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消費價值觀」的蛻變
2home.co楊惟婷
「反全球化」浪潮、「經濟內捲」、「AI技術」正取代人工生產、以及歐美各國對中國的經濟封鎖,這種混血的力量,正在改變大陸「消費價值觀」,一種新的消費型態正在集結!
尤其歐美各國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已觸發中國「民族主義」的「消費情緒」,將「個性化消費」直接反射到「奢侈品」的「品牌」抵制上,「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華為」從污泥中綻放蓮花,即是「愛國情操」的反射!
中國有14億人口,每個人對食、衣、住、行、育、樂自有其龐大需求!
但中土之外,歐美各品牌商僅以「經濟內捲」模糊帶過,卻忽略中國新的消費型態正在蛻變,其實是一種誤判!
當中國本土品牌全力搶攻內需市場,歐美各國反向撤退,未來將痛失一個14億人口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實得不償失!
一、不是不愛運動,而是不必穿NIKE!
當中國從「貧困」走向「暴富」,在「民族自信心」未甦醒前,「炫富」成為一種時尚!
當「厲害了我的國」當頭棒喝,當歐美八國聯軍對中國實施經濟封鎖,正觸發了中國「民族傷痛」的「消費情緒」,這種反撲的「愛國情操」力量,正在重塑大陸消費價值觀,一種新的消費型態正在集結!
■大陸「馬拉松」經濟正夯!
馬拉松賽事具有較強的「長尾效應」。有時候,跑步除了強身、也是一種社交活動、一種娛樂、一種旅遊。
據中國田徑協會發佈的報告,2023年全國範圍內共舉辦了622場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賽事。火熱的馬拉松賽事,正成為眾多企業爭搶贊助名額的戰場,據業內人士透露,大陸國內熱門賽事的冠名贊助費甚至高達上千萬元(人民幣,下同)。
再據《中新經緯》統計,僅在10/20日,當天就有22場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在大陸全國各地舉辦,參與總人數近30萬。
跑「馬拉松」在大陸越來越火了」,且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提前上傳近兩三年的完賽證書證明,之後才能參與抽籤。
例如北京馬拉松創辦於1981年,是大陸國內創辦歷史最悠久的賽事之一,線路是從北京天安門到奧林匹克公園,被不少中國跑友視為「一生必跑」賽事。於2024年11/3日舉辦的北京馬拉松的報名總人數超過18萬人,報名人數創歷史紀錄,中籤率約為16.40%。
又如2024年天津馬拉松共有12.1萬人報名,參賽名額為3萬人,賽事綜合中籤率約24.8%。
再從中籤情況看,濟南(泉城)馬拉松的報名人數有7萬餘名,參賽人數為3萬人,中籤概率不足50%;成都馬拉松維持去年熱度,近24萬人爭搶3.5萬個,中籤率約14.64%;於2025年1月5日舉辦的廈門馬拉松,共吸引超18萬人報名,參賽人數為3.5萬人,中籤率約為19.41%。
因此,大陸民眾不是不愛運動,而是不必穿NIKE!
尤其,商機延燒,一些熱門賽事各廠商冠名贊助費用超過千萬元亦不手軟!
目前,一些熱門馬拉松賽事的贊助商名單變得越來越長,贊助商也被冠以「獨家」、「頂級」、「榮耀」、「至尊」等稱號。
以2024成都馬拉松為例,冠名贊助商是蒙牛,官方合作夥伴是特步、京東買藥,官方贊助商是百歲山、中國移動、萬達廣場,還有18家企業為官方供應商,12家企業為官方支持企業;2024北京馬拉松冠名贊助商是貝殼,頂級合作夥伴是阿迪達斯,官方合作夥伴是北京現代,5家企業為官方贊助商,13家企業為賽事支持商。
運動服飾品牌也是馬拉松賽事的重要參與方。
「特步」即是中國贊助馬拉松賽事最多的體育品牌,2007年至今已累計贊助超過1000場。
「安踏」方面也表示,跑步一直以來對安踏也是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贊助馬拉松賽事是公司的具體舉措。
而且,越來越多的品類加入馬拉松賽事的贊助行列,從運動鞋服、運動飲料擴展到銀行保險、家居用品、快消品等。
包裝飲用水「怡寶」的生產商華潤飲料稱,自2013年起,華潤飲料在超過45個城市中合作了超過1000場跑步賽事。
賽事方設置不同等級的贊助商,是為了滿足不同規模和資金實力的贊助商需求,同時,分級規則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是「向下排他」,也就是同一品類中,高等級贊助商排除低等級贊助商。
在很多人印象中,與滑雪、網球等其他運動相比,「長跑」似乎是較容易入門、花費較少的運動。但長跑參與門檻較低,但後期花費也不少。
例如平時跑步需要準備的裝備,光跑鞋就須很多雙,再加上衣服、帽子、運動專用手錶等,差不多花了上萬元。這就是「跑出來」的經濟效益,尤其更帶動文旅和經濟的發展!
一雙鞋,能跑幾條街?
大陸國內馬拉松賽事的「跑步經濟」,不是不用穿鞋,而是不必穿NIKE!
■為何大陸穿NIKE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NIKE曾是眾多大陸年輕人的「首選」運動品牌。但近年NIKE在大陸業務遭遇挑戰,此可由其經銷商「滔搏國際」營運陷入困境看出。
作為NIKE、愛迪達在陸最大經銷商的「滔搏國際」所發佈2024/25財年的半年報顯示,實現淨利潤8.74億元(人民幣,下同)、年減幅34.65%,同時截至8月底公司直營門店數量為5813家,淨減少331家、年減6.4%。
甚至拉長來看,從2021/22財年至2023/24財年,該公司線下門店數量分別為7695家、6565家、6144家,顯見近年的逐年縮減趨勢。
滔搏國際1999年與NIKE建立合作關係後,2004年成為NIKE在大陸最大的零售合作夥伴及客戶。同年開始與愛迪達展開合作,直到2012年也成為愛迪達全球最大的零售合作夥伴及商戶。
2019年滔搏國際在港交所上市,上市時市值高達573億港元;但近年滔搏國際的營收規模總體呈下降趨勢,盤點2020/21財年、2021/22財年、2022/23財年、2023/24財年營收分別為360.1億元、318.8億元、270.7億元、289.3億元。
「滔搏國際」營運陷入低迷的原因:
1、大陸體育市場競爭激烈,安踏、特步等大陸國產品牌崛起,讓NIKE在大陸業務遭遇挑戰。
2、大陸居民消費場景從線下向線上轉移,加大線下獲客難度。
3、「直播電商」等新消費方式火熱,消費者購物資訊愈完整、也更趨理性了。
由於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讓「性價比」、與「心價比」成為消費者決策的關鍵考量。美國運動服飾巨頭耐吉在 8月為止一季裡,大中華地區的營收亦年減 4%至 16.7億美元,並下調2024年剩餘時間的中國財測數字。
然而,耐吉對中國收入的依賴有所增加,當地市場在總收入的佔比從2023年同期的 13.4% 攀漲至 14.4%。
二、不是不喝啡咖,而是不必喝星巴克!
中國新的消費型態正在蛻變,而歐美各品牌商僅以「經濟內捲」模糊帶過,其實是一種誤判!
當中國本土品牌全力搶攻內需市場,未來歐美各國將痛失一個14億人口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實得不償失!
當歐美各國反向撤退中國「消費市場」,中國「瑞幸咖啡」、「庫迪咖啡」正要跨出國門!
■大陸本土品牌競爭激烈,再次打壓蘋果與星巴克等美企獲利表現
《CNBC》報導,隨著中國大陸消費持續低迷,本土品牌競爭激烈,蘋果 (AAPL-US) 、星巴克 (SBUX-US) 、耐吉 (NKE-US) 近來發布的最新季度財報中均顯示中國市場銷售額持續下滑。
例如美國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也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外品牌搶市而面臨更大壓力,並因此以「半價」賣咖啡。在 9月為止一季,星巴克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下降 14%,消費者每份訂單的平均支出減少了8%。
■受到北美客流量減、中國競爭激烈影響,星巴克上季業績衰退
星巴克 (SBUX-US) 公布第 4季財報,季營收 91億美元,年減3%,低於預期的 93.6億美元。每股獲利 0.8美元,年減 25%,低於預期的 1.03 美元。
當季全球同店鋪銷售下降 7%。其中,美國同店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降 6%,客流量下降 10%,平均客流量成長 4%;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 14%,客流量下降 6%,平均客流量下降 8%。
星巴克表示,業績不佳主要是由於北美客流量減少和中國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在美國市場,即使增加了對業務的投資,例如在其行動應用程式中更頻繁地進行促銷,並擴大產品範圍,但客流量還是下降了10%。
在第二大市場中國,同店銷售額暴跌 14%,超過市場預期的下滑 10.5%。該公司將業績下滑歸因於中國市場的競爭,指稱其對手正在改變消費者行為,並改變該公司的市場策略。
■不是不喝啡咖,「庫迪咖啡」擬1年展店4萬家?
由瑞幸咖啡創辦人錢治亞於2022年創辦的新品牌庫迪咖啡(COTTI COFFEE),以兩年時間全速展店,其分店數量已逾1萬家,躋身全球規模第四咖啡連鎖品牌,也是繼瑞幸之後大陸本土第二家擁萬家店舖的咖啡品牌。並計劃到2025年再展店4萬家,實現2025年底門市總數達5萬家的目標。
「庫迪咖啡」開業以來,累計閉店率僅3.6%,不是說好了「經濟內捲」,還有那麼多人喝咖啡?
■斷尾求生,美國星巴克欲出售中國業務股權?
外傳美國星巴克受到競爭對手瑞幸咖啡與庫迪咖啡的夾擊,欲出售中國業務股權。What?
瑞幸咖啡一杯咖啡售價僅人民幣9.9元,而星巴克則堅持人民幣30元的價格,顯示星巴克咖啡的「苦」。
以上海星巴克為例,卻受到瑞幸咖啡與庫迪咖啡一杯人民幣9.9元的強力競爭,瑞幸咖啡上海一路擴張至16218家門市,2023年營收達249億人民幣,成長87.3%。而上海星巴克營收同期為31.6億美元,已經慘輸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翅膀硬了,擬進軍美國市場!
當許多人認為瑞幸已經死了,但2023年瑞幸咖啡在中國的年收入達到人民幣 249 億元(35 億美元),在中國首次超過星巴克。該公司今年第二季營收激增 35%,達到人民幣 84 億元,淨利潤 8.71 億元。
據英國《金融時報》(FT)10/29 日報導,中國最大連鎖咖啡業者瑞幸咖啡,計劃最快2025年進軍美國市場,準備以「低價飲品」擊敗星巴克 (SBUX-US) 等競爭對手。打鐵趁熱?
據說,瑞幸將瞄準紐約等擁有大量中國學生和觀光客的城市,此前該公司一直在 NBA 比賽期間打廣告,力圖在搶佔美國市場之前建立知名度。
據說,瑞幸希望運用在中國銷售平價咖啡的經驗,透過銷售價格在 2 美元或 3 美元左右的飲品,以低價擊敗美國競爭對手。難道「阿幸」知道美國有4000萬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窮人也有喝咖啡的人權?
瑞幸對上述江湖傳聞,不予回應!
不過,美國與中國存在截然不同的消費環境和競爭格局。瑞幸在中國市場依賴無現金業務模式,即顧客透過 App 買咖啡,並享受團購折扣,瑞幸在美國市場可能需要做出相應調整。
尤其,美國咖啡市場競爭激烈。除了星巴克在美國擁有近 17,000 家門市,咖啡和甜甜圈連鎖店 Dunkin” 擁有超過 9,500 家門市。在紐約上市的 Dutch Bros,擁有約 900 家得來速咖啡店。與此同時,從麥當勞到便利商店,咖啡隨處可見。但是,「阿幸」最喜歡接受挑戰,您喝過「茅台咖啡」嗎?
■庫迪咖啡亦展開全球擴張策略,轉戰中東!
中國咖啡品牌繼續向海外擴張,如今除了共同進軍東南亞外,還將中東視為新市場。
2024年 3月,庫迪中東首店開業,選址杜拜 Deira 地區的 Business Village 商圈。據陸媒《硬氪》統計,截至目前,庫迪已經在卡達的杜哈和杜拜分別開設 3家和 4家咖啡門店。
據報導,在杜哈、杜拜等中心城市,星巴克等全球連鎖咖啡品牌和當地咖啡品牌的現制咖啡售價約合人民幣 40元 /杯,庫迪的咖啡定價則僅 10卡幣 – 15 卡幣之間(約合人民幣 20-30元)。
隨著近兩年來,中國現制茶飲行業增速普遍放緩,出海中東的奶茶品牌隊伍持續擴大。2024年 1月,貢茶與沙烏地阿拉伯 Shahia 食品集團簽署了一份號稱品牌「史上最大的」特許經營協議,擬將在中東開設 300 家門店。
目前,喜茶事業合夥助手微信小程序上,阿聯地區的合夥申請顯示開放狀態。
相比奶茶,中東人對咖啡的消費習慣其實更牢固。早在 13 世紀,衣索比亞人就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地區,飲用咖啡逐漸成為阿拉伯人的日常習慣。尤其,加上沙烏地阿拉伯禁酒,咖啡是當地人最主要的飲品消遣,24 小時營業的咖啡店是當地主流。因此,庫迪在半年內開出 7家店,在中東迅速嶄露頭角。
值得留意的是,庫迪選址中東展店,在咖啡口味上必須有本土創新,必須加入大量的本地香料來豐富咖啡的風味。甜度和咖啡豆烘焙程度也必須調整相對輕微。而想要滿足中東市場的特殊需求,必須對新品研發的要求較高,增加特殊 SKU 的嘗試,也會對海外供應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不是不想開車,而是不必開雙B!
大陸汽車市場,面對中國大陸本土車廠崛起以及新能源車的熱銷,外國高階豪車銷售也節節敗退。
■跑車界「皇后」瑪莎拉蒂,9月在中國銷量也銳減87%!
作為義大利超豪華汽車品牌,曾被譽為跑車界「皇后」的瑪莎拉蒂,2004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先後引入Ghibli、Levante、Quattroporte等熱門車型,2017年在中國市場一度創下 1.5萬輛的年銷量紀錄。
但2024年,在中國市場似乎也賣不動了。
據乘聯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的進口銷量僅38 輛,較2023年同期銳減 87%,在超豪華品牌中的降幅最為慘烈。
與此同時,瑪莎拉蒂的價格也扛不住了。以瑪莎拉蒂 Grecale 為例,2023款 2.0T GT 廠商指導價為人民幣(下同)65.08 萬元~103.88 萬元,上海經銷商的報價是 50.08萬元起,優惠 15萬元,相當於打了七七折。
同樣在上海,瑪莎拉蒂 Levante 2022款 2.0T GT鋒芒版指導價 86.68萬元,經銷商的報價則是 64.68萬元,優惠 22萬元,相當於打了七四折。
■BMW、保時捷在大陸爆危機,經銷商跑路、車價砍6折
大陸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例如,保時捷2024年前9個月的銷量量,較2023年同期大幅下滑29%,等於銳減三分之一。近期,空車價更下殺6折。
另一家豪車品牌BMW在中國大陸也遇到困境。全球首家BMW的5S店授權經銷商-北京星德寶爆出財務危機倒閉,負責人跑路,積欠員工薪水、更有上百位BMW車主儲值的費用求償無門,讓市場相當震撼。
該店是BMW全球首家授權的5S經銷商,在銷售、零件、服務回饋、售後服務的傳統「4S」基礎上,增加了永續經營(Sustainability)的指標。
■福斯汽車大動作削減成本,計劃關閉3家德國廠、並大規模裁員
10/28日,福斯汽車 (Volkswagen AG) 宣佈將首次考慮關閉在德國至少3加工廠、裁員數萬人、並試圖透過削減開支來提升競爭力。
福斯高層此舉在凸顯其汽車製造面臨危機的嚴重程度,不只在轉型電動車方面表現不佳,在中國市場也失利,其市占逐漸被中國本土競爭對手搶走。
福斯執行長布魯莫 (Oliver Blume) 指出,福斯品牌的成本較高。該品牌目前正疲於應對歐洲市場需求下降和中國市場比亞迪 (1211-HK) 日益激烈的競爭。
顯而易見的是,削減計畫將加劇與工會的衝突並對歐洲最大的經濟體造成打擊。歐洲經濟正陷入停滯,面臨移民問題、俄烏戰爭能源成本上升、預算緊縮等挑戰。
■德國汽車產業正進行轉型,到2035年恐流失18.6萬個就業機會
作為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大戶, 歐盟的目標是在 2030 年之前,在 1990 年水準的基礎上,將境內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減少 55%,最終在 2050年實現碳中和,而交通運輸行業脫碳被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因數據顯示,歐洲約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交通運輸,該行業也是歐盟唯一碳排放量持續上升的行業。
所以歐盟2023年通過了一項政策,從 2035年起歐盟境內將禁止銷售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車,這意味著燃油車未來將不再允許銷售。
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委托研究機構 Prognos 進行研究顯示,到 2035年,德國汽車行業的轉型,可能導致 18.6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這項研究報告顯示,從 2019年到 2023年,德國汽車行業已經流失 4.6萬就業機會,主因就是產業朝「電動車」轉型。
VDA 在報告中指出,由於昂貴的電價、高稅率以及不斷增加的繁文縟節,德國汽車行業失去了競爭力。
四、不是不消費,只是想「隨心所欲」!
不出國,一樣可以玩得很開心。不是嗎?
■中國本土「低溫經濟」商機爆發!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期發布《2024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預計2023至2024冰雪季,大陸冰雪休閒旅遊人數將超過4億人次,相關收入將達5500億元人民幣。
尤其,黑龍江省「冰雪哈爾濱」被大陸公認是第一網紅城市。超過三亞、廈門、烏魯木齊等熱門旅遊城市。且哈爾濱旅遊火熱也帶動整個大陸東北地區。交易數據顯示,同一時期,吉林長春線下交易金額同比成長88%,遼寧瀋陽線下交易金額同比成長59%,均超出了大陸全國同期水準。
仔細觀察「冰雪哈爾濱」成為網紅「頂流」城市背後,靠並非政府部門招商引資、專案推介,而是充分利用「全媒體時代」的流量效應,深入挖掘自身獨具的比較優勢、資源稟賦、文化特徵、風土人情,配之高效、人性化管理和服務的結果。
由於,中國發展到目前階段,國民收入水準持續增長,對文旅需求偏好同步提高,這是推動文旅行業發展的剛性因素。
加上3年疫情過後,大陸國內文旅市場偏好有了新變化,從之前熱衷出國旅遊體驗,轉變為對「美麗中國」這種文旅題材偏好,比重增加。不論是「好客山東」、還是「大美龍江」,都是具體體現。既有「冰雪哈爾濱」,何須阿爾卑斯山?
■新疆「冰雪旅遊」再掀熱潮!
大陸入冬以來「冰雪熱」升溫,各地湧現一系列「冰雪+」新產品、新場景。尤其,今年新疆各地冰雪旅遊熱潮持續升溫,冬日的壯麗景色吸引了大批海內外遊客。位於天山南脈腳下的瓊庫什台村,近期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其雪景之美讓遊客流連忘返。
大陸新疆的瓊庫什台村曾是默默無聞的傳統牧業村,近年來,依靠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完善的旅遊設施,逐漸發展成為知名景點。雪季的到來為該村帶來更多遊客,也帶動了當地民宿業的繁榮,進一步推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
另在昌吉市江布拉提草原,白雪覆蓋的山野與壯麗的蒼茫景象相映成趣,讓人仿佛置身畫中。近期,有記者用無人機拍攝到稀有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天山馬鹿群時而在山谷中奔跑,時而悠閒地漫步於山間,成為一大亮點。
根據央視報導,近幾年冰雪經濟保持較快發展,2023年大陸冰雪產業市場規模為8900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2025年將突破1兆元,且冰雪經濟在推動鄉村振興、地方經濟轉型、經濟可持續和高品質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
根據大陸工信部資料顯示,冰雪裝備相關的企業數量從2015年的約300家增長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銷售收入也從2015年不到50億元增長到2023年約220億元。
■大陸2024年國內夜間旅遊總花費達1.91兆人民幣
據《2024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預測,2024年大陸國內夜間旅遊總花費將達到1.91兆人民幣、年增率達21.7%。
另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夜間經濟專項調研也顯示,都市夜遊者喜歡特色餐飲和潮流市集的同時,對旅遊購物和文化體驗的需求明顯上升。
目前夜間旅遊已經成為獨具大陸特色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重要組成,更是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有效路徑。
各地景區也為此趨勢而調整,中國旅遊研究院夜間經濟專項調研顯示,全大陸5A級旅遊景區的夜間開放率從2020年的23%增加到現在的63%,新入駐了一批燈光造景、演藝遊船、民宿集市等夜遊核心吸引物。
同時有近4成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研發推出了節事演出、室內休閒、戶外娛樂等夜遊產品,超過1/3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在暑期展開夜遊活動。
■只要我喜歡—流行在婚禮上「以奶茶代酒」
最近,中國年輕人新的消費風,終於刮向了婚禮界。
有別於過去傳統的席上敬酒,不少年輕人「以奶茶代酒」,把各式新茶飲搬進了婚禮現場,一系列珍珠奶茶、輕乳茶、果茶等均成了婚禮座上賓。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上,在婚禮上「敬奶茶」一事也成了新流行,年輕人紛紛在評論區分享個人婚禮經歷、求攻略以及曬返圖。
那麼,這些在婚禮上敬奶茶的年輕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當頭頂的聚光燈灑下、悠揚的音樂響起,一對身著華服的新人站在舞台上,舉起手中的霸王茶姬向台下親朋好友致以謝意。這是 95 後婚禮上的一幕。
中國年輕人新消費風—「自己的婚禮自己做主,吃好喝好開心最要緊。」
當代年輕人的新消費風特徵,獨立自主義有個性,不喜歡如流水線般的流程。例如,把放風箏、麵包攤、帆布袋 DIY 等環節加入其中,親朋好友既可以打卡拍照,也可以感受親自動手的樂趣。
自然「敬酒」環節自然也要別出心裁。出於不喜歡傳統酒桌文化的原因,因此有年輕人將敬酒環節改成敬奶茶,也增添婚禮的趣味。
這不僅是一個「個性化」的選擇,也是一個頗具「性價比」的決定。由於團餐的緣故,點單時系統還可給100 杯 85折的優惠,只要實付人民幣 1,500元左右「比一瓶茅台酒還要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新消費風不是個案,你可在小紅書平台,僅搜索 #婚禮奶茶# 話題,就能得到 12 萬篇以上筆記。
亦即,當代年輕人更加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消費,敬奶茶作為一種新方式,符合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另外,也是充滿趣味的儀式感。
■不婚、不育的大陸年輕人,已砸出人民幣5000億級的「寵物市場」
據高盛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寵物數量首次超過4歲以下嬰幼兒總量,越來越多不願意結婚生子的年輕人,試圖通過寵物獲得「養娃」的情感體驗。
另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23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達5928億元(人民幣,下同)。
多樣化的養寵需求,也衍生出很多寵物新職業。
例如為治療寵物慢性病,有人花錢為寵物請針灸師,寵物中醫越來越受歡迎;寵物走失後,不少人找到為寵物制定個性化尋找方案的寵物偵探;還有人花錢為寵物請心理諮詢師,試圖瞭解寵物究竟在「苦惱」什麼……
附帶一提的是,會帶寵物來看中醫的人,往往都是自家的小寵物出現了疑難雜症,這些主子,有在校的大學生,也有把寵物當孩子養的老年人;
另會找寵物偵探出場的,往往就是那些把寵物丟失的主人,心慌意亂;
至於願意花錢為寵物請心理諮詢師的主子,以一線城市的居多,其中女性佔八、九成,大部分人都是單身,30歲左右。她們感覺自家寶貝患了憂鬱症或焦慮症,想要心理諮詢輔助解決這個問題。
這幾年,大家對於寵物的態度和觀念正在慢慢發生變化。大家視寵物也是一個生命個體,如同家人,它們也有豐富的情緒和感情。不光是給它們溫飽需求,也要有被愛、被尊重、被接納的需求。否則,寵物可能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創傷會,願意為它花錢。因為,這個毛小孩已融入這個家庭,它的一顰一笑,將影響主子的心情。
很多人會對小動物有期待,如同在權力關係裡,常常會有一個信念「因為我養你,所以你要乖乖聽我的話」。這個過程裡,甚至會期待小寵物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經常聽到的就是希望自己家的毛孩子「乖巧、懂事」,希望它們奮發向上,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其實我們對待寵物的方式,通常會無意識的延續自己幼年期間長輩對待自己的方式。有時候,表象看起來是寵物的問題,其實是自己內心的問題,其中也包含著很多無意識的代際問題。現在越來越多人在追求心靈上的成長,瞭解小寵物,也是瞭解自己、治癒自己的過程。
尤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走進婚姻,不想生孩子,但是又想擁有孩子陪伴的體驗感。因此會養一隻小寵物,在這個過程裡,就像養孩子一樣,他們也會擔心小寵物吃太多了,吃太少了,或者不快樂,太淘氣等等。
■韓國的「寵物推車」,2023年總銷售量首度超車「嬰兒推車」!
在「少子化」的現代,養貓、養狗似乎已成大多數「貓奴」、「狗奴」的選擇,且寵物用品售價有時比人類用品還貴!
韓國總統尹錫悅與夫人金建希兩人沒有子女,但養了5貓6狗,尹錫悅在社群網站上還曾自稱是「鏟屎官」,不知是否有名人帶動效應,韓國寵物推車的總銷售量在2023年首度「超車」嬰兒推車銷量。當然,韓國的「寵物推車」賣得比「嬰兒推車」好,代表韓國的出生率確實低到會令韓國人感到憂心。
與出生率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國養寵物的人數已達1,500萬人,將貓、狗視為家庭成員的趨勢也持續上升中,而寵物推車「超車」嬰兒推車的情形,也進一步證明了此一現象。
另外,為什麼會有愈來愈多的韓國人將寵物放在嬰兒推車裡呢?這是因為在韓國,有愈來愈多的公共場域要求寵物在室內時,必須放在籠子或嬰兒推車中。
五、跋尾—「個性化消費」的新消費型態正在集結!
「反全球化」浪潮、「經濟內捲」、「AI技術」正取代人工生產、以及歐美各國對中國的經濟封鎖,這種混血的力量,正在改變大陸消費價值觀,一種新的消費型態正在集結!
尤其歐美各國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已觸發中國「民族主義」的「消費情緒」,將「個性化消費」直接反射到「奢侈品」的「品牌」抵制上,「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華為」從污泥中綻放蓮花,即是「愛國情操」的反射!
歐美各品牌商若僅以「自身業績」衰退來判斷中國消費力,其實是一種誤判!
君不見,美商「山姆會員店」在中國業績如何「火紅」?
中國新的消費型態正在蛻變,而歐美各品牌商僅以「經濟內捲」模糊帶過,其實是一種誤判!
當中國本土品牌全力搶攻內需市場,未來歐美各國將痛失一個14億人口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實得不償失!
■歐美奢侈品行業遇冷,陸客消費意願大跌!
近日,法國奢侈品零售商「老佛爺百貨」宣佈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4億歐元用於擴大和翻新門市,其中1億歐元用於巴黎門市。反之,中國消費者已經不再是巴黎老佛爺百貨的主力。因為,中國的消費者在巴黎老佛爺百貨中的佔比從2019年的40%下降到目前的20%。
儘管中國遊客在疫後已經重新回到巴黎,但以個人自由行、而非團體旅遊為主,這導致該群體在巴黎老佛爺百貨中的佔比下降——旅遊團會將在巴黎奢侈百貨購物列入觀光線路。
中國消費者空出來的位置主要由美國和中東遊客填補,其中美國遊客貢獻了約11%的銷售額。消費人群變化帶來的最顯著差別之一是老佛爺百貨引入更多獨立設計師品牌,例如Toteme、Victoria Beckham和Jacquemus。
這和過去中國遊客的購物傾向有著顯著差別。中國遊客在海外的奢侈品消費曾以買入頭部大牌和具有炫耀性的Logo裝飾產品為主要特徵。
另據韓國免稅店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七個月韓國免稅店人均購買金額錄得五年最低水平,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團體遊客的缺席。韓國《先驅報》稱,如今中國個人遊客前往韓國對美食和打卡的興趣高於購物。
這影響了韓國多家免稅公司的業績。樂天免稅店在2024年上半年營業利潤從上年同期的盈利416億韓元變為現在虧損464億韓元;現代百貨免稅店則出現了90億韓元的營業額虧損;此外,新羅免稅店和新世界免稅店的營業利潤也分別下滑83.8%和75.5%。
根據《南華早報》,疫情前中國消費者購買的奢侈品份額中,約七成在海外完成,這主要是受差價、商品齊全度以及服務水平等因素影響所致。
但疫情結束後,歐美奢侈品消費並沒有如期恢復,當時的主要原因是出入境航班少、以及簽證簽發量不足。
但現在歐美奢侈品行業遇冷的背景,是全球所有市場的消費者減少購買奢侈品頻率已經成為新趨勢,一個主要原因也是歐美國家物價因通脹上漲而昂貴了。
反之,日本因日元匯率持續下跌而成為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首選市場。
界面新聞曾報導,退稅後的LV精品包的中日差價將近5000元(人民幣),而Miu Miu等全球範圍內控價能力不算強的品牌則會出現高達近萬元的差價。
■路透社:外國手機10月在大陸銷量暴跌近45%!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政府下屬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CAICT) 11/27日發布的新數據顯示,包括蘋果iPhone在內的外國品牌智慧型手機10月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44.25%,而中國整體手機銷量增長了1.8%。外國品牌手機10月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從2023年的1114.9萬支,下降至今年622萬支。
在外國手機銷售下降之時,中國科技集團華為異軍突起,在中國手機市場的銷售量拔得頭籌。華為2023年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發表Mate 60 Pro,大受消費者的歡迎。這款手機使用的晶片比中國公司之前生產的任何其他晶片都要先進。受本土製造技術的吸引,中國消費者極為擁護華為的智慧型手機,這項選擇已經影響了許多先前可能選擇iPhone的人。
華為10/26日推出了Mate 60 Pro的下一代產品——Mate 70系列。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華為終端BG(業務集團)董事長余承東稱,這款智慧型手機是「最聰明」的Mate手機。
Mate 70系列的硬體和軟體是迄今為止最不依賴西方影響的手機。華為最新手機的亮點包括人工智慧功能和改進的攝影功能。這款手機使用鴻蒙作業系統,允許智慧型手機與智慧型裝置連接。
繼美國先前採取措施限制華為與關鍵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聯繫之後,華為能夠自行供應硬體和軟體所需的晶片,凸顯其一個顯著的進步。
蘋果的iPhone 16具有人工智慧功能,但這些功能尚未在中國的iPhone中實施。蘋果將中國視為第二大市場,蘋果在中國市佔率大幅下降。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 數度前往中國大陸參加產業會議。
■「舔狗經濟」退燒,「愛人先愛己」的新消費型態正在崛起!
所謂「舔狗」,一般指男性為贏得追求對象的歡心和青睞,不計代價地付出時間、金錢和精力。
2024年4月,重慶男子「胖貓」為追求女友花費50多萬元,卻疑似遇感情摩擦分手而輕生後,也讓更多人反思到,兩性關係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是不可持續的。出於「男性應承擔更多戀愛、婚姻開銷的觀念鬆動,「舔狗經濟」黯然退場。對女友表達愛意,不必是花1314元(諧音「一生一世」)的開銷或者999朵玫瑰、高檔化妝品。
也有人認為,大陸經濟下行,再加上就業壓力、住房成本等境況讓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信心,才是「舔狗經濟」退燒的主因。當下,經營一段親密關係已經成為一種負擔,男性在上述「壓力」下,也讓官方都承認「舔狗經濟」崩盤。
當「舔狗經濟」逐漸退燒的同時,另一種新消費模式卻應運而生。隨著越來越多年輕男性選擇「愛人先愛己」,「他經濟」正崛起,從2021年起,大陸男性的單月消費超過女性,2023年雙十一更誕生男生新的「消費三件套」:電競、騎行和潮玩,顯示男性也更懂得花錢消費愛自己。
一個「個性化消費」的新消費型態正在集結,歐美各品牌商不要僅以「經濟內捲」模糊帶過!
■中國本土企業將從「價格戰」中浴火鳳凰?
在大陸,「內捲」已成人人喊打的一個詞。其中,「內捲」最主要形式就是「價格戰」。過度競爭的行為令人叫苦不迭。
如今,不少外企已在「內捲」中被淘汰,而不少中國本土企業也開始明確提出要「反內捲」。這些從「價格戰」中倖存的本土企業,未來將是浴火鳳凰?
例如吉利汽車、蔚來汽車是最早一批倡議「反內捲」企業,汽車業是近兩年價格戰較激烈行業之一。《中國汽車報》報導,僅從 2023 年以來,大陸汽車零售價格整體平均下降了約 20%。
又如10 /14 日中國太陽能行業協會內部座談會,16家企業達成共識:「反內捲」、反惡性競爭。
類似提出「反內捲」的知名企業,已來自餐飲、汽車、太陽能等十幾個行業。
餐飲企業也是價格戰較為激烈的行業。從瑞幸、庫迪的 9.9 元(人民幣,下同)喝咖啡,到肯德基的大神卡、麥當勞的「窮鬼套餐」,再到高端餐飲品牌新榮記推398元套餐。近兩年以來,餐飲品牌捲低價風潮,已從奶茶、咖啡等飲品類,逐漸蔓延到速食、火鍋、正餐等各個餐飲品類。
這種以「捲死」同行為目標的惡性競爭,本身不可持續。這樣無休無止價格戰,是以過多壓縮利潤空間為前提。只是「囚徒困境」下,誰也不敢單獨退出。以2023年初速食品牌西少爺推出了9.9元套餐為起點,直至2024年 7 月,沒有餐飲品牌取消低價套餐,反而參加價格戰企業越來越多,品類也越來越豐富。
轉變出現在2024年 7月。7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
以此為起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 8 /12日表示,不能採取價格戰等內捲式惡性競爭的短視行為影響長期可持續發展。
9 /6 日大陸副總理張國清提出,要防止低水準重複建設和內捲式惡性競爭。
7 /30日蔚來汽車品牌與傳播助理副總裁馬麟表示,不要搞「捲周榜」式低水準內捲。9/12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稱,哪怕「跌出前十」也要走正確的路,追求有底線,有信譽有品質的市占率。
因為,惡性競爭導致很多企業真的捲不動了。以汽車產業為例,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汽車產業上游企業平均淨為 1.5 億元,中游為8.9億元,下游為 4.5億元。上游和下游承受著更大的營利壓力。
這一現象可能是中游企業因業務覆蓋汽車生產全產業鏈,生產成本得以降低。2024年7月,中游車企比亞迪旗下方程豹「豹 5」車型全系降價5萬元。價格戰下,比亞迪毛利率不降反升。財報數據顯示,比亞迪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20%,同比增長2%。
只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做到規模效應,多數企業只是在價格「內捲」中疲於應付。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以蔚來為例,6年虧損866億。
雷軍也曾說:賣一輛虧一輛。
因此,從持續「獒犬式競爭」倖存的本土企業,正逐漸形成「反內捲」共識。未來將共同割據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