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浪潮與失落一代
2home.co 楊惟婷
美國曾經歷過「咆哮的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的經濟大恐慌」,但美國利用二戰後第一強權地位,進行產業結構轉型,「跨國企業」逐步將民生工業生產線轉移到德、日,之後又遊牧到亞洲四小龍、東協五虎,直到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
亦即,美國「跨國企業」利用這種「全球化」的「類殖民」經濟模式,來追求企業利潤極大化,確實支撐了美國「跨國企業」的獲利模式。
當然,利用這種「全球化」的經濟模式,須輔以「美元」輸出,而上述新興國家再以「美元」向美國購買「美債」成為外匯存底,成就了美元霸權,當然其中要繳些「美軍」強權的保護費。
只是,這種「遊牧式」輪作模式,造成新興國家的崛起、但在「要素稟賦」消耗完後又快速衰敗,只是成為美式「供應鏈重構」中的一個個棄子?
這種「遊牧式」的「全球化供應鏈」輪作模式,正是製造日本「失落三十年」、台灣的「8+9」、南韓的「畢剩客」的成因?
尤其,從中美爭霸延伸出的「反全球化」浪潮,正迫使全球「供應鏈重構」加速,目前美國利用「印太經濟」的「友岸外包」來制衡中國大陸的大國崛起,也造成中國社會中出現「躺平族」的「失落的一代」。
其實,美國經過40多年的「以債養債」獲取資源方式,在美債累積到36兆美元後,美債也正在喪失全球信任。且「貧富不均」也在官逼民反,使得「川普2.0」強勢回歸。亦即,美國「草根派」反撲「菁英派」成功,但王子與公主從此即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更恐怖的是,「川普2.0」時代的「紅色浪潮」來襲,川普將用「高關稅」迫使「製造業回歸」美國,亦即,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友岸外包」的盟友,皆須面對新一波失業潮、出現新一批「失落的一代」。大家準備好過苦日子了嗎?還好,這還有一年的time-lag,這是新興國家的緩衝期!
當然,川普這種「反全球化」的經濟模式,雖提高本國就業,但也將成就「通膨」的回歸。由奢入儉難嗎?
值得一提的是,「AI技術」正取代人工生產,真相是各國「結構性失業」也正在惡化,這將讓失落的一代更失落!
未來各新興國家應如何因應,才能走出自己經濟永續發展之道?
因為,「結構式失業」將衝擊這些「失落一代人」的人生信仰,也造成價值觀的混淆,使他們對人生意義產生迷思?此時,各國應進行「產業結構轉型」,並對「失落一代人」輔以「技能培訓」,才能縮短「供應鏈重構」所產生的痛告期!
在經歷「供應鏈重構」所創造的「失落一代人」,他們也正在為自己的生命找出路,他們只能選擇「活下去」的生活方式,以減輕「供應鏈重構」所產生的痛告。
表象上,是「消費降級」,真相是「高性價比」將重塑世界經濟消費版圖!
表象上,是「情緒消費」,真相是「生命在自動找出路」,而這一波趨勢,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主導消費市場!這世界正在遽烈改變中!
一、資本主義社會尚無力解決「貧富不均」問題
資本主義社會透過「競爭力」,即「汰弱留強、物競天擇」的力量來改變社會,實現其強大的社會理想。經濟社會在此「汰弱」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社會階層差距現象,而「寒門難出貴子」已不幸成為了現實人生。
■2024年美國最富有的400大富豪,身家合計5.4兆美元,創歷史新高!
根據《福布斯》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國最富有的 400人的財富增長,總額達到5.4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而財富的集中現象愈發明顯,使榜單的入圍門檻也隨之上升,達到33億美元,較 2023年的29億美元增加。其中有12人的財富甚或超過 1000億美元。
且前25位富豪的總財富超過 2.5兆美元,幾乎占據了榜單總財富的一半。
例如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連續第三年成為美國首富,身家估計為2440 億美元。排名第二的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身家 1970億美元。第三位是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身家 1810億美元。
此外,儘管上述這些富豪的財富暴漲,他們的慈善捐贈情況卻並未同步增長,三分之一的人捐贈不到 1% 的財富。我們還能期待什麼「社會救助」嗎?
■財富出現「世襲」現象,我們還能期待「寒門出貴子」嗎?
全球規模最大的《2024 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收藏調查報告》顯示,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高淨值人士對藝術與古董方面的消費依舊持續,尤其中國大陸在疫情後保持強勁回升,是其他受訪市場 2024 年上半年中位支出的 2倍多。
目前91% 的高淨值收藏家擁有透過遺囑或其他遺贈方式繼承或受贈的收藏品;亞太地區自 2008 年以來財富增幅近 177%,未來 5年內,包括印尼、日本、南韓與台灣等亞洲關鍵地區的百萬富翁數量預計將增長最快。
根據瑞銀《2024 年全球財富報告》的預估,未來 20至 25年內將有 83.5兆美元的財富傳承。這次調查規模空前,涵蓋了 14個市場包括巴西、法國、德國、香港、印尼、義大利、日本、中國大陸、墨西哥、新加坡、瑞士、台灣、英國和美國的超過 3,660多位高淨值收藏家。
■生命會自動找出路,美國「零元購」再進化!
美國「貧富不均」製造了3000多萬貧窮人口,在生命會自動找出路下,「零元購」一詞,最早出現於美國加州,時任加州總檢察長的賀錦麗(Kamala Harris)期間通過法案——刑法459.5條,只要盜竊金額不超過950美元不算犯法。
2024年10/11日,美國芝加哥警方,正在調查下午發生的鐵路貨物掠奪事件。
根據現場調查,一群民眾在南奧斯汀區公然掠奪一列貨物列車,當場破壞多個裝有商品的貨櫃。目擊者告訴警方,至少有10多名嫌犯參與了本次掠奪案件。
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UNP)11日晚間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當時列車停下來,等待與另一家鐵路公司交接時,10多名嫌犯開始打劫貨櫃。」
在「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美國,許多人生活在缺乏機會的環境下,這樣的犯罪成為了可乘之機。到底有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賀錦麗?川普?
美國顯然正在步向一個失控的社會,也對人們構成了安全威脅。
■「AI技術」將引爆大裁員,真相是「結構性失業」將讓失落的一代更失落!
2023年6月,NVIDIA 的CEO黃仁勳提到,「這是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世界,要用跑的、不能用走的,否則會被追趕者吞噬」。
過去歷史上發生過3次重要的工業革命,包括蒸汽機、電力及電腦的發明。
每一次革命,都將生產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並改變生活形態和歷史。
隨著ChatGPT生成式AI應用興起,隨著大量運算能力的AI應用,AI技術將帶動「數據分析」、「資料安全」、「AI 應用」等面向爆炸性發展,並對生產方式帶來顛覆性的改變。未來,AI徹底改變產業樣貌,除了金融業、廣告業…等,重工業也將是下一階段導入 AI的領域,如汽車、電池工廠等。
■AI崛起,將使人們就業機會暴減3成!
科技日新月異,越來越多企業將目光轉向人工智慧(AI),重新調整勞動力需求,將資源投入AI,2024年裁員潮持續進行中。
根據Layoffs.fyi統計,科技公司自1月以來已裁員約13.7萬人,尤其美國的軟體工程師淪為重災區,自2020年以來的就業機會已減少30%以上。
即使科技業非技術員工,包括營銷、人力資源和招聘人員等也被多次裁員。
二、「選票」、「貨幣超發」與「長期通膨」的夢魘
這是「民主政治」執政者心照不宣的伎倆。
為了拼選舉、為了連任,兌現「選票」成了執政重心,在政經規畫缺乏遠見下,只會短視地譁眾取寵,如此,如何能迎來長期地『歲月靜好』生活呢?
例如川普式的「反全球化」已蔚為潮流,「民粹式」的反移民、高關稅、低企業稅、貨幣超發,恐為美國迎回「長期通膨」的代價。
其實,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早就相互交融,全球供應鏈想和中國立即脫鉤的話,對雙方都會帶來巨大的傷害。
亦即,中國將立馬承受經濟結構轉型的「結構性失業」,而美國、歐洲則必須承受「供應鏈重構」的「長期通膨」代價。
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西方很多發達國家一直實行「全球化」、「去工業」的政策,大力發展「智財權」虛擬經濟,以追求利潤極大化。
如果要重新恢復製造業,重建產業鏈體系,在缺乏「規模經濟」下,有很大的難度:尤其缺乏技術勞動力,也缺乏工廠管理人員;加上工會制度的存在,勞資雙方的緊張阻礙了資本家投資意願,這一難題更難處理。這是因為政黨競選機制與濫開選舉支票已是勞資關係緊張的主要根源,這一問題已無法解決。
因此,越來越多歐美企業只能轉向「區域化供應鏈」,例如將轉出的供應鏈落腳於越南、印度,甚至墨西哥等地方,只是,這些國家就像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一樣,基礎設施很差、工人技藝落後、工作價值觀混淆,這些都令跨國企業要增加高昂的重置成本。因此,重建供應鏈當然也成為美國「長期通膨」的夢魘根源。
尤其中美對抗,反而激勵大陸廠商全心發展自給自足產業,長期將使美國跨國企業將失去全球最大市場,也失去規模經濟利基。
例如波士頓諮詢集團(BCG)曾估算,如果美國完全禁止半導體企業與大陸交流,到了2025年,美國將失去18%的市佔率和37%的收入,甚至會損失1.5萬至4萬個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工作。
亦即,美國與大陸「脫鉤斷鏈」,正在擾亂全球供應鏈,不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商品的價格將會上漲,反向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也不利於世界經濟的復甦和發展。
■「通膨」總按二次鈴嗎?
2024年底CPI的年增率YOY增幅變2%多,其實在統計意義上,是指站在2023年的基期上,物價再加2%多增幅。亦即物價只有不斷疊加上去,當然不會變得比較便宜。通膨得到控制只是一個呼攏選民的話術,利用通膨【基期效應(Base effects)】產生的統計幻覺……。
回顧2022年起大漲的「茶葉蛋價」、「雞腿飯價」,2024年是否降價了嗎?
2024年再大漲的工業電價,又會讓日子變得更好過嗎?
試想,若執政者接受CPI年增率在2%的標準,那麼每經過35年複利,物價即倍增。尤其,若中間經歷2次通膨,可能不用20年,物價即倍增。所以日子怎麼可能變得好呢?
除非,這中間您的收入大幅成長才可能打敗通膨,否則,通膨將把您打趴。最後,只覺得吃飯貴森森,又買不起房,成為「躺平」一族。
其實,在現在的政經體制下,只要「選票」繼續胡亂開,「鈔票」繼續胡亂超發,「通膨」就會不斷來敲門,「債務」就會不斷積累,現在全球債務積累已超過100兆美元,而下一代的可用資源,正不斷被挪用、淘空,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境遇?
最後,人民的不滿,利用「選票」押注「極左派」及「極右派」,「希望」可以改變未來,結果造成政治不斷鐘擺效應、社會徒增動亂。
其實,走錯路、不是反向走就是對,鐘擺式只是走向「一代不如一代」的沈淪?
■藉由拆解美國CPI 數據來看
美國 CPI年增率在2022年 6月達到 9.1% 的高峰,基於【通膨基期效應】及暴力升息壓抑,在2023年中後續幾個月自然會放緩。
目前,CPI仍在降溫的趨勢上,但是,在2%多產生粘著現象,所以您的【體感通膨】仍在。直到一段很長時間,才會麻木不仁。
假如我們拆解目前美國CPI結構來看:
1、「商品通膨」是否會死灰復燃?
「全球化」與「經濟開放」是數十年來推動人類「物質富裕」的重要關鍵。
回顧二次戰後美國跨國企業利用「全球化」過程,建構美式「債務經濟」的模式:
也就是美國跨國企業利用全球「要素稟賦」、生產「物美價廉」商品再出口到美國牟利,並造就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這些出口順差國家提振就業、又將這些出口順差收入、買進美國國債孳息,如此形成一種經常帳、資本帳互補的「債務經濟」循環的生態。
美國透過這方式可獨享全球資源,只要將貿易逆差多印些美元、多發些美債來支應、呼攏一下,猶如一場世紀「龐氏大騙局」。
只要全人類相信「綠金」是有價值的,就可透過印鈔機源源不斷印出。所以唯一的問題是,這缺乏金本位(黃金)做後盾的「美金(綠金)」,就只能靠「美軍」來樹立一種強權「信仰」。
美國對全球「物美價廉」商品長期坐吃山空的情況,正是「通膨源頭」的秘密。
葉倫、鮑爾、川普、拜登都是這場世紀「龐氏大騙局」的影武者!
加上,從2017年川普開始對大陸發動貿易戰後,中美關係似乎走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死胡同。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民長久以來「過度消費」已成習、「寅吃卯糧」也成慣性,所以,拜登政治性要求持續推動「去中化」、「供應鏈回美」,及「友岸外包」東協、印度,恐將推升「商品通膨」產生粘著現象!
尤其,若川普重返白宮,其「高關稅政策」恐令「商品通膨」加劇!
2、「薪資通膨」也回不去了!
自川普發動的「反移民」民粹主義,已讓美國基層勞力不足,何況辣個男人可能又要回來白宮了!
通常,為了緩解勞工短缺,很多國家都鼓勵移民流入,但是,民粹政黨往隹把犯罪率上升及房價狂飆歸咎於這些移民,以提振選戰聲勢,並騙取選票。川普即是其中佼佼者!此種過度的選戰操做,代價即是基層勞力不足!
加上,歐美各國工會勢力龐大,企業面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只得不斷調漲薪資,相形美國人民必須為「商品通膨」轉嫁買單!
結果惡性循環下,勞動者調漲薪資,卻追不上通膨,弄得天怒人怨。
3、「房租通膨」已讀不回?
通常執政者為了選票,打房都是虛招!
所以美國的房價仍打死不跌,也正走向自我膨脹與毀滅之路!
綜合以上三要素,激化「商品通膨」、「薪資通膨」、「房租通膨」的原因尚在,美國Fed打通膨只在半路上。
除非來一次「經濟衰退」,否則將難以壓制「商品通膨」、「薪資通膨」、「房租通膨」,從而您的【體感通膨】將長相左右。
三、大陸「失落的一代」
■「脫鉤斷鏈」讓大陸青年「高失業率」短期無解
大陸青年人失業率急劇上升,是因為面對中美對抗的「脫鉤斷鏈」問題,反映在就業市場上就是「結構性失業」問題,未來幾年可能都在痛苦的轉型磨合階段。
尤其,每年仍將有1150萬名以上大學生畢業,青年就業市場的情況還會進一步惡化,此「結構性失業」問題須耗時很久才有可能逐漸好轉。因為,現在大陸青年人學到的技能與未來崗位所需的技能,必須「重新學習」才能匹配。
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嘗試用多種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但產業結構轉型短期無解。這對這一世代青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打亂了他們的生活秩序,更使他們失去成長的機會,甚至影響他們的家庭規畫。這如同“失落的一代”。
但是,就業市場恢復生機只是「時間問題」。因為中國經濟經歷「改革開放」後,「藏富於民」50多兆人民幣,只是財富7成集中在房市,須透過維穩房市產業鏈,則消費信心自然復甦、金融體系得以保固、百業自然甦醒。
■大陸年輕人為何「不想婚、不想生」?
大陸年輕人「不想婚、不敢婚」的根本原因,在於就業機會萎縮,低薪自然放棄了未來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育兒方式從「粗放型」到「精細化」的轉變,生育、養育成本逐年提高,是目前影響家庭「不想生、不敢生」意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成本,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對於增進家庭福祉、提高生育水平的重要關鍵。
■「45度人生」價值觀
大陸一些年輕人正面臨躺也躺不平、捲也捲不動的「45度人生」,代表既不上緊發條,也不頹廢懶散,用一種45度的折衷人生觀在過生活。
這群人是從90度的內捲轉變而來的,是對自我奮鬥的一種放逐,是對人生前景的一種失望。
目前,在中國大陸能讀大學的學生,基本上家庭環境至少都還小康,能躺平、卻不想躺平,大多是不甘於平庸,想給自己一些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但現實上又力有未逮。身處在內捲的時代旋渦之中,這些人選擇用一個45度的姿態來面對人生。
看不到希望和未來,主因就是中美對抗,加上中國疫後整體經濟環境不佳,房市財金狀況變差,就業機會變少。因此,「45度青年」顯示大陸一些年輕人處在一個進退失據的一個狀態。象徵著這一群人試圖找到一個堅持自我與滿足社會期待之間的平衡點。這種心情既包含務實,也有妥協以及溫和反抗等複雜情緒。
這種狀態有一點類似於歐洲在機器工業資本主義興起時很多年輕人的煩惱一樣,他們在新的時代找不到他們的位置跟座標,但是他們原本所屬於的那個舊的時代又已經結束了。從這種進退失據的狀態,是需要執政當局助一臂之力。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NSRC)2023年底發起《中國青年發展調查》,顯示有28.5%的年輕人過著「45度人生」,躺平的只佔12.8%,而有58.7%的年輕人「站得直直的,正面對挑戰不懈的奮鬥中」。
四、韓國「失落的一代」
■社會孤立加劇及相對剝奪感增加,韓國自殺率創9年新高
韓國的接連走升的自殺率再度引起社會關注。根據韓國統計廳2024年10/4日公佈的死亡原因統計年度報告,2023年每10萬人中自殺人數達到27.3人,創下近9年來的最高紀錄。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總死亡人數約為35.3萬人。然而,在各類死因中,自殺位居第5,僅次於癌症(24.2%)、心臟疾病(9.4%)及肺炎(8.3%)。
自殺總人數達到13978人,佔全體死亡人數4%。年齡分析顯示,2023年60至69歲人群的自殺率為30.7人,年增幅達到13.6%,成為自殺率增長最快的年齡層。自殺問題在青年族群中尤為嚴重。性別平等和家庭部7/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每10萬名9歲至24歲的人中,自殺率為10.8人,遠高於事故(3.9人)和癌症(2.5人)。
分析指出,疫情逐步緩和後,韓國社會出現的孤立感和經濟困難是自殺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疫情期間,許多人因缺乏社交活動而感受到孤立,而隨著疫情結束,報復性消費興起,自己卻無法參與其中,導致相對剝奪感油然而生,進一步加劇精神壓力。
另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中,韓國的標準化自殺率達到24.8人,是OECD平均水準10.7人的兩倍以上,持續位居第一。
■韓國2024年自殺人數年增10%,平均每天41人輕生
韓國保健福祉部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5月,韓國因自殺死亡的人數較2023年同期增加近10%,韓國在全球範圍內同屬前列的自殺率進一步攀升,分析認為,疫情與名人自殺帶來的模仿效應是促進自殺的主要推手。
保健福祉部分析稱,新冠疫情發生後,由於缺乏社交活動帶來的孤立、經濟困難、憂鬱、焦慮增加等因素推高了自殺人數。另一方面2023年年末名人自殺後,隨後7、8周內不斷發生「模仿自殺」,類似的模仿效應也對2024年上半年的自殺人數產生影響。
■「升學仍等於戰爭」,南韓「畢剩客」攀升
據《亞洲日報》報導,南韓經濟人協會以3224名四年制大學在校生與畢業生為對象,在2023年10月6日至27日進行了《2023年大學生就業認知度調查》。
11/22日公布的調查結果報告顯示,高達57.6%的受訪者是消極求職者。
28.2%的人只是「形式上求職」、22.7%的人「幾乎不求職」,更有6.7%回答自己在「休息」。不積極求職的理由中,以「能力、技術、知識不足」的回答最多,其次則是「工作崗位不足」,占38.4%。
在南韓,畢業即失業?
面對能力、技術、知識不足,不少完成學業之後即將踏入職場的人都會感到忐忑。
反觀,南韓升學競爭壓力有多激烈?不少南韓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未來,就算物價高漲、利率攀高,仍不惜省下衣物等其他開支,把家庭收入大筆投資在子女的補習費上。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南韓家庭平均教育費支出已連續近3年增加。
儘管南韓政府多年來試圖緩解國內的升學壓力,但根深蒂固的「補習文化」顯然無法輕易扭轉。據南韓統計廳的調查結果顯示,南韓第3季家庭月平均消費支出為280.8萬韓元(約新台幣7.4萬元),其中教育支出達25.6萬韓元(約新台幣6771元),占整體消費支出的9.1%。
而在12項家庭消費支出類別中,服裝鞋子、家庭用品等都省吃儉用,比去年同期下滑,但教育費卻沒有減弱的跡象。專家指出,教育顯然已經被視為「必需品」,因此家庭難以減少這筆「固定支出」。而南韓對補習教育的龐大需求,更造就了首爾的補習班數量是便利商店的3倍之多。
■韓國強制學生上「自殺預防」課
韓國政府為因應日益嚴重的青年自殺問題,7/9日批准新版條例,規定對所有小學、國中、高中學生及公共機構工作人員進行自殺預防教育。
根據新規定,學校與國營機構、醫院管理人員需制定預防自殘培訓計劃,每年至少向學生與職員提供一次實體或線上課程,並向衛生部匯報結果。高等教育機構和擁有至少30名員工的私人企業也被建議參與這項計畫。
■韓國的「寵物推車」,2023年總銷售量首度超車「嬰兒推車」!
在「少子化」的現代,養貓、養狗似乎已成大多數「貓奴」、「狗奴」的選擇,且寵物用品售價有時比人類用品還貴!
韓國總統尹錫悅與夫人金建希兩人沒有子女,但養了5貓6狗,尹錫悅在社群網站上還曾自稱是「鏟屎官」,不知是否有名人帶動效應,韓國寵物推車的總銷售量在2023年首度「超車」嬰兒推車銷量。當然,韓國的「寵物推車」賣得比「嬰兒推車」好,代表韓國的出生率確實低到會令韓國人感到憂心。
與出生率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國養寵物的人數已達1,500萬人,將貓、狗視為家庭成員的趨勢也持續上升中,而寵物推車「超車」嬰兒推車的情形,也進一步證明了此一現象。
另外,為什麼會有愈來愈多的韓國人將寵物放在嬰兒推車裡呢?這是因為在韓國,有愈來愈多的公共場域要求寵物在室內時,必須放在籠子或嬰兒推車中。
五、台灣「失落的一代」
蔡英文曾說:「我當總統一天,沒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
但蔡英文卸任了,他的繼任者似乎不願為她的信仰買單,亦即大權在握、不需:「謙卑,謙卑,再謙卑!」
台灣這麼多年在政治內耗中不斷消磨資源,孫運璿、李國鼎留下的護國神山,還能庇佑台灣幾年?何況,愚公正在將神山美國、日本、歐盟?而川伯又高喊:「台灣應繳GDO佔比10%的保護費!」
台灣年輕人為何「不想婚、不想生」?
台灣年輕人身處「去中化」環境,失去信仰,成為「失根的蘭花」;又身處「萬物齊漲」、低薪環境,買不起房,失去理想,成為了「迷失的一代」!
■台灣的「去中化」世代,成為「失根的蘭花」?
八年級或八年級生,在台灣是對出生於民國80年至89年(1991年至2000年)世代人的一種稱呼,相近於美國的y世代後半期年齡層與中國大陸的九零後。
九年級或九年級生,在台灣是對出生於民國90年至99年(2001年至2010年)世代人的一種稱呼,相近於美國的z世代後半期年齡層與中國大陸的零零後。
以前七年級生被叫「草莓族」的討論過去了,現在台灣的「8+9」世代,成長背景享受物質條件較優渥,但生命中似乎少了些什麼呢?
台灣自從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讓經濟起飛後,台灣的二、三年級生的吃苦耐勞,造就了經濟奇蹟,接著下一世代也持續努力的發揚光大,才有今日的富裕的生活水平。
但接下來的民主化過程,不斷地政黨惡鬥、貪腐橫行,只帶來了價值觀混淆,衝擊「8+9」世代的信仰。
「8+9」世代,可以靠「護國神山」庇佑多久呢?「去中化」將讓創意產業黯然神傷?是否,台灣將剩下「代工」生產線呢?這「失根的蘭花」,他們的生存意義又為何呢?
■台式「民主政治」的真相!
「樂團五月天」曾在北京鳥巢開唱,主唱阿信脫口而出「我們中國人」;
另一位人氣歌手蔡依林在大陸南昌開唱,向台下歌迷大喊「我們中國南昌最熱情了」,竟引爆綠粉不滿,各種強烈批判紛紛出籠;
前總統馬英九說「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立法院長韓國瑜2024年國慶大會致詞時表示: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美麗台灣是我們的家;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寶。
這種說法最早是由先總統蔣經國所提出。蔣經國曾說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主張凝聚新台灣人共識的先總統李登輝,在執政初期明確表示「一中就是中華民國」,稱自己「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既然如此,阿信和蔡依林認同中國何錯之有?
即使台獨立場鮮明的綠營政治人物,也無法否認自己的根來自中國,驀然回首,先駐日代表謝長廷同樣有懷祖念鄉之情,2012年他到大陸「開展之旅」,在福建謝氏宗祠祭祖時忍不住落淚,到廈門時,謝長廷說:「感受熟悉的語言、文字,還有很習慣的文化,就像去兄弟的家一樣。」
正如阿信所說,他的祖父告訴他,家族來自大陸泉州,他的名字「陳信宏」中間「信」字,是根據族譜一路排下來的,告誡他不能忘本,因此,當他知道泉州受到颱風侵襲發生嚴重災損,立刻捐了900萬人民幣,還感性地說:「希望能回饋一點給我的家鄉。」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直言,「什麼時候稱我們中國人,是一件需要被原諒的事?」自稱中國人何錯之有?這是台式「民主政治」的真相!
■國發會驚人推估:「 46年後台灣僅剩1497萬人!」
近日,國發會報告指出,台灣未來總人口數將持續下降,總人口將由2024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之1497萬人,換言之,46年後台灣總人口大減844萬人,其中,0-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幾乎是雪崩式下滑,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
■台灣「女性經濟力」崛起
根據財政部統計,近 10年的房屋稅開徵戶數 (不含自然人、共有所有權) 從943 萬戶增至1149萬戶,其中男性納稅義務人占 55.1%、女性占 44.9%,其差距為歷年最小,若以縣市來看,僅雙北市女性納稅人比重超過 5成高於男性。
整體而言,都會區女性擁有房產的比重普遍高於農業縣市,且女性持有房產比重大多超過全國平均值。
■全台已有322萬「獨活人口」!
新世代的獨活人口有增加的趨勢,房仲業者根據行政院性別統計資料庫數據統計,2022年單獨居處一處所,而獨立生活的「單獨生活戶」人口變化,全國有322.2 萬人口,年增 2.8%,六都中以新北市人數最多,達 61.5萬人,其次為高雄42.9 萬人,以及台北 41.3萬人。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許多人隨工作而居,北漂或跨縣市工作,脫離原生家庭自立門戶,而現今社會「晚婚、不婚族」增加,加上少子化、離婚率提高,故一人戶增加;也因為子女離鄉,老人獨居越來越多,也造成單獨生活戶人數增加。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認為,單獨生活戶比例增加,民眾對住宅房數、坪數需求降低,購屋也將逐漸走向小宅化!尤其獨活女性,更強調能符合住居安全性與獨居機能性的產品,生活娛樂機能便利、社區管理安全性佳、帶電梯有管理員、可簡易烹煮、甚至帶裝潢的物件,都成為獨活族購屋訴求之一。
六、跋尾—「迷失的一代」改變「消費的型態」
從中美爭霸延伸出的「反全球化」浪潮,正迫使全球「供應鏈重構」,也造成各國社會中出現一批批「失落的一代」。
在生命會自動找出路下,「迷失的一代」改變了「消費的型態」。
■消費降級盛行下,只有「特色」能生存!
中國大陸餐飲業2024年仍處寒冬,並反映在「消費降級」上,且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2024年上半年超過 100萬家餐飲店關門,2023年全年也才倒閉135.9 萬家,可見經濟內捲力道之大。
根據北京統計局統計,北京規模以上的 2600多家餐飲企業總利潤 1.8億人民幣,年減率高達 88.8%,其中作為主力軍的 2100多家正餐企業集體虧損,共虧7651 萬人民幣,上海規模以上的餐飲食宿業者同期也虧損 7.7億人民幣。
究其原因,「預製菜」是中國大陸餐飲業墜向危機的發動機。
目前有高達 8到 9成的餐廳使用預製菜,只為降低成本,用預製菜代替廚師,因此,餐館的美味沒了,同時失去特色。
另一大問題是「預製菜」降低開餐廳的門檻。也造成新餐館瘋狂增長,造成供過於求惡果。由於疫後被壓抑了三年的餐飲需求大幅釋放,吸引眾多跨界創業者湧入餐飲業。一時之間,全國餐廳數量激增至超 900萬家,遠超市場需求,現進入淘汰期。尤其,傳統餐飲業者,往往只能守著線下,對線上引流、外賣經營等新領域不是一無所知,因此不敵新興連鎖品牌的線上線下聯動的衝擊。
第三個惡果則是「預製菜」失去特色,只剩「價格戰」。
此讓大多數商家的經營之路如履薄冰,價格戰看似為消費者帶來短期實惠,實則除加劇惡性競爭外,還迫使商家不斷壓縮成本,導致食材品質下降、服務品質縮水,最終損害消費者的長遠利益。
■大陸年輕人的錢都花哪兒了?
在經濟內捲下,大陸年輕人想過怎樣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
或許《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2022—2023)》的大數據可給你答案。
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最新數據發現,2023 年,18-35 歲受訪年輕人的消費榜單前三名的是旅遊(32.77%),電腦、手機等數位產品(31.67%)、保健養生(31.04%)。
至於大陸年輕人最想去哪裡旅遊?
大調查發現,重慶、北京、廈門、上海、成都,這五座省會、直轄市是年輕人最想去的旅遊目的地。
大理、三亞、張家界、北海、桂林是年輕人最想去的前五個地級市。
大數據並顯示,28.58% 受訪年輕人2024年準備在學習培訓上增加支出,比率比其他年齡層還高。最新數據發現:他們越來越愛讀書了!
38.57% 受訪年輕人一年大概會讀 1~5 本書,比率高於全國平均值。他們最酷愛讀的是文學/藝術和國學/典籍類書籍。
至於他們在休閒時間比較喜歡做的事情,前三名是手機娛樂(54.12%)、運動健身(41.50%)、網購(39.56%),且這三項均達到三年以來最高峰,顯示手機已經成為他們放鬆身心的主要方式。
《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最新數據發現,18~35 歲受訪年輕人中,未來五年他們更嚮往哪些領域的工作?18~35 歲年輕人更嚮往健康醫療(39.77%)、金融(34.57%)、IT/通訊(31.16%)等三個領域得工作,且他們對金融和 IT/通訊的嚮往高於其他年齡層。
■大陸「她經濟」撐起經濟半邊天
大陸出口經濟萎縮下,若希望扭轉景氣低迷氛圍,能否激發大陸14億人口與30年經濟成長所累積財富的「內需消費動能」,是關鍵中的關鍵。
大陸消費潛能有多大?
根據人行最新發布的《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這幾年人民幣存款受疫情影響大幅攀升,2022年底人民幣存款餘額258.5兆,較2021年同期增加11.3%,為大陸一年GDP的兩倍之多。2022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3兆,其中住戶存款新增17.8兆,比重將近七成,也寫下歷史新高紀錄。
顯見大陸企業與人民不是沒錢消費,而是未來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關鍵在,要如何激活這龐大的存款或儲蓄,將其轉化為消費、投資?
「她經濟」是2007年大陸教育部認定的新名詞,意指隨著女性社經地位與所得收入提高,加上普遍喜愛購物消費,逐漸演變形成以女性消費為主的特有經濟現象。例如,屬於女性消費的服飾、鞋類、精品及化妝品等非必要消費品,將可成為「她經濟」推力,激發女性消費潛能。
根據全世界最大顧問公司埃森哲統計,大陸最有能力也最有意願消費的20-60歲女性消費族群,約4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近三成,每年消費支出可達到10兆人民幣,幾乎為歐洲主要消費大國德、法、英零售市場的總和。
龐大的潛在消費動能,若能釋出,無疑將可讓2025年大陸經濟復甦之火燒得更旺。過去幾年,大陸整體消費受到疫情嚴重摧殘,女性消費卻不減反增,成為經濟重要支撐。主打女性瑜珈用品的加拿大公司露露檸檬(Lululemon),過去三年大陸市場營收複合成長率近70%,顯見大陸女性客群驚人的消費實力。
「她經濟」風潮能帶動內部消費,阿里巴巴集團前主席馬雲就曾表示,為女性提供更便利平台、做好女性生意,是電商核心也是競爭力保證。
■大陸年輕人「情緒消費」崛起—-及時行樂
隨著大陸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對情感滿足和精神享受的需求日益旺盛。從買一個讓自己「開心」的商品,讓一場滿足「情緒價值」的消費熱潮悄然興起。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期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3)》提出,2024年,除了追求「性價比(CP值)」之外,「情緒價值」釋放將成為影響年輕一代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打造今後一個時期新的消費熱點。
與以往的消費需求不同,情緒消費的商品實用性不強,有些甚至沒有實體產品。例如,在大陸的網購平台上,一款標價約5元(人民幣,下同)的「胡蘿蔔兔」解壓玩具銷量達到10萬件以上,不少帶有情緒撫慰價值的文字型手機殼、T恤也成為熱門選擇。
而無實體產品,通常商品頁面會標註「虛擬產品、無需物流發貨」等字樣。
淘寶公布的2023年度十大商品中,「愛因斯坦的腦子」獨樹一幟,成為歷年來首個入選年度商品的虛擬商品,下單後客服會通過聊天界面給顧客加油打氣,有人一年就賣出7萬單。
《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三成受訪年輕人會因為情緒價值療癒身心而進行消費。例如「情感樹洞」、「叫醒哄睡」、「失戀安慰」等當下大陸年輕人的情緒消費方式可謂花樣繁多。他們熱衷為情緒價值買單的消費新理念,不斷創造出新的消費場景,同時催生了一系列以療癒、冥想、手工DIY為代表的線下新商機。對此類產品和服務「情緒價值」的消費,反映出社會消費觀念的變化。另一方面工作和生活壓力也催生出更多的情緒消費需求,需尋求情緒發洩的出口。不少青年群體會面臨更多工作、家庭、收入和健康方面的壓力,其消費需求呈現出從功能性向情緒性的轉變。
留言列表(12条)
As the admin of this website is working, no hesitation very quickly
it will be renowned, due to its quality contents.
It’s nearly impossible to find experienced people
on this subject, however, you sound like you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Thanks
you’re in reality a good webmaster. The website loading pace
is incredible. It seems that you’re doing any unique trick.
In addition, The contents are masterpiece. you have performed a
excellent task in this subject!
When some one searches for his vital thing, thus he/she desires to be available that in detail, therefore that thing is maintained
over here.
Thank you for the auspicious writeup. It in fact was a amusement account it.
Look advanced to more added agreeable from you! However,
how could we communicate?
Article writing is also a excitement, if you know after that you can write if not it is complex to write.
Welcome to BuyMember – your trusted partner in elevating your social media presence.
We specialize in providing high-quality, authentic social media services designed to boost your
online reputation and drive real engagement.
Our tailored packages help you stand out in today’s competitive digital landscape and connect with your target audience
in a meaningful way.
Every weekend i used to pay a quick visit this web page,
because i wish for enjoyment, since this this web site conations actually nice
funny data too.
Terrific work! This is the type of info that should be shared across
the net. Disgrace on the search engines for no longer positioning this submit upper!
Come on over and discuss with my website . Thanks =)
Open YouTube on your smart TV, Firestick, Roku, or other streaming devices.
Select Sign-In, and a unique code will appear. On your phone or laptop, go to yt.be/activate, enter the code, and confirm your account
to link your device to YouTube for seamless access.
Thank you for the good writeup. It in fact was a amusement account it.
Look advanced to far added agreeable from you! By the way, how could we communicate?
I know that there are countless plug-ins designed to make the comments do-follow, but I’m looking for something that will make the links in the blog-posts themselves do-follow. Please include a link or detailed instructions on how to do this. Thanks!. Do you have any examples of themes that you know for a fact have do-follow links in the posts? I’m having a hard time finding good information about this by sear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