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肝法

中醫養肝法

楊惟婷整理

 

肝病不是絕症,並非注定要走上肝硬化和肝癌的三部曲。只是,肝癌是肝細胞異常變化的一種疾病,由於絕大多數(95%以上)患者無症狀,所以診斷不易,待症狀出現時多已病入膏肓,造成治療困難、存活率差,所以臨床上從診斷確立到死亡,平均不到一年,因此肝癌被認為是一種預後很差的疾病。

 

事實上,中西醫學語彙不同,對肝的觀點也迥異,中醫所指的肝,遠比現代醫學的肝範圍更廣。

現代醫學的肝,是指單純的器官──兩片重達1.5公斤,沒有神經,默默工作的肝臟,是人體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

而中醫的「肝」,則不只是肝臟而已,廣義來說還包括腦及神經系統。

 

根據典籍記載,肝為將軍、統帥,負責謀慮、思考,管理身體各部門運作,「有點類似自律神經系統,」在中國醫藥學院教授中醫內科學多年,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陳榮洲表示,像是昡暈、中風等,在中醫裡都被歸類成肝系疾病。

 

以功能分類,中醫的肝主要負責藏血和疏泄。藏血是儲存身體的養份,疏泄則是指身體的疏通調節(新陳代謝)功能。

舉例來說,肝就像一個中央銀行,負責管理身體三大貨幣(氣、血、水)流通。情緒、睡眠、飲食甚至藥物等,均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

 

一般所說的肝火旺盛、肝陽上亢,便是疏洩功能過度亢奮的表現。肝火一路順著肝的經脈延燒,頭暈、失眠、口乾、耳鳴,眼睛乾澀、頭痛等現象一一出現,甚至引起肝發炎及病變。

因此中醫所謂保肝養肝,基本就是改善身體環境,維持正常的疏通調節功能,以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

 

另外,中醫講天人合一,天地運行之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預防勝於治療】的養生理念。整個的中醫治病的架構,在於經絡的氣血運行。臟腑的五行生剋,用五行相生、相剋,了解人體五臟的整體的相互關係。

 

一、中醫對肝的認識是一個整體的系統觀念

 

依傳統臟象學說中「肝屬五行中的木」,春氣通於肝,所以春天是養肝的最好季節。很多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癌的患者,剛開始感到不舒服,可能都是腸胃的症狀,如:腹脹氣、大便不暢,或便祕,或便溏、口乾、口苦、食慾不振、倦怠疲勞等等。

 

治療了一段時間的腸胃病都沒有改善,再進一步檢查已是肝癌的末期。因為肝有病會傳變到脾胃,即「木剋土」,所以肝病表現的症狀初期都是胃腸之毛病。為什麼肝病的患者在秋天時,症狀都比較重,尤其肝癌患者大部份死在秋天?因為肺屬金主秋季,而金剋木,所以秋天對肝病不利。

 

二、眼睛與肝臟的關係「肝開竅於目」

 

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

台灣有一諺語:「肝好人生是彩色的,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

 

有一病例可說明肝與目的關係,患者自述,有一天半夜十一點至三點發高燒,高燒至40oC,可是三點後就不斷的出汗,燒就退了。白天找西醫,量體温燒己退,要他先服藥,拒絕其住院要求。這樣連續四天半夜高燒,又退燒。只服感冒藥,到第五天早上醒來,眼睛突然全看不見,緊急住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終於找到病源―肝膿瘍。經治療後,總算保回一命。

 

三、睡眠不足會影響肝臟的健康

 

肝藏血、 人臥則血歸於肝—肝的功用為藏血。

血液的儲藏、運作平衡,肝的功能才能發揮。如果光支出而沒收入,則收支失衡,長久累積,則功能失調而產生疾病。

對肝臟而言,晚上睡眠就非常重要,因為<臥血則歸肝>,足夠的睡眠,肝臟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復。

 

肝、膽的最佳休息時間,從晚上十一點至三點,因為人體經脈循行在晚上十一點至一點走到膽經,一點至三點走到肝經。

前面我談到肝膿瘍的病例,他為什麼連續四天晚上都是半夜開始發高燒哪?因為十一點至三點走到肝膽經,其正氣強,而他的肝有膿瘍的細菌。因為正氣強所以開始正邪相爭,表現出來的症狀是高燒。而過了三點,經脈走至肺經。肝的正氣弱下來,所以出冷汗熱又退了。細菌又得到了喘息的機會,經過四天的正邪相爭。到了第五天眼睛居然瞎了,為什麼?因為肝內的膿瘍細菌占了上風,使肝氣不能通於目,而不能視五色。

 

養肝保肝,日常生活中的調養非常重要,順應自然、順應養生之道便能預防肝臟問題與疾病的產生。如果連養生的規律都不願意遵循,吃再多的藥也無法讓你的肝臟健康。

 

四、從生活起居找回健康

 

好的醫師是教人如何不生病……,中醫教你從生活起居中「調養」肝臟。春氣通於肝,肝在五行屬木,所以春天是養肝的最好季節。

 

春季起居應:「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每天晚上最好在11點前就準備上床睡覺,因11點至1點經絡循行至膽經。1點至3點循行肝經,肝膽之氣最旺,正好把一天累集的毒素清除,此時你好好的休息,使肝膽的功能好好發揮。因為<臥血則歸肝>,所以晚上睡眠就非常重要。

 

「春天萬物生發。」應該早起,穿著寬鬆的衣物,頭髮不耍束緊,以免影響身體的氣血循行。在空氣新鮮的庭院、草地、樹林裏漫步,感受自身體內生理的律動、蓬勃的生機!使人體各種組織、器官適應春天升發之氣。運動也不宜過於劇烈。大汗、大勞均可傷人陽氣和陰液。

 

五、飲食方面—吃對食物可以養肝

 

古書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飲酒不可過多,米麵團餅(指發酵過的餅乾、麵包、饅頭等食物)不可多食,致傷脾胃,難以消化。」中醫認為「木尅土」。春氣温宜食麥以凉之,禁食熱物。要少吃過於辛温燥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食大棗性味甘平,補中益氣,健脾生津,另外蜂蜜性味甘,亦有補脾之功効。

 

平時飲食要均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春天肝色青,宜食甘,如粳米飯、牛肉、棗、葵皆甘。

 

  • 如肝有病,宜食麻(指芝麻)、李、韭[ 酸味入肝 ]。

肝病禁辛[ 金剋木 ],少吃葱蒜之類的辛燥食物。

 

養肝明目茶飲保健法 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建議平時可常飲用菊花、枸杞子加紅棗泡茶。

 

《本草綱目》記載菊花的藥效 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久飲菊花茶,能夠利血氣,使身體輕盈,能耐老而延壽”;又說:白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

 

《神農本草經》和《本草備要》記載枸杞子的藥效

枸杞子其性平、味甘,入肝、腎二經,有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強筋骨、去風明目、利大小腸、補益氣血、聰耳明目、抗衰防老、益壽延年之功效。

 

《本草備要》記載紅棗的藥效 紅棗性甘,味溫,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每星期喝3至4次,用菊花、枸杞子加紅棗泡茶 (量隨你抓,但煮過會比用泡的效果好! 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小火煮15分鐘!)。確實可達到散風熱、平肝明目,補益氣血、聰耳明目、抗衰防老、益壽延年之功效。

 

另外,中醫叮嚀:慢性肝炎患者忌補。

因肝病在中醫裡屬於濕熱體質引起,一般不適合補。像是四物湯、人蔘雞、當歸鴨等滋補類食品,都容易火上加油,反而造成肝臟負擔。

麻辣、刺激、油煎、油炸食品及麻油,也會引起火氣,儘量少用。

治療肝炎經驗豐富的陳榮洲主任建議一個簡單的測試方法:如果飲用或食用某些食品之後,會有口乾舌躁或是口苦的情形,表示不適合你現在的體質,最好暫停使用。這種測試方式也適合一般人。

 

此外,像是枸杞、黃耆、當歸泡成的養生茶,屬於溫補性質,陳榮洲特別提醒,肝炎病人若是有口肝舌躁時,並不適合飲用。

 

六、按摩穴道法

 

按睛明穴(眼之內角),太陽穴(眼之外角旁邊),合谷穴(食指近虎口處),光明穴(足外踝直上5吋)。

但最重要的保肝明目方法,就是晚上睡覺一定要在子時至丑時(23點至3點),此時肝膽須努力工作排除一天的毒素。很多熬夜的人時間久了,感覺眼睛不行了,腸胃也不行了,就去看眼科、腸胃科都無法改善。其實是你的肝出問題。

 

按壓太衝穴,舒肝解鬱好入眠

位置:足大趾本節後二寸陷中。

方法:按摩1分鐘再輕輕往腳趾方向推,重覆作(約5分鐘)。

 

太衝為足厥陰之原穴,原穴與三焦、關係密切,能通達三焦原氣,調整內臟功能,《靈樞。九針十二原》中指出:「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所以太衝穴為治療肝臟病症的重要穴位。

 

七、養肝湯

 

肝藏血,血能養筋,所以說其合在筋。而肝血的盛裹表現在指甲,即其榮在爪。人容易抽筋與肝血和陰液不足有關,平時常有抽筋現象的人,可用芍藥甘草湯緩解。

 

芍藥甘草湯的功效:調和氣血、鎮攣止痛。可治療肝陰不足、剋犯脾土、腹拘急而痛。陰液不足、筋脈失養、手足攣急。常抽筋的人服用芍藥甘草湯得到改善後,不再抽筋就不需再服用。

 

遵循養生之道能讓你的肝臟健康,但如果已經確定有肝臟不好的人(包含肝指數異常、各種肝炎問題),除了以上的日常生活調養之外,建議一定要找傳統中醫師用藥治療「對症下藥」且定期回診,依身體情況做藥物調整,這樣你的肝病問題才能治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 tlover tonet
    tlover tonet 2023 年 12 月 20 日 下午 7:07

    I have recently started a web site, the info you provide on this web site has helped me greatly. Thank you for all of your time & work.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