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的防治

腎結石的防治

楊惟婷整理

 

深更半夜裡,各大醫院常見身材健壯的青、壯年男性,臉色蒼白,冒著冷汗、面露痛苦表情的佝僂著身子,送到急診室就診。此常與腎結石誘發的腎絞痛有關。那為何小小的腎結石,會讓堂堂男子漢,痛到直不起腰?這是因為腎絞痛發作的疼痛度,不下於女性生產時的劇痛。

此突然痛起來要人命的尿路結石,是常見的泌尿道疾病,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曾受尿路結石所苦,好發於中年男性,而且約有五成患者,會在五年內再次復發,應如何預防?

 

一、腎結石的成因

 

腎結石,可說是尿路結石的源頭,原本只是腎臟內壁上的細小結晶,越長越大後,就像果實成熟會瓜熟蒂落,從腎臟內壁掉下來。

倘若只是在腎臟裡滾來滾去,或是順著尿液經過輸尿管排出體外,並不一定會出現症狀。

 

但萬一不幸結石卡在輸尿管裡,讓腎臟裡的尿液無法排除,這時便會造成腎臟腫脹,而誘發腎臟的包膜產生一陣一陣的收縮,試圖把卡在腎結石的輸尿管裡的結石向下推擠,這個過程,即會造成後腰部難以忍受的腎絞痛。有時腎絞痛發作會合併有血尿或噁心、嘔吐等腸胃症狀。

 

二、腎結石的檢查

 

當病患因疑似腎絞痛就診,院方會做尿液分析、腹部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來進行泌尿系統結石與腎臟發炎的鑑別診斷,可初步看到有沒有泌尿道感染,及是否有明顯的泌尿系統結石。

 

另外,有一種狀況是因副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所引起的腎結石。這時,在X光片可以看到好幾個大大小小的結石,散布在腎臟裡面。副甲狀腺素是由副甲狀腺所分泌,過多時會造成血鈣升高,再經由腎臟過濾時,會造成尿液中鈣離子濃度上升,形成散布式的腎結石。

 

若是不含鈣的尿酸結石,不易在X光上顯影,會造成診斷上的困難,可借由腎臟超音波檢查來確認腎結石的存在。

必要時,須另進行注射顯影劑的腎臟顯影攝影(IVU)或腹部及骨盆腔的電腦斷層(CT)檢查,來幫助診斷。

電腦斷層的檢查,可讓九成五以上的結石無所遁形。

三、腎結石的治療

 

至於哪些腎結石的狀況一定要處理?

首先結石若已掉進輸尿管,並且卡住、阻塞造成腎臟積水,不只是疼痛難忍,更有可能造成腎臟功能受損,嚴重時會引發急性腎臟發炎及敗血症。

 

一般來說,大小0.5到2.5公分的腎臟結石,可在門診進行體外震波碎石術,運用超音波的震波能量來擊碎結石,再讓碎石經由尿液排出;治療時間在一小時內,約有八成的成功率。

 

然而,如果結石位於輸尿管內的數量在一顆以上,或是過去震波碎石無法順利擊碎,則須考慮進行內視鏡碎石手術。手術要住院治療,方法是利用細小的內視鏡進入尿道,經過膀胱再進入輸尿管,把結石打碎後夾出來,成功率可達九成五以上。

 

超過2.5公分以上的腎結石,則得考慮經皮腎臟造瘻取石手術(PCNL),從後腰部進行侵入性的微創取石手術。

 

特別要提醒的是,與泌尿系統感染有關的感染性結石,往往會在腎臟中形成鹿角狀結石,卻不太會痛,若置之不理,約有三成的機會,有可能會誘發急性腎臟發炎及敗血症,有生命危險。

 

在進行感染性結石的手術之前,須先給予預防性抗生素的治療,待感染控制後,再進行結石的相關處置,以降低急性腎臟感染、敗血症的可能性。大型的感染性結石,療程有可能長達兩週左右。

 

四、預防腎結石復發三招

 

腎結石與體質、生活形態息息相關。打完石頭,順利排出後,除定期進行腎結石的追蹤檢查外,接下來的養生,更加關鍵。請掌握以下3大訣竅,以避免腎結石再度「卡卡」:

 

1.適度飲水,特別是容易流汗、易泌尿道感染者,冬天也要多喝水。

2.規律運動,有助新陳代謝及健全腎功能,較不易受腎結石困擾。

3.尿酸高的人,勿過度攝食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等食物。

 

五、腎結石的預防

 

想降低尿路結石復發的關鍵之道,根本上要從飲食習慣下手,即少吃肉類、動物內臟,以降低尿酸值。

 

若經常大吃大喝,攝取高嘌呤成分的動物內臟、肉類、海鮮貝類的食物,則會讓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升高。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尿酸是經由腎臟代謝,再藉由尿液排出體外;因此,當有高尿酸血症,不只會增加痛風發作機會,也會造成尿液中尿酸濃度增加,而提高尿酸結石發作的風險。

 

由於輸尿管的平均口徑約在0.3公分左右,若結石的大小,介於0.3到0.5公分,可運用大量喝水及服用放鬆輸尿管平滑肌的肌肉鬆弛劑,增加結石自行從尿液中排出來的機會。但若結石的橫徑大於0.5公分以上,想靠多喝水、吃藥,把結石尿出來的機會,便微乎其微。

 

尤其長時間在戶外運動、工作,容易流汗的人,最容易因為脫水而讓尿液中鈣離子的濃度偏高,產生沉澱、結晶,形成腎結石。而腎結石的種類中,以草酸鈣結石的比率最高,約占70%左右。

 

但明明很少流汗的冬天,為什麼還會有機會讓結石發作?

主要是因為天氣冷,水分散失少,身體的體液充足,便比較不會刺激下視丘的飲水中樞(Drinking Center),誘發想喝水的欲望。當水分喝得少,而無法產生足夠的尿液排出來,帶走泌尿道的細菌時,便容易誘發泌尿系統感染。長期泌尿系統感染的患者,容易產生與細菌感染有關的感染性結石,如磷酸銨鎂結石。

 

以下,就腎結石病這一頑症來提醒大家如何用飲食來預防,或使已經患了腎結石者,結石增大的速度減慢,甚至縮小、溶解而排出體外。

 

  • 多喝水

在這裏要提醒結石患者,最天然的預防結石方法就是多喝開水。

在最近的《歐洲泌尿學期刊》(200956:72-80),Fink等人更將過去對利用飲食、喝水或使用補充物來預防腎結石的研究報告做綜合分析。結果在1950年1月到2008年3月的文獻分析當中發現,每天喝水大於2公升,讓小便每天大於2.5公升,可以減少腎結石的發生。

 

因此在日常保健上,像多喝水可使尿液變稀,因此草酸鈣在尿液中的濃度也會變稀,便會減少腎結石的發生。

成年人─150公分/50公斤每天喝水至少2500cc以上,以不冰的為選擇。尤其有尿酸、腎鈣化點、尿路結石、膽結石,以上異常者更需注意喝水量。

 

  • 夏季好發尿路結石

腎結石最主要的形成原因,和水分攝取有很大的關係。夏季流汗多,水分補充不足,或者無法定時排尿,就是尿路結石的好發族群。

 

  • 多吃含鎂食物

以往研究認為吃過多鈣、鎂及鉀離子會提高腎結石的機率,但最近在芬蘭針對2萬7千人所做之研究中指出, 每日攝取鎂離子560毫克可以減少一半的腎結石發生率,因鎂離子能在腸胃道中與草酸鹽結合及沈積,避免草酸鹽進入血中而減少結石發生。

而腎結石患者其血中多有鎂離子濃度偏低的現象,因此多攝取含鎂離子的食物,如海帶及洋菜等,可減少腎結石的發生。

 

  • 限量吃富含草酸鹽的食物

大約70%以上的結石屬於草酸鈣結石。因此,應限量攝取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菠菜豆腐湯、蔥拌豆腐、過量的豆類製品、可可、辣椒、青椒、香菜、甜菜、芹菜、胡蘿蔔、馬鈴薯、葡萄、草莓、李子、竹筍及甘藍菜科的蔬菜、燕麥、花生、無花果乾、芝麻醬、蛋黃、蝦皮、羊肉及巧克力等。

 

  • 合理補鈣

腎結石患者往往“談鈣色變”,錯誤地認為腎結石的元兇是鈣,其實不然,腎結石患者也需要補鈣。

 

目前醫學界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解釋,腎結石患者為什麼要補鈣。

第一是補充鈣能與胃腸道中蔬菜含有的草酸結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鈣,隨糞便排出體外,減少了部分被腸胃吸收和經腎臟排出體外的草酸,從而減少了形成腎結石的機率。

第二是日本學者提出的“酸鹼平衡學說”。即血液呈酸性時,結石容易形成。呈鹼性時,抑制結石形成。缺鈣時血液偏酸性,合理補鈣,血液偏鹼,這樣反而有利於抑制結石形成。

 

另外研究也發現腎結石與鈣離子的濃度無關,每日攝取鈣離子860至1700百毫克都不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生率,主因適量的鈣離子在腸胃道中與草酸鹽形成結晶,因此就不會被吸收至血液中,也就不易發生腎臟草酸鈣的結石。

 

  • 高纖食物

另一項震驚人心的發現是攝入過量纖維會使得腎結石的機率提高2倍,主因纖維本身會和鈣離子結合,使腸胃道中鈣離子濃度下降,於是草酸鹽便不易與鈣離子結合而形成草酸鈣結晶,多餘的草酸鹽只好被血液吸收形成草酸鈣沈積於腎臟中。

另外高纖食品本身多含大量草酸鹽,像燕麥及菠菜等每100公克內含240毫克草酸鹽。且攝取過多的五穀雜糧類,因為五穀雜糧所含的氮、硫、磷質較高,反而容易使尿液偏酸性。

 

  • 愛喝飲料一族

尿路結石也和飲食攝取有關係,結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鈣,如果常吃可樂、咖啡、濃茶、巧克力或碳酸飲料,,都有可能罹患。

鮮搾菠菜汁,楊桃汁,麥草汁,草莓汁也不要混合牛奶一起喝.

研究中也發現葡萄柚汁及蘋果汁攝入量的多寡與腎結石成正比。

另外啤酒喝愈多得腎結石機率越低,每天只要喝一罐啤酒就可讓腎結石發生機率下降40%,然而其他飲料包括烈酒、紅酒、牛奶、果汁、咖啡及茶葉等的預防效果都有限。這是因啤酒內含大量水分,而其中之酒精成份也有利尿作用,因此有助草酸鈣排出。啤酒中也含有特殊因子可抑制血鈣的上升,因而大幅減少草酸鈣的沈積。

 

  • 中廣身材易得腎結石

中廣體型者會出現所謂的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有趣的是也容易出現高尿酸血症,研究顯示,肥胖的人和成年人的糖尿病病人比較容易得腎結石。

多食用低鈉、低動物蛋白、含鉀高的食物,可減少尿中的鈣,這也是防治腎結石的方法。

 

  • 腎病婦吃楊桃中毒不治

蘋果日報2010年5月29日報導一名婦人吃了1顆楊桃後嘔吐、腹瀉,她以為吃壞肚子就醫,才發現是神經毒素中毒,治療後仍不幸往生。醫師表示,這名婦人不知自己有腎病,而楊桃中含有一種神經毒素,腎病患者因腎功能差,無法排出體內毒素,引發的神經毒素中毒,才會吃1顆就喪命。

 

  • 檸檬對防治結石的功效

檸檬汁裡面含有大量的檸檬酸(citrate),對於以鈣質為主成分的結石的確會有抑制作用,但是這個檸檬酸的量要足夠才有實際上的抑制結石功效,根據美國泌尿科醫學會的報導,大概是需要每天喝下2000CC「純的檸檬汁」才夠,所以理論上會有效但是實際可行性不高,因此也不會建議 這麼做。

細小的結石喝水就可能排出了,大的結石喝再多的檸檬汁排出的機會也很低,反而注意太酸可能讓消化道受傷。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藥物是「檸檬酸鉀」,其經過腸胃道吸收之後的檸檬酸,會經由尿液排出,除會讓尿液中草酸鈣不易結晶外,也能像洗茶垢一樣把尿液中的鈣離子抓住,降低造成結石成分的濃度,減少結石的產生。

且藥品的「檸檬酸鉀」因經過特殊設計可以緩慢釋放,只需一天服用三次就可以達到需求的尿液中檸檬酸濃度。

 

  • 檢查你的胃藥

某些常見的制酸劑含高量的鈣。假使你患鈣結石,同時你也正在服用制酸劑,則應查此藥的成分說明,以確定是否含高鈣。若含高鈣,應改用別的藥。

 

  • 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維生素A是維持尿道內膜健康所必要的物質,它也有助於阻礙結石復發。 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攝取5,O00單位(Iu)的維生素A。一杯胡蘿蔔便能提供10,055 Iu的維生素A。其他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尚有綠花椰菜、杏果、香瓜、南瓜。(維生素A在高劑量時有毒。故欲補充維生素A之前,應先經由醫師同意。)

 

  • 減少蛋白質的攝取

腎結石與蛋白質的攝取量有直接的關聯。蛋白質裡除含有草酸的原料──甘氨酸、羥脯氨酸,容易使尿液裡出現尿酸、鈣及磷,導致結石的形成。假使你曾患過鈣結石,應特別注意是否攝取過量蛋白質,包括肉類、乾酪、雞肉和魚肉。

 

  • 少吃鹽

如果你有鈣結石,應該減少鹽分的攝取。你應將每日的鹽分攝取量減至2─3克。

 

  • 補充氧化鎂或氯化鎂

研究發現每日服用500毫克鎂,可減少90%結石的復發率。因為鎂和鈣一樣,皆可與草酸結合。但與草酸鈣不同的是,草酸鎂較不會形成疼痛的結石。

 

  • 多吃西瓜

西瓜是天然的利尿劑。要經常吃西瓜,且要單獨吃,不與其他食物並用。西瓜有清淨體內的作用,但勿與其他食物同時食用 。

 

  • 維生素B6

10毫克,每天2次。與鎂並用時,B6能減少尿液中的草酸鹽,這是腎結石中常見的礦物鹽。

 

  • 限制維生素c的用量

如果你容易形成草酸鈣結石,應限制維生素c的用量。一天超過3-4公克,可能增加草酸的制造,因而提高結石的幾率。勿攝取高效力的維生素c補充物。

 

  • 勿服用過多維生素D

過量的維生素D可能導致身體各部堆積鈣質。維生素D的每日攝取量最好勿超過RDA所定的400IU。由於魚肝油富含維生素D,有促進腸膜對鈣磷吸收的功能,驟然增加尿液中鈣磷的排泄,勢必產生沉澱,容易形成結石。

 

  • 睡前喝牛奶

睡眠不好的人,睡前喝杯牛奶有助於睡眠。但在睡眠後,尿量減少、濃縮,尿中各種有形物質增加。而飲牛奶後2~3小時,正是鈣通過腎臟排泄的高峰。鈣通過腎臟在短時間內驟然增多,容易形成結石。因此腎結石患者,睡前就不應喝含鈣高的牛奶。

 

  • 多食黑木耳

黑木耳中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對各種結石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使結石剝脫、分化、溶解,排出體外。

 

  • 熱敷、洗熱水澡

在腎區熱敷、拔火罐、電療,可以止痛。常洗熱水澡,也有利於排石。

 

 

參考資料:腎結石應該避免吃的食物?—-商業周刊1366期

把好文章分享給朋友吧~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