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濕疹

冬季濕疹

楊惟婷整理

 

冬天寒流來襲,有時會特地買個薑母鴨等補品進個補,再泡熱水澡驅寒,睡覺時又蓋上厚棉被以免受涼。不料,到半夜突然全身癢個不停,睡夢中亂抓一通、輾轉難眠。
早上醒來就變成臉頰、頸部和手腳等多處紅腫這副模樣,嚇得不敢出門。這就是許多人寒冬的惡夢──冬季濕疹。

 

冬季濕疹,就是一般所謂的冬季癢,主要發生在冬季氣溫濕度皆低的季節。此時,人體水分容易散失,同時表皮皮脂減少分泌,加上天冷溫度低,睡覺時總會蓋上厚棉被,洗澡泡熱水,更加速皮脂與水分散失。

 

中醫師施丞修指出,尤其對老人及即將進入更年期女性等血液循環較差的人而言,氣候寒冷會使血管更加收縮,血液無法及時補充皮表所需養分與水分,導致皮表往往出現乾裂發癢的現象。一旦奇癢難忍、愈抓愈癢,反而將皮膚抓成潮紅腫脹,冒出透明小丘疹、小水泡,甚至頂端潰破流膿、日漸脫屑、皮層增厚結痂,反覆發作,可謂痛苦至極。

 

臨床顯示,冬季濕疹的成因大約分先天及後天二種。

先天來自遺傳,患者受遺傳影響皆有高度過敏體質,對過敏原極易產生過敏反應,大都伴有氣喘、鼻子過敏等問題。

而後天有來自於腸胃異常、精神壓力、失眠熬夜、感染、代謝失常及循環障礙等6種因素。

腸胃異常主要原因為飲食不當,腸胃過度吸收過敏原,產生異位性蛋白,或身體缺乏維生素C、D、E,造成皮膚容易過敏。

其次,日常生活累積的精神壓力會導致神經內分泌失常,使得皮膚表面新陳代謝過度亢進,容易成為濕疹發生的溫床。

 

再者,工作學業忙碌導致失眠熬夜,會使身體器官經常處於疲勞狀態,身體免疫力下降,易對過敏原發生過敏情形。
由於抵抗力差,患者也易受細菌黴菌感染侵襲,身體黏膜系統容易出現發炎狀況,合併扁桃腺發炎、口角炎、鼻竇炎、膀胱發炎等等。

此外,身體代謝失常導致糖尿病和痛風的患者,相對上也容易有濕疹的情形發生。對於有循環障礙問題的民眾,例如下肢靜脈曲張,也需注意濕疹的干擾。

 

令人擔憂的是,許多人罹患冬季濕疹,往往自認體質虛,就自行買補品進補,狂吃薑母鴨羊肉爐,沒想到愈補,身體愈虛。即使塗抹止癢藥膏,久久也不見起色。事實上,應先就體質改善、代謝過敏原、促進血液循環、潤膚修復才是標本兼治的方法。惟有皮膚不乾、不癢、不起疹粒、不發炎,才能擺脫乾癢、搔抓、的惡性循環。

 

針對冬季濕疹、皮膚乾癢,依據患者體質的不同,施丞修中醫師提出以下建議。1. 若冬天夏天都怕冷,屬腎陽虛,宜服用溫陽藥調理體質,如附子、乾薑、茯苓。
2. 若只有冬季怕冷,屬惡寒、表陽虛,可服用麻黃、桂枝、生薑、荊芥、防風來調養。
3. 若身體耐寒不怕冷,天氣變冷則濕疹發作,屬內熱外寒,中醫師建議適當服用桑白皮、地骨皮、生地、黃芩及黃連改善體質。
4. 若冬季容易皮膚乾裂出血,屬陰虛燥癢,則可服用當歸、川芎、百合、二地、二冬、桃仁、紅花來調理。

 

另外,女性和老人,更應避免過度泡澡,或盲目服用補品,不但無助身體健康,更為濕疹製造發生機會,得不償失。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