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以舊換新」擴大內需的方程式

大陸「以舊換新」擴大內需的方程式

2home.co  楊惟婷

 

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6/4日表示,拜登政府計畫將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提高四倍至100%以上,這對美國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她說,「我們需要保護美國電動車製造業。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就會把整個領域拱手讓給中國,就像我們看到的太陽能電池板一樣。」

格蘭霍姆說,「拜登政府正投資數千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稅收補貼,以發展美國的電動汽車、太陽能和其他新興產業,並稱中國在這些領域威脅到了美國公司的生存。」

 

此外,歐盟6/12日也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課徵臨時關稅。

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表示,歐盟將對不配合調查的純電動車 (BEV) 生產商徵收 38.1%的關稅,並對遵守調查但未接受「抽樣」的亞洲國家汽車製造商徵收 21%的較低關稅。

中國主要純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被徵收 17.4%的關稅,吉利則被徵收 20%的關稅。歐盟也對上汽集團徵收 38.1%的關稅。所有中國三個生產商都在歐盟進行的調查中接受了抽樣。這些關稅目前是臨時性的,但如果與中國當局的談判未能達成解決方案,將從 7 /4日起實施。最終措施將在徵收臨時關稅後 4個月內採取。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1月至4月期間,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在歐洲的註冊量與上年同期相比猛增了23%。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四個月,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共註冊了11萬9300輛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占該地區進口電動汽車的五分之一。

 

反之,中方也已通過官方、媒體和商業管道威脅要針對歐盟的豬肉、乳製品、大型發動機汽車和飛機,同時還對歐盟產白蘭地的進口發起了反傾銷調查。

 

在歐美對中方升高關稅貿易戰威脅下,最終,中國大陸只有擴大「內循環經濟」,才能突破經濟成長的瓶頸,其中,當下一項擴大內需的精準方程式,即「以舊換新」的策略—可快速釋放有效需求。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經濟轉型將會「浴火鳳凰」,形成一個龐大內需市場,但舞台再大,若你不上台,也永遠只是個觀眾?

 

一、中國大陸擴大「內循環經濟」,才是提升經濟成長的王道

 

消費、投資及出口同屬中國大陸經濟增長三大引擎。

但目前經濟增長三大引擎中的投資,受房地產市場拖累,表現持續低迷。

而出口在歐美對中方升高關稅貿易戰威脅下,亦舉步維艱。

當下,唯有擴大「內循環經濟」才是提升經濟成長的王道。

 

■為家庭「增收」,取代「大基建」,才能提高可支配所得

 

大陸2023年GDP年增5.2%,但2024年持續面對復甦壓力。

 

當前提升整個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方式是為中小微企業與中低收入家庭增收,而非一味進行基建投資。只有中小微企業與中低收入家庭增收後,才能誘導家庭「促進消費」、幫助經濟恢復元氣。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處於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高生活品質發展轉變的關鍵階段。為孕育內需市場,提高家庭可支配所得,是必要條件。亦即,大陸需要從過去「建設主導」的財政體制,逐步轉變到「福利主導」的財政體制。

 

■增加民間可支配所得,刺激「發展型消費」

 

中國大陸已走到「中等收入陷阱」的關口,但在歐美聯手打壓中國崛起下,最終,靠「出口擴張」來提升整個經濟增長的比重會明顯下降。因此唯有發展「內需消費」,才能增加民間收入,才能藏富於民、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在推進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新動能中,經歷新舊動能青黃不接的嚴峻挑戰是必然的路徑。擴大內需是必走的路徑,而最基本的方程式是增加民間可支配所得。

 

從國際經驗看,中國大陸走到「中等收入陷阱」的關口,此時,對刺激內需消費而言,消費可分為生存性消費與發展性消費。

以食衣住行和其他日常基本消費為主的「生存性消費」已趨於穩定,生存問題基本解決了。

因此,目前必須刺激的消費增長,更多是必須由社保、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體育娛樂、金融服務、交通通信等「發展型消費」所拉動。

當然,現在一部分的發展性消費是由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所支撐,需要政府出面搭台、建制度、出資金。

 

因此,未來擴大消費要關注兩個重點。第一是以基本公共服務為依托的發展性消費,二是以農民工為重點的中低收入階層。如果這兩個重點抓住,擴大消費將有實質性進展。

 

■「以舊換新」可立馬擴大釋放民間「有效需求」

 

大陸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2023年消費對於大陸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82.5%,因此,2024年促消費會關注在推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消費品的「以舊換新」與提振服務消費。

 

王文濤說明,大陸汽車、家電、家裝市場綜合體量大,且潛在更新需求進入了集中釋放期。

例如使用國三以及以下排放標準的乘用車超過1600萬輛,其中車齡15年以上的超過700萬輛;平均每年約有2.7億台家電按標準來說超過了安全使用年限。因此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既是增強當前經濟增長動力、鞏固回升向好的有力舉措,也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長遠之策。

當然,強調以舊換新是要建立在消費者的自願基礎上。因此,必須通過政策支持和引導,才能形成「去舊換新」的有效意願。

 

另外針對提振服務消費方面,王文濤說,近幾年大陸服務消費快速發展,2013年到2023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從39.7%提升到45.2%,提高了5.5個百分點。未來一段時期,服務消費的空間和潛力還很巨大。

目前可從擴大服務領域開放,豐富服務消費供給,推動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領域的市場准入;並搭建平台載體,創新服務消費場景等。

 

二、中國大陸設備更新「以舊換新」

 

■大陸推大規模設備更新方案,可形成年規模5兆人民幣巨大市場

 

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訂下5%左右的GDP成長目標,國常會3/1日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大陸國務院3/13日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聚焦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等4大行動;重點任務則明確提及,推動汽車及家電產品、家裝消費品等「以舊換新」。

 

大陸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以設備為例,2023年大陸工業、農業等設備投資規模約4.9兆元(人民幣,下同),未來隨設備更新需求不斷擴大,初步估算將是一個年規模5兆元以上的巨大市場商機。另外耐用消費品如冰箱、洗衣機的更新換代,也能創造兆元億規模的市場,進而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至於具體措施上,鄭柵潔說明,實施設備更新行動,重點將聚焦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7個領域,除需求巨大外,大陸是製造業大國,2023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已超過160兆元,隨著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對於先進設備的需求還在不斷增長。

 

大陸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也表示,2024年促消費會關注在推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消費品的「以舊換新」並提振服務消費。因為汽車、家電、家裝市場綜合體量大,且潛在更新需求進入集中釋放期,目前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可立馬增強當前經濟動力,也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長遠之策。

 

三、中國大陸住房「以舊換新」

 

大陸房市低迷,為適應住房市場的供求關係變化,截至5/9日,全大陸已有50多個城市調整或取消限購政策。

其中西安、成都、杭州、佛山、東莞、廈門、南京、蘇州等23城全面取消限購;一線城市如北京放寬五環外限購;上海放寬單身限購;深圳縮短非戶籍人群社保繳納年限、多孩家庭可再購1套房;廣州放開120平方公尺以上住房限購等。

 

中國持續加大拯救房市力道,截至目前,全大陸已有超50城表態支持住房「以舊換新」,祭出「以舊換新」政策刺激買氣,此外,還涉及放寬公積金貸款政策、購房補貼、取消首套房商貸利率下限等措施,進一步促進需求釋放。

 

例如,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提供房屋交易便民服務,優化商品住房「帶押過戶」流程,提升房地產交易便利度。所謂「帶押過戶」指的是不需要提前歸還舊的貸款、註銷抵押權,就能完成過戶、再次抵押和發放新貸款等手續。

 

又如,武漢也推出「賣舊買新」交易新模式,針對2024年底前賣房並在半年內購買新房,或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後一年內出售自住房屋的家庭,給予賣房所繳納加值稅 1% 稅收補助。此外,組織金融機構提供長期低利貸款,鼓勵房企、房仲機構與購房者三方聯動,實現舊屋「先賣」、新房「優買」。

 

又如,瀋陽與徐州等一部分城市直接為「以舊換新」購屋者提供補貼或契稅補貼,一些城市則規定可用中古屋抵扣新屋購房款或直接收購中古屋,如太倉、蘇州、鄭州、南京等,另一些城市如紹興、深圳、 上海則主要透過調動市場主體,為「以舊換新」購屋者提供一定期限內新屋購買合約無責任解約、房仲機構優先出售中古屋等支援措施,還有一些城市則提供頭期款比例、利率等優惠措施。

 

此外,無錫也表態加大「賣舊買新」支援力道,凡是在2023年元旦後,在無錫市區範圍內出售自有住房,並於 2024 年 5 /1日起在市區範圍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家庭,給予政策支援。

 

從各地支援「以舊換新」方式來看,中主要分為兩種:

一是房企聯合房仲對舊屋優先推售,若一定期限內舊房售出則按流程購買新房,二是開發商或國資平台收購舊屋,賣房款項用於購買指定新屋專案,這種方式是今年以來住房「以舊換新」的主流。

另外,對出售自有住房並購買新屋的個人或家庭給予一定的購房補貼,也是地方政府進一步促進「以舊換新」的重要舉措。

 

根據中國《證券時報》分析,若由房企聯合房仲對舊屋優先推薦銷售,在一定期限內舊屋售出則按流程購買新房,若無法售出,則新屋訂金全額退款。這一方法雖更加方便且節約交易成本,但無法保證舊屋一定能夠售出。

此外,若由房企或地方國企收購舊屋,售屋款用於購買指定新屋專案,即便舊屋不怕賣不出去,但也可能存在收購價不如預期,以及購屋者所在區域不在收購範圍內等問題,需要仔細核對當地政策的具體條款。

 

澎湃新聞5/24 日報導,據不完全統計,大陸迄今至少71城推出「以舊換新」相關政策,隨著「517」樓市新政推出,越來越多城市加速推進「以舊換新」的落地細則,一線城市「以舊換新」再擴圍;多城明確鼓勵或推動國企收購購房者手中的二手住房。專家指出,直接收購居民舊房,更具效率。

 

四、中國大陸手機以舊換新「迴圈經濟」商機驚人

 

在大陸消費品市場,手機占據重要位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頻繁的電子產品之一。

 

大陸近期積極推動「以舊換新」之餘,在「回收循環」此一面向,依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數據顯示,大陸平均每年產生廢舊手機6億至7億部,推動手機以舊換新、循環利用空間十分廣闊。

 

再依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數據指出,2023年大陸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89億部,同比增長6.5%。

而從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數據顯示,從新生出廠到廢棄閒置,一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1.9年左右,大陸平均每年產生的6億至7億部廢舊手機中,回收處理量約為2億至3億部。光是十四五時期,大陸手機閒置總量將達到60億部,二手手機潛藏價值逾6000億元人民幣。

 

如何助推二手商品循環經濟,也是課題之一。至於廢舊手機如何再生利用?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表明,目前廢舊手機循環利用途徑有三個:

1、狀況較好的,會在維修、翻新後進入二手市場售賣;

2、破損程度較重的,則會整機拆解,拆解後的晶片、電子元器件等可以用於維修,進行再利用;

3、還有一些老舊手機被拆解後,零部件和元器件無法被完整利用,拆解破碎後進行材料化回收,提煉其中的再生材料和稀貴金屬。

 

大陸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所副研究員洪勇說,更好推動廢舊手機循環利用,推出以舊換新服務,可以產生更多有效需求,同時鼓勵手機品牌進一步加快創新,促進手機市場實現更高水準的供需動態平衡。

 

至於不能繼續使用的廢舊手機,通過正規的拆解、分類、提煉和再利用,能夠產生較高附加值。一台手機總品質的30 %至40%為各類金屬材料,包括金、銀、鈀等貴金屬;40%至50%為塑膠;其餘部分為其它材料,如玻璃、陶瓷等。科學地將廢舊手機進行環境無害化處理和高效的資源化利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中國大陸補貼汽車「以舊換新」

 

為持續刺激內需消費,大陸財政部官網6/6日公布預撥資金預算通知顯示,將提供人民幣111.98億元的補貼,以支持符合政策要求的老舊汽車報廢更新,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

補貼資金中,中央財政貼息和獎補資金人民幣64.4億元(人民幣,下同),地方資金47.58億元,盼全年報廢汽車回收378萬輛。

 

上述財政部公布方案強調,擴大政策支持力道,暢通流通堵點,促進汽車梯次消費、更新消費。召集展開全大陸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展開促銷活動,並引導行業有序競爭。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因地制宜優化汽車限購措施等。

 

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1到4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765.8萬輛和768.9萬輛,較2023年同期分別成長8.6%和10.6%。這也一定程度說明了推動汽車等大宗商品以舊換新,能為拉抬大陸經濟發揮不少效益。

 

六、跋尾—中國大陸將提供全球龐大內需市場機遇

 

中國大陸經濟經過快速成長後,正在進行轉型;同時也面對「房地產風暴」問題、貿易戰問題、科技戰問題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四大挑戰。

 

未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必須找到新成長曲線、或新成長引擎,才能擺脫平庸發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這將考驗大陸官方的前瞻眼光與治理能力。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經濟轉型將會「浴火鳳凰」,形成一個龐大內需市場,但舞台再大,若你不上台,也永遠只是個觀眾?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在歐美日科技層層封鎖、貿易戰威脅下,經過內捲淨化,已淬勵出一套成功模式,吾人謂之「獒犬式競爭模式」。未來,外商想要在中國大陸內需市場上分一杯羹,恐怕,必須具備強大的戰鬥力,才能逐鹿中原!

 

■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是無可取代的乳酪!

 

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2023年11月15日在舊金山凱悅飯店與300位美國企業主管的晚宴上強調,中國是個龐大的市場,而且也是好朋友,贏得在場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蘋果執行長庫克、輝瑞董事長艾伯樂(Albert Bourla)等在座美企主管起立鼓掌。

 

前立委郭正亮強調,「一個是共產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在上面演講;下面是美國資本主義最有代表性的400家企業,在聽習近平演講?前後有十幾次熱烈、持續的鼓掌,馬斯克還第一時間貼出這張照片?這意味著什麼?」

 

這個晚宴進去還要花錢,一張門票是2000美元,主桌是4萬美元,卻爆滿!

這些企業主,沒有人強迫你來,為什麼都來了?

這個就是美國企業界的態度!這也意味著中國市場無可取代,美方阻礙交流是不現實的。

 

■大陸外交部:歡迎歐方分享中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機遇!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月22日主持例行記者會。路透提問,王毅外長剛剛結束對歐洲的訪問。此訪對於中歐關係走向傳遞出何種信號?

毛寧回應指出,中方歡迎歐方分享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機遇,積極參與中國高水準、制度型開放進程。

 

毛寧表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走過了20年,雙方已經成為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宣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中歐關係的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更加凸顯。

 

毛寧強調,歐洲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夥伴。中方歡迎歐方分享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機遇,積極參與中國高水準、制度型開放進程,相信歐洲國家會在中國高品質發展中,得到經貿、能源、綠色、數位、教育、人文等領域的合作市場機遇。

 

毛寧強調,展望未來,雙方將始終把夥伴作為中歐關係的主基調,把合作作為中歐關係的主旋律,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推動中歐關係穩中有進、行穩致遠。

 

■大陸5月財新服務業PMI升至54,寫下2023年8月以來新高

 

受供需擴張提速、尤其是需求強勁帶動,中國6/5日公布的5月財新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 PMI)為54,較4月上升1.5個百分點,寫下2023年8月以來新高,連續17個月處於榮枯線上方。

5月財新製造業PMI指數上升 0.3個百分點至 51.7,為 2022年 7月來最高。

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景氣雙雙改善帶動下,當月綜合PMI上升 1.3個百分點至 54.1。

 

另中國國家統計局6/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製造業PMI下降 0.9個百分點至49.5,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升0.2個百分點至 50.5。製造業PMI大幅回落至榮枯線下,拖累當月綜合PMI 回落 0.7個百分點至51,為近三個月來最低。

 

■大陸5月電商業績創近6年新高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6/5日公佈5月份中國電商物流指數,指數連續3個月回升,創下近6年新高。

 

5月份中國電商物流指數為113.9點,較上月回升0.7點。分項指數中,總業務量指數、農村業務量指數、物流時效指數、履約率指數、滿意率指數、實載率指數有所提高。電商物流總業務量指數連續上漲。

 

從需求來看,戶外運動、旅行裝備、外賣餐飲等旅行相關電商消費快速增長,電商物流總業務量指數和農村業務量指數分別回升2.1點和1.8點,分別達到129.8點和129.7點,相比2023年同期增速接近30%。

 

■中國最大配送平台美團Q1營收年增25%,淨利暴增75億人民幣

 

美團是中國最大配送平台。根據研究機構 ChinaIRN 數據,美團是中國最大配送平台,在 1兆人民幣市場中,市佔率高達 69%。

 

受益於經濟持續回暖和消費復甦,美團 (03690-HK)6/6 日公佈2024年第一季財報成績單,營收年增25%至人民幣 733億元,高於2023年同期的 586.2億元,其中本地核心商業收入達到 546 億元。新業務板塊營收也成長18.5% 至 187億元,虧損大降 45.2%至 28億元;核心本地商業分部的經營利潤為人民幣 97億元,經調整凈利年增36.4%至75億元。

 

美團執行長王興表示,2024年以來,中國消費市場持續穩定恢復,公司各項業務也因此取得穩健發展。美團2024年首季繼續圍繞「零售 + 科技」戰略,深耕中國消費市場及本地服務領域,研發投入 50億人民幣,持續透過科技創新推動零售行業效率提升。

 

作為產業成長的受益者,美團即時配送業務在2024年首季強勁成長,外賣業務年活躍使用者增至近5億,中高頻使用者的交易頻率年增率進一步走升,即時配送訂單數年增 28%至 54.6億筆。

 

餐飲外賣方面,美團支持數百萬商家和品牌順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趨勢,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賦能商戶的在線運營,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選擇,像是「萬物到家」正成為新的大眾消費趨勢,美團閃購保持高速發展動能。

2024年首季,美團閃購日均訂單量達 840萬,年活躍用戶數和交易頻率年增率均呈強勁成長態勢。

 

美團還抓住假日消費、家庭團聚等場景,透過直播、線上線下聯合促銷等為到店業務商戶提供更高效的行銷策略,為消費者精準提供多元化優惠服務,不僅滿足本地居民的日常需求,更涵蓋遊客和返鄉人群尋找本地店鋪和折扣需求,進一步深化消費者對美團提供高 CP 值供給的認知。

 

在5月的五一假期,「味蕾遊」、「縣域遊」等等成為消費新趨勢,美團全國餐飲食堂訂單量在假期前三天較去年同期成長逾73%,部分餐廳排隊等位超過1000桌。小縣城、低線城市等小眾目的地客流在假期大幅成長,縣域本地生活服務消費年增率亦達37%。

 

■麥當勞、KFC等西方速食商正遭中國同行步步進逼

 

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日報導指出,西方連鎖速食業者在中國市場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例如麥當勞 (MCD-US) 和肯德基正遭中國同業競爭對手華萊士、塔斯汀痛擊。

 

早期,西方連鎖速食商麥當勞與肯德基等知名品牌在中國毫無對手,截至2023年年底,麥當勞在中國擁有 5900家門市,未來 5年還將展店至 1萬家;肯德基2023年年底則達到萬家門市的規模。

 

雖然西方速食業者在中國本土也不乏挑戰者,但這種挑戰在初期主要以山寨店為主,個體經營者很難撼動有著上百年的經營經驗、成熟供應鏈管理跟強大集團後盾支持的西方連鎖速食商,因此西方速食業者在幾乎沒有競爭者的環境下,可以安心在中高端市場賺錢。

 

但隨著中國對手在經營水準和體量規模上崛起,西方連鎖速食商開始和中國西式速食對手短兵相接,目前只能選擇「快速下沉」的戰略來應對,破解發展增量難題。

 

根據艾媒諮詢統計,2023年中國速食市場規模成長到人民幣 3687.8億元。

而且,中國速食品牌逐漸開創出精準的市場定位與親民價格策略,在西方品牌壟斷的產業裡開闢出一條特色發展路徑。

 

例如2001年,華懷慶與華懷余兄弟集資 8萬人民幣在福州開設了外國味十足的「華萊士」速食店,但在經營上卻避開所有西方連鎖速食商的定位,定價上一定比肯德基、麥當勞的一半還低,門市設立方面則主攻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店鋪設計上也將門市面積控制在較小規模內。

 

2018年,魏友純「師從」華萊士,對自己創辦 3年的塔斯汀品牌進行改革,在漢堡中加入中餐口味的梅菜扣肉、北京烤鴨等食材,打出「中國漢堡」的品牌定位,迅速與其他品牌拉開差異化,但在選址和價格策略上,仍一直聚焦於三、四線以及縣城市。12到 25人民幣的價格一度被網友戲稱為「縣城青年最愛漢堡」。

 

2017年 10月,陸正耀在北京銀河 SOHO開設第一家瑞幸咖啡,主打比星巴克便宜的優質咖啡和小食,以致於到了後來庫迪咖啡加入戰局時,更掀起 9塊9 的價格狂潮。

 

這些跟西方速食連鎖商區隔市場的中國速食業者,很快便獲得極大的成功。

華萊士營收十年內從 6.7億人民幣成長至 88.19億人民幣,凈利從 0.09億成長至 2.58億人民幣,成長幅度分別高達 1216%和 2767%。目前,華萊士門市數量超過 2 萬家,在一線城市已有 1400 多家。

 

塔斯汀目前的門市數量,也由 2019年的 32家成長至2023年的 4643家,估值達 70億人民幣。

 

根據美團數據,2023年 1月至 11月闖入一線城市的「縣城大型餐飲品牌」訂單和用戶數平均增速都超過 50%,尤其在上海,主要「縣城餐飲品牌」平均門市數量去年以 225% 成長速度成長。

 

咖啡方面,瑞幸咖啡則在開業兩年後赴美上市,成為當時全球從成立到IPO最快的公司。

瑞幸2023年總凈收入年增 87.3%至 249.03億人民幣 (約 34.5 億美元),在年銷售規模上首度超過星巴克中國的 31.6 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當西方連鎖速食商的經營模式、供應鏈管理等核心競爭力已經不再是秘密的時候,以及在「高性價比消費」模式日漸盛行的當下,洋速食的品牌吸引力已經下降了。相比之下,肯德基跟麥當勞首度在中國發展遭遇瓶頸,2024年首季財報均呈營業獲利率下滑表現。面對著中國同業的強勢競爭,這些西方連鎖速食商開始選擇快速下沉策略進行應對。

 

2024年,肯德基指出,目前百勝中國近幾年有超過一半的新門市位於低線城市;而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也多次表示,一二線城市外,下沉市場將是麥當勞重點部署的區域,2023年中國總門市數有一半位於三四線城市;而星巴克中國看重的不僅僅是全國 300多個地級市場,也包括近 3000個縣級市場。

 

同時,西方連鎖速食業者開始無限接近中國同業的價格,肯德基5月推人民幣 9.9 元特價漢堡,麥當勞也連續好幾周推出每天「十元吃堡」的套餐,且 9塊 9 的風潮也席捲星巴克中國。在瑞幸、庫迪們掀起的價格戰面前,星巴克也不能免俗了。

 

■福特在中國銷量,過去8年暴跌逾六成,大虧70億人民幣!

 

美國三大汽車集團之一的福特汽車 (F-US) 近年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銷售下滑,從 2016年高峰127萬輛,降至2023年的46.7萬輛,短短8年間大幅衰退63%,暴虧 70億人民幣,這家百年車廠在中國深陷泥沼,究竟發生什麼事?

 

基本上,福特在中國銷量崩盤是從福克斯的三缸機開始的,從2015年車款開始,Focus 採用三缸機,2019年車款更全面換三缸機。中國消費者對三缸機相當排斥,福特因而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之後雖然Focus換回三缸機,但將之前先進的 8AT變速箱換成 6AT變速箱,又挨批「明升喑降」,中國消費者根本不接受此「降級」,福克斯最終停產。三缸機的福克斯,自此拉低中國消費者對福特其他產品的觀感。

 

其次,福特頻頻發生品質問題,也讓中國消費者耐心逐漸消磨殆盡。

Focus漏油、內部裝飾飄異味,多款車型出現斷軸等問題嚴重影響福特的品牌力和聲譽,消費者自然將之拋棄。

 

2019年之後,福特推出 Escape、EVOS等全新車款,還實施更本土化的「福特中國2.0」發展理念。雖然有過短暫復甦,可是中國自主品牌在此時快速崛起,以及在日系、德系產品的雙向擠壓下,福特顯得力不從心,只能節節敗退。

 

加上,全球電動車浪潮崛起,中國開始如火如荼地投資新能源車,福特依舊反應慢半拍,也是福特銷量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令人慘不忍睹。

 

■華為「鴻蒙」在大陸市佔首度超「iOS」

 

根據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發佈的最新數據,華為的「鴻蒙」系統在中國和全球正快速擴大影響力。

 

在全球智慧手機作業系統中,「鴻蒙」經過2023年一整年的努力,全球市佔率從 2%增加一倍至 4%;反之,蘋果 (AAPL-US) iOS 系統則由於缺乏新的功能,2024年首季全球市佔率從2023年末季的 23%下滑至19%。

 

在大陸市佔率,鴻蒙2024年首季市佔率也從2023年末季的 16%增加至17%,這也是鴻蒙首次在大陸市場超越蘋果 iOS,也是首個國產作業系統超越蘋果,且隨著華為下半年智慧手機Mate70 系列的推出,鴻蒙市佔率料將進一步擴大,進一步拉開與 iOS 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三星推出的開源手機作業系統 Tizen或微軟 (MSFT-US) 曾推出的 Windows Phone、黑莓機的 BlackBerry OS 跟 Google(GOOGL-US) 物聯網作業系統 Fuchsia OS,都只在復刻 Android 或 iOS,沒有創新、也沒有差異化,反之,鴻蒙之所以能成功,在於其具有領先的技術,以及一大批產業夥伴同心協力主動構建原生應用,構建原生生態。

 

以技術層面為例,鴻蒙系統的分散式架構和原子化程式設計框架,應用開發者可以只寫一次代碼,在所有螢幕上都能跑,加上鴻蒙系統的安全、AI等基礎能力,將安全性部署到了內核層,並將各種能力硬化到晶片層面,這就讓很多新的、更高級別的安全管理規則能夠落實。也就是說,鴻蒙技術上「遙遙領先」,而非單純的復刻。

 

另在生態上,由於受美國制裁影響,包括開源的 OpenHarmony 在內的鴻蒙在中國國內得到空前的支援力度,基於 OpenHarmony 開源而構建的行業應用如礦鴻、電鴻、港鴻、車鴻等 30多款產業級 Harmony 已運作逾一年。

 

此外,在大眾應用上也得到各大網路大廠空前的支援,截至 4月,在常用的 5000多個應用程式裡,有 4000多個應用程式已經確定遷移計畫,還有不到 1 千個應用程式正在溝通中。

 

目前,無論在技術上或是在生態搭建上,唯有鴻蒙具備挑戰及超越現有作業系統能力,足以打破 Windows、iOS、Android 對於全球PC、手機等作業系統壟斷局面。

 

■全球大品牌難捨大陸市場無可取代的乳酪,只能拉長戰線苦戰!

 

多年來,全球商業巨頭們紛紛湧入中國市場,造成全球經濟新一波長達數十年的榮景,跨國企業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儘管近年來受中國疫情影響與房地產危機導致中國經濟陷入低迷、青年失業率攀升、消費需求轉弱,但是許多跨國公司仍不打算很快撤離中國,蘋果、寶潔等大企業正調整步伐,寄希望於中國市場的需求反彈。

 

雖然2023年iPhone和iPad在大中華地區銷售放緩的情況下,蘋果公司CEO庫克(Tim Cook)表示,「蘋果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已有30年,從長遠看,仍然對中國市場非常樂觀。」

 

生產日常消費品的寶潔公司CEO莫勒(Jon Moeller)也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1月他在中國待了6天,會見員工、政府官員,並與消費者互動。他現在更加堅信,中國市場的挑戰只是暫時的,未來幾年公司將有機會拓展業務。

 

凱投宏觀預測,中國2024年的經濟增長率將低於4%,原因之一是建築業低迷和出口下滑。不過,該研究機構預計,政府的刺激措施和家庭支出進一步增長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提振中國經濟。

 

其他的一些指標顯示,在華的美國企業高管樂觀情緒正在恢復,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在公佈的調查報告中稱,與2023年秋季相比,中國的2年商業前景有所改善,投資吸引力在先前的急劇下降後有所回升。

 

中國消費者信心增加正是西方奢侈品公司最想看到的,他們多年來進軍中國市場贏得高淨值消費者的青睞,賺到豐厚的利潤。

LVMH集團CEO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表示,與2019年相比,光顧LVMH集團中國國內門店的中國顧客數量增加了一倍,而中國遊客在海外的消費則一直在下降,「中國人在國內的購買大幅增長,我們必須滿足這一需求。」

 

星巴克表示,來自中國國內競爭對手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他們都在努力爭取吸引更多的消費支出。現在,中國消費者更加審慎,快速成長的競爭對手挾著優惠促銷活動,對中國星巴克造成挑戰。他們將為中國消費者推出新產品,並與網紅合作以加強數位行銷。

 

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 則表示,中國汽車企業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特斯拉正面對比亞迪激烈的競爭。

 

■看好中國市場潛力,滙豐砸36億美元收購花旗中國個人財管業務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滙豐中國」)6/11日宣布,正式完成對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花旗中國」)個人財富管理業務的收購,並表示堅定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將支持海內外客戶把握中國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機遇。

 

隨著交易的完成,滙豐中國已承接花旗在全大陸11個主要城市的個人財富管理客戶及相關資產;同時,超過300位原花旗相關員工也已正式加入滙豐。

 

滙豐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表示:「滙豐堅定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並立足長遠持續加大投資。近年來,集團對大陸的投入已達數十億元人民幣,其中相當一部分聚焦於高速發展的財富管理領域」。

 

滙豐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全球行政總裁馬勵濤則表示:「滙豐致力於成為大陸領先的國際財富管理機構。在滙豐中國財富管理業務保持增長勢頭的基礎上,本次收購進一步印證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並將支援我們繼續協助客戶優化資產配置,提升長期投資回報。」

 

2023年,滙豐集團在中國大陸的財富管理投資資產比2022年增長53%,財富管理客戶總數同比增長超過30%。2024年第1季,滙豐集團在亞洲市場的新增投資資產淨值同比增長33%至190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市場同期新增投資資產淨值同比近乎翻倍。

 

■台企如何融入大陸「內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兩岸貿易一直保持高位運行。

2001-2022年,兩岸貿易年均增速11.5%,2021年達到歷史最高3283.4億美元,2023年1-10月2199.12億美元,其中,大陸自台灣進口1636.15億美元。

 

兩岸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更為密切。

一方面,兩岸中間品貿易占比超過85%,2015-2022年,大陸自台灣進口的「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等」,年均增長率11%。

另一方面,台企對大陸製造業投資力度不減,中西部地區成為投資熱點。

 

目前,絕大多數台企認為,面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外需不足,有必要拓展大陸內需市場,但轉型內需仍存在顧慮、正遇到一些現實困難。

一方面,不少台企長期以來形成了以外銷為主的發展路徑依賴,目前暫時還沒有把拓展大陸內需市場提到優先考慮上;有一些台企雖然已經開始搭建大陸營銷體系,但推進比較慢。

另一方面,台企面對最多的問題包括:要素成本高;市場競爭激烈,台企對現有行銷模式不熟悉、通路體系建設成本高。此外,缺少自主品牌、無法同等參與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等,也是台企碰到的現實困難。

 

加上大陸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台灣的獨享優勢減弱。對比《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不僅受惠領域、內容有缺失,效益也大打折扣。另一方面,RCEP生效後,區域內產業分工合作格局面臨重構,台灣產業發展正面臨來自韓國、馬來西亞等強有力競爭者的挑戰。

 

尤其,中國大陸在歐美日科技層層封鎖、貿易戰威脅下,經過內捲淨化,已淬勵出一套「獒犬式競爭模式」。未來,台商、外商想要在中國大陸內需市場上分一杯羹,恐怕,都必須具備強大的戰鬥力,才能逐鹿中原!

台企有志之士必須儘早融入「內循環經濟」發展格局,實現自身轉型升級、才能分享大陸「內循環經濟」發展的紅利。否則,面對這個龐大內需市場,但舞台再大,若你不上台,也永遠只是個觀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