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資本市場小心亢龍有悔

2024年資本市場小心亢龍有悔

2home.co楊惟婷

 

全球股市2023年表現優異,美國、德國、法國、日本、印度等股市,均創下歷史新高紀綠;尤其美股格外出色,費半指數飆漲超過64%,那斯達克指數、標普 500指數及道瓊工業指數漲幅也分別漲逾 40%、24% 及13%;而亞股中,日股漲幅近30%,為10年來最佳,位居第一,台股也大漲超過26%,僅次於日本。

 

2023年全球股市大多強勢收官,展望2024年全球股市尚能飯否?

目前美國通膨持續降溫(高基期效應)、游資無地自容,因此,AI概念持續引領市場資金築夢,激勵全球股市多頭情緒高漲;儘管目前AI實質產出不大,但基期低,成長率驚人地飆升,所以能圈住游資。

 

相對地,在利率居高不下,企業經營艱辛,裁員、破產頻傳。即使大型科技企業惟恐落後、苦追AI資本投入,但為美化報表,就不惜裁員,擠出繁榮下的眼淚。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也正不斷升高,若一旦失控,恐讓「通膨」再度飆升。

因此,在牛群中、卻彷彿有灰犀牛出沒。

 

在此利多爆發、利空因素潛伏之下,對於美股未來走勢,現階段市場看法仍不一,例如,德意志銀行認為,通膨降溫及企業獲利反彈之下,2024年底標普500指數可望再創紀錄,漲至 5,100點,此與高盛預測結果如出一轍。

 

摩根大通則罕見看空美股,主要是全球經濟成長減速、家庭儲蓄萎縮,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仍高,標普500指數於2024年底或有可能跌至 4200點;另避險基金 Universa Investments 創始人Mark Spitznagel甚至警告,美國正處於「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信貸泡沫」,Fed支撐市場和避免經濟衰退的努力,將帶來嚴重災難,美股崩盤即將到來。

 

總之,無論全球股市2024年是春天歸來,抑或寒冰不語?投資人上半年仍須步步為營,小心亢龍有悔,才能迎戰2024下半年詭譎多變的「選舉行情」。

 

一、延續股市多頭的四大關鍵火種

 

美股多頭派對想續攤,有四大關鍵火種必須繼續加把火:

 

(一) AI 應用能否繳出漂亮「財報」?

 

受惠於AI 題材,美國大型科技類股漲勢驚人,標普500指數2023年漲幅逾24%,有 60%以上是來自輝達、微軟、Alphabet、蘋果、亞馬遜、Meta、特斯拉等七大科技巨頭的貢獻。

 

AI正在開啟新盛世,AI產值在未來10年 CAGR超過 20%,企業增加AI投資,將助力股市進入新多頭格局。但展望2024年,AI 狂潮能否延續,輝達、美超微能否繳出漂亮「財報」,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2023年炙手可熱的美國科技股「七巨頭」在瘋狂上漲之後,2024年須能持續繳出漂亮財報,才可以延續多頭的氣勢。此決定美股科技股狂歡派對是否續攤?或即將出現曲終人散、獲利回吐現象?

 

若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 訪調的分析師預測,七大科技巨頭2024年獲利將成長22%,是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兩倍,但關鍵是,目前有多少成長動能已反映於股價之中。

 

(二)美國經濟能否表現「軟著陸」?

 

市場對於2024年美國經濟會否軟著陸,仍存在分歧。

目前,普遍認為,在通膨下滑及勞動力市場熱絡之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較高。

 

尤其,大型科技企業一方面苦追AI資本投入,另一方面卻不惜裁員,以美化報表,並保住企業CEO績效獎金。所以,一切尚可控。

例如社群網站龍頭 Meta(META-US) 2023年大幅裁員,2024年2/1 日宣布2023年第四季獲利翻逾 2倍,超出華爾街預期,同時公告史上首次發放股息,以及額外 500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華爾街歡聲雷動,推動股價盤後暴漲近 15%。

 

然而,部分經濟學家也警告,「通膨」展望依然存在變數,軟著陸並非是必然。

尤其,地緣政治風險也正不斷升高,若一旦失控,恐讓「通膨」再度飆升。

 

(三)Fed 貨幣政策何時轉「降息」?

 

隨著通膨滑落,Fed 自2023年 9月以來,利率已經連4次凍漲,Fed在2024年1月利率決策會議更暗示3日未必降息,因此,降息時機點及幅度均是2024年股市關切重點。

據芝商所 FedWatch 工具顯示,FOMC於 3月降息機率約 52.8%,5月降息可能性則提高至 90% 以上。

 

不過須注意,Fed持謹慎態度,應是擔心太早降息,「通膨」將捲土重來。

因此,Fed可能堅持到5月,配合「拜登經濟學」啓動「降息」?

除非美國區域性銀行,因「商業地產放款」再次發生「類矽谷銀行倒閉」事件,Fed才會提前啓動「降息」?

 

(四)美國何時出台「拜登經濟學」?

 

美國將於2024年11月舉行總統大選,隨著選舉進程的推進,股市難免產生震盪;而選後的稅收、財政支出、政策等是否產生變化,為市場增添變數,也值得關注。不過,根據歷史資料顯示,總統大選年對於美股通常是利多,漲多於跌,彭博資訊指出,股票交易者年鑑 (Stock Trader’s Almanac) 顯示,1949年至今,在美國總統選舉年,標普500指數平均漲幅近13%。只是,2024年多了「川普」這異數。「拜登經濟學」須在年中啓動?

 

基於上述分析,2024上半年,鮑爾繼續縮他的「表」,葉倫繼續發她的「債」,只要經濟無「硬著陸」風險,等年中以後就全力啓動「選舉行情」。

當然,拜登也不能閒著,他要忙著逼迫澤倫斯基、納坦雅胡結束「中東戰爭」。

但中氣不足時,就Call「習主席」幫幫忙,協助安撫中東的小弟們,以免灰犀牛踩爛了良田。

 

二、股市轉向空頭的五隻「灰犀牛」

 

(一)中國大陸房市、股市、匯市是否走出「系統性風險」?

 

■2023年中國出口下滑,2016年來首見,是否暗示全球需求將降溫?!

 

中國海關總署1/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2023年12月出口成長2.3%,但全年出口下滑,削弱出口帶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動能。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多個國際機構預測,2024年世界經濟和貿易成長不如疫情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加劇、紅海航運通道受阻等不確定、難預料因素,都會干擾貿易活動。

 

不過,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出口額合計人民幣 1.06 兆元,首度突破兆元大關,並激增 29.9%。

 

中國正面臨貿易出口疲弱,加上國內房地產市場仍有風險、青年失業率激增,且債務槓桿過大、通貨緊縮擔憂仍在,整體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

 

展望 2024年,中國經濟雖有低基期的保護,但若要真正走出陰霾,必然得要亟需政府推出更多政策,以催動經濟成長。此又對台股走勢將有何影響?

 

■世行預測中國經濟「脆弱」復甦

 

中國官方2023年12/15日公佈經濟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11月份的零售額增幅低於預期,房地產投資下降,新房價格同比持續下跌。這些現象反映了在解除嚴格疫情防控措施一年之後,即使中國政府持續祭出刺激措施,市場需求仍然低迷。

 

世界銀行2023年12/14日發佈報告—預測中國經濟將持續放緩,2024年GDP增速或降至4.5%,2025年甚至放緩至4.3%。世界銀行指出,儘管近期中國經濟有所復甦,但2024年仍將放緩,增長率將從2023年的5.2%降至4.5%。

除疫情帶來的衝擊外,房地產行業低迷、全球對中國出口商品需求降低、高債務水準以及消費者缺乏信心都造成經濟復甦「脆弱」。

 

此外,房地產低迷將擠壓本已緊張的地方財政,中國社會保障體系脆弱以及人口迅速老齡化,年輕一代的負擔加重也是隨之而來的問題。

世界銀行預測,到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4.3%。因此建議中國進行廣泛的結構性改革,通過推動消費來促進增長。

 

2023年12/5日信用評級機構穆迪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1不變,但下調評級展望。目前,中共官員還沒有想出如何消除中國企業家和外國投資者的悲觀情緒,許多人帶著他們的財富移居國外。然而要有真正充滿活力的復蘇甦,需要政治改革。如果不能扭轉這一趨勢,私營企業家對中共的領導力失去信心將抑制投資和創造就業崗位。

 

對此,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長為10.1%,是自5月份以來的最快增長速度,亦高於前值7.6%,但仍低於預期的12.5%。此表示,市場雖預期促增長政策將持續推出,但由於政策傳導和企業信心的制約,尚未有效轉化為近期增長數據。

 

■中國可以避免長期通貨緊縮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0.2%,遠低於中國政府設定的全年上漲3%的目標,表明中國的基本需求仍疲軟。

 

不過,中國並不會陷入通貨緊縮漩渦,因持續的刺激政策將會讓通縮和緩而漫長。市場認為,隨著更多刺激措施的推出,中國可以避免長期通貨緊縮。

 

目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過剩,而不是需求崩潰。

通脹低迷主要是由食品價格大幅下降(尤其豬價)所致,國家統計局表示,CPI下降是由於2023年10月份大部分地區天氣晴好,農產品供應充足,加上10月份黃金周節後消費需求回落。

與此同時,中國2023年10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也下降2.6%,標誌著連續第13個月出現通縮,這加劇了人們對許多工廠業主正大幅降價以爭奪市場份額的擔憂。

 

■中國維穩房市,「一線大城」放大招、再放寬購房限制

 

為了遏制前所未有的房地產低迷,除了降低房貸利率之外,中國當局再釋出利多政策,放鬆一線大城的購屋限制。

 

限購原本就是抑制房價飆漲階段的政策產物,目前大概率已經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反映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24年1/14日,將二套住房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調至 40%或 50%,具體取決於該房產的位置。相比之下,先前的門檻為 60%或 80%,具體取決於住宅的大小和價值。

北京也將首套住房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從先前的 35%或 40%下調至 30%。北京市也自 2014年以來首次放寬了所謂普宅的定義,允許更多住宅適用於較低的抵押貸款門檻。

 

接著廣州打響了一線大城第一槍。1 /27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優化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表示在限購區域範圍內,購買建築面積 120 平方公尺以上(不含 120 平方公尺)的住宅,不納入限購範圍,並支持「租一買一」、「賣一買一」。未來,買家在廣州限購區域範圍內購買建築面積 120平方公尺以上(不含 120平方公尺)的房子,不納入限購範圍。

 

中國在廣州打響一線城市「大戶型」限購鬆綁第一槍後,上海1/30日也宣布放寬限購政策,同一天蘇州也提出力道更大的房市政策,房市進一步鬆綁預期升高。

 

據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通知,在上海市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已滿五年及以上的非上海市戶籍居民,可在外環以外區域(崇明區除外)限購一套住宅,以滿足居民合理居住需求,促進區域職住平衡、產城融合。

 

上海放寬限購政策之際,同一日蘇州也提出力道更大的房市政策:蘇州全面取消限購,不再審查購房資格,購房不再限面積及套數,但新房限售政策仍為兩年。

上海市也將最低首套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 30%,二套房屋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 50%。它還調整了所謂的普通住房的標準,允許更多住宅有資格獲得較低的抵押貸款門檻。

 

由於房地產市場及相關產業約占中國經濟的 20%,此次放寬政策是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最新舉措。中國政府正試圖阻止房地產行業的螺旋式下滑,以免經濟成長脫軌並危及金融穩定。

 

由於單身非上海戶籍限購令已經執行 11年,此前非滬籍單身人士買房需滿足「五年社保 + 已婚」條件。

此次放開外地單身人員的購房限制,對上海房市應該有一波短暫的拉升作用。

總的來看,目前有效需求不足,乃在沒有消費信心。因此,欲擴大消費信心,長期手段還是在提高人民收入,而此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1/15日,中國央行淨投放MLF資金8000億元人民幣,創歷史記錄

 

由於房地產市場低迷和需求疲軟,中國經濟成長復甦依然脆弱,中國央行1/15日宣布,進行 1.45兆元人民幣的 1年期 MLF 操作,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中期政策貸款 (MLF) 注入來擴大對經濟的支持。對沖1/15日到期的 6500億元一年期 MLF。相較之下,為淨投放 8000億元人民幣,是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資金釋出。

 

■1/24日,中國央行宣布降準2碼,向市場放錢人民幣1兆

 

中國央行1/24日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向市場釋出長期流動性約人民幣1兆元。

 

■1 /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 (國常會) 聽取資本市場運作及工作考量的報告

 

1 /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 (國常會),聽取資本市場運作及工作考量的報告,並強調「要採取更有力有效措施,著力穩市場、穩信心」。

國常會強調,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加重視融資動態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品質與投資價值,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要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對違法行為「零容忍」,打造規範透明的市場環境。

 

其中,業界呼籲推出「平準基金」。

例如,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目前成立平準基金的時機恰當。

中信證券表示,結合市場實踐,平準基金的規模多在總市值的 3%至 6%之間,如設立平準基金,規模預計在 2兆元至 4兆元的區間。

 

■歷次降準後的A股低點,往往長線買點到

 

此波降準,人行從2023年3/17日、9/14日開始降準。2024年1/24日,中國央行又宣布降準2碼,再向市場放錢人民幣1兆。

 

目前歐美日央行存準率接近零,而中國人行存準率尚在7%,因而中國人行尚有大幅刺激經濟的空間。未來在政策寬鬆主導之下,中國房市、股市、匯市應有機會走出完全不同的格局,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尤其,在3月4~5日「兩會」登場後,對於大陸官方必然對整體經濟能挹注資金活水。

預期大陸官方自2023年下半年起「穩增長」政策頻出,包括財政、貨幣和產業政策均有進一步加碼空間,目前應為A股長線買點。

 

(二)美國金融市場與經濟基本面同床異夢?

 

2023年美股四大指數創新高,尤其美科技七雄創造了12兆美元市值,其中,輝達(Nvidia)扮演重要推手,2023年大漲237%,成為科技七雄的領航者。

2024年,輝達的AI題材仍能扮演領頭羊角色嗎?

 

■縱觀美股第一季走勢,可由以下一些因素來判讀:

 

1、美股短線技術指標由於超買,已是師老兵疲

根據 FactSet 的數據,標準普爾 500指數的 14天相對強弱 (RSI) 指數在 12 月 19日攀升至 82.4點,這是自 2020 年以來最高,這是買超的門檻。

 

2、美股市場情緒已從極度看空,轉向極度看多

根據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的每週情緒調查顯示,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投資者從極度看空變成極度看多,這是自 2021年 4月以來的最高。該指標被視為一個可靠的反向指標。

 

3、美股恐慌指數 VIX 指數非常低,投資者已無風險意識

華爾街最喜歡的VIX「恐慌指數」解除警報。

VIX指數根據 SPX期權的價格來衡量標普 500指數的隱含波動率。

它是由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CBOE) 編製並發布,預期標普 500指數未來一個月的波動程度。

2023年 12月,VIX 指數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跌破12,一旦波動性開始攀升,投資人就應該考慮撤資。

 

4、美國經濟基本面尚未修復完成,基本面追不上股市

 

◎美國2024年1月ISM製造業指數升至15個月新高,但恐通膨捲土重來

 

美國 ISM 在2/1日公布數據顯示,1月ISM製造業指數報49.1,升至 15個月新高,雖然仍低於 50榮枯線下,但表明製造業已經開始站穩腳步,不過供應延遲導致工廠成本上升的跡象,給樂觀消息蒙上陰影。

1月ISM製造業指數,雖連續第 15個月萎縮,為自 2000-2001 年網路泡沬引發經濟衰退以來最長萎縮周期,但已顯露明顯改善態勢。

 

與此同時,標普全球 (S&P Global)公布美國 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終值報 50.7,為 2022 年 9月以來新高。

 

上述兩份數據報告均顯示出美國製造業逐漸好轉。但值得注意的是,物價壓力在一月有所攀升,物價指數自2023年 12月的 45.2大幅躍升至 52.9;1 月原物料進口指數也自先前的 46.4升至50.1,為 4個月來首次上升。此可能反應葉門「青年運動」(Houthi) 武裝份子在紅海造成的影響也可能擾亂供應鏈。

 

5、Fed壓制「商品通膨」之後,下一階段聚焦「服務成本」

 

隨著美國Fed持續在對抗通膨方面(油價、糧食)取得進展,下一階段的戰鬥焦點可能是打擊更高的服務成本(薪資、房屋租金)。

 

美國勞工統計局2023年1/11 日公布,2023年12 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 3.4%,高於 Fed 設立的 2%目標,雖然物價漲幅已較 2022年 6月達到的 9.1% 高峰明顯回落,但目前僅是產品和大宗商品價格漲幅趨緩,服務成本仍持續走高,且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正是導致服務供應商成本上升的一大原因。

由於,服務業通膨依舊頑強,2023年12月價格月增 0.5%,年增 4.9%,一些經濟學家警告,這恐怕會影響聯準會2024年稍晚的降息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成本也是美國 CPI 上漲的主要驅動力,目前租金增幅仍高於疫情前水準,2023年12月增幅達 0.4%,年增幅 6.5%。

 

■美企2024年1月裁員逾8萬多人,以美化報表

 

根據裁員追蹤平台 Layoffs.fyi 的數據,2024年開始,已有 80多家科技公司宣布了裁員計畫,總計影響到超過 2萬名員工。

據Layoffs.fyi估計,科技業約有 20% 的失業是由人工智慧造成的,科技公司對員工進行了裁員和重組,並加大了對自動化的投資。

 

另外,依人資顧問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在2/1日公布的報告顯示,由於金融和科技產業雇主開始重組,美企1月裁員人數達到 82,307 人,比2023年 12月的 34,817人激增 136%,創下 2023年 3月以來新高。

 

事實上,目前已經公開裁員計畫的企業,包括Google、花旗、亞馬遜、微軟、Nike及英特爾等大廠。

 

Google2023年初就已經裁掉6%的員工,超過1.2萬人受到影響,2024年將再度裁員數百人,受影響部門包括中央工程、硬體和廣告等業務部門,如果無法接受公司謀合的新職位,就必須在4月初離開。

 

花旗集團也坦言,為了進行公司改革,將大刀裁員2萬人。

 

又如微軟 (MSFT-US) 在1/25 日表示將在遊戲部門裁員 1,900人,佔該部門員工總數的約 9%。

 

英特爾也在2023年進行5輪裁員後,2024年會有更多的裁員動作

 

此外,Nike公開高達2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計畫,內容包括員工資遣費,確切的裁員規模仍有待官方進一步說明。

 

Salesforce(CRM-US) 也將裁員約 700 人。

 

海外電商巨頭 eBay 也宣布其裁員行動。eBay 總裁兼執行長 Jamie Iannone 在全員信中表示,為了幫助 eBay 更好地實現長期、可持續的成長,公司將現有員工隊伍減少約 1000個職位,這輪裁員將波及約 9% 的全職員工。

 

1 /23 日,歐洲軟體巨擘 SAP也宣布一項重大的重組計畫,包括裁減約 8,000名員工,這意味著此次重組將影響超過 7% 的員工。

 

德國汽車零件巨頭博世宣布,計畫 2026年底前在軟體和電子部門裁員約 1200 人,其中 950人位於德國。

 

1 /23 日,《英雄聯盟》開發商拳頭遊戲宣布,將裁減 11%的員工,共約 530個職位。

 

美國《時代》周刊 1/23日裁減約 15%具有工會會員身分的員工。這家雜誌是近期著手裁員的美國主流媒體之一。

 

1 /25 日,美國百年牛仔褲品牌李維斯(Levi”s)在公布 2023年四季財報之後,宣布裁員 10%-15%。

 

好萊塢知名傳媒公司派拉蒙行政總裁 Bob Bakish 也宣布將進行裁員,但尚未揭露具體的裁員規模。僅在寫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公司希望以更精簡的方式運作並減少支出。

 

至於新創物流企業Flexport也宣布裁員2成員工,改善公司營運狀況。

 

(三)紅海危機只是表象,「通膨」正惟恐天下不亂?

 

目前俄羅斯與烏克蘭、哈瑪斯與以色列,以及美國與胡塞組織等衝突不斷,「如果政治熱點失控,就會擾亂能源市場,進而讓「通膨」飆升。

 

■胡塞武裝導彈擊中托克集團油輪

 

1/26日,一艘由大宗商品貿易巨擘托克集團營運的油輪,在穿越紅海時遭胡塞武裝導彈擊中並發生火災,該油輪裝載俄羅斯燃油,這是迄今胡塞武裝對油輪發動的最重大攻擊。此地緣政治風險立馬推動國際油價跳漲。

英國海軍表示,建議船舶謹慎航行紅海。·##¥¥%…%……———

 

■胡塞首度直接攻擊美國軍艦

 

美國軍方1/26日表示,葉門叛軍胡塞朝在亞丁灣水域巡邏的美國驅逐艦「卡尼號」號發射一枚飛彈,「卡尼號」開火攔截,這是胡塞去年 10 月開始襲擊商船以來首度直接攻擊美國軍艦,凸顯紅海危機進一步升級。

 

■美軍敘利亞前哨站遭襲,美國撂話將做出「非常重大」的回應

 

位於約旦東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的美軍前哨站「Tower 22」,1/27日晚遭一架無人機攻擊,造成美軍官兵3死40傷。拜登警告說,美國正計畫對此次襲擊做出「非常重大」的回應,但同時強調,美方並不尋求與伊朗開戰。

 

先前因接受攝護腺癌治療而在家休養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1/29日表達憤怒及悲痛,並矢言會採取「一切必要行動」保衛美軍。

五角大廈發言人賴德表示,「我們最終不希望捲入更廣泛的衝突,而只是為了確保地區安全與穩定。」·##¥¥%…%……———

 

■逃離阿富汗的美國,獨木難撐中東大局,將拉高國際貿易交易成本

 

從2003年美國小布希總統以海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出兵伊拉克,海珊政權瓦解後,阿富汗與伊拉克美軍基地即成為恐怖組織攻擊的目標,拜登總統2021年8月底從阿富汗全面撤軍,演出一場震驚世人的「喀布爾時刻」。美軍倉皇撤離,塔利班政權捲土重來。

 

2021年美軍撤出阿富汗後,美國在中東的權力並未完全真空,仍能依靠分設各親美國家的軍事基地控制中東局勢。去年10月以哈戰爭爆發,受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敘利亞、約旦與葉門沿海地區武裝分子,不斷對駐紮中東的美軍基地進行襲擊,已超過150次。過去的襲擊未造成美軍人員嚴重傷亡,拜登政府選擇低調以對。

 

美軍雖撤出阿富汗,但分散在中東各地的美軍駐地仍不得安寧,歸咎其因,還是美國企圖把美式民主植根於阿、伊兩國,但水土不服,美式民主終究敗於恐怖攻擊。九一一事件打破美國的美夢,美軍陷入反恐戰爭20年來,美國實力明顯衰退,葉門胡塞組織攻擊紅海商船,美軍都難以獨力應對,必須糾集20國共同反擊伊朗所支持的胡塞組織,但多數國家同床異夢。

 

此次駐紮在約旦東北的美軍基地遭無人機襲擊,造成3人死亡、34人受傷。

大選年,傳出美軍傷亡事件,將造成拜登總統沉重的政治壓力。拜登一直避免與伊朗發生直接衝突,不想引爆大規模戰爭,但這次呢?拜登是選擇把美軍撤出伊拉克和中東?還是跟伊朗打一場大規模戰爭呢?拜登正在左右為難。

 

美國只好把希望托付中國大陸,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大陸外長王毅在泰國會談。蘇利文勸說北京透過伊朗,約束、制止葉門胡塞武裝對紅海商船襲擊,但未獲得王毅具體承諾。

 

這只能說,美國在中東打了20年的反恐戰爭,不但沒有達到戰爭的目標,最終還削弱了美軍的戰力,美國霸權獨木已難撐大局。展望未來10年,世界會變得更不安全,不安全的環境,會拉高國際貿易交易成本,對全球化不利。

 

■「通膨」正挑起巴黎圍城「革命」,荷、比、德、法農民亦揭竿起義

 

近期法國農民示威越演越烈,不僅封鎖法國各地的道路,農民公會表示自1/29日開始,將在巴黎週邊設置8個路障,目前已經完成封鎖,並宣布佔領首都巴黎進行“無限期圍攻」。

除此之外,德國、荷蘭、比利時、羅馬尼亞、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的農民也加入了大規模示威活動,誓言對抗由歐盟發起的「減碳排」農業法,即嚴厲的燃油稅,大幅調漲農耕機具牌照稅、使用農耕機具的限制、肥料和農藥限制,以及削去的難民援助等等。

 

■美國「內戰」煙硝味四起

 

美國德州正發起「孤星行動」(Operation Lone Star)宣布在美墨邊界部署鐵絲網,與白宮正面對峙。

 

德州州長艾伯特(Greg Abbott)還主張,大量的非法移民構成了一種「入侵」,因此賦予了該州自衛權利。隨後有超過20個州的州長表示支持德州的政策並將出兵,目前僅有佛蒙特州州長未宣布派遣國民兵協助。

 

艾伯特的德州自衛權宣讀內容談到:「美國憲法的作者明確指出,在這樣的時刻,州在《憲法》第4條第4節和《憲法》第1條第10條第3款下擁有自衛權。由於拜登政府已經放棄了對各州的憲法契約職責,德州在法律上有充分的理由來保護我們州和國家的主權。」

 

■美國政府關門的問題仍不斷困擾

 

美國國會兩黨領袖1/7日就2024財年的聯邦最高支出水平達成協議,降低了1月20日政府局部關閉的可能性。

 

2023年11月,美國會通過為政府機構和項目提供短期資金的臨時撥款法案,但資金支持只延長到2024年1月19日,還有一些資助延長至2月2日。受1月19日資金截止日期影響的美國政府部門,包括能源部、住房和城市發展部、交通部和退伍軍人事務部。2月2日到期的部門則包括商務部、國防部、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國土安全部和勞工部。

 

■川普若重回白宮,可能對中國進口貨課60%關稅?

 

川普目前在共和黨內人氣高漲,很可能代表共和黨投入 2024年總統選戰,知情人士透露,假如川普重返白宮,計劃向所有中國進口商品課 60%關稅,此舉可能會引發全球貿易戰。

 

美國若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可能會導致美國對中國進口貨物課徵超過 40%的關稅。這對輝達等美國晶片製造商、設備業者來說,都不是好消息。2023年中國佔晶片行業全球銷售額的比率大約是三分之一,輝達、AMD 等大咖至少有 20%的營收來自中國市場。

 

同時,美國的「商品通膨」也將一發不可收拾……。如果真是這樣,美國Fed的18%可能將給全球企業帶來巨大打擊。

 

■只是時間問題,各種「政治危機」將逐漸蠶食企業獲利

 

隨著各種「政治危機」,擾亂從能源到各種商品的運輸成本飆升和供應鏈緊張,將逐漸蠶食企業獲利。這對許多企業而言,會增加運輸時間、增加運費、並提高保險成本、甚至斷鏈缺貨。

 

同時,通膨飆升可能會阻礙各國央媽降息。

 

(四) 美國經濟是否發生「硬著陸」?

 

■美國國債正式突破34兆美元

 

美國2023年9月份國債首次突破33兆美元,但不出3個月財政部又舉債1兆美元,在12/29日國債正式達到34兆美元,財政紀律爆表了。

 

而美國國會預計在最後期限1/19日和2/2日間,解決政府支出法案,議員們還希望通過緊急援助烏克蘭和以色列,可能還會附帶與美國邊境安全無關的條款。但如果無法批准12個2024財政年度的支出法案,華盛頓機構將陷入停擺模式。

 

■聯準會誤判高通膨持續的時間

 

美股面臨的首個風險是未來6至12個月恐會陷入全面性的經濟衰退,「聯準會升息帶來的滯後效應,可能需要至少12個月才會顯現,代表今年下半年經濟陷入疲軟。

 

■「新債王」之稱的岡拉克警告,2024年美國經濟衰退的機率高達75%

 

即使今年美國聯準會降息的機率並不低,但DoubleLine Capital執行長、有「新債王」之稱的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警告,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機率高達75%,進而點燃全面裁員的狂潮,債務問題將全面引爆。

 

岡拉克也提到,現在押注標普500指數是相當危險的舉動,尤其「七雄」已經沒有那麼強勢,「從2023年7月開始,他們就橫盤整理,陷入掙扎而停滯不前,這代表市場趨勢變化即將到來。」

 

2024仍將是一個充滿變動的時刻,岡拉克提到,「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超過50%,更有可能達到75%,如果陷入衰退,失業率將直線上升,一旦開始裁員,就必須花很多時間才能擺脫裁員的情境。」

 

除此之外,岡拉克不斷警告美國聯邦債務不斷膨脹的危機,「當經濟衰退到來,代表我們的債務問題將會全面爆發,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並保持彈性,面對各種難以處理的危機。」

 

■美國經濟是否發生「硬著陸」?

 

2022年3閆聯準會以近40年來最快的速度升息,利率從接近零的水準,一路升至2023年7月的5.25%至5.5%,已經對整體經濟環境帶來衝擊,科技業、新創業等產業都不斷出現裁員潮。

 

知名對沖基金、資產管理集團Brevan Howard高級經濟學家Jason Cummins指出,美國2023年小心翼翼地躲過經濟衰退,但2024年就沒那麼幸運了,聯準會誤判高通膨持續的時間,導致貨幣政策過於緊縮,已經逐漸拖累經濟。

 

Jason Cummins就目前的經濟狀況發表看法,「觀察現在的勞動力市場會發現,招聘腳步持續縮小,如果不是勞動參與率大幅下降,失業率會上升至4%左右。」

 

即使利率處於數十年來的新高,但美股卻持續創新高,Jason Cummins認為這是因為美國先前過度QE、帶來相對寬鬆金融環境,但他也提醒,「金融狀況具有滯後的欺騙性」,相對未來的後座力會很大。

 

Jason Cummins批評聯準會誤判高通膨持續的時間,使得升息幅度超過實際所需,「現在的貨幣政策是前所未有的緊縮,處在經濟衰退的邊緣,很難有機會實現軟著陸。」

 

(五)日本央行是否升息?

 

相對過去一年中,日本通貨膨脹率穩定在日本央行 (下稱 BOJ) 的 2%目標之上,經濟亦有所改善,但日本央行卻是世上唯一仍實施「負利率」、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央行,因此市場已傾向認為其將很快結束寬鬆貨幣政策,最終將轉向更加鷹派的立場。

 

BOJ 於2024年1 /22日至1/23日的首次會議中,決定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不變,但BOJ 總裁植田和男指出,服務業價格和薪資方面出現令人鼓舞的跡象,對今年春季勞資談判可能達成可觀的加薪幅度表示樂觀,也加深市場推斷 BOJ 即將改變寬鬆貨幣政策。

 

隨著日本大型企業與工會的年度薪資談判將於 3月中旬結束,將為小型企業談判奠定方向及決定薪資是否會變成普遍上漲,BOJ 則關注薪資上漲的幅度,確信薪資和服務業通貨膨脹上升足以達到預測水平之前,希望按兵不動,但強調決策仍然取決於數據情況,若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讓 BOJ有理由在 3月結束負利率。

 

其實植田和男自2023年接掌 BOJ總裁職務以來,一直在逐步解除包括「負 0.1% 的短期利率目標」、「收益率曲線控制 (下稱 YCC) 政策下將十年期公債收益率上限設定於 0%」及「大規模資產購買」等刺激政策,2023年 7月已對 YCC進行調整,現在則著眼於將短期利率退出負值,亦可能會將短期利率長時間維持於零水平。

 

BOJ宣稱,若工資增長不足以填補生活成本上升,消費者可能開始抑制支出,促使 BOJ 推遲政策退場行動,市場認為即使調整或取消負利率政策和 / 或 YCC 政策,BOJ 也可能仍保持寬鬆貨幣政策傾向,亦即政策轉變可能會極緩慢,時程亦可能比市場上許多人或媒體預測的要慢得多。

 

值得留意的是,日圓作為僅存的負利率貨幣,仍是全球利差交易的最佳融資貨幣,促使美元兌日圓2023年 11月再度觸及接近三十多年最高點 (達 151.92),引發日本當局干預的疑慮才止住日圓的跌勢,但市場預期 BOJ 即將改變貨幣政策及 FED在 2024年開始降息,而且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可能提振對日圓的避險需求,促使日圓匯價走高。

 

展望2024年,日央可能迫於通膨壓力而升息,預估第二季就會看到日央升息動作,此時日圓升值會造成「渡邊太太」們投資海外資金班師回朝;而日圓升值不利於日股和台股走勢。

 

三、跋尾—美國「降息預期」及「拜登經濟學」,是長線多頭續命符

 

(一) 美股是否啟動「選舉行情」,以續命全球的多頭行情?

 

從近期美國就業放緩、通膨降溫來看,預期Fed會適時降息,來增加資金行情底氣,以支撐美國選舉行情。

 

葉倫方面,在上半年仍會「大發債」來籌措糧草,下半年以「財政剌激政策」來延續選舉行情。

 

華爾街方面,配合炒做「AI產業題材」來共襄盛舉,可以期待AI邊緣運算的應用增加,手機與 PC也開始加入 AI的功能,預期可看到新一波半導體及零組件的回補庫存需求。

 

但美國「降息」及「拜登經濟學」,可能在2024年中才啟動。亦即,上半年可能美股處休養生息中,不必躁進。

 

(二)台幣是否能持續升值,以延續台股「資金行情」?

 

■外資熱錢2023年淨匯入逾9100億元創史上新高,何時獲利了結?

 

金管會2024年1/5日公布 2023年12月外資淨匯入金額 86.77億美元,為有紀錄以來第三大匯入,11、12月累計淨匯入近 200億美元,因而造就台股多頭行情及匯市瘋狗浪現象,外資 2023年累計淨匯入 294.78億美元 (折合新台幣約 9138億元),改寫新高紀錄。

 

金管會並指出,台股上市櫃公司 2023年截至 11月底累計營收約35兆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 8.67% (仍為歷年同期第 3高)。尤其台股上市公司在獲利後的配息意願也高,使得台股殖利率在全球名列前段班,截至 2023年11月底,本益比約 20.48倍,現金殖利率達 3.47%(加計股票股利為3.57%),顯示台股基本面尚稱穩健。資金行情搭配高現金殖利率,造就台股此波多頭行情。

 

至於2023年外資淨匯入294.78億美元,主要因全球通膨壓力趨緩,預期美國聯準會將結束升息週期,市場聚焦於降息時點,帶動美國 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行,加上台灣選舉行情,吸引外資大舉買超。

尤其外資大幅買進台灣半導體龍頭股等類股,以配合全球AI炒作題材。

 

所以,展望2024年台股能否欣欣向榮?

關鍵之一,在2024年台幣能否維持升值之姿,以吸引外資再大舉買超。

 

(三) 兩岸經濟是否能維持互補合作,以推升台股「基本面」?

 

兩岸經濟戰是台股特有的灰犀牛。

 

■大陸2023外貿全年走衰5%、台灣出口大陸年減15.4%

 

根據WTO統計,2000年大陸加入WTO之前,大陸貿易金額占全球比重不過3.6%。但2022年大陸貿易金額已達到6.3兆美元,占全球比重高達12.5%,穩居世界第一。即便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大陸外貿占全球比重依舊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前的11.8%,成長至2022年的12.5%。顯示大陸經貿持續融入世界,並未因美國的阻撓而改變。

 

另依大陸海關總署1/12日公布進出口統計顯示,2023年全年以美元計價,外貿總規模為5兆9368.3億美元、較去年衰退5%。其中全年出口3兆3800.2億美元、走衰4.6%;進口2兆5568億美元,同樣衰退5.5%。但整體外貿也有趨穩跡象,若單看大陸12月出口表現的話,單月出口3036.2億美元、年增2.3%也寫下「連二紅」記錄。

 

而在兩岸貿易數據上,大陸海關總署統計2023全年貿易規模為2678.3億美元、與前11個月比起來,雖然年減幅繼續放緩,但全年仍舊衰退達到雙位數的15.6%。台灣出口大陸全年規模為1993.4億美元、年減15.4%;進口大陸方面為684.8億美元、年減16%。

 

中美貿易方面,2023年的雙邊外貿總規模為6644.5億美元、年減幅11.6%,其中以大陸出口美國衰退較多,全年5002.9億美元、減幅13.1%。

 

在主要貿易國家地區表現上,大陸對第一大夥伴的東協,2023年雙邊總外貿規模為9117.1億美元、年減幅4.9%;第二大夥伴歐盟的雙邊規模則為7829.8億美元、年減7.1%,尤其出口歐盟方面更是衰退到雙位數的10.2%之多,反觀進口僅微幅衰退0.9%。

 

■2023年12月台灣外銷訂單雙減

 

經濟部1/22日公布外銷訂單統計,受到通膨及升息效應影響,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終端需求疲弱,產業去化庫存尚未結束,2023年 12月外銷訂單 438.1億美元,月減13.5%、年減16%;2023年全年 5610.4億美元,年減 15.9%。

 

■台灣在地緣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從2024年起、到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將是危險期,因為美國擅長操縱地緣政治風險。例如,台灣2023年經濟只成長1.4%,出口總量連10黑,投資連三季負成長,甚至達2位數。出口不好的原因和兩岸關係有關,台灣很多東西被限制不能賣給大陸,如美國限制台積電不能把高端晶片賣到大陸。

 

加上,台灣經濟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很大,很難置身其外,因此企業投資也取決於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萬一辣個男人回來了」。

如果中美兩大政權有巨大衝突,夾在中間的台灣會好過嗎?所以,2024年到11月美國大選前,企業只會往海外投資,此將影響台灣下一階段的經濟動能。

 

■中止ECFA早收清單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目前大陸不會對台啟動戰爭,但以經濟手段對台施壓已不可避免。

例如藉由貿易壁壘調查,取消惠台ECFA優惠稅率的關稅減讓。過去基於兩岸一家親、雙方經濟規模不對等的善意讓利行為,不再是主要選項,可能轉向強調公平互惠原則。

 

例如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023年12/21 日宣布,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北京決定中止 ECFA 部分產品關稅減讓。

自2024年1 /1日起,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 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 ECFA 協定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中國大陸並表示,考慮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引發各界關注。例如ECFA早收清單項下機械類關稅稅率為0%,一旦中止機械業適用ECFA關稅減讓措施,平均稅率將提高到9%,預估第1年就會影響出口額至少1成,金額恐超過新台幣百億元。而這只是機械業,整體影響之嚴重,可想而知。

 

面對這頭灰犀牛,目前兩岸官方缺乏互信與溝通管道,因此,當大陸決定取消部分、甚至未來可能全面中止ECFA優惠關稅,對台灣的經濟動能將有很大殺傷力。

 

因為,兩岸經貿其實也是互補依存、共同進入世界世場。例如台灣優勢在半導體技術與車用晶片研究,大陸則是在整車製造與系統整合,彼此若能互補合作,必能發揮事半功倍作用,擴大全球市占率與國際影響力。

 

若大陸決定全面中止ECFA優惠關稅,可預知的未來,一定會有愈來愈多的台灣產業,得面臨大陸關稅提高的壓力,甚至不排除引發新一波台灣產業空洞化現象。所以,兩岸應盡量和緩對抗的氛圍,透過建立兩岸對話平台,尋求可相互妥協的政治立場,創造兩岸融合的有利條件,才不會成為中美兩大政權對抗的祭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30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