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由「打通膨」到「抗衰退」?
2home.co楊惟婷
川普、拜登「貨幣超發」15兆美元,造就美國資本市場的「金髮姑娘時刻」,並讓富豪們的財富大幅增值。然而,伴隨而來的「通膨」卻侵蝕美國中下家戶,讓普羅大眾生活無以為濟。美國中下家戶已耗盡以疫情為名的印鈔補貼,信用卡違約率也正在竄升,而美國中小企業在「高利率」環境下經營,也活力逐步放緩。
由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9/11日公布數據顯示,受到汽油價格下滑影響,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2.5%,連續第五個月降溫並創 2021年 2月以來新低,符合市場預期。 8月核心 CPI 在年升 3.2%,符合市場預期,不過核心 CPI月增 0.3%,創 4個月來最大增幅。2024年通膨依然粘著!
2024年11/5日逢美國總統大選!選情拉鋸,Fed會不會啓動「降息」呢?
選後,會不會「歹戲拖棚」,讓美國經濟「硬著陸」呢?
Blackwell是否利多出盡、造成AI「擠泡沫」呢?
日本央行會不會啓動「暴力升息」打通膨,造成「套利交易」逆轉呢?
2024年的高基期,會不會導致2025年「其貌不揚」呢?
而這波的「利率循環」,會不會不小心戳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信貸泡沫」呢?
一、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我偷偷跟您說一個「秘密」,您不可以告訴別人喔!
二戰後,我們所生息的「地球村」,因政經制度差異,形成二個「平行空間」!
一個是由歐美領軍的「自由資本主義市場」,並由「價格機能」支配社會活動。如果,貨幣數量與實體經濟保持平衡,則歲月靜好!
然而,伴隨歐美好戰及選舉支票爛開而來的「貨幣超發」,貨幣數量與實體經濟逐漸失去平衡、寅吃卯糧,實體經濟供不應求下,「通膨」如影隨形地侵蝕社會中下家庭,讓普羅大眾生活無以為濟。因此,「貧富差距擴大」正在一步步侵蝕社會的穩定基礎。
另一個是由中俄領軍的「國家資本主義市場」,是由「計劃經濟」支配社會活動。
但初期吃「大鍋飯」的心態催化人性中的「惰性」,生產力低落亦使貨幣數量與實體經濟逐漸失去平衡、致糧草匱乏,在實體經濟供不應求下,「配給制」無法改善社會中下家庭生活品質。
因此,這兩個失衡的「平行空間」,透過「WTO、全球化」的機制「互通有無」!
其間,中俄導入歐美的「製造技術」提高生產力,讓普羅大眾生活品質得以提升。而歐美也透過「貨幣超發」來換取物美價廉的商品、得以繼續享受人生。如此,維持了30年的雙邊平衡與實體經濟的富裕生活
但是,「貨幣超發」並非解決貨幣數量與實體經濟失衡的「根本解」,事實上,只有透過各自「生產力提高」、「互通有無」的機制,才能長治久安!
都怪中國人太勤奮、歐美民眾太享樂,亞洲努力生商品換取歐美「超發貨幣」已達極限,亞洲持有太多美債、歐債,已無法透過「WTO、全球化」的機制再取得「平衡」,最終歐美只有透過「金融風暴」來弭平「債務」,卻使得「美元霸權」失去信用,而「去美元化」也延伸出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以及俄烏的「代理人戰爭」!
貨幣數量與實體經濟是一直處在「動態調整」中,但只有透過不斷「生產力提高」,「價格機能」的分配機制才能穩定運作,才能滿足更美好的生活期待!
而貨幣數量與實體經濟的「失衡」也是漸近的,所以就像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一開始無感、直到矛盾放大了、自然衝突四起!就像蘇東坡所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普丁的3000多億美元外匯被歐美凍結、坑殺,他最有感!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是中國的外匯存底?怪不得黃金漲翻天!
■「貨幣超發」為美國資本市場迎來「金髮姑娘時刻」!
2024年H1美國資本市場似乎處於「金髮姑娘時刻」,由「輝達」帶領美股屢創下歷史新高。相對地,實體經濟中的「中小企業」,卻在高利率環境中哀鴻遍野。
為何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呈現出這兩極矛盾的弔詭現象?
一切皆是「貨幣超發」惹的禍!
美國「貨幣超發」,伴隨的「通膨」、「高利率」環境,再以AI之名,吸引了全球資金共襄盛舉。除美股屢創新高、房市居高不下外,連死去的比特幣居然也「滿血復活了」!
11/5日「川賀一戰」,連「王膝之」也知道美國Fed將會配合「降息」,以支持美國經濟不至於「硬著陸」,此才有利股市延命至年底。
亦即「貨幣超發」為全球資本市場迎來「金髮姑娘時刻」!2025呢?
一隻看不見的手正在支撐市場,令投資人在害怕錯過行情 (FOMO)之下,解定存、抵押房子、融資加碼全All-in了。一場可歌、可泣的資金狂潮簾捲西風,一時多少豪傑!而未來又有多少枯骨?
■輝達一度躋身3兆美元俱樂部,但科技產業為何在狂裁員?
目前微軟 (MSFT-US)、蘋果和輝達的市值都座落於3兆美元市值附近,且美國企業界三大巨頭現在都是科技公司,而不再是底特律汽車業。這三家科技公司目前占標普500指數總市值的 20% 以上。但其僱用的人工卻有限!這或許是AI帶給未來的場景?
■股市漲幅集中在少數科技個股,但仁勳、巴菲特為何在狂拋股?
在人工智慧(AI)題材帶動下,2024年H1以來,無論美股、台股,皆屢創新高,卻出現漲幅貢獻多來自大型科技股、AI概念股的現象;與此同時,市場也開始擔心,AI風潮是否已「過熱」,恐重演當年網路泡沫戲碼?
亦即,當股市漲幅貢獻,多來自輝達(Nvidia)、微軟、蘋果等高市值科技股時,部分投資人擔憂,若股價漲過頭,基本面卻沒跟上,會不會讓AI概念股,走上泡沫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獲利能力不佳的公司,沒有足以支撐股價表現的基本面,隨著聯準會(Fed)啓動「降息循環」,會不會利多出盡造成AI「擠泡沫」呢?
例如,網路泡沫化時靠炒作帶動股價走高的公司,在2001年紛紛原形畢露、股價重挫,使股市崩盤。
隨著時序步入2024年底,美國經濟持續表現失色,顯示烏雲可能正在聚集,已引發有關經濟成長是否會大幅降溫的質疑。
加上高通膨、高利率持續太久,美國財政刺激措施挹注的儲蓄漸漸耗盡,貸款拖欠率不斷上升和儲蓄率大幅下滑,美國家庭消費力逐漸捉襟見肘,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
■輝達9/3 日市值蒸發2790億美元,創美國上市公司史上最大單日崩跌!
自8月底公布Q2財報以來,輝達股價已累跌超14%,灰飛煙滅的市值約等於巨頭 AMD(AMD-US)加上英特爾 (INTC-US) 的市值總和。
AI 霸主輝達 (NVDA-US) 在9/3 日下殺超 9.5% 至每股 108.00 美元,市值蒸發2,790 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美國上市公司最大單日虧損。
二、實體經濟愈來愈「搖搖欲墜」?
美國近期數據顯示,就業市場正在走軟,已引起 Fed官員的擔憂。
就業成長一直在放緩,失業率正在上升,求職者更難找到工作,這加劇外界對潛在經濟衰退的擔憂。所以投資人現將注意力轉向「就業市場」!
■「通膨」迫使企業裁員,以節約成本、美化財報
美國企業為了節省支出、以粉飾報表,2024年裁員潮絲毫沒有停歇跡象,且產業橫跨科技、媒體、物流與零售等。
例如年初從芭比娃娃玩具製造商美泰兒(Mattel)、第三方支付供應商PayPal、網路設備廠思科(Cisco)宣布裁員;化妝品業者雅詩蘭黛(Estee Lauder)、牛仔服飾商Levi Strauss皆裁員;梅西百貨(Macy’s)宣布關閉五家分店與裁員2,300人;物流巨擘優比速(UPS)也宣布裁員1.2萬名員工。
媒體業華納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大砍內容預算與大刀裁員,此為節省40億美元成本計畫的一部分。迪士尼2024年將目標進一步提高至75億美元。派拉蒙與媒體集團NBC環球(NBCUniversal)近日也傳出縮編消息。
運動用品大廠Nike年初宣布裁員;且在6/27日下調 2025全年財測,並預期第一季銷售額將下降 10%,係因線上銷售放緩、經典鞋類特許經營計劃減少、大中華區「宏觀不確定性增加」,以及 Nike 各個市場「消費者趨勢不平衡」。
美國消費性電子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也傳出裁員與結構重組,部分銷售人員遭到解僱,且大批員工薪水也被砍,許多在職員工向媒體抱怨,薪水將比以前低很多!
又如包括臉書母公司Meta也帶頭裁員並持續縮編腳步,電商龍頭亞馬遜、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與思科紛紛宣布裁員。
總之,美國員工對經濟衰退的憂慮正在放大,越來越憂心可能遭到裁員。
■AI給美企合理化裁員藉口,8月美企裁員又逾7.5萬人
就業諮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在9/5日公布數據顯示,美國 8月雇主公布的裁員人數為75,891人,是自 2023 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根據調查,美國企業 8月裁員人數月增 193% 至 75,891人,遠超 7月裁員人數 25,885人,創一年來最大的單月增幅,其中科技業裁員最多,原因是經濟成長前景不明朗、且成本擔憂持續存在。
8 月裁員的激增,反映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加和市場動態的變化。公司面臨著各種壓力,從營運成本上升到對潛在經濟放緩的擔憂,導致他們在勞動力管理方面做出艱難的決定。
■「薩姆規則」(Sahm Rule)指標閃爍,美國經濟衰退雖尚未到來,也已近在咫尺
聯準會前經濟學家 Claudia Sahm於2019年提出「薩姆規則」(Sahm Rule) —定義是:如果失業率 (基於3個月移動平均值) 從近12個月的低點上升半個百分點,那麼經濟衰退實際上已經開始了。此指標自1970年以來,預測準確率為100%。
美國 7月非農失業率升至 4.3%,比 6月飆升 0.6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從12個月以來的低點飆升了 0.6%,觸發被視為經濟衰退領先指標的「薩姆規則」(Sahm Rule)。
■大摩投資長Wilson示警:美股成敗在「就業市場」!
華爾街最出名的空頭分析師、摩根士丹利投資長威爾森 (Michael Wilson) 6/26 日表示,美國股市的成敗就在於就業市場。他警告,美國就業市場任何突然的疲軟都可能引發美股出現實質性的回跌。
根據威爾森的說法,如果新增勞動力數據開始下降,將消除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並可能促使聯準會降息。但由於目前股市的上漲是由對「金髮姑娘」經濟的期待所推動,足以導致美股下跌10%。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非農業就業人數降至 10萬人以下,或失業率超過 4.3%,經濟放緩就會很明顯。
■經濟學家Rosenberg警告:2024年底失業率超過5%
幾個月來,經濟學家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一直在警告美國勞動市場疲軟,並警告美國經濟恐怕會衰退,2024年底企業裁員人數將超過企業徵才人數,預計2024年底失業率將突破5%。
他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企業仍然猶豫,是否要解僱近年來逐漸增多的勞工,這些雇主因疫情初期遇到缺工而遭受打擊。這些擔憂導致裁員和解僱率維持在比較低的標準。
但最近顯示,雇主雖沒有裁員,但減少了員工的工作時間,或是將全職員工轉為兼職。聯準會數據顯示,7月每周平均工作時間降至34.2小時,大幅低於疫情期間高峰的35小時。
因此,羅森伯格表示,裁員多於招募只是時間問題,「我知道,人們都會說,好吧,這只是一次性的。但我們唯一確定的是,作為勞動力需求指標的徵才率正在急劇下降,我認為這種情況愈來愈嚴重。」
事實上,招募數據確實出現疲軟跡象,美國7月失業率飆升至4.3%,是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失業率。同時,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新的就業機會比之前預期的少818000個。
■美國8月ISM製造業指數報47.2,創連續第五個月萎縮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 9/3 日公布數據顯示,8月製造業指數雖從7月的 46.8升至 47.2,但仍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 47.5,連續第五個月不及 50榮枯線。
美國製造業占整體經濟的 10.3%。
值得注意的是,8 月價格指數進一步升至 54.0,創下 3個月新高,恢復自 2023 年初以來的漲勢,發出停滯性通膨加速訊號。
過去該指數都在下滑,然而2024年以來每一個月都在上升。此價格指數攀升意味著商品通縮可能已經走到盡頭。
而標普全球 (S&P Global) 9/3 日同日公布的 8月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終值降至 47.9,遠不及 7月前值 49.6。
市場評論稱,若 ISM 報告是壞消息,這次的製造業 PMI 根本就是末日。
因製造業 PMI 終值進一步下滑顯示製造業越來越拖累第三季美國經濟成長,而且根據前瞻指標,這種拖累幅度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加大。
■美國7月JOLTS職位空缺數降至3年半新低,亦為就業市場疲軟另一跡象
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 9/4 日公布職位空缺和勞動力流動調查 (JOLTS) 顯示,7 月職位空缺數自 6月下修後的 791萬降至 767.3萬個,遠低經濟學家預期的 809萬個,創下 2021年 1月以來新低,與此同時企業裁員人數也有所增加,表明美國就業市場正在持續且緩慢降溫,與其他勞動力需求減少的跡象一致。
根據報告,7月企業裁員人數升至 176萬,創 2023年以來新高,主要集中在休閒和飯店產業的裁員,而醫療保健、州和地方政府以及貿易和運輸產業職位空缺數有所減少。與此同時,企業招聘人數從 2020年 4月以來新低略有回溫。
而聯準會 (Fed) 密切留意的每名失業工人與職位空缺數的比例降至 1.07,較 6 月的 1.16 大幅下降,目前正式低於新冠疫情前的水準。
經濟學家分析指出,隨裁員和失業人數的增加以及職位空缺數減少,勞動力供需平衡正在轉變,就業市場的疲軟更加明顯,最後應該會讓潛在的薪資和通膨壓力減弱。
■美8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遜預期
美國勞工部9/6 日公布數據顯示,8 月非農就業新增 14.2萬人,遠低市場預期的 16.4萬人,前值自 11.4萬人大幅下修至 8.9萬人;8月失業率小幅至4.2%,符合市場預期,前值為 4.3%。
非農就業人數(Nonfarm Payrolls)是什麼?非農就業人數是反映美國非農業部門新增或減少的就業人數。這個數據不包括農業從業人員、政府雇員、私人家庭工人以及非營利組織工作者,主要關注製造業、建築業、零售業等非農業行業的就業情況。是衡量美國經濟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為它能反映整體經濟的增長情況以及勞動市場的變化。
雖然 8月失業率小幅下滑,但就業人數仍遠遜預期,尤其前值還進一步下修,凸顯美國就業市場疲軟,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仍揮之不去。
三、「通膨」恐已產生粘著性?
為了解決「通膨」問題,美國Fed將利率大幅提升至5%以上,儘管近幾個月通膨年增率已經下降至3%,但「通膨」似乎又產生粘著性。
事實上,在2023年的【通膨基期效應】耗盡後,由於俄烏、以哈戰爭仍持續,商品通膨仍蠢蠢欲動,而薪資通膨雖止穩、但房租通膨仍居高不下。
因此,在「貨幣超發」、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風險、極端氣候等因素下,仍持續衝擊實體經濟,使「通膨」已產生粘著性!
當然,利率若一直在高檔盤旋,連Fed官員也無法知道,最終是否要製造實體經濟面「衰退」來打擊資金面「通膨」?
■美國7月核心PCE增速溫和,但仍面對頑固通膨威脅
美國商務部9/30 日公布 7月個人消費支出 (PCE) 物價指數年升 2.5%,略低市場預期的 2.6% 且與前值持平;按月來看增速溫和0.2%,符合市場預期,略高於前值 0.1%。
個人消費支出 (PCE) 物價指數是Fed 青睞的通膨指標、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按月來看成長 0.2%,符合市場預期並與前值持平。另外 3個月 PCE物價指數折合年率成長 1.7%,為今年以來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不包括住房和能源的超級核心 PCE物價指數月增 0.2%,創下3 個月以來新高,連續第 51個月成長,推動年增率升至 3.25%,雖然寫下 3年來新低,但仍面對頑固通膨威脅。
■芝加哥Fed總裁:租金壓力是最大的通膨風險
雖然通貨膨脹正在緩解,但近期的通膨進展幾乎陷入停滯,租金仍是小型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即使小型企業的僱人、進料成本已經下降,但租金仍然很高,甚至仍在上漲。小企業業主表示,每次租金上漲都迫使業主提高價格,以跟上成本。
但隨著生活成本的提高,消費客戶也有困難。
美國銀行內部數據顯示,7月每位小型企業客戶的租金年增11%。根據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報告,這是租賃和擁有住宅增幅 5.1%的2倍多。
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古爾斯比 (Austan Goolsbee) 4/ 4日表示,聯準會 (Fed) 讓通膨率重返 2%目標水準的最大阻礙,是住房服務業價格持續大幅上漲。
古爾斯比表示,根據新租約租金的市場數據,他一直預期下滑速度會比現在還要更快。若租金價格不降,央行很難讓整體通膨率回到 2%目標。
古爾斯比認為,住房通膨是近期最重要的指標。但他也警告央行勿太晚啟動降息周期,一旦維持限制性立場太久,就業方面可能會開始惡化。
■經濟活動正在降溫,應是Fed開始鬆綁貨幣政策的時候了
美國人的消費習慣「YOLO」正漸漸消失,「YOLO」是「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會活一次)的字頭縮寫,意味要活在當下、享受生活。而「YOLO經濟」則是以享樂為優先的消費習慣,然而,如今民眾正在節流,這對美國經濟來說,可能不是好消息。
儘管一些人仍然對美國經濟軟著陸充滿信心,但即使經濟表面上看起來有彈性,衰退風險仍然存在。
自 2022年底以來,債市一直在敲響經濟衰退的警報,著名的 2年期和 10年期美債殖利率曲線短暫反映了 1981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倒掛。
CNN分析指出,美國人擺脫新冠疫情後,獲得了更好的工作、額外的消費資金,在所謂的「YOLO經濟」或報復性消費中,消費者願意為了他們在疫情期間錯過的體驗和商品花大錢。
然而,疫後大手大腳瘋狂消費將結束,目前消費者支出正在大幅下降,通貨膨脹仍然居高不下,因為美國人快要耗盡新冠時期的積蓄,就業市場開始收緊,勞工開始擔心失去工作。這對美國經濟恐帶來負面影響。
而花旗首席經濟學家 Andrew Hollenhorst 認為,美國勞動市場的狀況並不理想,信用卡拖欠率上升,零售數據顯示經濟活動下滑的幅度比預期還要大,預測美國經濟將在2024年陷入衰退,軟著陸幾乎不可能。
美國 7月儲蓄率降至 2.9%,遠低 6月的 3.1%,不僅是自新冠疫情以來首次降至 3% 以下,也是 2008 年以來次低。有分析指出,儲蓄率是在政府連續 8 個月增加補貼背景下調查,倘若沒有整府補帖,儲蓄率會飆升得更高。換言之,消費者現在被掏空了,但通膨仍沒有大幅下降。
此外,頑固的通膨也讓經濟學家感到失望,這是另一個可能導致股市從高點下滑的因素。
整體來看,儘管消費者在 7月的支出有所增加,但收入成長卻更不上,而且儲蓄率還放緩,消費者未來支出的持久性不免讓人質疑。
而美國消費者支出約佔國內生產毛額的70%。如果消費者支出持續降低,經濟衰退恐怕很快就會降臨。當就業市場降溫,經濟活動即降溫,而現在應是Fed開始鬆綁貨幣政策的時候了。
■戴蒙示警:通膨、戰爭和政治兩極化將創造二戰來最大危機
摩根大通 (JPM-US) 執行長戴蒙4/8日對投資人表示,他仍然預計美國經濟2024年將保持韌性並實現成長。但他擔心,包括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在內的地緣政治事件,以及美國的政治兩極化,可能會創造出一種環境,「很可能會帶來比二戰以來任何事情都黯然失色的風險」。
戴蒙表示:「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正在受到外部其他國家和內部兩極化選民的挑戰。」「我們需要找到方法擱置分歧,以民主的名義與其他西方國家合作。在這個重大危機時期,團結起來保護我們的基本自由,包括自由企業,至關重要。」
他特別擔心美國政府和其他國家持續大量赤字支出,以及美國等國家需要重新軍事化並繼續建造綠色基礎設施,所有這些都可能使通膨率高於預期。
由於上述這些問題,戴蒙表示,他對美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不太樂觀,他認為要保持謹慎。
■紅海緊張局勢若失控,可能導致「商品通膨」再起
《紐約時報》6/26日指出,葉門叛軍攻擊船隻、運河水位下降、工人揚言罷工,3項挑戰讓全球航運業大動盪,貨運價格也因此飆升威脅供應鏈穩定。
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2023年底開始攻擊計畫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迫使許多船隻改道繞行非洲好望角,導致運輸成本隨航程拉長而增加;中美洲重度乾旱則導致巴拿馬運河水位下降,政府限制通行船隻數量,推高運輸成本。
此外,美國、德和加拿大的運輸工人紛紛要求加薪並揚言罷工,讓大西洋航線的運輸面臨雙重挑戰。近期情況類似疫情期間的「塞港」,直接影響供應鏈效能,可能加劇全球通膨。
挪威貨運分析公司Xeneta的統計顯示,2023年10月以來,40呎標準貨櫃從中國往歐洲的運費已從1200美元飛漲至7000美元,約為疫情前水準的5倍。
太平洋航線的運費也呈現類似陡升趨勢,同尺寸貨櫃從上海至洛杉磯費用從2000美元上漲至6700美元,運到紐約更要價8000美元。
對於依賴海運的供應鏈業者而言,除日益高昂的運輸成本,還必面臨承攬商臨時取消排期與額外增加的「旺季附加費」。
■16名諾貝爾獎經濟學家示警:川普當選恐再度引爆通膨
由Joseph Stiglitz 主導的16名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6/25 日簽署一份聯署信,警告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若展開第二任期可能產生的經濟風險,包括通膨再度升溫。這些學者們指出,「人們有理由擔心川普將以其在財政上不負責任的預算,重新引發通膨。」
川普目前已提出,將他第一任期內的減稅政策永久化,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全球基本關稅,其中針對中國的關稅稅率在 60%至 100%之間,並向聯準會(Fed)施壓,要求其降息,所有這些提案都可能導致物價重新上漲。
■美國高築貿易壁壘,新一輪貿易戰一觸即發?
近來美元地位受到威脅,像是大陸、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國,就曾在2023年一次峰會公開討論過「去美元化」。
川普是一張鬼牌(wildcard),川普近日在造勢大會上揚言,如果當選將對棄用美元國家加徵100%關稅,怒嗆「不使用美元,就別想和美國做生意」。
川普此聲明,決定當選後要懲罰使用非美元貨幣的盟友或對手,祭出手段除了加徵額外關稅,還可能進行出口管制、貨幣操縱指控等。
如此一來,貿易戰將蔓延全球,恐再度引爆通膨?
四、美國經濟是否由「打通膨」到「抗衰退」?
此前對於全球、資本市場來說,這確實感覺像是一個『金髮姑娘』時刻。
不過,這夢想仍存在一些變數,例如Fed對抗通膨之戰持續太久,是否造成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新債王:預計2024年會出現一次經濟衰退!
素有「新債王」之稱的雙線資本 (Doubleline Capital) 創辦人岡拉克 (Gundlach)在2023年9/19日預測,隨著企業和消費者感到資金緊張,經濟肯定在走弱,預計2024年會出現一次美國經濟衰退,美股惡魔就要來了!
岡拉克指出,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2024年飆升,已提前反應人工智慧 (AI) 和未來降息對公司的利多提振。相反地,投資人尚忽視「地平線上的惡魔」(demons on the horizon),即美國經濟出現步履蹣跚的跡象。
例如最近一波企業裁員潮,以及創紀錄的信用卡債務讓消費者感到壓力。
另外,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對房地產市場的寒蟬效應,以及小型企業必須以更高的利率為債務再融資的挑戰,這些都是危險訊號。
他還認為:「2023年的經濟成長是由美國政府財政支出所支撐的,美國的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8%,而這種支出是危險且不可持續的。」
尤其,自2023年春天以來,聯準會已經將利率從近乎零提高到 5%以上,以對抗通膨,這意味著政府對35兆美元債務的利息支出將會激增。
而這些陸續到期的債務將是毀滅性的。因維持在 5%利率,將讓美國的一切都破產。除非讓經濟迅速放緩,讓利率有藉口回落。
事實上,岡拉克還對美元敲響了警鐘,他警告說,聯邦政府在下一次經濟衰退期間可能會大舉支出,使美元將在下一次經濟衰退中大幅走弱。這將是一場徹底的災難,這將是一個警鐘,恐讓美國破產,無法兌現債務。而美股焉能苟活?
■美國聲請破產企業激增,還能撐多久?
破產企業年年有,2024年特別多?
由於美國利率長期處於高檔,對企業造成巨大壓力,2024年聲請破產保護的公司數量大幅攀升,餐飲業更成重災區。由於消費者削減支出、企業成本又上升,2024年來美國至少有10家知名連鎖餐廳聲請破產保護,包括Roti、Buca di Beppo、World of Beer、Rubio’s Restaurants、Melt Bar & Grilled、Kuma’s Corner、Tijuana Flats、Sticky’s Finger Joint、Boxer Ramen(拳擊手拉麵)與Red Lobster(紅龍蝦)。
據BankruptcyWatch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20日,美國2024年破產聲請數量已激增49%。購物中心零售商Express、療養院連鎖店LaVie Care Centers與工藝品零售商Joann Fabrics and Crafts都是2024年聲請破產保護的公司。
■美銀調查:「系統性信貸風險」令人擔憂
隨著全球房市警鐘響起,投資人對房市發生系統性信貸事件的擔憂也日益加劇。
美國小型銀行的 CRE貸款違約率似乎正朝向 8%至10% 前進,隨著近年曝險增加,這些銀行特別容易受到商業房產低迷影響。
例如紐約社區銀行 (NYCB-US) 2/29 日披露執行長坎傑米 (Thomas Cangemi) 離職、內部控制薄弱以及2023年第4季虧損擴大10倍,至27億美元。
與此同時,2024年美國商業房產和多戶型房產有超過 9000億美元的債務需要進行再融資或出售,較先前估計高出 40%。
根據一份2023年12月發表有關美國銀行脆弱性的研究論文,10%的商業房產貸款違約率,恐導致銀行出現約 800億美元的額外損失,該論文同時警告,商業房市陷入困境,可能會讓 300多家規模較小的主要地區銀行面臨擠兌風險。
再根據美國銀行 (BofA) 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約 6分之1 的受訪者認為這是目前市場面臨最大的尾端風險 (tail risk),高於2023年 12月時的約 11分之1。對美國商業房產和中國房市的不安情緒,使這項問題成為基金經理人的第三大擔憂,僅落後通膨和地緣政治。
2024年9月,聯準會 (Fed) 啓動「降息」以緩解房市壓力,成為唯一的希望。
■巴隆周刊:可能摧毀美股牛市的因素很多
美國的實體經濟成長已經冷卻到足以讓聯準會作出「降息」的時機,為支撐選情,「降息」的殺器終將祭出。
事實上,美國「貨幣超發」一直為美股上漲續命;現在的問題是,這場「派對」會被什麼因素撞擊散場?
雖然「貨幣超發」一直為美股上漲續命,但美股上漲還是讓許多人感到困惑,因股價已經變得非常昂貴,只是光憑這個理由還不夠。當市場喪失理性,僅僅因為估值高還不足以導致股市下跌。
而《巴隆周刊》指出,尚有很多催化劑可能導致股市下跌。
1、聯準會因為通膨黏性而不降息是投資人最擔心的。
由於房屋價格仍在上漲,租屋成本自然無法下降。住房價格又占 CPI 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那麼整體通膨將不會接近聯準會設定的 2% 目標。此造成降息時間預期被延後,但股市一直沒有失去對降息終會到來的信心,如果這種信心開始動搖,股市就很容易下跌。
2、不斷增加的美國債務也可能最終殃及股市。
根據美國參議院預算委員會 (Senate Budget Committee) 的數據,目前美國公共債務略高於 26.2 兆美元,和美國GDP大致相當。預計到 2034年,這一數字將超過 50兆美元,這意味著財政部必須繼續籌集大量資金來償還債務,進而導致利率大幅上升。
3、大型科技股崩潰的可能性,是距離投資人更近的擔憂。
2024年標普 500科技類股上漲了 19%,占標普指數漲幅很大一部分。隨著企業採用新的人工智慧產品,對科技公司獲利成長的預測一直在上升,但如果獲利前景不如預期,它們的股票就可能會下跌。
■傳奇投資者Hussman再警告:美股牛市極端程度超過1929年熊市已不遠
傳奇投資者赫斯曼 (John Hussman) 5/8日再次對美股發出警告,他強調,美股的瘋狂牛市即將結束,因為過於樂觀的投資者已將股市推至近一個世紀以來最極端的估值。其中,Hussman 認可最可靠的指標—非金融企業市值與公司總增值的比率,表明市場估值甚至超過了1929年的水準,當時道瓊斯指數從高峰到低谷猛跌了 89%。
過往,在 2000年和 2008年崩盤前,赫斯曼都曾準確對市場提出警告。不過,自 2013年以來,赫斯曼就一直預言美股將再次崩盤,而直到目前爲止,美股尚未發生類似 2000年或 2008年那樣的暴跌。
對近期美股走高,赫斯曼表示,目前反彈主要是由投資者某種「不耐煩和擔心錯過機會的情緒」所推動,所以市場內部情況看起來「不穩定」。
赫斯曼表示:「考慮到極端估值、不利的市場內部因素以及數十個歷史上最『類似頂部』的其他因素的結合,我們看跌未來的前景。」
■IMF:中美貿易戰可能導致全球經濟GDP受打擊
國際貨幣基金 (IMF) 副總裁 Gita Gopinath5/9日警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集團與中國結盟的經濟集團之間的分歧,導致各國越來越多地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威脅著全球貿易合作和經濟成長。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已在全球範圍內得到體現,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編制的數據,2022年和 2023年全球各國實施3000多項貿易限制,比 2019年增加三倍多。隨著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大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和制裁,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而對北京在南海的進展和圍繞台灣的言論的擔憂也削弱市場情緒。
Gopinath 表示,「供應鏈碎片化」趨勢可能會導致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的脫離,以及經濟一體化收益的顯著逆轉。
Gopinath 表示,雖然經濟碎片化尚未達到冷戰時期的水平,但由於全球經濟對貿易的依賴程度較高,其潛在影響力要大得多。
如果不彌合分歧,國際貨幣基金估計,在極端碎片化的情況下,世界GDP的經濟成本可能高達7%。如果出現輕微分裂,GDP將受到約0.2% 的打擊。
■「川普風險」將來了?
若川普重返白宮,川普揚言將調高各國輸往美國產品關稅,甚至對中國產品關稅調高到100%,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將轉嫁給美國民眾。
好不容易這兩年美國通膨率由 9%降至 3%,若川普大舉調高關稅,美國通膨將死灰復燃,而債市大跌,公債收益率急升,美股漲最多的科技股也將出現獲利了結潮。
另外,川普經濟政策充斥濃厚保護主義,將使亞洲貨幣競貶,美元避險功能止貶回升,致外資在亞股提款,對全球資本市場造成天翻地覆後果。
尤其,若市場感受川普風險,不必等到大選結果揭曉,極可能在10月就爆發避險波動,首當其衝是漲多科技股。
試想,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現金部位創新高,也許他就是等這個崩盤機會,進場抄底良好機會。
■Berezin 預測美國經濟最快2024年底陷衰退、標普將下跌逾30%!
據《MarketWatch 》,BCA Research全球策略師 Peter Berezin 在6/27 日一份報告中表示,由於預期美國很快就會陷入突如其來且意外的衰退,他已將標普500 指數的目標位下調至 3,750點,比此前華爾街最低點、大摩4,200 點的年底目標還要低。Berezin 預測美國經濟衰退將在2024年稍後或 2025年初開始。
根據他的預測,如果衰退情況發生,標普500指數可能會下跌 30%以上。
Berezin 的論點根源於一種概念:即勞動市場的放緩預計將迅速加速,給關鍵的經濟驅動力——消費支出帶來巨大壓力。
他列舉了一些指標,顯示疫情期間炙熱的招募速度已轉變為對勞動者不太有利的情況。正如官方職缺數據顯示,職缺數量大幅下降,辭職率也大幅減少。私人機構調查顯示的下降幅度更顯著。同時,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薪資增長步伐放緩。
近期發布的經濟數據也有顯示消費者支出正在放緩。
Berezin 認為,這可能只是開始,因為銀行餘額數據已顯示,低收入者似乎已經耗盡了疫情期間的儲蓄。隨著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的拖欠率持續攀升,目前已達 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銀行可能會選擇提高貸款標準,從而增加消費者面臨的壓力。Berezin 預期,隨著消費放緩,企業可能減緩資本項目的支出。
而美國財政方面也可能不會有太大助力了。據國會預算局(CBO)官方估計,2024年預算赤字預計將增至 GDP的7%。
目前的美國需要財政紀律,而非增加赤字開支。因此,無論是誰在 11月當選,債券市場都可能抵抗任何增加無財源開支的企圖。
他預期,如果經濟衰退情境成真,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下降至3%,而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可會降至2%。
五、跋尾—蘇利文:「市場機制已失靈」的迷思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4/27日發表一個有關美國經濟領導地位發生「裂縫」的示警聲明。
他呼籲降低「市場機制」的作用,增加美國政府在投資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認為美國過度依賴「市場機制」,導致嚴重的產業外移和產業斷鏈。
且美國嚴重傾向金融業,導致其他行業萎縮以及美國喪失工業能力。
美國的戰略資源嚴重匱乏,鋰、鈷、鎳什麼都沒有,而全球80%的關鍵礦物處理國就是中國大陸。
蘇利文發現美國經濟領導地位發生「裂縫」的事實,但他說看不清美國「貨幣超發」才是美國經濟產生「裂縫」的根根。因此,他將美國經濟「失衡」,歸咎於中國大陸崛起,並導致「價格機能」失靈是一種誤判,是無法找回「美國偉大」!
其實,美國打壓中國大陸競爭力,並無法提昇美國失去的生產力。
美國必須調整好戰及選舉支票爛開的惡習,並善用AI科技重振經濟「活力」、善用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崛起「購買力」,才能讓美元貨幣數量與實體經濟逐漸找回平衡,實體經濟「通膨」也才能得以控制,並讓普羅大眾生活品質提昇。因此,「貧富差距擴大」也才能一步步縮減、並找回社會的穩定基礎。
尤其蘇利文所稱第2個問題是金融領域的過度增長,亦即「華爾街」的致命吸引力,這就是美國的「荷蘭病」,資源配置失衡致美國工業能力「嚴重受損」。
所以,美國不再偉大,不是全球化的錯誤,也不是中國崛起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