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賣超背後的貓膩

外資大賣超背後的貓膩

2home.co  楊惟婷

 

台股2022年以來外資賣超金額近6000億元,超過2021年全年的4541億元。其實,外資已連續三年賣超、賣超總額已擴大近1兆6000億元。

 

尤其外資不只在第一季大舉砍殺台股,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外資在3月也淨匯出120億美元。2021年3月曾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外資大量淨匯出 103.96億美元,創當時史上單月高量;睽違一年,外資又再度淨匯出120億美元,致新台幣兌美元3月貶值 2.05%,為啥呢?難道有啥不可告人原因,讓外資資金大舉班師回朝呢?

 

另央行統計,截至3月底,外資持有台灣股票和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6772億美元(月減 331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123%,較上月下滑 6個百分點,此主要是反映股票市值和外資持股的變動。

 

反之,2022年以來,投信累計36個交易日買超金額 863億元,以抗外侮;加上勇敢的台灣散戶,亦發揮螞蟻搬象的精神,透過定期定額買ETF、買零股,買進護國群山。然後呢?

 

值此神鬼交鋒下,為減少悲劇發生,吾人特地歸納未來五大隱憂,為投資人提供 明哲保身之道:

 

一、美國Fed啓動升息循環,熱錢回流、台幣貶值已成趨勢?

 

3/16日美國Fed啓動升息循環,台灣央行首季理監事3/17日登場,也宣布跟進美國Fed調升利率一碼至1.375%,為十年半來首度啟動升息。未來呢?

 

由於台灣目前利率還是很低,預料台灣央行升息對台股資金面短期不會造成立即性的影響,但受到俄烏戰爭延宕,導致台灣面臨輸入性通膨壓力大增下,預料台灣央行將藉由升息來抑制通膨問題,所以台灣升息循環也啓動,只是幅度相對小,資金面緊縮的影響也擴大,即對股市的衝擊波,未來也將一波、接一波,最終股匯雙殺。

 

但目前在「轉單」效應支撐下,台灣經濟景氣仍尚熱絡,且升息初期企業獲利仍足以支撐利率上升。但隨著美國FOMC會議升息一波接一波,預期中央銀行也將跟進調升利率,未來企業獲利是否足以支撐融資成本,將受到質疑?若後續新興市場又有甚麼突發利空爆發呢?因此外資「聰明熱錢」早已啓動回流,並造成台幣快速貶值?

 

鷹派升息路線已成為Fed多數官員的共識,4/8日激勵美元指數觸及100,創近2年新高。相對於美元反彈,從而削弱了新台幣匯價力道。因此,迫使外資熱錢持續流出,使得4/13日新台幣匯價一度貶重貶至29.190元,創近1年5個月新低,並貶破 29元大關,恐怕未來仍將面臨外資熱錢大舉流出壓力。

 

所以台股短線雖有內資撐場,但只要聯準會一波接一波升息、推升美債殖利率上揚,則仍持續吸引熱錢大逃殺、回流美國。

相形之下,投信2022年以來買超台股金額已經突破千億元大關,但獨木難撐,投信法人這單季買超台股史上第二高水位紀錄,未來恐成萬人塚?

 

二、晶片「斷鏈」危機,引發外資對晶片股狂倒貨?

 

1、烏克蘭的「斷氖」危機

 

氖氣是半導體晶片製程關鍵原料,主要用於製造晶片的雷射設備。據CNBC報導,2021年全球半導體的氖氣消耗量達540公噸,其中烏克蘭是全球最大的「氖氣」供應商,隨著俄軍對烏克蘭擴大攻擊,造成烏克蘭兩大氖氣供應商 Ingas和Cryoin已暫停營運,而Ingas和Cryoin供應全球45%到54%的半導體級氖氣供應。

 

若烏克蘭兩大主要廠商Ingas和Cryoin持續關閉,造成全球的產量無法恢復,2022年此數字將會衰退到270公噸以下,此將造成台積電、三星及英特爾等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大隱憂。

 

斷供後,如果庫存在4月前耗盡,且晶片製造商若在全球其他地區沒有鎖定訂單,恐將帶來漲價潮、或無法為許多關鍵客戶生產最終產品,加劇全球晶片荒危機。

依國際貿易委員會 (USITC) 統計數字顯示,俄羅斯在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半島 (Crimea) 時期,氖氣價格曾暴漲 600%。因為,雖然烏克蘭以外的公司也能開始生產氖氣,但要花上9個月至2年的時間才能大幅增加產能。

 

2、對俄羅斯科技出口管制的反制裁危機

 

歐美政府2/25日宣佈對俄羅斯科技出口管制措施,3/1日蘋果 (AAPL-US) 和台積電 (TSM-US) 等公司已開始停止向俄國暫停產品、晶片銷售。

 

既然台灣已經發出選邊站聲明,未來俄國的反制裁措施「絕對」會給台灣帶來壓力。目前俄羅斯將台灣列「不友好國家」名單。因為台灣跟進國際制裁俄羅斯,所以被俄國列為「不友好國家」名單。對此,台灣從俄羅斯進口的一些特殊氣體如氖、氟,及稀有金屬鈀,都是生產晶片的關鍵原料,如果未來沒有替代的來源,將使晶圓生產出現問題?

 

3、3M比利時半導體冷卻劑廠因違反當地規定,遭無限期關閉

晶圓代工產業除出現關鍵氣體氖氣的供應危機,沒想到近日再傳出,3M比利時半導體冷卻劑廠因違反當地規定,遭無限期關閉,也可能衝擊台積電、三星及英特爾等廠的生產計畫,此事也會對台積電營運產生負面影響。

 

4、外資大賣護國神山—台積電,非戰之罪

 

2022年累積迄今,外資賣超5500億元以上,其中,對台股中流砥柱的台積電,外資2022年至今,也大賣40萬張以上。外資真的看壞台股、看壞台積電了嗎?

尤其外資券商報告自2022年初起,一路看好台積電,目標價上看上千元,但2月下旬以來卻連續賣超台積電 18個交易日,以致台積電最低跌到 555元,外資一手喊多、一手大賣,是否有兩面手法,操弄散戶之嫌?

 

基本上,大多數的國際基金會跟隨 MSCI所設定的指數權重來投資台股,當台股市值成長,超過原來設定的權數比重,經理人就必須減碼。這是外資賣超台積電的最大原因,是非戰之罪。

 

以目前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為例,2022年2月最新公布的台股權重為16.15%,但回溯去看,過去兩年,台股市值成長亮眼,從 2020年初的 39.1兆元,到2022年2月最高來到 62.8兆元,足足成長 6成。

換句話說,假設有一檔規模 100億元的新興市場基金,追隨 MSCI指數投資,如果其他國家市值不變,假設兩年前這檔基金按比率持有台股市值 16.15億元,那麼隨著股價(市值)成長六成,現在這檔基金持有台股市值來到 25.84億元,因此,按比率他必須賣出9.69億元的台股,才能把持股降回16.15%。因此,在過去兩年多來台股的一枝獨秀,反倒成了如今必須減碼的弔詭理由。

 

所以外資一路賣超台股,恐怕不是看壞台股?相反的,外資目前持有台股總市值約 24 兆元,即使2022年前 3月賣超 5000 億元以上,也只不過占其持股 2%,仍與2021年 10月的水準相當,穩穩位居歷史高檔。

2020年賣超 5395億元、2021年賣超 4540億元,2022年到目前賣超約5500億元以上,其實主因是MSCI的被動型基金的操作紀律。

 

若再把匯率變動計入,那外資就賺更大了!回頭看過去 10年,2012年底外資持有台股市值約 2440億美元,到2021年年底外資持有台股市值 9167.46億美元,增幅 275.55%;若以新台幣計算,增幅就只有255.38%,兩者差距足足有20個百分點。

 

整體來說,外資賣超台股、賣出台積電確是事實,但背後隱含MSCI所設定的指數權重來投資台股的遊戲規則,所以是非戰之罪。只是,外資減碼晶圓雙雄與國泰費城半導體、中信關鍵半導體兩檔半導體 ETF,卻迫使台股必須重新探底。

 

5、大陸「清零」政策致封城延長,衝擊台廠供應鏈

 

大陸上海、昆山封城令延長,市場擔憂進一步衝擊台廠供應鏈,致台股電子族群成為殺盤重心。

 

三、經濟衰退疑慮,引發消費性電子業掀起砍單潮

 

1、通膨飆升和聯準會的量化緊縮政策(QT),增加美國經濟衰退風險?

 

當高通膨、美國Fed啓動升息循環,導致全球消費力道減弱,在全球景氣下滑的情況下,將排擠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自電腦、筆電和手機需求率先掀起砍單潮。目前或視為單季的調整、或暫時性的逆風,但若需求持續遭破壞的話,恐將導向傳統的周期性衰退。因此,包括:AMD (AMD-US)、英特爾 (INTC-US) 和 Nvidia (NVDA-US) 因消化庫存,近期股價格下修激烈。

 

又如PC業在後解封時代,在一哥聯想領頭下,近期幾乎所有一線 PC品牌都開始下修年度出貨目標,平均修正幅度達二位數百分比,和碩、仁寶、廣達等代工廠後市籠罩陰霾。

 

近日蘋概股賣壓也同樣出籠,原因是市場傳出蘋果公司 (AAPL-US) 大砍 iPhone 13、iPhone SE、AirPods 訂單20%的消息。導致歌爾股份、立訊精密兩大蘋果供應鏈巨頭股價暴跌,聞泰科技 (600745-CN)、共達電聲 (002655-CN)、藍特光學 (688127-CN)、精研科技 (300709-CN)等蘋果供應商也走低。

例如,蘋果推出新一代 iPhone SE的時間不到三周,卻已通知多家供應商下季生產訂單減少約 200萬– 300萬支,理由是需求不如預期。

蘋果並將2022年全年 AirPods耳機的訂單大砍逾 1,000萬副,2021年 AirPods的出貨量約 7,680萬副,原因是該公司預料需求溫和,希望壓低庫存。立訊精密是 AirPods 最大代工廠,歌爾股份是 AirPods 第二大代工廠。

 

2、俄烏之戰未見解方,恐引起歐盟景氣衰退?

 

世貿組織預測說:「本組織秘書處透過一個全球經濟模擬模型預測,俄烏戰爭恐使2022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降低0.7%到1.3%,來到3.1%至3.7%之間。」

世貿並指出,歐洲因為是俄、烏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以致恐將遭受這場戰事的最嚴重衝擊。

 

俄烏戰事延宕,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高。市調機構 Omdia Display分析說,就目前情況來看,不光是蘋果,所有電子產品需求都在砍單,這與全球經濟有關,需求疲弱是最大的問題。

因俄烏戰爭影響歐洲市場的(消費者)支出,消費者把錢存起來,用來購買食品、支付暖氣,這是可以理解的。

 

從美國、歐盟、日本、南韓到台灣,各國政府都對俄國祭出經濟制裁,石油、能源及原物料市場波動也影響供應鏈。迫在眉睫的通膨,可能進一步增加人們的生活成本,並引發歐盟景氣衰退及對消費電子產品需求衰退的擔憂。

 

例如俄烏戰爭爆發沒多久,蘋果就宣布暫停在俄國的所有產品銷售。IDC 的數據顯示,蘋果是俄國第三大智慧手機製造商,2021年在俄國的 iPhone銷量約 500萬支,市占率為 16%。蘋果也是俄國第五大 PC製造商。蘋果流失俄國市場,此舉也凸顯俄烏戰爭爆發後,科技業面臨的壓力日益沉重。

 

3、上海疫情爆發後,封城造成大陸景氣下滑!

 

加上,上海疫情持續肆虐、成為重災區,並已實行嚴格防疫封鎖措施,經濟增長放緩導致的消費者需求疲軟,已威脅到物流和消費者支出。

 

例如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3/31日也在推特發文透露,大陸各大安卓 (Android) 手機品牌2022年迄今已削減約 1.7億部訂單,相當於 2022年全球市場原訂出貨計畫的 20%。且砍掉約 1.7億部手機訂單中,有 70%的手機是採用聯發科晶片。郭明錤預測,由於消費者信心低迷,大陸主要 Android 手機品牌在未來幾個月訂單可能將會持續下降。

 

四、金融業對外曝險額續創高,而升息是短空長多

 

1、壽險業元月淨值大減近3000億元

 

壽險業公布2022 年1月損益,受到股市下跌、利率走升雙重夾擊,拖累壽險業淨值掉到 2兆 4226億元,單月大減 2996億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 177億元,年減 0.7%。

 

匯兌部分,壽險業元月若完全不避險,海外投資匯兌收益達新台幣 545億元,但因避險影響,避險工具換匯成本 80億元、避險工具評價虧損達 391億元,再加上 106億元外匯準備金,讓匯兌總成本為匯損 32億元。

 

2、台灣央行升息一碼,金融業26兆債券短空長多

 

美國Fed啟動升息循環,將對金融業將帶來短期衝擊,首當其衝是金融業手中龐大的債券部位將面臨評價利益減少、可實現獲利空間被壓縮,據金管會統計,銀行、證券商自營部位及保險業,到2022年1月底手中債券部位近新台幣26兆元。

 

但金融業在經歷此短期衝擊後,升息對金融業中長期經營環境仍是利多,即:
a、新投資債券部位利率較高,可增加利息收入;
b、銀行放款利率可拉高,增加淨收益率;
c、保單宣告利率可拉升,有助提升壽險業新契約銷售動能。

 

換言之,升息短期間會造成金融業金融資產價值的波動,但中長期是「利多」,因為壽險公司利差損會減少,銀行利差則會擴大,且因客戶必須調整資產部位,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可望增加。

 

3、俄羅斯反制裁的影響

金管會3/1日表示,俄羅斯被逐出 SWIFT,影響台灣有4家銀行已持有俄羅斯債券提列評價或減損,合計新台幣50.38億元,恐影響銀行第1季損益因此下滑。

此外,3大保險公司富邦、新光與國泰投資俄羅斯共1382億元,但金管會強調,僅占壽險可運用資金的0.46%,影響有限;同時,國內壽險投資俄羅斯多為收取固動收益的長期利息,多放在攤銷後成本 (AC) 項下,可能支付的時間延遲拉長,但跟損益沒有直接關係,不致讓淨值大幅下挫。

 

4、美債殖利率飆出「倒掛」,行庫恐陷債損危機

 

美債殖利率不斷飆漲,3/25日最具指標性的10年期政府公債更一口氣飆破2.5%,使金融業者可能產生「價損」的問題,尤其,近來2年期殖利率狂飆,還出現比10年期殖利率更高的「倒掛」現象,行庫高層指出,通常這類現象在經濟反轉時較容易看到,讓景氣衰退氛圍雪上加霜。

行庫主管指出,接下來會更加分散債券買進時點,免得還來不及賣就受到價損衝擊,且由於債市操作難度加大,今年可能會分流更多的資金進入台股。

 

針對10年期美債殖利率直線上揚,行庫已採取兩大避險措施,一是對後續進場加碼的時點會觀望得更久,二是拉高浮動債部位,這些浮動利率債券的年期多在10年期以上,公股金融圈人士指出,部分行庫對浮動利率債券和美國政府公債的部位先前是採取1比1的配置,但接下來前者已預備拉高到至少六、七成的比重以上。

由於,現在短率已經跟著長率一起上來,因此是買浮動利率計息債券的好時機。市場大部分的浮動利率計價債券,多以短率加碼80至90點,甚至更高(視信評等級不同),總利率水準更已超過2%,就債券投資是相當不錯的報酬率,因此此時拉高這些浮動利率債券的比重,既能獲得一定的穩定收益,又能避險。

 

5、國銀2021年底對外曝險額逾5000億美元續創高

台灣央行3/30日公布2021年12月底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直接風險 (依直接交易對手基礎統計的外國債權) 餘額為 5222億美元,較 9月底增加1.94%,主因對銀行債權增加所致,而最終風險 (依保證人基礎統計的外國債權) 淨額為 5026億美元,也較9月底增加 2.27%,兩者均續創高。央行指出,國銀對外國債權,呈現緩步穩定上升趨勢。

 

整體來看,國銀外國債權直接風險前十大國家 (地區) 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盧森堡、香港、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開曼群島、越南和英國,合計3875.4 億美元,占我國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74.22%。

 

其中,美國連續 26季蟬聯國銀最大曝險國,而越南已連 5季進入直接風險前十大國家。此外,12月底國銀對中國直接風險 594.83億美元,季增7.14億美元,最終風險 709.86億美元,季增1.4億美元,金額變化也不大。

 

五、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高—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台灣日前加入國際對俄羅斯經濟制裁行列,並對俄羅斯實施半導體和高科技制裁,導致台灣被俄羅斯列入48個不友善的國家與地區名單中,不過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接受捷克《經濟報》專訪,針對俄烏衝突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台灣因為譴責、制裁俄羅斯,遭對方列入48個不友善國家與地區,「我們深感自豪!」

 

美國長期洗腦台灣—藉「北約化陰謀」,誘台灣成為馬前卒!

誠如美國拜登許給澤倫斯基一個「加入北約、永保安康」的憧憬,讓烏克蘭人淪為替死鬼。英美「影武者」不斷提供軍火,使出「遙控戰法」,達成長期軍事衝突、削弱俄羅斯卻不讓自身捲進其中;美國同樣也利用台灣執政黨的政治利益「影武」台灣,許台灣一個「加入印太戰略、永保安康」的憧憬,此是否會造成「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下場?

 

這種生死大事,是不能用預測的,惟智者懂得讓自己不必直接捲進其中,杜特蒂便是最顯見的例子。

 

當前台灣幾乎完全受制於美國,當小弟、還要自備傢伙。當前執政把各種天災人禍,例如疫情、停電等都歸咎、操弄成是對岸打壓,即為「綠色恐怖」;只要提及兩岸和平相處,1450就爭先恐後出征,打為「中共同路人」,殊不知保持「中美平衡」才是台灣安全的保障。

若台灣不斷走向「北約化」,透過美國不斷提供台灣攻擊型武器、巷戰訓練,甚至美方政治人物來訪與各種聲援,造成兩岸最終互毆,最終,只是用台灣人的命達成美國削弱中國崛起的目的。

 

近期美國無法利用「俄烏戰爭」將大陸拖下水,就想加碼搞事,推動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問台灣,藉打「台灣牌」搞「以台制華」,大搞分裂活動、進一步加劇台海局勢緊張動盪。

 

因裴洛西若訪台會讓大陸提高對台的軍事嚇阻層級,關鍵是台海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話,沒人能保證不會擦槍走火?一旦發生意外,大陸可能就會順勢解決台灣問題?

 

若以為兩岸開戰,台灣只要搬椅子坐一旁,美國會幫我們出兵,那我們就「太天真了」,看看今日烏克蘭。

 

戰爭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所以大家務必嚴肅看待。

若您看不懂,那麼看看外資?看看台幣匯價?「聰明錢」會告訴您真相。

 

六、跋尾—外資「烙跑」、本土資金「愛台灣」

 

值得留意的是,受惠「轉單」效應支撐下,若從台灣總體經濟方面來看,台股基本面仍健全良好,2022年上市櫃公司營收至2月累計達6.5兆元,年成長12.66%,集中市場現金殖利率也有2.63%,加計股票股利達2.74%,另主計總處預估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 4.42%,目前景氣看起來仍相當穩健。
但外資究竟在恐懼啥?

 

(一) 短線外資主導台股時代終結?

 

近三年,外資大賣台股,統計自2022年年初至今,外資累計賣超近6000億元,超過2021年全年的4541億元。其實,外資已連續三年賣超、賣超總額已擴大近1兆6000億元。

但國內投信大買,加上國內壽險資金、本土資金持續從外資手上接過籌碼,整個台股生態系正在逐漸改變中。

 

目前外資總持有台灣股票(包括原始股東持股及自集中市場買進之持股)市值為22兆多新台幣,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0%左右。

回顧從金融海嘯後,2009年開始迄今的13年,外資幾乎是左右台股最大的那隻手,幾乎可呼風喚雨、閒來割韭菜,但經過這三年大賣超,外資過去13年在台股創造的買超已幾乎歸零,未來台股巿場生態將出現何種的變化?

 

這次護國神山—台積電成為提款機,主要是外資進入台灣,把台積電當成基本籌碼,回顧台股從2016年的7627.89起漲,那時,外資在台積電130.5到157.5元之間大力買超20萬張,散戶大賣,外資大買,外資大買台積電最大的部位落在200元上下,目前600元以上賣出,獲利空間很大,這是台股賣壓的主要根源。

 

(二) 中線外資「烙跑」、靠本土資金「愛台灣」!

 

由於從總體經濟方面來看,台股基本面仍健全良好,2022年上市櫃公司營收至2月累計達6.5兆元,年成長12.66%,集中市場現金殖利率也有2.63%,加計股票股利達2.74%,另主計總處預估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 4.42%,目前景氣看起來仍相當穩健。

 

所以,雖然外資「烙跑」、卻出現本土資金「愛台灣」的壯舉。
近期出現投信史上最長連36買紀錄,且台股散戶投資人也愈挫愈勇,逆勢加碼台股基金與台股ETF基金,推升台股基金總規模在發展35年來首度突破兆元,台股基金規模愈來愈壯大,也成為投信背後雄厚的資金基石。

例如集保結算所最新統計,國內 ETF總受益人數正式突破 400萬人大關,其中深受國人喜愛的元大台灣 50 ETF(0050-TW) 及元大高股息 ETF(0056-TW) 合計受益人數突破百萬人大關,相當於投資台股 ETF 的投資人中,每四個人就有一人選擇投資 0050 ETF 或 0056 ETF,超人氣的表現有目共睹。

 

另值得留意的是,當外資大賣,國內投信(包括政府代操基金及散戶ETF買盤)大買,加上國內壽險資金回流,本國資金將從外資手上接過籌碼,整個股市生態系正逐漸改變中,尤其2022年,台股現金殖利率2.56%僅次英國、新加坡,居全球第三高,高現金殖利率深獲存股族青睞。

 

(三)待新台幣匯率止貶回升,才是外資回心轉意、長線重新落底時!

 

沒有外資的台股會很寂寞,當外資把台股當提款機持續賣超並匯出,使得4/13日新台幣匯價一度貶重貶至29.190元,創近1年5個月新低,並貶破 29元大關,未來外資熱錢恐仍流出一段時間。只待新台幣匯率止貶回升,才是外資回心轉意、長線重新落底時。

 

(四) 資本無國界,唯利是途!

 

這幾年外資不斷從台灣和南韓提款,卻不斷轉投大陸股市。

未來兩岸資本市場的再平衡,這個比例如何調整?

 

目前大陸股市在拜登打壓下,趴在地板上,尚缺人行寬鬆的東風及官方「反壟斷」的解放?

為支持大陸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行(大陸央行)4/15日宣布,決定從4/2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1碼),估計本次下調後,預計釋出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人民幣),被解讀有助於穩定宏觀經濟並利多房市、股市。

 

距離人行上次實施降準已相隔4個月,觀察此次適時降準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和擴大總需求,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讓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創造積極條件。

回顧歷次降準落地後的一周內市場上漲機率較高,創業板指與滬深300上漲機率均達到6成。

 

另外,2021年年中起,大陸針對科技行業多項監管,包括補教業、金融科技及遊戲產業,官方均發布嚴格監管政策。在遊戲方面,監管機構自2021年 7月開始停發新遊戲版號,不僅限制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還要求必須有遏制遊戲成癮的相關做法。而時隔長達 8個月後,大陸遊戲公司終於盼來監管機關「解凍」,大陸國家新聞出版署4/11日晚間也公布2022年首批 45款新遊戲版號,不過唯獨大陸遊戲龍頭騰訊、網易的遊戲並未列入名單內,儘管如此,投資人將此訊息看作正面訊號,表明遊戲業的監管即將鬆綁,投資人情緒受到鼓舞,中概遊戲股仍全面勁揚。

 

一葉知秋,大陸政府正在適度的放寬資金活水及對科技產業的監管審查,目前只待疫情的清零政策鬆綁。未來可預見,一場可歌、可泣的史詩級「搶資本大戰」於焉展開,值得進一步關注。

 

反觀台灣,雖有護國神山,但由於地緣政治引發的擔憂,致美、日已逼迫台灣半導體產業赴美日設廠,顯示台灣半導體業的中長線競爭力將有變數。不過,短線美日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複製,仍有待考驗?基本上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短多趨勢不變,中長多優勢則有賴在技術優勢不斷向上提昇?但五缺問題如何解決呢?

 

值得留意的是,台股2021年長線已先量大做頭,而量比價先行,亦即,外資逃逸的1兆6000億元若不回頭挹注,則本土資金只能維繫大箱形整理人氣,若國際景氣下墜,台股的探底將漫漫長路。

短線目前追隨美股修正中,已跌破年線17300、半年線17500、季線17900,均線排列已呈現重重反壓格局,短線難以翻身,只有跌深反彈力氣?

 

由於手機及PC砍單潮將持續到五窮六絕,加上大陸封城衝擊台廠供應鏈,引發台股的電子族群在斷鏈及庫存調整恐懼中下修,另加美債殖利率飆升也加重科技股賣壓,所以這一波消費性電子股在殺聲隆隆下,究竟何時才是進場接刀時機?

合理預估,聯準會在5、6月都將升息2碼,縮表最大影響也是在第二季,故美國通膨最高峰可能落在 8月,加上第二季在電子族群持續調整庫存下,難有整體表現空間。預估科技股可能陸續修正到 8月中旬半年報公告後,勾搭下半年美國期中選舉利多放送,而聯準會升息力道也可能減輕,才能利空出盡落底。

 

另外,台股中線最大的展望,即上市櫃公司2021年擁有4兆元的獲利當後盾;且台灣多數企業都願意將股利配發給股東,預估2021年企業股息配發率將達近七成,可望有 2.5兆的股息再投資,成為挹注台股的資金活水。因此,耐心等待短線利空鈍化後,台股中線才有機會展開一波死貓跳的「除息行情」。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