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杯撼動星巴克?

小藍杯撼動星巴克?

楊惟雯

 

中國本土連鎖品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又被稱為「小藍杯」,一開始試營運,即打著「打敗星巴克,改當中國第一連鎖咖啡店」的旗幟,短時間內開了上千家門店,是目前大陸最火的的咖啡店。

不過,以燒錢補貼搶市占的瑞幸,與咖啡精緻文化沾不上邊,被認為「投機者用來賭博的」;即便是看好瑞幸的投資人也認為「咖啡只是噱頭,盈利一定是其他東西」。那它對星巴克的衝擊有多大?

 

一、星巴克的第三空間面臨網路社群挑戰

 

星巴克的擴張邏輯是先創造第3空間(家和辦公室以外的空間),接著販賣個性商品,最終集結人潮,並經營會員經濟,然後深度經營。

 

只是,未來人們對第3空間的需求是否還是這麼強烈?還是大家都已經移轉到網路去社交,這是星巴克另外要面對的挑戰。

 

二、瑞幸用新零售的手法賣咖啡

 

瑞幸的創辦人錢治亞,應用新零售的手法來賣咖啡。

瑞幸擁有結合線上平台和線下的店面,所有門市不能以現金交易,消費者必須下載App點單,之後選擇自取咖啡,或是外送。

目前其推出旗艦店、快取店等店型,其中以快取店最大宗,在北京,8成的快取店進駐辦公室大廈一樓,瞄準白領族群。

行銷手法﹕「首次登錄App,免費送一杯」、「送好友咖啡,自己也能得一杯」……

 

在頂層設計上,他們顛覆了現有傳統品牌基於門店獲得的方式,而是通過移動互聯網品牌操作方式,包括品牌廣告、代言人、朋友圈定投、微信社交裂變等方式,讓消費者感知到瑞幸是一個有質感,年輕且時尚的品牌。”

 

上線伊始,瑞幸咖啡就推出了一系列促銷活動,買二贈一、買五贈五,新客戶還可首杯免費。隨後又通過邀請湯唯、張震代言,大量投放廣告試圖搶奪用戶心智。

錢治亞表示,其展店經營的邏輯,走的是新零售的核心概念,是能達到品質好、價格合理和購物方便的三者均衡。

初期,以補貼和社群傳播的行銷策略,找來明星湯唯、張震代言,快速累積線上會員,只要消費者加入線上,就能享受優惠,並透過致贈好友咖啡的方式,快速進入客戶的朋友圈內。

 

接著,她計畫推出一杯人民幣20到30元的咖啡,介於速食店咖啡和星巴克的中價位產品,並與外賣平台合作,滿足上班族需求。

 

有了目標客群,接著瑞幸運用大數據來研發商品,它會知道消費族群主力在哪,他們喜歡購買怎樣的咖啡,要開怎樣的咖啡店型最精準,以讓營運保有彈性,降低租金、人力等成本。

 

三、運用生態圈的「無限場景」做生意

 

依瑞幸咖啡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門店總量為2370家,其中包括2163家提取門店、109家休息門店、以及98家送餐廚房。2018年2000家門店的既定目標已經實現。

 

新零售咖啡店是用生態圈做生意,不是傳統供應鏈邏輯了,這樣的擴張法則下,另闢的「無限場景」新途徑,單店日坪效,是星巴克4倍,此讓星巴克不安。

 

瑞幸咖啡已經不是傳統的店面擴張思維,而是創造消費場景,未來它透過咖啡機,就像螞蟻大軍,能入侵各種場域。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現今的瑞幸早已囊括了咖啡,果汁,輕食,午餐,休閒食品等產品。

 

未來瑞幸用智慧咖啡機進駐各大辦公室或商場,將能掌握消費數據,有可能打造全新的零售平台,形成跨產業、跨地域的生態網。

 

四、瑞幸咖啡IPO

 

自大陸進入互聯網寒冬以來,還能持續燒錢補貼、虧損、瘋狂擴店的,也只剩下瑞幸咖啡了。

瑞幸咖啡在融資方面行動迅速,今年4月22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集資上看1億美元;而在此之前,瑞幸咖啡4月18日完成1.5億美元的B+輪融資,其中星巴克最大主動投資者貝萊德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更投資了1.25億美元。

 

2019年初,瑞幸咖啡CEO錢治亞在闡述公司規劃時直接放話,“瑞幸咖啡將新建超過2500家門店,總門店數超過4500家;門店數量與杯量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產品。”

 

當大家還處於“寒冬”後的恢復期時,瑞幸咖啡卻書寫著傳奇般的故事。巨虧中快步擴張,也讓不少人暗暗感到某種隱憂:大規模建店,持續發放補貼,瑞幸咖啡這種模式究竟還能持續多久,它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倒下的ofo?這隻只成立一年半便估值10億的“獨角獸”能否跑出一個新的商業故事?

 

可以肯定的是,瑞幸咖啡雖然燒錢,但和ofo玩的並不是同一個套路。我們知道,ofo燒錢是想燒成共用單車裡面的滴滴,靠補貼幹掉其他競爭對手占得壟斷地位;而瑞幸咖啡則不同,雖然同樣花費了大量資金去補貼用戶,但瑞幸咖啡瞄準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星巴克們的受眾,而是那些“有消費能力,但還沒有消費習慣用戶”這個增量市場。

 

從資本結構來看,瑞幸相對簡單,也沒有面對ofo複雜的股東利益競爭以及一票否決權的問題。

 

但有分析師指出,B+輪融資剛結束就謀求上市,說明本身資金鏈並不寬裕。若籌資不順時,此種互聯網行業燒錢、補貼、搶流量的模式,也會隨之徹底畫上句點。

 

五、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瑞幸的暴紅,其實給予各傳統產業新的警戒。因瑞幸運用大數據、加上螞蟻般的小店面,是在建立自己的生態系和新零售平台,未來有可能也開賣手搖飲,或是跟其他餐飲業者合作,有可能越滾越大,供應商若只懂得被動提供原料,就會被淘汰。

 

但瑞幸仍有挑戰,現在就定義瑞幸是否成功,仍言之過早:

1、補貼退燒,如同先前滴滴打車、外賣平台等互聯網公司都曾歷經長期補貼戰,才養成消費習慣。

2、擴張速度太快,後續經營管理恐怕跟不上,包含店員的培訓與管理等,也得建立品牌文化,提升消費者認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