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行情的「明斯基時刻」?

資金行情的「明斯基時刻」?

2home.co   楊惟婷

 

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基本面和資金面,是金融市場的任督二脈……。

這幾年,是一個基本面失調(中美對抗、疫情、戰爭)的時代,僅能靠著資金面(除了QE、還是QE)大水氾濫,載起金融市場一時的「非理性繁榮」,只是底氣有一點點虛……。

 

曾幾何時,資金行情的「明斯基時刻」是否悄悄地走到斷崖了?

資金行情是否也會一瞬間變老呢?

 

一、美國為何尚未陷入「經濟衰退」?

 

針對這個問題,瑞銀集團 (UBS) 經濟學家團隊發佈研究結果:

提出這次美國經濟為何尚未陷入經濟衰退的十大因素?

 

第一:「緊縮」貨幣政策其實是「緊中帶鬆」

自2022年3月以來,美國Fed快速提高了政策利率,政策利率目標上限已從0.25% 上升至近期的 5.25%。

與此同時,美國Fed選擇在部分債券到期時,不進行本金再投資,從而減少了其持有的美債和抵押貸款債券。

儘管如此,瑞銀團隊仍認為美國Fed政策立場仍相對寬鬆。瑞銀團隊從許多指標來看,貨幣政策強升持續不到六個月,故不足以立刻讓經濟陷入衰退。

 

第二:輔以「赤字財政支出」促進經濟增長

2020年疫情以來,聯邦政府增加4兆美元以上的「赤字財政支出」,此有助於提振美國經濟。

 

第三:政府向家庭無償支付的紓困計畫,幫助「家庭債務」仍處於可控範圍

政府向家庭無償支付的刺激消費支票、增加的失業救濟金、薪資保護計畫和新冠紓困計畫,幫助美國家庭在疫情大流行期間積累財富,使美國消費者比近兩年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加樂觀。

 

第四:消費者和企業沒有出現「過度借貸」現象

雖然經濟正處於緊縮週期後期,但私營部門並沒有出現過度借貸行為。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或企業債務與GDP的比率並沒有過高。

 

第五:矽谷銀行倒閉後,沒有出現「信貸緊縮」

矽谷銀行倒閉後,美國財政部及Fed快速打開資金水龍頭救急,因此銀行體系未造成信貸緊縮。

 

第六:「勞動力市場」緊張促進經濟增長

自2020年5月美國經濟開始復甦以來,已創造了超過2500萬個就業崗位,而 JOLTS(職位空缺和勞動力流動調查)數據顯示,仍有大約1000萬個職位空缺,對工人的需求可以說是讓美國經濟擺脫衰退的最重要因素。

 

第七:「經濟擴張期」越來越長

1854年至1919年之間,美國經濟擴張平均持續為 2.2年,1919年至1982年平均為3.4年。

但自1982年以來的四次擴張平均持續了8.6年,由於經濟擴張時間延長,可支撐了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第八:經濟正經歷「滾動式」衰退

當疫情首次在全球大爆發時,商品需求猛增,而對旅行等服務的需求卻大幅下降。現在,隨著疫後復甦的推進,情況則相反了。此時「滾動式」衰退的本質是製造業可能陷入衰退,而經濟中的服務業則可能繁榮。

 

第九:服務業出現K型復甦,使美國經濟免受全面衰退的影響

例如6月份供應管理學會 (ISM) 製造業指標從5月的46.9,向下降至46,為2020年5月以來最低,連續第八個月下降。

相比之下,6月份 ISM 的整體服務業指標由前月的50.3,向上攀升至53.9,創年初以來的最大上揚,並連續第 6個月擴張。

由於服務業占美國經濟的近四分之三,服務業現K型復甦,保護整體經濟免受衰退的影響。

 

第十:疫情後的世界,仍是個謎?

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經濟走入了幾乎沒有歷史先例的未知領域。想預測未來經濟和金融領域的發展,變得極其困難,目前僅摸著石子過河。

 

■一葉知秋:美國經濟若無虞,越南經濟為何獨惆悵?

 

中美關係不佳,外界看好越南等國是中美貿易戰下的贏家,但數據資料顯示,越南8月出口率連續第六個月下滑,創下2009年以來最長頹勢,專家分析關鍵在於美國市場疲軟。

 

據越南統計總局(GSO)公布數據指出,越南8月出口額年減7.6%至323.7億美元,此降幅雖然低於市場預估的9.5%,但仍創下2009年以來最久的頹勢,引發商界擔憂,且各大工廠都面臨缺乏訂單的情況。

總計2023年前8月,越南出口額年減10%至2277.1億美元,主要受美國業者庫存爆量,而美國占越南絕大多數的出口額,越南因為沒有訂單,導致經濟受重創。

 

值得警惕的是,除了西方國家的庫存問題,大陸經濟惡化,也導致大陸企業的訂單銳減,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越南受到最直接的打擊。

 

二、留意美國財政部「大發債」,將引爆銀行體系「流動性緊俏」效應

 

美國債務上限協議通過後,對市場而言,並不是實質好消息,因這項協議帶來的只是短暫的「sugar high」。

因達成協議,美國財政部葉倫終於可以大發債券了!但是,誰會來買單?

 

Fed自顧不暇!Fed鮑爾正在退出QE,說那是財政部葉倫的事,不關他的事啊!

中、日兩國也正在減持美債啊!

美國家庭債務飆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高,民間阮囊羞澀啊!

最後,葉倫為發行債券、填補空虛的財庫,只有逼各大銀行買單,此可能導致銀行準備金流失,進而從市場直接吸走數千億美元現金,使美國銀行體系恐將出現「信貸緊縮」。

 

根據摩根大通最近所做的分析,在提高債限後,美國財政部可能在未來7個月新發行近1.1兆美元的美國短期國庫券(T-bill),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發債規模。此舉恐使市場流動性緊俏,造成「信貸萎縮」。

 

另外,法國巴黎銀行也估計將有7500億~8000億美元可能從類現金的工具中撤出,例如銀行存款以及與聯準會進行的隔夜融資交易。美元流動性將下降,到9月底,估計將用來買進8000億~8500億美元的T-bill。

 

令人擔心的是,美國債務上限的不確定性期間,使美國財政部一般帳戶 (TGA) 枯竭,當時釋出了準備金餘額,導致目前過剩流動性湧入美國大型尖牙股。

但TGA 是美國財政部在 Fed的存款帳戶,代表 Fed資產負債表上的一項負債。

然而,隨著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達成,隨著債務上限的提高和新債券發行,TGA 可能會大幅增加。形勢應該會發生逆轉,尤其造成流動性開始緊俏,從而引發獲利了結拋售。亦即上述債限問題解決,反而可能成為引爆市場修正的導火線。

 

比較好的另一種可能性是,T-bill的發行部分可能被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吸收。這樣對整體金融市場的影響可能相對較小。

 

從市場流動性方面來看,如果新債券發行大幅增加導致 TGA增加,也可能會從市場中抽走流動性。

未來回流到 TGA的資金量、以及用於購買新發行債券的資金來源,將可能引發「去槓桿化」進程,因流動性實際上會從市場中撤出,從而啟動去槓桿化過程。這可能會導致金融市場低迷。

 

而且這種快速、大量的舉債,勢必也會以當前的「高利率」來發行,以吸引民營企業、家庭持有的存款將轉向利息更好且相對更加安全的政府公債。這將加劇銀行業存款外流的趨勢,給銀行的流動性帶來更大壓力、推升短期貸款和債券利率,並使已經苦於利率高漲的公司面臨借貸成本更加昂貴的困境,最終可能導致美股失血大跌。

 

三、比特幣這隻「資金行情」的金絲雀正在示警

 

被視為矽谷創投教父的提爾 (Peter Thiel) 表示:「比特幣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 (canary in the coal mine),是最誠實的市場,告訴我們舊有體制即將破裂。」

亦即,當比特幣大漲,即是「資金行情」的狂歡盛宴,反之,當比特幣大跌,即是「資金行情」的曲終人散時刻,那現在呢?

 

■當「資金行情」的狂歡盛宴時,游資流竄於比特幣、股市、房市、債市、匯市及商品市場中

 

美國2022年初財政赤字已突破30兆美元,已遠超過其GDP的21兆美元,這種「寅吃卯糧」的惡習真是令人無言以對。

加上美國Fed近年來無限量QE,致資本市場游資太多,游資四處游牧尋找收益管道,由追逐風險資產(比特幣、股票、房地產等),最後湧入各式商品市場(糧食、貴金屬、棉花等)。

 

事實上,比特幣、股市、房市、垃圾債等等,近年來正是扮演QE資金浪潮渲洩的蓄洪池,而由於其有效圈住各國央行QE政策的錢潮,也防止了「惡性通膨」的發生。

 

但連續多年在金融市場炒得火熱的股市、比特幣、房市、垃圾債投機潮,由於基期已高,都形成了「資產泡沫」,已開始經歷利率上升的試煉。

 

例如比特幣站 6.9萬美元大關後,市值第二大的以太幣報價也來到4800美元之上,連帶狗狗幣、柴犬幣等迷因幣也引發市場熱烈關注,規模迅速擴大,一度加密貨幣總市值突破3兆美元,較2020年底翻漲近三倍。

以比特幣來說,比特幣2021年半年內膨脹成2兆美元的泡沫,但它在2021年6月竟摔成1兆美元。它似乎已透露出不尋常氣氛?

 

而美債市場也胃納了22.2兆美元的規模,其中,美國高收益債(垃圾債)目前市值達1.6兆美元。

美國勞工部2/10日公布1月未季調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較去年同期大增7.5%,超過市場預估的7.2%,再次刷新1982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表明通膨前景惡化,強化今年大幅升息可能性。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聞聲急升至2%左右,快速升高的殖利率立刻引起股市修正。它似乎也透露出不尋常氣氛?

 

另全球房市一樣被熱炒,浮現15年來最大泡沫警訊。目前美國房價已寫下約30年來最大漲幅,且漲勢也駭人地止不住,成為通膨的抬轎者之一,相信未來也必須經歷利率上升的試煉。

 

其實,在美國Fed無限量QE下,資金潮水需要蓄洪池,以防釀成百年一遇的通膨。其中,加密貨幣、股市、房市、債市正是美國Fed愚人碼頭上的四艘海盜船。

尤其,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的投機性,更是其成為QE的資金蓄洪池的首選,現今約有3兆美元資金胃納在加密貨幣市場,可以暫時扮演「抗通膨」四分衛。

 

■葉倫「發債」與鮑爾「縮表」,比特幣交易量目前跌到逾兩年谷底

 

以劇烈波動為人知悉的比特幣,7月交易量跌到 2020年11月以來最低,主因是波動性減弱,價格如一灘死水,資金行情仍在退潮中。

 

事實上,比特幣的 30日波動性也跌落到近五年低點,自2019年1月迄今,這種情況只只發生過八次。這景象對比特幣來說,相當不尋常。

 

追蹤交易量下滑原因,除因在2022年幣圈一連串醜聞和公司倒閉後,大批投資人撤離市場,散戶投資人損失。另外,交易量下降有一部分原因,可歸咎於葉倫「發債」與鮑爾「縮表」,資金行情在退潮中。

 

加密貨幣8/18日盤中大跌,比特幣一度跌破 2,6000美元關口,為兩個月以來首見。比特幣目前徘徊在 28000美元附近,差不多是貝萊德 (BlackRock) 在美國申請發行現貨比特幣 ETF後,所形成的價格帶底部。

 

此外,10年期美債殖利率8/23日又來到4.3658%,攀升至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後、約15年來最高水準之際,避險意識也給加密貨幣市場帶來壓力。

 

■比特幣當前走勢類似1930年崩盤的美股

 

近期,比特幣展開新一輪的跌勢,一度跌至 25250 美元附近。

據彭博行業研究 (Bloomberg Intelligence) 資深大宗商品策略師 Mike McGlone 表示,比特幣目前的走勢看起來與 1930年的美國股市相似。當年,高於正常估值的股票價格導致道瓊指數崩跌89.2%。

 

分析師曾將比特幣列為「歷史上表現最好的資產」之一,因這種加密貨幣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從 100美元漲到7萬美元左右。

但是,McGlone 指出,比特幣價格走勢與 20世紀 30年代股市走勢的有極相似之處。在此期間,美國經濟經歷了歷史最黑暗的時刻。

 

McGlone認為,當聯準會貨幣政策由QE改變為QT後,比特幣可能持續下跌。

而McGlone 關注的重點在於,隨著美債的殖利率來到 5%,會讓投資者從比特幣資產轉投向政府金融工具的潛在收益。只要這種環境持續下去,比特幣就會表現下降趨勢。

 

未來半年,投資人正準備迎接超過 1兆美元的公債湧入金融市場,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新一輪波動,美國銀行壓力也將再加大。

 

另據摩根大通預估,到2023年底,美國政府將需要借入1.1兆美元的短期公債,未來 4個月淨發行 8,500億美元國庫券,新發債的龐大規模將推高政府債券的殖利率,吸走銀行存款中的現金。股市下修機率也正上升中。

 

■不准跟葉倫、鮑爾搶錢,SEC延遲七檔比特幣現貨ETF審核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在8/31日延遲七檔比特幣現貨 ETF 申請的決定。

 

此前,加密貨幣信託基金公司 Grayscale (灰度) 於 8/29日贏得對 SEC的訴訟,外接猜測,至少有一個加密現貨 ETF 獲批准的機率大幅提升。

SEC 此前駁回灰度的申請,理由是比特幣現貨市場並未受到有效監管、無法預防詐欺與操縱事件。其實是,不准跟葉倫、鮑爾搶錢。

 

比特幣近年來正是扮演QE資金浪潮渲洩的蓄洪池,而由於其有效圈住各國央行QE政策的錢潮,也防止了「惡性通膨」的發生。

如今,在通膨失控的情況下,無疑比特幣將是兔死狗烹。

 

四、「資金派對」何時曲終人散?

 

這次美國經濟尚未陷入經濟衰退的主要因素,其實就是靠著「QE印鈔」、撒錢「赤字財政」硬撐,用資金載起金融市場一時的「非理性繁榮」,但下一代的錢也快被「寅吃卯糧」用罄,連那最後一筆,「拜登經濟學」已預約,恐是夕陽的最後一抹金黃……。

 

■由【特里芬兩難】(Triffin dilemma)說起

 

【特里芬兩難】為國際金融的一個重要經濟理論:

當一個國家的貨幣、同時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時,有可能造成國內「短期」經濟目標和國際「長期」經濟目標的利益互相衝突。

這困境最早是由比利時裔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代提出。

 

Triffin指出,當外國想持有該國貨幣(全球儲備貨幣)時,該國必須願意提供額外貨幣供給,以滿足世界對於這個「儲備」貨幣的需求(外匯儲備),從而導致該國貿易赤字產生。這長期的「貨幣」失衡,終將造成該國國內「短期」經濟目標和國際「長期」經濟目標的利益互相衝突。

 

例如,Fed鮑爾為了「抗通膨」採暴力升息政策,形成了「強勢美元」,但強勢美元衝擊了全球經貿,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

 

問題是,美國只想享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印鈔權」,但是,美國並不想承擔「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穩定義務」,故美國執行其貨幣政策時,往往只在乎美國利益,甚至以鄰為壑,不顧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

 

因此,長期以來,美國利用印鈔向中東採購石油釋出「油元」、以及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國際收支逆差,不斷向國際社會「輸出美元」。

藉此,美國可以任性「印鈔」、並長期享用全球價廉物美產品。

 

而各國在追求「出口成長」迷思下,也樂意以產品向美國朝貢,並收取美國的貨幣(美元)作為其外匯儲備貨幣,甚至反向美國財政部採購「美債」當做孳息資產、成為外匯儲備。反正買石油需要美元、買軍火也需要美元。

 

但是,美國長期以來的過度消費(貿易赤字)已導致美國的經常帳收支大失衡,特別是累積到33兆美元的財政赤字。這已是美國無力償還的債務問題,除非國際遍地烽火、大量採購美國軍火,否則最後只能「以債養債」。

而美債真的能「保值」嗎?萬一「美軍」打了一場敗仗呢?

 

美國目前只能一直印鈔來付息,直到有一天、有個人發現鬱金香是可以吃的球莖?直到有一天、無人敢再買美債?這一場國際合意的「龐氏騙局」才會炸鍋來……

而最後一隻老鼠,應該是可上台領獎。安慰獎……?

 

■Fed自2022年迄今已「無痛縮表」1兆美元,但更大考驗在後頭

 

Fed從2022年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縮表,又稱量化緊縮 QT) 迄今,Fed 正在推動數十年來最激進的貨幣緊縮行動,其中一環就是讓 600 億美元的美國公債和 350 億美元的抵押擔保證券 (MBS) 到期後不再投入。目前已經脫手約 1兆美元債券(抽走1兆美元流動性),只是市場流動性太多、令金融市場失去戒心。

 

根據紐約聯準銀行的統計,Fed 的公開市場操作帳戶 (System Open Market Account, SOMA) 目前資產約 7.4 兆美元,比2022年 8 月破紀錄的 8.4 兆美元減少 1兆美元。

 

尤其在美國舉債上限之爭過後,由於財政部需要補充現金,因此發債量變大。

目前美國財政部必須仰賴民間部門吸收聯邦債務。迄今,貨幣市場基金 (MMF) 等買家還很樂意購買財政部發行的高利國庫券。

亦即,本次 QT迄今,財政部大致是從貨幣市場基金停泊的機制——「附賣回計畫」(RRP)——吸收更多現金。RRP 帳戶目前剩下 1.6兆美元,約為銀行準備金的一半,而2022年 12月曾高達 2.6兆美元。所以,尚未造成銀行體系「信貸緊縮」。但隨著 QT持續進行,最終可能吃掉銀行體系更多準備金,讓市場面臨考驗。

 

另一個觀察重點在於,美國財政部將出售何種債券,以因應伴隨財政赤字擴大而來的融資要求。高收益國庫券最近需求強勁,但財政部也正擴大發行「較長天期」債券,讓各界開始留意到美國的「償債能力」問題。

 

■「拜登經濟學」將登場,美國「財政紀律失控」猶抱琵琶半遮面?

 

在債務上限僵局期間,美國財政部一度面臨資金耗盡的危機。因此,自美國國會和白宮在 6月初同意暫停債務上限以來,財政部即一直在增加現金餘額,Q3借款淨額預估至1兆美元。美國財政部將Q3借款淨額預估上調至 1兆美元,這一借款淨額,被稱為財政部一般帳戶 (TGA) 的現金儲備。

 

由於預算赤字不斷惡化以及聯準會減持美債,美國財政部目前正處「大發債」階段,以繼續補充現金緩衝,來應對未來不斷惡化的財政赤字。而且,發債潮可能延續到2024年,以推動「拜登經濟學」爭取連任。

 

目前負責籌措「拜登經濟學」糧草的葉倫正在「大發債」。此舉葉倫「大發債」與鮑爾「縮表」合體,倚天劍、屠龍刀同時出鞘,是否將造成銀行體系的「信貸緊縮」?

 

■共和黨不會坐以待斃,美國「政府關門」的肥皂劇恐又要上映了?

 

高盛經濟學分析師 Alec Phillips在8/21日發布報告警告,美國眾議院預定 9 /12日才復會,國會必須在那短短 12個工作天有一長串代辦事項,由於兩黨在支出問題上的政治分歧,還要消弭和參議院之間的歧見,若在 9 /30日 (目前財政年度最後一天),美國聯邦政府因預算撥款告罄而關門,美國經濟增長將短期內受創。亦即肥皂劇又要上映了?

 

近年來美國政府頻繁面臨關門威脅,因兩黨就支出、資助烏克蘭法案、墮胎與跨性別其他問題展開論戰,所以信評機構惠譽 (Fitch) 8 /1日將美國長期外幣債務評級從最高的「AAA」調降一級到「AA+」,預計美國未來三年財政狀況將惡化,同時總體債務負擔將不斷提高。

惠譽提及,反覆出現的債務上限的政治僵局和最後一刻才解決的肥皂劇,降低人們對美國財政管理的信心。

 

■美國「貨幣供應」,出現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幅度的收縮

 

美國川普、拜登「選舉支票」透支的QE貨幣供應,已豢養出一隻通膨猛獸。

目前美國Fed尚處在「升息、縮表」階段,以撲殺通膨。否則2024年「拜登經濟學」如何華麗登場?

 

但鮑爾用力過猛,美國貨幣供給自2022年11月起,28年來首次出現同比增速轉爲負值,之後未再轉正。

例如2023年 6月同比下降 12.4%,降幅雖略低於 5月的 13.1%,但已連續 3個月降幅超過 10%,深陷負成長區域,顯示斷崖式收縮正在加劇。資金行情的「明斯基時刻」悄悄逼近了嗎?

 

據獨立經濟研究所 Mises Institute評論指出,美國貨幣供應正出現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幅度的收縮。在2023年 3月以前的至少 60年,美國貨幣供應從未出現單月同比降幅超過 6%。

在此,Mises Institute 所追蹤的貨幣供給指標 TMS,是在廣義貨幣供應額 (M2) 之外再加上 Fed 的國債存款,但不包括短期存款和零售貨幣基金。

Mises Institute 認爲這個指標供比 M2更能顯示貨幣供給波動。

 

Mises Institute 認爲,「貨幣供應額」成長狀況通常可用來衡量經濟活動擴張,也是衡量經濟活動衰退是否即將到來的一個指標。

在經濟繁榮時期,隨着商業銀行放貸增加,貨幣供應額往往迅速增加;而在經濟衰退到來前,貨幣供應成長速度往往放緩。

 

Mises Institute 並指出,經濟衰退前,貨幣供應往往只是成長放緩,並不一定要收縮才代表衰退在即。但近幾個月的「負成長」確實足供證明貨幣供應額成長下降的程度和速度。這通常是經濟和就業「衰退」的危險訊號。

 

依Mises Institute估算,美國貨幣供應額自2022年 4月達到最高點後,已累計減少 2.8兆美元,降幅為 15%。雖然供應總量下降,但貨幣供應量的趨勢仍遠高於 1989年至 2009年的水平。

 

2009 年以前,累計的貨幣供應額約為6.6兆美元。

2009年以後,經無限量QE濫用,TMS貨幣供應額累計增加近184%,約為 12.2兆美元。換言之,近三分之二的貨幣供應額是在過去 13年中創造出來的。因而當前累計的貨幣供應額已達到約為18.8兆美元。

 

尤其總量18.8兆美元的貨幣供應量中,有 4.5兆美元是 2020年1月新冠疫情之後創造的,占比約 24%。

 

單以總量18.8兆美元比較,10% 的成長下降影響很小。

亦即美國經濟仍處於過去數年無限量QE的大量貨幣過剩階段,這也正可解釋何以貨幣成長放緩14 個月之後,資金行情尚未大幅放緩。

 

目前,Fed尚未喊停升息,政策利率達到 2001年來高點。加上鮑爾「縮表」,金融環境收緊,信貸供應達到 10年來最緊張水平。

 

最令人不安的指標之一,是「信用卡債務」隨著利率飆升而不斷猛增,卡債和其他循環利率達到歷史新高。

 

其實,在貨幣供應量放緩中,資金派對總會散場,假以時日仍將削弱經濟。

一些衰退訊號頻頻示警:例如費城Fed製造業指數已處於衰退區域、紐約州製造業調查也如此、領先指標看起來繼續惡化;美債殖利率曲線持續倒掛;上半年美國個人破產申請增加 68%,臨時工作崗位同比下降,這些皆暗示經濟衰退步步進逼中。

 

Fed目前面臨「兩難」冏境,亦即,如果Fed不想重新引發新一輪物價通膨飆升,就不能改變當前的緊縮路線。而一旦 Fed為救經濟、改回寬鬆路線,則可能會迎來新一波貨幣供給上揚,物價會重新螺旋式上升、通膨死灰復燃。

 

例如,在1980年代美國遭遇通膨嚴重侵襲,時任Fed主席的伏克爾 ( Volcker) 採取激進的緊縮貨幣政策,刺激美債殖利率和美元衝高。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伏克爾緊縮政策步伐曾短暫放鬆,而引來通膨死灰復燃。

最終,伏克爾將聯邦基金利率大幅拉到20%,直到1982年才擊退通膨,結果導致美國出現嚴重經濟衰退,在1982年付出經濟衰退1.8%的代價。

 

這前車之鑑,亦即,Fed目前陷入「兩難」冏境的原因。

因鮑爾若重蹈覆轍,恐將成後代「金融史」上的最負面典範教材?

 

■企業也掀發債潮,加入搶錢行列

 

由於多家擁有投資級債信評等的公司在美國勞動節連假後發行債券,例如礦商必和必拓 (BHP Group)、菸草商 Philip Morris(PM-US) ,致全球市場在 9月開始湧入大量的新企業債券,希望在利率進一步上升以前鎖定低利率。

這其中約一半、超過 360億美元的新債都在美國發行,就發行件數和單日供給量來說,都創2023年新高。

 

由於一些投資人把手中的政府公債換成利息更高的投資級公司債,美國長天期公債遭到拋售。9 月是大量發債的月份,政府、企業皆加入搶錢行列,使10 年期美債殖利率走高,30年期殖利率也上升至 4.38%。

 

根據 ICE BAML 的資料,美國投資級債券平均殖利率截至9/4日報5.73%,高於2023年初的 5.47%,以及 2022 年 1月 Fed 剛開始升息時的 2.44%。

 

也由於投資人愈來愈認定世界主要經濟體走向「軟著陸」,美國新債將繼續大量供給,直到市場被淹沒。

 

五、跋尾—誰來《投名狀》?

 

在《水滸傳》第11回中:「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亦即新入夥的強盜,須先殺一人並將人頭交給首領,用以表示真誠,稱為「投名狀」。

 

電影《投名狀》裡亦有一句最有名的話:即「搶錢、搶糧、搶娘們!」

這句話無疑地是貫穿全片核心價值的一句話。

 

這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紀律嚴明」是我們對一個優秀部隊的評價,但是「紀律嚴明」的軍隊能不能打勝仗?起碼清末名臣曾國藩為我們否定了這一點。曾國藩的湘軍不屬於清廷正式編制部隊,算地方團練的一種,基本上就是義勇軍。清廷當時的綠營、八旗軍根本不能打,只能讓地方團練上場,曾國藩的直屬湘軍,就打仗而言,那還真是一個慘字,靖港水戰中,曾國藩親率的湘軍被太平軍的石祥貞擊敗,曾國藩還投水自盡,還好他平常人緣不錯,被部下撈了回來。

 

曾國藩嚴禁自己的部隊「燒殺擄掠」,結果是常吃敗仗,理由很簡單 ——「 沒有誘因,誰為你賣命?」

曾國藩信仰的教條式的「紀律嚴明」,常在軍餉不齊、攻城後又無利可圖的因素下,屢戰屢敗。

 

但曾國藩的能耐,不在用兵、而是用將啊!

曾國藩的直屬湘軍確實挺廢的,不過九弟曾國荃的吉字營和鮑超的霆字營戰力可是超強,基本上,整個太平天國可說是這兩人滅掉的,然而吉字營跟霆字營就是貫徹了「搶錢搶糧搶娘們」這句中心思想,軍紀敗壞至極,所破之城無不姦淫擄掠打砸搶。

 

清廷知不知道?知道,可是沒辦法,把你吉字營跟霆字營抄掉,立馬湘軍就謀反了?於是曾國荃上報說,親愛的皇帝,我幫您檢查過了,南京城沒東西,所以沒什麼好上繳的,不過清廷順勢要求裁撤湘軍,順便連欠的幾百萬軍餉都一筆勾銷了,這一齣戲到此落幕,曾國藩和曾國荃升官!

 

回到股市,這幾年,是一個基本面失調(中美對抗、疫情、戰爭)的時代,太平日子中水波不興、缺乏超額利潤!

反之,在資金行情的大時代,大潮起、大潮落!有膽識的人,遞了《投名狀》,就跳入股海「搶錢、搶糧、搶娘們」去了,如同去年的航海王,還有今年的AI狂潮。

 

只要資金行情在,股海就不乏大時代的傳奇;反之,只要資金行情退潮,您也就知道誰在裸泳了!

 

永遠記得「量比價先行」……,在這個「搶錢、搶糧、搶娘們」的大時代,請小心資金行情的「明斯基時刻」到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