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平衡」的二刀流投資策略

「股債平衡」的二刀流投資策略

2home.co  楊惟婷

 

近期公布的 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低於預期;油價疲軟也加劇了通膨可能保持較低水平的感覺。這一切都強化了人們對聯準會可能停止升息周期、降息在即的希望,因此,投資人湧入債市,美國公債殖利率繼續下滑。跌跌不休的美國債券市場,在11月出現創紀錄的大反轉。

 

投資者瘋狂推高美國國債、機構和抵押貸款債券價格,有望實現 1980年代以來的最佳單月表現,並引發了從股票到信貸再到新興市場的全面強勁漲勢。即使是加密貨幣這種高風險、極具投機性的資產也大幅上漲。這波漲勢推升的主要力量,來自經濟和通膨正在放緩以及聯準會結束升息的跡象,這一趨勢會否繼續呢?

 

艾克曼 (Bill Ackman) 最近表示,他預計聯準會將更早採取行動,並稱降息可能會在第一季進行,他的論點可能會引發大量空頭回補。

 

事實上,2023年迄今全球債市淨流入 2,153億美元,為股票市場的三倍;

但美國Fed未來是否會繼續升息,債市是否會繼續跌,沒有人能預測得準?

但可確定的是,升息結束後的降息,卻是必然會發生的!

 

美國Fed主席鮑爾12/1日指出,儘管抑制通貨膨脹有所進展,但現在臆測聯準會何時降息,時機還嫌「過早」。

美國Fed的下次貨幣政策會議將於12 /12日至12 /13日召開。

但債市投資人已不理睬Fed主席鮑爾提醒,蜂湧入市!

 

反正,踏入債市的最好買點,往往只有事後才知道?

想要富貴險中求、想要在利潤與風險中找尋平衡點,就只能仰賴理性的投資策略了!而「股債平衡」的二刀流投資策略,不失為現階段的合適投資策略!

 

一、關於買賣「美債」時點的爭論?

 

■「大賣空」艾斯曼:現在買債為時過早!

 

華爾街傳奇人物、「大賣空」艾斯曼 (Steve Eisman) 11/2 日表示,聯準會主席鮑爾跟投資人一樣對經濟數據訊號感到困惑,所以現在購買債券為時過早。

 

艾斯曼表示,投資人可能不是唯一被相互矛盾的經濟數據所困擾的人。事實上,聯準會主席鮑爾也同樣感到困惑,這可能是上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的原因。

 

儘管市場認為聯準會本輪升息周期已經結束,但艾斯曼排除了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他稱,除非出現非常嚴重的衰退,否則聯準會更有動力維持利率不變,以免重蹈上世紀 80年代的覆轍,當時聯準會過早放鬆貨幣政策,導致通膨再度加速。

 

同時,在被問及是否會因預期利率將下降而購買債券時,艾斯曼回答說:「我認為現在做出這種預測還為時過早。我不會這麼做的。」

 

艾斯曼的輝煌戰績就是在 2007年次貸泡沫破裂之前,準確地大舉放空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 (MBS),自此在華爾街上一戰成名。

 

■老債王:十年期美債目前太貴了,合理殖利率應是4.5%!

 

曾被譽為債券天王的「老債王」葛洛斯 (Bill Gross)在8/11日受訪時表示,股票和債券的多頭是錯誤的,因為這兩個市場都被高估了。

葛洛斯提到,攤開過去歷史數據顯示,10年期美債殖利率往往比聯準會政策利率高出約 135個基點,目前10年期美債價格太貴了。

葛洛斯推斷10年期美債殖利率公允價值約為4.5%,而目前尚非美債合理買點。

 

此外,葛洛斯也表示,以盈利率與債券殖利率之差衡量的股票風險溢價尚處於歷史低位,這也表明目前股票太貴了。

 

套用葛洛斯的邏輯,若純息收考量,由於美國通膨持續降溫,10年期美債殖利率 (截至 11/23日) 已降至 4.42%,若不考量利率風險,美債買點已到!

 

■有夢最美—如果2024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債報酬率將高達20%!

 

況且,若嫌美債、美股皆價格太貴,那錢要擺那裡呢?或可放在夢想裡!

 

瑞銀集團預測美國將在 2024年陷入衰退,並預計聯準會將大幅降息。

瑞銀分析師 Solita Marcelli並預測,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投資人將湧向約25兆美元的債市中爭取安全資產。

而目前美債殖利率仍遠高於長期均值,10年期美債殖利率可能在12個月內下降到 3.5%,在經濟成長的樂觀情境下回落到4%,而在美國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基準利率可能會跌至2.75%。

 

Marcelli 指出:「在此期間,我們基本情景下的總報酬率為14%,在我們的經濟樂觀情境下為10%,而在經濟悲觀情境下為20%。」

 

如果橫豎都是死路,那就放手一搏,那裡有亮點,就往那裡走!

 

二、高利債市環境,要如何投資債券?

 

投資債券的主要收益,包括:

 

1、到期殖利率(YTM, Yield to Maturity)收入:

即將債券持有至到期所能得到的「年化報酬率」,換句話說,當投資人買入債券殖利率為5%的債券並持有至到期,在債券沒有違約的前題下,投資人就可以順利獲得年化5%的報酬,此可以提供給「保守型投資人」相當穩定的報酬。

 

2、資本利得收入:

即債券在到期前再進行賣出,賣價高於購入價的價差,即購買債券目的在賺取「資本利得價差」。

若想要賺取「資本利得價差」,可以選擇越長期的債券,價格波動相對較高,更容易賺取價差,當然損失風險也相對提高。

 

■高利債市環境,到期殖利率(YTM, Yield to Maturity)收入相對高!

 

作為債券投資人,目前身處過去十多年難得一見的高利率債市環境,可收取的到期殖利率(YTM, Yield to Maturity)收入相對高!

 

而美國政府所發行的美債安全性最高、違約機率低,但未來有望因殖利率走低而驅使美債價格大幅反彈的。

更何況世局混沌,要找到更安全的市場大概率也不可能,所以美國公債仍被視為全世界最安全、甚至無風險的投資標的。

 

尤其,在經濟周期末端、升息循環接近峰值階段,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已降低,所以債券投資的高收益率具有高吸引力的回報。例如,想坐等債券市場利率正常化趨勢形成的投資人,則可自行考慮布局 1-3年期美國公債 ETF,利率風險也相對小。

 

■願意「等待」資本利得的投資人,可以有夢最美!

 

事實上,美國Fed是否會繼續升息,債市是否會繼續跌,沒有人能預測得準?

但升息結束後的降息,卻是必然會發生的!

加上美國Fed再升息空間已然不大,此時債券價格只要有回檔,反而是提供進場布局機會。

 

願意等待長期資本利得的投資人,現階段可以選擇對利率敏感度較高的長債,運用「存續期間(Duration) 」的槓桿倍數來讓資本利得極大化,例如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

長天期的債券對利率會更加敏感,以國泰20年美債ETF(00687B) 為例,其追蹤指數20年期美國公債指數目前存續期間約 17年來說,代表的意義就是「未來降息 1個百分點,00687B 約可上漲 17%」,因此未來邁入降息後越有賺頭,所以在升息尾聲的階段,投資債券要選天期較長的長天期債券,而非短債。

當然面對的利率風險也相對大,只是聯準會降息近在咫尺,但只要分批進場,利率風險應可控。

 

■升息循環尾聲近,美債相較歷史高點約有 5成的「想像」空間!

 

2023年以來,美國Fed升升不息,但目前似乎已見到升息循環的尾聲,然而長天期美國公債,其交易價格卻仍大幅滑落在歷史低點徘徊。

例如,國泰 20年美債 ETF(00687B) 所追蹤的 20年期美債指數,交易價格相較過去 5年的平均價,大幅滑落 3成有餘,相較 2020年的歷史高點約145,更還有 5成的上行空間,完全符合「人棄我取」投資哲學下的「危機入市」良機。

 

根據近 30年來的歷史資料顯示,近 4次升息循環結束,進場投資美國長天期公債,平均報酬率可望超過 4成。

 

三、「股債平衡」絕佳買點浮現了嗎?

 

2023年股市經歷大反彈後,AI 掀起的投資瘋潮,2024年還能續攤嗎?

2024年債市是否有降息行情,2024年債市是否能複制2023年股市的投資瘋潮?

2024年買股好、還是買債好,沒有人能預測得準?

但小孩子才需要選擇,理性投資人全都要!

亦即,你需要有「資產配置」的概念。

 

■何謂「股債平衡」投資策略?

 

經過去年美國暴力升息後的股債雙跌後,投資人已漸進入股債配置尋求多元收益來源的新階段,存股、存債齊步進行,完善投資組合,朝分散風險布局策略發展。

 

通常,投資專家會建議按照「年齡」調整股債比例,即持有股票類型資產的比例為「100-年齡數」,持有債券型資產的比例等於年齡數字,套用在 ETF投資時,以 30歲的年輕人為例,便應該配置 70%的股票型ETF 和 30%的債券型ETF。

不過隨著人類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也有投資人將持有股票的比例增加10%,也就是「110-年齡」,剩下的比例為債券,同樣是 30歲的年輕人,就會變成持有 80%的股票型ETF、20%的債券型ETF。

 

股債配置的比例並非不能變動,以上的建議只是提供一個參考基準,但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來調整,例如有穩定收入、可以承受較高波動風險的人,便可以調高股票型ETF、減少債券型ETF 的比例。

 

當您持有債券型 ETF後,才算是進入資產配置管理,或可稱之為投資組合管理。

才有降低投資組合波動程度的功能,以避免股市暴跌時恐慌性殺出,但股市暴漲時也會拖累投資績效,因此股債配置並非績效最好的投資策略。

資產配置的原理,是犧牲部分股票帶來的長期報酬,換取降低波動的優點,目的在於長期持有標的,持續累積資產,這一點一定要先理解。

 

另外,資產配置的比例會隨著市場漲跌而變動,若偏離原先設定的比例太多,必須定期檢視,並執行「再平衡」策略,讓資產配置回到原先設定的股債比例。

不管市場走勢如何,定期執行「再平衡」策略,是很重要的「投資紀律」原則。

 

■升息循環拐點將至,「股債平衡」策略適宜中長期布局!

 

根據芝商所FedWatch數據,市場仍預期聯準會最快要等到 2024年 5月才會降息,在此之前都將按兵不動,形同高利率將至少維持半年以上。此時,若嫌美股價格太貴,那錢要擺那裡呢?此時,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已降低,反而債券投資的5%高收益率具有高吸引力的回報。

 

目前經濟成長日益減速,當升息拐點將至,根據「股債平衡」的中長線投資策略,在資產配置中,此時分批買「債」,反而在當前不確定環境下,可達投資趨吉避凶,並創造超額報酬的雙贏策略。「股債平衡」投資策略,既能分散利率變化所帶來的風險,並提高投資效益。

 

若以資產配置學派來說,持有債券是為了抵銷投資股票的波動風險,並非以賺取配息或固定收益為主要目的。

債券殖利率已到歷史相對高點,美國聯準會 Fed升息空間有限,現在是進場債市的好時機,但想要投資債市,仍必須留意持有債券也有兩種主要風險:

即「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

只是,若是投資短期債券,一般波動不大,沒有很好的避險效果;若是投資長期債券,波動又跟股票相差不大、甚至更高,本身也是一項風險,當遇到升降息時,市場情緒反應過大時,不見得會讓投資人安心。因此,建議採取折衷方案,投資7至10年的美國公債ETF,抵銷股票波動風險的效果最佳。

 

雖然Fed尚未發出結束升息的正式訊號,但進一步升息的空間有限,債券價格波動將降低。反而,固定收益資產長線上漲價值相當明確,隨著各國央行即將在 2024年降息,將可同時獲取較高殖利率和資本利得的投資機會。

 

四、善用債券ETF投資術

 

近期,美債殖利率雖居高不下,但債券ETF卻愈跌愈夯。在法人和散戶合力追捧下,截至11/15日止,總規模正式突破1.8兆元,相較2022年同期成長逾6成。

截至2023年10月債券ETF受益人總數已來到84.33萬人,較2022年底14.5萬人暴增4.8倍,都是看好升息進入尾聲,未來可賺取降息帶來的資本利得價差。

 

尤其,據業者觀察,這些資金很多來自散戶儲蓄險和利變型保單。

近兩年美國長年期公債殖利率飆高,保單內在報酬率吸引力不再,保戶爆解約潮,將資金投入債券、債券ETF和高股息ETF,此也導致2023年保險業整體保險支出超過保費收入,被屢屢示警現金流管理風險。

 

另外,過去保險公司本來就是債券ETF大戶,雖然比起直接投資債券,還要另外支付投信管理費,但既可規避匯率風險,又不須占用壽險海外投資額度就能連結海外債,還能有助提高經常性收益率,因此從2017年首檔債券ETF掛牌後,櫃買市場上80餘檔債券ETF,有很長一段時間逾9成受益人都是保險公司。

加上,2023年台美利差擴大、壽險避險成本飆漲,以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更為其節省成本。目前保險業投資債券ETF的金額屢刷史上新高,根據保險局統計,前9月規模來到1.34兆元,占整體壽險可運用資金4.3%。

例如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就持有4000億元的債券ETF,約占其可應用資金逾5%,富邦人壽也有逾2500億元押注債券ETF。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債券ETF規模愈大後,業界也開始關注其財報會計認列問題。尤其近3年各國央行利率暴起暴落,債券價格波動劇烈,10月美國20年期公債價格暴跌逾10%,債券ETF當然受波及。

只是目前因壽險會計認列方式,多數公司市價反應未直接影響損益,但2026年接軌17號公報(IFRS 17)後,勢必將對壽險公司造成壓力。

目前,台灣採用4號公報(IFRS 4),壽險公司可將債券ETF放在覆蓋法下的「其他綜合損益」,讓ETF的未實現損益不會直接影響損益。但未來17號公報接軌後,就不能使用覆蓋法,只要是ETF、基金等有價證券價格漲跌都要進入損益。

 

近期,八大官股持續與外資對作,但從官股買賣超標的前十名來看,官股也偏好 ETF,尤其是與美債相關。由於近來美國通膨出現放緩跡象,帶動美債殖利率走低,八大官股積極買超美債 ETF,例如,元大美債20年、國泰美債20年也獲得青睞。

 

■ETF在台上市20年,規模破3兆元,台灣每4人有1人持有ETF

 

台灣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商品類型多元,涵蓋市值型、產業型、槓反型,到目前趨勢主流 ESG、低碳、電動車等各種主題皆有,其標的也包括股票、債券、期貨等,滿足多元投資需求,並且讓小資族也能參與。

 

由於費用低廉、可分散風險、投資便利廣受投資人喜愛,在台規模日益茁壯,統計ETF上市 20年以來,規模從 35億元持續增加,目前已突破3兆元,亞洲市場僅次於日本。

 

另根據集保統計,截至近期台股 ETF總受益人數不僅持續創新高,並已突破654萬人次;以受益人數來看,在台灣每 4人就有 1人持有 ETF,顯示投資人對台股ETF 的喜愛程度。

 

若以受益人數來說,國泰永續高股息 (00878-TW) 受益人共109萬 7250人超過百萬,堪稱人氣最旺的 ETF。

 

又如前十大人氣ETF中包括00878、元大台灣50(0050)、0056、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等高息ETF即將在年底進行成分股調整,加上連續兩次配出逾10%年化配息率的00919、00713也即將在12月配息,因此看好的投資人穩健陸續進場。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債券ETF?

 

目前世道混沌,但美國接近升息尾端,傳統上被視為債券資產的投資黃金時機。

所以,穩健型的投資人,可以運用投資債券ETF,既可追求利益,又可兼具有效避險。

 

隨著債券ETF規模不斷擴大,台灣也逐漸興起「存債」風潮,不少投資人從「存股」轉向「存債」。

 

台灣在 2017年才開放債券 ETF,由於債券 ETF愈來愈受歡迎,整體發行規模不斷擴大,類型也相當多元化,包括長短期公債、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個別產業債等,產品線也相當完整。

 

現階段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樂活退休成為許多人的夢想,低波動和穩定配息的債券 ETF,成為退休族的最佳選項之一。

 

雖然Fed尚未發出結束升息的正式訊號,但進一步升息的空間有限,債券價格波動將降低。

 

另債券ETF愈來愈受歡迎原因是其平均費率僅 0.2%到 0.3%左右,相較主動式基金經理費加保管費合計約 1.2%到 1.6%少了約 1%,對於投資人具吸引力。

 

不過,將債券 ETF 納入資產配置,除了考量市場趨勢及費率相對較低問題之外,尚須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屬性的標的。例如:

1、穩健配息:

許多人選擇債券 ETF 在於其配息,債券 ETF 多為季配息,每季配息率高低及能否穩定配息,是首要考慮的,投資人可前往各投信網站查閱想投資的標的 ETF 歷年配息率之後,確認符合需求再投資。

2、流動性:

通常規模較大的 ETF 流動性也較好,投資人買得到也賣得掉,未來基金遭到清算的機率也相對較低,因此大型 ETF 是投資時可考慮的選項之一。

3、折溢價幅度:

要留意 ETF 的折溢價幅度是否在合理範圍內,否則讓折溢價吃掉報酬率反而得不償失。

 

■施羅德:歐洲債市勝美國、公司債勝公債

 

值得注意的是,以區域而言,歐洲表現更勝美國。

另外,已開發國家非投資級債因風險性資產反彈且技術面有撐,2023年至今表現仍勝於投資級債,最後公司債受惠於評價面優勢,2023年至今表現更勝公債。

 

■如何挑選「投資級」債券 ETF?

 

至於,若想投資抗波動、又能配息的「投資級」債券 ETF,到底該怎麼挑才吻合存股思維?

投資級債券檔數雖多,但可以簡單分為公債、公司債兩大類。

 

基本上,目前想要投資「公債」ETF,建議選擇信用評等高的債券:如挑選美國公債。

另外,由於升息風險已近尾聲,有利債市表現。而近來長短天期債券殖利率屢屢出現倒掛現象,造成殖利率曲線平滑,因此可考慮布局長天期債券 ETF,在獲取資本利得會更有才機會。

若要分散風險建議同時持有2檔,並將資金以7比3、5比5的比例投資。

例如可留意規模較大的元大美債20年(00679B)、國泰20年美債(00687B)可關注。

 

如果想購買投資級「公司債」,建議從以下3個面向著手評估:

1、信評:

主要分為投資級與非投資級,後者通常又被稱為高收益債。

單以投資等級公司債來看,目前已掛牌的商品以 AAA~AA 的 ETF信評最高。

信評越高,違約率越低,波動度也相對低,較適合風險胃納較低的人,反之 BBB 是投資等級中信評最低者,違約率較 A 級信評高,波動度也相對高。

2、天期:

投資級公司債有短天期與長天期,長天期最長目前是 15年,短天期則為 1~5年,天期代表對利率敏感度的高低,天期越長對利率敏感度越高,波動越大。

3、產業:

目前已掛牌的投資級公司債中,除一般綜合型外,產業型 ETF主要有電信、科技、金融,其次為公用事業與醫療。

 

至於投資級公司債的挑法?

建議要報酬率就選信評越差、屆滿期越久的就對了,但要注意,報酬與風險密不可分,報酬率越高淨值波動就越大,每一個人可忍受風險的程度不同,要先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

 

例如目前彭博美國投資級公司債指數殖利率來到5.6%,遠高於十年均值3.3%,極具收益吸引力,經過 2022年通膨上揚及快速升息的衝擊後,美國投資級公司債的均價約在90(面額100),且相較十年均值折價約14%,具備合理的長期資本利得空間。例如,也可留意台灣規模較大的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

 

■善用美國高利環境「短天期投資級債」

 

聯準會自2022年至今共升息21碼,從投資級債券的百元報價來看,仍遠低於20年均線,接近2008年金融海嘯低點,而當前投等債殖利率則為5.8%,高於20年平均。換言之,現在開始布局投資級公司債,不僅入手價格甜美,短期亦可收納相對高息,長期則有機會賺資本利得。

 

在美國「升息周期」中,短天期債券由於距到期天數短,價格波動較中、長天期債券為低,本身的美元資產性質又能受惠於美元走強,適合手上有閒置美元的投資人進行停泊。

 

尤其目前各天期美債仍呈現「殖利率倒掛」,意即美國短天期公債利率高於長天期公債。美國一年期公債殖利率即達5.35%,因此在巴菲特掌管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第三季財報揭露時,即可發現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已將大量現金買進殖利率約5%的美國短期公債。

 

而投資等級債的殖利率表現通常都比公債更吸引人,以代表短天期投資級債表現的ICE美銀1-2年AAA至A美國企業債指數為例,目前殖利率已達5.66%。

當投資等級債目前殖利率維持於相對高檔的區間,且無意等待長時間降息政策、承擔長債利率風險的投資人,可關注短期投資等級債的高殖利率與受利率波動影響性低特色,並透過不配息方式再投入方式以複利效果將報酬放大。

例如「元大0至2年投資級企業債券基金」發行美元、新台幣級別,雖然不配息,但將高利環境的利息反映在基金淨值,是適合保守型投資人的選擇之一。

 

■金融債正夯!

 

美國聯準會將利率持續維持在高水位;不過,市場普遍看好2024年緩步降息,加上債券價格已跌至近10年低點,令人直呼「現在買債根本是送分題!」

 

一般投資人對於長期投資股票和債券的印象,多半是股優於債,但實際上,選對債券種類,也可以獲取亮眼的投資報酬率!

 

以全球金融股和金融債來做比較,長期持有金融債,比金融股的報酬還來得好,若以國泰 10 年以上投資級金融債券 ETF 基金 (ETF 代碼:00933B) 之追蹤指數,彭博 10 年以上美元金融債券指數來看,自指數成立以來,累積報酬率高達 141%,相較全球金融股僅 64%,大幅跑贏近 8 成!且期間遇到金融風暴衝擊時,價格回檔跌幅也比金融股為小,適合搭配股票一起配置。

 

若想布局金融債,例如,根據台積電 2023 上半年的財報資訊,台積電持有的有價證券 (帳列科目: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的金融資產) 中,帳面金額前 9大的公司債的發行人均為「美國大型金融公司」,分別為: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富國銀行,花旗,三菱日聯,三井住友,匯豐。

 

若想布局金融債,但不太清楚金融債怎麼買?

可以選擇在市場直接買進「金融債 ETF」。

例如「國泰 10年以上投資級金融債券 ETF」(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收益平準金),股票代碼 00933B,是全台第一檔擁有月月配息和平準金機制的債券 ETF,發行價格為市場上首檔 15 元的公司債 ETF,也解決小資族投入債券市場的最大痛點。而收益平準金制度,也不怕未來上市後,過多投資人蜂湧申購造成配息稀釋的問題!

 

五、加入美債存「債」行列的風險?

 

近期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上彈到超過5%,處於歷史相對高檔,而近日回跌到4.5%上下,高的債券收益率開始吸引資金進駐,因4.5% 是公債殖利率的重要轉折關鍵。

 

根據過往歷史走勢可以發現,當美公債殖利率回跌破4.5% 時,就是長天期美債市場的進場好機會,持有3年平均報酬可達近 28%,持有半年、1 年也有 5.28%、9.86% 的平均報酬率。

 

因在美債殖利率短期走高到歷史相對高檔的狀況下,未來殖利率走低時帶來的債券價格漲幅,資本利得空間就更大了!

 

■通膨反撲的利率風險

 

目前投資人預期Fed升息已進尾聲,因此錢進股市、債市等待發大財?

但萬一這是一個美麗的誤解呢?萬一Fed「打通膨」又失控了呢?

投資人目前處於害怕錯失良機 (FOMO) 的恐懼推動美債的追買,當然,利潤永遠伴隨風險,亦即市場仍存在通膨反彈的風險!

 

儘管美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已經降溫至3%多,但仍高於Fed設定的2%目標,而且由於通膨壓力仍持續存在,物價仍有可能會再度升溫!

 

■克魯曼的真心話:美國不用還債的!(倒債風險!)

 

美債已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由奢入儉難,用賴帳較容易!

所以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聰明地表示,美國債務上限應該取消,實際上,美國不需要完全償還高達33兆美元的債務。

美元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反正是尼克森的餘蔭,美人多乘涼?

 

克魯曼說,當債券到期時,美國政府不需要還清債務,可以透過發行新債券、來支付舊債券的本金,甚至透過借貸支付利息,只要維持整體債務的增速,不會超出收入增速太多即可。

克魯曼還提到,綜觀歷史,以英國政府為例,也一直保留拿破崙戰爭期間至今所欠下的債務。反正英人也賴帳?日不落帝國嘛!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一直入不敷出,所以也只能一直以債養債了,加上美國人民長久以來已養成的「過度消費」、「寅吃卯糧」的生活慣性,所以由奢入儉難。目前,美國有七分之一人民,是靠救濟金生活的!克魯曼英明!

 

■惠譽出手降信評引震撼,而穆迪亦磨刀霍霍!

 

2023年8 /1日,信評機構「惠譽」(Fitch)將美國國債主權信用評等,由 AAA降到 AA +等級,「惠譽」視死如歸的勇氣,真令人折服!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今天將美國長期信評從AAA下修至AA+,所列舉的因素包括過去20年來「治理日漸削弱」,國家一再面對舉債上限對峙。

 

下一棒,穆迪亦磨刀霍霍,請拭目以待!

 

■美元貶值風險!

 

由於美國仍具高利率優勢,加上美國經濟表現具韌性,也會帶動美元續強,故可支持美元表現,預估短期內美元指數將遊走於 100~104 區間。

 

在經濟仍熱絡及通膨未降至 2% 的情況下,FED應會預留再一次升息的空間;縱使停止升息,FED 也不會立刻降息,高利率恐維持一段時間,除非美國經濟呈現衰退,利率政策風向才有可能轉變,故美國經濟後續表現將成為關注焦點。

 

假設美國FED升息循環近尾聲、甚至降息,那麼美元將走弱,即存在美元貶值風險!那麼,投資人必須留意賺利息、賠匯差。

 

六、跋尾—「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史記.貨殖列傳》經商之道有言:「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而在投資上實踐得最徹底的就是股神巴菲特,總是在「價格有打折」(股價偏離低於其真實價格過大時才進場買) 的時候,逢低撿便宜,因此才能成為股市沙場上的常勝將軍!

 

■鮑爾:現在臆測聯準會何時「降息」,時機還嫌「過早」!

 

美國Fed主席鮑爾12/1日指出,儘管抑制通貨膨脹有所進展,但現在臆測聯準會何時降息,時機還嫌「過早」。

 

因為,Fed將基準隔夜貸款利率調升至22年高點並維持在這個水準,通膨依然遠高於聯準會設定的2%長期目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謹慎推進。

鮑爾指出:「如果情況需要,我們準備進一步緊縮政策。」

他說:「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已取得如此大的進展,速度如此之快,現在,因緊縮不足和過度緊縮的風險正變得更加平衡。」

 

但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期貨交易員預測,聯準會在12月12日至13日的下一次會議中連續第3次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接近98%。因此,市場並不在意鮑爾言論,債市投資人仍前撲後繼。

 

■PIMCO:2024年債券比股票更美!

 

PIMCO認為債券少見如今日這般的吸引力。,但指出已開發市場的成長將會減緩,且部分地區受到財政支持結束以及貨幣政策延遲效應的影響下,2024年可能會出現緊縮。美國目前處於「週期尾聲」的可能性為77%,且美國在未來一年內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50%。

 

歷史顯示,在「頂峰之後」這樣的環境中,美國公債傾向提供具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後報酬,股票則會面對較多挑戰。

回顧過去20年來,標普500指數估值平均為本益比15.4倍。現今本益比為18.1倍,明顯偏高。且此數值已將未來一年預估每股盈餘12%的成長率納入評估。

若考慮在經濟面臨潛在放緩的背景下,這樣的預估值相當高。如果假設2024年正常的每股盈餘成長率為7%,那標普指數現今的本益比就會是更貴的18.6倍;若更為保守地假設2024年每股盈餘成長率為0%,那現今的本益比就會上升到19.2倍。

 

反之,固定收益提供了具吸引力的報酬潛力,也可幫助降低下檔風險對投資組合的衝擊。考慮到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PIMCO主動管理和分散配置存續期,並著眼於高品質和具有彈性的收益。

 

在新興市場方面,PIMCO則增加那些高信用品質、高利率、評價具吸引力,及擁有報酬潛力國家的存續期配置。

尤其關注巴西和墨西哥,因其通縮的進程更快,且實質利率明顯較高。相比之下,減持日本的存續期,因為該國貨幣政策可能會隨著通膨增溫趨向緊縮。

 

■目前投資「長債」真的萬無一失?

 

10月美國經濟數據仍維持強勁,推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觸及5%,創 16年來新高水位。相反地,債券價格頻頻破底仍讓不少投資人逆勢搶進債券,甚至更為積極的認為一旦升息循環停止、降息開始,債券價格勢必會走升,因此大舉抄底美國長天期公債2倍槓桿ETF。

雖然投資人持有美國公債至到期仍安全,不過債券至到期前,中間的價格波動極高,尤其是長債,更別說再被放大 2倍槓桿。

 

1、只要您能久撐,美債跌深、總有反彈?

 

統計自1973年以來,美國公債價格經歷了4次最大波段跌幅,分別在1980年、1981年、2009年及2013年,這4次平均跌幅為18.8%。

 

依歷史經驗,檢視債券在經歷最大波段跌幅後,並且持有至未來一年報酬率表現,可以發現美國長天期公債平均上漲 19.2%,優於美國股市 13.4% 及已開發國家股市 4.8%,平均表現最佳。

 

因此市場上出現,主打「絕佳進場時機」、「債券甜蜜點」等等口號,投資人也紛紛湧入債券型基金或債券 ETF卡位。這次歷史會重演嗎?

 

2、買美國「長債」,就一定安全嗎?

 

在歷經長達一年半升息環境,市場原以為2023年下半年將會進入降息循環,未料,聯準會最新宣布將拉長高利率一段時間,使債券價格自2022年底已經歷近 2成的跌幅後,2023年以來美債仍持續破底,跌幅擴大至 4成以上。

 

直到最近2個月,降息預期很高,激勵債市投資人仍前撲後繼。

但2024年何時能降息,誰也說不準?

若美國經濟數據持續表現仍強勁,債券價格仍有下行空間的可能性,投資人後續須留意各項經濟數據牽動債券價格波動風險。

 

目前長天期債券因利率倒掛,殖利率較短債遜色,且美國經濟數據仍強勁,使波動和緩的「短債」投資風險較「長債」低。現階段,利用「短債擁高息」力抗通膨及利率波動風險,成為避風好選擇!

 

■達里歐:目前並不是長期持有債券好時點,投資應該手握現金!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 (Bridgewater) 創辦人達里歐 (Ray Dalio) 向市場發出強烈警告,美國正處於短期債務周期,也稱爲商業周期的中間部分。這些短期債務周期平均持續 7年。自 1945年新的貨幣世界秩序開始以來,已經經歷 12.5 次。此時他不想持有債券,目前暫時看來,他認為現金還是不錯的。

 

他指出,美國未來 18個月的債務狀況很可能會惡化,甚至更爲嚴重。因為利息支付也在增加。我個人認為,從長遠來看,這些債券並不是一項好的投資。

 

達里歐表示,由於不可持續的債務增長,我們可能正在接近一個將改變金融秩序的重大拐點。換句話說,在我看來,我們可能正在接近債務 / 金融 / 經濟重組,這將導致金融秩序發生重大變化。

 

國際貨幣基金 (IMF) 近日也警告稱,就全球來看,2022年全球債務占 GDP 比率為 238%,低於 2021年的 248%,以及 2020年的 258%,同時連兩年下降。然而,IMF 表示,從中期來看,全球債務可能會繼續上升,因為全球在疫情後的反彈正在減弱,通貨膨脹預計偏向穩定。

 

■「股債多元配置」以抵抗金融市場動盪

 

回歸基本面觀察,經濟數據的判讀上,目前美國陷入大幅衰退的風險其實並不高,除非再出現黑天鵝事件,否則美國經濟可望「軟著陸」。

 

投資操作上,「股債多元配置」的特色,在於採取跨市場、跨資產的操作模式,有助降低單一市場風險之外,也能靈活掌握不同資產的輪漲契機,同時也廣納多元收益來源,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效果。

 

債市歷經去年價格大幅回跌後,目前殖利率已來到2008年到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前所未見的高檔,以當前殖利率水位,從債息收益的角度,現在是難得一見的進場時機。而且,債券價格尚有「降息」的資本利得空間。

 

但現階段觀察市場風險與機會仍存,可藉由組合平衡型基金配置,有效執行降波動增機會的投資策略。

 

■運用「股債平衡」投資策略,降低投資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全球經濟展望預測顯示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會持續放緩,但不會步入衰退。

 

在政策面,多數已開發國家央行維持既有緊縮政策立場,而美國利率雖已來到限制性水準,但優於預期的就業市場與具韌性的經濟表現,應會使聯準會將政策利率維持在高檔一段時間,年內降息機率低。由於,各國央行升息可望隨著通膨有感滑落而告終,可能開啟全球債市多頭機會。

 

在債券投資策略,在上升偏高的利率提高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建議可在持有較低現金水位的同時,也將現金部位配置在短天期的固定收益資產;在存續期方面,美債殖利率曲線呈現倒掛,長天期收益率並無較高且有較高存續期風險,建議可以中天期搭配短天期的債券配置,並聚焦在信用評級相對較高的信用債,在追求收益率的同時,也降低包括利率以及信用風險,應對潛在的景氣衰退疑慮。

 

■長短天期美債ETF配置策略,同樣可降低投資風險

 

2023年以來「存債」成為新顯學,「全民存債時代」變成一種運動。

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投資人依照自身的風險承受度,配置不同天期債券是合理的降低投資風險。

 

2023年創紀錄的大量現金,湧入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兩端,體現著兩種思維,一種資金意在抓住 20多年來最高的短期利息支付,另一種資金看好利率見頂後,長期債券有望上漲獲利。這兩種資金似乎各自把握住機會,取得回報。

 

由於聯準會暗示計畫將利率維持在較高水準,以撲滅通膨最後的殘存火花,短期美債有望繼續擺脫殖利率高企的局面,這種情況幫助短債投資者,避免了之前長債投資人所蒙受的損失。

 

與此同時,聯準會預計更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立場,正推動市場預計經濟將停滯,10月份就業成長的放緩,便是一個潛在的預兆。如果這種情況果真發生,較長期債券可能會上漲,因市場為降息做準備,且投資者為應對經濟衰退,紛紛湧向長債避風港。

 

以目前殖利率曲線的形狀,將資金存放在短端變得具有吸引力,但隨著人們更加擔心潛在的經濟放緩,以及近期的熊市趨陡,殖利率曲線長端將更為誘人。亦即投入國庫券是為了收益,投入長天期則是為了冒險。

 

■ETF狂潮能載舟、亦能覆舟,已引起金管會警示!

 

近年來,金融市場中最受矚目的投資工具之一,非 ETF莫屬。儼然成為眾多投資人的首選,引起廣泛關注和參與。

 

那麼,為什麼 ETF 會如此受歡迎呢?其中主要原因包括多元化、低管理費、易於交易、透明度和不斷的產品創新。根據最新數據,台股 ETF總受益人數已突破 584萬人,且截至2023年 9月底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已有 237檔 ETF掛牌上市交易,總規模超過新台幣 3.2 兆元。

 

回顧2023年,受投資人追捧的ETF,如下:

 

1、復華台灣科技優息 (00929)

這支 ETF 融合了科技、高股息和月配的特點,成為近期最夯的配息相關標的。前十大持股包括:矽創、聯發科、健鼎、新普、京元電子、啟碁、大聯大、群光、瑞儀。

 

2、群益台灣 ESG低碳50 (00923)

這支 ETF 根據 ESG 表現篩選成分股,排除高碳密度企業,並選取市值前50大的企業作為投資對象。約 75%成分股屬於科技領域,並首次配息率接近7%。由於台灣碳權交易所於 8月成立,碳費徵收預計於明年正式實施,因此各大國際公司紛紛制定碳中和目標,吸引追求增長和高配息的投資者。

前十大持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鴻海、聯電、日月光投控、瑞昱、聯詠、創意、台達電、力積電。

 

3、國泰永續高股息 ETF (00878)

00878算是老網紅了,但到現在熱度還是不減,究竟是憑什麼呢?以永續(ESG)、高股息和季度配息為主打特點,並且價格相對便宜。它根據 ESG 標準篩選成分股,提供相對高的現金股息率,非常適合長期持有的投資者,使得 00878在市場上繼續保持其吸引力。

前十大持股包括:廣達、華碩、緯創、光寶科、英業達、仁寶、大聯大、聯發科、宏碁、聯強。

 

4、台新台灣永續高息中小型 ETF(00936)

00936 ETF擁有高股息和月配的特點,吻合台灣投資人的最愛,同時兼具「中小」和「永續」的優勢,並以選取上市中小型公司和上櫃公司為採樣母體,有中小型個股活潑的特性,顯得格外獨特。

前 10大持股包括:東陽、聚陽、群光、京元電子、台勝科、臻鼎 – KY、中美晶、瑞儀、啟碁、豐泰。

 

5、元大美債20年(00679B)

00679B 是台股首檔債券 ETF,美國債券被視為無風險資產,並且配息收益計入海外利息所得,具有節稅優勢。隨著市場預測升息循環即將結束,債市可能再次回到多頭,使得 00679B 成為投資者最喜愛的高債息月配息組合。

前十大持股:98.88% 為美國政府公債。

 

6、元大台灣 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

元大台灣 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是國內 ETF規模前 2名,0500 是基於台股市值前 50大的個股,而 0056 ETF是根據預估台股殖利率排名前 50的個股進行選擇,所以成分股上還是有明顯的差異。

就算有許多新 ETF 推出,它們的地位還是穩如泰山,0050定期定額戶數突破20 萬戶,成為國內首檔定期定額戶數突破 20萬的 ETF,而 0056在2023年做出重大兩大變革:年配息改為季配息、納入收益平準金機制,除權息前開盤爆大量,可見魅力不減。

 

總結,因每檔 ETF 的屬性與風險皆不同,因此金管會提醒投資者,對於每檔 ETF 的屬性和風險,必須進行深入了解。

金管會也提醒投資人「高股息ETF不適合每個人」,訴求「高配息頻率的ETF」可能須承擔較高的交易及配息成本,ESG主題的 ETF則更適合長期定期投資。

此外,期貨信託 ETF、槓桿 ETF 和反向 ETF 存在著槓桿和反向操作風險,市價和淨值之間可能存在折溢價的問題。

 

投資人在把辛苦錢投入市場之前,必須謹慎地掌握這些資訊,確保投資是基於理性的決策,而不是情緒或市場熱度的驅使。

透過全面評估各檔 ETF,避免過度跟風,導致辛苦錢投入之後,卻成為任人宰割的投資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