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第三次分配」鋪路的「反壟斷法」

為「第三次分配」鋪路的「反壟斷法」

                                       2home.co楊惟婷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作為一個企業家,特別是一個好的企業家,如果在你成功之後,您如何做一些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才能符合社會期待?

 

一、地獄的路是「高調」、「炫富」鋪出來的

在大陸,每一場盛宴的背後,都有著資本與權力格局的流變。從燈火初上到杯盤狼藉,從觥籌交錯到茫然四顧,從繁華到離散,從飛揚到落幕,映射出一個時代的背影。

但世事如煙。再高的大樓,也可能傾倒於頃刻。過去幾年,大陸對幾家積累了龐大風險的金控集團進行了處置,例如明天系、安邦系、華信、海航等等。回顧近幾年多位企業界叱吒風雲重量級人士一一落馬,有的已判刑入獄,例如安邦集團董事長吳小暉;有的則逮捕數年至今完全沒有下文,如明天系的實際控制人肖建華人間消失;又如海航集團董事長王健在法國普羅旺斯公務考察時意外跌落,傷重不治,此皆引起中外媒體的普遍關注。

 

再看看那一位喜愛在受訪時高放厥詞的前大陸首富,萬達集團王健林—-
曾經那句「定個小目標,先賺一個億」、「自家錢,我咋花都行!」
這幾句話,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多少人曾對其頂禮膜拜。
當時,王健林真的有資本說這樣的話,因為他是當時最富有的人。

當年大陸首富、亞洲首富的萬達集團創辦人王健林,以房地產起家;2000年後在全民搶購房地產的熱潮下,把王健林的萬達集團推上了頂峰;2012年集團資產就已經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年收入1400餘億元,每年納稅與淨利潤都是百億起跳。

2010年左右王健林開始把投資轉向購置海外資產,動用數百億資金連續併購了外國的電影、文化旅遊與房地產業,並進軍好萊塢參與電影投資,其動作聲勢之大,令外國投資者與企業界咋舌。

 

但實際上萬達與其地房地產業一樣,營業資金絕大部份都是來自於銀行體系,透過官僚系統人脈搬動銀行資金大砲來商場上與對手廝殺。

2017年3月當時的大陸央行副行長、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他也是最近約談馬雲的4大金融監管機構代表之一)透過安排好的官方媒體放話,暗指萬達企業大量對海外投資「有一些做假,以投資為名,實際是包裝了大量資產轉移。」
隨後大陸《央視》連續訪問官員與學者,檢討某些企業的「非理性投資」實際暗藏轉移資產的弊端,銀監會隨後開始對銀行查帳,檢討包括萬達等數個企業集團的授信風險。

 

老練的王健林見情勢不妙,3個月內將數年來購入的酒店、文化旅遊產業全部打包出售,接著連續拋售海外資產,由於資產太多,一直賣到2020年的9月才全部出清。此後再也沒看到王健林堂而皇之地批評經濟政策,或是教人經營企業與人生,以前高調到每天都看得到他的新聞,這些年幾乎就像失蹤了一樣。

 

為什麼明明一手好牌,王健林最後卻落個全盤皆輸了?
回顧王健林的海外投資之所以被叫停,是因為他使用的資金實際上是銀行貸款,而不是他自己的。既然他的錢不是自己的錢,而是國家的錢,那麼國家一定會對此關注,因貸款這麼多用於海外擴張,會導致外匯資本過度外流。
如果他用自己的錢,國家也不能阻止他。

所以,是他的「高調」、「炫富」,為自己惹火上身—-財不露白啊! !

如果說20年前最風光的商人是王健林,那這5年最風光的就是馬雲了。2015年在遼寧省瀋陽市王健林與馬雲握手交談,當年馬雲超越王健林成為新的中國首富。

馬雲在2020年10月於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中,指責大陸金融監管制度。自馬雲演講槓上4大金融監管機構,螞蟻金服上市案遭砍,他也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外界近期盛傳大陸官方要求螞蟻金服與阿裡巴巴剝離,同時要馬雲放棄股份及控制權,螞蟻金服對此予以否認。

 

近期馬雲難得的2次低調現身,分別是出14日出席俄羅斯總統普丁召開的俄羅斯地理學會監事會,以及19日傳出被拍到在一間小酒吧裡與朋友喝酒。
此顯示馬雲並不打算任人擺布自已的命運,但現在風雲詭譎,絕非振臂雄起的時機,不如仿效閑雲野鶴,做做公益、慈善、教育來回饋社會,少談體制、企業、社會,做一位幫助社會發展的人,而不是領導社會的人,或許能捱過這一波大整頓,靜待下一個的時機到來。

 

馬雲的友人表示,馬雲現在韜光養晦,大部份時間在繪畫、打太極拳,他有時還會把畫作發給日本軟銀(SoftBank)老闆孫正義看。除此之外,馬雲幾乎完全退出公共視野,在大陸「反壟斷法」整治大企業,馬雲扮閒雲野鶴能躲避災厄?

 

大陸外送平臺「美團」前些日子亦遭官方調查,創辦人王興於社交平臺「飯否」引用了《焚書坑》的詩作,全詩為「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詩作大意為秦始皇因擔心讀書人會爭奪皇位,所以決定焚書坑儒,但結果滅亡秦國的卻是沒有讀過書的劉邦和項羽,借此諷刺秦始皇打壓讀書人之舉。此被外界解讀為是暗諷政府的舉動,引起外界軒然大波。

 

當美團正被監管部門調查之際,王興此時引用該詩被外界視為是不滿監管部門。更有人諷刺稱,「馬雲演講,王興寫詩」,他們2人都禍從口出。
之後,王興趕緊發文解釋,引用該詩的原意是希望提醒自己,最大的敵人可能並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一些新模式、新公司。
而美團也回應指,是外界誤解了王興的意思,原意是希望提醒公司要時刻保持對於創新的追求,但美團市值已大幅蒸發。

 

像馬雲這樣的企業家來說,此時刻意維持低調並保存實力,畫畫、打太極,喝酒、玩搖滾,偶爾做些回饋社會的工作,開開金口說說支持國家政策、支持群眾,這才能有機會觀察風向,等待下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機。

 

二、政商大環境的風向變了

誠如小米創始人雷軍說過的一句話:「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但若風向變了呢?

 

細心的人也會發現,早在馬雲演講槓上4大金融監管機構之前,公共視野裡早已極少有重量級企業界人士公開發表涉及政經社會等重要議題的講話,大家噤若寒蟬。一些對大陸政情極為敏感的人士所稱:「雞都殺了,猴子還不知道警惕嗎?」

 

尤其是近幾個月來,只要有大企業家出面講話,大約只有2種內容,一是談要如何「加強企業治理與監管」以呼應政府政策,例如騰訊的馬化騰;再不就是宣佈退出經營與管理,例如拚多多的黃崢,懂得明哲保身。

黃崢可能是當今中國年輕企業家中最特立獨行的一位了。黃崢在拼多多上市不到三年時間裡,就做出了退出拼多多的選擇。

3月17日,拼多多董事長黃崢發佈2021年度致股東信,宣佈經董事會批准後將董事長職位交棒給聯合創始人、現任CEO陳磊。

 

黃崢表示,“是時候逐步讓更多的後浪起來塑造屬於他們的拼多多了。”
在他不再擔任董事長和拼多多管理職位後,他將結合個人興趣,致力於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並著眼於拼多多未來的長遠發展,“去摸一摸10年後路上的石頭”。

此外,黃崢還提到,雖然拼多多自身還很年輕,還有很厚、很長的雪坡,還有比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空間,但如果要確保它10年後的高速高品質發展,那麼有些探索現在已經是正當其時了。“我作為創始人,跳脫出來去摸一摸10年後路上的石頭,可能是比較適合的人選。”

 

許多精明的企業家早已感受到政治氣氛轉變,經商環境與過去大不相同。
不論這些改變是出自於國際情勢變化或是內部政經環境的轉變?在大陸這樣的體制中,一旦風向改變,主政者是不容許任何企業或個人來「高調」妨礙施政主軸的推動,尤其是在外部與內部出現突發的動盪危機時,主政者面對的是14億人口生存發展與政權穩定的風險,此時,頂政策逆風而行的人,皆只有自討苦吃一條路。

 

三、「大到不能倒」的螞蟻金服,可能釀成陸版「次貸風暴」?

 

多年前,馬雲在「阿里巴巴」上市的前夕,在沒有取得大股東軟銀和雅虎同意的情況下,分拆了「螞蟻集團」—-主打金融科技創新,這在當時一度備受爭議。

 

因電子支付是一個特許領域,必須受制於牌照監管。而阿里巴巴VIE結構下,讓這些牌照有被外資控制的風險。所以馬雲寧可承受商業誠信上的指責,也不願去挑戰監管的底線,並讓阿里巴巴順利上市。最終,馬雲用後續補償行動安撫住了軟銀與雅虎。

 

而分拆出來的「螞蟻金服」,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它迎來一個極其迅猛的發展期。馬雲曾有一句非常著名的狠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他確實做到了。當「螞蟻集團」插上了「互聯網」與「科技」的翅膀,它搶了「金融」的生意,但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約束。

 

從2015年開始,馬雲為螞蟻籌畫了好幾輪的融資安排,引入了包括社保基金、中投、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中金旗下私募基金、雲鋒旗下私募基金等多個戰略投資者,成為螞蟻集團第一批戰略投資者。尤其社保基金是全中國人民的養老金,而中投管理的是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他們的介入,無疑是把創業之初的螞蟻,早早地綁在了國家利益的戰車上。螞蟻集團在被資本追逐的過程中一路狂奔,估值不斷推高,最終成為市場中最大的那只獨角獸。螞蟻集團若成功上市,這是一個估值達到2.1萬億的超級大蛋糕,是大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IPO。

 

螞蟻集團若成功上市,這些早期的投資者即將迎來豐厚的回報。包括以馬雲為代表的螞蟻集團原始股東和管理層,以社保基金、中投公司以及各大保險公司為代表的投資機構,以及馬雲朋友圈裡龐大的江浙滬企業家群體。
還有更多的得利者,潛藏于一批批私募基金中,他們選擇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通過家人或者看似毫無關聯的馬甲公司進行代持。他們是螞蟻集團這場資本盛宴中,戴著面具跳舞的人。在「螞蟻科技」戰略股東中,需要特別關注這四大陣營—-中金系、博裕系、春華系和雲鋒系。這些平臺作為私募基金管理者,各自承擔了為幕後投資人搭建投資架構的任務,他們自己也可以分一杯羹。

總之,赴一場資本盛宴,有著利益分配的先後次序。企業內部合夥人、早期投資者、後期跟投者、期權分享者、IPO打新者、後期接盤者,大概可以分別對應為吃肉、啃骨頭、喝湯、舔一下碗、聞一個味兒,最後赴會的人,什麼都沒撈著還要給他們洗盤子。而宴會的主人馬雲,也將憑藉此次上市,增加千億規模的個人財富,進一步鞏固其在「富可敵國」的位置。

 

在馬雲資本世界的獨特譜系中,個個是有實力、有背景的玩家,都是馬雲“邀請”進來的。例如劉廣霞是朱保國的妻子,王育蓮是虞鋒的母親,張真是張幼才的女兒,沈軍燕是沈國軍的妹妹,江偉強是江南春的父親……分析螞蟻背後的股東,猶如調查這些名流的家譜,真是一種別樣的收穫。

 

螞蟻金服從首次遞交上市申請,到成功過會同意發行,只用了不到30天,速度快得讓人嫉妒。而螞蟻金服它的股票代碼是688688,光看這一堆6與8的數字就令人打寒顫,可見其在證券與金融系統裡如何神通廣大。這些能耐更反映出這場IPO盛宴背後有多少紅二代、或明或暗的官僚資本提前卡位,這就是為什麼馬雲明知官方金融系統反對,不只敢於公然向金融監管機構叫陣,還一直撐到IPO前夕被4大監管機構約談才宣佈中止。

 

即便如此,馬雲還覺得不夠,太多石頭阻擋了「創新」的腳步,他在上海灘四十人論壇上,重新定義了風險,他對要不要控制槓桿率提出疑問,還說「巴塞爾協議」是一個老年人俱樂部。但沒有什麼遊戲是不能輸的,馬雲忘了,“丁力是死在上海灘”。

 

史上最大規模IPO的螞蟻集團上市案,突然在其負責人馬雲被約談的隔日臨時喊停,外界議論紛紛,表面上是馬雲在第上海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演講時批評大陸的金融監管阻撓創新,扼殺網路科技發展的相關談話惹怒了中共最高層。

 

但事實上,另一深層原因是,「螞蟻科技」已大到是大陸最大的協力廠商支付平臺、最大的線上消費信貸平臺、最大的小微經營信貸平臺、最大的線上理財服務平臺和最大的線上保險服務平臺。此一大型互聯網公司進入金融業務、卻不受監管,存有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其實馬雲的「網路金融」雖號稱是科技產品,但實際上是透過網路經營「放貸業務」,所以,即使螞蟻金服改名「螞蟻科技」,還是改不了經營「金融」業務的實質。業務主體仍是經營「網路放貸」。它以龐大的網路用戶為基礎,透過網路使用者的消費記錄與金融記錄(所謂的大數據)做為徵信依據,為廣大網民提供用於消費的小額信貸。

雖然在金融牌照上,螞蟻集團擁有銀行、支付、小額貸款、基金、基金銷售、期貨、保險代理等金融領域的牌照,並正在組建消費金融公司。

但因為「螞蟻科技」不是銀行,沒有龐大資本額監管,資金槓桿比率過高。目前「螞蟻科技」必須結合傳統銀行提供資金,它再從借貸者的利息中扣取約30%的服務費,兩方共同完成交易。這種經營方法,「螞蟻科技」只是銀行與消費者的仲介,但抽取30%的高利貸。

 

馬雲一直強調螞蟻是科技公司,但其信貸業務佔業務總量比例很大,到2020年6月信貸業務營收已近總營收4成,利潤佔比將近5成。螞蟻信貸規模約2.15兆元人民幣,只有2%是自有資金,其他是靠從合作的銀行取得,資金槓桿比率過高。一旦其客戶信用出現較大問題時,網路信貸公司會立即出現流動性危機,接著拖累與之合作的銀行,並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暴。

尤其上市之後,這一家「大到不能倒」的螞蟻金服的市值達到2.1萬億,將占到整個科創板容量的40%,超過主板那些大型國有銀行的市值,一旦經營遇逆風,可能釀成陸版「次貸風暴」?

 

當年王健林把巨大的資產投資綁住政府的銀行金融體系,就成了「大到不能倒」的企業,一旦企業出現問題,就可能造成系統性金融危機,所以王健林玩完了。

而馬雲的情況也類似,且螞蟻金服以400億人民幣的資金玩起2.15兆人民幣規模的高利貸放貸,這比起房地產的金額來說已是數倍之高;若再加上IPO之後大幅擴張的規模,屆時所有銀行與民間投資信託業都會被其捆綁,如同美國2008年兩房的次貸危機殷鑑不遠。

 

馬雲原是為解決網購的電子支付問題而在2004年創辦支付寶,支付寶獲得成功後又陸續推出理財平臺招財寶、消費(校園)貸、芝麻信用等金融業務與信貸產品,但因資本自有率不足與違反金融監管政策遭到央行嚴厲批評,多項金融業務被迫縮水或停辦。
2013年推出餘額寶、花唄、借唄等多項網紅產品。現在的螞蟻集團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世界上最完整的金融科技平臺,僅一個App就具有網路支付、轉帳、信用卡、消費金融、保險業務與指數基金買賣功能。

現在螞蟻金服已成長為金融巨獸,擁有10億個人用戶、8000多萬家機構用戶,數位元元支付交易規模118兆人民幣、2.15兆人民幣規模的高利貸放貸,成為大陸反壟斷、監管的最主要鎖定對象,已不足為奇。

 

誠如美國的二級貸款2007、2008年引爆金融危後,國際清算銀行訂立了《巴塞爾協議III》,對銀行資本充足率、壓力測試、市場流動性風險、信貸監管等方面做了新的規定,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對貸放業務都有更嚴格的管理。
馬雲太自信了,那壺不開、提那壺?
「風清揚」的「獨孤九劍」是否還能「笑傲江湖」?

 

四、「花唄」是「卡奴」的翻版?

 

如果任由「螞蟻科技」壟斷大數據與槓桿操作銀行資金放貸,在無序「資本擴張」催化下,鼓勵年輕人超前消費不只對青年個人前途有重大妨礙,還會造成家庭與社會問題,甚至在經濟減速時還會造成集體信貸危機,影響金融體系的風險承受能力;試想,北京能不能拿政權來陪馬雲下賭注?所以,螞蟻金服IPO叫停。

 

檢視「螞蟻金服」其旗下金融商品「花唄」—-手機借貸。
花唄之類的手機消費貸款鼓勵超前消費,造成大批的年輕族群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而且愈年輕的狀況愈嚴重。有媒體指出,現在大陸城市裡的青年,相當大的比例都背著少則3、5萬,多則10來萬人民幣的債務,而且這些債務生成並非用於置產,幾乎都是來自於超前消費。

 

年輕人超前消費的問題,在未來將塑造出一個沒有明天的族群,如同台灣當年「卡奴」的翻版?現在任何手機使用者只要在網上待的時間稍稍久一點,一定會看到各種網貸廣告,其套路不外乎年輕人社交、戀愛、買iPhone、購車、旅遊等需要用錢,正在一籌莫展、人生走入無盡黑暗之際,突然在手機上發現可以手指點一點就能獲得數千至數萬元人民幣的信用額度,於是緊迫的需求立即滿足,花了錢買了渴望的商品,交到女朋友,在同儕面前揚眉吐氣,人生前途呈現一片光明。

 

據大陸金融機構與財經智庫在2017年所做的研究顯示,超前消費造成的負債,90後(1990年以後出生)青年在消費貸款群體中比例高達44%,收入與負債比高達1850%,而以貸款養貸款的用戶則佔消費貸款族群的30%。到了2020年類似的研究更指出,大陸1.75億90後青年中,有86.6%使用過信貸產品,未曾在網上借貸的年輕人僅有13.4%。這是一個社會沈淪的警訊?

 

當年經人最初的超前消費從銀行信用卡開始,等額度用滿就轉向幾乎無需徵信的手機消費借貸,如「花唄」、「借唄」與各種琳瑯滿目的「寶」字號金融商品,最後再以貸養貸,還不動了就走向非法的網路貸款。剛踏進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因社會歷練不足、受到網路與新媒體的各種誘惑踏入借貸與循環借貸的深淵而無法自拔。走到這一步,基本上整個人生就毀了一半以上。此亦造成青年就業與家庭問題,也容易爆發為社會危機,這種現象對社會的危害已無庸贅述。

現在大陸開始整頓這類金融商品,不只有助於防範經濟受到衝擊時出現系統性危機,對解除青年人借貸負擔、挽救其人生路途有極重要作用。但大陸青年先前貸款的沉重負擔仍未解決,這些沈淪在債務地獄裡的年輕人仍待拯救。

 

總之,馬雲玩電子支付與高利貸金融業的路算是走到盡頭了,現在連菜市場大媽都知道馬雲玩完了,他目前低調修習前首富王健林龜息大法,「風清揚」恐怕得消失在公眾眼中相當長一段時間。

 

五、檢視「反壟斷」深層動機:讓中小企業浴火重生、防範系統風險

 

2018年的電商競爭趨向白熱化,阿里因為有市佔優勢,採取「二選一」的毒招策要求商家選邊站。所謂「二選一」是指部分電商平臺為追逐商業利益、打擊競爭對手,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駐一家網路平臺,不能同時入駐其他競爭對手平臺的行為,否則將以限制流量等多種方式懲罰商家。

 

這種做法目前普遍存在於大陸網路購物平臺,最早是幾個網路巨頭如阿里、京東開始實施。而這種「二選一」的做法,肇始於2018年的「雙11購物節」上,電商競爭趨向白熱化,阿里採取「二選一」的毒招要求商家選邊站,受影響的商家成千上萬。

 

2020年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首次對網路平臺壟斷行為進行定位,除了「二選一」之外,廣受批評的「大資料殺熟」、「搭售」等銷售行為也進行界定,可說是網路產業在多年野蠻生長後的首部規範網路商業秩序的法律。

 

其實,這次大陸「反壟斷」的整頓行動也是配合經濟戰略上的重大調整,是在疫情與中美關係變化的大局下,將以對外出口推動經濟發展轉向「內需循環為主」的擴大內需政策,因此首要工作即時整頓國內商業秩序。

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的壟斷是非常明顯的,它擁有絕大比例的市佔率,股票上市後又手握600億美元的現金,在流血殺戮的競爭下,幾乎可以手刃任何進入市場的新對手,當然是網路市場創新的重大障礙。

 

其他同樣具有相當壟斷地位的網路產業,如騰訊的微信及其金融支付工具、拼多多、美團點評、滴滴出行、京東、百度甚至《今日頭條》與《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等等,都將陸續成為反壟斷的對象。可以預見,這將是大陸網路產業狂飆20年來首見的重大調整。

 

以私營企業為主的網路產業成長後,因網路快速增長的特性造就了大量網路巨頭,才有反壟斷問題。這次在中共中央定調後,反壟斷行動勢必雷厲風行。

不過,歷史經驗顯示,私營企業具有快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例如微軟、谷歌、臉書對抗反壟斷的歷史就知道,商業市場形成壟斷是資本主義的必然規律。

 

但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強調,2021年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慶祝建黨100周年。

會議中要求,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而監管機構先選擇阿里「反壟斷」的原因:阿里的規模最大,具殺雞儆猴的效果。尤其有著超過7億的龐大用戶基數的阿里巴巴與螞蟻科技,涉足的任何領域,都具備強大的侵略性和成長性,而這是資本最喜歡的一點,意味著強大的獲利空間。從這個角度,去看螞蟻科技被資本追逐的狂熱盛景,便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此次,螞蟻集團A+H股擬募資規模為345億美元,對應著遠期市盈率約為40倍,一舉打破沙特阿美在2019年以294億美元募資額所創下的全球最大IPO記錄。

直到10月26日,螞蟻集團正式確認本次A股發行價為68.80元/股,按照發行價的總市值最終定格在3130億美元。

按此市值排名,螞蟻集團一舉超過“工農中建交郵”六大國有銀行,甚至超過上市銀行市值第一的摩根大通。要知道這些大型銀行,要麼歷經百年而不衰,要麼掌管幾十萬億資產,而螞蟻集團成立不過短短16年,總資產是工行的百分之一,年淨利潤不足工行的十分之一。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工行市盈率僅6倍不到,而螞蟻市盈率卻高達40倍?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再對比1997—2020年這24年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上市公司的變化,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即傳統能源和金融上市公司逐漸減少,新興互聯網科技上市公司佔據主流,這個變化趨勢在2008年後更加明顯。因此,許多金融科技公司努力撕下金融標籤,凸顯科技屬性。

 

尤其,2008年金融危機後,受巴塞爾協議III出臺,對全球銀行業的監管力度明顯加強,在提高資本充足率、引入杠杆率以及加強流動性管理等方面的金融監管進一步強化,這令全球銀行股的市盈率普遍下降。當金融行業遭遇愈加嚴格的監管,而互聯網科技由於網路效應的存在,通常會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帶來成百上千倍的利潤,後者自然會成為資本的“寵兒”。

 

螞蟻集團從互聯網科技入手,利用其長期服務積累的客戶資料和大資料處理技術,打破了傳統金融機構對金融服務的壟斷,未來的成長空間可想而知。

螞蟻招股書顯示,集團的主要收入來自四個板塊,分別是數位支付與商家服務、微貸科技平臺、理財科技平臺和保險科技平臺。如下所示:

1、數字支付領域

過去12個月,支付寶交易規模是118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支付寶會有412萬億元的交易規模,年度增長率為29%;

2、微貸科技領域

螞蟻集團旗下花唄、借唄、網商貸共有2.2萬億元的信貸餘額。預計2025年,中國會有50萬億元的微貸規模,而螞蟻只占2025年規模的4%;

3、理財科技領域

螞蟻集團理財規模是4.1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財富管理是287萬億元的規模,而螞蟻只占到3%不到;

4、保險科技領域

螞蟻集團保險收入是518億元。預見到2025年,中國保險市場規模是9萬億元,螞蟻在保險的增長空間還是非常大。

 

支付寶先是在2013年推出餘額寶,瞄準的是貨幣基金市場,隨存隨取、利率高於銀行活期存款的特點,讓餘額寶迅速走紅。此後,螞蟻相繼推出花唄、借唄、芝麻信用、螞蟻森林、相互寶等網紅產品。

現在的螞蟻集團,在國際上已找不到任何一家對標公司。以至於《經濟學人》雜誌將之稱為世界上最全的金融科技平臺——可以把它想像成Apple Pay(離線支付)、PayPal(線上支付)、Venmo(轉帳)、萬事達卡(信用卡)、摩根大通(消費金融)和iShares(投資)的結合體,外加保險緊急業務,全都整合在一款移動應用裡。

 

所以,螞蟻集團崛起的背後,其實也代表一個時代的典範移轉。而中央「反壟斷」背後的深層動機:即讓中小企業浴火重生、並防範系統風險發生。

因為,螞蟻集團個人用戶超10億,機構用戶超8000萬家,數位支付交易規模118萬億元,其一旦出現風險暴露,將引發嚴重的風險傳染。

阿里巴巴、螞蟻集團野蠻成長後,將要接受規範,雖然螞蟻一直在去金融化,轉型數字科技,但是信貸在其主營業務是放貸業務和有著極高的槓桿率,一直被監管部門和資本市場關注著。所以阿里巴巴、螞蟻科技未來是很難逃避金融監管的。

 

從政策方向來看,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大陸網路巨頭野蠻生長的勢頭未來將受到壓抑,而數年來網路產業惡性競爭的狀況可望緩解,且網路商業秩序重整後,可以預見將會有一波百花齊放網路榮景所襯托的大內需市場。

 

六、《還珠格格》v.s資本控制媒體網路輿論的問題

 

在大陸娛樂及商業圈活躍近30年的「趙薇」,一夜之間,在公共場域上的名字被全數抹去。她導演的電影被下架、微博超話也無法顯示、主演的《還珠格格》等多部戲劇演出人員名單中也被除去、參與的綜藝節目中也找不到名字、網路平臺搜索直接遮罩。趙薇友人與共事過的演藝明星急著與她劃清界限,讓人覺得這2個字似乎比瘟疫還可怕,讓所有人嗅出不尋常的氣氛。

 

有網民總結說,吳亦凡被封殺是因為「強姦」;張哲瀚被封殺是因為「親日」;鄭爽被封殺是因為「代孕」;趙薇被封則完全是一頭霧水。當然整頓知名演藝人員,從范冰冰開始後就沒停過,很多被查的藝人只是保持低調不願聲張。但趙薇被「封殺」一事從各方觀察,可能與阿里集團的關係更大,尤其在時機上還可能與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落馬也有關。

 

整理坊間對此事有各種猜測與分析,不外乎下列幾種原因。
1、首先是親日:
趙薇在2001年的穿著日本軍旗裝為雜誌拍攝封面,引起大陸各界強烈聲討;她拍攝的第2部電影晉用了2位政治立場有爭議的演員;旗下張哲瀚最近因為參拜日本靖國神社而被封殺,有失察之責。這些親日的問題雖引起批評,趙薇從未積極表態與自我澄清。

 

2、其次是在資本市場與馬雲等人共同操弄資本遊戲,這比較可能是主因:
2018年,趙薇曾和丈夫黃有龍借助明天系的資金支持,在資本市場翻雲覆雨,以51倍的槓桿撬動30億人民幣收購萬家文化30%的股權,最終在萬家文化的併購中摔了跟頭,被監管機構查出後遭罰款數十萬元,同時5年禁入證券市場。
此時禁令期還未滿,可能是又被查出在螞蟻金服IPO當中有她的參與,如果真有,會像周江勇的家族被查出來的情況類似。

 

趙薇曾和丈夫黃有龍斥資近31億港元購入阿里影業近一成的股份,成為公司第2大股東,阿里影業大漲時大賺10多億人民幣。
2015年螞蟻集團A輪融資時,投資的股東中有一位魏啟穎,是趙薇的母親。這種密切與大量資金往來,趙薇與馬雲的關係當然非比尋常。趙薇,或許沒有直接投資螞蟻,但是她的母親魏啟穎是雲鋒旗下基金的合夥人,螞蟻上市後,魏啟穎的收益可能接近10位數。

尤其,最近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被查的事件擴大,又不得不令人猜想,很容易順著與馬雲的生意關係及最近落馬的周江勇這條線去思考。

 

北京老早就開始對娛樂界開刀,從范冰冰的陰陽合同開始,范冰冰補稅、罰款、認錯,但其演藝生涯未遭除名,而趙薇的事顯然要嚴重得多,這種把所有作品都下架或除名的做法是前所未見的,如果順此推論,趙薇如今恐怕已無法破財消災或全身而退了。

 

3、整頓資本控制媒體網路輿論的問題:

回顧「趙薇」自從開始拍電影並經營事業之後,就屢屢新聞炸鍋,眾所周知的2016年「台獨演員」事件,她不僅不理會網民的反應,還反過來發表與該演員的合照。網友號召抵制時,她還揚言要全部告上法庭。當網友繼續起底黑歷史,例如趙薇軍旗裝事件、萬惠遭趙薇迫害事件等,但相關貼文立即被新浪微博(阿里持有大量股份)刪除、或被封號,網民即使轉戰其他網路平台,也遭到網路水軍連番轟炸為趙薇洗地,最後趙薇陣營連負責青年工作的共青團中央微博都敢刪了。可見趙薇與馬雲關係良好,資本合作上亦極為密切,趙薇在網上出了事,馬雲控股下的微博與媒體自是義不容辭地為趙薇撐腰。甚至藉網軍輿論、動員網路大V、「公知」與名人進行批判,扭轉成趙薇遭到網路暴力。

 

這種透過資本控制輿論的能力與效率是中共黨政部門很難容忍的事。此一事件已演變成為資本控制媒體網路輿論平台與中共所控制的媒體網路輿論平台相互較勁的問題。

先前共青團中央在微博上發文稱:「如果媒體被境外勢力控制,就是亡國的先兆」。亦即,趙薇有結合資本力量操控媒體輿論平台,運用自己的高知名度及媒體操控來扭轉大陸社會的主流價值問題,即資本控制媒體網路輿論的威脅已成形。以上這幾點,就是為什麼整頓媒體網路輿論要從趙薇下手的原因。

 

照現在這種情況,北京整頓影劇娛樂界,並抽絲剝繭地清查他們與阿里集團的關係,很可能會動手拆解阿里的商業帝國,同時把阿里集團周邊資本家的線索一一抓在手上,逐步解構這些資本之間的共生關係。

而且整頓了最大的私營企業阿里集團與知名的影視企業家,應該能對許多這些年賺飽了的超高收入演藝人員與資本家有所警惕,這種敲山震虎的雷霆手段,在大陸商場上打滾多年的老手們應該都能了然於胸才對。

 

眾所周知,這些年最大的國際局勢變化是與中美關係迅速跌入谷底,為因應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帶來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威脅,必須掌控好資本動向及媒體輿論陣地,以免資本控制媒體網路輿論,成為對美鬥爭漸趨激烈時的心腹之患。

 

或許北京已經預見疫情之後的全球經濟復甦困境,以及中美關係惡化可能帶來的經濟社會衝擊,才以迅雷之勢出手整頓市場,包括媒體市場。

 

總之,不論是整頓金融市場或是掌控民營經濟的資本動態,都是將來推動「共同富裕」與「第3次分配」時非常重要的訊息與有利的工具。

尤其名人有影響力、企業有資本,兩者如果形成利益上的結合體,對於推動「共同富裕」可能是個不小的阻礙,經過整頓後,才能為「第3次分配」舖平道路。

 

七、跋尾—-在政策鼓勵下,由市場推動的「社會責任分配」

 

2021年以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次的講話中提及「共同富裕」的國家政策目標,並隨之推行了大量的財經、金融、教育、社會保障政策等等。一時之間令人眼光瞭亂,但其實這是大陸積累30多年來改革開放政策經驗的一次重要的修正:目前仍延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但修正過去20多年的偏向美式「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轉向帶有更多德式「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模式進行調整,以創建「共同富裕」與「均衡發展」的公平社會,迎向建政百年(2049)的歷史新階段。

 

要改變一家公司很容易,但要改變一個社會、國家卻很難,尤其是在一個野蠻成長後的社會。大陸初次「財富重分配」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效率分配」,目的在使生產要素生產力貢獻最大化;第二次「財富重分配」是政府在公平正義等國家價值導向下的強制性「稅收分配」;而第三次「財富重分配」是在向善、為公、樂施等社會價值理念的引導下,在政策鼓勵下,由市場推動的「社會責任分配」。

 

從2020底大陸成功控制新冠疫情之後,以現在大陸經濟體量來說,確實有條件做一些更大膽、更有前瞻性的政策調整。所以,近期一連串的「新政」愈邁步子愈大。其中包括加強規範大企業營運方式、強調商業競爭的規範化、商業市場反壟斷毫不手軟;擴大要求企業社會責任;以更多的公平原則取代更大的自由放任;不再刻意扶植私營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轉向鼓勵國內良性競爭機制,製造–服務–金融各產業均衡發展,避免產業空洞化。

 

作為富豪中的馬雲,身處一個資本交匯的繁華市場路口,當時代的風口改變,他想避、也避不了。很多人認為馬雲2020年10月24日在上海外灘的演講是他人生的轉捩點。從「螞蟻科技」IPO臨時撤銷,到北京意有所指地「反壟斷」,連續的幾下重擊,看看吳小暉、肖建華、王健,馬雲應該只想「靜靜」?

 

其實馬雲的「網路金融」雖號稱是科技產品,但實際上是透過網路經營「放貸業務」,所以,即使螞蟻金服改名「螞蟻科技」,還是改不了經營「金融」(高利貸)業務的實質。

現在螞蟻金服已成長為披著「金融外套」的巨獸,擁有10億個人用戶、8000多萬家機構用戶,數位元元支付交易規模118兆人民幣,「螞蟻科技」已大到是大陸最大的協力廠商支付平臺、最大的線上消費信貸平臺、最大的小微經營信貸平臺、最大的線上理財服務平臺和最大的線上保險服務平臺。此一大型互聯網公司進入金融業務、卻不受監管,當然存有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馬雲雖一直強調螞蟻是科技公司,但其信貸業務佔業務總量比例很大,到2020年6月信貸業務營收已近總營收4成,利潤佔比將近5成。螞蟻信貸規模約2.15兆元人民幣,只有2%是自有資金,其他是靠從合作的銀行取得,資金槓桿比率非常高。一旦其客戶信用出現較大問題時,網路信貸公司會立即出現流動性危機,接著拖累與之合作的銀行,並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暴。

 

這次「螞蟻科技」IPO的總金額350億美元、體量大,號稱史上規模最大;且IPO定價是每股68.8元人民幣,換算香港H股是80港元;IPO並在大陸、香港兩地引起股民追捧認購的金額高達19.1兆人民幣,相當於2.8兆美元,這個數字是2019年英國GDP的總額,也相當於深圳、上海2個股市總值的27%,或是香港股票市值的半數;瑞士信貸估計,IPO成功後,「螞蟻科技」的市值有可能會高達4610億美元,比原先投信的預估還要高出60%。

尤其這樣一家公司上市之後,「大到不能倒」的「螞蟻科技」的市值達到2.1萬億,將占到整個科創板容量的40%,超過主板那些大型國有銀行的市值,一旦經營遇逆風,可能釀成陸版「次貸風暴」?所以「螞蟻科技」也成為大陸反壟斷的主要對象就不足為奇。

 

在中美對抗與經濟轉型「大內需」的當下,企業界應當理解過去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政府面對的是14億人口生存發展與政權穩定的風險,政策將順勢剷平過去一切壟斷力量,並讓資源必須回歸政府監管及社會共用。

大陸正在進行一場「共同富裕」的寧靜革命。這第三次「財富重分配」的手段不同於「文革1.0」,而是在向善、為公、樂施等社會價值理念的引導下,在政策鼓勵下,由市場推動的「社會責任分配」方式。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多次引用毛澤東曾提出的「共同富裕」理念,要求調節貧富差距,鼓勵高收入人群及企業回報社會,大陸官方隨即著手推進一系列配合政策,大陸各地企業亦紛紛響應。據外媒統計,至8月底的兩周內已至少有73家在港、滬、深上市企業公布財報時使用了「共同富裕」一詞,其中包括平安保險、美團及中國行銀等。

 

以騰訊為例,此前即表示,將現時用於社會責任項目的資金增加1倍,達到約150億美元。在此次大陸政府宣布「共同富裕」理念後,8/18日騰訊立即宣佈再增500億元資金,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畫」,為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改善基層醫療體系、教育均衡發展等民生領域提供金援。

 

另外,拼多多 (PDD-US)此前也宣布將把15億美元的未來利潤用於公益事業,8/24日也承諾出資致力於大陸農業發展,直至投入100億元人民幣。

 

美團創辦人人王興更出,「共同富裕」已扎根在美團的DNA,甚至體現在公司名字之上。他解釋,「美」代表「更好」,「團」代表「一起」,所以美團意思就是「一起變得更好」。不過,他也表示,集團因應各項監管而調整業務運作,此舉短期內或對生意有潛在衝擊,公司可能面臨巨額罰款。不過,王興一連串虛無飄渺的空話還遭到網民的嘲諷:不需要美團拿真金白銀去搞共同富裕,麻煩把每位外賣小哥的3元人民幣的商業保險金做好就行。

 

9/2 日,阿里巴巴響應共同富裕計畫,也啟動「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計畫2025年前注資人民幣1000億元推動「共同富裕」,積極響應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此前提出的政策。

阿里巴巴將設立專門的常設機構,促進十大行動落地,行動將圍繞五大方向展開,包含科技創新、經濟發展、高質量就業、弱勢群體關愛和共同富裕發展基金。

關於具體細節,阿里巴巴計畫設立科技產業發展基金,推動低度開發地區的數位化建設、扶持中小微企業、助推農業產業化建設、為年輕族群提供創業扶持計畫與職能培訓、加強弱勢族群服務保護、提升基層醫療能力等。

阿里巴巴還將成立規模人民幣200億的共同富裕發展基金,推動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為大陸實現共同富裕進行探索示範。

 

可以想見,未來網科企業必須要去適應逐漸強化的監管制度,並主動回饋社會。

作為一個企業家,特別是一個好的企業家,在你成功之後,您如何做一些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才能符合社會期待?或許在走向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唯有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才能符合社會期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03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