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民粹」撞擊「財政紀律」的結局?
2home.co楊惟婷
在歐巴馬之前,美國累積的國債總額約8兆美元!
歐巴馬加碼了8兆美元,川普不遑多讓地加碼了8兆美元,拜登任內三年,
嘿嘿,已不止加碼了9兆,目前美國國債總額已暴雷到33兆!
在伯南克、葉倫、鮑爾的高瞻遠矚下,用無限量QE搞出一隻通膨猛獸,現在反手用5%-6%的利率做困獸之鬥,真懷念羅馬的競技場,懷念那18%的日子!
遙想2024年,美國國債就要支付1.7兆美元利息,而到期須「以新債養舊債」的美國國債也有7兆多美元,2024年這9兆美元「核彈級規模」的國債壓境,美債是否有接盤俠?美國是否會違約?還是美國只能持續印新債給您?您還敢接盤嗎?您感到戰慄嗎?
可見,毀掉一個偉大國家,只須三任總統!!!
一、不要讓阿根廷哭泣!
回顧20世紀初,阿根廷曾經是個已開發國家,國民所得數字只輸給在歐洲的「日不落」英國,更曾名列全球前十大最富有國家。
如今的阿根廷,正面臨國史第十次「破產」危機,2023年8月通貨膨脹年增率高達124.4%,2023年以來披索已經貶值超過5成,外匯儲備嚴重不足,民眾痛苦指數不斷飆升,阿根廷究竟犯了什麼錯?為何如今國家如同泡沫般破裂,且正在快速且劇烈的沈淪中?為何阿根廷的人民又再度哭泣呢?
■憶當年,阿根廷曾經相當富有……
百年前的阿根廷靠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以農立國」,從1870年代後期到1910年代,阿根廷經濟蓬勃發展,經濟成長率維持至少6%水準,吸引不少來自歐洲的外國移民。
然而,美好的泡泡卻通常短暫,在一連串的政策失誤下,阿根廷的經濟摔落了神壇。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其實,永續經濟發展的要件需有人力資源、資本及技術,但當時阿根廷國民的教育程度相對歐洲落後許多,教育系統無法培育綿延不斷的人才,在無法累積人力資源的狀況下,就無法為未來創造就具有競爭力的產業。
加上,當時阿根廷土地被大地主把持,既得利益者擁有豐富的土地與人力資源進行農事,自然不會想要提升農民的教育水準與生產力。因此,在長期人力資源及資本財的不足下,造成阿根廷在科技方面的大幅落後其他西方國家。
另外,阿根廷從天堂摔落地獄的另一項關鍵,在於「民粹政治主義」的崛起以及反對派「軍事鬥爭」,例如從1910年代後期開始實施全民退休保險制度、全民健保制度以及大量興建給低收入戶的國民住宅,導致政府入不敷出,加上從1930年代開始出現多次軍事政變,每發生一次,就對阿根廷經濟就造成巨大打擊。
■阿根廷的「民粹主義」,一步一步讓國家走向絕境?
阿根廷前總統裴隆(Juan Peron)深受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影響,採取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政策,主張慷慨的社會福利,致政府的財政不斷撒幣,裴隆不顧「財政紀律」的政策對阿根廷經濟造成深遠的影響。
加上裴隆沒收許多歐美企業的資產,讓外國資本快速外流,經濟成長動力大幅消退,政府負債快速增加。
阿根廷曾經是個「靠天吃飯」的自然資源富庶的國家,可是卻因為政經政策的不正確選擇,使得天使只能墜落到人間,可見,毀掉一個富庶的國家,只須一任「民粹」的總統!
從阿根廷的例子可以發現,經濟好不好跟「獨裁與民主」體制沒有太大的關係,關鍵在於執政者有沒有讀懂「經濟學」!一個正常領導人,若能摒除私心、以正確及長期的眼光制訂經濟政策,就能讓國家走向一個正常經濟發展的道路。
但阿根廷以「民粹主義」摧毀經濟體系,在面對財政缺口時,不是改善政策方向,而是對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重要產業課關稅,嚴重打擊阿根廷賴以為生的收入,自斷生機。最後不得不向國際金融機構或其他國家舉債,待還不出來最後只能宣告違約,當洞越來越難補齊時,只能宣告…「破產」。1次、2次……
2023年8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又批准了向阿根廷提供75億美元援助的計畫,該75億美元是440億美元再融資計劃的一部分,雙方也針對累積外匯儲備及改善政府財政赤字等政策措施達成協議。目前阿根廷的財政爛攤子依然是燙手山芋,要如何解決?由誰解決?或許天知道!
阿根廷國家統計暨普查局(INDEC)公布,2023年8月通膨率年增124.4%,月增12.4%,創逾20年來最高單月增幅。
對全球大多數國家而言,這個數字如果是通膨年增幅也夠令人瞠目結舌了。
而阿根廷人民多年來受物價上漲及貨幣波動,人民實難以維持生計。
阿根廷已陷入經濟危機的惡性循環中,人們對本幣披索已經沒有信心,導致幣值持續走貶、通膨率達到3位數、央行外匯存底由正轉負、以及經濟萎靡不振。加上極端氣候乾旱,導致農損,「以農立國」的經濟就更陷入困境。
通膨高漲使阿根廷的貧窮率突破40%,若問什麼是「水深火熱」?
除了辛巴威,阿根廷人民最知道!
二、美國正在步向阿根廷的後塵
美國與阿根廷最大的差別,在於以阿根廷「以農立國」,要看老天臉色!
而美國有11個航母艦隊,縱橫七海,各國要看美國臉色!
如果你敢不服氣,美國會拿出一袋粉末,說你有化學武器,然後呢?
當然把你滅了,不信,去問問海珊、格達費?
上帝沈默不語,不代表衪同意美國的手段!
除此之外,美國與阿根廷皆是「以債養債」的高手!
只是華爾街之狼太厲害,讓你甘心端錢去搶買美債,還附贈一個夢想!
■美銀:2023年流入美債資金創歷史新高!2024年更放大絕!
2022年Fed 啓動幾十年來最激進的貨幣緊縮周期之一,給債券持有人帶來有史以來最大的損失。但投資人是很容易健忘的!
因為美國Fed有合法的騙人執照,Fed官員會輪流釋出忽鴿、忽鷹的說法來麻醉投資人,隨著投資人預期美國Fed升息已盡尾聲,投資人便紛紛搶買美債、等待美債大反彈的資本利得夢想,使得2023年流入美債的資金將創下新紀錄。
據美銀指出,流入美國公債的資金2023年已達1,270億美元,有望創下全年2,060 億美元的新紀錄。葉倫對鮑爾們的助拳,真是感激涕零?
其實,2024年才真的是放大絕!
在歐巴馬之前,美國累積的國債總額約8兆美元!
歐巴馬加碼了8兆美元,川普不遑多讓地加碼了8兆美元,拜登任內三年,嘿嘿,已不止加碼了9兆,目前美國國債總額已暴雷到33兆!
■美國「財政紀律失控」的「難題」(Dilemma)
2000年之後,美國上調「債務上限」的頻率加快,例如,2007年全球次級房貸危機到2010年之間,調高了10次;歐巴馬總統時代,調高3次;2011 年 8 /2日又調高一次,當時美國債務已達到 14.3 兆美元。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2000 年之後,美國針對中東、阿富汗與伊拉克等國發動「石油戰爭」,所費不貲;在2007年又爆發「次級房貸」危機;2011年至 2018年之前,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而 2020年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為挽救經濟、再祭出無限量QE等政策,上述措施造成了美國「財政紀律失控」的局面。
由於印鈔太容易,從此美國債務餘額激增,到2023年5月債務餘額達 31.4兆美元;不到3個月又暴增到33兆多美元,美國這財政紀律失速也未免太像「屍速列車」了。
總計美國自從 1960年之後、至 2000年為止,共計調整共 78次的債務上限。研究歷年來調高債務上限、就是美國政府需要籌措經費核心原因,大多是美國的對外「用兵征戰、窮兵黷武」所致。美國目前做為國際第一強權,國債尚無違約的問題(大不了多印鈔、以債養債)。
但十年後呢?你買的美債是長債、還是短債?
短期美債的價格彈升,不等於長期能保值,如同投機飆股!
試想2024年,美國國債就要支付1.7兆美元利息,而到期須「以新債養舊債」的美國國債也有7兆多美元,2024年這9兆美元「核彈級規模」的國債壓境,美國是否會違約?恐怕美國只能持續印新債給您?
而學過「經濟學」供需原理的您對,對「價格」與「價值」看得透嗎?
所以,短期搶美債跌深反彈,手腳要夠快!
■假如擦槍走火,美國政府一旦關門,危機連鎖反應為何?
美國聯邦政府資金又將於 9 /30日午夜鐘聲敲響時到期,如果國會未能在截止日期前通過立法提供資金,那麼聯邦政府將會在 10 /1日關閉,這除了影響聯邦政府運作,還將影響經濟,聯準會將被迫盲目行動。
眾議院議長麥卡錫 (Kevin McCarthy) 原本預定眾議院法規委員會9/21日就國防部撥款法案進入議程,進行規則投票,但黨內分歧問題未解。
眾議院保守派強硬派推動大幅削減支出和有爭議的附加政策,而民主黨和一些共和黨人都拒絕這些政策,因為太極端了,致該法案未能表決通過,而眾議院又休會到9/26 日。這種政客肥皂劇一再重播,煩啊!
眾議院保守派人士威脅要投票反對,目前尚不清楚在9月底之前參眾兩院是否會達成足夠票數,通過短期資金延期的短期撥款法案 (CR),為全年融資協議爭取更多攻防時間?
如果擦槍走火,美國政府一旦關門,那危機連鎖反應為何?
政府關門,許多政府部門運作將停止,除了一些被認為「必要」的服務將繼續。例如:
◎空中交通管制員和運輸安全管理局官員將不得不無薪工作,但缺勤可能是一個問題,威脅全國各地的旅行延誤。
◎邊境巡邏和移民執法人員將繼續工作,海關官員也將繼續工作,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將繼續開放。
◎200 萬美國軍人續留崗位上,但五角大廈 80 萬文書人員中大約有一半將被迫休假,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將繼續維護核武。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食品安全檢查將被推遲。
◎當地警察部門的援助和其他撥款可能會推遲。
◎聯邦調查局、緝毒局和其他聯邦執法機構的特務將繼續工作,監獄工作人員將持續工作,諸如有關前總統川普的聯邦案件在內的刑事案件將繼續推進,大多數民事訴訟將被推遲,聯邦法院有足夠的資金至少維持到 10 /13日,但之後工作內容可能會縮減。
◎美國國家衛生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和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 (NOAA) 等機構將讓大部分員工休假,科學研究將受到干擾。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將繼續監測疾病爆發,但一半以上的公衛工作人員將被迫休假,公衛活動可能會受到影響。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將讓其 4,600名員工中約 90%休假,並暫停大部分活動。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將讓幾乎所有員工休假,並停止監督、執法和監管。
◎美國國家公園也可能關閉,或是遭遇人手嚴重不足問題。
◎由於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政府關門期間無法發放補助金,全國有 10,000 名兒童將失去獲得啟蒙計畫的機會。
◎勞工統計局將暫停數據收集、處理和發布,包括有關通膨、消費者支出、就業市場等一系列重要經濟數據恐被迫延遲發布。
◎聯準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和貨幣監理署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將照常運轉,因為它們的資金來源是產業費用,而不是國會撥款。而聯準會雖照常運轉,但無關鍵數據可用,將迫使聯準會盲目行動。
◎購屋者獲得抵押貸款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向聯邦住房管理局申請政府支持抵押貸款的人將面臨處理延遲。
上述情境,只是對經濟造成可衡量的、直接打擊的一部份縮影。
另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政府關門也可能導致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利率往往與政府發行的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走勢相同。政府關門可能導致信用評級機構進一步下調美國信評,導致投資人對政府償債意願失去信心,並引發政府債券拋售,從而導致美債殖利率上升,可能會進一步損害因高抵押貸款利率而陷入僵局的房地產市場。
■穆迪:美國政府關門將對信評造成負面影響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8/1日無預警地將美國「長期信評」從AAA下修至AA+。
9/26日信評機構穆迪(Moody”s)也放話了:9月底若美國政府關門,將對美國主權信用評等造成負面影響。
穆迪表示,美國政府關門將凸顯出美國機構和治理實力相對弱於其他評級最高的政府。另外穆迪目前對美國的信評等級為 AAA。
如果美國國會無法在 10 /1日最新財年前通過任何支出法案提供年度資金,美國政府將停擺且數十萬聯邦政府工作人員將開始休無薪假。而在此期間,對決策者和投資人來說非常重要的主要經濟數據也將無限期暫停公布。
且隨著政府停擺持續時間越久,對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就越大,長期停擺可能會破壞經濟與金融市場。
而這樣的後果將導美國致財政赤字持續居高不下,利率成本高於預期,讓美國的經濟展望承受莫大壓力。
■當下只能容許美國繼續「以債養債」了?
不管美國政府是否走向關門?因為開開、關關鬧久了,大家已不在乎,也無能為力;當下,只能接受美國繼續「以債養債」,否則,大家同步沈淪!
各國央行現在能做的,只能偷偷摸摸地、慢慢地將外匯存底轉換黃金、人民幣,以分散風險;反正,美元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借一下「克魯曼的真心話」:美國不用還債的!(賴帳較容易!)
美債其實已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由奢入儉難,用賴帳(通膨稅)反而較容易!誠如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聰明地表示,美國債務上限應該取消,實際上,美國不需要完全償還高達33兆美元的債務。
美元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反正是尼克森的餘蔭(去金本位),美人可多乘涼?
據克魯曼說法,亦即美國實際上無須支付33兆美元的鉅額債務。他認為,儘管個人借款人應該還清債務,但政府並不是如此,與人不一樣,美國政府不會滅亡,只要有人自願、不斷借錢給美國,美國就無還清債務問題!
亦邵,當債券到期時,美國政府不需要還清債務,可以再透過發行新債券、來支付舊債券的本金,甚至透過借貸來支付利息,只要維持整體債務的增速,不會超出收入增速太多即可。克魯曼英明!至少,美式「經濟學」是一直如此教育我們的!
但克魯曼說法的盲點在於,美國在「民粹」政治下,根本無力提升生產力?
例如美國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工人只想「調薪40%、週休三日」,而川普、拜登為了密西根州的16張選舉人票,恐怕什麼選舉支票都會開出來的!亦即三大汽車廠的生產力,恐怕只能仰望比亞迪的車尾燈了!
「民粹」啊!「民粹」!
美國政府就一直印鈔、換選票,當然,也只能一直能發新債、換到期債。以支應美國人民長久以來的「過度消費」、「寅吃卯糧」的生活習性。
美國生產力已頹廢,美國「入不敷出」已是無法扭轉、不敢面對的事實!
因為,大家都已坐上「布列敦森林號」,只能期待冰山晚一點來!
三、美債的「零和遊戲」,究竟由誰來獻祭呢?
想像一下,國際資本市場主要有五大盤子(債市、匯市、股市、房市及商品市場),承載了各國央媽們所印出的鈔票(M),以供政府財政開銷(G)。
平日,央媽們小心配置鈔票到五大盤子,讓它溫和膨脹(多金蘊釀多頭、多頭遮羞溫和通膨、通膨溫柔課稅),那個盤子水位低,就多挹注些鈔票;那個盤子水位高,就抽出些鈔票,讓它們相得益彰即可,世人就不會發現真相。
每個時點的資源存量是固定,政府財政多花一點,世人實質財富就少一點。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財政部2023年Q3正在大發債搶錢,已從市場直接吸走上兆美元現金,物質不滅下,是那個盤子資金水位將下降?同樣,2024年葉倫發債需挖走近9兆美元,究竟那些盤子將成為獻祭者呢?
美債市場目前胃納25兆美元以上的資金規模,其中,美國高收益債(垃圾債)市值已近2兆美元。2024年葉倫發債需挖走近9兆美元,當然須鮑爾配合降息以
吸引美債接盤俠!
若外國投資人也不積極,5兆美元貨幣市場資金又不足支應?銀行體系呢?
如進一步檢視匯市、股市、房市及商品這四個市場,美元是否仍維持強勢以吸金?油價是否能崩盤以降息(先放行伊朗、委內瑞拉油品入市,等連任再來搞人權)?
選前如果一切尚不如理想,恐怕只有總市值來到47.7兆美元的「房市」掛了,才能逼出資金入股債市,此才最有利拜登選情。畢竟「高房價」惹民怨,又不利打通膨!
而選前打房既可撫慰民心,又能壓制那匹脫韁的通膨野馬,又能引資進入股市、債市這二個盤子,製造「非理性繁榮」,以炫耀拜登的「經濟成就」?
■美債殖利率置頂,只是市場自我安慰的假設!
在大家殷殷期待美債跌深反彈下,在2023年9/25日10年期美債殖利率突破 4.54%,又創下16年來新高。
聯準會9/21日不是剛宣布基準利率按兵不動?大家不是預期利率即將置頂?
即使聯準會一年多來採緊縮政策,但只要通膨持續高於2%的目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因為連聯準會也不敢確定,通膨是否會滿血復活?
聯準會也只能密切關注!再關注!
■債市仍殺氣騰騰,熱門美長債ETF跌至逾12年來最低!
隨著 9月底四大風險急速籠罩著市場,包括:
◎油價不斷飆升可能會加劇通膨;
◎巨額財政赤字正在刺激政府關門;
◎學貸恢復支付損害經濟成長;
◎三大汽車廠罷工損害市場情緒。
聯準會也只能密切關注!再關注!
但恐慌籠罩,隨著9/25日10年期美債殖利率突破 4.54%,又創下16年來新高。30年期公債殖利率9/25日也上漲到4.648%,處於逾 12年來的最高。
致9/25日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債 ETF (TLT-US)跌破 90美元,處於 2011年以來的最低。
Strategas ETF 策略師 Todd Sohn 表示:「這一切都與利率預期有關,通膨引發美債殖利率大幅走高,再加上強於預期的經濟意味著利率繼續走高,聯準會有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
而金融巨鱷、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 (Pershing Square) 創始人阿克曼 (Bill Ackman) 和其他金融大咖最近呼籲投資人做空 30年期美債。
阿克曼在 8月初說,他的公司已經大舉做空 30年期美債,認為殖利率可能很快就會升至5.5%。 債券價格與債券殖利率兩者是反向關係,債券價格下跌,殖利率就會上升,反之亦然。
■台經院示警:「二度通膨」來襲,恐衝擊巿場信心!
台經院9/25日公布最新景氣調查,8月三大營業氣候測驗點中,製造業、營造業皆上揚,服務業終結連3升轉為下滑。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關於接下來的經濟情勢,要留意「二度通膨」、「雙率解凍」及「服務逆風」等3個影響景氣的重要因素,尤其雙率解凍,更將會衝擊市場信心。
孫明德舉例來說,油價上漲、異常天候等因素,美國通膨率下降後又往上走,台灣也出現同樣情形,美國聯準會及台灣央行面對後續利率決策,都不願意把話說死,就是要保留持續升息的可能性。
孫明德直言,「二度通膨可能引發雙率解凍」,市場原本以為利率已經觸頂,甚至要反轉向下了,現在卻可能往上攀,這也是近期美股跌很凶的原因。
總之,茗主要央行長期將利率維持高檔,會牽動市場不安情緒,致近日10年期美債殖利率自2007年以來首次升破4.5%,造成全球主要股市、債市同步下跌。問題是,美債殖利率何時置頂呢?
■當下,美債投資人面臨「哈姆雷特」的抉擇?
美國2年期債券殖利率已高達5%以上,是2006年以來最高水準,而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周突破4.5%,是自2007年來首見。
先做一個假設—
當美國10年期債券殖利率達到16年來最高點,且Fed表明升息臨近盡頭之時,當下債券投資人即面臨一個關鍵的抉擇,就是到底應該怎麼投資債券?
長債、或短債?如同To be、or not to be?如同面臨「哈姆雷特」的抉擇?
Columbia Threadneedle分析師Ed Al-Hussainy認為,目前恰是投資短債的甜蜜點,一旦Fed兩年內轉而降息,短債應該表現不錯。因到期時間較短,也免於長債會增添的風險,因為在經濟強勁和美國公債發行大增加的情況下,長期殖利率不斷上升,已讓債券投資人嘗足苦頭。
Al-Hussainy說:「除非你認為Fed會按兵不動兩年,否則5%以上的殖利率呈現相當不錯的價值。而長債卻是最容易受傷的地方。」
Al-Hussainy認為,要投資長債,必須相當篤定勞動市場會崩潰。這種情況才可能促使投資人押注經濟衰退,引發公債大漲,帶動長債更出色表現。目前就業市場仍然強勁,他認為今年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Fed在9/21目維持利率不變,並預料2023年還會升息一次,並表明為平抑物價,2024年利率也將維持於高檔。這意味著即使短債也還未走出困境。
但對於債券多頭派來說,儘管有進一步損失的風險,較長天期的公債顯然仍是首選。這一派人士主張,借貸成本不斷上揚,勢必會拖累經濟成長。
所以對於那些長線布局的投資人而言,長債目前價位已經達到「你未來回報的起點極富吸引力」的水準。
但美國財政赤字擴大,加上Fed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都讓這長債的前景更加複雜。這種情況促使投資人對長債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如此將使目前倒掛的殖利率曲線轉正並陡化。
摩根大通美國政府債券策略主管Jay Barry表示,「現處在的局面,已很難想像會回到長期利率水準上個十年」,他說,結果將導致「更陡峭的殖利率曲線,就算市場最後適應Fed的按兵不動,長期利率仍將維持於高檔」。
但是,假如上述這個假設是錯的,那麼,你就可以遇見「哈姆雷特」了!
四、跋尾—上帝沈默不語,不代表衪同意!
「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感到悔恨,不僅因為壞人可憎的言行,更因為好人可怕的沉默。」這是馬丁‧路德‧金的名言,出自《伯明罕監獄來信》(1963年)。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國家經濟好不好跟「獨裁與民主」體制沒有太大的關係,關鍵在於執政者有沒有讀懂「經濟學」!
一個正常領導人,若能摒除私心、以正確及長期的眼光制訂經濟政策,就能讓國家走向一個正常經濟發展的道路。但是政治家往往打不贏譁眾取寵、民粹的政客?
在一個「民粹主義」橫行的時代,只有累積足夠多的傷痛,待淚水逆流成河,才能喚醒人類迷思的靈魂!
沉默暫時是沉默者的通行證,卻終將是沉默者的墓志銘!
當暴力與罪惡大行其道,哪個沉默的旁觀者能夠保證,自己不會是下一個受害者呢?
所以馬丁‧路德‧金的警告我們:「我們看到真相卻一言不發之時,便是我們走向死亡之日!」
這個時代,缺乏有遠見的政治家,卻充斥勾心鬥角的政客!
看看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內鬥,連忙著打戰的烏克蘭,高層仍不忘貪腐!
看看中東的難民、及在地中海上漂浮的非洲難民,甚至俄烏戰場上的斷肢殘臂,不知這些血淚,是否足夠喚醒政客的良知?
再想想台灣的「巴西雞蛋」,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