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選舉行情』力抗美股『9月魔咒』?
2home.co 楊惟婷
2023年以來,包括輝達、微軟、特斯拉及蘋果在內的美國大型科技股暴漲,帶領美股甩開2022年的低潮。
但近期,黃仁勳賣出前途無量的手中【0.1%】持股、引發投資人緊張;華為5G手機憑空出世,美方可能又再祭限制;中國打壓蘋果手機反擊,利空消息滿天飛;市場沒量、沒人要拉……,美股『9月魔咒』要降臨了嗎?
一、資金失血的股市,只能靠「G7尖牙股」血拼?
近幾年Fed的量化寬鬆(QE),讓Fed的資產負債表衝高到2021年底的8.868兆美元,到2023年8月為止,這個金額降到7.398兆美元,不知不覺中,Fed已經縮表1.47兆美元資金。為抗通膨,Fed現在忙著收水,市場上氾濫游資被收回,未來股、債、房市受到的影響也會逐漸顯現。
在通膨猶存、利率居高不下;美元反彈、熱錢回流美國本土;Fed未降息前、資金行情逐漸退潮;因此市場有限資金只能集中拉抬「有故事」的族群了!
■有限資金「集中拉抬」G7尖牙股,造成市場「牛熊並存」的弔詭
摩根大通(小摩) 在7/24日發布報告稱,根據 FactSet數據,目前美股對少數大型股的依賴程度,正在以60年代以來最快的速度成長,超越 2000年3月網路泡沫時期的水平。
它亦警告,過去在市場嚴重傾向大型股的時期,股市往往以慘敗收場。
簡單來說,小摩認為接下來G7尖牙股可能迎來一波拋售潮,只是具體時間則很難講。無論催化劑為何?
小摩列出了幾種可能性,包含經濟衰退、或是通膨壓力再起,這代表2023年推動股市表現分化的人工智慧 (AI) 狂潮,很可能因此劃下句點。
■科技股帶領美股上半年強漲,逾6成投資者相信「新牛市」到來了!
美股2023年上半年,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100指數累計上漲 39.74%,根據TradingView數據,這是這一指數自 1985年成立以來最佳上半年表現。
且從技術角度來看,因為標普500指數從2022年10月的熊市低點也上漲超過20%。因此,大多數華爾街投資者相信股市已進入新的牛市,美國經濟將在 2023年避免陷入衰退。
不過,那斯達克 100指數今年的反彈主要由蘋果 (AAPL-US) 和微軟 (MSFT-US) 等超高市值的科技股貢獻,讓部分人士對後市感到擔憂。質疑此波以科技股主導的漲勢,最終能否引領其他更多的板塊共襄盛舉反彈呢?倘若,單靠7支大型科技類股領漲,真能激勵股市真正復甦嗎?
■標普看似步入牛市,但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瘦」的牛市了!
美股看起來即將進入牛市,但這「瘦牛」長得很畸形:標普2023年迄今反彈,漲勢主要是集中在輝達 (NVDA-US) 、微軟 (MSFT-US) 、Alphabet (GOOGL-US)、蘋果 (AAPL-US) 、亞馬遜 (AMZN-US)、Meta(META-US) 和特斯拉 (TSLA-US)七檔。僅這7家公司貢獻了整個美股 3480家上市公司 98% 的回報率,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瘦」的牛市之一。
尤其,如果剔除這7家公司漲幅,2023年前5個月標普500指數反而是小幅下跌。
■漲勢「過度集中」大型科技股,將致許多美國大型投資基金難以繼續加碼
在NVIDIA (NVDA-US)掀起人工智慧 (AI) 潮流下,投資人大舉湧入大型科技股,致美國大型科技股2023上半年瘋漲。而且,輝達 (Nvidia)(NVDA-US)這七檔股票取得的報酬,幾乎就等同標普500指數2023年的總報酬。
此外,目前標普500指數最大的五檔成分股,權重占比已來到1972年以來最高,達到25%以上。
故近期傳出,許多美國大型投資基金難以繼續追捧科技股,原因在於他們快要觸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多元化規則,不得將超過25%的資產重押在主要持股上,此事恐會讓科技股缺乏資金動能,衝擊股市前景。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定,註冊為「多元化」的共同基金,不得將25%的資產重押在大型持股上,而大型持股的定義為一檔股票在投資組合的比重超過5%,但如果是已持有的股票市值超過25%,不在此限,但該基金不得再加碼。
對人工智慧 (AI) 的發展感到興奮,是帶動大型科技股走強的關鍵因素,但此波猛烈的漲勢,讓持有大型科技和成長股的投資人也不禁思考,接下來應該要套現獲利,還是繼續在股海乘風破浪?
二、美股就在『FOMO情緒』與『9月魔咒』之間
由於市場預期2023年利率很快就會觸頂,同時經濟也將好於預期,投資人情緒現在已經完全接受軟著陸的前景,促使美股上升。
加上受惠於對人工智慧 (AI) 熱潮帶來的樂觀情緒,AI股漲勢兇猛,讓美股投資人的自滿情緒大升。
另外,令人感到擔憂的是,散戶FOMO(害怕錯過) 的情緒完全佔據了市場,VIX 指數接近歷史低點,且投資部位已增至高於平均,市場不再有安全網。
不過,如果通膨回歸、Fed又意外啓動升息呢?下檔未設安全網呢?
■輝達漲勢是「大市場錯覺」典型?
資產管理公司 Research Affiliates 創辦人 Rob Arnott 警告,人工智慧 (AI) 是一場革命,但同時也是個即將破裂的泡沫,只要看看輝達 (Nvidia) (NVDA-US) 的股價與歷史相比便可知。
輝達是AI股的寵兒,因為各家企業都必須用輝達晶片來完成 AI相關 app的大量運算。輝達2023年一度大漲240多% 的巨大漲幅,以未來 12個月每股預估收益計算,輝達股價的本益比在 5月中旬時本益比約 63,已接近其歷史紀錄 70.6。
在輝達、超微 (AMD-US) 和其他 AI 相關股加持下,S&P 500 指數在2023年也上漲了17%,但 Arnott 指出,每當牛市是因為一小群熱門股大漲而出現時,這些股票未來幾年恐令人失望。
例如,2000 年 3月科技泡沫達到頂峰後,S&P 500 指數平均股票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上漲 25%,但以熱門科技股為主的市值加權指數則下跌了21%。而在2008- 2009 年金融危機後,同樣模式又再次出現。
Arnott 表示,AI 將改變世界,但輝達目前的股價的高估值是反映「超越完美的偉大公司」—市場假設未來不會有新進者進場挑戰,也假設不會有監管機構質疑其主導地位,但是這樣的假設並不符合現實。
Rob Arnott 認為,輝達2023年股價漲勢即是這種「大市場錯覺」的典範。
■台股散戶也充斥了FOMO情緒,8月當沖比重突破4成
台股8月月線收黑,單月下跌近 511點,為2023年以來單月最大,但仍不減散戶進場意願。
目前,台股散戶也充斥了FOMO情緒,投資意願激昂,前撲後繼湧入。
根據證交所統計,當沖成交值占比 7月約 39.49%,8月當沖成交值占比提升至 43.64%;但平均每日當沖戶數則從 7月的 13萬326戶下降至 12萬123戶。
另定期定額交易金額部分,7月定期定額投資金額約 83.09億元,8月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則增加至 90.06億元。
■美國8月CPI、PPI數據均超預期,但市場仍樂觀押注Fed暫停升息
儘管出爐的8月CPI、PPI數據,受運輸與能源成本影響,均超預期成長,但投資人的信心似乎未受影響,市場仍押注Fed下周會議上保持利率不變的預期。
三、Fed鮑爾對抗通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美國CPI年增率在Fed一系列暴力升息後,已開始產生抑制消費、投資效應,因此CPI的年增率開始逐月放緩。
供應鏈「在地化」瓦解了「規模經濟」,此將推升「商品通膨」!
加上沙、俄延長原油減產到2023年底,油價登2023年高點,鮑爾要急了!
極端氣候又造成全球面臨20年來最嚴重糧食短缺!
「反移民」的民粹主義,讓美國基層勞力不足,無法平抑「薪資通膨」!
高房價讓「房租通膨」已讀不回!
凡此種種因素,皆牽涉生產面的供給因素,不是Fed的貨幣緊縮政策可控制,亦即,Fed的貨幣緊縮政策可能會失控,未來只能讓經濟衰退,才能降低需求,讓市場重新恢復平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服務業PMI連升8月、油價升破90美元,美國通膨問題難解?
美國供應管理學會 (ISM) 在9/6 日公布數據顯示,8月服務業 PMI 從上個月的 52.7% 升至 54.5%,觸及 2月以來最高水平,也是連續第8個月高於50% 榮枯線。
與此同時,在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宣布延長減產至2023年底後,布蘭特原油價格9/5 日(自2022年 11月之後)首次升破每桶 90美元;WTI 原油價格則收於每桶 87.54美元,為連續 9個交易日走高,創 2019年 1月以來最長連漲行情。
美國服務業連續 8個月擴張以及油價上漲,引發金融市場對通膨居高不下的新一輪擔憂。
對此,投資人和交易員有著兩種相互矛盾的觀點。
其中一種觀點認為,由於近期油價上漲和全球其他地區經濟放緩,美國經濟可能面臨長期滯脹;另一種觀點聚焦於美國經濟展現出來的韌性,雖然 Fed 自 2022 年 3 月以來升息 525 個基點,美國經濟仍勇往直前,可能有必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來緩解通膨壓力。
目前股市是根據「通膨將會減弱」的假設來定價。
但是,各國政府不鼓勵企業繼續生產化石燃料,所以要做好油價長期走高的準備。此外,美國勞動需求旺盛帶來工資上漲,由此可以看出,通脹是由成本和需求共同推動的,就像 1970 年代的情況那樣。美國通貨膨脹可能成為一個長期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亦即預示著利率將在更長時間裡保持在「較高水平」。
這樣的背景以及企業獲利成長乏力兩個因素,目前股市定價恐怕過高。亦即,成長股的本益比可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美國8月CPI又蠢蠢欲動
即使美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從2022年6月的9.1%高點逐步下降,但從美國勞工部9/13日公布通膨數據來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升3.7%,不僅高於市場預期的3.6%,也高於前值3.2%,為連續第二次回升;按月來看成長 0.6%,創下 14個月來最大增幅。
至於 Fed 最青睞的通膨指標──8月核心CPI年增 4.3%,符合市場預期且低於前值4.7%,為近年來增幅最小的一次。然而,8月核心CPI月增 0.3%,為6個月來首次加速成長,高於市場預期與前值的 0.2%。
這些數據顯示美國通膨依然頑強,而且由於核心CPI重新加速,加上俄羅斯和中東產油國聯手減產,油價仍高懸在90美元左右,看起來Fed迴旋空間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必須經歷一段很長的高利率衝擊!
■美國8月PPI也蠢蠢欲動
美國勞工部9/14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1.6%,高於市場預期的 1.2% 與前值 0.8%,連續第二個月成長;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後,8月核心 PPI年升2.2%,符合市場預期且低與前值2.4%。
按月來看,美國 8月PPI成長 0.7%,高於市場預期和修正後前值 0.4%,為 2022年 6月以來最大漲幅;8月核心PPI成長 0.2%,符合市場預期,低於修正後前值 0.4%。
以上指標說明,通膨仍是美國家庭面臨的問題,服務通膨在放緩,但能源價格再度上漲,讓Fed抗通膨努力再遇阻礙。
具體來看,8月PPI 成長主因是受到能源和運輸成本上漲的推動。
目前,股市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通膨變得根深柢固」的可能性。尤其Fed若再次升息抗通膨?
四、『FOMO情緒』力抗『9月魔咒』?
■美股強彈是真牛、還是大熊過站忘記下車?
儘管經歷了美國地區銀行接連倒閉、聯邦政府避開災難性倒債,以及聯準會持續對抗通膨帶來的震盪,標普500指數2023年仍大漲。
由於對人工智慧 (AI) 的樂觀情緒、美國經濟的相對韌性以及對 Fed 激進升息周期即將結束的預期,與2022年10月觸及的低點相比,標普500指數已經上漲逾26%。
華爾街股市2023年交出了讓人跌破眼鏡的優異表現,其反彈力道之大,實在讓人驚訝。但美股的上漲主要還是由巨頭科技股所推動,尤其是7支權重股:Alphabet (GOOGL-US) 、亞馬遜 (AMZN-US)、蘋果 (AAPL-US)、Meta Platforms (META-US)、微軟 (MSFT-US)、輝達 (NVDA-US) 和特斯拉 (TSLA-US)。
而美股其他領域表現則乏善可陳,這可能導致這一波漲勢的穩定性較弱。
此外,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仍然「倒掛」,這通常被視為是經濟即將衰退的前兆。若在9月後通膨再度復活,恐刺激鮑爾再採取進一步收緊政策行動,這可能成為引發市場修正的催化劑?
近期,這7支大型科技股似乎正在進行「漲多修正」。過去半年科技股是股市的催化劑,讓投資人感到不安,原因是少數幾家大公司主導了大盤指數走向;一旦這些股票陷入調整,大盤指數將隨之下跌,進而引發市場恐慌。
究竟美股之後是真的走上新一輪牛市?還是傻瓜過站、忘記下車?令人迷惘!
其實在美國經濟依然充滿韌性背景下,2023下半年美股勢能否持續仍將取決於通膨能否延續降溫?這牽涉到Fed的「升息週期」是否到一段落?
■美股是否會有『9月魔咒』?
近日,油價已由每桶60多美元大漲到90美元 /桶大關,加上美債殖利再飆高,美股承壓,華爾街再度對『9 月魔咒』多空論戰?
『9 月魔咒』是華爾街長期的統計結果,亦即9月一直以來都是美股表現最差的一個月。今年會有例外嗎?
引述一下大摩首席美國股票分析兼首席投資官邁可、威爾森 (MIichael Wilson) 的看法,認為美國的經濟增長將弱於預期,美股的估值過高,而且廣度不夠,廣度不夠的意思就是目前美股仍是資金過分集中在 AI 等相關個股的意思。
基本上,原油漲、利率維持高位,原本就較不利於科技股 (成本上升),所以,除非近日 AI 的指標輝達 (NVDA-TW) 吃了什麼大力丸,再飆漲一波,否則美股 9月將是屬於盤跌或整理盤。
說實在的,台股又何嘗不是如此,雖然台股 AI 概念股近日有開始進入整理,但仍是市場資金的所在,這也讓台股變得很難操作,很多電子股昨漲今跌,都只是一日的行情而已,比如昨日強勢股今天變弱勢,分析師連解盤都難解,更何況進場操作的投資人。
五、美國經濟恐怕已經陷入「滾動式衰退」?
■中國感冒,全球打噴嚏
中國疫後經濟復甦疲弱,亦即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進入成長放緩時期,這對依賴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而言,是實質利空,例如特斯拉 (TSLA-US)、BMW、歷峰 (Richmont)、力拓 (Rio Tinto) 等。
目前,中國政府仍想將資源導向新科技產業,而不打算用「赤字財政」的方式,振興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致房市榮景難以回歸,而房地產占經濟的比重,也將從目前的四分之一逐漸消退。因此,短期國內消費力將受壓抑。
因而,對仰賴中國消費力帶動業績成長的跨國公司來說,此情勢是一大挑戰。例如對拉丁美洲和澳洲的大宗商品業者來說,中國房市不太可能恢復到過去刺激銅、鋼鐵等金屬需求的榮景;而對汽車、工業和消費品業者來說,除了有中國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乏力問題,還要面對來自中國國內企業的競爭。
巴隆剖析歐洲 Stoxx 600指數和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從中找出中國營收比重超過 20% 的企業。
例如,澳洲礦業巨擘力拓就是將近一半營收來自中國,另外英美資源集團 (Anglo American)、智利銅礦商 Antofagasta 也分別有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營收源於中國。
工業領域方面,生產精密儀器的瑞士商 Mettler Toledo。
消費品領域方面,精品業者如 Swatch集團、歷峰集團都在榜上。
德國車廠包括寶馬 (BMW)、保時捷 (Porshce) 也在榜上。
假如中國消費力將受壓抑,對高單價產品消費支出轉趨謹慎,對上述廠商業績成長是一大挑戰。
至於在出口市場和中國競爭的國家,隨著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並接近 15年低點,競爭對手處境日益脆弱。例如,中國目前似乎放手讓人民幣以漸進、節制的方式貶值,以維持自身的出口競爭力。人民幣貶值將讓中國多個領域的企業更具競爭力,從科技到航太皆然。
例如,在短期國內消費力將受壓抑下,中國企業比亞迪 (BYD) 等競爭對手也正在進軍歐洲、並蠶食市占率,隨著人民幣貶值,這些中國業者的出口競爭力也將有所提升。
TS Lombard 中國和亞洲研究主管 Rory Green 說,中國有能力生產 7奈米晶片、電動車和C919商用大飛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可以生產高水準技術的低收入國家。
■美國經濟恐怕已經陷入「滾動式衰退」?
經濟諮詢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 (Oxford economics) 的美國首席經濟學家 Oren Klachkin並不認同美國經濟當前的樂觀前景。
Klachkin仍然認為,利率上升、Fed 的限制性政策和嚴格的貸款標準,將導致 2023 年底出現溫和衰退。
Klachkin指出,隨著消費者迅速花掉疫情時期的積蓄,企業放緩招聘速度,溫和衰退即將到來。
不過,他也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定義衰退很重要。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 (NBER) 將經濟衰退定義為國內生產總值 (GDP) 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同時經濟活動顯著下降,遍及整個經濟體並持續數月以上。
但是,Klachkin說道,由於部分產業表現不佳,但另一些產業仍然表現強勁,經濟數據可能無法滿足 NBER所使用的傳統衰退定義。
經過多年的防疫封鎖和旅遊限制,美國人又再度走向機場和餐廳等。他們消費習慣的快速轉變幫助旅遊和休閒等服務業蓬勃發展,儘管製造業和建築業等專注於商品銷售的產業仍陷入困境。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Klachkin認為美國經濟可能會,或者實際上已經陷入「滾動式衰退」,而不是典型的衰退。
同樣,亞德尼研究公司 (Yardeni Research) 創辦人Ed Yardeni 近幾個月來也認為,從房地產到製造業等對利率敏感的產業已經陷入「滾動式衰退」,而醫療保健到教育等其他對利率不太敏感的產業卻成功地繼續增長。
而「滾動式衰退」衝擊性較緩和,使市場置身其中、卻不自知。
六、日銀何時將終結「負利率」政策?
日本讀賣新聞9/9日報導,日本銀行 (央行) 總裁植田和男表示,到2023年底,若 2%通膨率目標實現、以及工資持續成長,就可能終結負利率政策,似乎暗示日銀升息的可能性大增。
植田說:「如果我們判定,日本結束「負利率」政策後,仍然可以實現通膨目標,我們就會這麼做。」
日銀目前把短期利率目標定在 – 0.1%,另把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限制在 0% 附近,期望帶動通膨穩定升溫。
植田強調,日銀不會對通膨超標的風險視而不見,由於日本通膨率已有一年多的時間都保持在 2%以上,目前也已經看到工資成長開始推升服務價格,但關鍵在於薪資2024年是否會持續上升?
■美、日利差準備反轉,日圓是否迎來一波升值行情?
近一個月以來日圓兌美元匯率快速貶值,尤其在 8月初時,美元兌日圓匯率在 1 美元兌 142日圓水平更是迅速轉變為日圓貶值的加速模式,當前並貶至 1 美元兌 147日圓水平,但這一貶值趨勢有可能將在近期反轉。
據英皇金融集團分析,支撐最近這一波日圓貶值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為美國財政部超預期於2023年Q3提前擴大發債 2740億美元,使得2023年發債總額超過 1兆美元,這導致美債長期利率快速上升,進一步加大了美元的升值壓力,同時日本央行 (BOJ) 近期也重新對 QE政策進行調整,再次進場購債、抑制利率上升,這使得「美、日利差」擴大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圓的貶值壓力,但這樣的總經趨勢,很可能將要在2023年Q4期間內改變。
先前美國財政部在7 /31日發布聲明表示,預計Q3發債淨額將達到1.007兆美元,創歷史同期新高,這個數字幾乎超出了所有華爾街機構的預期,由於美國財政部短期的發債供給大幅增加,為美債殖利率帶來了沉重的上升壓力。
而美國財政部在Q3 超預期增加發債,主因是先前美國受制於民主黨、共和黨對於債務上限 (debt ceiling) 的意見分歧,所以債務上限遲遲無法獲得國會同意,導致財政部需要緊急動用一般帳號 (Treasury General Account, TGA) 內的現金支應政府支出,因此目前須快速回補 TGA 帳戶匱乏的現金。
而當前 TGA帳號的現金餘額在財政部Q3擴發債券的幫助下,現金水平已回升至 6000億美元上方,而財政部的現金餘額目標為 6500億美元,這暗示Q4美國財政部的發債量就將回歸正常水平。
展望日圓後市,在美債Q3大發債洪峰下,美債中標利率已經顯著上行,以 8 /28 日當週美債2年期標售來看,中標利率報5.024% 並創下2006年來新高,且導致「美、日利差」顯著走擴,故美元的利率更高使得日圓的吸引力降低,加劇了日圓的貶值壓力。
而進入Q4之後美債供給將顯著減少,供需一來一往之間將有助於美債殖利率趨於穩定,10年期美債殖利率甚至有望下行,將會幫助「美、日利差」不再走擴,這將大幅緩解日圓兌美元的貶值壓力。
短線上,日圓兌美元有望迎來一波反彈行情。只是市場預計Q3的美債殖利率上行將只是短期現象,除非,通膨再度反撲?
但是,另從籌碼面上觀察,在「美、日利差」大幅走擴的背景因素下,使得市場交易員紛紛湧進放空日圓,當前日圓空單水平已顯著過於擁擠,籌碼上已聚集軋空 (Short squeeze) 的壓力,這也為日圓升值帶來不小的契機。
■日本若結束「負利率」政策,對金融市場有哪些影響?
日本銀行 (央行) 似乎將對貨幣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繼 7月把容忍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實質上限從 0.5%提高到 1%後,9/9日進一步暗示可能終結負利率政策,此舉可能在全球股、匯、債市掀起以下波瀾:
1、對全球債市影響?
日銀 7月正式宣布政策調整前,相關報導就引爆美國公債賣壓、殖利率反向走高,原因是市場擔心,持有 1兆美元美債的日本投資人,會把部分資金轉移到殖利率即將上升的日本公債。即渡邊太太要回家了!
亦即,日本投資人將買進殖利率上升的日債,並避免被日圓升值的匯率波動波及。因此,全球債市都會感受到賣壓。
2、對全球股市影響?
日銀初期對政策調整幅度應相對溫和,但仍可視之為殖利率長期趨勢反轉的前奏,具有重大意義。
此「負利率」政策改變不只讓日本投資人停止買進外國公債、甚至直接拋售外國公債,導致全球債市殖利率突然大幅飆升。這高殖利率代表借貸利率升高,將會降低投資人持有風險資產的意願,也將拖累全球股市下挫。
3、對全球匯市影響?
日本公債超低殖利率,長期以來讓外匯交易員有借日元、買美元的誘因,讓所謂的「利差交易」(又稱套利交易) 大行其道。這種交易一方面抑制日元,同時也讓美元走強。
然而,避險基金2023年起已經開始平倉這種交易,如果日本利率上升,平倉將會加劇,帶動日元兌美元進一步升值。
4、結束「負利率」政策,會導致日股漲勢中止嗎?
「股神」巴菲特早被日本優於美國的經濟成長吸引,早就布局日本「五大商社」股票,2023年以來更帶動外國投資人湧入日股。
假如日銀結束「負利率」政策,銀行業者貸款業務獲利有望增加,此將有利於銀行股。
但另一方面,殖利率上揚代表日本企業融資成本將增加,這也會壓低投資人對日本企業未來獲利的估值,可能引發賣壓?
七、跋尾—台股「選舉行情」力抗美股『9月魔咒』?
在ChatGPT生成式AI技術橫空出世後,AI伺服器接著成為2023年全球股市最狂熱飆股,而在美國、台灣股市,皆上演了相同節奏的劇情。
■在費半指數失守季線後,AI股是否將展開中期修正?
輝達雖通吃2023年AI商機大餅,但股價8 /24日公佈驚人的財報及財測之後,卻出奇的平靜。從盤中曾創 502美元歷史新天價,即一路向下修正。問題出在哪裡?
因輝達股價在財報公佈前,2023年已大漲 220%,短期股價已提前反應長期業績利多憧憬,市場也開始冷靜下來。
例如,輝達數據中心高端 AI晶片以 A100、H100 系列為主,年底前受限台積電 (2330-TW) 的 CoWoS 產能短期供給不足,導致客戶重複下單、多重下單,形成短期的非理性榮景。H100 成本僅 3,300 美元,售價卻高達 3萬美元,利潤 1,000%的暴利情況,此非理性景象將在 2024年第二季台積電紓緩 CoWoS 產能後被打破,那時候客戶 OverBooking 現象將浮上檯面。
又如美股美超微 (Supermicro) 是輝達最重要 AI伺服器供應商之一,2023年來曾創天價357美元,當時漲幅逾三倍,現在也跌破季線,自高點來修正29%。
現在買進AI 伺服器,幾乎用倍數平均本益比做持股成本,是否經得起長時間考驗?一旦 AI潮水退去,高估值個股一定跌幅最重。
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及美元指數維持高檔震盪,美股反彈近尾聲,2023年漲幅太大的費城半導體及那斯達克正承受修正壓力,難免影響台股,何況費半指數已失守季線,最重要的四檔 AI 概念,輝達、AMD、美超微、台積電 ADR 都已跌破季線,蘋果、微軟、特斯拉三檔也都跌破季線,台積電 ADR 更是月線及季線死亡交叉,是否暗示AI股漲幅過大,已展開中期修正領先訊號。
■當多頭將AI「題材」遇上「財報」的考驗後?
在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掀起一波AI的「追夢潮」後;接著由創意與廣達開始,引爆 AI類股族群大買股熱潮。
例如電腦代工廠緯創,受益 AI題材,2023年股價由 40元一路扶搖直上,直衝到160元,漲幅達 400%。但以緯創公司月營收成長情形檢視,尚未顯著吻合成長型股票要件。
2023年台廠緯創成全球 AI伺服器第一飆股,有三大特殊背景。
第一、市值較小,比工業富聯、美超微都小,約為廣達的40%。
第二、緯創是台廠電子代工廠唯一切除手機、筆電業務,全力做 AI 伺服器。
第三、出售 AI 伺服器給客戶,有完整售後服務,但Q2 EPS僅 1.16 元,年衰退 23%,卻是全球主要 AI 伺服器唯一衰退者。今年來股價大漲400%後,須留意補跌回測季線,接近百元價位的支撐力道。
而美超微走勢為全球 AI 伺服器業者之領先指標,且美超微面臨的問題,台廠也會有;即使緯創本業未來能脫胎換股,但短線股價是否有點 Over Reaction,是否有高估之慮呢?
此外,回顧台積電法說會,除了二度下修今年財測目標外,更重要的是明確指出下半年只有AI (佔營收5%)好,其他都不好,多數電子產業恐將會遭受衝擊,對第三季業績很難有太高的期待,也代表著今年傳統旺季可能不旺甚至偏淡。
目前台積電的AI高階晶片製程受制產能,在可預見的近期比重並不高、半導體業整體產能則處於清庫存狀態;除非,「華為」Mate60 Pro手機、iPhone15出貨能帶動電子消費品產業的復甦到來,否則AI類股即使未來會蔚為洪流、但短線貢獻半導體業仍只是涓涓細流。
一個 AI的遠景題材、及長遠的必然發展,竟會讓投資者不顧獲利未彰顯,即掀起非理性地追買狂潮、簡直是匪夷所思,因此,觸動長期持股的大股東與機構投資者拋股變現,最後仍得面對當下的現實;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若突然發現AI真實發展情況與夢想之間似乎尚力有未逮,將開始引發高價股向下修正!
當下,僅能期待AI在整理一段時間之後,AI的遠景題材仍舊活力旺盛,可以長線保護短線。
縱然AI產業展望極佳,但是AI的遠景題材已想像到2025年、短線乖離太大將易侵蝕未來期待,所以說,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希望中破滅。誠如「老人與狗」的故事總是不斷上演。
■台積電股價跌破半年線反彈,股價能站回季線?
近半年原油續漲,美債殖利率也回升,此不利科技股,也讓『9 月魔咒 』魔影幢幢!
除了黃仁勳賣股、引發投資人緊張;華為Mate 60 Pro 5G手機憑空出世、受到熱捧,除了影響蘋果 i-PHONE15 未來的銷售,中美兩國可能皆加大力度的制裁,可能也將波及大型科技股股價。
從資金面來看,7、8月外資提款匯出2500億元,似乎不願淌年底的台股「選舉行情」!所以外資的資金行行情似乎無法期待!尤其,日本若結束「負利率」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的資金產生緊縮效應!總之,外資的資金行行情指標,在台幣能否止貶回升?
再從技術面來看,9月初台積電(2330-TW)在位階上是跌破了半年線,依合理的推論台股的加權指數是否也應來回探半年線才對?而台股目前加權半年線位置在 16410點。問題是,「選舉行情」即將啓動?台積電股價若繼續盤跌,何來「選舉行情」?所以,台股的技術面指標能否翻多,關鏈在台積電能否反彈、站穩季線?
再從基本面來看,台積電2023年的高點在 594元,時間是 6/15 日,創造高點來自於 5月底的輝達 (NVDA-TW) 季報亮眼輝達股價狂飆所連動的。
台積電未來題材基本上是與輝達高度連動的,台積電在 8月中旬一度跌破半年線,當時就有預感輝達(NVDA-US)8/24 財報反應在股價可能利多有限,果不其然,即使輝達的財報雖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但股價當天就見高點了,台積電也只好陪著下修,領先台股加權指數跌破半年線。
尤其從基本面來看,當前世界朝向供應鏈「在地化」發展,而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很長,具有斷鏈潛在風險。
因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特色是專業分工,有設計及晶圓代工等,供應鏈很長,晶圓代工廠要引進設備、材料,而IC設計廠則需要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供應鏈如果被打斷就很危險。例如,先前三星即遭競爭對手日本禁止供應3項材料,遭受很大影響。未來,假如中國管制稀土出口?
又如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遇上裝機時程延宕、工會抵制等問題不斷,量產時程從2024年延宕至2025年,這就是美國、德國設廠將面臨的「工作文化」問題,一葉知秋,未來成本上升,必侵蝕獲利,大家拭目以待。
所以從基本面來看,台積電未來有辛苦的路要走,那麼台股電子股會好嗎?
因此,除非輝達突然吃大力丸大漲,才能帶動台積電反轉上攻、並復活台股。
而此次台積電股價從半年線反彈,股價想站回季線(生命線),應該仍是需要AI題材來救援了!
最後從政治面來看,在台股跌破半年線16,436點之際,政府基金又再度出手。勞動基金運用局9/11日宣布,將遴選6家委外代操業者、共釋出720億元,預計第四季可完成遴選,伺機入市,加上退撫基金共有1,090億元尚未撥款,合計政府基金手中握有1,810億元,將成為護盤及布局2024年總統大選行情的子彈。
所以,在上述的資金面、技術面、基本面因素不明不確外,唯有政治面的「選舉行情」護盤因素將是下半場的主將。亦即,若美股未發生「9月魔咒」,台股將以「護國神山」為核心,眾星拱月,在季線、半年線區間,築出「馬其諾防線」,是謂,台股「選舉行情」!
■「股神」最近在幹嗎?
若真的看不懂資金面、技術面、基本面、政治面的邏輯,大家不如看看「股神」最近在幹嗎?
2023年在亞股漲最多的日股(日經指數),似乎重啟多頭走勢,但主漲的內容也不是AI科技股,而是以股神所投資的「五大商社」為中心的原物料、海運、汽車股等傳產股。
另外,股神這兩年也看好原油、買進石油探勘商「西方石油」 (Occidental Petroleum),以及抗通膨買建築股 (保值),這是巴菲特操作的基本邏輯。
股神另一個抗通膨的概念股就是生技製藥股,所以歐洲股市的市值最大的的企業現在是諾和諾德(NVO-US) 製藥大廠,股價也創高,近期市值也超越了 LV(路易. 威登集團),在歐股一片低迷情形下(通膨經濟衰退),製藥股的崛起,與股神的操作邏輯,相互呼應,不無道理。
值得一提,隨著美國股市的繼續漲勢,波克夏似乎也對高漲的股價保持警惕。
第二季波克夏賣出了126億美元的股票,而買入的只有46億美元。
賣出的股票比買進的股票多了80億美元。
而且,過去三個季度中他已淨售出 330億美元的股票,使得波克夏海瑟威現金儲備增加了380億美元。因此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現金和公債總額增加13%,達到接近創紀錄的1,470億美元。
股神巴菲特相信「巴菲特指標」嗎?如果未來市場回調,他就「逢低買入」低價股和收購,就像他在每次金融危機大衰退期間所做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