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危機」有利大陸資本市場
2home.co 楊惟婷
中美爭霸已走到「戰略競爭」(strategic competition)時代,由貿易戰、科技戰、軍備競賽,延伸到不對稱的超限戰—包括資本戰。而資本戰的主軸在防範資本外流及引導資本流入,促進本國產業升級。
那此波「俄烏危機」,究竟會對大陸資本市場帶來利或弊呢?
一、大陸杜絕資本外流
(一)大陸監管加密貨幣,杜絕資金外流管道
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及去中心化,成為大陸資本外流的重要管道。因此,近年大陸監管加密貨幣,可對資金外流產生重大杜絕效果。
大陸人民銀行 (PBOC) 已要求銀行和線上支付等機構不得向客戶提供任何涉及加密貨幣的服務,例如註冊、交易、清算和結算。
(二)凍結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科技」上市集資
大陸的金融科技巨擘螞蟻集團2020年10/27日起一連四日在港及大陸招股,兩地共集資2673億港元,將成全球史上最大新股集資王,集團上市後,市值更可能成為大陸之冠。
試想一下,假如「螞蟻科技」成功上市,以「螞蟻科技」400億人民幣的資本玩起2.15兆人民幣規模的高利貸放貸,將為大陸資本市場埋下崩盤的地雷;若再加上讓「螞蟻科技」在A股市場IPO後,其發行總市值最終預估3130億美元。屆時內地多少資本將會被其捆綁,進而這些國內外資本家若收割韭菜,再將資本外流,則2015年6月底的A股崩盤夢魘恐將重演一次,所以,監管單位適時逆向出擊,其實是阻止了一場股匯雙殺的崩盤慘劇。
二、要求海外掛牌科技中概股回歸
(一)「馴服」國內資本家,防範資本及大數據外流
過去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騰訊、美團等大型網科企業,常被市場批評利用數據、演算法等手段,影響用戶作出選擇,或者是利用其他方式,如實施流量綁架、干擾等,達到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網路產品或服務正常運作的目的。
未來大陸將通過「個資保護法」,防範科技巨頭壟斷大數據,更防範其將大數據外流,以預防未來將內需市場拱手予外商。
大陸叫車龍頭滴滴出行(DIDI-US) 2021年6 /30 日在美國上市,引爆大陸當局升高監管壓力,當局隨以網路安全理由展開調查,導致滴滴股價暴跌。
現在,「螞蟻金服」到「滴滴出行」事件,顯示大數據行業正從原來的草莽和無邊界,走到現在的「大數據」壟斷和規則重建階段,這其中,必然有一個加大監管、嚴格審查的陣痛期。
但凡此種種嚴管措施,目的在「馴服」國內資本家,而非「絞殺」。因為這些「私企」是激勵「國企」進化的動力,是擴大內需的雙引擎。未來,「大數據」及「資料安全」將成為國家最重視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像騰訊、阿里巴巴、滴滴出行與美團這類的科技巨頭,進行納管將成新常態。
(二)滴滴宣佈在美股退市
■中概股回歸本國資本市場上市恐是大勢所趨
自從「蟻螞科技」IPO前突然被大陸主管監管機關喊停,接著雷厲風行對網科產業進行一連串的整頓,此次「滴滴出行」出師不利,滴滴App在大陸下架監管、「教育雙減」、「恆大破產」等,當局似乎有意「馴服」國內資本家及外資影武者。
日前大陸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已宣佈將從美國退市,並將轉至香港交易所上市。
監管壓力不僅來自大陸,美國證監會也在施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表示,在美上市的大陸公司必須披露其政府擁有的股權比例,並提供審計檢查證據,這項規定可能導致200多家陸企被踢出美國交易所。
這些事件,標誌大陸互聯網企業野蠻生長結束。過去20年裡,大陸政府傾向於效率和增長而不是公平,對科技公司的法律合規問題採取了相對放任的態度。未來,「大數據」及「資料安全」將成為國家最重視的生產要素,中概股回歸本國資本市場,恐是大勢所趨。
■壓低中概股估值,有利中概股私有化回歸!
近二年所有看好阿里集團的華爾街外資都難逃大屠殺。隨著美國和大陸加強監管措施,中概股慘遭血洗。
例如,阿里在美國股價一度漲到319.32美元,市值高達8679.69億美元,一度超越FB。現在跌到120美元以下,市值剩下3300億美元以下,蒸發了5363.52億美元。在香港上市的騰訊、美團股價也同樣悲情,這是誰也想像不到的事。
三、大陸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策略與邏輯
回顧過去30年,大陸製造業靠著轉型「世界工廠」壯大實力,表象上,大陸製造業繁榮了起來,但整個大陸忙成一團,由於薄利多銷,以致賺不到合理的利潤,這其實如同成了跨國公司的經濟殖民?
尤其,但2018年起中美對抗後,外商製造業開始撤離大陸,對大陸經濟帶來沈重壓力,因此大陸趁機「騰籠換鳥」積極進行產業升級與轉型。不過,在轉型過程中,大陸效法德國,朝向高端製造業發展,希望以高階技術突破與先進製造實力創造更大價值,進而帶動其他行業發展。不過,大陸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資源從何處籌措?
(一)大陸製造業「轉型升級」引爆資本市場乾坤大挪移
1、製造業高端核心技術被國外壟斷,國內中低端製造同質化競爭嚴重,在原材料、人力成本明顯上升的情況下,產品毛利日趨下降,生存難度增加。
2、互聯網行業也成熟化,缺乏高成長性機會,在存量博弈下,經濟缺乏新引擎。
3、政府主導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環保)和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改革。
4、數據顯示,2016年大陸進口晶元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缺芯少魂」的問題,成為大陸產業升級最大的『命門』,也唯有自主創新,是擺脫受制於人的最好方式。
5、倒逼互聯網巨頭釋出其壟斷的資源,引流其資源由虛入實,支持製造業朝高端製造升級,實現核心技術領域的國產替代,推動國家《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如新一代信息技術、半導體、汽車新能源、鋰電、AI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目標是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半導體就成了中國產業發展政策的重中之重,至於過去最火熱的互聯網巨頭們,成為此波當局壓抑並限制的產業。
(二)阿里巴巴「脫虛向實」向當局的政策大方向輸誠
阿里巴巴持股的螞蟻科技集團2020年10/27日原定在上海、香港掛牌上市,但在上路前夕遭官方叫停,隨後面臨一系列的監管;2021年4月又因為違反反壟斷法,被裁罰人民幣182.28億元。
紫光集團是大陸最大的半導體企業,向來被視為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的領頭羊,主要經營的領域範圍包含晶片、雲端運算,旗下共有紫光國微、紫光股份等企業。2021年中因無力清償到期債券,遭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為拯救紫光,傳出阿里巴巴與多家國企有意「出手相救」收購旗下紫光股份的部分股權,金額達77億美元。但這一筆交易最後未成功。
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近日再度布局晶片領域,入股大陸DRAM大廠長鑫存儲的母公司睿力集成電路,這是阿里無緣紫光集團重整後,在半導體領域的最新動作,針對記憶體產業進一步投入。
事實上,阿里巴巴曾在2018年4月20日,全資收購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微),收購中天微是阿里巴巴晶元布局的重要一環。因為,IP Core是基礎晶元能力的核心,進入IP Core領域是大陸晶元實現「自主可控」的基礎,並專注於32位嵌入式CPU IP研發與規模化應用,面向多媒體、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領域,全球累計出貨超過7億顆晶元,故引發市場關注。
隨後,阿里就成立晶片公司「平頭哥」,陸續推出數款處理器產品。
此外,阿里數年來還投資包括,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鑒、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5家大陸晶片公司。
中天微不斷拓展在AI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生態合作,與深鑒科技在AI領域中進行創新技術上的深度融合,針對大陸目前國內對於嵌入式深度學習SoC晶元的需求量逐步增加的趨勢,為客戶合力打造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嵌入式人工智慧SoC解決方案,對促進大陸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這次藉由入股睿力踏入記憶體領域,也象徵阿里晶片版圖再次擴大。
對於阿里再度投資晶片企業的動作,可看出,阿里此舉是為支持大陸記憶體產業。
而阿里布局半導體產業的核心能力源自神秘「阿里達摩院」,此前,阿里巴巴達摩院已組建了晶元技術團隊,進行AI晶元的自主研發。阿里對外透露了晶元研發的最新進展:阿里巴巴達摩院正研發一款神經網路晶元——Ali-NPU。這款晶元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按照設計,該晶元的性價比將是目前同類產品的40倍。阿里方面強調,此款晶元的研發,未來將會更好的實現AI智能在商業場景中的運用,提升運算效率、降低成本。
軟體演算法也有積累。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Ali-NPU,正是基於阿里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等團隊在AI領域積累的大量演算法模型優勢,根據AI演算法模型設計微結構以及指令集,以最小成本實現最大量的AI模型演算法運算。
對於阿里來說,錢不會是問題。馬雲曾表示未來將為達摩院投入超過1000億元。
總之,阿里巴巴近年來積極投資半導體產業,轉投資策略已明顯轉變,主因就是配合大陸當前的「脫虛向實」政策輸誠,後續可關注阿里的螞蟻科技IPO何時可解禁?
(1)配合大陸「脫虛向實」政策,後續阿里巴巴獲益將最大
所謂的「脫虛向實」,簡單講,就是要讓中國從網路「虛」產業走向半導體「實」產業。阿里巴巴是大陸虛產業的領頭羊,在大陸政府叫停螞蟻金服上市案並強迫接受「共同富裕」後,如今阿里就全力配合當局,往最務實的半導體發展。
仔細觀察阿里巴巴這次入股睿力,再將投資範圍從IC設計擴展到記憶體領域,讓整個半導體投資版圖更加完整。而且這些企業都有大陸政府在背後支持,與阿里巴巴一起加入的中國東方資管、中郵保險、人保資本、陽光人壽等其餘18家股東,也幾乎都是國資企業,讓阿里巴巴成為支持大陸半導體發展中最重要且最具示範作用的民營企業。
若對照當年台灣發展半導體時,由於大家仍抱持懷疑態度,因此除了政府投入資金外,也要求民營最大企業台塑共同投資台積電,如今阿里巴巴的情況應該相當類似。未來,大陸半導體若有大進展,阿里巴巴也將是獲益最大的集團。
其次,從過去半導體發展的經驗來看,大陸目前積極投入記憶體產業,並且在NAND Flash及DRAM兩大產業都積極投資,前者領頭企業是位於武漢的長江存儲,後者是設在合肥的長鑫存儲。
不過,在這兩大記憶體產業中,大陸發展NAND Flash的實力已經展現,可是發展DRAM產業則是困難重重,主要原因是這兩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與成功要素,都有明顯不同。
曾參與長江存儲等記憶體發展的前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認為,大陸投入NAND Flash產業,剛好是在2D轉3D的過程,由於3D技術發展與2D完全不同,長江存儲在適當時間點切入,正好掌握到產業變動的契機,因此不管在專利技術及製程進展上都有突破創新,奠定目前成功的基礎。另外,在半導體競賽具關鍵地位的專利技術上,長江存儲也有斬獲,因此未來產品將可以賣到全世界,不會只受限於於大陸市場。
但是,DRAM產業就相當不同,過去產業發展主軸一直沒有大變化,但技術及製程則是不斷微縮,過去累積的經驗相當重要,企業實力是靠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因此,擁有DRAM專利技術及製程經驗的公司,如今僅剩三星、美光及海力士能夠競爭存活,其餘公司都已經無以為繼或被淘汰出局。
DRAM產業的高難度,可以從台灣過去失敗經驗中看出一些端倪。早期台灣發展DRAM,都是以日美歐大廠技術授權為主,就是因為技術累積多年,台灣要從頭做起太困難,所以大部分公司都希望先以製造代工學經驗,再伺機發展自有技術,但最後這種策略都沒有成功,這就可以理解DRAM的進入障礙有多高。
因此,大陸政府與民間也深知DRAM很難做,紫光旗下投資的DRAM事業如今已喊停,未來聚焦最多人關愛眼神的長鑫DRAM事業,一樣要接受層層的考驗。
以現階段的進度來看,長鑫在DRAM製程技術上尚未有所突破,在製程開發與製造良率都與三星、美光及海力士有很大差距,就更別說在專利布局上,三大廠都已布下天羅地網,即使長鑫做出產品,頂多也只能在大陸市場銷售,很難賣到世界各地。
DRAM產業還有另一個有別於NAND Flash的障礙,那就是高階製程技術將用到極紫外光曝光設備(EUV機台),但大陸目前被美國限制EUV機台的銷售,這會是未來大陸DRAM產業另一個要面對的挑戰。
最後,再擴大來說,目前全世界都在投資半導體,從美、歐、中到日、韓、台等都加強投資,全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熱鬧程度,已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但最大變數還是來自大陸,因為這種由政府帶頭、說幹就幹的政策推動,以及民間企業強力配合產業政策,是許多需跨國企業難望其項背的。
這種來自大政府及大資金的投入,若還能有禁得起賠大錢的長期堅持與決心,更是記憶體這種產業能夠成功的關鍵,也會讓未來大陸的影響力難以捉摸與估算。
尤其,只要大陸崛起對南韓衝擊最大。
(2)芒格投資阿里巴巴
據波克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的報告,指出2021年第4季增持阿里巴巴持股30萬股,將其總持倉增至60.2萬股。
巴菲特長期的商業伙伴查理·芒格在2021年首季才對阿里建倉。若按阿里於2021年底股價118.79美元計算,該批於2021年第4季增持的30萬股股份總值3,563.7萬美元。不過阿里股價在去年累瀉55%,相信芒格手上的阿里持倉應有虧損。
芒格2021年接受《CNBC》訪問時曾指出,大陸對阿里創辦人馬雲作出的壓制屬正確,大陸監管機構能夠先發制人地介入市場,阻止投機行為。
芒格說:「中國是一個現代化的大國。它有如此龐大的人口,過去30年實現了如此巨大的現代化,我們在中國投資了一些資金,因為在企業實力和證券價格方面,我們在中國可以獲得的價值比在美國要多。」
四、大陸監管整頓高峰已過,2022年會專注於「穩定」經濟成長
隨著互聯網龍頭紛紛「脫虛向實」,支持大陸政府「產業升級」、「共同富裕」政策後,北京2022年預期會將重點轉向支持經濟成長,針對大企業監管整頓的最糟時刻已經過去。
這並不意味在科技、房地產、教育等行業監管的結束,但重大的行動將會減少。
北京2022年的優先任務,是捍衛 5% 的經濟增長。這意味著「反壟斷高峰、房地產緊縮高峰和脫碳高峰都已經過去了。」
(一)大陸「清零政策」鞏固「世界工廠」地位
過去大陸的「清零」政策屢遭西方媒體批評,但近日《彭博商業周刊》卻一改態度,談起中國「清零」政策對世界的好處。
《彭博商業周刊》指出大陸的「清零」政策防止大量死亡病例的同時,也「確保了向世界繼續輸出智能手機、電動汽車、肥料等一切產品」。
如果大陸放棄「清零」,或多或少地放任病毒在 14 億人口中傳播,感染和死亡病例數將出現激增,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進而推高通膨,「清零」雖給大陸人員和經濟帶來損失,但「清零」給大陸和世界其他地區帶來「供應鏈保障」。如果沒有這些源源不斷的商品出口,美國的進口商品價格會上漲得更快,商品的短缺會更加嚴重。
(二)大陸財長劉昆: 2022年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
大陸財政部長劉昆2/22 日宣布,要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在2021年人民幣 1.1 兆元基礎上,2022年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幾大重點。
此外,劉昆還提到將重點支持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重大戰略、現代農業和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提高支出精準度。
還要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去年底已提前下達人民幣 1.46 兆元,1 月完成發行人民幣 4844 億元,占提前下達限額的 1/3,全部用於交通、市政、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領域。
(三)Fed升息在即,2022年中美股市可能風水輪流轉
俄烏危機、美國Fed即將升息,引發全球股市賣壓出籠,但大陸人民銀行卻祭出寬鬆貨幣政策,提振香港和大陸市場。
2021年底以來,人行開始擴大寬鬆。2022年1 /7 日,人行將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7 期逆回購操作、常備借貸便利操作(SLF)利率各下調10個基點;1/20 日,人行又將 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調降10個基點,這顯示北京當局的政策重心正在轉變。故Jefferies 金融集團、德意志銀行、高盛和滙豐控股等外資,一致看好大陸股市。
滙豐亞太區股票策略部門主管 Herald van der Linde 表示:「大陸的利率正在降低,亞洲企業的獲利成長搶眼,為亞洲今後表現奠定了基礎,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基金關注大陸股票。」
高盛認為,陸股以往在 Fed緊縮周期初期通常表現不佳,但這次在多數主要經濟體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情況下,人行反其道而行,故看好大陸股市。
尤其在「俄烏危機」下,短期A股波動恐難避免,但A股沒有系統性風險。總體而言,A 股在經歷第一波衝擊後,可望回升。
具體到產業,可關注A股三大領域。
第一是消費與醫藥。2022年消費可望出現結構性機會,具體表現在高檔啤酒、新型消費終端、乳制品、餐飲供應鏈等方面。相較下,醫藥仍處於消化估值的過程中,稍偏謹慎。
第二是新能源領域,包括新能源車、光伏等類股。只要具長期競爭力的公司,估值有望明顯上升。
第三是電子元件、汽車零件及半導體領域。隨著電動車數量不斷增加,智慧化應用比率將大幅提升,帶旺相關業者。此外,海外經濟有望持續復甦,傳統3C產品需求可能出現回升,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等新產品也可望出現新成長點,投資機會浮現。
(四)曾經被華爾街投行列為「不可投資」的大陸股市鹹魚翻身
先前,因大陸監管政策不確定、與疫情等因素拖累,外資一直對大陸股票保持謹慎態度。隨著北京官方以「穩經濟」為2022年重點主軸,大陸人行加快釋出流動性,多家華爾街投行,如貝萊德、瑞士信貸、高盛等開始態度轉變,認為買進大陸A股的時機可能已經來到。
他們指出,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大陸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更具吸引力的股票估值。其他因素包括不斷增長的外國資金流入規模、和可觀的公司利潤,都是增持大陸股票的理由。
高盛首席大陸股市策略師Kinger Lau 在1 /23日的一份報告中說,由於估值仍然低於華爾街的本益比目標 14.5,預測 MSCI 中國指數今年將有 16% 的漲幅。
(五)102檔A股入富時指數,估外資將流入陸股人民幣3000億元
由於大陸堅持「清零」政策,經濟目前面臨壓力,但總體狀況仍向好。
富時羅素日前公布季度審議結果,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最新將納入102檔大陸A股,預估2022年將持續帶動外資流入A股逾人民幣3000億元。其中,新納入26檔大型股流通市值合計達7953億元,102檔A股合計市值達1.59兆元。
近期大陸祭出寬鬆貨幣政策,有別全球進入升息循環,加上近期房地產融資端政策逐步放寬,房地產融資、發債提升,都有利於A股大盤、金融股表現向上。
農曆年後,全球股市震盪,但陸股卻逆勢抗跌,主要是外資從2021年第四季開始就改為加碼陸股,年初以來藍籌紅利類股,如金融股、大型股等表現相對亮麗,可望成為2022年佈局大陸A股值得留意的新重點。
市場研究機構 EPFR Global 數據顯示,2022年1月大陸股票基金淨流入量達到 166億美元,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單月第四度超過 100億美元,機構研究人士表示,自 2021年第四季起,投資者對大陸股市的興趣就開始上升。
五、RCEP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為增加國際話語權,大陸官方近年除致力外交走出去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不遺餘力。尤其,隨著RCEP區域經濟合作的加強,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契機,未來可能形成區域性的貨幣制度安排,即形成美元區,歐元區和人民幣區,三足鼎立情況。
為解決東亞地區國際流動性短缺問題,形成清邁倡議(Chiang Mai Initiative Multilateralization agreement),倡議建立貨幣互換機制,成立外匯儲備庫,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發展。清邁多邊機制的核心是本幣化。其中,大陸已連續12年成為東盟第一大交易夥伴,人民幣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已有6個東盟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外匯儲備,預計清邁多邊機制將隨之被帶入RCEP之中,這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帶來新的契機。
(一)人民幣2022年1月國際支付占比再創新高
依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報告指出,1月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由2021年12月的2.7%升至3.2%,再創紀錄新高,人民幣國際支付全球排名
保持在全球第四位。
SWIFT報告顯示,主要貨幣的支付價值排名中,1月美元、歐元、英鎊分別以39.92%、36.56%、6.3%占比位居前三。
國際交易中使用人民幣支付的占比大躍升的主要原因,包括過去3個月多家海外基金增持大陸政府債券,以及一些海外企業開始使用人民幣結算它們與大陸的業務等。
(二)「去美元化」已正在進行
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影響,即全球「去美元化」已正在進行,因美國經濟體已無法承受美國入不敷出的巨額債務。長期來說,美元霸權地位正逐漸凋零。
美元由美國Fed壟斷發行,它就有誘因濫用其優勢。從美國Fed無限印鈔,到美國聯邦政府逐年以債養債,長期代價則是美元競爭力正逐漸下滑。
由於美國長期處於過度消費狀態,並在2021年底,債務規模將擴大至30兆美元,債務增長率遠遠超過經濟增長的速度,這是「寅吃卯糧」的棘手問題。但派對結束後,總要有人要為派對付費?所以美元雖不會一夕崩潰,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美元霸權地位正逐漸凋零。
短期美國Fed的QE退場(縮表、升息),供需力量一時逆轉,可促美元反彈。
長期而言,如果美國不去提高生產力,而只會生產財政赤字、賣出債務或印鈔,這樣只會讓美國國力一直衰落。所以,美國已經成為自己的最大敵人,並造成美元的長期弱勢。
另外,此次美國Fed若想利用「負債通膨化」,透過提高通膨率解決負債問題,此次未必能成功。反而,在新一輪中美「資本戰爭」,促使資本流向大陸資本市場?此可由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自2004年12月低點,至今已上升50%以上看出。
六、「俄烏危機」將激化高通膨
在資訊管道多元的時代,人們常常被太多訊息弄得團團轉,資本市場也為此秩序大亂。過去這一周的「俄烏危機」資訊亦然,戰爭疑慮帶來的股市巨幅震盪回檔。
許多人一直對拜登的烏克蘭政策百思不解,想理解「俄烏危機」的緣由,可先回顧「古巴危機」的始末。
冷戰初期的1959年美國開始在義大利與土耳其部署了數十枚彈道飛彈,於是蘇聯也在1960年將百餘枚彈道飛彈秘密運往古巴做為反制。此一事件被列為人類歷史上最接近全面核戰的重大危機—亦稱為「古巴危機」。
美方發現蘇聯往古巴運送百餘枚彈道飛彈後,曾試圖透過外交管道與俄方溝通,卻完全不得要領,最後決定封鎖古巴,並在海上攔截載運核彈的蘇聯貨船。美蘇代表在聯合國安理會上針鋒相對,美國下令軍方進入三級警戒狀態,最後在甘迺迪總統的努力下,透過外交系統內的情報官員等非正式管道建立默契,達成雙方先後各自撤回核彈的秘密協議,古巴飛彈危機終於在千鈞一髮之際解除。自此一重大危機後,美蘇兩大核武強國在核武部署上加倍謹慎,避免因核武部署造成對方誤判而引發核戰爭。
但自蘇聯解體後,北約一直在偷偷東擴,如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
此次喜劇演員澤倫司機,為兌現競選承諾想要烏克蘭加入北約,若成真即是北約再次東擴,那美國的飛彈就可能部署到莫斯科門前,這種感受如因當年古巴的蘇聯飛彈對準美國一般,而且距離更近,如果不解決掉,將令普丁寢食難安。
普丁2/24日正式在烏克蘭東部發動「特種軍事作戰」。
普丁既已出手,拜登也不敢派兵參戰,顯然目前澤倫司機只能扮演悲劇演員了。美國合縱連橫西方盟友們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將只是撐撐場面。
「俄烏」的這場危機要如何落幕尚不得而知,畢竟各方各有盤算?
俄羅斯近十餘年來經濟停滯不前,普丁面對內部不滿與要求改革的壓力愈來愈大,正試圖以升高與美國對抗的危機來提高個人聲望與壓制不滿的聲音。因此,北約東擴的危機感已成為普丁對內凝聚向心力的重要工具;拜登則民調走下坡,欲利用制裁俄羅斯來重振威望,並給軍火商、油商等金主添些柴火;至於歐盟,也只能吞下能源短缺引爆高通膨的苦果。
這次「俄烏危機」在各方皆不想參戰、但又不能示弱的盤算下,看來最多只會形成「代理人戰爭」、「經濟制裁」,再擺出「歹戲拖棚」的戲碼,看起來火氣很大,但往往是假議題成分居多,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是核武大國,唯一比較詭異的是美國唯恐天下不亂,拜登一直想引火救民調。
而在美歐不派兵介入情況下,當前俄烏局勢最好的結果,就是猶如1979年中越戰爭的結果。1979年蘇聯欲聯同越南圍堵中國,中國因而對越南發起中越戰爭,猶如當前北約東擴施壓俄,俄對烏發起戰火。所以,烏克蘭最好的結果就是如同1979年中越戰爭結束後一樣不了了之。而烏克蘭不敢再提加入北約,普丁達成戰爭的目的才撤兵。
但「俄烏交火」難免為全球局勢帶來巨大的變數,也牽動了整個俄歐、美俄關係,甚至牽動台海,但是日子總是要過的,「俄烏危機」總會淡化,如同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戰火不止,上帝也是會遺忘的。「俄烏危機」只待強權分贓完畢,自然會輕描淡寫,徒留烏克蘭子民的眼淚不止。自古懷璧其罪……。
這場「俄烏危機」事件過後,市場觀注焦點最後仍回歸到「高通膨」原點,在三月Fed將升息幾碼的問題呢?而俄烏衝突事件加大油價、天然氣上漲力道,升高通膨壓力,這麼一來,美國Fed將陷入抗通膨、救經濟的兩難抉擇,這也是全球股市多空之所繫。
總之,通膨是供需問題,而大陸目前仍是「世界的工廠」,當「俄烏危機」過後,這個地球仍在自轉,大家仍然要生活、美國仍然貿易逆差,而這次大陸隔岸觀火,這「太平盛世」其實是對大陸資本市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