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破壞時代的投資新思維12—貨幣戰爭與匯率風險

大破壞時代的投資新思維12—貨幣戰爭與匯率風險

2home.co  楊惟婷

 

想像一下,時下資本市場共有五大盤子(債市、匯市、股市、房市及商品市場),承載了各國央行所印出的鈔票(M),以供政府開銷(G)。

 

平日,央行們小心配置鈔票到五大盤子,讓它溫和膨脹(多金蘊釀多頭),那個盤子水位低,就多挹注些鈔票;那個盤子水位高,就抽出些鈔票,讓它們相得益彰即可。而這五大盤子,其實都關係著每個人的荷包。

 

今天,就來談談「匯市」這個大盤子!

平日,如果您沒有要出國旅遊、換匯,匯率波動對您荷包的影響是沒有切身之痛。然而,即使您可以忽視「匯率」這個大盤子,但它卻關係著您在地球村的財富重分配。

 

再想想看,外匯市場一天交易量超過 6.6兆美元,是全球最大金融市場。

每逢碰到國際經濟環境激烈衝擊時,外資第一時間會先賣掉股票,接著賣債券,把從市場騰出的資金停泊在美元部位避險,致美元需求大增,並使美元大漲。亦即,美元大漲的時刻,通常都是股市處在跌勢最凶險的時刻,反之,在美元創新高的一刻,股價通常都是位在低點。

例如2020年疫情乍起,全球恐慌,美元在第一時間走高。

隨著疫情緩和,美元指數一路往下,到2021年元月,美元指數跌到89.209。

一來一回間,若您是用美元指數計價的財富,已坐了一趟雲霄飛車。

所以,美元大幅波動,是關係著您在地球村的財富。

 

近日美國啓動升息循環,導致美元指數又一度跑到109.28,這已是二十年來新高,而這次美元指數會不會繼續向上走?如果美元指數又往上創新高,那全球風險資產價格將承壓力下修。

 

只有等到美元走高到極致,而此時全球股債市跌幅已低,此時投資人賣掉避險的美元,資金重新回到風險性資產,這個時候美元回貶,股債市才會呈現向上的走勢,這就是股、匯、債市三個盤子的三角習題。

 

一、俄烏戰爭重創「歐元」?

 

(一)俄烏戰爭重創「歐元」,讓歐盟成最大輸家!

 

俄羅斯能源巨頭 Gazprom4/27日起已停止向波蘭和保加利亞運輸天然氣,原因是兩國沒有遵循俄國先前規定,以盧布支付天然氣。

 

歐盟的能源匱乏,恐拖歐洲經濟並加劇通膨,此對歐洲經濟增長乏力的擔憂,促使歐元貶破 1.06美元大關,重挫至2017年來的五年新低紀錄。

 

此次俄烏戰爭讓歐元內傷,相對,美元指數已強勢回升到109.28、連俄羅斯盧布也已經回升到76,比戰前還高,如果以貨幣戰爭的角度,美國和俄羅斯都沒有輸,因為他們的貨幣都很強,最倒楣的是歐元!

 

匯率通常代表一國的綜合國力強盛與否?

回想1990年歐元被啟用,投資歐洲成為世界潮流,一度1歐元可兌換1.64美元;而到2007年時美元指數為78點,美國不再偉大?

 

自歐盟推出歐元,與美國互別苗頭,老美就一直想瓦解歐元,以鞏固美元地位,例如科索沃戰爭,就讓歐元貶值、資金外流;希臘債務危機也是歐元被打壓、資金外流;只是那時有梅克爾!

當然這次也是歐元被打壓、資金外流,但這次顯然歐盟輪值主席馬克洪、德國總理蕭茲也都Hold不住了!沒有梅克爾的歐盟真脆弱!

這次總算如願以償,美國將再度偉大了。

 

俄烏戰爭已經變成歹戲拖棚,但歐洲的糧食和能源都要進口,所以俄烏戰爭讓歐盟持續弱化,顯然歐盟領導人都沒想到有此後果?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即使拜登初心並不是要打貨幣戰爭,而只是要讓俄羅斯垮掉、中國陪葬,故以禁止俄羅斯使用SWIFT工具,當然此措施會壓抑盧布,但沒想到普丁反手用天然氣和糧食做武器來捍衛盧布,最倒楣的當然是歐元了!普丁不殺伯仁、伯仁卻自殘了!

 

(二)歐盟被拜登呼攏,撤資俄羅斯成「最慘輸家」!

 

  • 英國能源巨擘英國石油(BP)在2月決定撤出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19.75%股權,結束在俄國30多年來的投資。

下場是付出驚人代價,計提列255億美元的資產減損,為多家撤離俄羅斯的國際企業中,損失最慘重的一家。

 

  • 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首季利潤49億美元、年減15%,原因是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開發項目受制裁造成41億美元損失;殼牌3月關閉在俄羅斯所有業務,第1季度盈利也出現約50億美元損失。

 

  • 西方想靠太陽和風電,普丁笑了!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日前以年度歲修為由,中斷透過北溪天然氣1號管線供應歐洲天然氣。外媒形容這是普丁給的「減供」暗示。

目前的「減供」已經造成德國家庭減少2成的能源消耗,工業廠商甚至減少用電量的一半,進而對經濟造成衝擊。如果普丁決定完全斷供天然氣,德國將減少約6成的天然氣總量。而歐盟委員會也估算,若俄羅斯完全斷供,最多影響整體GDP的1.5%。

 

如果俄羅斯持續降低輸氣量,德國將面臨安撫國人與幫助鄰國之間的抉擇,可能會減少出口至法國、奧地利及瑞士等國的比重,並囤積天然氣將額度留給國內,這會引發歐盟內部的緊張局勢。

 

尤其,如果俄羅斯進一步宣布停供天然氣,歐元可能更弱,美元可能更強;換句話說,這個時候美元如果一直走高,全球風險資產價格恐不會止跌。

 

(三)7/14日「歐元」跌至與美元平價,跌至20年最低!

 

值得留意的是,7/14日「歐元」跌至0.9952、20年最低。其可能的影響:

 

  • 「歐元」和美元平價是什麼意思?

 

「歐元」和美元已經平價,此意味歐洲和美國的貨幣價值相同。

從一種貨幣的匯率可以判斷經濟前景,而歐洲匯率一直在衰退,暗示疫後經濟在俄烏戰爭重創下,「歐元區」將難擺脫被衰退命運。

 

更高的能源價格和創紀錄的通貨膨脹是罪魁禍首。因歐洲比美國更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來維持工業運轉和發電。

歐盟被拜登呼攏,對俄國石油的制裁推高了油價。因俄羅斯的報復即是一直在削減對歐洲聯盟(EU)的天然氣供應。

 

能源價格正推動歐元區6月份通貨膨脹率達到創紀錄的8.6%,從雜貨到水電費一切都變得更加昂貴。

 

2002年7/15日以來,「歐元」價值從未低於1美元,現在卻出現低於1美元。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首席經濟學家布魯克斯說道:「歐元下跌意味什麼?歐元區正走向衰退變得越來越明顯。」

 

  • 為什麼「歐元」會下跌?

 

許多分析師將「歐元」下滑,歸因於美國Fed快速升息以對抗創40年新高的通膨的影響。

 

聯準會升息是影響強勢美元、歐元下跌的一個主要原因。

隨著美國聯準會調高利率的力度激進,且升息幅度高於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更高的利息回報將吸引投資者資金從「歐元」轉向以美元計價的投資。這些投資者將得賣出「歐元」並買入美元來購買這些資產,導致「歐元」下跌,美元上漲。

 

另一個原因是歐洲能源供應惡化,也是歐元持續走弱的原因。尤其等到歐洲進入冬季,能源短缺狀況更明顯,歐元走勢必會更糟,歐洲經濟恐會看到更糟糕的狀況。

 

由於俄烏戰爭爆發,歐盟被拜登呼攏,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歐盟自身卻須承受通膨飆升、能源價格上漲的嚴重後遺症,且進入秋冬天然氣短缺會更明顯,屆時對歐洲經濟造成的衝擊會更嚴重。

 

俄羅斯已經將能源「武器化」,且對歐洲的制裁進行報復,恐怕歐元未來還會出現更劇烈的下跌,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可能會回落至0.94美元、甚至是0.95美元左右,此時歐洲將確定出現經濟衰退。

 

目前歐洲央行也已宣布升息迎戰美元,但此冒著經濟可能陷入衰退風險。

歐元疲軟則可能會讓歐洲央行頭疼,因為這可能意味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以美元計價的石油。歐洲央行已被拉向不同的方向:它將提高利率,這是治療通膨的典型藥物,但更高的利率也會減緩經濟成長。

 

與此同時,美國經濟看起來更加強勁,意味聯準會可能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並擴大利率差距,歐洲央行的升息行動最終可能不敵美國Fed。歐元岌岌可危?

 

  • 義大利總理德拉吉辭職,是否再爆歐債危機?

 

德拉吉在歐洲央行總裁任內拯救了歐元;在歐債危機高峰時以空前寬鬆的貨幣政策與負利率等非典型做法,成功穩住混亂的金融市場,解救深陷債務危機的歐豬5國,贏得「超級馬利歐」的稱號。

 

2021年德拉吉出任義大利總理,帶領義大利走出十分嚴重的新冠疫情;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義大利成為歐洲團結對抗俄國的主要支柱;同時他也幫義大利爭取到歐盟2000億歐元的疫後復甦基金,但前提是必須通過一系列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德拉吉辭職後,義大利能否在年底前完成55個改革目標,以取得下一階段的190億歐元資金?

未來義大利要解決的不僅是政治動盪,同時也有通膨高漲、經濟面臨衰退的威脅。尤其義大利政府債務高達2.5兆歐元,比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希臘四國的債務總和還要多。政治危機增加債務壓力,德拉吉請辭後,義大利10年公債殖利率升至6月來最高點3.6%,是否再爆歐債危機?歐元岌岌可危?

 

  • 美國遊客大肆搜刮歐洲精品?

 

近期,美國遊客會發現在歐洲旅遊,包括飯店、餐廳帳單、門票皆變得比較便宜,來這裡花錢比在美國花錢要好用。

 

另美國和歐盟也是主要貿易夥伴,歐元疲軟可能使歐洲出口商品在美國的價格上更具競爭力,因此「歐元」匯率貶值也會引起注意。

在美國,美元走強意味進口商品價格下跌,從汽車、電腦,到玩具和醫療設備,這可能有助緩和美國通膨。

 

二、日本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是否會玩火自焚?

 

在全球央行奏起「升息抗通膨」大合唱之下,唯獨日本央行 (BOJ)「唱反調」,仍堅守寬鬆貨幣政策,而引發日圓重貶到7/14日139.38低點,創1998年10月以來、24年紀錄低點。日本未來是否將成G7的窮困國家?

 

(一)安倍經濟學(Abenomics)—「貨幣寬鬆」影響日圓持續貶值!

 

日本「經濟泡沫化」失落了三十年,經濟長期低迷不振,2012年安倍晉三再度就任首相時,推出救經濟三箭,其中一箭是實施貨幣寬鬆政策,迄今也一直影響日本央行的策略。第二箭,擴大財政支出,以及第三箭,結構性經濟改革,被稱為安倍經濟學,儘管成效不如預期,但至今仍影響日本經濟政策。

 

尤其日本央行透過大灑幣,大量印鈔、讓日圓貶值,來帶動出口,也連帶激勵日本股市大漲,日經指數曾睽違26年,突破2萬4千點大關。近期日圓處於低檔,甚至創下24年新低紀錄。各大企業營收,也創下歷史新高營收,但相對的,民生家庭消費也造成不小壓力。

亦即豐田汽車、Sony等各大企業,在安倍經濟學下創下歷史新高營業利,但卻讓民生開銷不斷上升,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的預算赤字和債務比率在2020年再次上升。

目前為止,日本已撥出相當於GDP 7%的資金來推動經濟,並向企業和家庭發放超過GDP 10%的貸款。因此,日本在2021年3月財政年度結束時,預算赤字可能介乎GDP的12-22%之間,甚至可能更高。

 

  • 安倍經濟學的最終目標是改善日本經濟

 

2012年安倍上任時,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並不特殊。與聯儲局一樣,日本央行的目標利率為零,也在2010年至2012年之間進行了量化寬鬆。當時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僅佔GDP的30%,並不是特別高。

 

為貫徹安倍經濟學,日本央行選擇實施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疫情前,日本央行將資產負債表佔GDP的比例從30%提高至100%以上。目前該比例已超過GDP的125%。

 

此外,日本央行並非簡單地購買政府債務。早在2014年日本央行就開始購買公司債券,就像預演了聯儲局和歐洲央行在疫情期間將採取的措施。日本央行甚至透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購買股票,這是其他央行並未做過、並且否認有計劃會做的事。

除量寬措施外,日本央行還嘗試了負利率,在2016年1月29日將存款利率設定為-10基點。

 

這些措施是否有效?總體而言很難判斷。從日本的名義GDP來看,似乎取得了成效。

雖然量寬並沒有給日本的實際增長速度帶來任何明顯的加速效果,但在2013年初至2016年初期間,在日圓貿易加權值貶值的幫助下,量寬確實阻止了持續的通縮。矛盾的是,日本央行採用負利率並未導致日圓進一步下跌。

由於日本央行利率為-10基點,而聯邦基金利率當時則介乎零至+25基點,我們可以預計日本和美國的市場利差約為10-35基點,或平均約為22.5基點。日本與美國三個月LIBOR的之差處於該區間的高位,介乎30-35基點。

 

由於日本央行無限量買進日本公債以壓低殖利率,加日本經濟基本面比其他發達經濟體差及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皆是日圓持續貶值的主因。

 

  • 「安倍經濟學」有效嗎?

 

作為一種政治品牌印象,安倍經濟學確實成功,但它卻沒能達成安倍提出的關鍵經濟目標。日本在1991年前後面臨「失落的十年」經濟大幅衰退,其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散去,安倍政權面臨重振經濟的艱鉅任務。

 

安倍經濟學確實幫助推動了經濟成長,但速度卻不及戰後的繁榮時期,即便是現在,日本經濟規模仍低於安倍晉三於2020年所設下的600兆日圓目標。

安倍2020年9月卸任後,許多經濟學家評價,與他8年前上任時相比,日本實力確實增強了,足以承受疫情大流行那樣的經濟衝擊。

 

  • 安倍晉三的經濟遺產

 

雖然安倍經濟學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企業盈利與就業等方面取得成效,但它未能達到創造良性循環的地步。

日本2020年初再次陷入經濟衰退時,安倍不僅因經濟政策受到質疑,對新冠疫情的應對方式也受到批評。

反對者批評,安倍當時為了刺激國內旅遊的宣傳鼓吹,造成疫情反彈升溫。

也有人批評他未能兌現「安倍經濟學」的承諾,例如:賦予職業女性更多發言權、解決聘僱人才的裙帶關係,以及改變不健康的職場文化等。

 

另一方面,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8日評價,安倍晉三在「讓日本擺脫長期通貨緊縮」和「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方面做了很多,想藉此對安倍生前「強而有力的領導力」以及他「對日本經濟發展的貢獻」致上真誠敬意。

 

(二)日圓貶至24年新低,日本家庭全年開銷多出6萬日幣

 

日本央行 (BOJ)堅守寬鬆貨幣政策,加上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導致日本貿易逆差擴大,讓日幣加速下滑。

如果日幣繼續維持在 130日圓兌 1美元,年收入介於 900萬到 1000萬日圓的家庭,2022年支出將比去年多出 1.7萬日圓。若再把汽油等能源價格上漲納入考量,日本所有家庭2022年多出的開銷則增為 6萬日圓。

 

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BIS) 的指數,日圓實質有效匯率在 3月為 65.1點,比 2002年 4月日圓貶破 130時低了36%。由於實質有效匯率下滑,日圓貶值對日本家庭和企業帶來的負擔更加沉重。

 

此外,日圓貶值也對日本企業界造成廣泛的傷害,東京商工研究所最近調查5398 家日企,結果有 40%受訪企業表示日圓貶值帶來打擊,僅 4%表示有助益。

 

因對日本觀光業來說,由於疫情仍影響跨國旅行,此刻的日圓貶值無法發揮過往帶動觀光收入的效果。

同時,對大企業來說,近年業務外包盛行,日圓貶值提振出口的優勢也沒有以往顯著。依大和證券預估,本會計年度每貶1日圓,日本 200大企業的稅前獲利僅增 0.43%,幅度只有金融海嘯前的一半。

反之,日圓貶值嚴重影響高度仰賴進口的日本企業,以宜得利家具為例,該公司有 90% 產品在海外生產,每貶1日圓,全年營收就減少約 20億日圓。

 

(三)普丁要求「不友善國家」用「盧布結算」購買其天然氣,日本的噩夢近了?

 

由於美國、日本及歐盟紛紛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普丁則反制要求不友善國家向其購買天然氣時,必須用「盧布結算」,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大招,可能會動搖美元過去40年來的霸權。

 

而這種趨勢可能是一個開端,以美元作為單一結算貨幣的紅利,可能要結束了,也會讓國際貿易成本大幅升高,全球物價或貿易利潤可能朝惡化發展。此時日圓大貶,恐加重輸入型通膨壓力,日本人的噩夢近了?

 

(四)「好的貶值」V.S「壞的貶值」

 

巴克萊證券在近日報告中,將日圓貶值拆分成兩種情境,分別是「好的貶值」與「壞的貶值」。

 

  • 在「好貶值」的情境中,日本廠商因為貶值而攀升的進口成本(約8成)大多可以轉嫁,加上出口業者獲利提升,整體而言,企業因此有空間幫員工調薪,經濟邁向正循環。

 

  • 至於「壞貶值」的情境,巴克萊假設廠商的進口成本僅能轉嫁約5成,出口企業因日圓貶值所增加的獲利相對有限,員工沒有調薪的空間,加上通膨揚升,民眾實質購買力因此下降,經濟復甦動能恐就此停滯。

 

綜合來看,通膨壓力正在升溫,「成本轉嫁」不易,出口商的受惠程度也無法過度樂觀,「壞貶值」的上演機率似乎正在升高。

而當「壞貶值」的情境上演,且日本央行最終被迫必須調整寬鬆政策,那麼,全球金融市場所擔心的另一個反「套利交易」風險,就有可能加速成形了。

 

回顧金融史,1995至1997年間、1999到2000年間、2007年初,乃至 2014到2015年間,都曾出現過國際投資人為了償還「日圓套利交易」的日圓,間接引發全球股災的現象。

 

目前無論是美國鷹派升息可能醞釀的衰退風險,或者地緣政治引發的通膨惡化,只要稍有風吹草動,日圓避險貨幣的地位可能瞬間轉變,從原本的「提款機」角色,變成「避險天堂」。而當這種轉變發生,日圓轉趨升值,套利交易就將成為加劇全球市場動盪的風險來源。

 

至於此日圓角色的變化何時發生?「日圓先生」榊原英資給出了一個答案:150。

 

(五)日圓將面臨Fed升息考驗,日本當局是否出手干預?

 

自從廣場協議,日圓從263.5兌一美元開始走向漫長的升值道路,1989年底,日經指數從38957慘跌下來,1995年日圓升值至79.75,而這是日本陷入失落30年的關鍵轉折。

2011年日本歷經地震、海嘯,經濟慘到極點,但日圓竟升值到75.35,這些年日本歷任首相都想讓日圓貶值,都難以如願。直到這次美元走強,現在終於出現曙光,這陣子日圓一度貶破1美元兌140日圓的關卡。

 

在美日利差日益擴大下,7/14日「日元」跌至139.38低點,創1998年10月以來、24年紀錄低點。

 

  • 日本官方為何一直樂見日圓走貶?

因為有助於提升出口競爭力,並解決國內通膨率偏低、未達央行目標問題。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已經明白表示,現在不到收回貨幣寬鬆的時候,因此找不到推升日元的力量。而日本將成為地球上唯一仍實施負利率的國家。現階段,日本銀行 (BOJ,央行) 則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承諾無限量買債以捍衛殖利率目標。所以即使面臨美國Fed積極緊縮的考驗,日本當局也不會輕易出手。

 

  • 日幣貶值,通常會帶動日股走強。

 

日幣貶值,不只旅遊令人心動。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正式啟動減債後,美元指數持續走揚,同時日圓也面臨貶值趨勢;然而,在全球股市當中,日股受益於貨幣貶值效應最大,日圓貶值更將帶動日股走強。以過去 2013-2014 年縮減購債期間來看,日股表現更優於全球股市。

 

目,日本價值股評價卻仍處於過去 20年平均以下,目前股價淨值比約 0.9倍,低於長期平均,從評價面來看,相當具吸引力,有許多遭到錯估的價值股投資機會,等待被挖掘。

 

加上,日圓貶值使日本出口企業獲利強勁、資產負債表顯著改善,也成為日股強力支撐。目前日企盈餘殖利率約 11.5 倍,而股價淨值比卻只有 1.4 倍,居於末位,顯示市場評價未能夠充分反映。

 

另外,許多數據也顯示日本企業體質健全,包括現金充裕、發放股利、股票回購等年年上升,因基本面有所改善,自然也有利於股價表現。

 

若日圓匯率貶值趨勢仍將持續,除了可作為未來赴日旅遊觀光用途,不妨可以多關注日本股票基金的投資機會。

 

  • 「日圓先生」發聲:日圓可能貶至150,回到1990年水準

 

有「日圓先生」稱號的榊原英資近日表示,美國聯準會 (Fed) 鷹派和日本銀行 (央行,BOJ) 的寬鬆貨幣政策形成鮮明對比,將是導致日圓繼續走軟的最大單一力量。由於美、日貨幣政策分化加深,投資人在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之際脫手日圓、買進美元,使拋售日圓成為今年來最受青睞的交易之一。

 

考量到日本央行面對日圓貶值仍矢言堅守寬鬆政策,日圓短期內易貶難升。

榊原英資近日表示,日圓可能貶到150,回到 1990年代的水準。

 

  • 日本央行料堅持寬鬆,海內外投資人對日元後市仍南轅北轍

 

日元兌美元今年已貶值 17%,在 G10 貨幣中表現墊底。

最近日元兌美元徘徊在 140整數關卡前,目前海內外投資人的看法南轅北轍,日本投資人仍大力做空日元,海外投資人則看好明年日元回升到120。

 

(六)日媒警告日圓崩跌恐怖代價:淪7大工業國最貧窮

 

《日本經濟新聞》則指出,截至日前,全球25種主要貨幣中,日圓貶幅排名第1。另一方面,日圓的實質有效匯率更創50年以來新低。

 

近期日媒提出示警,日圓近期跌至130圓兌換1美元,跌落20年新低,若日圓若持續重貶,日本有可能成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GDP(國內生產毛額)最低的國家。

 

(七)日圓快速貶值,恐複制2012年亞幣競貶?

 

近期,日圓持續貶值帶來的「蝴蝶效應」開始顯現了,亞洲貨幣紛紛競貶走弱,3月以來,韓元貶3%、印度盧比貶1%、泰銖貶3.3%、馬元貶2%、菲律賓披索貶 2.1%。而此番日圓率先快速貶值,是否會複制2012年亞幣競貶現豪?

 

當時安倍晉三2012年再度拜相,推動「安倍經濟學」,並透過寬鬆貨幣政策,推動日圓貶值,以促進出口成長。於是,日圓率先快速貶值,並拉開亞洲「貨幣戰」的序幕,回顧安倍從2012年上台到 2014年連任成功,韓元、印度盧比、印尼盾及馬元持續走弱,兌美元貶值幅度分別為 5.4%、17.5%、22.8%、14%。

 

此歷史經驗顯示,由於亞洲各國經濟體貿易結構相似,擁有出口導向的共同特徵,在經濟下行的期間,匯率政策往往是提升「出口競爭力」的以鄰為壑選項,跑得慢意味著承受更大壓力,而日圓往往是跑得最早者。

 

由於亞洲各國經濟體在出口商品結構方面,或處於同一供應鏈上下游分工互補,或處於相互競爭者。故在日圓貶值的驅動下,例如日本出口產品變得比南韓更便宜,歐美買家自然會「用錢投票」,給競爭性產品出口帶來巨大壓力。出於保護本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考量,各國將出現一輪競爭性貶值。

 

三、人民幣匯率能否穩住?

 

2001年,美國遭到911恐怖攻擊重創;而大陸則在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成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經濟加速奔馳。現在大陸則成為美國最大假想敵!

 

(一)日圓重貶,是否引爆人民幣走貶?

 

日本央行宣布無限量買進日本公債以壓低殖利率,導致近期日圓匯率走勢直直落,「日元」已跌至139.38低點,創1998年10月以來、24年紀錄低點。

 

在日圓持續走貶情況下,人民幣對日圓匯率已正式升破20大關,即人民幣1元可兌換20日圓。此是否迫使大陸跟貶人民幣,重演2015年人民幣重貶引爆全球股災的劇本?

 

由於中國現在難以承受大規模的資本外流,且他們對2015年的人民幣重貶記憶猶新,應會全力避免人民幣重貶,特別是在二十大前。

且目前中國央行有許多工具管理人民幣匯率,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每日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

 

(二)大陸外資倉皇出逃,是殺在阿呆谷?

 

隨著聯準會升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2022年迄今已攀升近11%多。

而人民幣兌美元幣值則下跌近6%。

 

近期,中國經濟放緩和聯準會的升息計畫將給人民幣帶來壓力。整體而言,跨國資金正由中國撤離,壓力正在加大。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28日在6.77關口附近散步,接近至兩年低點 6.811。隨著投資者湧進美元,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可能創下近兩年新低。

 

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指出,3月份大陸有175億美元的投資組合外流,其中包括112億美元的債券,其餘為股票,創下歷史新高,金融協會更稱這種海外投資者的資本外逃是「史無前例」,尤其是這段期間其他新興市場沒有這麼大規模的資金外流。

 

CNN報導稱,外資正在撤離中國,俄烏戰爭是最後一根稻草,歸納主要原因在於地緣政治風險(投資人憂心北京政府幫助俄羅斯,可能會成為制裁的目標)、美國升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創下6個月來新低)以及大陸對疫情的嚴格封控措施,都是嚇跑外資的關鍵。

 

另據大陸政府數據,海外投資者2月減持高達350億元人民幣的大陸政府債券,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月減持,3月份拋售更是加速,減持金額創下520億元人民幣的新高。

 

(三)官方信心喊話,在美中概股政策底整型中?

 

美股4/29 日收盤急瀉近千點,在美中概股卻逆勢大漲逾 4%,原因是中共政治局提出明確要求,指示政府官員「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

不光在美中概股,A 股上證指數4/29 日收盤也驟漲 2.41%,收復 3,000點大關,香港恒生指數的漲幅更超過 4%,收復 21,000點關口。

 

A 股、港股及在美中概股之所以「漲聲響起」,原因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4/29 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第 1 季經濟形勢,並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

習近平指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增強宏觀政策調節力道,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讓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

 

(四)穩住人民幣匯率,目的在穩住外資?

 

另外,中國人行4/25日晚間宣布下調外匯存準率。

由於近來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促使中國人民銀行出手,首度調低外匯存準率,以穩定市場預期。人行在4/25日晚間宣布,為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決定自5 /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1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準率從9%降至8%。

 

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指金融機構存放在央行的外匯存款準備金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比率。這是人行首度下調外匯存準率,此前都是上調外匯存準率。2021年央行兩度上調外匯存準率,調整幅度累計達 4個百分點。

 

此次人行調整外匯存準率釋出什麽信號?

專家普遍認為,這是央行向外匯市場釋出「穩」的信號,有助於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希望人民幣貶值壓力能夠減輕。流動性釋放後,有助於平抑市場的供求關係。

 

(五)大陸2022年首季對美貿易順差仍高達918.7億美元

 

據大陸海關總署4/13日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第1季進出口總值1.48兆美元,年增13%。其中,出口8209.2億美元,年增15.8%;進口6579.8億美元,年增9.6%;貿易順差1629.4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最高水準。

 

其中,美國是大陸最大順差來源國,占整體順差的56%。首季大陸對美國出口1388.92億美元,進口470.23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高達918.7億美元,是最大順差來源國,相較去年同期對美順差726.38億美元擴大26%。

 

(六)美元霸權衰弱,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俄烏衝突開打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祭出一連串金融制裁,包括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在西方國家的外匯儲備,凍結許多俄羅斯公民在西方的儲蓄和財產,把俄羅斯踢出Swift國際清算系統,刻意宣布俄羅斯債務違約…等等,其目的在試圖箝制俄國經濟命脈。

 

不過,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維為認為,美俄這場貨幣戰爭的結果,其實不只折射出美元霸權秩序的崩落,更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契機。

 

因為,西方原本想通過這種「地獄般」的制裁把盧布變成廢紙。但俄羅斯乾脆來一場掀桌子的顛覆性革命,把俄羅斯天然氣等基礎產品與盧布和黃金掛鉤,把西方發動的貨幣戰爭變成一場「貨與幣的戰爭」,此令西方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已失效。

 

普丁對美元霸權秩序的這場革命,對人民幣走向世界很有啟發。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根據購買力平價)、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中國應大膽構思和實踐「後美國時代」的金融體系建構,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因為中國手中有一手好牌,有充沛的自然資源,包括大量的稀有金屬,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中國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生產從工業革命1.0到工業革命4.0所涵蓋產品的世界工廠。把人民幣與中國的特殊資源掛鉤、與許多產品掛鉤,是可以考慮的全新思路。

試想,川普的貿易戰打了三年,大陸2022年首季對美貿易順差仍高達918.7億美元,到底誰依賴誰?

 

另外,中國目前還擁有大量的美元和美債,中國還可以運用它做許多事情,包括進一步減持美債。這是很有效的金融核彈?

 

(七)中國連6個月減持美債,創12年新低

 

備受關注的是,據美國財政部統計顯示,日本、中國連續第六個月減持美國公債,5月持有的美債部位降到不約而同多年低點,日本降至1.212兆美元,中國的美債部位則跌破 1兆美元關卡,降為 9808億美元,是 2010年5月以來的低點。

整體而言,外國 5月的美債部位共降至7.421兆美元,是2021年5月以來最少。

 

與此同時,美國聯準會進入升息通道後,即將於6月開始縮表,到9月將每月縮減包括美國國債和抵押證券在內的至少950億美元規模。也意味著,美國聯準會已成為美債這一美元核心資產的最大做空者。

 

  • 大陸專家籲減持美債,提高外匯儲備安全

 

作為美國第二大債權國,大陸已連續第6個月減持美國國債,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呼籲,大陸的海外資產負債結構需要調整,為提高外匯儲備安全性,可採取減持美國國債、增加對戰略資源生產國投資、嚴格保護外國投資者在大陸的投資等。

 

余永定表示,在當前的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仍存在著一個矛盾,即美國只能透過保持經常項目逆差,才能為世界提供美元流動性,而美國維持的貿易逆轉越大,美元最終貶值的可能性越大。

截至2021年底,美國淨海外負債達15兆美元。在美國外債占GDP比例不斷上升情況下,美元還能夠保持穩定,其中一個原因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特別是大陸對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有很強需求。

 

余永定表示,大陸累積3.3兆美元已超過外匯儲備充足率,其次,由於外匯儲備收益率極低,在海外資產中外匯儲備的比重過高,且外匯儲備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資本項目順差「借」來的,而不是貿易順差「賺」來的。

 

俄烏戰爭後,美國凍結俄羅斯銀行3000億美元,余永定認為,此做法嚴重破壞美國信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進一步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沉重衝擊。

 

余永定認為,大陸海外資產負債結構需要調整,一是為提高海外投資的淨收益,降低外匯儲備在大陸海外資產中占比;二是為提高大陸海外資產,特別是外匯儲備安全性。而大陸的海外資產可以分成「存量」和「流量」兩部分,在存量資產方面,可採取減持美國國債,增持其他形式的資產;增加對戰略資源生產國的投資;嚴格保護外國投資者在大陸的投資等。

 

在流量資產方面,余永定稱可採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刺激內需帶動進口;增大對大宗商品、戰略物資進口;少買美國國債,多進口美國產品;特定時期維持貿易逆差,用掉多餘的外匯儲備;實行浮動匯率政策;增加海外投資形式;發揮大陸在基礎設施投資優勢,並小心債務陷阱等。他強調,要保持一定的資本管制,抑制熱錢流入和資本外逃。

 

(八)Fed激進升息下,人民幣匯率何去何從?

 

在美國Fed持續升息的情況下,反而,人民幣匯率近日卻告別快速下跌走勢,走穩跡象日益明顯。

 

整體而言,中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穩外貿、穩供應鏈措施,可望使外貿景氣維持在較高水準,進而帶動人民幣匯率走穩。

 

  • 人民幣持續崛起,全球外匯存底比率升至2.88%

 

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的全球「官方外匯存底幣別組成」(COFER)數據顯示,2022年第1季人民幣占全球外匯存底的比率達到 2.88%,再創歷史新高,顯示人民幣持續崛起,已是全球第五大準備貨幣。

 

數據也顯示,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央行持有規模最大的準備貨幣,占全球外匯存底的比率為 58.88%,與2021年第1季相比,不如去年同期的 59.4%,美元霸主地位逐漸被削弱。另外,全球第二大準備貨幣歐元從20.6% 降至20%。

 

美元仍是全球第一大儲備貨幣,各國央行通常透過美國公債持有美元,但隨著 Fed 緊縮貨幣政策,今年來美國公債面臨沉重賣壓。各國外匯存底管理者正在尋找股票、綠色債券、抗通膨債券等替代資產,投資組合更加多元化。

 

尤其,在貿易、投資和儲備環節,各國對人民幣使用需求不斷增加,讓人民幣的全球外匯存底占比上升到超過2%,這也被視作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的表現。

 

  • 以色列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減持歐元和美元

 

根據《彭博》報導,以色列的外匯儲備將首次超過 2000億美元。以色列央行將在減持美元和歐元的同時增持人民幣,以實現外匯儲備分配多元化並延長投資期限。根據該行的年度報告,人民幣將占該銀行儲備的2%,加元和澳幣各占3.5%。

而歐元將從30% 降到20%,美元占比將從66.5%降到61%。

 

以色列央行副行長阿比爾 (Andrew Abir)說,除了人民幣,該行還將增加加元和澳元,這代表該行「整體投資指導方針和理念的轉變」。此前,以色列央行只持有美元、歐元和英鎊。

 

(九)俄烏戰爭對中國有三重利益

 

俄烏戰爭後,西方國家非常重視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事實上,中國不會正面協助俄羅斯抵禦西方的制裁,因為中國有自已的利益與政策。

 

  • 中國採取的立場是「不對立」

 

在中俄關係上,中國採取的立場是「不對立」,這明確反映了它的國家利益。

而俄烏戰爭將減弱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政策,讓中國獲得喘息空間。同時,一個更弱的俄羅斯也對中國有利,北京將因此在中俄關係上獲得更多的主導權。

加上,中俄雙方近年來經貿關係成長很快,商品貿易之外還包括國防工業與能源的合作。所以,中國會盡其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在俄羅斯的新機遇。

 

但這種關係不是聯盟,也永遠不會結盟,因為各自都有複雜而廣泛的利益,雙方各自為政,只會約定在利益分歧的地方不互相批評,這不是聯盟,而是一種「戰略夥伴關係」,算是一種權宜之計。

 

未來,俄羅斯的反美立場和中美之間的衝突將繼續存在,這些會推動莫斯科和北京相互靠近。不過,中美對抗仍是世界地緣政治的主軸,美國所有的重要行動都是為了遏制中國。

 

  • 其實,俄烏戰爭對中國有三重利益

 

在歐洲方面,戰爭爆發後,歐洲的注意力就會被轉移到俄羅斯身上,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反而成為次要的。尤其,歐洲國家希望中國出面擔任俄烏戰爭的調解人,但此對中國沒有明確的利益,不如讓美國消耗大量資源在俄烏戰爭上,未來,美俄因戰爭而國力耗弱,也會讓中國在對美俄關係上有更多主動權。

 

在美國方面,拜登與他的幕僚要花大量時間與資源來應對俄烏戰爭,更沒有時間與精力與中國打交道,這是對中國最有利之處。

至於,這場戰爭的影響會耗費拜登剩餘的任期,拜登在美國經濟復甦與遏制中國上都會力不從心,這是對中國最明顯的好處。

 

在俄羅斯方面也一樣,長期以來,俄羅斯一直不願向中國出售其最尖端的軍事技術,但很快地莫斯科將別無選擇。

俄羅斯也不願意做很多人民幣交易,因為它不能完全自由兌換,現在俄羅斯也必須用人民幣來進行中俄貿易,這些都是普丁沒有想到的俄烏戰爭副產品。

 

四、「強勢美元」又是美國Fed的套路?

 

(一)「美元指數」是金融風險指標?

 

「美元指數」與「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是表達金融風險最簡單兩個量化指標。通常「美元指數」攀升到 110 點以上,就容易引發全球新興國家貨幣急貶風險,引爆股、匯、債市崩跌危機。

因此若能準確預估美元指數趨勢?就可測股、匯、債市走向!

 

  • 「拉美金融風暴」、「亞洲金融風暴」殷鑑不遠

 

例如1982年8月南美的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告已經無法支付本國債務。接著牙買加、祕魯等國跟進宣告,也無法支付該國國債;接著新興國家債務違約風暴就發生了。

1970 年,也是美國 Fed 為刺激經濟景氣、將利率降低,熱錢資金從美元奔放跑到新興國家;當時美元指數為 80點左右。

但當美國景氣慢慢復甦、繁榮、將出現通貨膨脹、景氣將從高峰往下翻轉前,Fed 提高利率抑制通膨。於是熱錢在這些新興國家10幾年獲利,紛紛獲利了結、並回流到美國公債、以獲取較高利息;因此熱錢多將這些新興國家的股票脫手,兌換回美元;致1982年8月美元指數奔向160點。

結果使得這些新興國家的企業長期貸款利息竄高、且高到無法承受、紛紛破產,形成「拉美金融風暴」。

 

又如1997年8月初,外資熱錢開始由泰銖、大量轉換為美元;接著東南亞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越南等陸續貨幣貶值;美元指數也從1993年與1995年的80點上揚到120點,形成「亞洲金融風暴」。當時難以承受外資撤退、發生國債違約風暴最嚴重,就是負債比率最高的韓國;韓國政府宣告國家破產,求助 IMF、被韓人視為「國恥」。

 

從這兩次大型金融風暴經驗,獲得一個結論:美元指數最低點為80點,到達120 點之上容易發生「金融風暴」。所以,當美元指數上揚到110以上時,新興國家就應該密切注意是否發生「金融風暴風險」?

 

  • 歐元懷璧其罪

 

近日美國Fed激進升息、推升美元走強,美元指數2022年來已強升約13%至20年高點。美元指數再度接近110點,這使得全球新興國家股、匯市大跌。

 

這次是否又是美國Fed的套路,Fed 又揮舞它的指揮棒,藉激進升息、推升美元走強;另藉俄烏戰爭狙擊歐元,強力推升美元;再借強勢美元打擊大宗商品價格、並引爆新興國家「金融風暴」;此舉迅速造成歐元區與新興國家經濟衰退,即可讓通膨大幅降溫、美國經濟即不須陷入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是歐元佔美元指數權重 54%、所佔分量是重中之重,可謂懷璧其罪。美國以挑起俄烏戰爭削弱歐元、歐盟,可接收一群小弟;之後再狙擊新興國家匯率競貶,引發世界金融風暴,讓恐慌降溫通膨;最終美國又可每隔十年收割全球韭菜財富?美國又可兵不血刃、再度偉大?

 

  • 美國想泡製大陸房市的「雷曼兄弟泡沫」?

 

這次美國Fed加快緊縮政策步調,推升美元、美債殖利率走高,可能也想迫使外資從大陸大規模流出,回流美國,尤其重擊大陸房市,使大陸掉入「日本失落30年」的陷阱!

 

回顧2007年,這時美國經濟熱到最高點,油價漲到147.5美元,後來爆發威力驚人的金融海嘯,這次美元指數跑到109.28,若美元持續強升,是否也意味了世界經濟必有大變化?是否是美國想製造大陸房市的「雷曼兄弟泡沫」?

 

最近日圓急貶到140附近,對於一般國家來說,形同世界末日,但日本陷入通縮30年,這回反而是日本重塑競爭力的好時機。

而日圓貶,韓元跟著貶,新台幣也跟著貶,這是三位一體的連結,皆在迫使人民幣跟貶,以迫使資金可能從大陸大規模流出,讓大陸房地產出現泡沫危機,以重挫大陸經濟,大陸若稍不小心,則有可能掉入日本失落30年的陷阱!

 

所以,此波美元強勢,又是一次世界金融大戰的開端。人民幣匯率能否穩住,實攸關未來三十年「中美爭霸」的起手式?

不妨留意人民幣近兩年低點 6.811能否守住,這關係您在地球村的財富重分配?

 

基本上,大陸經濟發展潛力足、空間大、韌性強等長期優良的基本面沒有變,不過短期經濟受疫情等影響仍有挑戰,需要實施更大力度的宏觀政策沖淡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 「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走勢有貓膩?

 

在美國Fed激進升息下,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在2022年6月中升到3.5004% ,之後走勢就鈍化、至今未再有令人驚嚇式上揚,管它CPI年增率是 8.6%、還是 9.1%?……這走勢似乎有貓膩的?

 

  • 據美國財政部統計顯示,日本、中國連續第六個月減持美國公債

 

日本、中國5月持有的美債部位降到不約而同多年低點,日本降至1.212兆美元,中國的美債部位則跌破1兆美元關卡,降為9808億美元,是2010年5月以來的低點。

 

整體而言,外國5月的美債部位共降至7.421兆美元,是2021年5月以來最少。

雖然美債連續第六個月遭減持,理論上國際投資人拋售「美債」,「美債」價格暴跌,美債殖利率應會走升?……這走勢似乎有貓膩的?

 

事實上與「美債」價格走勢相反的美債殖利率並未走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5月初為2.996%,到7月中旬仍在2.99%徘徊。是誰在偷偷接手「美債」?

又為何「美債」暴跌,大家卻拼命賣「美債」?

 

  • 美國「龐氏騙局」的真相

 

根據歷史揭露,美國幾近每十年製造一次金融風暴,例如次貸風暴,然後美國財政部狂發債、Fed狂印鈔買債。讓全球低利資金無處宣洩,而美債尚有利可圖,吸引全球資金買美債。

 

近期通膨成型,美國激進升息,美債價格暴跌;然後美國財政部此時可低價回收美債;而各國債主措手不及,恐慌賣出美債,為貪圖美債薄利,折損龐大本金。

 

2022年債市即是如此驚濤駭浪,美國聯準會5月及6月迅雷不及掩耳地升息5碼,由於升息造成債券殖利率2022年以來狂升逾100點(1點等於0.01百分點),讓對沖基金、壽險公司手中持有美債評價暴跌,死傷慘重!

 

例如台灣六大壽險公司淨值在第二季蒸發近8,600億元,加上第一季消失的4,800億元,六大壽險公司淨值六個月共減損了1.34兆元,跌到僅剩1兆6,472億元(2021年底淨值2兆7222億元),嗚呼哀哉!

 

更嚴重的問題是,今年以來全球步入升息循環,升息循環下債券殖利率反彈,讓壽險業手中龐大的債券部位價格面臨大幅度下跌,猶如黑洞,不斷吞噬壽險業的淨值。更可怕的是,此處恐怕只是升息循環的半山腰,後面可能更慘絕人寰,於是美債持有人紛紛認賠殺出!而最大贏家是美國財政部!十年一覺揚州夢、大家只是韭菜一地!

 

從歷史經驗可知,每當Fed 進行貨幣政策「寬鬆」與「緊縮」操作,是美國利用其「美元霸權」,對全球進行週期性財富收割;這就是美國「龐氏騙局」的真相!

 

另外,近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2022年6月中升到3.5004%後就鈍化、至今未再有令人驚嚇式上揚,管它CPI年增率是 8.6%、還是 9.1%?這走勢就有貓膩的!

其實,這正是美國財政部在低價、默默回收美債,而各國債主正在恐慌認賠殺出的恐怖平衡點。這不是美式「龐氏騙局」,什麼才是美式「龐氏騙局」!

 

無怪乎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沉思錄》中有「知識本身是力量」(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的說法。

 

在此,了解美國 Fed這樣的操作手法,其實是可以搭它便車?

因為每次新興國家金融「景氣大繁榮」,多在 Fed在執行寬鬆貨幣政策之時,吸引新興國家資本市場與國際熱錢投入,市場買氣加溫,此時則可以做多搭它便車;反之,應先行下車,可避開股、匯市大跌。

 

操作上,可觀察「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走勢,當「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由很低檔大幅提升後,即是熱錢便開始獲利了結、熱錢回流美元貨幣上。在這個期間即投資人要記得下車之時。

 

  • 老美激進升息,是否釀成全球景氣衰退?

 

為了解決位在40年高點的通貨膨脹數據,美國聯準會不斷激進升息,且6月起開始縮減購債。

 

然而,老美激進升息,若不慎引爆其自身房市泡沬,恐怕也會釀成後院失火?

 

尤其,當最後的審判到臨,如果到時候通膨數據沒有如聯準會所期待的出現下滑,美國只能透過「景氣衰退」來降低「消費需求」,而停滯性通膨的危機也就升高了,此恐釀成全球景氣衰退?

 

  • 老美激進升息,小心全球爆「倒債」新危機?

 

繼俄羅斯、斯里蘭卡等國出現債務違約後,另包括阿根廷、烏克蘭及埃及在內的新興國家都可能接連出現債務違約的狀況,恐掀起一波大違約潮。

 

據路透社報導,若以公債殖利率超過美債殖利率10%、貨幣重貶及外匯存底銳減等風險因素進行篩選,發現可能會出現債務違約的國家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包括阿根廷、烏克蘭、埃及、突尼西亞、肯亞、衣索比亞、薩爾瓦多、白俄羅斯、厄瓜多、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與奈及利亞等12個國家。

 

此外,這些國家據估算擁有高達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的債務待償,其中阿根廷的1500億美元最多,其次厄瓜多與埃及更有400億至450億美元的債務。其中,薩爾瓦多將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後幾乎關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大門,信任度已經下降,甚至出現短期債券折價3成,長期債券折價7成的狀況。

 

五、跋尾—新台幣匯率面臨30元保衛戰

 

這次,Fed是在2020年3月發動「零利率」攻勢,但2022年3月、不到三年就反手發動高利率、壓抑史上最火熱通膨;在高通膨和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美國Fed激進升息推升美元走強,美元指數2022年來已強升約13%至20年高點。

 

  • 強勢美元正在衝擊全球經貿趨緩,並終結資金行情

 

觀察主要亞幣今年以來對美元表現,人民幣貶值近6%,新台幣貶7.5%,日圓貶值近17 %,韓元則貶值近15%,資金持續流出亞洲市場、回流美國。

例如歐元即遭遇大貶,進一步導致歐洲製造業周期惡化。

由於市場憂心美國Fed 7月底可能一口氣升息4碼,投資人持續買入美元,致其他貨幣掀起新一輪競貶戰,繼歐元兌美元匯率7月中一度觸及1:1平價,甚至跌破1美元水準後,近日,英鎊也有可能跌到和美元平價,恐將改寫新歷史。過去英鎊兌美元最低點出現在1985年的1.05。

 

由於美元位居全球貿易主導地位,強勢美元正在衝擊全球經貿趨緩與並造成金融緊縮情勢,形成一個負向反饋循環;這不是割韭菜、什麼才叫割韭菜?

 

  • 新台幣匯率面臨30元保衛戰,可以守住這「馬其諾防線」嗎?

 

值得注意的是,新台幣從年初 27.4兌一美元來到7/19日貶至29.982,貶幅已超過7%。這是2020年6月初以來的最低點,為逾25 個月新低,新台幣再度面臨 30元大關保衛戰。當年法國沒守住這「馬其諾防線」,希特勒笑了!

萬一新台幣匯率30元大關貶破,資金將持續流出,股市底部將再面臨新考驗?

 

不用再議論CPI年增率?或還議論美國Fed要升息幾碼?這已是「過時題材」了!請記得,賺錢的永遠是少數、尤其是那群華爾街之狼。就在強勢美元操控下,未來投資人須特別小心貨幣戰爭與匯率風險,以免淪為陪葬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044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