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質生產力」成就全球最大「內需市場」
2home.co楊惟婷
一個人、一生,面對大財富「重分配」的契機,頂多只有三次機會。
以近40年投資中國市場的良機為例:
第一次是「六四事件」,此造成外資撤離中國,也造就康師傅、旺旺、富士康趁虛而入的崛起機會!
另一次即是現在,源於「中美對抗」造成的外資撤離中國!
當拜登、川普互打火熱之時,中國正在刺激「內需市場」,並取回內需市場的主導權!中國經歷超跌的「估值」,吾人相信正在吸引「聰明錢」默默買進中國!
假以時日,當一個全球最大「內需市場」浮出檯面時,這商機您是否已準備好面對它了?
一、老闆說話了!
中國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進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
亦即,若能利用這一輪AI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借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能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
■中國既定政策方向—加強「科技創新」,實現「新質生產力」的願景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體學習時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習近平說,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義,是搶佔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當前可著力在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未來產業等方面下功夫,以「新質生產力」增強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習近平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亦即,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有利於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新質生產力」相對於傳統生產力,是指大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互聯網、雲端計算等新技術與高素質勞動者、現代金融、數據資訊等要素緊密結合而催生的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代表著生產力水準質的躍升,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習近平: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23 日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
習近平在會上強調,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措施,要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並創造有效需求。要打好政策組合拳,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高品質耐用消費品進入居民生活。
以及推動大規模回收循環利用,加強「換新 + 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
他並進一步表示,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連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中國發改委:加快推動AI產業高品質發展
中國國家發改委3/2日表示,近日國家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在北京視察人工智慧(AI)產業發展情況,與智源研究院、百度、第四範式、百川智能等研究機構和企業交流,鼓勵大家主動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強技術研發,加快推動 AI產業高品質發展。
發改委並發布《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徵和發展重點》,表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要堅持系統觀念,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根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產業升級為方向,著力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躍升和質變。
發改委指出,要促進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縱深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加強 AI、大數據、物聯網、工業網路等數位技術融合應用,積極推廣應用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生產工具,加快建設數位化車間和智慧製造示範工廠。
發改委說,要著力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AI、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綠色環保等新增長引擎,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球價值鏈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
二、習主席拈花,中國人行會心一笑,啓動印鈔機了
人民銀行旗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指出,貸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間。
自 2019年改革以來,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較 1年期 LPR 的減幅小 15個基點。LPR是按照市場化報價形成的,LPR期限利差或將體現市場變化有所收窄,近期 5年期以上 LPR下降的可能性更大。
吾人可以將中國現況對標美國2008年「次貸金融風暴」以來的一輪牛市,現在中國和當時的美國一樣深陷「房市危機」陰霾不散。當時那種背景下,美國順理成章地QE大撒幣,因此美股走出了十多年大牛市,讓美股在全球股市中一騎絕塵。關鍵就在啓動印鈔機,美其名「QE」罷了!
中國中央財政紀律一向優於美國,當下正加大力度推進國家產業升級,朝高品質發展轉型。因此,中國中央已懂得運用資金槓桿,順理成章地啓動QE大撒幣,未來,將以資金活水「激活」實體經濟。
■李強:兩會上提經濟目標
2024年3月5日,中共第十四屆全國人大(NPC)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大會堂開幕,
中共總理李強提出2024年的一系列經濟目標,其中值得留意的是:
202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將定在「5%左右」、3%的通膨率和1,200萬個城鎮新增就業機會。為實現這些目標,官方預算赤字定為3%,地方政府將發行3.9兆元的專項債券,約占GDP的2.9%,中央也會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2024年會先發行1萬億元。
三、一個「性價比為王」的新經濟遊戲規則正浮出檯面
面對這波經濟困境,中國將從「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轉向「內需拉動型」的增長模式以自救。雖然這種典範移轉不可能一蹴可幾,但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一個全球最大「內需市場」浮出檯面,只是「時間問題」。
尤其在中國內需經濟經過這波「內捲」轉型後,人工、土地成本已下跌,而且一個「新消費觀」—「性價比為王」也正在成型。如果您尚未進入賽局,這商機未來恐見得到、卻吃不到?
■「瑞幸咖啡」擊敗「星巴克」,躍中國最大咖啡品牌
中國「瑞幸咖啡」在2/23日公布 2023年第 4季和全年財報,2023年全年總淨收入為人民幣 249.032 億元(約 35.075 億美元),激增 87.3%,超越星巴克 (SBUX-US) ,躍居中國最大咖啡連鎖店。
且截至 2023年末,瑞幸在中國總計門市 16,218家,海外新加坡門市 30家。2023年新增交易客戶數超過 9,500萬,月均交易客戶數突破 6,200萬。
反觀,在 2023年,星巴克中國市場總計營收為 31.615 億美元,約人民幣 227.543 億元。「瑞幸咖啡」在門市規模快速超越後,再次反超星巴克中國總營收,成為中國營收規模最大的咖啡飲品品牌。
「瑞幸咖啡」面對激烈行業競爭環境,憑藉獨特商業模式、產品創新以及規模優勢,營收再創新高。隨著瑞幸在中國大面積推行「9.9 元一杯」優惠活動,薄利多銷,價格戰初見成效。相較下,星巴克多數咖啡的價格都超過人民幣 30 元。
此外,聯名商品、自主研發新品以及與其緊密結合的營銷宣傳,使得瑞幸全年 102 款新品中,有八款銷量人民幣破億。例如『醬香拿鐵』即刷新瑞幸單品紀錄,全年售出 4,583萬杯,單品銷售額突破 9億元。
不過,激烈價格戰也為瑞幸帶來一定風險。瑞幸感受到的咖啡行業競爭,除了星巴克、Manner等中高檔品牌,很大一部分來自本土新興品牌「庫迪咖啡」的貼身肉搏。
庫迪成立於 2022年 5月,創始人正是瑞幸創始團隊中的陸正耀和錢治亞。
庫迪採取了與瑞幸相似的激進拓店思路。窄門餐眼顯示,庫迪以加盟為主,截至 2024年 2月,總計 6,800家門市。庫迪把多數門市設在瑞幸門市周邊,借助補貼,庫迪的咖啡價格也可降至 9.9元以內。兩家品牌價格戰對壘一度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議話題,也掀起咖啡行業零售補貼新一輪價格戰。
若不計瑞幸,庫迪是2023年中國開店速度最快的飲品品牌。這種獒犬式「內捲」競爭,正成為中國本土品牌「內生茁壯」的成長動能。
中國咖啡市場的獒犬式「內捲」競爭,正如同智能車、跨境電商,培育出一股勢如破竹的可怕戰鬥力,創造出一個「性價比為王」的新經濟市場的遊戲規則。
■抖音電商啟動「低價」策略,殺進中國「內需市場」
抖音電商已將「價格力」定為2024年優先級最高任務,這也是繼拼多多 (PDD-US)、阿里巴巴 (BABA-US) (09988-HK)、京東 (JD-US) (09618-HK) 後,又一個確立將「低價」提升為核心策略的電商平台。
抖音電商曾在 2023年積極引入白牌與中小商家,但當時它們主要集中在以商城為主的貨架場。自2023年 2月底,抖音電商啟動「0 元入駐」活動,允許商家在不繳納保證金的情況下在平台試運營,降低商家進入抖音的門檻。
2023年 5月,抖音電商商家運營部門又調整組織架構,成立 A、B兩個組別,A 組負責品牌商家,B 組負責非品牌商家營運。
但2024年,抖音電商的低價策略要擴展至內容場:商城與短影片將積極推薦低價商品,直播間則繼續承載以品牌為主的高客單價商品。
在此基礎上,抖音電商定下2024年人民幣超過 3兆元的總成交額(GMV)目標。而2023年抖音電商的總成交額在 2.2兆元左右。
相較下,拼多多已超過 4兆元。而抖音電商已將主要對手對標在「拼多多」,並定向引入大量低價爆款商品,並招募大批產業帶服務商,希望借他們之力找到更多中小商家來抖音賣貨。但拼多多也顧慮抖音龐大的流量。因為,抖音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 8 億,是拼多多的 2 倍多。
抖音電商的快速生長,同樣已經引起阿里巴巴淘天集團警惕。
阿里巴巴淘天集團在 2024年初已將抖音電商列為了頭號競爭對手。
淘天內部以各平台包裹量為例,指出淘寶不僅被拼多多超越,第三名抖音電商也逐漸逼近。
■阿里雲宣布「全線降價、最多砍半」
中國阿里雲2/29日宣布史上最大力道降價,100多款產品、500多個產品規格的官網價格,平均降低20%,最高降幅55%,新價格即日生效。這次降價為歷史上參與產品範圍最大,受益群體最廣,這也是阿里雲首次讓利給客戶存量訂單未履約部分。
阿里雲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指出,這次阿里雲的「降價」並非只是短期市場競爭行為,而是一個長期戰略選擇,這是公共雲的商業模式決定的。」
劉偉光說明,雲計算是一個具備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的商業模式。用的客戶越多,供應鏈採購成本、均攤研發成本和資源閒置成本就能不斷降低。因此,用阿里雲的客戶越多,規模越大,雲的價格就會越便宜;而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技術的紅利就會持續被釋放出來回饋客戶。
雖然中國雲端運算發展了十多年,但公共雲滲透率仍大幅低於歐美成熟市場。而中國市場的伺服器存量規模為2,000萬台,美國伺服器存量規模約2,100萬台,顯示美國以公共雲形式提供服務的算力比率為60%,中國僅28%。
所以,中國大量自建 IDC 的平均資源使用率不到 5%,而 AWS、Google、阿里雲等公共雲廠商的資料中心資源使用效率可達到 25%-40%。
阿里雲此次「降價」戰略選擇,不僅可提升資料中心利用率,且可以避免硬體資源浪費,還能降低算力能耗。統計數據顯示,如果將資料中心算力利用率從 5% 提高到 25%,中國每年可以節省 800 億度電。
■《日經新聞》:中國跨境電商以「性價比為王」策略搶占日本市場
據《日經新聞》報導,隨著日本消費傾向節約的背景下,中國電商平台憑藉平價和品質,在日本的業務以驚人的迅速擴張,直逼日本三大電商—亞馬遜、樂天、Yahoo購物。
拼多多 (PDD-US) 旗下 Temu進入日本市場半年,數據分析企業 VALUES(東京港區) 指出,Temu 在1月的每月用戶人數為 1550萬人。且自 2023年 7月正式開展服務後,每月用戶人數以 220 萬人的規模成長。
這一用戶人數已達到「亞馬遜購物」、「樂天市場」及「Yahoo! 購物」這三大日本綜合EC平均用戶人數 (約 2970 萬人) 的 52%。
「低價」策略是 Temu 的最大武器,外加促銷活動,本著先虧損、後盈利的方式,Temu 在日本每日發放數千日元的優惠券,借此搶占市場。雖然,日本現有EC在產品陣容及配送方面毫不遜色,但威脅在於其低價與大規模促銷。
除了 Temu,以平價快捷時裝銷售的SHEIN,也在這一領域帶來威脅。
SHEIN在 1月份的用戶數量達到 839萬人,為2023年同期 2.3倍,已超過了部分的日本同行,其使用的是與 Temu同樣的策略。
SHEIN於 2020年 12月開設日文EC 網站,2022年 11月還在東京原宿推出實體店面等,不斷開拓日本市場。
SHEIN 目標客群以對低價、時尚敏感的 10多歲和 20多歲的年輕女性為主,備受支持,此外跟 Temu一樣透過大膽促銷擴大了市場份額。
另外,中國版抖音也正朝電商進軍,一旦國際版 TikTok也向日本EC進軍,也將威脅日本企業。
■中國電動車業「價格戰」,正殺向海外
內地新能源車「價格戰」持續升溫,比亞迪宣佈進一步擴大產品減價範圍。
日前比亞迪就旗下兩款轎車秦PLUS 及驅逐艦05,推出新版本榮耀版,起售價同為 7.98萬元人民幣,較舊版便宜兩萬元,震撼了全市場。
另外,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估計,中國2023年全年汽車出口量54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電動汽車將佔40%,達到220萬輛。
怪不得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更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具有世界競爭力,在海外市場也會取得巨大成功。他更說,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車企能擊敗其他世界上大部分車廠。
近幾年,大陸經歷了全國的造車運動,此種獒犬式的「內捲」市場競爭,已搖身變成進軍全球市場更可怕的競爭力,即大陸的低價電動車正在銷往全世界。此景象,過去百年以來的汽車生產大國,從美國,德國,到日本都被撼動。
現在歐美業者都站出來要求政府要對大陸的電動汽車課反傾銷稅,否則,整個產業會被大陸殲滅!
大陸「出海四騎士」最大的殺器,是全球消費者對於「高性價比」都是沒有抵抗力的。雖然充滿挑戰,但中國「出海四騎士」正在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爭奪全球最大電商市場的份額。
四、以大灣區為例,追蹤「逢低入市中國」的「聰明錢」
被低估的市場,永遠只有「聰明錢」先知道!
■大灣區正打造「一小時生活圈」
「廣深港高鐵線」始於廣州南站,全長約140公里,最高營運時速可以到達310公里,終點就是香港西九龍站,從廣州到香港只要47分鐘,雖然還是要加上前後通關時間,但是一日生活圈,已經縮短到「一小時生活圈」,將香港與這些沿途城市,以高鐵串成一線,形成更加緊密的經濟圈經濟帶。
除了高鐵之外,還有一項非常重大的建設,就是「港珠澳大橋」,它被定義為世紀工程,全程是有55公里,是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大橋,這個距離,相當於是台北的頭,到桃園尾巴的距離,這是繼廣深港高鐵之後,同樣在2019年,頒布大灣區定位的前一年正式啟用,穿梭香港、珠海、澳門,讓三地交通時間大大縮短,行車時間從以往的3至4小時,減少到約半個小時,而這樣以大灣區發展為核心,打通交通網絡的突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粵港澳三地,交流、工作、生活、居住,都多了更多彈性以及選擇。
不只交通的便利性,攤開粤港澳大灣區房價數據比較,香港房價每坪大約165萬台幣,澳門每坪則落在105萬,而港澳人士深入灣區城市置產最多的中山以及惠州,兩大宜居城市房價僅是澳門房價的7分之1,更是香港的12分之1。
房價、交通種種利多,可將形成大灣區發展催化劑,促成港澳更融入大灣區的生活,加上各範疇助力,包括更便利的電子支付系統,以及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證的港澳子女們,就讀政策全面覆蓋,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資格互認部分,也讓港澳旅遊從業員准跨境執業,就業創業部分也放很寬等。
大陸國家鐵路局2/28日也表示,將在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地區進行試點,推動軌道交通的設施互聯、票制互通,更好服務區域一體化發展,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
此外大灣區「跨境理財通」2.0亦受矚目!
因新修訂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在2/26日起正式實施,讓大陸與香港「跨境理財通」正式邁入2.0階段。具體包含進一步放寬「南向通」投資者准入條件,提升「北向通」投資產品貨架,擴大參與機構範圍並提升個人額度上限等。
此次升級豐富投資產品的選擇範疇,也提高了個人投資額度,提升大灣區民眾跨境資產配置的便利性,強化大陸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也為三地金融業界開闢更廣闊市場,進一步促進人民幣跨境流動和使用。
■橫琴粵澳合作區正式封關運行
3 /1日零時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正式封關運行,助推琴澳一體化向縱深推進。
合作區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稅收政策及監管模式,「一線」貨物、物品稅收放開,經「一線」從澳門進入合作區的貨物可予以免稅或保稅,自用及合理數量的物品可予以免稅;而「二線」對人員進出不作限制,經「二線」進入內地 8000 元人民幣內的個人物品免稅。
此外,3 /1日零時起橫琴口岸啟用「新家園便捷通道」,實施出境與安檢一次過檢模式,在車道運用粵澳聯合一站式驗放模式,不斷提升人員及車輛的口岸通關體驗,便利澳門居民往來琴澳生活就業。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興建橫琴合作區的初心。新政策是合作區實施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的重大探索,將強力推動澳琴之間物流、人流、資金流、資訊流更有效率便捷流動,讓在合作區生活發展的澳門居民感受更加趨同澳門的生活環境,為澳門新產業新業態營造寶貴的發展新空間。
■中國空中計程車「低空經濟」來了
3/2日中國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龍」從廣東深圳蛇口郵輪母港起飛,經過約 20分鐘的飛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碼頭。
深圳、珠海分別位於珠江口東西兩岸,以往乘車出行要繞道南沙大橋或者虎門大橋,用時約二到三小時。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不需要傳統機場和跑道,20分鐘就可以完成深圳、珠海跨城飛行。
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被稱為「空中計程車」,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飛,在空中轉換成固定翼飛行模式,使用純電動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的運行成本比直升機低,外加強自動駕駛功能,對飛行員的要求相對沒那麼高。
這是全球首例用 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進行跨海跨城飛行。該航空器獲取適航證後,預定將於 2026年展開載人飛行。進行大規模應用以後,未來深圳到珠海的單座票價大約是人民幣兩、三百元。目前,從深圳到珠海打車五、六百元,要將近三個小時,坐船一百多元,要一個多小時。
這種新型航空器是航空工業史上的一次革命,就像地面油動車到電車,這是從油動直升機到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噪音也是傳統直升機的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正是因為這麼低的噪音水準,未來天空才能夠允許同時飛很多架這種航空器,從而能形成規模。
目前,中國低空資源的利用率比較低,低空資源是一個寶貴自然資源,是時候開始利用整個天空作為未來出行的空間。
■香港人快要「佔領」深圳了
香港作為人們心目中的購物天堂,每年都有數不清的遊客湧入,只為買到便宜「港貨」。這也是香港曾經的驕傲。但這股風向,正開始悄然逆轉。現在,從香港到深圳消費,正成了香港人的日常。
香港人來深圳消費,第一站通常都會選擇山姆超市。
作為沃爾瑪旗下高級會員商店,山姆一向以高品質、量大、價格便宜著稱,在國外經常有中產家庭周末開車來採購一周所需生活物資。
山姆進入中國後,維持了一貫的量大管飽風格,加上本土化良好,它成了香港人來深圳掃貨的最愛。
例如2023年中秋,香港人在深圳盒馬爆搶人民幣 88元一隻大閘蟹的場面,因同樣品質的大閘蟹,在香港需要 200港元才能購得。
且厭倦了港式美食的香港人,總能從深圳獲得新鮮感,在一河相隔的深圳,彷彿聚集了全中國美食。在茶餐廳之外,他們還可以品嘗川菜或是東北燒烤;除了喝慣了的凍檸茶和奶茶,排隊一小時,啜飲一杯茶話弄的桂花引,更是在香港難以尋覓的享受。
深圳與香港,隔著一條河彼此相望,一股強大的吸力彼此融合。
無論是中國年輕人湧入香港,感受這裡的人文氣息,在購物天堂盡情撒錢,或是香港人「倒流」進入深圳,精打細算享用「價格低廉、豐富貨品」,其背後都是對生活的熱愛,人們往返雙城之間,眼裡的光,同樣明亮。
■香港保險被買爆,激增逾27倍!
據香港保監局2/20 日公告 2023年保險業數據,其中中國訪客個人人壽保險新單保費約 590億港元(下同),較2023年前暴增逾 27倍。
與以往保障型保險佔 60%、儲蓄型保險佔 40% 的情況不同,2023年中國訪客購買的保單中,儲蓄型與保障型分別佔 60% 及 40%。
尤其,中國訪客購買最多的終身壽險,件均保費更達到 51.78萬港元。
為了加速搶客,香港保險公司打響了價格戰,不少公司啟動全面促銷模式,給予客戶較大折扣。
自2023年 2 /6日零時起,中國與港澳全面恢復人員往來後,香港的中國遊客迅速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入境人次達 3,400萬,其中中國訪客人次達到 2,676萬。
五、以A股為例,追蹤逢低入市「中國」的「聰明錢」
■各路資金大舉回購中國上市公司,調整布局
據Wind 的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2月以來,至少有450家上市公司因回購股份事項揭露最新前十大股東和前十大流通股東持股,2023年同期則不足30家。
其中,以價值投資為代表的長期資金,以及風格成熟的外資機構,近期悄然加碼部分個股。
例如中國軟件 (600536-CN) 於 2 /18日揭露回購事項前的股東情況,其中,中國工商銀行企業年金計劃、中國建設銀行、中國移動企業年金計劃、中國工商銀行、江蘇省拾壹號職業年金計劃、中信銀行等「組團」出現在前十大流通股東榜。
又如家家悅 (603708-CN) 於2/5日揭露的股東訊息,在前十大流通股東榜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企業年金計劃、中國工商銀行赫然在列。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第3季末,企業年金積累基金總規模達人民幣 3.12兆元,其中 3.09兆元投入實際運作。
頻頻加倉的還有外資機構。
寶利國際 (300135-CN) 公告公司流通股東榜也出現較大變化。新進股東主要包括摩根大通 (JPM-US)、瑞銀等知名外資機構及自然人股東,其中摩根大通以 536.08 萬股持股量位居第三大流通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多家揭露最新持股情況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榜中,巴克萊銀行偏向「踩線」進駐小市值公司,且涉及行業、題材較為多元。
例如,海昌新材 (300885-CN) 2 /19 日揭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榜中,巴克萊銀行是第十大流通股東。
■MSCI調整中國A股成分股,刪除48檔,但2 /29日不跌反漲
MSCI明晟自2019年2月底宣布增加中國A股在 MSCI系列指數中的權重起,逐步將中國 A股的納入因子從初始的 2.5%增加至20%,並陸續納入創業板及科創板在內的個股,A股權重也隨之不斷提高。
MSCI 明晟在2/13日公布季度調整結果,將於 2 /29日盤後生效。
由於A股連跌三年,在陸股方面,根據 MSCI 說明,此次成分股新增招商公路等 4檔股票,刪除石基訊息等 48檔,調整後 MSCI中國 A股指數成分股減少至 519檔,2 /29日理應形成賣壓。
但外資卻大舉反向加碼!
據Wind(萬得)的數據顯示,2月「北向資金」加碼中國 A 股市場人民幣(下同)607.44 億元,創 13個月新高,且 2月「北向資金」的淨買入量超越2023年全年總額。
目前,利用「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的外資持倉佔 A股總市值比重雖不到4%,但其動向常常反映海外資金對中國市場的預期,亦被稱為「聰明錢」。因此,2月外資動向常對 A 股市場風險偏好產生變化了。
據瑞銀測算,2024年迄今「國家隊」透過 ETF 淨流入 A 股的資金,可能超過 4,100億元,並預料在極端市場情況下,「國家隊」可能會持續加碼。
與此同時,中國人行持續降息,增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道。
加上,是 A 股估值較低,且目前全球共同基金對中國股票的淨配置率為 6.8%,是過去 5 年來最低水準。由於外資大多低配,這意味著有一定上調空間於!
■3月4~5日「兩會」登場
大陸「兩會」在3月4~5日登場,會後大陸官方必然對整體經濟能挹注資金活水,預期目前應為A股長線買點。
尤其貨幣政策方面,方向確定性非常高了,2024年就是要降低利率,預估再降20個基點,多的話可能達到30個基點,去年則是調降25個基點,至於2025年,中國可能還是處於一個降息的週期,但速度可能會放慢。從資金行情來,預期2024年對於A股是更加舒服的一年。
而且,一旦信心回穩,A股被低估的價值,將吸引全球資金澎湃流入。
若巧遇美國經濟走緩、Fed啓動降息,中美利息將收窄。亦即,人民幣啓動升值的力道將會很凶狠的!亦即,A股有機會迎來一隻「轉型牛」。
資本主義的「逐利性」是深深刻在骨子裡,更有著弱肉強食的殘酷一面,就像荒野中的惡狼們,看到軟弱的麋鹿,便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分而食之。麋鹿只有腳力夠強大,才能餓死惡狼們!
總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跌深」、「資金活水」及「新質生產力」將是A股市場最大的利多,只要有利可圖,外資也將噬血回歸!
尤其,當人民幣啓動升值,將驅使外資強力回補,將助力A股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六、跋尾—「前進中國」是迎向大財富「重分配」的契機
一個人、一生,面對大財富「重分配」的契機,頂多只三次機會。
以近40年的中國市場投資良機為例,一次是「六四事件」,此造成外資撤離中國,也造就康師傅、旺旺、富士康趁虛而入的崛起機會!
另一次即是現在,源於「中美對抗」造成的外資撤離中國!
這種超跌的「估值」,吾人相信正在吸引「聰明錢」默默買進中國,就像荒野中的惡狼們,噬血而來!
■中國國內旅遊市場到底有多火?
中國「內需市場」的商機是什麼?
由於中國大陸經濟體量足夠大,經濟成長的方向一旦轉向依據自身內生經濟動能為主時,只要中國人想做的事,大多會成為全球最大!
中國國內旅遊市場來看,據中國旅遊研究院估計,2023年中國國內遊人數達48.2億人次,較 2022年暴增116%,國內遊觀光收入達人民幣 4.9兆元,激增 140%。
■路易威登(LV)上調部分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售價,這在暗示啥?
山不就我、我去就山。
全球精品一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LV)週一(19日)上調部分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售價,平均加價約6%。
《中國證券報》引述LV官方客服人員回應表示,目前LV部分產品確實有調整,線上和門市同步更新。這在暗示啥?
■A股2月強漲近1成,居全球之冠,國際資金看好搶進?
A股在2月扭轉頹勢,累計上漲近 1成,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漲幅居冠,法人表示,中國「兩會」在 3月初登場,預期中央政府將採取更積極的激勵政策,同時,由於陸股過去下跌幅度過深,國際資金也看好陸股的投資價值,2023 年外資大幅賣超的態度已開始轉變,反而伺機逢低布局陸股。
根據 Bloomberg 統計,陸股滬深 300指數自 2 /1日的 3217點,一路上漲至 2 /29 日的 3516點,不但漲幅接近一成,更是全球各主要股市中,漲幅最高的股市,其次為日股漲幅 8.76%,台股漲幅 5.56%、美股 (S&P500) 漲幅 5.17% 分列第三、四名。
■摩根士丹利:全球資金正重回中國股市,趨勢正轉變中!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全球資金正在重返中國股市,隨著部分基金對中國市場的看跌氛圍轉淡,全球長線投資人撤出中國股市的行動已經按下暫停鍵,而區域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已經開始增持成長型和科技股。
摩根士丹利說,未來中國經濟和股市會否持續回升,在於宏觀經濟政策會否帶動物價穩定,促進消費。
Wind 的數據顯示,2024年 2月,A 股已經結束外資連續六個月淨流出走勢,「北向資金」2 月累計加倉 A股市場人民幣 607.44 億元,寫下 13個月新高,且「北向資金」2月的 A股淨買入量已超車2023年全年。
對外資而言,吸引他們重返 A股市場的另一個因素,或許是 A股的低估值,且他們大多低配,這意味著未來有一定上調空間。
■德國對中國直接投資創新高
歐盟2023年提出「去風險化」策略,以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最新數據卻顯示,德國 2023年對中國直接投資的金額反創新高,與歐盟的「去風險化」策略背道而馳,凸顯身體比嘴巴誠實。
德國經濟研究所 (IW) 根據德國央行的數據分析顯示,2023年德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年增 4.3%,總額達 119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
同時,德國2023年對中國投資佔德國對外投資總額的比例擴大至10.3%,為2014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而德國在亞洲其他地區的直接投資則停留在 8% 左右。
另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與 2022年相比,2023年中德雙邊貿易額下降 15.5%。 其中,2023年德國從中國進口額為 1557億歐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19.2%;德國向中國出口額為 973億歐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8%。
但是,2023年中德雙邊貿易額仍高達2531億歐元。且自2016年起,中國已連續 8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尤其IW 的研究認為,整體而言,德國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情況不同。數據顯示,儘管部分德國中小企業在去風險的思維下逐步降低與中國的經濟連結,但賓士 (Mercedes-Benz)、BMW、福斯汽車集團 (Volkswagen)、西門子公司及化工巨頭巴斯夫 (BASF) 等指標德企卻逆向加碼對中國投資。
另外,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2023/24 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認為,中國消費市場規模龐大、供應鏈基礎設施先進、創新能力日益強大,中國「對德國經濟的意義仍是獨一無二的」。
報告顯示,91% 的受訪德國企業表示將繼續紮根中國市場,沒有離開中國的計畫;超過一半的受訪德企計畫未來兩年增加對中國投資。
■大陸連兩月增持美債,這在暗示啥?
據美國財政部公布2023年12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2023年12月大陸持有8163億美元美債,較2023年11月增加343億美元,不只繼續穩坐第二大海外持有美國國債的國家,也是持倉連續兩個月增加。
此前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大陸減持美債部分源於支持人民幣匯率。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美債收益率下降不能再吸引中國等海外央行重新增持美債。且隨著各國央行加快外儲多元化配置,越來越多國家的央行考慮配置黃金替代美債。
但是,此次中國大陸增持美債是在美國Fed暗示今年將降息之背景下。
而且,也是中國大陸在連續7個月美債持倉減少後,連續2個月增長。
此外,大陸在2023年12月末,持有的外匯儲備為3兆238億美元,較11月末增長662億美元,增幅2.1%。
可以確定的是,假如人民幣有續貶危機,大陸國家外匯局理應續賣美債。
而大陸連兩月增持美債,這暗示啥?是否中國大陸房市、股市已持穩?
總之,一個美國最強大的「假想敵」、一個未來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一定充滿機會、一定有利可圖,尤其這也是外資不得不分散風險的應許之地!
且一旦人民幣啓動升值,將迫使外資強力回補,將助力中國「內需市場」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當拜登還在玩「俄烏戰爭」、「以巴戰爭」,中國大陸正在以「高性價比」硬實力,重建中國「內需市場」,並透國「跨境電商」,透國「東協10+6」,透國「一帶一路」走向「全球市場」!
留言列表(6条)
Howdy are using WordPress for your site platform? I’m
new to the blog world but I’m trying to get started and create my own. Do you require any coding expertise to make your own blog?
Any help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Just want to say your article is as astounding. The clearness for your
post is just great and i can assume you are knowledgeable on this subject.
Well along with your permission allow me to grasp your feed to
stay up to date with approaching post. Thank you a million and please carry on the
rewarding work.
What i don’t realize is if truth be told how you are no longer actually a lot more smartly-appreciated than you might
be now. You’re so intelligent. You recognize therefore considerably on the subject of this matter, made me personally consider it from a lot of varied angles.
Its like women and men aren’t interested unless it is
one thing to accomplish with Girl gaga! Your own stuffs outstanding.
All the time take care of it up!
Why visitors still use to read news papers when in this technological
world everything is existing on web?
I like the valuable info you provide in your articles.
I will bookmark your blog and check again here regularly.
I’m quite sure I’ll learn a lot of new stuff right here!
Good luck for the next!
Votre expertise en stratégies digitales pour
le secteur de la beauté est clairement démontrée dans cet article.
Des insights précieux pour tout acteur du dom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