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數據就掌握世界

掌握數據就掌握世界

2home.co  楊惟雯

當今全球前幾大市值企業蘋果、Alphabet、微軟、臉書、亞馬遜、特斯拉全部都是坐擁龐大數據資料的科技公司。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17年5月指出,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不再是石油、而是數據。

 

而當全球最寶貴資源不再是石油,是否主宰數據=主導世界?

 

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下的大數據具有豐富性、即時性、自發性等一系列特點,時時刻刻在觸及我們生活的味蕾。所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我們的生活、工作發生了重大的衝擊。

 

例如,在大數據時代下,市場行銷將發生以下質變?

大數據概念的出現,不僅標誌著資訊時代的革命,同時也推動著市場行銷向專業化、數據化、精準化方向發展。

 

1、對使用者行為和特徵分析

大數據時代下催生了眾多數位化特徵,那麼,何為數位化特徵?亦即使用者的消費行為和特徵都可以通過數位來量化,可以更清楚的瞭解目標受眾的使用者需求。

 

2、採精準化行銷

使用者的每一次購買行為在經過數字量化後,公司或企業可以在這些量化的數位基礎上,將行銷資訊進行精確推送,保證目標受眾的精準化。

黑幽默

3、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投其所好

每一次的數據收集都代表著使用者行為的精準分析,而分析是為了更好的將行銷活動投其所好。

 

過去的行銷猶如亂槍打鳥,散發出去的廣告、內容訊息或推薦商品,無法精準地掌握客戶,但透過大數據的力量,分析用戶過去瀏覽過的紀錄、搜尋過的商品,在推出個人化推薦功能之後,透過App推播個人化的訊息,將相關的特價商品或新上架同類型品項推薦給用戶,加深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大大提升了快速交易的機率。

 

此外,推播時機也可以透過大數據,了解消費者使用的社群工具或App的時間,再鎖定推播時機,讓訊息能夠更即時有效地傳遞到消費者眼前,增加行銷威力。此不僅革新了行銷觀念,大數據也催生了眾多不可思議的行銷案例。

 

例如在大數據的分析下,阿里雲知道誰要貸款,每天海量的交易和資料在阿里的平臺上跑著,阿里通過對商戶最近100天的資料分析,就能知道哪些商戶可能存在資金問題,此時的阿里貸款平臺就有可能主動出擊,同潛在的貸款對象進行溝通。

 

又如,大數據應用也存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美國的Target百貨公司上線了一套客戶分析工具,可以對顧客的購買記錄進行分析,並向顧客進行產品推薦。根據一個女孩在Target連鎖店中的購物記錄,推斷出這個女孩懷孕,然後開始通過購物手冊的形式向女孩推薦一系列孕婦產品,這是大資料應用化的一個有力佐證。

 

大數據已然顛覆了市場行銷,基於資料分析的使用者行為研究不僅可以提供行銷決策的依據,而且還將會為後續的行銷提供服務體驗改進。簡而言之:大數據分析能夠在冗繁的資訊中洞察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所以,主宰數據=主導世界。

 

二、大數據戰爭的案例

 

2017年5月22日,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的4位董事長共同出席了全球智慧物流峰會。雖然貴為大陸鼎鼎有名的巨頭級人物,但這4位都是在台下坐著聽講,而給他們“講課”的是馬雲。

 

馬雲說:“我告訴大家,一天10億個包裹,不會超過8年,估計在六、七年左右就能實現。”但是,馬雲毫不留情地批評到,目前他還沒在國內看到哪家公司,在眼光、格局、組織、人才、技術各方面做好了準備,迎接10億包裹時代的到來。

 

馬雲在演講中稱:

今天的物流公司,給人的感覺是土不啦嘰的公司。如果不在技術上投入,是不會有出息的。如果你的快遞公司,今天還是靠七大姑、八大姨,還是靠親戚,純粹靠家族企業,是沒辦法支撐起來的;快遞公司引進了不少人才,但沒有看到大家為未來儲備優秀的人才,這個速度遠遠不夠,並且還是有點失望。很多公司已經上市,更多物流公司在排隊上市,但沒有發現上市後跟沒上市有多大的區別,錢花不對就是傻子。

此外,馬雲還直截了當地向物流大佬們表示,不管你們同不同意,這裡至少一半的人,十年以後都不會在這裡了,這就是殘酷的未來。

 

1、順豐和菜鳥互嗆羅生門,快遞業巨震

 

2017年6月的第一天,大陸最大的物流公司順豐與最大的電商阿里撕破了臉。阿里旗下菜鳥網路與順豐相繼發出聲明,互指對方關閉物流數據介面。菜鳥指責順豐不配合數據安全合作,順豐指責菜鳥想調用豐巢(順豐控股公司)超過使用範圍的資訊。

 

事件羅生門:菜鳥、順豐雙方各執一詞。

菜鳥率先發佈聲明稱,5月31日晚上6點,菜鳥接到順豐發出的資料介面暫停告知。6月1日凌晨,順豐就關閉了自提櫃的數據資訊回傳。6月1日中午,順豐又進一步關閉了整個淘寶平臺物流資訊的回傳。

這導致了部分商家和消費者的資訊混亂,商家無法確定買家是否已經收貨,買家也不能跟蹤商品的即時資訊。

 

另外,菜鳥稱,為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資訊安全,菜鳥根據安全團隊的建議正在對全網物流資料進行資訊安全升級。將加強對海淘、快遞櫃等物流資料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於各種原因並不配合。有媒體稱,此次菜鳥之所以要對物流資料進行安全升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前段時間流出的一段視頻。視頻中,順豐以及“四通一達”快遞代收點公開提供“異地上線“服務,説明國內廠商虛構海外發貨的物流資訊,使假貨搖身變成海外代購的正品。

 

但是,順豐對這一事件給出了另一個版本的解釋:不是順豐關閉菜鳥資料介面,而是阿里系平臺封殺了順豐。

順豐表示,旗下的豐巢在2016年跟菜鳥開始合作。內容包括:菜鳥提供消費者手機號資訊給豐巢。豐巢回饋相關快遞櫃物流資訊給菜鳥。

但在2017年3~4月續約的過程中,菜鳥提出:所有快遞櫃資訊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資訊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資訊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豐巢難以接受以上合作條款。

順豐每天在豐巢的訂單大概有300多萬個,其中只有100多萬是可以匹配到菜鳥的,其他的均與菜鳥無關。現在菜鳥想要剩下的這些物流資訊,順豐自然不同意。順豐表示“將繼續捍衛自身核心競爭力,希望所有快遞行業同仁警惕菜鳥染指快遞公司核心數據行為。”

 

另外,順豐還指出,菜鳥有針對性封殺豐巢背後實質是阿里方面以資訊安全為由,要求順豐、豐巢等從騰訊雲切換至阿里雲。

 

2、電商業與快遞業背後的大數據戰爭

 

馬雲曾多次表示,未來最大的能源是數據,此次菜鳥、順豐雙方爭論的焦點正是數據。

 

目前大陸的快遞市場競爭激烈,幾家大公司大致可以分為3個陣營:順豐、京東物流和菜鳥網路。

 

其中,京東的模式是“自己玩”。是一個以服務京東商城上的入駐商家的物流配送和倉儲體系,等於是形成一個購物、倉配、快遞和售後的閉環體驗。

 

相比之下,菜鳥的理念就是“一起玩”。菜鳥憑藉淘寶、天貓的電商平臺,吸引了很多家快遞公司合作。成立於2013年5月的菜鳥網路是由阿里巴巴集團與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共同組建,不過順豐與三通一達僅各出資5000萬,分別占股1%。

所以,菜鳥其實就是一個整合平臺,整合多個快遞公司的資源,形成一個物流數據平臺。目的一方面是為阿里電商平臺提供更為優化的物流配送服務體驗,其實也是阿里電商產業鏈中的一環。

菜鳥的最大優勢就是通過同盟軍的方式來快速完成覆蓋,成本極低,靈活性大。但同時,由於“入夥”的快遞公司只是一個相對鬆散的聯盟,這幾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是被菜鳥物流給吸走,因此菜鳥在管控能力上,則弱了許多。但這些加入菜鳥聯盟的快遞也都被“套牢”了,現在已經沒有能力離開了。因為被踢走,50%的業務就沒有了。所以你的命根子已被抓在手裡。

 

但是,其中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順豐。雖然順豐和菜鳥有合作,但同時又在搭建自己的快遞體系。

梳理歷史資訊可發現,兩家巨頭雖然表面“親密”,實際積怨已久,在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全球化佈局中雙方漸行漸遠。

 

其實早在2013年12月,中通、申通、圓通和韻達就聯合成立了蜂網投資有限公司,每家各出資5000萬元人民幣,分別占股25%。2014年順豐也加入了蜂網,同樣出資5000萬元。董事長由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擔任;董事由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韻達快遞董事長聶騰雲、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海松組成。

 

當時,菜鳥主要是針對普通消費者,而蜂網則是將快遞企業聯合起來,形成規模效應,集中採購車輛、設備等,以降低運營成本。因為“三通一達”在業務上存在競爭關係,但在採購設備等方面並不存在競爭,聯合後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時方便供應商為快遞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

 

2015年5月,順豐聯手中通、申通、韻達和普洛斯一起投資5億成立“豐巢科技”來和菜鳥展開直接競爭。

豐巢的商業模式,是由豐巢科技與合作夥伴共同投資建設豐巢快遞櫃,是為物業公司、社區業主及快遞公司、行業用戶、電商企業打造的智慧快遞管理終端。使用者通過短信密碼、二維碼取件,系統還能提供寄件功能。此外,公司還通過廣告、快遞業務分成、電商使用傭金等來實現盈利。

據京東方面透露,豐巢的智慧自提櫃對京東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是一個有效的補充,這種快捷、方便的24小時無人自助式收貨服務很受社區和校園用戶歡迎。

 

此外,順豐還在海外擴張合作,就在2017年5月26日,順豐宣佈與UPS戰略合作,在香港成立獨立合資公司,中國國內市場+全球國際市場的全面合作,聚焦跨境貿易、拓展全球市場。此合資公司註冊資本500萬美元,雙方共同投資1000萬美元,分別持股50%。

本次所設合資企業將經營推廣和開發聯合品牌的國際快遞服務,助力順豐和UPS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國際貿易物流產品,聚焦B2B和B2C客戶的跨境貿易,拓展全球市場。而選擇與UPS成立獨資公司,順豐顯然在全球物流佈局上欲與阿里巴巴拉開差距。這一次,馬雲落後了。

 

可見,除了京東將銷售、倉儲、物流整合為一體之外,順豐、“三通一達”和菜鳥都在想辦法與其他快遞公司合作。那麼,它們在競爭中合作,又通過不同模式競爭,但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呢?

這個答案或許馬雲在5月22日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已經說了。他說,未來物流背後的支撐是資料流程,真正的物流一定是數據的溝通,一定是數據化的物流。

 

最後,6月2日晚,國家郵政局召集菜鳥網路和順豐速運高層到北京,就雙方關閉互通數據介面問題進行協調。雙方表示將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出發,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並同意從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但相信這場戰役,只是剛開始……

 

對於大陸其它快遞公司而言,目前將面臨很難抉擇的難題:

與順豐合作,有數據洩露風險;而依賴阿里的菜鳥,命根子被抓在手裡,大部分利潤會被菜鳥吸走。

 

順豐與菜鳥翻臉是為了保護了自家數據,同樣的,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三通一達”)與順豐的合作中,也在顧忌自身資料的安全。

作為豐巢的發起者,順豐允許所有快遞公司使用豐巢自提櫃系統,對於“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而言,使用豐巢便存在著將客戶資訊洩露給順豐的潛在風險,這些業界人士們也都彼此心懷猜忌。

 

但如果說與順豐合作有洩露數據的風險,過度依賴阿里也是危險之舉,說得難聽點,這幾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是被菜鳥物流給吸走。如今,隨著行業規模逐漸擴大以及競爭愈發激烈,快遞行業毛利率正在持續下滑。中金公司資料顯示,快遞行業毛利率已從2007年約30%的水準,下滑至目前5%至10%的水準,快遞件均收入從2005年的27.7元/件降至2015年的13元左右。

 

總之,有業內預言,這事件將迫使快遞公司再次進行整合,是選擇和同行業的順豐形成商業聯盟,還是和產業鏈上端的電商平臺組成戰隊?

選擇的結果,或將大幅改變整個大陸快遞業的格局。

 

三、主宰數據=主導世界?

 

上世紀七○年代,當時金融市場有句名言就是:誰能控制石油,就能控制經濟。如果把這句話放到現在的時空環境,誰能掌控大數據,就能掌控全球。

 

誠如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說過,未來最大能源不是石油,而是大數據。未來的世界中,能掌握大數據的人就能控制全球;大數據指標企業普遍享有較高本益比。

 

而未來生活中,誰能掌控大數據,不僅能控制經濟,還能威脅到各國的國家安全。這句沒有誇張而是現實環境的演變。

2016年,川普團隊靠著數據分析,找到關鍵拉票對象,最終贏得大選,即是以上觀點的最佳實例。
掌握、分析並使用大數據的方式,如果只單純用在娛樂上,則有利人類生活;但如果被網軍用在大量製作和發送假新聞就能誤導人民價值選擇,就可能危害社會安定,對社會殺傷力不可小覷。因為掌握、分析並使用大數據的方式,可決定大數據如何影響人民價值選擇。

 

2020年抖音(TikTok)在美國,被其政府以國家安全的理由,被迫要將美國業務賣給美國企業,否則就要在美國市場下架。

抖音目前是全球最大咖的獨角獸,之前微軟和Wal-Mart想要聯手收購抖音的美國業務就開價約1760億美元,最後在大陸政府宣布演算法不能賣的前提下破局。

試想,抖音每天都有上百萬個視訊影片上傳,透過這樣的方式直接收集大量用戶的行為,抖音最有價值的地方除了這類大數據外,他們發展出來的演算法能分析數據的行為,透過蒐集來的視訊內容,能模仿用戶的行為,傳播背後操控者想要傳達的訊息內容。舉例來說,背後操控者可以用來製造假新聞,達到特定目的。由於抖音演算法技術相當細膩,加上抖音在美國用戶已深入各年齡層,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年輕人和青少年族群相當熱中參與抖音的內容,的確已掌握上百萬美國民眾的行為大數據。

 

另外,阿里巴巴子公司的螞蟻金服曾想在大陸與香港兩地IPO,總金額有可能創下35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紀錄,但同樣被大陸官方攔下,此凸顯大數據重要。
雖然,抖音和螞蟻金服沒成功上市,但其估值卻高得嚇人,就可知道未來大數據的爭奪戰有多麼重要。

 

而電子商務平台是最容易收集用戶的大數據,例如阿里巴巴、亞馬遜現在已發成全球巨大電子商務交易平台。若透過收集用戶消費行為的大數據,能讓阿里巴巴、亞馬遜對用戶的消費行為進行精準行銷,擴大電商的營業規模,也能強化用戶對亞馬遜電商平台的忠誠度。
阿里巴巴、亞馬遜為了管理和分析這些大數據,之後創造出雲端運算這項產品,提供企業和商家儲存與分析大數據的模式。雲端運算現在已經是阿里巴巴、亞馬遜的金雞母。

更何況阿里巴巴、亞馬遜在電商平台與雲端運算平台同時都在收集大數據,從大數據的角度來看,它們未來會發展出甚麼樣的新業務都是有可能,也比其他業者有機會。

 

此外,零售業大力發展電商業務後,也衍生大數據資料,透過客戶的銷售數據更能掌握客戶的消費行為,對提高零售業成長有助益。尤其,零售業整合線上、線下資訊,全面了解消費者的行為,甚或透過人臉辨識等感測器,在顧客進店時,便了解顧客喜好。若能做到以上,結合人(消費者)、貨(商品)、場(管道),三種數據高度連結,產生的「完美資訊」及洞察力,意味著更深入的掌握客戶。而以上的革命,正是所謂的「新零售」。

又如連鎖咖啡店的星巴克,獨立發展出電子支付系統和會員制,這樣的模式提高整體營運成長動能;麥當勞、肯德雞這類連鎖餐廳也提供信用卡支付,未來也可能像星巴克那樣開發自己的電子支付系統,進而掌握未來的消費數據。

 

總之,在競爭越加激烈的商業賽局中,「數據」成了致勝關鍵,若能對數據準確收集、整合、運用,將能取得「完美資訊」,將比競爭者更勝一籌 。

亦即當數據時代的來臨,衝擊了傳統營運思維,卻隱藏無限商機。大數據的收集、開發、研究分析和使用都會是一門學問,誰能掌握更多的大數據和更高明的分析與判斷技術,誰就能掌握更多的資源。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