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投資思維

黃金的投資思維

2home.co  楊惟婷

 

巴菲特一向認為黃金不如企業(股票),不具生產力。向來不看好黃金的巴菲特曾如此說:「黃金是一種在做多恐懼的好辦法,但要靠黃金交易賺到錢,就得期望再過一、兩年人們會比現在更恐懼。如果人們將來變得更加恐懼,就會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買入黃金,你就能賺錢;反之,如果別人將來沒有現在這麼恐懼,你現在買的黃金就要虧錢了。黃金本身生產不出什麼東西來。」

 

然根據8月14日揭露的波克夏公司最新持股變動資料 ,巴菲特在第2季買進巴里克黃金公司 (Barrick Gold),曾對黃金不屑一顧的態度似乎有所翻轉。波克夏同時也減持它向來鍾愛的銀行股、把金融海嘯至今長期持有的高盛持股全數出清,難道「股神」不再看好美國經濟?

 

一、2020年現貨黃金供需狀況剖析

 

1、2020年黃金實質需求不振

 

全球央行在2018年和2019年淨購買了達650噸黃金,達到美元與黃金掛鉤那年的水準;但2020年以來,全球央行購金的速度已經放緩(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5%)。據世界黃金協會在6月11日發佈的最新報告,1至4月,全球各國央行共淨購買了31.6噸黃金。

 

過去十年來,各國的央行不斷在累積黃金儲備,以使其資產組合能多樣化。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 (WGC) 的數據,俄羅斯曾是這一趨勢的主要買家,因長期受美國經濟制裁而努力「去美元化」,目前為世界第5大黃金擁有國家,擁有近2300噸黃金。然而,俄羅斯2020年1-5月的黃金購買量同比下降了約6成至28噸左右,可能金價已漲多;加上原油價格暴跌影響俄羅斯從石油出口的收入下滑,相對購買黃金儲備資金也會降低,俄羅斯央行2020年乃減少黃金購買。

 

據世界黃金協會 (WGC) 統計,2020年全球黃金進口已大跌5成,使黃金現貨需求量跌至17年新低,然而,金價近期卻不斷逆勢上漲,並創歷史新高。

 

以黃金的大進口國印度為例,印度受疫情影響下,民眾對珠寶等奢侈品這樣的支出大大減少,從而影響2020年黃金需求;其中印度於2019年全年總黃金進口量達647噸,然而,2020年印度第一季進口78.4噸,第二季更下滑至11噸。

 

於此同時,土耳其卻超越了俄羅斯成為2020年全球最大的黃金購買國,截至 5 月前,土耳其共購買148 噸黃金,為去年同期的三倍。

市場推測,2020年除了疫情影響土耳其國內觀光外,美元的強勢也使土耳其匯兌收入出現減少,此時土耳其仍進行黃金儲備購買,原因可能和土耳其也欲擺脫美元有關(重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光榮)。

 

未來,雷同中國、俄羅斯、土耳其「去美元化」的動作可能會蔓延到他國的央行,特別是在美元需求非常高的開發中國家;因此市場也推測俄羅斯黃金購買的停擺僅為短期的停滯,從長期的角度來看,黃金交易量將再次激增。

 

2、2020年避險資金湧進黃金ETF,投資需求推升金價創歷史高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各地為了防疫而實施封城,各國的金飾需求均出現大幅下滑;還有各國央行也減少黃金買進;工業用需求也出現年減18%至67公噸。

 

另一方面,黃金ETF則是出現大幅上揚,也填補了部分的需求減少。據《彭博》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衝擊經濟成長,而大量避險資金湧進黃金ETF,造成他們必須增加黃金儲備。黃金投資方面的需求,累計在 Q2年增 98%至 583公噸。領漲的黃金ETF投資,對於黃金的需求量高達434公噸、是去年同期5.7倍,出現急遽增加。

 

目前,根據 2020 年全球各國官方發布的黃金儲備量,美國以 8133.5 噸居首,其後是德國的 3364.2 噸,第 3-5 名分別為 IMF 的 2814 噸、義大利的 2451 噸及法國的 2436 噸。而2020年黃金 ETF所持倉規模已超過了德國的官方持有量,目前持倉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官方黃金儲備數量。

 

世界黃金協會最新報告並指出,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4891.5噸,同時,5月全球黃金ETF再創歷史新高增至3510噸。且報告指出,考慮到新冠肺炎引起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存在,超過20%的央行計畫在未來一年內繼續增持黃金。

 

二、黃金投資的天敵就是美元

 

1、黃金及美元是互為替代的避險性資產

 

黃金及美元皆為避險性資產,且互為替代品,即美元匯價與黃金價格為負相關(由於黃金的市場價格是以美元計價),因此當美元貶值則會推動黃金價格上漲。

 

過去黃金投資的天敵就是黃金沒有利息收入,還要倒貼保管箱費用;在市場不確定性高時,投資人傾向先將美元作為避險性資產。尤其在2020年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元和其他貨幣保持很大利差,美元成了避險貨幣首選目標,這是美元強勢的主因。

 

但2020年疫情衝擊下,美國Fed降息,利率貼近零,現在存美元幾乎無息,這麼一來,投資美元回報率接近零,美元變弱勢。當美元、黃金同樣都沒有利息,但美元可以一直印,而黃金供應量有限,因此,十年一遇投資黃金的大機會乃爆發,近期金價輕騎突破1930美元歷史天價,再往向看,2500、3000美元也都喧囂不已!

 

2、負利率時代持有美債等同向美國繳稅

 

目前,全球債務已高達250萬億美元,甚至有18萬億為負利率資產,而且在美聯儲近四個月開啟“傾家蕩產”式無限QE和寬鬆舉措的背景下,毫無疑問地將會影響到美元的價值和戰略地位,因為現在大部分的美元發行錨定美債,其價值將會不斷地被多輪量化寬鬆所稀釋。

 

目前,美國聯邦債務赤字總額已經超過26萬億美元大關,且還在不斷增長中,簡單的計算表明,美國人均欠債約8萬美元。加上2020年美國的公共債務在八個月內增加了近3萬億美元,而2019財年一共才增加了1.2萬億美元。

 

但是,弔詭的是,美國債務大增,但美國財政部到目前為止年支付的3370億的利息費用,卻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70億,而之所以能夠降低利息支出,是因為債務利率大幅下降,從去年5月的2.47%降至目前的0.40%,這是支付給美債持有人利息支出大幅下降的原因所在,而這為美國可能會實行負利率提供了動力。而這也意味著,一旦時機合適,負利率在美國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果真如此,這將意味著包括中國、日本、英國、沙特、德國等在內的全球美債投資者將要為持有美債而向美國財政部付款(等同繳稅),但這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

對此,美國《貨幣戰爭》一書作者Jim Rickards稱,自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貨幣分析師們一直在尋找國際主要儲備貨幣被重置的可能。

這都在間接的說明,全球央行們正在考慮讓本幣和黃金發揮更大作用,正如世界黃金協會報告所指出的那樣,自布列敦森林體系解體以來,黃金依然發揮著信任錨的作用,而美元長遠將無法做到這一點。

 

從這一點來看,也就解釋了德國、俄羅斯、土耳其、義大利、波蘭、委內瑞拉等多國為何要從2008年開始重新購買黃金和宣佈將運回存在海外金庫中的黃金運回本國保存的部分原因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很多針對紐約聯儲銀行金庫的懷疑。

 

3、美元作為儲備貨幣「過度特權」若結束,恐貶值35%

 

耶魯大學高級講師、摩根士丹利亞洲前主席Stephen Roach 6月8日撰文指出,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擁有「過度特權」的時代即將結束。

上世紀60年代,時任法國財政部長德斯坦出於對美元失望而創造了「過度特權」這個詞,對美國自由地依靠世界其他國家來支撐其過高的生活水準表示不滿。

目前受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響,美國人的生活水準將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

 

與此同時,全球央行對曾經被廣泛接受的美元也產生了嚴重懷疑。貨幣決定了國內經濟基本面和外國對一國強弱的看法這兩種力量之間的平衡。目前這種平衡正在改變,長期美元很可能會大幅下挫35%,下測2008年1月低點70.6。

 

這一問題的根源是美國國內儲蓄的嚴重不足蘊釀的。2020年第一季度,美國國民淨儲蓄(包括家庭、企業和政府部門經貶值調整後的儲蓄)降至國民收入的1.4%。這是自2011年末以來的最低水準,也是1960年至2005年平均7%的五分之一。

 

由於美國國內儲蓄不足,又希望投資和經濟增長,美國充分利用了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並大量依靠國外的過剩儲蓄來實現這一目標。但不是沒有代價的,為了吸引外國資本,美國的經常賬戶自1982年以來每年都出現赤字。

 

由於新冠肺炎引發的經濟危機,正在將美國儲蓄與經常賬戶之間的緊張關係推到崩潰的邊緣。罪魁禍首是美國政府預算赤字的激增。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聯邦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可能會飆升至和平時期的紀錄17.9%,2021年有望回落至9.8%。

 

最初,被新冠肺炎引發的失業工人將被大部分財政支持起來。這將緩解國民儲蓄不足面臨的一些直接壓力。不過,這即將到來的儲蓄崩潰導致經常賬戶赤字急劇擴大,很可能使美元不能倖免於難,將會觸發美元的下跌,並削弱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而美元的崩潰將帶來三個關鍵的影響:

a、首先這將引發經濟進入滯漲狀態。

當疫情結束後經濟復甦勢頭疲弱,卻伴隨著通膨,即經濟進入滯漲狀態。

b、第二個影響是,預計美國貿易赤字將急劇擴大。

受到保護主義的壓力,美國政府將貿易轉向其他成本更高的生產商,這實際上是向陷入困境的美國消費者徵稅。

c、強勢美元的下跌,將使儲蓄不足的美國經濟的全球經濟領導地位,受到非常嚴厲的打擊。

 

三、黃金的長線投資誘因

 

目前前景仍然有許多無法預料的風險,例如在貿易戰、地緣政治風險、第二波新冠疫情、低利率環境下,所以國際大型投研機構對金價多持正向看法。未來在以下8大因素影響下,黃金將持續具有吸引資金流入誘因,進而支撐金價向上發展,發揮避險功能:

 

因素1:聯準會的無限QE政策,使美元指數缺乏大漲動能

美國聯準會為維持市場穩定,預計推出高達3+3兆美元的QE計畫,聯準會資產負債表也將因此持續大幅擴增,此舉將使美元缺乏大漲動能,而金價與美元指數原則上呈負相關,市場也預期黃金可望因此連帶受惠。

 

因素2:低利時代,黃金成為避險首選

只要市場不確定性增加,避險情緒就有機會推升金價,且黃金與主要股市在風險偏好上處於相反兩端,在低利環境中更增其避險價值。

 

在新冠肺炎疫情加深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疑慮,進而帶動金價勢如破竹,一路上攻至2000 美元之上,而隨著疫情趨緩,金價進入震盪整理。

要注意的是,先前受疫情影響導致部份煉金廠運營中斷,黃金供應因而下降,但隨著疫情趨緩,中國、印度中產階級消費者需求增加,黃金仍然是對偏好實體資產的投資者具吸引力選擇。

 

全球最大貴金屬礦商紐蒙特礦業公司 (Newmont) 執行長Palmer認為:「長遠來看,各國央行祭出的寬鬆政策刺激一定會支撐金價上漲,況且我不認為刺激措施已經結束。」

 

因素3:全球負實質利率擴大,持有黃金機會成本大減

各國央行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導致全球陷入低利率環境。債券及黃金皆為避險性資產,且互為替代品,由於各國央行持續降低利息,比起殖利率為負的政府公債,投資人將傾向投資報酬率較高的黃金。

 

黃金資產無法孳息,因此實質利率(名目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為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在聯準會大幅降息,全球主要國家實質利率幾乎皆呈負數下,持有黃金機會成本大減,有利資金進入金市,成為金價有利支撐。

 

2020年迄今黃金的大漲表現不只是因為 COVID-19 大流行的避險,實際利率和美元疲弱更是重點。當實際利率為負,黃金乃成了「低風險庇護所」。

因為美國利率貼近 0,不孳息的黃金就比債券更具吸引力。尤其,黃金可用來作為抗通膨工具。

 

因素4:「財政行動主義」

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以下稱大摩)近日出具一份全球展望報告,名為《通貨膨脹將捲土重來》(The Return of Inflation),是疫情步入尾聲後,第一個出具以通膨為主題報告的華爾街巨頭。這份報告,是從「收入不平等」的結構性著眼。

指出低收入族群是這波疫情下最大的受害者,他們的不滿,將迫使各國政府加大力道,解決所得不均問題,使「財政行動主義」( fiscal policy activism)抬頭,將引發新一輪的擴張性財政政策。

 

因素5:聯準會無限量印鈔,提防「通貨膨脹稅」全面來襲

由於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刺激,數兆美元透過量化寬鬆政策注入市場,使紙幣貶值。

歐元區太平洋資本執行長 Peter Schiff 認為,聯準會將創造一種通膨環境,使法定貨幣貶值,就像一種稅收,將在各個層面損害社會。

Schiff建議,為了減輕損失,在美元崩潰之前,你必須要做的是,把你的美元賣掉,用它們來積累真正的貨幣——-黃金和白銀,或者在其他國家購買高質量的產生收入的資產。因為隨著美元以更快的速度貶值,黃金最終將取代美元,成為事實上的全球儲備貨幣。

 

因素6:對通膨的隱憂

拉升金價的各股力量,除了全球經濟前景堪慮、中美關係跌入谷底之外,就是對通膨的隱憂。

雖然目前尚處在通縮階段,預計2021年第4季已開發國家產出將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將出現「通貨再膨脹」,通膨將在2022年第2季降臨。

「通貨再膨脹」指通縮時期出現的通膨跡象,如物價雖然下降,但降幅縮小,只要經濟形勢回穩,就會轉為顯性通膨。

 

高盛也在一份大宗物資的觀點報告中指出,儘管疫情危機的直接影響可能是通縮,但持續的供應鏈中斷、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以及提高通膨可減輕政府債務的政治需求,將支撐明年的通膨擔憂。

 

而美銀近期一份《聯準會不能印黃金》的報告,也大膽呼籲:「資產配置者必須透過實物資產、而非金融資產,來尋求對抗通膨的工具。」美銀指的實物資產,即是黃金。

美銀提供給客戶的投資建議中,甚至將現在比擬為上世紀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還預測金價會像當年一樣飆升。

1973年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急漲,美國通膨率與失業率同步攀升,引發人類史上第一次的停滯性通膨,經濟學家束手無策,在那波亂世中,具保值功能的黃金,成了絕佳的避風港。金價從1971年到1975年,每盎司35美元漲至195美元,漲幅高達近460%。

「金價18個月內上看3千美元!」美銀語出驚人喊出這樣目標價。

 

未來,一旦爆發嚴重通膨,股、債市都難逃衝擊,資金就會湧入貴金屬、原物料、不動產市場避難。目前金價多頭氣盛,反映市場對通膨的憂心,而全球食品價格的大漲,特別是肉類食品,亦成證據之一。

 

因素7: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重構—-經濟產出成本將大幅上升近年西方傳媒不斷有評論認為目前的中美關係,被困在所謂「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中,意思指雙方的競爭關係已經變得緊張,壓倒利益互惠。

在民粹主義當靠山下,川普放膽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及供應鏈「去中國化」。

 

2020年過後,未來雙方都十分希望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全球經濟圈,各自組建一個截然不同的全球化新秩序,導致供應鏈較以前更分散,而過去以美元為世界交易及儲備貨幣的領先地位,也開始受到挑戰。

 

因素8:當全球化新秩序開啟,金本位將再被看重

習慣上,美國境外流通的美元被統稱為歐洲美元(Eurodollar),包括很多歐洲以外國家用作交易、貿易融資、外匯儲備及相關的衍生工具的計價單位上,而且總額一直超過境內發行的美元,是經濟全球化不可缺少的動力來源。

 

事實上,在去金本位後,技術上美元是一種法定票據(fiat),而美元的價值很大程度是基於對全球化的信心。在全球化的歷史上,美國的全球貿易經常賬(current account)嚴重失衡,本身就承受著美元長期貶值的壓力,只是這種壓力通常會通過全球化轉移到其他經濟體身上。

 

此次疫情令世界貿易停滯,若要經濟復甦,讓勞動人口恢復就業,缺乏的是資金。短期內,主要工業國家會實施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把疫情帶來的經濟災難貨幣化,即是以更多資金去刺激經濟,但長遠只會令相關的貨幣貶值,進一步加劇經濟全球化的失衡。所以在疫情過後的全球化新時代,美元匯價是否能維持穩定,將會影響經濟復甦的速度。

 

尤其美國聯準會無限量印鈔所潛伏的隱憂。即當美元無限量印鈔將造成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一旦資金流向逆轉,也會形成另一波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當全球化進入新秩序,這些利益相關者會要求以另一種工具替代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2008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即一直在尋找重設的方法,考慮到美元的地位及匯價下跌的可能性,包括中國在內等國家已經考慮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取代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但要建立SDR對應的活躍資本市場,還需要一些誘因,以及各國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是否可以轉型成功將會是全球化進程的重要考驗。

 

當全球化新秩序開啟,黃金是否再被看重?

在理想情況下,穩定貨幣意味著需要某種實物商品支持,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是通過將美元恢復為金本位貨幣制度,以加速復甦經濟。

 

如今疫情、全球低利率與美元走弱三大因素炒熱黃金行情;由於經濟展望難以看透的情況下,被視為安全資產的黃金需求仍隨之大增。加上各國財政惡化、利率走低,以及為了迴避貨幣價值下降及物價上揚等風險。這背後體現的真象是,作為具有戰略經濟價值的黃金在全球貨幣和金融系統中充當著信任錨的作用正在凸顯,可對沖國際儲備資產中美元的敞口風險和經濟衰退。

 

四、金價天花板在哪?金價兩年內上看3500美元?

 

歷史告訴我們,在政府和 Fed 干預與紓困後,黃金都可能翻倍,白銀還會變4倍,一如其在2008年到2011年那樣的表現。

 

通常在貴金屬牛市的早期階段,黃金一路領先,白銀是被上漲的黃金價格牽動而慢慢爬升。在某個時候,白銀與黃金的相對價值越來越引人注目,投資者開始積累『窮人黃金』—-白銀。」

現在,我們即進入牛市的下一階段,白銀因具備貴重、貨幣性金屬的特質又高度折價,正獲得市場認可。

但這些全都是相關的,投資者在黃金和白銀中尋求安全,以期提供低風險的保值方式,而這一點建立了更強大的投資流入,推升金銀價格。

 

Martin Place Securities 執行董事長 Barry Dawes 說,「黃金近期輕鬆突破1800美元後,又以非常快的速度衝破先前的高點1923美元,我認為這基本上表明,黃金目前是一個非常非常強大的市場。」

Dawes認為目前的確是擁有黃金的好時機,關鍵因素就是低利率,而低利率將會維持非常長一段時間。他從技術面預測,2019年夏天金價脫離6年來的橫向盤整走勢,如果以1050美元作為長期底部,金價將在兩年內攀抵3500美元,雖然這段期間可能經過一些盤整,但潛在漲勢「非常可觀」。

Dawes更表示,亞洲和中東國家已經吸收大量黄金,使得西方國家的黃金比重「略低」,如今必須重建部位,勢必帶動金價走高。

 

金價天花板在哪?

隨著 Fed 創記錄的低利率和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增加,股市和債市2020年大幅飆漲後,可能出現資產泡沫,而黃金2020年迄今也大漲逾40%。

 

但以過去 30 年黃金月價除以標普收盤價的比率來看,2011年8月時金價接近標普的 1.7倍,自2014年以來,該指數一直沒有超過0.7。截至8月5日,金價今年漲幅仍只是標普的0.6倍,後市仍有很大想像空間。

 

礦商 Fosterville South Exploration 執行長 Bryan Slusarchuk 也表示:「由道瓊黃金比 (Dow to Gold ratio) 來看,不是黃金過於便宜,就是道瓊指數已過熱。」

 

Permanent Portfolio Family of Funds 投資組合經理 Michael Cuggino 研判:「黃金價格可能會大漲,突破每盎司 4000 美元不是不合理。」

Michael Cuggino 稱,隨著資金挹注美國經濟、美元貶值,投資者擔心通膨可能捲土重來,金價可能延續漲勢。

 

施羅德投信也表示,2020年黃金漲勢主要來自於ETF買盤,尤其聯準會4月宣布將「無限QE」確保經濟穩定,進而帶動黃金買盤持續攀升,根據統計,2020年以來實體黃金ETF約增加643公噸(2019年全年增加量372公噸)。

施羅德投信並指出,目前黃金的持有量並不特別高,回顧 2011年黃金ETF的持有量約占全球ETF持有量的10%,目前只持有量將近2.5%,若進一步觀察總體數量,預估黃金股票的價值 (above-ground goldStocks) 僅佔全球金融資產約 2.7%,尚有大幅加碼空間。

 

五、黃金已成標準投資組合的一塊,掌握金價壓回買點

 

因聯準會實施大規模刺激,實質殖利率持續探底,助長金價站上歷史新高。近來資金湧入黃金市場的Gold Rush(淘金熱),將金價推上每盎司2072美元新高。

由於經濟前景喜不明下,加上美元貶值,投資者擔心通膨可能捲土重來,華爾街道富旗下全球最大SPDR Gold Shares (GLD)黃金ETF(總規模接近820億美元) 2020年以來已累計近210億美元資金流入,市場對金價樂觀情緒高漲,推升金價一度來到每盎司 2072美元。

 

但Cuggino警告短線不是黃金追高買入良機,他表示,即使在金價長期上漲期間,也會出現短期超買的急劇大幅回檔修正。

近日金價一舉突破2011年1922美元/每盎斯高點紀錄,統計2020年以來金價由1450美元附近漲至2072美元,漲幅高達4成以上。德國商業銀行表示,過去4週金價上升的幅度過大,RSI 極高,並且明顯偏離100 天移動平均線,這都表明下修可能性。

 

金價短期漲多即最大風險,例如儘管美國疫情反覆、地緣政治形勢急速惡化。但同時,8月7日公布的美國7月非農就業報告意外強勁,7月就業人口新增 176.3 萬人,數據好過市場預期帶動美債實質殖利率 (經通膨調整的美債殖利率) 出現一個月來最大升幅,最近疲軟的美元則隨殖利率走高而回升,打亂了黃金和科技股最近漲翻天的強勁走勢。

德國商業銀行即指出,觸發因素可能是短期債券殖利率的急劇上升,這導致了一些獲利回吐,然後跌勢進一步擴大。在人們在歷史高點拋售時,往往會有更多人跟隨,這也造成價格下跌加速。

 

近日全球最大黄金ETF即遭逢3月以來最大的撤資。在8月7日遭遇3.82億美元資金流出,創3月以來最大撤資規模,使金價出現短期超買後的急劇大幅回檔修正。

此次金價遭逢 7 年以來最大重挫,8月12日亞洲盤中閃崩至1863美元附近,失守每盎斯 1900 美元大關,現貨白銀報 24.2 美元,與昨日 29.2 美元高位相較,跌約 17%,亦是 2008 年 10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引來市場不安。

CFRA Research ETF 和共同基金研究主管 Todd Rosenbluth 表示:「沒有哪個基金會永遠在吸金,因為在2020年大量資金流入之後,投資者不可避免地要獲利回吐。」

彭博數據顯示,在總規模 4.6 兆美元的 ETF 市場排名中,GLD在2020吸引了近210億美元位居第二,先鋒標普500指數 ETF (VOO) 今年吸金力排名第一。

 

但金價短期加速下殺,是否醞釀中期金價深度調整?抑或獲利了結後仍會重回漲勢?

瑞銀指出,金價此次急跌主要是來自獲利了結賣壓所致,加上治療新冠肺炎的疫苗研發再露曙光,以及美國加大發行國債前技術因素(10年期實際利率上升至 – 1% 以上)。但瑞銀認為,在美國聯準會鴿派立場不變的環境下,美國實際利率與美元很可能再進一步走跌,加上年底即將登場的美國大選仍有諸多變數,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預期金價還有上漲空間,並有機會在今年底前再次挑戰 2000 美元大關。

 

花旗集團外匯技術策略師 Tom Fitzpatrick 也認為,金價是短空長多,金價先前漲勢凌厲,因此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這並不代表黃金前景就此黯淡,因為潛在的、根本的正面理由還未消失,花旗仍預期今年底金價可能漲至每盎司2400 美元。

 

目前有很多因素支持金價,但須留意幾項可能改變金價走勢的重大事件,例如全球經濟2021年加快復甦,疫苗面世,美國大選,以及各國央行終後還是會收緊極寬鬆舉措,前述因素都可能引發黃金ETF資金逆流出,屆時恐導致金價在攻頂後易拉回整理。

 

其中,尤其是美國大選。例如,如果拜登 (Joe Biden) 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將加劇市場對企業或資本利得稅增加的擔憂。但另一派則認為如果拜登就任總統,黃金可望站穩2000 美元之上,因為投資者會擔心川普做多政策恐難蕭規曹隨。

 

不過,法國興業銀行 (Societe Generale) 策略師表示,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條件仍將使金價保持上漲。

投資機構 U.S. Global Investors 執行長 Frank Holmes 表示,未來三年內,金價可能將會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中長期,在全球債務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市場實質利率很可能繼續探低,加上大規模量化寬導致貨幣貶值,加上避險需求支撐下,應可推升黃金佔全球金融資產配置比例,研判金價可能進一步上漲。

 

只有當利率開始走高時,黃金牛市就將結束。但聯準會目前並不考慮升息,且這個週期的持續時間會更長。尤其,若不幸出現「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下的高失業率、經濟增長放緩和低利環境的末日景象,都可能為黃金提供非常、非常凶猛的上漲底氣。

 

所以,筆者仍看好黃金的中長期走勢,畢竟美國大量貨幣寬鬆的超低利率抑制美元,導致實質殖利率降到負值,使無法孳息的黃金享有投資優勢。錢太多,資產有限,黃金將成為投資組合中的基本配備,在此,美元指數也可以作為黃金投資的風險指標。只要美元疲軟,可能會繼續推動黃金上行。

 

總之,無限量QE導致美元疲弱,這也是以美元計價的原物料市場也因此更具吸引力的主要因素。試想,股神巴菲特廉頗老矣、不能飯否?

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哈薩威近期終於入市,預計斥資40億美元收購 Dominion Energy 天然氣資產,連同承擔債務在內,這筆交易總額近 100 億美元。這筆交易還需要得到監管部門批准,預計將在今年第 4 季完成。
另根據8月14日揭露的波克夏公司最新持股變動資料 ,巴菲特在第2季買進巴里克黃金公司 (Barrick Gold),曾對黃金不屑一顧的態度似乎有所翻轉。波克夏同時也減持它向來鍾愛的銀行股、把金融海嘯至今長期持有的高盛持股全數出清,難道「股神」不再看好美國經濟?

 

考量到全球政治、金融不確定性高和健康危機、高失業率、美元貶值,以及通膨上升,筆者建議投資者只能透過積極分散投資組合在實物商品,並採中長期投資方式,讓自己處於最佳定位。

 

只是,黃金投資比重不宜超過凈資產的5-10%。因為黃金是一個較小的市場,所以很容易被美國政府操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 The Dental Surgery
    The Dental Surgery 2023 年 3 月 17 日 下午 4:17

    Magnificent goods from you, man. I’ve understand your stuff previous to and you are just extremely excellent. I really like what you’ve acquired here, really like what you are saying and the way in which you say it. You make it entertaining and you still care for to keep it smart. I can not wait to read much more from you. This is actually a great web site.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