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限電的羅生門
2home.co 楊惟婷
回顧30年前廣東等沿海省分因經濟發展過快、電力生產趕不上需求後也出現「限電」的現象,只是當年是由行政部門來掌控電力調配,所以會出現地方官員藉機進行「權力尋租」的問題;而當時企業為了維持生產而向官員行賄,以保證電力供應充足,也幾乎成為公開的秘密。
但這次各地又發生「大限電」事件,且來得快又急,讓廠商措手不及,不得不讓人懷疑當中是否有什麼難以公開的內情?
縱觀大陸這波限電,主要因素是東南亞爆發疫情後,導致產能轉移到大陸;而國際煤價大漲、大陸火力發電廠每發1度電就虧人民幣1毛多;再加上大陸為了更快達成縮減「碳排放量」的目標,強力推動「能耗雙控」政策,才引爆這波大陸限電危機。
只是,為何大陸寧可犧牲經濟成長,也要減少「碳排放量」?紫禁城已吹雪、這限電景象會持續多久?
一、話說突如其來的一道「限電令」
短短半個月內,大陸境內發生兩件大事,一是大陸強硬執行對地產業的監管制度,讓最大地產公司—–「恒大集團」不支倒地;另一是突如其來的「限電令」。其中任何一件都足以撼動大陸、甚至全球經濟,更遑論同時發生。而這兩顆炸彈卻同時拉開引信,大陸、甚至全球經濟將何去何從?
■「供給側改革」的產業升級是「大限電」的遠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大陸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2015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內容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又稱「三去一降一補」,以及降低賦稅,關閉煤炭、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工廠,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和補貼,是大陸既定的產業升級政策。
近年大陸在外交上,正面對中美貿易、南海軍事危機;面對美國聯手歐盟對付中國,禁止使用華為5G通訊設備;面對美國在軍事方面與印度、英國、日本、澳洲等等形成印太軍事同盟,備感壓迫。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面對這種外交逼迫情境時,對內卻是嚴厲風行、承續2013年開始的反貪肅腐、並將監管邏輯導入社會風氣的改正之中。從「螞蟻金服」IPO案無疾而終、到「滴滴打車」的中箭落馬、到「網路遊戲」變成電子毒品、精神鴉片?到掃蕩「飯圈文化」、「劣跡藝人」,凡此種種並不是要斬斷大陸金融互聯網、新媒體發展,而是更深層地要管制金融及資本遊戲帶來的風險;此又何嘗不是服務業「供給側改革」的另一面向?
更令人更驚訝的是,在2021年8月中共例行北戴河會議中,習近平主席強調大陸已進入小康社會。為追求更進步生活,在面對當前國家社會變遷情勢下,需要進行「第三次財富分配」;也就是大陸要進入「共同富裕」改革。當政策喉舌媒體揭露這個政策信息後,大陸富豪們也慌了、迫不及待紛紛慷慨解囊,宣布參與所謂共同富裕工程改革。例如騰訊主席馬化騰,8月中就捐出1,000億人民幣,啟動專項計畫;阿里巴巴也在9月初不敢落人後,也捐出1,000億人民幣,助利於共同富裕改革。
中共中央財務辦公室還詮釋此「共同富裕」觀念。他們說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奮鬥,鼓勵勤勞致富、「先富帶後富」、不是「殺富濟貧」;第三次財富分配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不是透過強制、國家的租稅政策,而是要給予鼓勵,以達到改善分配結構的效果,一時之間,社會掀起了邁向共同富裕浪潮。
回顧在馬克斯共產主義中,工人與農民多是「無產階級」;馬克思認為,無產與工人階級多是被「資本家」所利用的工具,因此資本家與無產階級會有「階級鬥爭」。因此當無產階級專政後,資本家會成為被無產階級鬥爭對象,並進行財富重分配。
而大陸已經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中崛起,但「貧富分配不均」魔魘也愈來愈大,因此第三次財富分配迫在燃眉。
但這種在內外交迫的情勢,卻做強化監管的選擇,時機令人匪夷所思。而這次突發式「限電」模式,又是再一次令人心跳急速、冒出一身冷汗的戰慄。就如2021年9/27日華北與東北地區的大停電措施。此強化監管的政策執行力度,已觸及全球經濟金融敏感神經!
所以外界就冠以習近平主席為鞏固領導中心,掃蕩紅二代、修理富二代,對所謂江派人馬進行權力鬥爭的帽子來詮釋;甚至已經論及這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
上述的所有事件,若要以中美戰爭陰謀論來看,或以對資本走資派權力鬥爭、政治意識形態鬥爭等詮釋,則著實簡化且腥羶;但真相若真如此簡單,世道早就天下太平!如此,反而也看不見大陸經濟轉型的長期視野?
■「能耗雙控」的減碳政策是「大限電」的導火線
依照大陸制定的減碳目標,在「十四五」期間,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別降低13.5%、18%。同時,在2021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也明確提出「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大限電」風暴的導火線是, 8/17日中共發改委發布一份《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廣東、福建、江蘇等九個省,能耗強度降低進度是紅色一級預警,並有安徽、浙江、四川等十個省被列為橙色二級預警。這意味著這些省,達成節約能源、減少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能耗雙控」(控制能源消耗總量、能源消耗強度)目標並不理想。
此外,2021年上半年部分地區能耗強度不降反升,顯示相關地區高耗能行業產能快速擴張,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增長不匹配,也影響了個別地區有序用電措施力度。9月中,發改委提出改善方案後,江蘇、廣東、浙江便開始有高耗能企業被限電、限產。
習近平主席9/22日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以視頻發表講話時,又重申大陸將全力以赴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並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
由於大陸過去一年經濟V型反彈之後,2021上半年GDP成長12.7%,全年目標設定在6% 以上。因此,大陸當局似乎更有底氣利用今年剩餘時間對高耗能企業限產,以求碳排放目標達標。
只是9月底,大陸雷霆之勢強推「減碳」目標,卻演變成大規模限電、停工,此限電危機,是否為大陸產業轉型之必要陣痛?還是有著更深層的戰略考量?
二、「大限電」催化原因探索
造成大陸「大限電」的原因很多,長期當然是要淘汰高耗能的產業,這已是大陸確立的「供給側改革」政策方向,但是尚不至於造成這波超過16個省的強力限電停產。此次造成大陸超過16個省的「大限電」,短期催化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沿海省市疫後經濟復甦強勁,電力需求快速增長;
二是煤炭價格大漲,煤炭供應緊張,火電企業虧損,發電出力不足。
■東南亞訂單回流強勁,造成工業用電激增
自從中美貿易戰以來,包括台商在內,大陸製造業開始在東南亞等地布建產能,造成大陸閒置產能的壓力。
但2021年5月是一個轉折點,因為東南亞疫情再起造成生產大亂,導致部分國家供應鏈中斷,而大陸疫情控制有成,全球市場乃對大陸製造的需求大幅回流。
而大陸有些技術門檻不高的製造業(高耗能企業)需要現金流支應,因此低價生產也甘願接單,拉動部分沿海城市的電力消費暴增,造成2021年上半年大陸工業用電成長了16.2%。
以廣東省為例,2021年經濟復甦勢頭強勁,1月和3月廣東省用電負荷突破1億千瓦,目前又是「金九銀十」訂單高峰期,帶動電量需求高速增長,用電量增速達30%以上。加上夏季廣東省內普遍高溫。工業生產和高溫天氣帶來用電需求旺盛,疊加部分區域水電供應不及預期等因素,導致電力供應緊張。
目前,廣東省統調最高負荷需求已七創新高,達到1萬3513萬千瓦。
表象上,製造業似乎繁榮了起來,整個大陸忙成一團,但由於出廠價格拉不高,廠商又必須吸收原物料上漲的成本,以致賺不到合理的利潤,加上國際運價大漲,這薄利多銷的事還能幹嗎?
另節能減碳還因此無法達標,此畸形的繁榮,一旦疫後世界恢復正常,可能要付出「碳稅」代價。所以中央出手打擊高耗能企業盲目生產,力度太大造成許多地區發生大規模停電與限電。
■國際煤價大漲
火電在大陸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以發電量計算,占比約七成,核能、水力、風力、太陽能發電僅佔3成。所以,電「缺」或「不缺」,和煤炭的供應量有很大關係。
大陸是全球煤的第一大生產國與消耗國,約有93%是國產,因此價格也隨著需求而快速上揚,2021年5月約500多元人民幣一噸,夏季漲到800多元人民幣,目前已漲到超過1400元人民幣。大陸的動力煤(發電用)是以市場價,有經常性的波動,但電價則是政府定價,煤價一旦上揚,高能耗產業即存在虧損問題。
因2021年大宗商品供應緊張,天然氣、煤炭價格高漲,近期動力煤、焦煤、焦炭這煤炭「三兄弟」價格又創下歷史新高。據生意社監測資料顯示,9/26日5500大卡以上的高熱值動力煤港口市場均價為1535元/噸左右。
同時,因上網電價卻是官定維持不變,造成很多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發電積極性不高,停機、檢修機組明顯增多。
例如,廣東一家發電企業負責人說,現在火電每發一度電就要虧損一毛多(人民幣,下同),如果機組全開,電廠一天虧損上百萬元。
加上,2020年中旬大陸對澳洲煤炭下進口禁令,此亦加劇大陸缺電危機,雖然澳洲燃煤只占大陸全國燃煤用量不到4.5%,但「缺煤」的問題,目前還沒找到解決方案。
例如東北三省也出現「缺煤」現象。為防止全電網崩潰,東北電網調度部門依照有關預案,直接下達指令執行「電網事故拉閘限電」,用電影響範圍擴大到居民和非實施有序用電措施企業;而吉林省將向印尼、俄羅斯和蒙古進口更多煤炭,以確保電力供應。
■馬斯克推測大陸缺電是因為虛擬貨幣挖礦造成
美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懷疑,大陸之所以實施限電措施,都是因為加密貨幣的挖礦消耗大量電能所致。由大陸人民銀行在9月下旬宣布全面禁止加密貨幣的相關服務可推測,加密貨幣的挖礦可能是大陸各地的電力供應不足原因之一。
另外馬斯克也提到,大陸當局為了環境問題,出手限縮燃煤電廠。在限電影響下,市場擔心特斯拉的上海工廠也會受到波及,不過馬斯克表示,不論是用於大陸市場銷售或出口到歐洲的電動車,特斯拉在生產方面都相當順利。
三、限電政策對經濟的衝擊
這次大限電的導火線是大陸發改委下令要達到年度減碳目標,尤其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22日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時重申「雙碳」(2030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承諾,隔日東北與沿海省份就發布了限電通知。
其實早在習近平主席聯合國演說之前,「能耗雙控」政策就推行相當長一段時間,要求對高能耗產業、能源使用效率低的產業要進行去產能。
大陸高耗能與高碳排的行業一般認為是鋼鐵、煉鋁等重工業,經過多年來去化過剩產能,現在面臨要達到聯合國的減碳承諾,當中仍還有不少困難。
然而大陸限電政策並非最近才開始,自從大陸開始對高能耗產業(包括煤炭、大型鋼鐵、大型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國有企業)進行「去產能」政策以來,限電措施是每年都在進行,尤其是在沿海經濟發達省份更是如此,而東北因為相對發展較慢,限電的情況並不嚴重。
■「大限電」恐將讓全球供應鏈壓力更大
此次大限電涉及「供給側改革」的產業升級、疫情後經濟復甦與供應鏈失調、大宗商品通膨等,是極為複雜的問題。
而這次大限電來得又快又急,不少廠商措手不及。這波限電風暴已由華南珠三角,往北吹向電子業聚集的長三角,包括江蘇、浙江等地也成了限電重災區。例如廣東東莞、佛山、汕頭台商接到通知,每週改採「開2停5」的五級限電措施,廣東省的揭陽大規模限電,台商只能「開1停6」,此時又遇上傳統耶誕旺季,現在只開工一天,供貨根本來不及,市場已經開始搶貨,一團亂。
又如,1位江蘇崑山台商就說:「現在是做3休4,也有廠是做2休5,即便工廠不在限電區,原料若來自限電區,也受衝擊,未來1年限電可能是常態,中小企業只能挫咧等。」
例如PCB、半導體、面板的生產絕不能中途停電,因為一斷電就會產生大量報廢。半導體有國家政策支持,反倒是PCB這種低產值高耗電產業,就直接被通知限電,大家對後續供電都不樂觀,擔憂變常態。
另在大陸強力執行「能耗雙控」政策下,已有江蘇、浙江、廣東等省區遭限電波及,而這三個工業大省占大陸GDP 近三分之一。尤其從紡織、化工、水泥和鋼鐵等高污染產業皆面臨限電限產壓力,有的嚴重地區出現企業煉鋁、紡織、黃豆加工廠等製造業首當其衝,許多工廠被要求限產,甚至完全停工。皆現象將會波及並影響全球市場,很快地將會感受到從紡織品、玩具到機器零件供應短缺的壓力。
此「大限電事件」恐將讓全球供應鏈壓力更大,連帶引起許多企業恐慌及質疑。當然,大陸經濟受衝擊程度恐大於恒大集團在金融體系掀起的浪潮。
■印度亦面臨缺電危機,全球供應鏈恐更混亂
根據《路透社》報導,印度電力供應約有 7 成仰賴燃煤發電。
另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印度目前135 座火力發電廠當中,有超過一半的燃煤存量不足3天。
由於有超過半數的火力發電廠燃煤庫存不足的緣故,印度電力供給也正面臨嚴重危機,背後理由除了經濟活動重啟導致能源需求急遽增加,煤炭價格上揚也脫不了關係,如果印度踏上大陸後塵、同樣出現缺電危機,全球供應鏈混亂情況恐會更為嚴重。
全球煤炭價格上揚,印度煤炭進口數量卻因為價格上揚的關係而減少,是造成燃煤供應緊繃的主要原因。
大陸為應付冬天的大量用電需求,已開始進行提高化石燃料庫存。但是煤炭價格若再攀升,對於印度等其他的進口國而言、影響程度很可能進一步的擴大。
金融時報引用經濟學家的說法提到,印度電力供給正面臨「完美風暴」,如果不拉高燃煤存量、停電也就難以避免,印度政府必須採取對策來避免危機發生。
■「大限電」是大陸對美國推動供應鏈轉移的大反撲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不僅在國內要能耗雙降,在國外也有大動作,9/23日聯合國大會上,大陸宣佈:將停建海外的燃煤發電廠!
這是改變人類歷史的大政策,卻被「大限電」的聲浪淹沒了。
因為,大陸是世界煤電廠的霸主,全球新建煤電廠70%有大陸投資,建設工作多半也是大陸工人在幹,也就是說,大陸出錢出人,建了全世界一大半的燃煤電廠,從2014-2020年,大陸企業手中的煤電專案合同,金額超過1600億美元。
試想這麼大的市場,大陸為啥說不要就不要了?
因為中美博弈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大陸不幫全世界建燃煤電廠,全球就要大缺電,動力煤價格亦會回跌,大陸世界工廠地位可獲保障,這才更重要!
美帝最初以為大陸會像巴西一樣,到了中等收入陷阱,就會自己崩掉,但沒想到大陸不僅沒有崩的意思,還培養出華為、大疆、抖音、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樣的高科技公司,一下就急眼了,最後想到用「碳稅」來給大陸製造業戴上緊箍咒。
西方的工業發展也有大量排放的階段……排放權就是發展權,西方人先走過;現在中國人要發展,也必須經歷這個階段;但西方人要設路障!
歐美現在搞出個碳排放指標,既想享用大陸製造的廉價商品,又想反向用「碳稅」來絞殺大陸製造業,夢想人財兩得。
大凡工業活動必然伴隨著二氧化碳排放,且越是基礎的工業碳排放越大,大陸的初級工業比較多,碳排放的壓力確實很大。
丁仲禮院士計算過,依目前產業結,大陸每年買「碳稅」要花1萬多億人民幣,即等於中國身上永遠插著一根吸管,每年都被吸走大量財富,而西方國家就可以不勞而獲。那不買碳指標行不行?
當然不行,沒有碳指標,工廠就沒辦法開工,大陸的製造業就垮了!
由於大陸以製造業立國,工業產值占了GDP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國際供應鏈搬出大陸,大陸很多人就會下崗,資本也會大量外逃,到最後就會引爆系統性危機。因此2018年川普堅持要打貿易戰,藉拉高關稅,增加大陸的出口成本,逼製造業離開大陸。一開始還真產生了作用,不少企業搬去印度、東南亞、越南和臺灣。
不過好景不長,物流交通不便、工人懶散、經常停電,生產的零部件也要從大陸進口,這麼多糟心事,把人員工資低的優勢,抵消的差不多了。加上印度、東南亞爆發二度疫情:供應鏈搬出大陸不順,反而搞大了通膨。
當然,大陸製造業未來若想擺脫被絞殺命運,仍只有產業升級一途。所以大陸不幫全世界建燃煤電廠,可防止後面追兵,可為自己爭取到產業升級的時間;而大陸此時強推「能耗雙控」政策,可防止高耗能、高排碳產業復活,並強迫自己產業升級,防止日後製造業被絞殺命運!
■大陸的全球新能源大戰略
中美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已經到了最激烈、最危險的一步,稍有差池,就是萬劫不復!而大陸絕地反擊的步驟呢?
第一步,防守:舉全國之力在最短時間內消滅疫情,把供應鏈守在國內。
第二步,反攻: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大陸承諾2030年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碳達峰就是指最大量的意思,而碳中和就是說製造業產生的碳排放,要用回收技術+植樹造林完全吸收掉,達到相對的“零排放”。
當大陸做到了,劍指印度、東南亞、越南和臺灣,就要掏錢買「碳權」配額、或要掏錢上環保設備,工業製造成本就跟著成了大問題,大陸世界工廠地位就可獲保障,這才更重要!OK,這是個借力打力戰術,用西方的環保門檻,把這些小弟擋在工業化的門外,看他們怎麼來搶生意。
試想,若煤電長期不能做了,即總要有其他發電模式替代吧?
按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煤電的替代品按順序是水電、風電、太陽能電。
其實,在水電、風電、太陽能電這三塊,大陸堪稱具有絕對壟斷的優勢:一是技術先進,二是產業鏈最齊全,三是配套服務最完善,四是建設隊伍最有經驗。
這四點優勢疊加下來,在全球就是無敵的存在了。
比如水電,全球發電量僅次於煤電,而大陸的水電工業項目,早已佈局全球,從三峽大壩、到亞洲、美洲、非洲,發展中國家的大型水電工程,幾乎都被大陸給包了。
新能源也是大陸重點推進的行業,比如在太陽能發電方面,大陸已經擁有絕對的產業鏈優勢和技術優勢。
大陸光伏產業從上游的矽材料,到下游的終端製造,大多數環節大陸占比都超過50%。而且在最上游的光伏生產設備環節,國產化甚至超過80%。
可見減碳、降煤電這條路走下去後,大陸新能源的市場會急劇擴大,這樣一來,大陸就能掌握全球新能源的主導權。
但這還不是中國能源大戰略的全部!
傳輸電路送電送到家家戶戶,這又是一門大學問,例如近年美國的紐約、德州電網就爆過兩次,可見這並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
大陸近年在輸配電方面也有大發展,拿下了特高壓輸電的唯一技術標準。大陸國家電網就扛著這個標準,近年全世界收購入股海外電網,在西班牙、巴西、菲律賓等國家,業務開展的都非常不錯。大陸在上游把發電環節掌握了,下游再把輸配電掌握了,這不就把全球電力的命脈給抓住了嗎?
■「大限電」恐將讓全球通膨壓力更大
在大陸默默扎實做工作的時候,美帝還在不斷算計,不斷聯合盟友封鎖大陸,試圖搞出個大陸之外的製造中心。可惜這些企圖因疫情管控差,反而造成產業混亂,使得歐美國家出現二戰以後,從未出現過的物資短缺,商品庫存即將耗盡…,超市里的衛生紙、瓶裝水等日用品,每次上貨架,幾分鐘內就會被搶購一空。
物資短缺推動了通脹的大幅飆升,在美元超發、流動性過剩、資產高泡沫、能源價格大漲、供應鏈與運輸鏈緊張的影響下,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高歌猛上,末日景象將沒有緩解跡象。今年的耶誕節,美國將只剩〈小氣財神〉?
而中國正面向大海,一路奮力遠航!
四、限電踩煞車?
但此次大陸限電之所以受到議論,主要是無預警停掉了民生用電,除了造成民眾生活不便,諸如交通上紅綠燈無法運作、天氣轉冷無法使用供暖設備、民生用水中斷等等,故引發了民眾的關切與恐慌。
8月中旬,大陸發改委公佈,對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一份「晴雨錶」。內容顯示,大陸部分地區能耗強度不降反升,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雲南、陝西、江蘇等9省被列為一級預警地區。
大陸發改委並要求能耗不降反升的9省,要針對轄區內高能耗項目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任務。
因此,許多地方政府開始推出一刀切式的停電、停產政策,而引發擾民及民怨。
面對這個亂象,大陸人行旗下網媒《俠客島》罕見批評,中央提出的「能耗雙控」目標行之有年,但地方政府平時不理會,直到發改委將超標的地區列為一級警示區域才開始臨急抱佛腳,祭出限電、限產政策,如果不改正這不良政策將會後患無窮。
據傳,當前發改委已通知各地方政府和有關企業,要求推動煤炭中長期合同對發電供熱企業直保並全覆蓋,確保發電供熱用煤需要,守住民生用煤底線。
同時,大陸銀保監會10/5日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服務煤電行業正常生產和商品市場有序流通、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保障煤電、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生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符合支持條件的煤電、煤炭、供暖等企業建立快速回應機制,開闢綠色辦貸通道,優先安排貸款審批投放,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而該通知要求嚴防銀行保險資金影響商品市場正常秩序,嚴禁挪用套取信貸資金或繞道理財、信託等方式,違規參與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投機炒作、牟取暴利。
而部分地方政府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專案盲目發展,已開始組織開展高耗能企業用能預算管理、有序用電和錯峰生產等措施,這是對原有忽視節能減排工作的糾偏措施,且避免「一刀切」「簡單化」等做法。特別是在採取有序用電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管理,確保民生用電不受影響。
可見,中央糾正批地方政府限電措施,並非是限電政策踩煞車?而是「能耗雙控」及「民生用電優先」雙軌並行。
■大陸加強落實「能耗雙控」政策,製造業技術升級勢在必行
大陸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加強落實「能耗雙控」已是既定政策,所以製造業不容有僥倖心理,技術升級、轉型將有短期衝擊,但對綠能發電、電動車和儲能等產業也帶長期商機。
值得留意的是,對台商的短期影響尚有四大重點需注意:
(1) 高耗能產業將因減產導致報價調漲,而調漲足以彌補減產損失,例如台廠的塑化、鋼鐵和造紙將受惠。
(2) 電子供應鏈將受短期停工衝擊,包括零組件、PCB、被動元件、散熱、電源等業者,實際影響需視限電政策時程、業者本身庫存和產能調配的因應策略而定。
(3) 主要產能在中國外的銅箔業者,有潛在轉單題材。
(4) 對水泥、成衣、製鞋等傳統產業的台廠影響,則偏中性看待。
總之,能耗雙控長期也將有結構性影響,預料高能耗製造業將加速外移至東南亞或返回台灣,延續美中貿易戰後的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
五、跋尾—這是一場以「綠色」為名的產業革命
大陸做為全球最大的煤耗國與最大碳排放國,要達到承諾的減碳目標並不容易。而因為大陸碳排放量大,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就不能沒有大陸的合作,將功虧一簣。
習近平主席9/22日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上重申大陸將全力以赴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並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未來在大陸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的過程中,要達到「雙碳」與「能耗雙控」,還有很多辛苦的路要走;但至少有了習主席的承諾與強勢作為,全球氣候變遷保與對抗暖化運動就能出現較為樂觀的前景及希望。
其實從十多年前的騰籠換鳥、2017年底的禁汙令,到如今的限電令,其背後都透露著同樣一個核心訊息:大陸已不要高汙染、低附加價值的產業。
例如,已這次限電政策,對大多數半導體、面板廠商,因其產品附加價值高、又符合大陸發展高端製造的主旋律,皆能倖免於難。
未來,在大陸官方強力推動「能耗雙控」政策下,應會一方面提高電價反應成本外,同時間,也逼迫高耗能業者離開大陸。
目前台商們心中最大疑問是:10月後,這場「限電風暴」真的就會平息嗎?
因近期大陸在檯面下流傳一個沸沸揚揚的說法,說是「限電、停工是制衡美國的逆思考策略」。目前大陸為反制美國利用大肆印鈔、「負債通膨化」的陰謀,大陸「限產」是保護大陸資源不會廉價被美鈔換走,甚至因此讓市場上流通的產品減少,價格上升,藉此輸出「通膨」到全世界,報復歐美霸凌。
另外,藉此可展開一場以「綠色」為名的產業革命,除能達成「產業升級」目標,並能緩解當前「澳煤」辱華困境,一石二鳥。長期亦能擺脫歐美各國用「碳稅」來絞殺大陸製造業。這些傳言若屬實,台商製造業就不容有僥倖心理,,製造業技術升級勢在必行。
另外,「大限電」已喚醒全球通膨巨獸。就連美國Fed主席鮑爾都警告,美國通膨飆升持續的時間比預期還要久,如果通膨持續上揚,Fed已準備好升息因應。正因通膨這隻大怪獸來襲的心理預期,美債殖利率飆高,引發全球股債市都將持續波動。
疫情造成全球航運、原物料、油價飆漲,使得各國通膨壓力升溫;如今,全球最大生產製造基地大陸又祭出限電政策,製造端的成本增加、供給量減少,就像在通膨炸彈火上加油。
10/1日美國勞工部公布個人消費支出年增率已來到4.3%,核心個人消費支出也達衝上3.6%,雙雙創下30年來最大漲幅。
從水泥、製鞋、造紙、家具、3C到汽車業為了反應成本,已經醞釀漲價。消費者年底恐面對萬物齊漲的困境,通膨巨獸來襲,荷包縮水的苦日子已將來臨。
近期,拜登急了,急著要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泡茶聊天,習主席說:等我有空唄!
拜登說:「我已經和習談過台灣。我們同意… 將遵守台灣協議。」那是啥?
路透報導,這應該是指華府長期的「一中政策」以及「台灣關係法」。
從拜登發言來看,他所指應該是通膨打怪巴怪可,怕了,希望確保中美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
老美總習慣得了便宜又賣乖,貿易代表戴琪又放話大陸沒有兌現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承諾,目前的採購額估計只達目標的62%,不排除透過提高關稅等措施,向大陸究責(依據川普執政時期敲定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預定在兩年內額外採購價值 200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美國若想打架,還在乎這檔事,不小心又洩底了。
此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又表示,尋求與中國官員溝通相關中美兩國貿易關係,也可能啟動重新豁免部分中國貨物關稅的行動,為期一年,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商品得以豁免,以協助美國勞工和企業。此外她計畫在未來幾天啟動新的貿易談判,與劉鶴坦誠對話。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10/5 日表示,打算重新豁免549類大陸進口貨物的關稅,並就此諮詢社會大眾意見。
而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與大陸最高外交官員楊潔篪在瑞士會面後,強調兩國強化雙邊溝通的氣氛良好。
美國近日不斷向大陸示好,恐怕跟通膨巨獸來襲有關,沒有大陸世界工廠合作打怪,美國孤掌難嗚。
大陸駐美國大使秦剛也表示,中美在磨合中尋找新的相處之道,雙方都應做出努力,避免誤解、誤判和意外衝突,推動美中關係重回正軌。
若中方此次使出張三豐的「太極拳」,顯示中方仍使出以時間換空間策略,並持續一場以「綠色」為名的產業革命,以拉近中美的科技實力。
總之,台商們未來得更嚴肅面對的課題是:產業升級、淨零碳排。不論是採用綠能、或降低生產能耗,這都是台商們得盡力補修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