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路演的一堂政治課

「滴滴出行」路演的一堂政治課

2home.co  楊惟婷

 

近期大陸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刻意繞過監管部門赴美上市,引發大陸監管部門下重手處理。

「滴滴出行」在大陸上是具有壟斷性地位的叫車平台軟體,例如全球著名的「優步」(UBER)叫車平台實際用戶約1.1億人,而「滴滴出行」用戶卻高達5.8億人,是全球最大叫車平台,因此其遭「網信辦」監管事件,背後貓膩深受矚目。

 

一、「滴滴出行」遭「網信辦」監管的聯想

 

  • 「滴滴出行」出師不利,App在中國下架

 

滴滴出行(DIDI-US) 6 /30 日在美國上市,以每股14美元的發行價募資44億美元。上市第一日市值達685億美元,而7/2收盤市值則達749億美元。
這是自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以來,中國企業在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企業。

 

滴滴出行是大陸最大的網約車公司,已經是大陸城市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運輸交通服務商。滴滴手上握有5.5億用戶的出行資訊,滴滴旗下公司也早已獲得精確測繪地圖牌照,很多人擔心這些圖資會成為國安漏洞。之前即有社交媒體用戶質疑,滴滴為赴美上市,把中國道路資訊和用戶數據洩露給美國。

 

但滴滴副總裁李敏表示,「和其它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一樣,滴滴國內用戶的數據都存放在中國的伺務器,絕無可能把數據交給美國」。

只是現在正值中美兩國在「資訊戰」打得火熱,這則網路消息正讓中國主管機關撿到槍,進而採取調查。

 

7/2日滴滴遭到中國國家網路資訊監管機構「中國網絡信息辦公室」,以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資之因對滴滴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同時要求其App7/4 日下架。而這個利空消息導致滴滴股價7/2日重挫 5.3%。

 

滴滴回應表示,落實主管機關的相關要求,審查期間滴滴將停止新用戶註冊,嚴格依照主管機關的要求下架整頓,不過,已下載滴滴 App 的用戶仍可以正常使用,乘客和司機的接單不受影響。

 

  • 「滴滴出行」Ap下架亦衝擊港股,騰訊大跌4.3%

 

「中國網絡信息辦公室」7/2 日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這一消息造成擁有滴滴股份的騰訊 (0700-HK) 港市盤中大跌4.3%,報550港元,股價創年內新低。第一大股東軟銀 (9984-JP) 在日股跌逾5%,根據文件顯示,軟銀的願景基金持有20.2% 的股份。

 

而此一消息更引發中國加強科技股監管的聯想,影響所及,香港科技股普遍承壓,恒生科技指數跌幅高達 2.4%。其中,5月份被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責令整改的美團 (3690-HK),跌幅 5.9%。

 

目前中國科技巨頭面臨監管壓力,這可能會繼續對大型互聯網平台的行業估值構成壓力。

 

  • 史上首見「七堂會審」,對「脫中者」殺雞警猴

 

大陸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7/16日公佈,國家網信辦會同公安、國安、交通、資源、稅務、市場等7大部門,聯合進駐滴滴出行公司開展網路安全審查。此一雷霆萬鈞之勢實為中共建政以來首見,大陸網上輿論戲稱為「七堂會審」,從這種陣仗來看顯然大事不妙。因為要調動7部委聯手入駐企業,背後必然是一個極有分量的人或組織在協調,而且地位必定高於這7個部委,由此就能判斷滴滴這個簍子捅得有多大。

 

按出動的7部委分析,公安部當然是因為涉及刑事犯罪,國家安全部則更嚴重,涉及危害國安的間諜、洩密、叛國等疑慮;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則涉及礦場、水文、森林、山脈,以及道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及地理圖資等重要戰略資訊;稅務總局則是查逃漏稅,市場監管總局則查壟斷等不正當競爭問題與經營方式。這是明面上的,調查過程還會涉及工商管理、金融等其他部門,後續也勢必要配合行動。

 

一家有大量外資成份、還已經在美國上市的知名公司,大陸官方恐怕不只是手上早已握有證據,甚至連要判什麼刑、砍幾個頭都算好了。這次滴滴完全沒有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4月阿里巴巴被重罰182億元人民幣,看起來還真是馬雲的「福報」。
如果像處罰阿里巴巴、騰訊,只是交個十億、百億罰款就行,那已經是小事,這次坦克、導彈、大砲全數上陣,看來滴滴捅得簍子有夠大。滴滴未來的命運已極為黯淡,恐怕已不是換掉整個領導層與罰款就能解決,公司可能面臨拆解,相關主管或許還要坐牢。

或許有人擔憂其旗下的高達千萬名的司機生計如何安排?其實網約車近幾年在大陸極為興盛,美團等已磨刀霍霍,滴滴鯨落,留下的市場份額與相關業務資源很快會被市場搶食殆盡。

 

二、中美「國安博弈」好戲才剛剛開序幕

 

大陸最大的網約車滴滴出行6/30日於美股掛牌,上市不到3天即遭到大陸官方以「網路安全審查」為由將App下架,要求進行全面整改,此一財經史上前所未聞的事件,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與猜測。

 

為反制美國《外國企業問責法》的霸凌及管理大陸的「新經濟」網科企業,大陸在2020年6月推出「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其審核範圍為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運營者採購網路產品和服務,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依照該辦法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大陸在滴滴出行赴美IPO的第3天,以「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為由下架其App,震驚國際財經界。誠如外界議論所稱,滴滴出行掌握有5.5億名用戶的交通出行訊息,此舉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保障個人與涉及國家安全各類人員的個資,以及相關地圖建物資訊落入美國手中,但還有其它貓膩值得仔細推敲。
尤其,這宗高達7百多億美元的赴美上市案內情也可能涉及中美「國安博弈」,好戲才剛開始,未來值得持續關注。

 

  • 「滴滴出行」在錯的時機、突襲式赴美IPO

 

北京高層對滴滴「突襲式」赴美IPO不滿,主要還是它選在中美關係高度對抗的極敏感時期赴美上市。
因北京已多次溝通與勸誡,不希望在滴滴在目前的時機赴美上市,且監管部門此舉亦非針對滴滴,因為自2018年以來已勸說多家知名網路相關企業放棄赴美上市,例如阿里巴巴、京東、攜程、美團等,至今已至少有13企業到香港進行2次上市,其中絕大部份都是在網路消費、資訊科技、醫療保健等新技術公司的龍頭企業。
基本上,北京高層對滴滴「突襲式」赴美上市的做法已定性為「陽奉陰違」,滴滴未來下場恐怕相當不妙。

 

尤其,在用戶數據安全上,按規定,陸資企業赴美上市需要經過大陸監管部門審批,滴滴需要不以交出用戶數據給美國政府為條件才能赴美上市。

因為5月美國通過《外國企業問責法》後,在美上市公司可能會被證券或金融監管機構要求提供相關數據進行查核,這便難以消除大陸官方對數據安全的擔憂。

 

不過,滴滴不僅不理會勸說,還刻意選在中共慶京建黨百年黨慶前一天赴美上市,似乎是要趁著北京忙於黨慶之際造成既成事實。對這種傲慢並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行為,當然北京的反應也是雷霆萬鈞,給滴滴的懲戒,恐怕也不給它喘息機會。

 

新華社《半月談》直指類似滴滴的大平台「霸氣滋生戾氣」,不僅公然蔑視法律,危害社會主義法治,更剝削使用者資料價值。最終導致北京決定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滴滴出行「卡脖子」。

 

  • 「滴滴出行」赴美IPO過程原本就存在許多貓膩

 

這次滴滴赴美上市還有許多貓膩之處。
例如,IPO這麼重要且風光的場面上沒有安排敲鐘儀式,沒有對媒體發通稿,甚至連媒體發佈會都沒有辦。感覺上像是偷偷摸摸上市、暗地裡圈錢,這麼低調是想在7月1日中共百年黨慶之際避免引起美國股民反感?還是要避免引起北京的注意?頗值得仔細推敲。

 

又如,滴滴上市過程除了無聲無息之外,特異的是,從遞交上市申請到IPO,總共只花了20天。相較於其他IPO案,從提交給證監會文書、金管局與法律人員審查、再到通報註冊並完成招股說明書,加上路演與監管機構批准,整個過程繁瑣至少需要4個月,但滴滴卻能在20天內完成。簡直是一路通行無阻,連最難搞的美國證監會都綠燈全開,尤其是在現階段中美緊張關係下,對象又是陸企,這種離譜的速度不得不令人起疑:難道有什麼超級有力的美方單位在背後推動?

 

  • 「滴滴出行」的外資股權結構特別顯眼

 

從滴滴出行的大股東結構來看,最大股東是持股21.5%的日本軟體銀行,美國優步(Uber)持股12.8%,創始人兼CEO程維持股7%,騰訊持股比例為6.8%,滴滴總裁柳青(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的女兒)持股1.7%,高級副總裁朱景士持股低於1%,其他董事與高級管理人員持股合計10.5%。
合計起來外商持股已超過1/3,如果再加上IPO後的外國股東,滴滴出行可以說完全是個外資主導的企業,但又持有敏感的5.8億人大陸用戶數據。

 

最後,還有一件事比較有趣並值得追查:
有眼尖的人士在滴滴的董事會成員中找到一名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的48歲退役軍官Adrian Perica,他曾在高盛與德勤任職,還加入過蘋果公司負責軟硬體技術整合,其身份與經歷亦啟人疑竇。

 

  • 「滴滴出行」赴美IPO牽涉的中美「國安博弈」

近年來,隨著中美關係惡化,G2兩大國全力爭奪經濟、軍事和技術上的優勢,也都在尋求確保本國企業的資料數據不落入對方手中,所以業務跨國進行也都要被用放大鏡審視。

 

尤其2017年滴滴為了業務需要,由其旗下的滴圖科技向政府申請並獲批全國高精地圖測繪牌照,至今已進行了將近5年時間,而這張執照所能獲得的精確地圖資料並非一般經過調整的商用圖資,如果要洩漏什麼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訊息,除了用戶出行數據與個資之外,精確地圖也是極重要的數據,很多人擔心這些圖資會成為國安漏洞。

 

相對地,例如字節跳動旗下最熱門的 App「抖音」也握有龐大中國民眾個資,而抖音國際版本Tiktok則是擁有除中國之外的用戶個資。因此字節跳動2020年一度曾被「川普政府」做為中美科技戰的祭品之一。

2020年川普曾封殺Tiktok,並逼迫其與母公司字節跳動切割,當時還盛傳甲骨文、微軟均有意買下Tiktok美國地區業務。
而中國為了防止字節跳動關鍵AI演算法被賣出,也直接明令禁止。
隨著拜登上台撒銷了對Tiktok禁令後,中美在個資戰的對抗才出現降溫。

 

而這次「滴滴出行」赴美IPO引爆的中美「國安博弈」,如果照著這方向延燒下去,中國與網路相關的科技龍頭未來就很難招架,值得繼續關注。

 

三、缺乏政治敏感度的「外商思維模式」惹禍

 

1、僅從商業利益的角度做決策

 

滴滴營運8年,期間曾經跟多家競爭對手進行流血對抗,以補貼的方式吸引客源並拖垮對手,連沒被它拖垮的、有阿里資金背景的「快的」在一番大戰至兩敗俱傷之後宣告休戰,2家公司最後決定進行合併。

 

好不容易在連續3年虧損都高達百億人民幣後,終於設法讓2021年首季出現50億人民幣盈餘,為的就是要推動IPO來兌現投資獲利。

 

當然滴滴在赴美IPO前曾進行估計,因為中美關係大環境的劇烈變化,管理階層曾考慮改變初衷,轉而在香港或深圳、上海IP。

但滴滴的投資者與管理階層最終還是在純粹經濟利益的盤算下決定赴美IPO,究其決策的邏輯,應是投機、跑短線的心態,利用美國金融市場大環境資金氾濫,以打帶跑的方式,部分先行獲利了結圈錢。換言之,這是資本操作的慣性,而非長期經營企業的手法。

 

此可從其大股東結構來看,最大股東是持股21.5%的日本軟體銀行,美國優步(Uber)持股12.8%,創始人兼CEO程維持股7%,騰訊持股比例為6.8%,滴滴總裁柳青(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的女兒)持股1.7%,高級副總裁朱景士持股低於1%,其他董事與高級管理人員持股合計10.5%。合計起來外商持股超過1/3,如果再加上IPO後的外國股東,可以說完全是個外資主導的企業。

 

在逐利的「外商思維模式」主導下,最後選擇在美國IPO。
首先,他們認為,如果在香港IPO,估值約在800億美元之譜,如果在美國,估值至少可攀上1000億美元,兩者的利益差距高達3成以上。

 

其次,如果選擇香港,因為港股尚無類似公司,滴滴與經紀商尚需遊說投資者認同其商業模式,其獲利前景尚需時間來證明,對於一家虧損許多年後在2021年首季才開始轉虧為盈的公司而言,獲得投資者認同還有一段艱辛的路程。
但是如果選擇美國,當地已有Uber、Lyft等網約車上市企業,滴滴不需要再向投資者說明商業模式與前景,也因此會有更多投資者給予較高的估值。
再者,美股規模較港股大得多,投資人更多樣化,資金也更豐沛,流動性高得多,除了有利於提高估值,也能快速脫手。

 

同時,滴滴大股東Uber的股價在過去一年的漲幅超過80%,如果在美股能跟上Uber的漲勢,或是產生比價效應,等於是登上資金浪頭上,就可輕鬆乘勢獲利。而且由於Uber的漲勢,目前美國投行與證券經紀商普遍看好網約車前景,而這種氣氛在其他證券市場尚未出現。

以Uber叫車平台實際用戶約1.1億人,而「滴滴出行」用戶卻高達5.8億人,是全球最大叫車平台來看,Uber目前估值近千億美元,故投行估計滴滴的估值同樣有千億美元以上的實力。因為滴滴不只有網約車,還包括貨運、代駕、團購等業務項目,同時也投入不少資金開發無人駕駛系統,它所做的地圖導航資訊目前市場接受程度也很高,前景相當誘人。

 

如果按市場上的分析,滴滴從商業利益的角度做決策,赴美上市當然是首選。

 

2、在中國經商的政治敏感性不足

對於滴滴出行遭到大陸官方進行網路安全審查乙事,許多人認為滴滴主要是受到缺乏政治敏感度的「外商思維模式」,才是造成這次風波的主因。

 

滴滴的資本結構也極為複雜,從天使輪融資之後,8年來總共累計完成23輪融資,總額高達220億美元,2019年最後一輪融資時,曾有投行發表其估值為600億美元。

這23輪投資人包括了軟銀、阿里、騰訊、中金、中投、平安、中壽、中信、民航基金、蘋果、高瓴資本、紅杉資本、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富士康、豐田、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等資本,一長串的投資人囊括了國內外幾乎所有耳熟能詳的投資機構,來頭都很嚇人。

 

然而就在這種大陸本土與國際資本大陣仗結合下,滴滴卻在美國IPO時栽了跟斗,即因受到大量外國資本的影響,在中國經商的政治敏感性不足,才是造成這次風波的主因。
雖然滴滴已低調至近乎偷偷摸摸爬進紐約證交所,但仍然觸碰了北京的政治禁忌,無視於大陸官方數度勸說執意赴美IPO,而且選在中共百年黨慶前晚,讓北京主其事者面上無光。

 

雖然滴滴赴美上市可以獲得商業利益的較高估值,但其忽略了政治問題可能帶來的風暴。滴滴這次所犯的錯誤與許多在中國經營的外商很類似,他們都低估了政治問題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不論是受到釣魚島風波衝擊的日商、受新疆棉花衝擊的國際快時尚、反送中時期的美國NBA、薩德導彈部署韓國時的樂天百貨,這些年來大量的外商在中國大陸或多或少都吃過政治的苦頭,很多外商都慢慢學會在政治保持低調,雇用專業人士進行諮詢,或是在政府內部建立良好關係,以保持對政治風向敏感度。

 

令人納悶的是,滴滴的投資方有不只有多家知名的陸企,也有一些資本有強大的官方背景,但這些部門與企業雖然有官場老手,仍未能給予經營者良好建議以避免政治風暴,看來滴滴的主事者仍是陷於缺乏政治敏感度的「外商思維模式」,對中國官場的了解與政治歷練顯得太嫩了些。

 

四、「大數據」已成為國家的戰略資源

 

「大數據」是下一世代社會進化、經濟成長必要的新能源及戰略資源,而大陸政府在大數據行業剛拓荒時,先讓它在草莽和無邊界中自由創新、成長,如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騰訊、微信、滴滴打車、美團、抖音等…

現在,大數據行業正走到一個關鍵期。它從原來的草莽和無邊界,走到現在的「大數據」壟斷和規則重建階段,這其中,必然有一個殘酷的陣痛期。

 

(一)主宰數據=主導世界?

 

為何當今全球前五大市值科技企業(蘋果、Alphabet、微軟、臉書、亞馬遜)全因坐擁龐大數據資料而獲得超高的市場估值?

為何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願意拿出450億美元協助成立「軟銀視野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17年5月指出,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不再是石油、而是「大數據」。
「大數據」未來將如同土地、人才、技術、資本等,將成為企業的重要生產因素,當然「大數據」也勢將成為國家的戰略資源。

那麼,未來G2是否主宰數據=主導世界?

 

(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下的大數據具有豐富性、即時性、自發性等一系列特點,時時刻刻在觸及我們生活的味蕾。所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我們的生活、工作一定會發生重大的衝擊。

 

例如,在大數據時代下,「市場行銷」將發生以下質變?

因「大數據」概念的出現,不僅標誌著資訊時代的革命,同時也推動著市場行銷向專業化、資料化、精準化方向發展。

1、對使用者行為和特徵分析

大數據時代下催生了眾多數位化特徵,那麼,何為數位化特徵?亦即使用者的消費行為和特徵都可以通過數位來量化,可以更清楚的瞭解目標受眾的使用者需求。

 

2、採精準化行銷

使用者的每一次購買行為在經過數字量化後,公司或企業可以在這些量化的數位基礎上,將行銷資訊進行精確推送,保證目標受眾的精準化。

 

3、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投其所好

每一次的數據收集都代表著使用者行為的精準分析,而分析是為了更好的將行銷活動投其所好。

 

「大數據」不僅革新了行銷觀念,大數據也催生了眾多不可思議的行銷案例。

在大數據的分析下,阿里雲知道誰要貸款,每天海量的交易和數據在阿里的平臺上跑著,阿里通過對商戶最近100天的數據分析,就能知道哪些商戶可能存在資金問題,此時的阿里貸款平臺就有可能主動出擊,同潛在的貸款對象進行溝通。

 

又如,大數據應用也存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美國的Target百貨公司上線了一套客戶分析工具,可以對顧客的購買記錄進行分析,並向顧客進行產品推薦。根據一個女孩在Target連鎖店中的購物記錄,推斷出這個女孩懷孕,然後開始通過購物手冊的形式向女孩推薦一系列孕婦產品,這是大數據應用化的一個有力佐證。

 

「大數據」已然顛覆了市場行銷,基於數據分析的使用者行為研究不僅可以提供行銷決策的依據,而且還將會為後續的行銷提供服務體驗改進。簡而言之:大數據分析能夠在冗繁的資訊中洞察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所以,主宰數據=主導世界。

 

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社長孫正義2017年7月20日在「SoftBank World 2017」會議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人工智慧(AI)結合無數感應器所收集到的數據將引發資訊革命,人類的受益程度將超越19世紀的工業革命。他說,未來世代能夠主宰晶片、數據的人,將可主導整個世界。

試想,孫正義正是阿里巴巴、滴滴打車等最大股東;而這些中國科技巨頭擁有海量的中國人民隱私數據;且掌握這些數據的人,未來將可主導整個中國市場。
令人戰慄吧!

 

五、「滴滴出行」遭「監管」對金融市場的短期衝擊

 

  • 監管收緊釀拋售潮,中國科技巨頭總市值蒸發逾8300多億美元

 

2021年2月迄今,中國科技巨頭市值已蒸發8300多億美元,中國監管機構加大對科技公司的打擊力度,加劇投資人對於拋售潮持續的擔憂。

上述損失主要來自10家中國公司,其中包含騰訊、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百度多家中概股。
一般投資人在恐慌中可能採取「先賣出再說」的策略,由出脫中概科技股,來降低投資組合的政策風險。

 

  • 字節跳動延後IPO 估值遭降

 

自從螞蟻上市急剎車後,中國與網路相關的科技龍頭就一一受到中國政府緊盯,特別是涉及資訊、金融領域,及個人數據等,反而生產製造端,或半導體等產業則是倍受政策關愛。

 

例如滴滴出行遭到中國主管機關勒令下架App之後,又有中國貨車資訊平台滿幫集團旗下的「運滿滿」和「貨車幫」,以及中國人力招募平台「BOSS 直聘」一一遭到中國主管的網路安全審查。

 

受到近期中國主管機關再度嚴格控管中國科技業,字節跳動旗下最熱門的App「抖音」因握有龐大中國民眾個資,字節跳動擔憂恐被掃到颱風尾,打算延後 IPO 時程,並可能面臨估值下調衝擊。

 

由於中國主管機關無預警,且迅速對滴滴祭出一系列裁罰後,讓國際投資人大感驚訝。中國政府對螞蟻與滴滴的行動提醒投資中國企業的國際投資人,監管的難題有時會讓他們措手不及。

因為國際法人在選擇長投標的時,最擔心的就是不確定性與標的流動性,而中國的嚴格管控手段會大大衝擊中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估值。

 

六、中美走上金融脫鉤新冷戰

 

「滴滴出行」被大陸官方以違規與安全問題下架APP,一連串後續效應仍在擴大發酵中,尤其此事件是否成為中美走上金融脫鉤新冷戰導火線,值得關注。

 

1、美國「競爭戰略」中的「不對稱戰法」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近日出版新書提到,美國對中共應採取「競爭戰略」,此可以一窺目前拜登政府實行的對華政策。

 

杜如松認為,中美競爭的實質主要是關於誰將領導亞洲和全球秩序,以及它們可能從這種領導地位中創造什麼樣秩序的競爭。

書中基本上排除了單邊妥協、討價還價容納或安撫中共的戰略,以及通過和平演變或政權更替改變中共的戰略。在對這兩種戰略進行評估後,杜如松發現,它們都面臨巨大障礙,難以成功。於是他認為,「最符合邏輯的剩餘選項就是「競爭戰略」。

 

杜如松指出,美國「競爭戰略」的重點是削弱中共的實力和中共秩序,建立美國實力和秩序的基礎。他認為,美國不能跟中共進行「美元對美元、船艦對船艦,或是貸款對貸款」的對稱競爭。因此,美國的努力往往應該是「不對稱的」,並試圖以低於中國(共)推動其秩序建立的成本去削弱中國(共)秩序的建立。

 

例如在軍事方面的不對稱戰略:如遠程精確打擊、無人駕駛航母攻擊機、無人水下航行器、具有大型導彈有效載荷的潛艇、高速打擊武器和地雷等將是關鍵優先事項。他認為「這些能力不會受到中國(共)自身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影響,而且會使中國(共)在台灣海峽或東中國海、南中國海的兩棲作戰複雜化,其成本會低於中國(共)賴以裝備的這些昂貴資產。」

 

又如在經濟上的不對稱戰略:可以呼籲對一帶一路多邊化和制度化的方式來挫敗中國的政治操作,他認為「多邊化和制度化可以限制北京以低於競爭性的貸款換貸款的成本向其它國家支配條件的能力」。

 

在美國「競爭戰略」中的「不對稱戰法」下,資本戰將是重要一環。

 

2、大陸以網路安全嚴加監管,劍指「大數據」的國家戰略資源保護

 

過去幾年川普發動的中美貿易戰,雖然讓中美關係降到谷底,但未打消大陸民辦企業赴美上市的企圖。

 

直到「螞蟻金服」到「滴滴出行」事件,引爆大陸對網路安全加大監管、嚴格審查的政策方向、及未來重要的趨勢。

 

從「滴滴出行」事件看出,大陸官方已明白表達對網路安全加大監管的「政策態度」。投資人也開始高度關注其同業、串流媒體與電動車廠是否也將受波及。例如蔚來、小鵬等汽車製造商也可能處於警戒狀態,因為汽車營運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是個重要利潤來源,恐也會受到嚴格的監管。
另市場分析師認為,中國可能進一步監管個資收集行業,並對新領域進行調查,受影響的行業包括食品配送、叫車平台、線上娛樂、金融科技與電商等。

 

但對網路安全加大監管、嚴格審查的政策已是全球皆然。例如,美國、歐盟也都針對那些接近壟斷實力、掌握民眾數位資料的大型科技公司,祭出各式各樣的反壟斷調查,雖然大部分案件都不可能走到「拆解」的地步。

 

表面上,各國政府壓抑科技巨擘影響力、目的在保障一般民眾的隱私;然背後的企圖,應劍指「大數據」已成為國家的戰略資源爭奪。

更重要的意義是:中美正在有意識地爭奪數位資料的掌控。
未來,中美雙方爭奪與保障數位資料的掌控與安全是勢在必行。

大陸官方色彩的《環球時報》評論稱,絕不能讓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成為比國家掌握還詳細的中國人個人信息的超級數據庫,更不能給它們隨意使用權。

 

3、大陸將對網路安全嚴加監管,迎戰「華爾街之狼」的資本戰

 

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已走向「超限戰」,大陸將迎戰華爾街的資本戰爭。

後續的發展也朝此脈絡推理:

 

a、中美金融脫鉤戰,可能是進行式

 

攘外、必先安內,防止資本外逃。實際上中美已走上金融脫鉤、數據脫鉤的新冷戰了。先前曾傳出未來將由「國家網信辦」主導監管大陸企業在美上市的工作,接著就是許多原本排隊等待赴美上市的企業知難而退,如阿里巴巴投資的醫療數據公司零氪科技取消在紐約上市,大陸健身應用程式「Keep」,以及Podcast分享平台「喜馬拉雅」,也已先後取消在美上市計畫。

不止陸企擔心這將為大陸企業赴美上市關上大門,華爾街的資本家也開始調整投資策略。例如中國監管科技股連女股神都怕,方舟創新ETF砍持中國科技股權重。Cathie Wood的方舟投資 (ARK Invest) 自2021年2月以來持續拋售中國科技股。

ARK創新ETF 的中國科技股權重,從2021年2月的 8%下降到最近的不到1%,率先減碼騰訊,貝殼,虎牙的持股;ARK 新一代網路 ETF的中國科技股權重則降至5.4%,是彭博 2014 年追蹤以來最低水位。僅ARK金融科技ETF 的中國科技股權重一直穩定保持在18%左右。

 

外電報導,女股神之所以持續減碼,和中國政府對螞蟻、滴滴等持續性的政治舉動有關,隨著中國政府加大對科技業數據收集和海外上市的審查力道,2月中旬以來中國科技股市值已縮水超過1兆美元。

 

目前中國赴美上市的公司超過130家,但其中將近一半的股價已經跌破當初的上市發行價格。然而仍有許多投資人仍持觀望態度,因為中國大型科技股在2月中旬市值蒸發逾1兆美元後,最近出現超跌現象。

 

例如,GAM Investment Management 基金經理Jian Shi Cortesi認為近期中概科技股股價是受到情緒波動的衝擊。若市場情緒變得極度悲觀,反而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能浮現,投資人可以極超跌的價格買入快速成長的中國網路公司。

依彭博彙編數據顯示,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未來12個月的平均預估本益比為22倍,低於10年平均的26倍,買點已浮現。

 

b、「華爾街之狼」配合美國政府,迎戰中美資本戰

 

美國惠譽評級 (Fitch Ratings) 7/13 日發布報告,表示近期已完成中國國有實體 (稱為政府相關實體,GREs) 的投資組合審查,其中 21 家的評級列入了負面觀察名單,反映了最近的政策轉變以及對國家支持可能性的影響。

 

被列入評級負面觀察的公司中,有 6 家是國有公司或子公司,其餘則是公共部門中的 GRE。惠譽在報告中指出,這類公司的違約率依然較低,只有 0.3%。不過,其違約率一直在持續上升,而且這種趨勢應會進一步延續,可能成為破壞經濟穩定的金融風險。

 

由於惠譽降評,將影響這些陸企的信用,以及從金融市場籌資能力,未來生存、成長將會受到威脅。

惠譽、標普及穆迪三大信評機構一向是美國政府及「華爾街之狼」操弄的工具,否則也不會搞出2009年的「次貸風暴」。

 

曾幾何時:在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的誘惑下,華爾街公司和美國監管機構迫不及待地幫助中國公司從美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他們堅信中國共產黨根本上是務實的,中國政府永遠不會扼殺華爾街的搖錢樹,投資者可以指望中國做出理性決策,從而獲得堅實的回報。

這幾年中美關係惡化,華爾街金融服務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對沖基金競相增持各類中國公司的股份,其中包括,那些華盛頓試圖制裁的中國公司。
滴滴事件也許是華爾街第一次意識到,鼓勵美國人向中國科技公司投錢,華爾街是在扮演有用的白痴。

而滴滴出行遭到中國監管部門的嚴厲審查,給了華爾街一個羞辱性的打擊,華爾街因此反過來展開報復。

 

c、人行重啟降準,捍衛大陸產業

 

近日中國人行重啟降準,捍衛大陸產業。人行藉由全面降準,增加流動性來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加強對下半年實體經濟的支撐。尤其,2021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部分小微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等經營困難,因此透過降準來降低銀行貸款成本,可以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放貸的規模,進而加強對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性的支撐,緩解漲價對中小企業成本的負擔。

 

據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張玉佩表示,中國從2015年以來中國共經歷過4次降準,其中食品飲料大漲逾 11% 最佳,電子漲幅 7.8%,另外家電、銀行也在降準期間繳出漲逾 6% 的好表現。

 

張玉佩分析,主要是降準能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對於實體企業來說可以獲得更多融資支持,利於企業盈利提升,而低利環境下對於成長型類股更具表現空間。

張玉佩指也出,中國是最早擺脫疫情的主要經濟體,帶動2020年經濟表現亮眼,但也因基期較高的緣故,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略有放緩。

 

而人行重啟降準,從某個角度而言,「中美金融脫鉤」,可能已是進行式,雙方在集結兵力,只是北京先出手打了「華爾街之狼」一巴掌。

 

4、香港可能成為中美金融大戰的下個主戰場

 

其實「滴滴事件」是繼「螞蟻集團上市突然喊停」的續集,只是螞蟻衝擊到的只是阿里及馬雲周邊,而這次滴滴將直接撞及香港資本市場。

 

港股因「滴滴事件」也引爆的恐慌情緒,當天慘烈崩跌逾800點,為香港金融市場帶來巨大壓力。未來港股若出現上漲無力,下跌有後座力,則是典型的資金外逃市場,港股將陷困局;尤其香港國企指數長黑跌破年線,香港恆生及滬深300指數都小破年線,成為全球最弱勢的股市,是值得注意的訊號!

 

例如,「滴滴事件」引發中央將嚴管中國科技巨頭聯想,帶給香港「新經濟股」巨大壓力。最有代表性的是快手從417.8跌到148.4港元,阿里跌至189.9港元,騰訊從775.5跌到509.5港元,京東從422.8跌到261港元,美團從460跌到240港元,百度從256.6跌到170.4港元。

 

但這些「新經濟股」都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企業,如今股價大跌,而且全部都陷入空頭排列,這種情況跟美國大巿值企業頻創新高,且此起彼落完全不一樣,背後的因素當然值得探討。

 

而一個可能原因是香港的人才及資本將不斷外流,未來香港可能將坐困愁城,是典型的資金外逃市場。所以,北京政府應有配套策略!

 

例如7/16 日外媒報導指出,外傳中國當局有意讓赴香港公開上市的陸企免於申請網路安全監管機構的核准,而只有前往美國掛牌的公司才需要正式接受審查。

但大陸證監會及網信辦尚未相關報導做出回應。相信北京政府終將引導優質中企根留大陸,壯大上海、深圳、香港金融市場,而中美走上金融脫鉤新冷戰!

 

七、跋尾—-「中式強國之道」:以國家資本取代華爾街資本

 

  • 中國資本市場已對全世界開放,但「華爾街之狼」雖遠必誅

 

再回顧一下滴滴出行的大股東結構,最大股東是持股21.5%的日本軟體銀行,美國優步(Uber)持股12.8%,創始人兼CEO程維持股7%,騰訊持股比例為6.8%,滴滴總裁柳青(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的女兒)持股1.7%,高級副總裁朱景士持股低於1%,其他董事與高級管理人員持股合計10.5%。合計起來外商持股超過1/3,如果再加上IPO後的外國股東,滴滴出行可以說完全是個外資主導的企業。

 

再回顧一下阿里巴巴的大股東結構,日本軟銀孫正義投資了阿里巴巴壓對寶,獲利達3000倍重返日本首富!

當初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在14年獲利達3000倍,成長到600億美元,再度成為日本首富。現在孫正義藉軟銀及願景基金成為矽谷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科技投資基金-願景基金(Vision Fund)背後,又結合了美國蘋果、高通、日本夏普等大咖,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和阿布達比等巨鱷資本。

 

再回顧一下騰訊的大股東結構,騰訊第一大股東、南非傳媒集團Naspers在2001年向瀕臨困境的騰訊拋出橄欖枝,向其投資3200萬美元,一度持有騰訊46%的股權。

依Naspers旗下控股公司Prosus近期公告稱,透過子公司MIH TC Holdings出售至多1.9189億股騰訊股票,套現超過千億人民幣。這次Prosus拋售相當於騰訊已發行股本的2%,持股比例將從約30.9%降至28.9%。

細數一下Naspers投資騰訊20年,截至日前Prosus持有騰訊30.9%股權,持有市值高達1兆8381億港元,再加上2018年套現769億港元,加起來折算成美元差不多是2500億美元,回報高達7800倍!相當淨賺1.6兆人民幣!這絕對是人類投資史上最偉大的一筆投資,打敗了所有的專業股權投資機構。

 

試想一下,這些大陸科技巨頭「新經濟股」,喝著大陸奶水長大,取之大陸、並未回饋於大陸,尤其,又壟斷了大陸內需市場,大陸豈容「華爾街之狼」橫行神洲,予取予求?唯有對「脫中者」殺雞警猴,才能安內、攘外!

 

  • 大陸養老金加速入市,逢低吸納籌碼

 

肥水不應流入外人田。大陸政府近幾年驅使以養老金為代表的長線資金加速入市,公布最新統計來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最新委託投資合約規模1.25兆元(人民幣,下同),到帳1.07兆元。
而目前正值A股上市公司第1季季報揭露期,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組合出現在林洋能源、三峽水利、華貿物流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前10大股東名單之列。

 

大陸人社部4/26日舉行2021年第1季新聞發佈會。據《證券時報》引述大陸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盧愛紅指出,大陸所有省份均啟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計合約規模1.25兆元,到帳金額1.07兆元。

 

而隨著大陸國內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確保養老金資金順利運行成為了近年來有關部門的發力重點,其中就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工作。截至2020年底,所有省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約模為1.24兆元,到帳金額1.05兆元。

 

虎毒不食子,壓制A股漲勢,應是營造養老金入市安全進場點,人棄我取。

尤其創業板是強國的資金活水池!

 

  • 引領市場資金,往科技強國之路邁進

 

再從另一個角度觀察,2020年中國公募基金發行總規模為3.06兆人民幣,創下歷史紀錄,也逼近2017-2019年三年公募基金發行總和。

2021年來公募基金發行依然火爆,新發行規模約5264億人民幣,待A股市場估值修復後,尚未建倉的增量資金有望加速入市。根據基金經理調查,未來配置方向仍將偏好大消費板塊,因消費龍頭業績穩定性最高,大消費仍將為股市上漲之引擎。

 

未來,在「十四五規劃」的政策引領下,A股將築底漲升,主要利基有二:

1、大陸經濟迅速崛起,2020年中國經濟規模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約17%;2020年大陸人均可支配所得突破3.2萬,人均消費支出達2.1萬,高端消費有望大幅成長。

 

2、「十四五規劃」將擴大中等收人群體,2035年前人均GDP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消費仍將是大陸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促進內需,高質量和可持續消費為國家首要目標。

 

而未來,最具漲升行情的產業方向有二:

1、政府將引領市場資金,往科技強國之路邁進

為了引領市場資金,往科技強國之路邁進,透過嚴管這些科技巨頭「新經濟股」將資源竄逃海外,並驅趕資源進行工業現代化,為「中國制造2025」挹注活水;並催生上海「科創板」引導資金發展第三類半導體晶片業、電動車產業。由此省視,最近一連串「反壟斷」、「監管」政策的背後,可挹注科技產業升級的活水池,其實是一個縝密的產業升級戰略佈局。

 

2、在「擴大內需」的政策引領下,「大消費」也將為大陸最具漲升行情的產業

因為8億人脫貧之後,大陸終將成為世界最大消費市場。

 

總之,在中美金融脫鉤戰下,先將大陸最有實力的「新經濟科技股」馴服,再透過國家資本取代華爾街資本,取之大陸、並未回饋於大陸,才是最符合國家社會福祉。亦即,這批大陸最有實力的「新經濟科技股」,正處於十年內最佳買點。

與神同行,洪福齊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51条)

  • auto glass shop 28255
    auto glass shop 28255 2024 年 2 月 26 日 上午 4:48

    Your blog is a true gift to the world. We’re big fans from Asheville!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