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超限戰番外篇

中美超限戰番外篇

2home.co  楊惟婷

 

據美媒《NBC》2021年3月27日報導,曾參與模擬大陸解放軍於台海採取軍事兵推的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軍事分析師大衛奧克曼內克表示,在這場兵推中,美國與大陸分為紅、藍兩隊,台灣空軍幾分鐘內就被殲滅,美國在太平洋的空軍基地受到攻擊,而馳援的美軍艦隊和戰鬥機被大陸遠程導彈攔截,使得馳援時間拉長。他表示,即使美國全力應對大陸對台灣的攻占,也可能敗北。

 

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已延燒多年,軍事上美國又鞭長莫及,所以,美國只能啓動不對稱的超限戰—-包括「華爾街狼群」的資本戰。而沒想到,大陸卻逆向出擊,令全球資本市場如墜入百里雲霧中………。

 

一、以擴大內需提昇人均GDP,大陸才能走出超限戰困局

 

  • 大陸500強前10大企業,2020年賺1.74兆人民幣

 

2021年《財富》大陸500強近日發布,榜單前三格局並未改變,仍是中石化、中石油、中國建築3大央企霸榜,中國平安位列第4成為非國企第一名;換算排名前10大公司在2020年的總利潤約為1.74兆元人民幣。同時兩大民營上市企業京東、阿里巴巴排名也有提升;其中京東升至第11位、阿里巴巴第14位;同時還有貝殼、農夫山泉等新上榜企業。

 

除500強排名外,該榜單也列出其中最賺錢40家企業名單。其中大陸工商銀行蟬聯「中國最賺錢的企業」,2020年淨利潤高達3159億元;第2到第4分別是建行、農行、中行拿下,凸顯國有四大行的賺錢能力依舊驚人。

 

但網路時代也讓大陸民企獲利能力越來越強。從榜單看去年大陸獲利第一的民企是騰訊,淨利潤高達1598億元;另阿里2020年淨利潤為1589億元,比騰訊少9億元、排名第6。

 

尤其,中國6月工業企業利潤年增速度放緩,但企業盈利仍保持穩定恢復。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918億元,年增20%,為連續第四個月放緩。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183.3億元,年增66.9%,比2019 年上半年增長45.5%,兩年平均增長20.6%。

 

  • A股1700家公司2021年H1業績發布,70%優於2020年

 

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 /18日止,已有1694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2021 年H1業績預告,當中1183家公司預估營運優於2020年,比重達69.83%。

在不計入由虧轉盈和持續虧損的企業,1694 家上市公司中,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純益年增率超過50% 的有772 家,超過100% 的有516 家,超過 1000% 則有58家。此業績快速反彈,與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基期偏低有關。

 

至於以純益金額來看,預計2021年H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純益超過人民幣 1 億元的有637家,240家預計超過人民幣5億元,125家預計超過人民幣10億元,19家預計超過人民幣50億元。當中,中遠海控、中國建築、中國人保、萬華化學、京東方、中信證券、牧原股份7家上市公司預計純益逾人民幣100億元。

 

受下游需求回溫等因素影響,以化工、鋼鐵、非鐵金屬、煤炭為代表的景氣循環性企業業績表現最優。

另一方面,食品飲料、醫療醫藥、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類上市公司,普遍在2020年疫情期間受惠於宅經濟等因素影響,導致去年業績基期偏高。
可是仍有不少公司 2021 年利用擴展新通路、降成本、增加效率、增加產品創新等一系列方式,使得上半年業績漲幅依然不俗,超出市場預期。

 

  • 大陸財政、貨幣政策,對穩定經濟增長尚有很大揮灑空間

 

截至 2020 年底,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人民幣 25.66 兆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核准的限額人民幣 28.81 兆元內,加上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餘額人民幣 20.89 兆元,大陸政府債務餘額為人民幣 46.55 兆元,佔 GDP 的比重為 45.8%,低於國際普遍認同的 60% 警戒線。

 

另外,中美資本戰延燒。近日中國人行重啟降準,捍衛大陸產業。人行藉由全面降準,增加流動性來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加強對2021下半年實體經濟的支撐。尤其,2021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部分中小企業在疫情下面臨經營困難,因此透過降準來降低銀行貸款成本,可以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放貸的規模,進而加強對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性的支撐,緩解漲價對中小企業成本的負擔。

 

  • 大陸供給側改革將輸出通膨,打亂美國復甦腳步

 

大陸為降低鋼品出口,已於5月1日起取消了146個包括熱軋、冷軋、塗鍍板、不鏽鋼、管材等鋼鐵產品出口退稅,此次自2021年8月1日起,進一步取消23個鋼鐵產品出口退稅。

 

此舉,已宣示大陸不再向全球提供廉價資源,除將資源用以擴大內需外,並反向輸出通膨,此不僅可干擾美國FED的貨幣政策,更可打擊拜登擴大基建的財政政策。

 

  • 以擴大內需提昇人均GDP,大陸將走出新格局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北大國發院院長林毅夫7月27日在「2021年中國企業未來發展論壇」上指出,大陸經濟規模的快速發展導引出中國崛起,形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在大陸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的時候,世界新格局即將出現。此時中美關係步入一個相互接受、和平共處的新階段,並達到另一新的平衡。

 

林毅夫指出,大陸100年前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改革開放之後,大陸經濟發展保持著平均每年9.2%的增長速度,這在人類經濟史上是不曾有過的奇跡。2010年大陸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2013年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2014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2019年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

 

他表示,從經濟的角度來看,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英、美、法、德、義、俄、日、奧等8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工業化國家,其GDP總量占世界總量的50.4%。現在國際上也有8國集團,指的是美、英、德、法、義、俄、日和加拿大,這8國在2000年GDP總量占世界總量的47%,但是到2018年,8國集團GDP占世界總量的比重下降至34.7%,也因此失掉主導世界格局的能力。最明顯的例子是,2008年發生「美國次貸金融危機」,8國集團已無力應對。

 

由於大陸在改革開放後迅速崛起,尤其在2000年後中國的經濟規模上升得非常快,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些變化引起美國強烈不安,於是開始圍堵中國。而中美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矛盾衝突必將給世界發展帶來不確定性、甚至挑戰,這就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產生的主要原因。

 

林毅夫強調,由於大陸人口是美國的4倍,當大陸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時,那時大陸的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2倍。那時大陸的生產力與科技先進程度將趕上美國,那時美國將失去對大陸的卡脖子技術優勢,中美關係會步入一個相互接受、和平共處的新階段,一個穩定的世界新格局就將出現。

理由是:首先,大陸的經濟規模已經達到美國的2倍,美國再不高興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其次,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美國為了國內就業和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市場。

 

林毅夫舉例說,中日關係的變化就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先例。日本在整個二十世紀都是亞洲的領頭羊,但在2010年大陸超越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日本右派感到失落,試圖製造釣魚島事件激怒大陸,但大陸不為所動,保持快速發展,如今經濟規模已經達到日本的2.8倍,日本再不高興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而且日本為了國內就業與經濟發展也離不開大陸市場,中日關係又開始緩和。

 

二、大陸「反壟斷」背後的資本戰—-納管中概股,資源重分配

 

  • 阿里巴巴、騰訊兩大生態圈「壟斷」內需市場,不利就業市場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資本市場將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好的條件,並強調「中小企業好,大陸經濟才會好」。

 

劉鶴表示,經濟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移貫徹「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作用,大力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同時還要堅定保護產權和智慧財產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在新的發展階段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關係,目的是保護公平競爭,促進資本健康有序發展,保護消費者利益,更好服務於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客觀上也為廣大中小企業創造了良好發展環境。

 

誠如國際清算銀行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 表示,隨著越來越多大型科技公司涉足金融服務領域,為了維持金融系統穩定,對科技巨頭進行金融監管的重要性也愈加緊迫。因為,當前的銀行系統可能無法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軍金融領域做出足夠反應,包含對潛在的系統性影響與對金融業的溢出效應。

 

BIS指出,臉書、Google、亞馬遜、騰訊和阿里巴巴等科技集團持有的大量數據(龐大的用戶基礎),可能賦予它們能在金融服務領域快速增長,並重塑金融系統,從而破壞銀行系統穩定的能力。

所以BIS 認為,在支付等金融科技領域擔任關鍵角色的科技巨頭(例如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應該接受更嚴格的監管審查,以防止日益增長的權力對金融穩定造成威脅,並引發後續的數據隱私問題。

 

  • 墨比爾斯:大陸加大監管力度,對中小企業是件好事

 

陸港股近日因大陸當局的監管力度加大,出現恐慌性拋售,造成股價崩跌。

 

有「新興市場之父」之稱的墨比爾斯在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大陸對科技巨頭的監管力度加大,對科技、教育和醫療行業的中小企業可能會享受更好的成長前景。

他說:「大陸政府是在打擊那些各領域占主導地位,但排斥小企業的大公司,若從長遠來看,監管部門的整頓可能對中國市場有利。」

 

監管原因造成了科技巨頭重挫,MSCI中國指數當周累計下跌逾11%,逼近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兩日跌幅。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等巨頭在內,消費企業將在整頓中受到打擊。不過墨比爾斯預計,它們最多只會再下跌5%至10%。

除非美國政府對大陸實施全面禁令,但這極不可能,否則大陸市場是任何投資者都無法忽視、迴避的市場。

 

  • 反壟斷在路上:網路巨頭納管後,將有一波百花齊放的通路榮景

 

依大陸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1.76兆元人民幣,比 2019年增長10.9%,足見大陸科技賦能消費品牌的崛起和電商的蓬勃發展正加速推動大陸消費模式向更倚重線上消費轉變。但這些利益,卻壟斷在「阿里巴巴」、「騰訊」兩大生態圈手上,及其背後的「華爾街」股東。

 

2018年的電商競爭趨向白熱化,阿里因為有市佔優勢,採取「二選一」的策略,要求商家選邊站。所謂「二選一」是指部分電商平台為追逐商業利益、打擊競爭對手,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駐一家網路平台,不能同時入駐其他競爭對手平台的行為,否則將以限制流量等多種方式懲罰商家。這種做法目前普遍存在於大陸網路購物平台,最早是幾個網路巨頭如阿里、京東先開始實施。

 

而大陸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行為的立案調查,震撼了大陸近幾年來成長最快的網路產業。至於,監管機構選擇阿里先動刀有一個原因:阿里的規模最大。此具殺雞儆猴之效,預料此類調查將會一波接一波推出。

而這種霸道式的做法,肇始於數年前網購平台競爭對手增加,在2018年的「雙11購物節」上,電商競爭趨向白熱化,阿里因為有市佔優勢,採取「二選一」的毒招要求商家選邊站,受影響的商家成千上萬,讓新興的網路電子商務平台壓力沉重。

 

2020年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此法推出後,阿里和京東兩大企業在香港股市的股價跌幅都超過 10%,阿里巴巴市值減少970億美元,京東減少260億美元,美團點評和騰訊的市值也各跌掉減少了數十億美元。有財經機構統計,短短2天內,這4大網企的市值損失加起來高達2550億美元。

 

由於阿里在電子商務的壟斷是非常明顯的,它擁有絕大比例的市佔率,在流血殺戮的競爭下,幾乎可以手刃任何進入市場的新對手,當然是網路市場創新的重大障礙。
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在IPO受阻後,已自行停掉大多數的金融商品,未來集團內的支付寶等各項具有近乎壟斷地位的金融工具亦將一一接受反壟斷法的檢驗。
其他具有相當壟斷地位的網路產業,如騰訊的微信及其金融支付工具、拼多多、美團點評、滴滴出行、京東、百度甚至《今日頭條》與《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等等,都將陸續成為反壟斷的對象。可以預見,這將是大陸網路產業狂飆20年來首見的重大調整。

 

若仔細觀察,北京的「反壟斷」行動完全是配合中共經濟戰略上的重大調整,是在疫情與中美對抗的大變局下,要將以「出口導向」經濟發展模式轉向「內循環」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要貫徹「擴大內需」政策首要工作即整頓國內商業秩序,並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好的條件,創造就業機會,當然,這是20年來網路產業野蠻生長、近乎壟斷、無序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不過,歷史經驗顯示,私營企業具有快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從市場反應來看,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生態圈在內的大陸網路巨頭野蠻生長的勢頭將受到壓抑,但近年來網路產業惡性競爭的狀況卻可望緩解。

 

而隨着大陸近年推行一系列促進「互聯網 +」應用及電商發展方面的政策,在網路商業秩序經重整後,「大數據」在中小型電商分享下,將有望在未來數年内驅動大陸消費行業實現新一輪的增長,可以預見將會有一波百花齊放的網路榮景。

 

  • 大陸打擊教育產業資本化,防止扭曲社會資源及思想污染!

 

自隋文帝設立科舉制度1434年以來,「讀書、考試」成了平民百姓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捷徑。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成了父母親一輩子最大心願。
因此,補教業乃趁勢崛起,並成了一個年營收高達千億美元的產業。當然,這個暴利產業也成了大陸與國際投資人的最愛。

但是「子女教育費用」也因此成了僅次於「買房」的家庭第二大開銷,故備受一般家庭抨擊。由於大陸正在推進三胎政策及教育費用減免,為了防止教育產業資本化後,更加扭曲社會資源,更何況防止思想污染也是重中之重,故監管行動自然指向正席捲大陸補習產業。

 

由於大陸當局擬禁止學科類培訓機構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將要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等方式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依花旗最新報告指出,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週末假期禁止大陸學生補習,而課後輔導處於一個非營利的基礎上,這些教育機構企業可能流失幼稚園到國中的客群,損失超過 70% 的收入。

 

此消息使7/23日大陸教育股集體遭受重創,亦引爆港股新東方、好未來、高途教育ADR全數腰斬一半以上。甚至引發在美上市的線上教育股的大量拋售潮。

在美上市大陸中概補教股也血流成河,好未來 ADR 股價跌掉 70%,新東方也重挫 66。

 

7/24 日大陸發布義務教育「雙減」政策,規定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不得上市融資,且須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機構。此新規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簡稱雙減)。但對教培機構的打擊是「一步到位」,恐讓此產業步入寒冬,甚至面臨是否要退市的問題;而正準備上市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上市大門則被關閉,此舉恐將摧毀價值1200億美元的補教業。

 

依此新規規定,不再審批新的義務教育端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組織學科類培訓。

 

  • 從科技到教育,大陸下一步嚴管房地產?

 

大陸國務院、人行,及住建部等八大部門,近期也接連針對大陸房地產業發出調控訊號,將對保障性租賃住宅和房地產調控工作作出部署,再度強調「房住不炒」,「打房」似乎已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

 

房地產行業巨頭—-中國恒大7/27日在港交所發布公告,決定取消特別分紅方案,也引來市場擔憂。致中國恒大港股開盤下跌8.35%,報價6.15港元,股價再創4年來新低,午後跌幅更擴大至16%。2021年以來中國恒大累計跌超58%,市值蒸發超過900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不只中國恒大,整體陸港股的地產行業,都正遇衝擊。
包括恒大物業、世茂集團、中國金茂、融創中國、龍光集團、碧桂園等多股年內累計跌幅超過20%。與2020年底相比,這些地產龍頭市值蒸發均超百億元。

對於地產行業後市,由於經營面臨不確定性,引發投資人恐慌情緒漫延擔憂。

 

從大陸中央主管機關的表態來看,對於未來房地產的管控幾乎涵蓋產業的全方面,包含土地、資金、房地產市場秩序整頓等…..。其中,加速「發展保障性住宅」再次被放到第一位、持續「加強房地產金融管制」等關鍵字眼,引發產業熱議,特別是「恒大集團」在大陸爆發出資產被凍結乙事後。

 

但從最新的房市調控政策來看,金融方面的調控最為重要,在房住不炒、三穩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目標上,金融調控目的在推進三條紅線的嚴格落實,通過「降低槓桿」來防範房地產市場的崩盤風險。

 

未來,房市應以「求穩」為主,過去房地產高槓桿擴張的情形已難再現。

但從幾個技術指標來看,不僅房地產板塊本益比創低,其股價淨值比,也從繼6月底歷史上首次跌破淨值1之後,急降至0.89倍,相信大陸房市已在自然落底中呈現出其保存價值。未來房市沒有暴利,但仍是投資組合中的重要組成。

 

吾人相信,大陸房地產調控目的在防止房市泡沫化,所以房市調控在「求穩」。因為「有土斯有財」的理財觀,造成人民財富7成以上尚在房市中,也防止惡性通膨發生。
而由房產延伸出的「財富效果」正是未來擴大內需市場的重要動能,所以房市調控必「求穩」,目的只在驅趕民間游資進入股市。此時,正可補充產業升級資金。

 

  • 下波監管遊戲業?

 

近期大陸中共中央辦公室、大陸國務院辦公室兩大中共高層單位聯合針對學生使用電子產品做出指導方針,內容要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控制使用時間,防止網路沈迷。

 

依調查數據顯示,大陸62.5%的未成年網民經常上網玩遊戲;13.2% 未成年在工作日時,玩手遊日均超過2小時。網路遊戲的過度投入,不僅是全民時間成本的損耗,更對大陸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帶來雙重負面影響。

 

遊戲造成的負面危害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共識,而「精神鴉片」、「電子毒品」已成為網路遊戲代名詞。這一新型「毒品」突飛猛進,2020年大陸超過一半兒童青少年近視,因沉迷網絡遊戲而影響學業,引發性格異化的現象比率逐年成長。

 

2020年,大陸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人民幣 2786.87億元,年增20.71%,在大陸已成一個巨大的產業。而龍頭騰訊更佔據該產業半壁江山,排名第二則是網易。

 

8/3日大陸官媒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刊文表示,「網路遊戲」對社會的危害越來越得到大眾共識,並用「精神鴉片」、「電子毒品」來代表「網路遊戲」。

 

受到利空報導衝擊,港股遊戲概念股全數暴跌,港股市值王同時是中國最大遊戲公司騰訊股價一度狂跌逾9%,網易更崩跌逾15%,心動公司重挫逾14%,中手游、創夢天地等也都跟進狂跌。

 

總之,由大陸官方近期一系列嚴管措施,吾人抽絲剝繭,理出其脈絡,目的在整頓遭受扭曲社會資源,並導引一切國家資源,朝擴大內需及產業升級邁進!

 

三、利用「華爾街」恐慌拋售,促中概股回歸、壯大本國資本市場

 

自從「蟻螞金股」上市前夕突然被大陸主管機關要求暫停上市後,大陸雷厲風行進行一連串的網路產業整頓,從網科業開始,一路燒到「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再到教育類股禁止上市,這些意外之舉,導致外資開始恐慌拋售中概股。

  • 北京重擊「滴滴出行」,教訓華爾街巨鱷(外資影武者)

 

大陸叫車平台巨頭滴滴出行於6月29日在美股IPO,籌資44億美元上市不久後,隨即遭到網信辦展開網路安全審查,甚至將其APP下架,甚至傳出強行要求其在美掛牌退市。

 

從滴滴出行的大股東結構來看,最大股東是持股21.5%的日本軟體銀行,美國優步(Uber)持股12.8%,合計起來外商持股已超過1/3,如果再加上IPO後的外國股東,滴滴出行可以說完全是個外資主導的企業,但又持有敏感的5.8億人大陸用戶隱私數據。

 

此事件造成滴滴出行的股價崩跌超過50%,以日本軟銀旗下願景基金(Vision Fund)對滴滴出行的投資來說,虧損已經超過40億美元。而第大股東美國優步(Uber) 來說,也是一把傷心淚。
總之,北京當局近期對滴滴出行的打擊,讓滴滴出行市值已經腰斬,這個以外資主導的企業,恐吃下巨額投資虧損,光前2大股東即巨虧1700億元台幣。

 

  • 在大陸監管「大數據」下,騰訊單月市值蒸發1700億美元,成最大輸家

 

大陸監管機構近期針對網路科技與教育企業頻出重手整頓,導致網路與教育業股價連續重挫。

據財經媒體消息指出,大陸網路巨頭騰訊公司僅7月單月股價下跌幅度高達23%,市值蒸發了1700億美元,為該股史上最慘烈的一個月。
而全球股價跌得最慘的10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是大陸企業,其中也包括知名的美團與阿里巴巴。

 

其實,大陸近期審查企業的重點放在那些被認為可能威脅大陸數據資料安全和金融穩定的網路科技巨頭,監管重點涉及金融安全、反壟斷、資料安全等多個方面,其中具有廣泛的金融、資料業務的「阿里巴巴」、「騰訊」生態圈無疑處於監管風暴的中心。

例如在先前網路行業整治行動中,騰訊也暫停了微信帳號新用戶註冊。

7月下旬大陸市場監管總局下令解除騰訊獨家音樂版權,並對該公司收在網路音樂市場的不公平市場行為罰款50萬元人民幣。

騰訊受罰後表示,將認真落實監管要求,按照處罰決定折不扣地完成整改。
此外,由騰訊牽頭的虎牙與鬥魚遊戲直播平臺合併也被否決。

 

但凡此種種嚴管措施,目的在「馴服」、而非「絞殺」。因為這些「私企」是激勵「國企」進化的動力,是擴大內需的雙引擎。
未來,「大數據」及「資料安全」將成為國家最重視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像騰訊、阿里巴巴與美團這類的科技巨頭,進行納管將成新常態。

 

  • 大陸監管延燒到「房市」,導致陸港外資紛紛逃離大陸A股市場

 

7/23日,大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持續整治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進一步加大了業内對於下半年樓市調控從嚴、從緊的預期,更讓情況雪上加霜。

 

在港股方面,受到大陸監管制度影響,資金進出更自由的港股立即成為外資提款機,賣壓逼使恒指直接面臨24000 點的保衛戰,中概股全面崩盤。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2 /17日恒生科技指數創下10945.22 新高,到今天收盤 6249.65,已大跌了42.9%,並創下該指數2020年7月底上市以來新低紀錄。按照技術派的觀點,股指從最近的高點下跌超過 20%,就可以確立技術性熊市成立,恒生科技指數也已經進入深度熊市。

而在本輪跌勢中,騰訊跌超 35%,阿里跌超 29%,美團跌近 48%,拼多多跌超 56%,京東跌超 38%。若以2 /10 日收盤市值超過千億元的成份股,本輪平均跌幅皆超過 50%。

 

而在美上市大陸企業方面,在美上市的中概股ADR在7月拋售潮下,市值蒸發逾4000億美元。而總市值在過去五個月來累計暴跌7,690億美元。

追蹤在美上市中企 98 家大公司的「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在7/26暴跌 7%,加上7/23的 8.5% 跌幅,累計連兩日重挫 15%,是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

伴隨7/27日市場又再重挫,中概互聯網ETF收跌近6%,本輪調整最大跌幅已經超過 40%,也是跌入深度熊市中。

過去幾年來,國外投資人都鍾情於在香港及在美國上市的中概科技股,然而現在由於大陸當局實施更嚴厲的法規,使投資人不得不重新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
連「女股神」Cathie Wood都看不懂北京的意圖,也嚇趴拋售。

例如女股神的方舟創新 ETF(代碼 ARKK) 投資的中概股部位現在已砍到只剩 0.32%,遠低於2月的 8%。ARKK已經出清它所持有在美國「百度」ADR,目前持有的「騰訊」也砍到僅剩134股,剩下唯一的一檔持股「貝殼找房」2021年來也跌了60%。

而女股神另一檔基金 ARK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ETF(代碼 ARKW) 雖仍投資中概股,但持股比重已從2021年初的近9%下降到3.8%。

 

  • 彭博:傳言美國或限制基金投資陸港市場,重創陸港股債匯市

 

除了大陸加強監管,在美上市中企如果無法揭露金融資訊,也將面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下市危機。

 

尤其,據《彭博》報導,傳美國或將禁止美資基金投資陸港股票,致美國基金大舉拋售香港和大陸資產,引發陸港股外資另一波拋售,令恒指掉頭向下跌達24000點,即陷入技術性熊市。

 

隨著大陸股市跌幅擴大,大陸國債也逆轉漲勢大跌,境內外人民幣也雙雙跌破 6.5 關口。儘管傳言未經證實,但市場仍擔心外資將大舉從大陸股債市場流出,市場情緒因此遭受重創。

 

7/30日晚間美國證監會發佈公告,宣佈暫停受理大陸企業赴美IPO註冊申請,直到美方出臺新的指導政策,以向投資者告知風險。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證監會主席詹斯勒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機構必須確保尋求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需要在「獲得大陸政府許可」的前提下,才能在美申請上市。同時按照法律要求,美國監管機構可以在3年內對這些企業的審計記錄進行審查。

 

此消息一出,各路美國媒體分析認為,大陸企業赴美上市的大潮似乎要告一段落了。同時,赴美IPO道路收緊,這些大陸企業會轉往香港上市,有利於港交所。

 

總之,在外資減持中概股下,但從某個角度而言,正凸顥「中美金融脫鉤」已是進行式,雙方在集結兵力打一場沒有砲聲的資本戰爭,只是大陸先出手打了「華爾街之狼」一巴掌。

 

四、大陸股市究竟在跌什麼東東?

 

近期許多報章雜誌紛紛報導大陸股市迎來3個月以來最大跌幅、大陸股市受外資拋售…等消息,造成人心惶惶。而大陸逆向出擊之舉,又讓全球資本市場宛如墜入百里雲霧之中?究竟大陸股市發生什麼事?喜歡投資大陸股市的投資人該採取何種行動?

 

1、政策改革類股,衝擊影響最大

 

其實,近期造成陸港股指數跌幅較大的股票主要集中在政策衝擊股。
但政策改革是為了走更遠的路,而非阻斷生路。

這些政策嚴管股包含巨型電商、科技類股、補教類股、網路遊戲股和地產股,其中或為防止通路壟斷、或為大數據資源納管、或為防止扭曲社會資源、或為防止房市泡沬化、或為防止沈迷「網路遊戲」毒害身心。
而相關規定出台,實為未雨綢繆、導正國家資源配置及為擴大內需市場鋪路。

 

2、屋漏偏逢連夜雨,巧遇2021年A股最大禁售解禁潮來襲

 

值得留意的是,自5月份的A股市場迎來大規模禁售股解禁後,6月份解禁市值又更上一層樓。根據 Wind數據顯示,6月滬深兩市限售股數量共計249.92億股,以5月 28日收盤價計算,市值約人民幣8507億元。在2021年全年月度解禁股市值中,6月份解禁市值排名第一。

 

6月解禁市值達今年之最的原因是,光寧德時代一檔就佔逾四成的量。
寧德時代於2018年6月11日在創業板 IPO,三年大股東禁售期即將到期,而寧德時代限售股數量共計9.52億股。

尤其,近日鋰電池概念股大漲,寧德時代股價5/31日創下每股人民幣 435.57元新天價。以此價格計算,寧德時代6月解禁市值高達人民幣4000億元以上,佔全月解禁市值總量的近半,外界認為有可能出現一些部份獲利了結的賣壓。

 

3、大陸股市並非全面下殺,利空匯聚正巧測試底部

 

經歷大陸政策嚴管、經濟成長放緩,和與美國關係持續僵化等因素影響,這陣子大陸企業股票表現相對疲弱,至2月中以來持續下跌。

由於陸股正值長期築底期,2020年又逢疫情,許多投資人不敢買股,改買基金,於是基金為追求績效,重壓白馬股,例如股王貴州茅台即是基金的最愛。
它自2020年股價低點960元人民幣起漲,漲到2021年初高點2,627元人民幣,大漲1.7倍,貴州茅台由於漲幅太大、籌碼凌亂,2021年來自高點下跌逾3成3,目前在1,750元人民幣上下波動,此說明再好的股票,只要漲太多,並且很多法人手上都有,就會利多出盡。

 

其實,您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本次修正重災區集中在香港中概股及赴美上市的企業,下跌了約40~50 %,出現呈「斷崖式」下滑走勢。
以香港恆生指數在2021年2月高點31183點起跌,跌至8/3日26193點來看,此期間內下跌了約16%。
而相對聚焦在內需的A股,以上海綜合指數在2020年3月低點2646點起漲,至8/3日3447點來看,此期間內仍上漲了約30%。

 

總結此波A 股回檔主要是二大因素所導致:
a、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投資人情緒波動較大;
b、中小板與創業板在2020年分別創下45% 與65% 漲幅,資金過度集中在特定類股群,獲利了結賣壓引發明星產業或個股出現重挫。

所以,A 股這波下跌為結構性調整,因此持續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後市仍以大幅震盪為主。A股均價逐年抬升的趨勢非常明顯,對於未來大的方向應保持樂觀。

 

五、大陸A股還可買嗎?

 

自從大陸快速出手整頓國內眾多行業以來,中國大陸是否還可以投資,成為縈繞在眾人心頭的大問題。

 

  • 大摩:現時未適合趁低吸納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受教育監管帶來的漣漪效應影響,現時股票被廣泛沽出。以股票風險溢價(ERP)計算,現時仍未適合趁低吸納。
該行以科技股佔比較重的MSCI中國指數計算,目前指數隱含的ERP為8.3%,2015年和2020年出現與現時類似的情况,當時ERP分別為10.3%和9.9%,因此認為投資者對市場的疑慮將進一步增加。

 

  • 瑞銀警告:中國市場尚未見底 別出手接刀子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 (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 的 Kelvin Tay 警告,投資人不應該急著在中國股市抄底,因為股票還可能進一步下挫,目前並不是摸底的時候。

 

  • 美國散戶湧進市場抄底,鎖定被華爾街拋售的中概科技股

 

當北京對大陸企業的大力整頓,讓華爾街都雞飛狗跳、認賠殺出中概股之時,諷剌的是,美國散戶的看法不同,散戶則認為這是逢低買進的良機,再次大舉湧入。

 

當大陸試圖在教育和科技等多個領域實施深遠改革,帶來了陸港股的動盪,以及中概股的直線滑落,美股科技股也受到波及。但對這支以 Robinhood 為大本營的散戶們部隊而言,他們看到了大跌的進場機會。

據 Vanda Research 數據,散戶們7/27 日以創紀錄的17億美元買入金額,阻擋了美國中概股的下滑。

Vanda 在報告中說,散戶一直在買的,包括了大陸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和小鵬,以及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股票。

 

  •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中概股仍然是投資組合裡不可或缺的多元化選擇,中概股絕對還能投資。

 

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表示,大陸嚴管滴滴和補教培訓機構的意圖,是正在解決諸如數據安全、教育平等….是對國家整體有利的問題。

 

達利歐指出,大陸是為了延伸過去40年來的經濟成就,所以不會輕易打破對發展市場經濟的承諾,也為了因應未來中美競爭:包括美國對陸企上市的政策轉變,以及禁止美國退休基金投資中概股的威脅。

 

不過,這一切整頓變化過快,可能被資本市場誤解為反資本主義。

達利歐寫道:「中國大陸是國家資本主義體系,意味國家運行資本主義是為了服務大多數人的利益,決策者不會允許資本市場人士和富裕資本家的敏感神經,阻礙他們去做他們認為最有利於多數人的事…但別把這些調整誤以為是趨勢改變,也不要期望中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會跟西方資本主義一模一樣」。

他說,整體而言,中美競爭意味大陸市場更是投資組合裡不可或缺的重要多元化選擇,不要被嚇跑。

 

  • 中信證券:中概股估值正逐步顯現出安全邊際

中信證券認為,短期來看,受諸多因素影響,大陸互聯網巨頭短期業績增速較美股同類公司明顯不占優,同時2022、2023年業績預期可能面臨下修風險,短期股價走勢缺乏明顯上行支撐。

 

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大陸互聯網板塊的基本面依舊穩健,政策監管的主旨在於維護互聯網行業的長周期健康、有序發展,在擴大內需下仍具高成長性。

尤其,在超跌下,大陸互聯網巨頭估值正逐步顯現出安全邊際,隨著行業的規範,2022 年互聯網公司業績有望逐步改善。建議投資者逐步關注長周期競爭地位穩固,且具有新業務&新貨幣化拓展空間的一線龍頭公司。

 

六、大陸股市的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上,建議如下:

 

2021年全球經濟可能遭遇通貨膨脹的干擾,加上美國Fed可能提前結束QE,想要在這亂世中獲益投資,選擇大陸便是不錯的考量!

 

1、尋找超跌、低估的市場極為重要。

 

目前大陸股市處於政策逆風期,存在較多不確定性。經濟成長放緩,官方對赴美上市企業施加壓力,加上出台的反壟斷政策與補教業新規,都令近期的大陸股市表現受到壓抑。即使這些規定對受影響的企業長期並非一定是壞事,然而市場仍需要時間消化;而仍在找尋機會的人可以留意超跌、低估的大陸股市。

 

尤其,當前大陸股市的估值水平來看,目前市淨率處於歷史均值附近,並不存在明顯泡沫,加上經濟數據逐步轉好,以及資金行情加持,只要政策面不確定因素沈澱,2021下半年大陸股市表現仍可樂觀以待。

 

2、鎖定獲利持續成長產業佈局

 

全球2020年發生劇變,但從第二季開始,眾多經濟體出現 Nike 勾型反轉,其中,大陸即是增長較快的地區。2020年大陸GDP實際增速2.3%,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

 

除了經濟成長傲人之外,大陸新科技、新經濟、新消費型態的崛起,已讓大陸成為全球股市佈局中,不可或缺的板塊。尤其是受惠於十四五政策支持的產業,例如大消費、科技創新自主與新能源汽車….等。

 

未來大陸市場具有五大成長動力,包括經濟刺激政策、家庭可支配所得逐年成長、35~44 歲勞動力將增加、年輕人消費與生活型態改變、以及科技數位化,將影響產業脈動,進而改變了投資生態。

 

(1)大陸電動車概念股

展望未來,究竟是年產值新台幣 15 兆的智慧手機是下一個趨勢,還是 12 兆的半導體,其實,這些大型產業的產值加起來,都遠不及未來最有「錢」景的全球智能電動車產業,年產值高達百兆元等級。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傳統汽車相關產業,2020年產值就已達4兆美元,相當於2020年全世界半導體產值4千多億美元的9倍、智慧手機產值近5千億美元的8倍,再加上自駕系統、車聯網等新軟體技術,勢必再推升智能電動車整體產值。

此外,女股神所創立的ETF發行商ARK分析師也指出,電動車是從無到有,由根本上改變產業的大革命。預估2025年前,全球電動車年均複合成長率 (CAGR) 高達82%。

 

舉例來說,疫情過後,大陸祭出一系列的內需補助,在汽車補助政策與鼓勵電動車消費下,電動車市佔率將逐步提升。因此投資人可布局大陸電動車概念股,抓住下一個電動車產業所帶來的股價噴發商機。

 

(2)擴大內需概念股

 

2020年大陸經濟規模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占全球 17%以上,大陸的新經濟迅速崛起,中美獨角獸數量全球領先,大陸GDP 潛在漲幅5%以上。因此,2021年對於大陸GDP 成長仍可樂觀以待,不妨可將大陸股市列入口袋名單,以享受新經濟、新科技及大消費所帶來的投資契機。

 

在經歷過去五年的內部結構性調整,大陸行業轉型後預估第三類半導體科技、大消費將是未來 10 年股市表現的領頭羊,仍為股市上漲之引擎。

 

例如全球電子商務霸主莫過於大陸,它在電子商務應用方面持續領先全球。

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數位經濟轉型,更多人上網,網購、網遊、雲端服務、5G 等等新經濟股也備受重視,相對就有投資的價值。

 

(3)滬深300指數突破歷史高點,資金更偏愛深圳股市了!

 

從業績來看,2020年Q4各板塊企業獲利持續復甦,然而,中小創板獲利增加比重卻是明顯較主板高。
創業板2020年全年維持業績高增長,基金持股亦有逐漸偏向增持創業板部位的趨勢。所以,中小板與創業板在2020年分別創下45% 與65% 漲幅,漲贏多數金融市場板塊。
從大陸十四五規畫支持創新與轉型來看,未來受惠於十四五政策支持的中小創板塊將吸引更多市場關注,成為投資的勝負關鍵。

 

所以,大陸股市產業指標股不再只是集中上證主板,中小創業板中,有更多具有未來性與獲利前景的科技公司嶄露頭角,吸引外資與機構法人用力買進,資金明顯轉向,更偏愛深圳股市。

 

2021農曆年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盤中即突破2007年10月5891.72的高點,睽違13年後,以5931點再度刷歷史新高紀錄。

 

再就過去歷史數據來看,大陸股市過往五次牛市平均漲幅超過 130%,不過,自 2019年以來,滬深300指數才上漲 70%不到,後續仍有不錯的上漲空間。

(4)可定點定額佈局在台股掛牌連結A股的ETF

在台股掛牌連結A股的ETF,可留意:

a、「永豐中國科技50大ETF」
它追蹤中証科技50 指數,主要聚焦新能源、新科技、新醫療等三大板塊標的,涵蓋市場最熱門的碳中和、5G、抗疫等題材個股,近期指數表現亮眼的個股如:受惠電動車爆發性需求而成長的全球鋰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全球太陽能與氫能源的綠能企業隆基股份,及掌握鋰電池核心技術的億緯鋰能等,都是該指數中重要新能源成份股。所以4月以來漲幅以 5.63% 居所有陸股ETF之冠;

b、「富邦深100」
它的主成分中也同樣含有全球鋰電池巨頭寧德時代。

 

c、國泰全球智能電動車ETF
這檔 ETF 從上游鋰原料到下游品牌廠,產業鏈一把抓,成分股包括全球最大鋰原料生產商 – 雅寶、目前全球最大市值車廠特斯拉、大陸的比亞迪、電動車三劍客蔚來、小鵬、理想、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 – 充電樁先驅台達電、全球電動車電池龍頭樂金化學、車用晶片大廠意法半導體、恩智浦、輝達、車載 AI 人工智慧系統商鏡泰等等,在智能電動車領域深耕已久、一時之選的企業皆囊括在內。

 

七、跋尾—-永遠跟著政策方向走

 

  • 大陸已展現出強韌的自主復甦能力,且A股無流動性回收風險

 

與美歐日大印鈔票的「國家隊」救援模式不同,大陸在這輪疫情中政府投入有限,維持就業的抗災成本主要是由「企業」扛下的,所以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仍在療傷中,尚未走出災情,所以這幾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弱過預期,但是消費形勢強過預期。

 

整體而言,大陸已展現出強韌的自主復甦能力,且雖然信用違約風險有所增加,但貨幣政策子彈尚充裕,可為未來流動性提供支援。這是世界大經濟體中唯一不需要靠龐大財政刺激和貨幣擴張達成的經濟增長,增長質量比較高。

 

  • 風雨生信心—-大陸官媒齊聲喊多陸、港股市中長線上漲趨勢

 

其實,從當前陸、港股市的估值水平來看,目前市淨率處於歷史均值附近,並不存在明顯泡沫,且現階段貨幣政策較為穩健,不存在系統性向下風險。因而,牛市後半程的市場結構性機會仍存,但操作難度逐步加大。

 

從基本面來看,2021年大陸企業業績增速明顯回升,大陸券商預計2021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業績增速達高達29%。

另外,從資金面來看,大陸利率走勢平穩,受美債利率上行負面衝擊有限,更重要的是,外資仍持續力挺,配置型外資2021年來持續大買陸、港股市,且淨流入速度隨著市場企穩有所加快。

 

陸、港股市在波段修正、震盪築底過程中,盈利將成為下一階段多頭行情的關鍵。
特別是隨著股價回落,陸、港股市估值大幅下降,投資價值浮現,現在正是逢低加碼陸、港股市的絕佳時機。

當陸、港股市面臨外資大逃殺的陰影,大陸官媒-「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等官媒紛紛在頭版不約而同指出,近期陸、港股市下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陸、港股市沒有系統性風險,總體經濟仍然處於穩定回升的階段,短期陸、港股市的震盪不改陸、港股市中長線牛市上漲趨勢,投資人應當對大陸股市有足夠信心,且理性地作出投資決策,此似乎透露出政策方向。

 

8/3 日大陸官媒新華社旗下的「中國證券報」再度對港股信心喊話,認為港股估值已經處於相對低,而下半年港股掛牌企業業績將超出預期,佈局港股的時機已到。中國官媒罕見針對港股發聲,對於南下資金動向以及港股後勢發展值得關注。

 

尤其,恒生科技指數目前 0.77倍的PEG指標 (本益比相對獲利成長比率) 明顯低於中國創業板和美國那斯達克的1.54倍、1.82倍。

 

  • 下半年大陸經濟發展—-拚新能源汽車

 

大陸中央政治局於7月30日召開會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求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加快解決供應鏈「卡脖子」難題,盡快推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完善落實「三孩」生育、養育、教育等政策配套;穩定房價地價、糧食及生豬生產;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疫苗接種,及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籌辦工作。

 

會議指出,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會議要求,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盡快推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落實地方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並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租賃住房。

 

由此會議總結的方向,似乎當前的風風雨雨即將塵埃落定。驀然回首,也無風雨、也無睛。

 

  • 市場只是需要時間消化監管風險,風雨中反見陸港股長線買點

 

近期中央政策引發的不確定性,並造成相關類股股價出現較大幅度的修正,市場短期內仍需要時間消化這些政策風險。

 

雖然,近期一連串的互聯網與中概股監管事件,已影響到投資人對陸股的信心,但當前這些政策的目標,仍是以建立適當的監管框架、並確保消費者的數據是屬於公共而非私人企業,所以政策的目的,是降低潛在的行業壟斷風險而非在扼殺創新,並藉此促進內需持續增長。

 

另外,教育在大陸本就是具有敏感性的特殊產業,所以此項極端性的政策是例外發展,並不會是其他產業的先例。

 

所以,整體而言,相關互聯網與新創龍頭企業,仍是大陸大消費與數位化趨勢中最大的受惠者,且經歷過之前的修正,主要的互聯網公司如騰訊、阿里巴巴、美團、京東與拚多多等股價也已自高點回落20%~40%以上,對應其未來12個月的獲利,股價可能已反映了大部分的利空,所以陸港股當前的估值,反而已出現了長期投資的吸引力。尤其不少龍頭企業的股價已過度修正,所以對中長線投資人來說,此時陸港股反而出現了中長線布局買點。相對於美國股市在天花板而言,陸港股更值得投資者進行長線買點,因這些股票正於25年來最低水準。

 

  • Delta疫情再起,才是干擾下半年陸港股的逆風

 

近日大陸疫情逐漸升溫,Delta 變種病毒在短短兩周內蔓延至32個省份,這不僅影響正值夏季旅遊高峰的旅遊業,也影響民間消費支出,可能讓大陸下半年經濟成長面臨逆風。若Delta疫情失控,大陸第三季GDP將面臨一些下滑風險,值得吾人觀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 tlover tonet
    tlover tonet 2023 年 12 月 18 日 上午 5:20

    Nice read, I just passed this onto a colleague who was doing a little research on that. And he just bought me lunch as I found it for him smile So let me rephrase that: Thank you for lunch!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