遼寧某家大型鋼鐵廠相關人士表示,已接到減產的通知,多數當地鋼鐵廠將以採取擴大檢修計劃的方式完成減產目標。

 

加上大陸自8月起取消鋼鐵出口退稅,並傳聞9月起加徵鋼鐵出口關稅10~25%,因大陸是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一個唐山市就相當全美國的鋼鐵產量,一旦限制鋼鐵出口,使美國無法取得足夠的鋼鐵材料,美國基建預算必須上調,將加劇通膨。

 

此「中美貿易戰 2.0 版」—-中美爭奪鋼鐵戰略物資,是否激勵鋼鐵行業走出超級周期,是否成為鋼鐵行業的長期實質利多,值得拭目以待。

 

  • 鎳金屬行情逼近7年高點

 

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7月底的鎳金屬價格每公噸報近2萬美元,正逼近7年來新高。鎳金屬曾在2021年2月漲至2014年以來高點,當時每公噸報2萬110美元。

鎳金屬價格上漲,反應不鏽鋼及電動車用電池使用的鎳金屬需求持續增加。因鎳金屬最終用途約有70%為不鏽鋼生產,來自相關產業的需求也正在不斷增加。另外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為了避免將來發生供應短缺,也與全球礦業巨擘必和必拓 (BHP Group) 簽下鎳金屬的供應合約。

 

  • 銅價從5月中旬史高回跌9%,是否再飆創新高,將是仙人指路?

 

銅價2021年迄今上漲約28%,這創下2017年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即便近期自歷史高點回落之後,供應緊繃和需求不斷增長,意味著價格可能還會進一步攀升。

 

大陸6月宣布,計畫釋出主要金屬的國家儲備,以遏制全球經濟復甦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漲勢,此消息讓銅價自上個月創下的歷史高位回落。7月初,大陸當局拍賣出售國家庫存的銅、鋁和鋅儲備以增加供應。

 

然而,隨著市場意識到大陸釋放出來的儲備量不可能非常大,且本質上是暫時的,緊繃的實體市場和強烈的需求前景,仍將推升貴金屬價格進一步攀升。

 

整體來說,配電和運輸網絡的基礎設施支出、家用電器和汽車是銅需求的幾個最大來源。許多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清潔能源舉措正進一步加速銅礦向來就強勁的成長。

值此消費增加之際,銅礦開採卻已經投資不足長達10年,可能導致全球產量下降,又碰上智利銅礦工人罷工事件,使供應情況更加吃緊。

加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尚未退場,這可能會將銅價推回去甚至高過於近期高點。

 

再者,銅價從5月中旬高點至今回跌9%,如果進一步下跌並摜破關鍵支撐價位,則可能代表經濟展望將進一步惡化(如Fed收緊政策的步調太快,可能扼殺經濟成長)。

反之,銅因為廣泛用於眾多產業,若銅價搭上經濟重啟和財政刺激的順風車,則有再飆創新高機會。

所以,從銅價持續挑戰支撐價位的程度,可以看出經濟復甦前景正面臨考驗。而銅價是否再飆創新高,將是經濟復甦前景的「仙人指路」?

 

  • 大陸輸出「通膨」,是「中美貿易戰2.0 版」?

 

大陸為降低鋼品出口,已於5月1日起取消了146個包括熱軋、冷軋、塗鍍板、不鏽鋼、管材等鋼鐵產品出口退稅,此次自2021年8月1日起,進一步取消23個鋼鐵產品出口退稅。

 

由於大陸鋼鐵供給大幅下滑,導致鋼材報價飆漲,目前美國熱軋每噸1,800美元,大陸才1,000美元不到,可想美國推動基建後,鋼材價格將失控,拜登執政的中美貿易戰 2.0 版,鋼鐵取代晶片成戰略物資。

 

當拜登全力推動基建,大陸反向祭出殺手鐧,加速推動大陸鋼鐵業的限產,頗有中美貿易戰2.0 版的味道。

 

此舉,不僅宣示大陸不再向全球提供廉價資源,除將資源用以擴大內需外,並反向輸出「通膨」,此可干擾美國FED的貨幣政策,更可打擊拜登擴大基建的財政政策。因為,此時聯準會若再縮減QE,公債殖利率看升,必加重拜登政府財政負擔。

 

六、Fed若突發式對付通膨,是否造成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2020年6月以來,Fed 維持每月購買800億美元公債,以及400億美元抵押擔保證券 (MBS),以支持經濟並保持寬鬆的金融環境。

 

近期迫在眉睫的問題是「通膨」,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 4.5%,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上升 7.3%,這兩個數據都表明物價壓力持續存在,甚至連 Fed 主席鮑爾也承認,物價壓力比預期大、也更加持久。

 

Fed 不斷強調CPI年增率攀升是「暫時性」。主要論調是因疫情影響產業供應鏈,造成上中下游的接軌不順;在疫情漸穩定後,只要工人陸續復工、供應鏈恢復正常,且消費行為也正常,通膨便會由高峰步入溫和穩健。
目前Fed在等待通膨降溫。但若Fed誤判,是否將造成系統性風險?

 

隨著美國2021年上半年經濟以6.4%增長,加上美國6月非農就業新增85萬人,8/6日公布的7月就業報告,新增94.3萬人。此數據似乎愈來愈接近華勒的預期。

Fed 已開始針對如何與何時放慢購債腳步展開辯論。

 

尤其隨著經濟重啟,美國人民終於能重拾往日生活,Fed 用於衡量通膨的關鍵指標核心PCE指數在6月年增3.5%,連續3個月超越 Fed 設立的2%目標。

近月來我們可發現,從副主席布蘭德到幾位Fed成員所發表觀點,卻逐漸由鴿派轉變為非鴿、甚至是鷹派。此是否暗示Fed已感受到誤判?

 

  • 近期多位聯準會 (Fed) 官員持續釋出偏鷹派的訊息,以麻痺金融市場。

 

Fed為了避免突發式對付通膨,近期開始對金融市場施放煙幕彈,提高免疫力,以防造成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1、聖路易斯聯準銀行主席布拉德:央行應自2021年秋季起縮減購債、2022年Q1結束

布拉德7/30 日表示,金融市場已做好充分準備,讓 Fed 自2021年秋季起開始縮減大規模購債計畫,同時他希望能在在2022年第1季結束。

 

2、Fed理事華勒:縮減購債計畫可能9月宣布、最快10月展開

美國Fed理事華勒8/2 日表示,如果美國就業報告未來兩個月都增加80萬至100 萬人,美國經濟將回到接近疫情爆發前的水準,符合 Fed 開始收緊政策的指標,Fed 可望最快在9月宣布 (縮減購債,即 taper)。」

 

3、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卡普蘭表示,Fed 應在2021年9月向市場宣布縮減購債 (Taper) 規模計畫,並於10月開始執行。

 

4、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巴爾金稱,他非常支持「盡快」縮減購債,以便讓經濟回歸到更正常的環境。

 

5、堪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喬治也提到,隨著經濟復甦,必須從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過渡到更為「中性」的環境。

 

當然,Fed為防止造成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此時不容易出重手、立即大幅調高利息,或是大幅收縮資金;除非他們判斷已是誤上賊船、或巧遇海盜(惡性通膨),才會突發式出手 對付通膨。
總之,全球股市在8月26日的全球央行年會前會被壓抑,但會後得各憑本事。

 

七、跋尾—-「別人貪婪、我恐懼」

 

目前,通膨預期在近十年高點徘徊茫然,而就業也意興闌珊,數百萬工人仍未找到工作,或實體經濟正在召喚「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惡靈中。

 

「停滯性通膨」使得我們口袋中的貨幣購買力日漸稀釋中,溫水煮青蛙,但我們只隱約感到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為了自救,很多人跳入股海,成了航海王、鋼鐵人…,此時,我們應該貪婪、或恐懼?

 

  • QE推高股票市場估值,讓一切風險資產價格都顯得太昂貴了

 

對如何操作當前的美股,「股神」巴菲特似乎也陷入困惑:現金太多,機會太少。

因為目前並沒有值得投資標的吸引巴菲特,因為一切資產價格都太昂貴了。

儘管有超過1440億美元的資金可供他支配,但這位波克夏海瑟威的執行長Q2的資本部署卻顯得保守。根據8/7 日公布的季度財報,他僅實施60億美元的波克夏股票庫藏,並還連續三季淨賣出股票,股神唯一的投資方式似乎只有庫藏股。

 

他一直在努力尋找方法,將這些資金用於回報更高的機會,這使得他只能回購自家股票做為選項。但這樣,他更陷入了困境。這使得波克夏股票在第2季揚升8.5%,但卻更缺乏流動性。

 

股神巴菲特面臨的「現金陷阱」—-持有十分誇張的現金流,此其他大型科技巨頭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

除了波克夏之外,蘋果、臉書、亞馬遜、Alphabet 也坐擁龐大的現金,這些企業是美國現金最充裕、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些科技巨頭也與巴菲特的波克夏有一些共同點,就是現金多得不知該如何處理?這是一個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 在QE環境下,美國的供應鏈危機,恐引爆發「停滯性」通膨

 

中美兩國加起來占全球經濟生產的40%以上,若這兩大經濟引擎遭受撞擊,必然會導致全球經濟走勢疲緩。

 

長期以來,美國已習慣印「美元」,來向全世界換「商品」,以支撐其「過度消費」。因此,若全球供應鏈正走向斷鏈,將造成美國的供應鏈危機及爆發「停滯性」通膨。

 

所以,投資人應該正視一件事:
美國經濟需求強勁,遇到了非常明顯的供應短缺,而且伴隨著儲蓄和流動性都過剩的現象,這一切都在推升通膨壓力,並助長市場投機行為。此只要現況持續下去,意料之外的負面後果就可能更嚴重。

 

  • Fed扭曲了長天期債券殖利率曲線,創造了眼前的大泡沫

 

伯恩斯坦顧問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 Richard Bernstein 說,眼前的泡沫比網路泡沫、房市泡沫還大——例如大型科技股、比特幣、迷因股、長天期美債。

 

他說:「Fed扭曲了長天期債券殖利率曲線,並讓長債自然而然有了自己的生命。這些長天期資產的投資人,必須堅信長期利率不會走升,因為這是泡沫的氪星石 (來自超人家鄉的礦物,比喻終極弱點)。」

 

伯恩斯坦建議分散投資,把資金配置到在通膨升溫環境中擁有定價能力的標的,包括原物料、能源等大宗商品。

 

  • Fed恐犯下史上最大錯誤,讓美股墜入熊市

 

美國Fed不斷重申,必須先看到就業市場出現更多改善,才會開始減少購債。

著名經濟觀察家約翰墨登表示,Fed 持續火力全開的貨幣政策,已經犯下了「央行歷史上最可怕的錯誤」—-在經濟已經走出危機階段之後,依然全力執行購債計劃,並保持近乎零利率的環境。此舉將招致經濟衰退,而美股已處於泡沫之中,恐墜入熊市。

 

他認為緊急狀態已經結束,Fed 應該把量化寬鬆與低利率的「消防車」開回去,但很遺憾,他們並沒有。

而Fed 的這些操作將帶來一連串意外的後遺症,例如 Fed 的錨定利率過低,此拉低貸款利率,結果導致房價飛漲,客觀上損害了中低收入購房者的利益;至於正在持續侵蝕消費者積蓄的通膨,那就更加人盡皆知了。

另一個更大的影響是美股,低利率將使美股估值攀升到歷史新高,讓美股無疑處在泡沫當中。

 

雖然約翰墨登沒有具體預測股市的拋售潮,但他認為美股市場完全可能由此進入熊市,代表大盤下跌至少20%。他還覺得,基於現在的美股水位,可能未來7年乃至10年,總體回報率都是負數。

 

  • 不確定性永遠是股市的致命傷

 

近期股市動輒高檔起伏不定,其實就是害怕 Fed 採取突襲式收縮策略的不確定性。雖然以目前情勢判斷,Fed 不會冒然升息。但是否會提前宣告,將開始收縮每月1,200億美元QE資金中的一部分?

 

升息的不確定性正在催促熱錢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股市(道瓊、標普頻創高)、債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反彈)、匯市(美元升值)。如果此情勢太大、太急,新興市場經濟恐會墜入「通縮」,引爆新興市場金融危機。

屆時,在目前全球利率已經趨近於零情況下,除非採取「負利率」政策,否則也無力挽救另一次經濟危機;尤其稍有不順,也會讓全球股市有步入空頭風險。因此Fed更要謹慎以對、步步為營;否則不僅股市會由大多頭回頭遁逃,連帶全球經濟發展也多將受阻。

 

  • 「別人恐懼、我貪婪」

 

目前各項警訊正在浮現,包括全球主要股指接近歷史最高點、房價與科技資產價格不斷膨脹、加密貨幣及迷因股大漲大跌和散戶當沖交易爆表等,皆出現令人擔憂的「非理性榮景」跡象。這種「非理性榮景」將在明斯基時刻 (Minsky Moment) 達到斷崖式崩跌最高點,而緊縮貨幣政策將觸發經濟崩潰和市場崩盤。

明斯基時刻 (Minsky Moment) 指的是,在信貸週期中,當景氣處於十分樂觀階段時,企業或投資人會更願意加槓桿、導致投機性貸款增加;而一旦借款方開始經歷升息或是經濟放緩,那麼即可能出現資金短缺之窘境,最終可能不足以支付債務利息。

而當企業或投資人迫不得已需要出售手中資產換取現金時,若市場眾多人也同時賣出,那麼在景氣擴張階段所塑造的高檔資產價格即可能突然沒有下檔接手,形成了一系列資產螺旋式下跌的流動性緊張,最後導致資產價格崩盤。

此種資本市場在牛市沖天之際,資產價格卻同時出現急劇下跌現象,此即『明斯基時刻』,是一種冰火交融現象。

 

總之,聯準會有很大機率在近月宣佈縮減QE時程,若新台幣走貶的話,可能引爆股匯雙殺風險,必須特別觀注。

 

近期股市最大痛點在「無量」,此反映對聯準會「不確定性」的恐懼。
另外,最近台股屢屢出現財報「利多不」漲的現象,主要原因在籌碼已凌亂,要解決此現象只有兩個途徑,拉長整理時間,或急跌、殺融資減肥。

 

目前大盤自7月歷史高點18,034 點拉回以來,修正6%左右,7月底短線第一隻腳16,893 點(近半年線 16,900 點)是否能成功守住,成為短底,尚待確認?
若不慎巧遇明斯基時刻 (Minsky Moment)失守,恐怕15,159點才是中線下檔最大支撐位置。

 

現階段操作策略,建議投資人先提高現金比例,以因應聯準會「不確定性」的風險。
另外,在停滯性通膨狀態下,具有高定價權的產業將受惠,諸如能源、大宗商品,甚至生活必須消費品。反之,高本益比的股票將首當其衝遭修正。

 

如同巴菲特名言,「別人貪婪、我恐懼」,投資人應先做好資金控管,讓手中有充足現金;未來,再利用恐慌心理與市場對作—-「別人恐懼、我貪婪」,最終必成贏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52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