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菜餚吃法

錯誤的菜餚吃法

楊惟婷整理

 

有些食物的吃法錯誤,或蔬菜不當的烹飪手法也會浪費了它的營養價值。甚至,有些蔬菜如果沒有煮熟,會引起中毒事件。從健康的角度講,這些皆是不妥當的!這裡列出幾種被健康專家列為錯誤的菜餚吃法,如果您很重視健康,請您好好仔細衡量一下囉。

 

01、一定要吃新鮮的食物,過期的食物〈有黴菌〉,含有黃麴毒素,傷肝。

 

02、食物烤焦的部份都要去掉,很毒。

03、發芽馬鈴薯

馬鈴薯是家庭餐桌上經常食用的蔬菜之一,發芽馬鈴薯含有毒成分叫「龍葵素」,人吃了也會中毒,破壞紅血球,是毒性物質,這種馬鈴薯不宜炒吃。

 

04、有黑斑的地瓜

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點的番薯,受黑斑病菌汙染所致。

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肝臟有劇毒。

這種毒素雖經水煮火烤,其生物活性不會被破壞。食用後,多在二十四小時內發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的,還發高燒、頭痛、氣喘、裨志不清、抽搐、嘔血、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凡有黑斑的番薯不可食,也不能作豬、牛等牲畜飼料。

 

05、未成熟的青番茄

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含有生物鹼,可被酸水解生成番茄次鹼。食用這種有毒物食後,口腔會感到苦澀,嚴重的可導致中毒,出現頭暈、噁心、周身不適等症狀。而成熟了的紅色番茄,其毒物質已自行消失,可放心食用。

 

06、無根豆芽

在生產過程中,多施用除草劑使生長出來的豆芽沒有根。而除草劑中含有氨類化合物,經細菌作用,可轉變成亞硝胺而存在於豆芽中。亞硝胺這種有毒物質,在人體內可誘發多種癌症,諸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等。因此,施用除草劑生發的豆芽千萬不可食用。

 

07、新鮮木耳

木耳營養豐富,一般為乾品。但在新鮮木耳中,含有一種朴啉類光敏感物質。這種物質對光線敏感,食用後經太陽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膚炎,人體暴曬部位易出現搔癢、水腫、疼痛等,甚至壞死。嚴重者還會因咽喉水腫而引起呼吸困難。

因此,新鮮木耳不可馬上食用,一定要等其乾燥後,所含朴琳類光敏感物質即自行消失,並失去毒性,方可食用。

另外,變質白木耳會產生大量酵米麵黃桿菌,食後會使胃部不適,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休克。

解毒方法:新鮮的木耳不可食用,乾制的木耳煮食更為安全。

 

08、鮮黃花菜(金針菜)

新鮮黃花菜有毒,且這種毒素可引起嗓子發乾、胃部燒灼感、血尿等中毒症狀。但乾品無毒。

若先將黃花菜在開水中沖燙一下,然後用涼水浸泡2小時以上,中間換一次水,鮮黃花菜就無毒了。

 

09、腐爛的生薑

腐爛後的生薑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黃樟素。人吃了這種毒素,即使量很少,也能引起肝細胞中毒和變性。

 

10、未醃透的鹹菜

醃菜時如果放鹽量不足,醃制時間不滿8天,可能造成亞硝酸鹽中毒。

 

11、新鮮的蠶豆

有的人食後會引起過敏性溶血綜合病症,出現全身乏力、貧血等症狀。

 

12、未煮熟透的四季豆

生四季豆、尤其是經霜打過後的四季豆,含有較多皂素和豆素。

皂素對黏膜有強烈刺激性,並含有破壞紅血球的溶血素。這種毒素須在攝氏一百度以上才會被破壞。

而豆素是一種植物性毒蛋白,有凝血作用,亦須經過長時間煮沸後,才可被破壞。

如果食入未經充分炒煮的四季豆,一至五小時後,便開始出現惡心、嘔吐,重者甚至嘔血,並常伴有腹痛、腹脹、腹瀉、頭痛、頭暈等症狀,部分嚴重病人,還有胸悶、心慌、出冷汗、手腳發冷、四肢麻木、畏寒、發燒等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症狀。因此,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四季豆均不可食,必須煮熟煮透,將其中的有毒成分破壤之後,方可食用無妨。

 

13、大豆

由於生大豆中含有毒成分皂素,因此,如果大豆鮮磨的豆漿未煮熟時就食用,也可引起食物中毒。特別是將豆漿加熱至80℃左右時,皂素受熱膨脹,泡沫上浮,形成〝假沸〞現象,其實此時存在於豆漿中的皂素等有毒害成分並沒有完全破壞,如果飲用這種豆漿,即會引起中毒,主要出現胃腸炎症狀。

解毒方法:為了防止飲用生豆漿中毒,在煮豆漿時,出現〝假沸〞後還應繼續加熱至100℃。煮熟的豆漿沒有泡沫,而且消失的泡沫也表明皂素等有毒成分受到破壞,然後再用小火煮10分鐘左右,這樣即可達到安全食用的目的,也能夠盡可能地保持營養。

 

14、藍紫色的紫菜

紫菜水發後若呈藍紫色,則說明在海中生長時已被有毒物質環狀多肽污染。這些毒素蒸煮也不能解毒,不。

解毒方法:如果紫菜聞起來有一股腥臭味、黴味等,則說明紫菜已不可食用了。另外紫菜買回家後,還可以放在火上烤一下,優質紫菜烤過後應該呈綠色,如果呈黃色則為劣質紫菜。顏色過於紫紅鮮豔的紫菜有可能為染色食用前用清水泡發。

 

15、長黴的茶葉

茶葉發黴是受了青黴菌污染的結果,倘若喝了發黴的茶葉水,輕則引起頭暈、腹瀉、重則可以引起重要器官壞死。

 

16、豆漿沖雞蛋:

雞蛋中的粘液性蛋白會與豆漿中的胰蛋白結合,從而失去二者應有的營養價值,且不利於消化吸收。

 

17、奶茶加的奶精,多由椰子油製成,含大量飽和脂肪酸、高熱量,喝多了容易發胖,脂肪容易堆積在肚子上,形成中廣體形。也會加速體內血脂肪急速上升,形成血管硬化,長期大量飲用,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18、鮮奶加茶會變成劣等蛋白質,對身體有害。

 

19、牛奶與橘子同食:

剛喝完牛奶就吃橘子,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先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塊,影響消化吸收,而且還會使人發生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20、吃肉時喝茶:

有的人在吃肉食、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後,不久就喝茶,以為能幫助消化。殊不知,茶葉中的大量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

 

21、紅白蘿蔔混吃:

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但紅蘿蔔中卻含有一種叫抗壞血酸的分解酵素,它會破壞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一旦紅白蘿蔔配合,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就會喪失殆盡。不僅如此,在與含維生素C的蔬菜配合烹調時,紅蘿蔔都充當了破壞者的角色。
還有胡瓜、南瓜等也含有類似紅蘿蔔的分解酵素。

 

22、蘿蔔水果同吃: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進入人體後,經代謝很快就會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 “硫氰酸”。該物質產生的多少與攝入量成正比。此時,如果攝入含大量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梨、蘋果、葡萄等,這些水果! 中! 的類黃酮物質在腸道被細菌分解,轉化成羥苯甲酸及阿魏酸,它們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

 

23、吃花枝,魷魚就不要吃紅蘿蔔 〈在胃裡中和會形成亞硝酸〉。

 

24、海味與水果同食:

海味中的魚、蝦、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且易使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一種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刺激胃而引起不適,使人出現肚子痛、嘔吐、噁心等症狀。

含鞣酸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因此這些水果不宜與海味菜同時食用,以間隔兩個小時為宜。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2024 年 6 月 5 日 下午 7:49

    Автор статьи представляет информацию с акцентом на объективность и достоверность.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