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信仰

真正的信仰

楊惟雯

 

一、真正的信仰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

 

有一則黑牛與白牛的寓言故事如下:

在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村莊裡,有一對非常勤儉實在的父子。

有一天家中所飼養的黑牛竟然生下了一頭小白牛,讓這對父子非常地訝異。

 

父親說:「聽說孔夫子是一位聖人,我們去問他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當他們見到孔夫子,問他這個黑牛生白牛的問題時,孔夫子回答說:「不必害怕,這是一個吉兆!」

但是等他們回家之後不久,父親的眼睛竟然看不見了。

 

兒子很生氣地對父親說:「孔夫子亂講話,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吉兆嘛!」

但是父親卻說:「孔夫子是聖人,聖人說的話一定是對的,我們要相信他。」

 

隔了一年,這對父子家中的黑牛又生了一頭小白牛,此對父子又再度去向孔夫子請教,這代表什麼意義?

孔夫子仍然對他們說:「很好,這是一個吉兆!」

但是這對父子回家之後沒多久,兒子的眼睛竟然也看不見了。

 

兒子更加生氣地對父親說:「這已經是第二次了,我再也不相信孔夫子了!」

不過父親依舊信心篤定地對兒子說:「孔夫子是一位聖人,聖人所說的話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要相信他。」

兒子因為父親的堅定信念,也就默默接受了所發生的事實。

 

到了第三年,因為此村莊的所在國家與鄰國發生戰爭,村莊內的壯丁都被徵召去打仗,結果不是戰死沙場就是傷殘而歸,只有這對父子因為眼睛瞎了而沒有被徵召,而且當戰爭結束之後,這對父子的眼睛竟然也都痊癒了。

 

此時兒子方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說:「一定要相信聖人所說的話」的真實義。

同時他也體會到:「聖人所說的話,就算表面上暫時與事實不符,但是經過時間的考驗,最後一定是正確的」,這才是「真正的信仰」。

只有時間,會自然證明一切。

 

二、石匠砌牆的寓意

 

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裡的石匠們在幹什麼?

三個石匠有三個不同的回答:

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砌牆,混口飯吃。”

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蓋屋,做最出色的石匠工作。”

第三個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為上帝服務。”

 

這三個不同的回答,有著深層的寓意:

亦即,這三個石匠的回答,給出了三種不同的人生目標。

第一個石匠說自己做石匠是為了養家糊口,只考慮自己的生理需求,沒有大的抱負;

第二個石匠說自己做石匠是為了成為最出色的匠人,這是職能思維導向的人,做工作時只考慮本職工作,只考慮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少考慮組織的要求;

而第三個石匠的回答說出了目標的真諦,這是經營思維導向的人,這些人思考目標的時候,會把自己的工作和組織的目標關聯,從組織價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發展,這樣的員工才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管理大師杜拉克說,第三個石匠才是一個管理者,因為他用自己的工作影響著組織的績效,它在做石匠工作的時候,看到了自己的工作與建設大樓的關係,這種人的想法難能可貴!

 

三、追尋企業心靈導師

 

古希臘人相信,人生來時是殘缺不完整的。所以,他將用他有限的生命去尋找本該跟他二合為一的另一半。此後,尋找便成為人生的主題。

 

凡人在生滅的世間中常會「觸境生情」,由自我的成見而產生一定的情緒,乃至被套牢在其中而不自知,智慧也因此被蒙蔽住了;所以經常會覺得障礙重重,或瓶頸無法突破。

 

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找到真正的心靈導師,真心追隨、虛心學習,建立起「真正的信仰」,才能穿越重重迷障所形成的框框,不被囚限,才能突破負面情緒的作用,才能激發內在的潛能,轉為正面精進的力量,活出自我無限的價值。

 

中松義郎的目標一致理論講的也就是提醒這一點,當一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越一致,這個人潛能發揮就越大,就越有發展!

 

四、跋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有限的生命裡跟『心靈導師』相見,這需要因緣。

 

正如徐志摩所言﹕『我將在我的生命裡尋找我的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假如您已遇見了美好,請珍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