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交易」重現江湖
2home.co 楊惟婷
川普7/13日賓州造勢場上遭開槍襲擊,雖右耳上半部被子彈劃過濺血,但在撤離現場時,川普挺身而立,高舉拳頭呼喊「Fight」,這一瞬間被媒體廣泛傳播,受惠於美國精神對於「強者」形象的偏愛,此次事件可能進一步提振川普的支持率。
川普已無大礙,並已被共和黨正式提名成為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副總統人選也出爐,為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 (J.D. Vance)。分析表明,川普遇襲事件發生後,川普在全國民調中領先拜登,11月獲勝的可能性攀升,甚至有些人轉向支持共和黨,加大了對眾議院的押注!
反觀《紐約時報》知名的政論家弗里曼評論說,「拜登是好人,但是他一定不要參選」。但是,拜登仍重申「除非被火車撞上,否則不會退選」!
只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當川普可能勝選,金融市場最忐忑不安的是,全球股市、房市正處「高處不勝寒」。一旦,川普這狂人再度入主「白宮」,將對國際政經情勢造成何種衝擊?
想了解「川普主義」(Trumpism)將對國際政經情勢造成何種衝擊,吾人可由川普的政策主張進行剖析,或許,可理出「川普交易(Trump Trade)」的脈絡。
一、剖析川普的政策主張
川普一向主張「美國優先」,將美國的「國家利益」置於首位。
川普經濟學,就等同於「高關稅、低利率與低稅收」,
…就是只想把製造業逼回美國。
但生產效益呢???這不關川普的事!!!
只要拿穩鐵鏽區的「選票」,就好!
- 川普的「外交政策」主張:
川普在外交上採取強硬姿態,並試圖以此為基準重塑美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
川普對「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持懷疑態度,主張美國應擺脫國際組織和協議的束縛,單獨行動以維護自身利益。
川普在和拜登辯論中非常自豪地說,「在他任內,沒有一名美國士兵在戰場上喪生。」
他一貫的論述,是反對美國繼續支持烏克蘭。亦即他會「立刻停止俄烏戰爭」。
他一再提到,美國已經為烏克蘭花了2000億,比歐洲國家多出一倍。
對北約,他說,如果歐洲國家沒有交足「保護費」,他就不會保護它們。
他對美國每次在戰爭中花錢非常痛心。他把拜登認為是美國信守條約的義務轉變成「金錢交易」來衡量。骨子裡,川普討厭這種冤大頭式的「聯盟體系」,他用一種語言——「讓美國再偉大」——來推動他的「孤立主義」!
- 川普的「貿易政策」主張:
川普在「貿易政策」上亦採取強硬姿態,其中就包含貿易保護主義。
川普一向認為「自由貿易」損害了美國的製造業和就業機會,主張對中國等貿易夥伴實施「高關稅和貿易壁壘」,以保護美國企業和勞工的利益。
川普一個為人熟知的經濟戰略就是「增加關稅」。他要向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增加10%的關稅;對中國增加60%的關稅。這是他在上一任中已經啟動的政策,以此來逼使美國的製造業回流。他也希望與中國供應鏈脫鉤。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是「弱勢美元」的信仰者,他想用「弱勢美元」提振出口產業——來推動他的「讓美國再偉大」主義!
- 川普的「財稅政策」主張:
2018年稅改法案中大部分個人所得稅條款將於 2026年 1月到期,川普若當選可能延長個稅法案期限,並將進一步「調降企業所得稅」至 15%,以刺激投資與消費。
同時川普也在 6 月的內華達集會中表示將取消對小費課稅,進一步加劇財政赤字壓力。
- 川普的「產業投資政策」主張:
川普可能部分扭轉 2021年以來拜登三大法案的實施,尤其是「綠色能源和電動汽車」可能發生較大轉變,其政策更支持「傳統製造業和石油、天然氣」等。
- 川普的「移民政策」主張:
川普強調,美國需要的是有技術型移民,應該允許美國大學畢業的外國人獲得綠卡。對於非法移民,川普在競選主張中表示,將暫停各類援助計畫、加強移民意識形態篩檢,並可能恢復興建邊境牆。
同時可能終止非法移民子女自動取得美國身份,禁止生育旅遊。
二、美國「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山雨欲來、風滿樓
現在距離8/19日民主黨舉行的提名大會只剩下幾個星期的時間,即便拜登最終退出,其他候選人倉促入局,也難有勝算。總之,民主黨目前面對的是一個無解的困局。
總之,川普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可以說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這對美國國內的政治生態和國際關係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川普第一次進白宮時,他在國際關係中已走「孤立主義」,在經濟關係中走「保護主義」,在移民政策中排拒有色人種移民,它們的根都是「民粹主義」。
例如,中東的亂局使伊斯蘭難民移民歐洲,促動歐洲的民粹主義抬頭,同理,中美洲的移民促動了美國的政治向「極右」轉彎。
而「民粹主義」正是川普茁壯的養分,所以此次川普二進白宮時,恐怕他只會變本加厲。因此,美國在國際關係中已走「孤立主義」,在經濟關係中走「保護主義」,應當是無可避免了!
三、面對川普入主「白宮」的可能衝擊
目前民主黨陣腳大亂,陷入恐慌的民主黨要求拜登退選的呼聲高漲,並紛紛提出可能替代人選。
反觀,川普陣營聲勢大振,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可能性水漲船高,將對國際政經情勢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政治上的可能衝擊—「孤立主義」
由於拜登與川普在「反中」的立場差異性不大,甚至是「川規拜隨」。
只是拜登善用外交手段,抱團抗中網絡、圍堵中國崛起,其中包括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最近更形成美日韓、美日菲準同盟關係、美越印三邊聯盟,以及既有的「五眼聯盟」。
因此,無論拜登與川普那個人當選都會持續挑戰中國。他們在反中情結上,只會比狠的。
■經濟上的可能衝擊—「通膨」、「通膨」、「通膨」
- 高盛:若川普實施「全面關稅政策」,將引發全球經濟震盪
川普再次提出其具有爭議的「全面關稅計畫」,市場反應迅速而多變。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祖斯預測,這項政策可能引發美國通膨上升,同時迫使聯準會進一步升息。
根據哈祖斯的分析,如果川普實施新關稅提案,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將可能提高 16 個百分點達到近20%,將是二戰後的最高水準。
他警告提高關稅可能引發包括全球報復性關稅在內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形成貿易戰。
即使沒有貿易戰,哈祖斯預計歐洲央行和聯準會將在未來兩年內將政策利率降低 150 至 200 個基點。
然而,如果貿易戰爆發,對美國和歐洲的通膨及經濟活動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具體而言,美國的通膨率預計將上升 1.1個百分點,而歐洲的通膨率僅會溫和上升 0.1個百分點。
在經濟活動方面,歐元區 GDP 預計將受到 1 個百分點的衝擊,而美國的衝擊預計為 0.5 個百分點。
這種不對稱影響主要反映在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上,對歐元區投資的負面影響大於對美國的影響。高盛採用泰勒規則分析發現,對美國貨幣政策的影響要顯著偏緊,將上升 130 個基點;而歐洲央行的影響則略微偏緊,利率會下降 40 個基點。
- 魯比尼:川普再次當選可能引發「保護主義」和「貿易戰」
川普這次選舉政見以對外「加徵關稅」和對內「減稅」為主軸。
川普「關稅」政策可能會改變 100多年來的「自由貿易」立場。
經濟學家魯比尼警告,川普再次當選可能引發「保護主義」和「貿易戰」,這對市場來說無疑是一種威脅。
魯比尼指出,任何「關稅」都是一種倒退的稅收形式,這將增加進口物價,進而導致「通膨」上升,對「債券市場」構成巨大壓力。
另川普的「減稅」政策恐導致美國財政惡化與「通膨」,引發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
近期隨著川普獲勝機會增加,市場出現了「川普交易回歸」的現象,反應在美債曲線走陡、美股波動率上升。
- 清崎徹:美股、房地產恐崩,比特幣上看一千萬美元
著有《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清崎徹以美國債務問題為依據指出,在背負近35兆美元的債務下,美國目前要支付聯邦預算的 16% 用於還債且債務仍在不斷增加,過去十年每年都增加,沒有停止跡象,這將導致美元越印越多。
隨著越來越多貨幣進入流通,每1美元價值都會因通膨走降,導致物價飛漲,最終導致人們對貨幣失去信心。因此,清崎徹認為美國的債務問題最終將導致美元崩潰,資產市場也將跟著崩潰。
清崎徹在 X平台上最新預測,比特幣價格將上看每枚1000萬美元,並認為美股、甚至房地產,將很快遭遇大崩盤。
四、金融市場最關注的「川普交易(Trump Trade)」
「川普交易」的話題最初出現在2016年川普第一次當選總統時,而2024年此話題也再度被點燃,亦指川普的政策及其政治傾向,對全球投資者所進行的投資策略會造成什麼影響?
■什麼是「川普交易」(Trump Trade)?
近日「川普交易」的話題也再度被點燃,什麼是「川普交易」?對投資者有什麼影響?
所謂「川普交易」係指基於川普的政策以及其政治傾向所進行的投資策略,這樣的交易模式最初出現在2016年川普首次當選總統期間,當時市場對川普承諾的減稅、放鬆金融管制和基礎設施投資等政策反應積極,此外對於氣候變遷、反壟斷等議題也更加寬鬆。如今,隨著川普可能再次當選,這一投資概念再度引起關注。
■「川普交易」主要特徵有哪些?
「川普交易」主要特徵如下:
1、支持傳統產業—尤其是石化燃料
川普交易的重點之一在於對傳統產業的支持,特別是能源產業(尤其是石化燃料)、國防和航空航天產業(受益於川普的強硬國防政策)、金融服務業(預期會放鬆金融管制)、基礎建設和建築產業(基建投資計畫)、生技醫療股(撤換歐記健保、增加醫療價格)等。
2、中美貿易政策—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額關稅
川普曾表示,若再度當選將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額關稅,這無疑將對中美貿易關係造成重大沖擊。
與此同時,那些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企業也將面臨嚴峻挑戰,但可能有利受惠於貿易保護政策的車廠、鋼鐵廠等美國製造業,尤其可以關注那些專注於美國國內市場的公司。
3、財政與貨幣政策—減稅與低利率
川普偏向減稅的政策對企業獲利具有正面影響,過去2017年就曾通過減稅與就業法案大幅下調個人及企業所得稅,未來如果再次當選,這一政策可能再度興起,應有助於選擇性消費品產業的表現,不過也加劇了市場對於政府預算赤字上升的擔憂。
但美國前總統川普6月底接受美媒專訪的內容於7/16日刊出,川普在專訪中公開呼籲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選前勿降息」,勿幫拜登撒錢、助選,如此,他在11月總統大選獲勝,將會讓鮑爾做完此一任期,他也將考慮讓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擔任美國財政部長。—-赤裸裸的期約賄選!!!
4、支持加密貨幣—金融鬆綁
川普在近期的總統競選活動中,開始支持加密貨幣,並抨擊民主黨試圖監管這個產業,因此廣受幣圈人士支持,而川普在本次槍擊事件死裡逃生後,比特幣也迅速站回6萬5,000美元之上。
有鑑於川普表示將推翻拜登的電動車政策,從拜登推出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中獲益的清潔能源和電動車企業預計將面臨挑戰,不過類似第一太陽能(FSLR)仍可能因對中國製造的零件徵收關稅而受益。
■「川普交易」的熱門標的
與所謂的「川普交易」相關的資產範圍從美元到美國國債,再到私人監獄、信用卡公司和健康保險公司的股票。
川普曾表示,如果再次當選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 10%的關稅,這種投資者心目中的「川普交易」預計將激勵「避險資產」可能先衝一波。例如,「黃金」再創歷史高點,我們也看到日元被買入,資金並流入比特幣。尤其,黃金受惠實體需求和利率下降等利多,可作為通膨和地緣衝突的避險工具。
投資者也認為川普的高關稅、反移民和赤字財政政策將導致通膨、迫使債券殖利率再度上升。
■「川普概念股」再成投資人關注焦點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遇襲後被看好勝選機率提高,所謂的「川普交易(Trump Trade)」重新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川普受槍擊後,引發「川普概念股」強勢上漲,包括「川普媒體科技集團」股價一度大漲50%,比特幣和美國監獄營運商也在川普政策的影響下大幅走高。同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計畫每月以大額捐款支持川普,加上關稅政策利多,特斯拉股價也小幅走升。
- 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母公司川普媒體與科技公司 (Trump Media & Technology) (DJT-US) 股價7/15日一度大漲 50%,係因市場反應前美國總統川普遇襲以及其機密文件案被駁回的消息,也創下自川普媒體與數位世界收購公司 (Digital World Acquisition Corp.) 合併以來的最高成交量。
- 比特幣連續兩日大幅上漲,7/16日晚間接近6.5萬美元,直逼一個月內新高。
其中川普對加密貨幣的支持態度,正是比特幣連日上漲的關鍵因素。
拜登政府現在對加密貨幣實行嚴格監管,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兩年內合計對主要交易平台開出50億美元罰款。反而,川普選擇向加密貨幣示好,可能是爭取年輕選民和金融科技業選票的重要手段。
- 美國監獄營運商股價也集體走升,Geo集團(Geo Group)股價上漲近10%,美國矯正(CoreCivic)股價也上漲8%。分析指出,川普上任後若收緊邊境管制政策,會有更多無證移民被安置於私人拘留機構,公司獲利也會水漲船高。
又如,槍支製造商如 Smith & Wesson (SWBI-US) 和 Sturm Ruger(RGR-US) 的股價也獲得動力,前者漲逾 11%,後者也見漲 5% 以上。
- 馬斯克宣示向支持川普的政治團體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America PAC)每月捐款4500萬美元。加上,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的提議,有助於特斯拉未來繼續維持盈利,亦使特斯拉股價兩日內上漲1.5%。
但鑒於一些分析師預估若川普重返白宮,不確定拜登時期《通脹削減法案》所提供的利好綠能政策是否會受刪減影響。
- 機構分析師也列出美國相關可能受惠的「川普概念」股票,包含能源產業的雪佛龍 (CVX)、埃克森美孚(XOM)、西方石油(OXY)等,國防類股票則有洛克希德馬丁(LMT)、諾斯羅普-格魯曼(NOC)等,原物料方面的紐柯鋼鐵(NUE),加密貨幣相關的Coinbase(COIN)、MicroStrategy(MSTR),健康保險業者UnitedHealth(UNH)、 Cvs Health(CVS),此外還有川普有持股的媒體科技集團Trump Media&Technology Group Corp(DJT)、川普的創投公司Narya Capital投資的媒體平台Rumble(RUM)等。
■川普若當選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市場普遍認為,川普的政策可能會重新點燃「通膨」,例如提升關稅和寬鬆的財政政策,同時對移民的限制也會緊縮勞動市場,增加薪資上漲可能性,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美國長天期債券殖利率上升,債券市場可能會面臨壓力,進而使得利率曲線變得更陡。
而就美股的影響,如果川普勝選可能減稅和擴大貿易保護,有利能源、金融和美國製造業三個板塊;拜登勝選可能提高稅率不利於科技業,但有利能源轉型和基礎建設從中受益。
根據金融諮詢公司 deVere發布的報告中稱,如果川普贏得大選,能源、製造業和銀行這三個板塊將受益。
deVere執行長 Nigel Green指出,共和黨的反ESG議程有望給能源板塊帶來提振;「美國優先 (America First) 」 外交政策的重新實施有望給製造業板塊帶來提振;川普政府減少銀行監管、向氣候變化監管說不和個人減稅政策,有望提振銀行股上漲。
另花旗 (Citi)分析師團隊稱,「我們最看好的『川普交易』是銀行,我們認為,符合預期的財報將提高銀行股的吸引力。」
但無論誰勝選,都將持續中美貿易科技戰。
- 「川皇」索取「保護費」,驚嚇全球半導體產業!
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日前接受外媒專訪時,談及「台灣議題」時直言,美國保護台灣多年,但台灣卻偷走了晶片事業,台灣應該付美國「保護費」。
川普直白提出「台灣偷走了所有晶片業務,卻要美國提供保護,台灣應該付錢」,引起台灣社會譁然,當然台股也以「崩跌」來表白心意。
當日美股主要指數除道瓊外均收黑,半導體類股更是大幅下挫,那使達克指數重挫那指重挫512點,2024年最糟,與台股連動密切的費城半導體狂跌近7%。即將在隔天舉行法說會的台積電ADR也重挫7.98%。嚇死寶寶了!!!
川普任內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7/17日也大言不慚地表示,「台灣應該大幅度增加國防支出,他粗估,可能至少要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他也認為台灣人應該展現意志。」
歐布萊恩應改個名字,改叫—「歐削凱子」!!!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副手范斯(J.D. Vance)7/17日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接受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范斯演說當天,強調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到美國製造的標籤(Made in USA),「非必要,我們不會讓孩子上戰場」。
繳了「保護費」,就有「保障」?這答案,「烏克蘭」點滴在心頭!!!
■投資人接下來該如何因應?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大選還有將近4個月的時間,仍是一段相當難熬的時間。
- 短期,金融市場無法擺脫政治的風險和波動
雖然金融市場普遍預期政治事件,從長遠來看,不會破壞股市的發展軌跡,但政治事件短期仍可能導致市場波動。
此外,按過去經驗顯示,若市場預期美國執政黨在總統大選中未能連任,股市將在11月大選前面臨修正的壓力,按過去經驗,平均而言在9月份股市將展開一波修正,反映一次利空測底。因此全球股市在9月中要嚴防回檔。
- 美國Fed轉性「唱鴿」,市場預期美國9月降息機率高!
另外,美國聯準會可能在9月份降息,因此,股市回檔,將吸引多頭抄底。
尤其現在市場認為川普遇襲後當選機率已大幅提高,基於風險趨避,11月大選底定前,市場勢必鎖定「川普交易」為選股方向。
例如,一般認為川普當選後將可能鬆綁美國金融服務業相關監管政策,對金融業而言,並要求聯準會利率政策走向寬鬆等,都會影響金融業營運以及獲利。
- 川普當選後,未來四年將使「通膨」加劇
川普一再宣稱,拜登任內美國通膨竄升至40年高點。因此,川普政見宣示「戰勝通膨,解決生活成本危機,改善財政狀況,恢復價格穩定並迅速降低物價」。
但是,川普推出「高額關稅、全面減稅」政見,可能會推高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可能會比拜登時代更嚴重。
那川普又如何降低通膨?
川普祭出5個關鍵支柱,即放棄對美國內能源生產的限制、削減「浪費」的政府支出、減少對金融業監管、打擊移民以及恢復國際和平。不過,川普實現這些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仍是問題。
但《華爾街日報》5日至9日調查68位專家看法,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川普祭出調升關稅與打擊非法移民的政策,倘若他重返白宮,通膨、財政赤字與利率仍會升至更高。
其中針對進口商品課徵10%的「基本關稅」(baseline tariff)—-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雅羅斯(Bernard Yaros)認為,這計畫將損害美國經濟,加劇通膨。
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政策研究主任史特倫(Michael R Strain)則認為,「若川普真在很短時間內驅逐數百萬移民,將導致相關行業的工資大幅上漲,而中間很大部分負擔將轉嫁給消費者。我們預計會看到新鮮農產品價格飆漲,酒店客房價格狂升,餐廳餐點價格大漲。」
普林斯頓教授希達也分析,大幅減稅與降低通膨的核心目標相背離,「如果川普言出必行,它將擴大經濟活動,增加(美國政府債務)的利息成本並推高通膨」。
- 長期,將回歸投資的重要因素
股票市場受多種因素影響,不論川普是否再度當選,投資人都應該謹慎觀察未來市場的變化,尤其面對美國財政赤字擴張和高關稅戰應保持警惕,在短期波動加劇下,投資組合可納入「避險資產」,如美債、黃金以及健保類防禦型股票。
長期而言,影響投資的重要因素,仍聚焦在經濟成長、貨幣政策以及企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