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融漲,其實是一種「通膨」現象

股市融漲,其實是一種「通膨」現象

楊惟婷  2home.co

 

在各國央媽不停地印鈔,QE、QE、再QE之下,讓萬物皆不停地虛漲!

其實,股市融漲也是一種「通膨」現象,是貨幣數量與股票供給數量失衡的再平衡調整。為了階段性的再平衡,我們賜予股市更高本益比,股市也漲到「不可置信」地步!

 

當太多的錢,追逐有限的股票,股票不必預設頭部,直到,耗盡多餘的貨幣數量,股市融漲將墜崖式戛然而止—明斯基時刻!

 

所以,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John Templeton)曾說過一句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

後來這句話成為了華爾街著名的諺語、也被傳誦到世界各地。

 

近期美股道瓊、那指、標普,費半四大指數也漲到高處不勝寒,雖一度向【季線】下墜、但修正乖離後再上;尤其台股多頭卻在台幣貶值、外資落跑下,依然樂此不疲,勇守【月線】之上、迫使外資追高回補!

 

在台商回流的資金潮簇擁下,台股多頭受到鼓舞,彷彿吃了大補丸,即使在外資落跑下,仍奮起換手向前衝;散戶也因「害怕錯過」(FOMO)而瘋狂搶進股票型ETF助推台股。在失衡的世界,大家都醉了!

 

當散戶排隊上車,甚至出現解定存、抵押房子搶買00939、00940的亂象頻生時刻,驀然回首,如果這不是泡沫,什麼才叫泡沫?

 

在台商回流的資金潮簇擁下,台股還能衝多高?

其實多空關鍵在,內資「資金潮」的底氣還有多大?

近期,台股依然我行我素、屢創新高,但頻頻出現上影線?

520過後,台股還可以自在地走自己的路嗎?

 

其實,股市融漲也是一種「通膨」現象,直到,耗盡多餘的貨幣數量,股市融漲將戛然而止!

 

一、實體經濟處於【滯漲時刻】,資本市場卻快樂【融漲】

 

儘管美國股市道瓊、那指、標普,費半四大指數高處不勝寒,但是,只要央媽 仍不停地印鈔,那大型科技股就有源源不斷向前衝動力!

加上美國大型企業仍在凶狠裁員、執行庫藏股與美化報表,大型科技股股價自然我舞唯揚!

 

唯【資金狂潮】只有利社會頂層富人財富增值,但弱勢者並無法雨露均霑!

【滯漲社會】乃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弔詭現象啊!

 

■美國3月PCE年升2.7%,高於預期

 

美國商務部4/26 日公布數據顯示,3月個人消費支出 (PCE ) 物價指數年增2.7%,高於市場預期的2.6% 與前值2.5%;聯準會 (Fed) 最在意的通膨指標、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後的 3月核心PCE年增 2.8%,高於市場預期的2.6%,與前值持平。

 

■美國第1季勞動成本漲幅超過預期

 

由於薪資和福利上漲,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4/30 日表示,廣義勞動成本衡量標準就業成本指數 (ECI),在第4季未經修正的成長 0.9%後,上季成長1.2%。

 

政策制訂者認為 ECI 是衡量勞動市場疲軟程度的更好指標之一,也是核心通膨的預測指標,因為它會根據組成和就業品質的變化進行調整。

 

■美國4月PPI年升2.2%,創2023年 4月以來新高

 

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 5/14 日公布數據顯示,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年增 2.2%,超預期,表明通膨壓力可能需要更長一段時間才能緩解。

若按月來看成長 0.5%,高於 3月修正後的 – 0.1%,也高於市場預期的 0.3%。

 

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的 4月核心PPI 年增 2.4%,符合市場預期;按月來看成長 0.5%,高於市場預期的 0.2%。

 

最新的 PPI 報告凸顯通膨黏性,引發市場對通膨依然頑強,以至於 Fed 無法開始鬆綁貨幣政策的擔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4 月 PPI 報告終用於計算 Fed 偏好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 (PCE) 物價指數─的幾個類別有所下降。其中,醫院門診費用下降 0.1%、機票費用下降 3.8%,而醫生護理價格小幅成長。

 

觀察報告細項,整體服務成本成長 0.6%,為2023年 7月以來新高,占整體 PPI 漲幅近四分之三,另外由於燃料價格上漲,商品價格成長 0.4%。

剔除食品、能源和貿易服務這一波動性更小的 PPI指標後,4月物價繼 3月成長 0.2% 之後上漲 0.4%。

 

LPL Financial 分析師 Quincy Krosby 說,這份報告強調 Fed 的擔憂,即通膨降溫的道路已經停滯,需要在更長時間內採取更高的政策立場,以對抗看似根深蒂固的通膨。

 

■美國4月CPI、零售銷售雙雙降溫

 

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 5/15日公布數據顯示,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零售銷售雙雙降溫。

4月CPI年增 3.4 %,持平預期,較前值 3.5% 小幅下降;4月CPI較上季成長 0.3%,低於預期和前值 0.4%。

 

Fed 青睞的通膨指標、剔除食品與能源成本的核心CPI 在 4月年增 3.6%,符合市場預期,低於 3 前值 3.8%;按月來看核心CPI 月增 0.3%,符合市場預期,低於與 3月前值 0.4%,為 6個月來首次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 4月零售銷售停滯不前,之前兩個月的增幅向下修正,顯示借貸成本高漲和債務增加促使消費者更加謹慎。

 

■美國4月紐約Fed製造業指數報-14.3,連續第五個月萎縮

 

美國紐約州 4月製造業活動已連續第五個月萎縮。具體來看,一項衡量原物料當前支付價格的指數上升 5點至 33.7,為 2023年5 月以來新高點。例外,支付價格的上漲可能反映能源價格攀升。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 表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引發人們的擔憂,及數月來一直拖類整體通膨的商品降溫步伐可能會停滯甚至逆轉。

 

■美國4月ISM製造業指數掉回榮枯線下,物價指數卻升近兩年新高

 

依5/1日美國 ISM公布數據顯示,4月製造業指數降至 49.2,低於市場預期的 50.0,也不及 3月的 50.3,經歷短暫3月擴張後,再度回到 50 榮枯線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製造業4月因為訂單減少跌回萎縮區間,其中衡量工廠投入價格指數卻反而升至近兩年新高。亦即,儘管需求疲軟、但商品出廠價格攀升,意味著商品價格的通膨又將上行。

 

■美國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97,創逾一年半新低

 

隨美國民眾對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前景看法惡化,美國經濟評議會 (Conference Board) 4/30 日公布數據顯示,4 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97,已經連續 6個月下修,降至逾一年半以來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信心往往是經濟好轉或惡化的訊號,自2024年年初以來,信心已經回落,遠低於新冠疫情前的高點。

因通膨上升、借貸成本高漲以及就業市場逐漸降溫。及在美國選民等待 11 月大選結果以確定經濟方向之際,消費者信心目前處於近期區間的低點。

 

美國3月消費者對就業市場的前景也正在惡化,預估未來 6個月將有更多就業機會的比例降至 2011 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其收入預期也惡化。

 

對於消費者支出而言,這可能是個令人擔憂的跡象。根據一項特殊的調查問題,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在未來 6 個月內減少外出用餐以節省開支,而其他人也將服裝和娛樂列為減少或消除支出的領域。這反映在汽車、住房和家電的購買計畫走弱,度假的意願也有所下降。

 

■通膨預期上升,美國5月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6個月新低

 

由於預期短期通膨續揚和對就業市場的擔憂升溫,美國5月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6個月新低。5 月信心指數從 77.2下滑至 67.4。這個數字弱於經濟學家的所有預測。

 

數據顯示,消費者預計2025年物價將以年率 3.5%的速度上漲,為 6個月來的最高水平,高於 4月預期的 3.2%。預計未來 5到 10年物價將上漲 3.1%,較一個月前略有上升。

 

調查主任 Joanne Hsu 在聲明中表示,「過去幾年,家庭強勁的收入一直是支撐消費者支出的主要來源,因此勞動市場預期的疲軟令人擔憂;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可能會導致消費者支出意願的回落。」

 

二、美企忙著裁員、執行庫藏股,美化報表

 

■You see see you,各行各業仍在凶狠裁員、美化報表

 

1、Nike再裁員逾1600人,是否暗示景氣寒冬將至?

2、Adidas 1992年以來首度虧損!

3、旅遊巨頭Trivago、Hotels.com大裁員1500人!

4、美國科技業裁員潮仍持續,2024年已有逾5萬人被解雇!

5、花旗又大裁員了,兩年內目標狠砍2萬人!

6、Google又宣布新一輪大規模裁員,人數未公布!

7、特斯拉全球裁員1.4萬人!

8、美國健身器材公司派樂騰 (Peloton Interactive Inc.) 5/2 日宣布在全球裁員約 15%,以提振低迷的營運成長。

 

亦即在大型企業風光明媚、美化報表背後,對於整個美國資本市場來說,這確實感覺像是一個『金髮姑娘』時刻。

但大型企業風光明媚仍粉飾不了中小企業、一般家庭的困頓輓歌?

實體經濟面正呈現出不同的故事……

 

■美股企業回購股票金額年增30%,這是創2018年來新高

 

股票回購激增,顯示美國企業看好美國經濟。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研究,過去 13周企業宣布回購股票規模超過 3830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成長 30%,是 2018年 6月以來的最大金額。其中包括蘋果 (AAPL-US) 的 1100億美元的史上最大回購計畫。

 

德意志銀行股票策略團隊指出,回購的「熱潮」不僅限於蘋果和 Alphabet (GOOGL-US) 等大牌公司:第 1季財報季公告的2620億美元回購中,有820億美元來自大型科技巨頭以外的公司。

 

從中期來看,企業回購股票一直是股市的最大推動力。

公司利用裁員創造現金流來回購企業股票、以推升公司股價,進而股東可獲取資本利得、CEO也獲取可紅利回饋。

 

■美股七巨頭CEO高層瘋狂拋股

 

《彭博》5/9 日報導,最新數據顯示,科技七巨頭的近 12名高階主管和董事最近拋售總價逾 1.6億美元的股票。

 

最大的贏家是亞馬遜 (AMZN-US) 創始人貝佐斯,他在 2月份不到兩週的時間內賣出了大約 85億美元的股票,這是他自 2021年以來的第一次出售。

 

Alphabet執行長皮查伊 (Sundar Pichai) 為例,他在2024年迄今短短4個多月,出售 Alphabet股票比 2023年全年還要多。本月從近 20多筆交易中套現 3,000萬美元。

Alphabet 總裁 Ruth Porat 2024年3月套現約 660萬美元收益,這是她自2015 年加入公司以來的首次出售。

 

輝達 (NVDA-US) 董事 Mark Perry 2024年迄今出售的股票比前兩年還要多。

 

蘋果 (AAPL-US) 公司董事長 Arthur Levinson 2 月份也申請出售股票,規模創下了其 20 多年來的最高記錄。

 

從人工智慧題材發酵過後,自2022年通膨和升息加速導致的暴跌中反彈後,矽谷內部人士正在將所持股份貨幣化。這個趨勢可能與絕大多數人預期美國經濟將放緩或陷入衰退有關。

 

■波克夏大砍蘋果(AAPL-US)持股

 

全球投資界年度盛事波克夏股東大會5/4日登場,股神巴菲特表示儘管他們第一季大砍蘋果(AAPL-US)持股,但仍會長期投資蘋果。

在波克夏公布首季財報顯示,該公司大舉拋售13%的蘋果(AAPL-US)股票,持股價值從1,743億美元降至1,354億美元,令投資人大感意外。

 

三、【政治】干預【經濟】造成的弔詭平行空間

 

在美國聯準會 (Fed) 實施了無限量化寬鬆 (QE) 後,加上,美國財政部在政治正確下,不斷「超發新債」來支應美國「選舉支票」了,搞到現金淹腳目,在現金苦無出路下,資本市場進入資金牛市中,利無反顧地衝刺、融漲!

 

實際上,所有的財政、貨幣政策干預,未來將提高道德風險。特別是在政治干預經濟政策下造成的高風險。

 

其實恐懼可以有千百個理由,但貪婪只須一個理由—-

即QE、QE、再QE之下,萬物皆不停虛漲!

 

短期內,資本市場已與經濟現實脫鉤,只能依賴,QE、QE、再QE,水位挹注多高,船即漲多高,投資人想在驚濤駭浪中衝浪,只要留意央媽何時轉向?

亦即只要央媽停止印鈔,那多頭就缺乏源源不斷向前衝動力?

 

當政治干預資本市場,造成目前全球多頭如「上癮」般夸父逐日,不斷堆砌金山、銀山,似乎只有耗盡每一分錢後,股民才會停止追逐!

 

■谷月涵:台、美股資金面瀕極限風險偏高

 

關於台股 5月是否能站穩 2萬點,寬量國際 (QIC) 策略長、有台灣先生之稱的谷月涵 (Peter Kurz) 4/22日表示,台、美股市近期都在測試能否維持現在的位置,從貨幣供給及市值比例來看,全世界股市都到了極限,風險較高,雖不代表一定會跌,未來 1到 2年下跌的機率較大。

 

谷月涵說,台、美股有其基本的力量,分別為二大原因:

第一是人工智慧 (AI) 題材,

第二是台灣資金充沛,雖無法確認資金來源,但相信很多是台商從中國市場回流來的。

 

谷月涵認為,近期看來,台股市場熱度還是很可觀,動能仍在,AI 是目前很大的題材,可以吸引大量資金,但若 AI股繼續漲上去,可能有泡沫跡象,一旦股市下跌,AI 類股會跌更多。

谷月涵進一步指出,目前Google、Meta 等大型科技公司都表示要繼續投資AI 晶片,激勵相關概念股續漲表現。

 

■地緣政治風險讓歐美航線運價狂飆漲2成!

 

上海航交所5/10日公告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較前一期強彈365.16點至2305.79點,增幅多達 18.82%,一口氣創2022年 9月下旬以來新高,反映四大長程航線運價連袂飆漲,歐美線漲幅在 20%上下。

 

貨攬業者指出,儘管海運市場大量新船交付,2024年運力供過於求趨勢仍未改變,但閒置船隊的增幅不大,從 3月的 0.7% 僅上升至 0.9%,主要是因船公司繞行好望角,消化了 5-9%的艙位。

 

同時,船公司透過加徵綜合附加費 (GRI),確保運價維持在獲利水平之上,2024年各航商美國線長約已完成簽署,合約價格優於 2023 年。

 

四、台商的【回流資金潮】,炒高臺灣股市、房市

 

想像一下,全球現金淹腳目景象,全球資本市場正在驚驚漲,而散戶正因「害怕錯過」(FOMO)而瘋狂搶進股票型基金。

 

想像一下,由於台灣超額儲蓄高達3.84兆元,但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僅1.59%,在通膨平均高達2.53%下,實際上台灣民眾面臨「負利率」的冏境,別無選擇「融漲」。

 

而一個字母的縮寫流行語「別無選擇」(TINA) ,可能是 2024年驅動上漲的潛在動力,因為它提醒了投資人在財富重分配之際,不要「錯過」的貪婪、恐懼心境。

 

■台商回流的1.25兆資金潮,炒高臺灣股市、房市

 

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4/25日公告,「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截至目前已有 1,472家企業投資 2兆2,570億元;其中「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有 307家臺商投資約1兆2,449億元;「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有187 家根企業投資約 5,520億元;「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則已吸引 978家中小企業投資約 4,600億元。

 

■通膨壓力下,實質經常性薪資呈連3年負成長

 

受極端氣候、俄烏戰爭等影響,全球皆面臨糧食、原物料上漲的壓力;近年來基本工資雖有調升,不過,物價漲速更快,導致實質經常性薪資呈負成長。

通膨壓力下,有高達92%受訪上班族認為,薪水根本不夠用,因此,很多人想藉理財增加收入,高股息ETF乃成為追逐熱潮。

 

五、散戶「害怕錯過」(FOMO) 的自力救濟

 

當散戶排隊上車,甚至出現解定存、抵押房子搶買00939、00940的亂象頻生時刻,如果這不是泡沫,什麼才叫泡沫?

 

■台灣散戶指標—「證券劃撥存款餘額」停泊3.5兆元衝新高

 

中央銀行4/24日公布 3月金融情況,代表散戶指標的證券劃撥存款餘額較上月續增 564億元,首度來到 3兆 5126億元,創下新高紀錄,2024年以來累計已增加 1767億元,資金充沛。

 

同時,台股融資餘額也增至 3790億元,月增 277億元,創 2011年 3月以來新高,顯示散戶在股市的交投熱絡。

 

■台灣ETF總規模增胖至4.74兆元,年增76%創新高

 

近月掀起高股息ETF 募集熱潮,金管會證期局4/23日公布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 3月底,投信發行證券投資信託ETF 共計 230檔,總規模增胖至新台幣 4.74兆元,年增 76.5%,單月大增 5400億元,改寫歷史新高紀錄,顯見 ETF已成國人常見的理財工具之一。

 

■台股ETF投資人數直逼830萬大軍

 

投資人偏愛台股ETF,根據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最新資料顯示,台股ETF受益人成長驚人,從2023年底6,070,728人,近期已來到8,307,873人,增加2,237,245人,等於在台灣2,300萬人口中,每3人就有1人投資台股ETF,可見投資人趨之若鶩。

 

元大投信指出,台股ETF 發展進入第 21年、台股高股息ETF 發展進入第17 年,在資訊充分且透明下,投資人對運作機制已有一定熟悉度,造就參與人數持續累積。

目前國內投資人數前十大標的,半數皆為台股ETF,存 ETF相對於存個股的顯著優勢,持續吸引資金積極流入;值得注意的是,高股息ETF成長更加迅速,投資人數已佔台股ETF比重突破 7成以上。

 

隨著高股息 ETF投資人數持續攀升,此現象顯見進入高齡化社會,國人對現金流的需求增加,並出現從存個股轉向存ETF的結構性變化。

亦顯見,「規律現金流」、「分散持股風險」、「無匯率波動」、「參與台股成長」等優勢,均帶動既有、新進投資人投入信心。

 

值得一提,高股息ETF不同於個股,產品設計是提供投資人從短期價差操作,轉至中長期存股領息的解決方案,可藉此進行指數化紀律投資,股價變化與成分股整體漲跌高度相關,配息率是參考追蹤指數殖利率訂定,不宜做為短線進出工具。

 

■人多的地方,慎防踩踏!

 

由於ETF具有助漲、也助跌特性,所以要特別留意大盤漲多之後,產生乖離太大的校正時刻,即賣壓宣洩的時機點。

 

例如,光是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00940-TW) 募集期間就狂吸 1752億元,統一台灣高息動能 (00939-TW) 成立規模 531億元,表現不俗。

不過,在市場消息紛擾之下,包括聯準會降息時間點尚未明朗、以色列與伊朗戰事擴大,加上權值股法說會失靈,市場投資情緒趨於謹慎保守,大盤出現一波回檔修正,上述2檔ETF皆破發、低於發行價。

 

提醒投資人,台股大盤近年雖然在 2023年大漲 26.8%,亦曾於 2022年大跌 22.4%,所以投資高息ETF,並非穩賺不賠。

尤其,被動型ETF追漲殺跌的設計原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每當一波多頭漲勢,通常都會有相當驚人獲利,但當股市下跌時,跌勢也同樣驚人,導致投資人受傷慘重。

 

六、跋尾—其實,股市融漲是一種「通膨」現象

 

當【政治】干預【經濟】,造成實體經濟處於【滯漲時刻】、資本市場卻快樂【融漲】的弔詭平行空間之時,看看先聖先賢的處世之道——

 

■〈美股13F報告〉巴菲特:「只想靜靜」!

 

由「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執掌的波克夏海瑟威 (Berkshire Hathaway) 在最新監管文件中公開了他的選股,買進近 2,600萬股的全球最大產險和意外險公司安達 (Chubb) 一舉躋身波克夏前十大持股。與此同時,波克夏在上季減持蘋果,並清倉惠普。儘管如此,截至 3月底,波克夏仍持有價值 1,354億美元的蘋果股票。

 

自1965年以來,波克夏公司的股價上漲了438萬4748%,但令人驚訝的是,巴菲特的投資策略相當簡單,就是緩慢而穩定地「價值投資」。

巴菲特的投資組合大多是大型的、藍籌公司,這些公司的特點是:穩定、可預測的成長、穩定的現金流,以及以分紅或股票回購獎勵投資人。

 

過去幾十年來,「價值投資」一直是巴菲特的核心投資策略。

但到2023年底,波克夏公司(Berkshire)的資產負債表握有創紀錄的1680億美元現金和短期投資。這讓外界質疑,想了解巴菲特究竟是怎麼看待現階段投資市場?為何巴菲特能夠有如「置身局外」的高風亮節,並擁有如此巨大現金儲備,難道是為防意外應變?

 

股神巴菲特有自成一格的投資法則,他列出投資3個準則,

一是毛利率超過40%,

二是淨利率逾5%,

三是資產回報率(ROA)超過15%

若沒有達標投資標的們,巴菲特不為所動。

 

儘管當下市場交易熱絡,但是「高息、通膨並存」的現在,似乎,巴菲特仍在等待聯準會的下個動作,並等待選舉過後市場波動平息,再決定採取下一步投資行動。

只能說,在如同賭場般的當下市場,巴菲特手上緊握一張王牌;即是,巴菲特建立了強大的資產負債表,以應不時之需。

巴菲特仍一如以往,避免賭博,耐心等待,最後在市場意想不到的時刻才出手,下一盤大棋。

 

■〈美股13F報告〉沙國主權財富基金Q1美股持倉砍半!

 

讀可蘭經可令人理性、清醒!

根據5/15日最新申報文件,截至第一季,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大幅削減所持的美國股票數量,美股持倉數砍半。

 

截至 3 /31日,總部位於利雅德的公共投資基金 (PIF) 共持有市值約 180億美元的美國股票,遠低於2023年底的 350 億美元。

文件顯示 PIF 不再持有大量的科技股,像是亞馬遜 (AMZN-US)、微軟(MSFT-US) 和 Salesforce(CRM-US)等,遭到拋售、降低曝險。

 

■伍德的「破壞式創新」投資哲學也踢到鐵板!

 

前幾年,隨著新科技蓬勃發展,加上整體市場的低利環境造成熱錢流竄,讓許多中小型但有著獨特技術的公司股價翻了好幾十倍,但許多這樣的公司,其實整體營運都還沒有達到損益兩平,更不論要能證明能夠長期替股東帶來穩定獲利。這類型的股票,在巴菲特的股票過濾準則中可能第一時間就被刷掉了。

 

而相對巴菲特的穩健價值投資法,市場出現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投資理念,即以追求擁有破壞式創新技術或是商業模式的公司為主要投資標的,不會著眼於當下這家公司是否達到損益兩平或是能為股東帶來多少獲利,看重的是這家公司擁有的創新技術或是商業模式是否能夠在不久的將來為所處行業帶來巨大的改變以及影響,市場上的代表就是「方舟投資」。

 

方舟投資是由「木頭姐」伍德在2014年所創辦的一家投資公司。而伍德的投資風格跟巴菲特大相逕庭,她最擅長的是「破壞式創新」投資。

 

但2022年不可一世的女股神Cathie Wood在2023年慘跌36.77%,反觀老股神巴菲特穩紮穩打,單靠Apple、美國銀行、美國運通銀行這3檔核心持股,就帶來585億美元的獲利,相對,女股神押注的特斯拉,反而慘賠累累,另大押Coinbase,結果慘跌36.77%,2022年風光的ZOOM,2023年也大跌58.06%,2022年盤踞新聞版面的Robinhood,2023年暴跌73.77%,女股神核心持股Twitter跌42.07%,Roku跌50.46%,Palantiar重跌56.81%⋯⋯,災情十分慘重,女股神下詔罪己,表示自己要反省,看起來女股神追著勢而起,當勢頭反轉的時候,她很可能被土石流淹沒。

 

相對女股神動作頻頻,又累得要命,反而慘賠累累,顯見投資最後仍舊要回到基本面,成長投資可能一時跑得快,但路遙知馬力,堅持基本面的投資才能走得遠。

 

相對疫情期間,投資人紛紛湧入「女股神」伍德 (Cathie Wood) 旗下方舟投資管理 (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旗艦基金,但近年來隨著方舟績效慘淡,投資人正在失去耐心,方舟旗下基金今年淨流出22億美元,超越2023年全年。

 

2024年迄今,投資人已從方舟投資旗下 6檔主動管理型ETF 淨撤資 22億美元,龐大的撤資規模,令上述 6檔 ETF的總資產已下滑 30%,至111億美元,遠低於 2021年初最鼎盛時期的 590億美元。

 

相較美國股市道瓊、那指、標普,費半四大指數屢創新高之下,方舟創新基金 (ARKK-US) 卻跌了16%,這主要是因為伍德將資金高度集中在少數幾檔股票,舉例來說,ARKK 最大重倉股特斯拉 (TSLA-US) 2024年迄今已跌逾 40%,儘管如此,伍德仍持續逢低進場。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他重倉股如 Roku(ROKU-US) 也跌了 33%,Unity Software(U-US) 跌了 44%,拖累 ARKK 走低。

 

晨星 (Morningstar) 指出,截至2023年底,方舟基金損失的財富,比過去十年任何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都還要多,投資人損失高達 143 億美元。

 

晨星數據顯示,由於中國市場面臨經濟放緩挑戰,她的旗艦基金方舟創新 ETF(ARKK-US) 已將中國曝險降至零。伍德也指出她對中國房市的擔憂,現在,方舟創新 ETF(ARKK-US)沒有接觸中國投資。

 

■達里歐「風險平價」配置策略也失靈了!

 

達里歐(Ray Dalio)創辦的避險基金橋水是全球避險基金巨頭,將錢交給他們管理後,將注入一個長期賺錢、穩賺不賠的風險平價策略之中。

橋水在 1996 年推出全天候 (All Weather) 基金,創造出首個風險平價投資組合,其理念是避免受到整體市場的衝擊。

 

這一配置策略的重點是根據每項資產的波動程度實現資產多樣化,並經常使用槓桿來優化相對於所承擔風險的回報,該策略一般涉及對商品和債券等更廣泛的資產進行分散投資,並讓每一資產都成為投資組合波動的相同驅動因子,而不是為了追求高報酬而增加風險。為了保持風險平衡,部位可根據價格波動幅度調高或調低,但這種策略也成為市場拋售時最常受害的替死鬼。

 

風險平價基金唯一一次表現成功還是全球金融危機時,那是它們的全盛時期。

2008 年金融危機後,由於投資人當時正努力尋找在下一次市場崩潰時自保的方式,風險平價基金迎來春天。但自2019年以來,風險平價基金的表現每年都落後於全球 60/40 股債組合基金。

 

在經歷 5年低於平均水準的報酬率後,許多將大筆資金投入風險平價基金的投資機構稱長期報酬率令人失望,紛紛要求撤資,包括新墨西哥州、奧勒岡州和俄亥俄州的公共退休金在內的投資人,而風險平價基金規模較 3年前高點減少約 700億美元。

 

隨著資金重返股市,風險平價基金的表現開始落後,當2022年美國公債等避險資產遭到重創時,風險平價基金受到的打擊更大,讓人們對達利歐所開創風險平價策略的信心有所動搖。

這促使投資人撤走資金,這類基金2023年底的規模已經從 2021年 1600億美元左右的高點,大幅下滑至約 900億美元。

 

儘管如此,基金經理們已開始重新調整這種幾乎被動的長期投資策略。

富達投資共同投資組合經理 Christopher Kelliher 表示,該公司在 2022 年推出 1檔風險平價基金,可利用市場混亂進行積極交易,在調整部位時也會考慮市場機制。

英仕曼旗下王牌基金 Man AHL 的目標風險基金每年表現都優於衡量同類基金的 HFR 指數。

 

■實體經濟、資本市場處在平行空間,關鍵在央媽不停地印鈔!

 

在各國央媽不停地印鈔,QE、QE、再QE之下,讓萬物皆不停地虛漲!

其實,股市融漲也是一種「通膨」現象,是貨幣數量與股票供給數量失衡的再平衡調整。為了階段性的再平衡,我們賜予股市更高本益比,股市也漲到「不可置信」地步!直到,耗盡多餘的貨幣數量,股市融漲將戛然而止!

 

錢潮,總流向有利的地方!

當實體經濟走向黯然神傷的【滯漲時刻】,錢潮自然流向快樂【融漲】中的資本市場,追逐寒冬前的一抹秋色,而造成了目前弔詭的困惑現象?

 

當然,所有人都希望多頭派對不要停,但股市會不會永遠漲下去?

其實多頭、空頭皆是股市長期循環的原動力,今日的買家、是明日的賣家;今日的賣家、是明日的買家,本是同根生、不問西東!

 

而多空關鍵在,只要央媽不停地印鈔,那「通膨」就有源源不斷向前衝動力?

恐懼可以有千百個理由;但貪婪只須一個理由—-

亦即QE、QE、再QE之下,讓萬物皆不停地虛漲的衝動!

 

其實,股市融漲也是一種「通膨」現象,直到,耗盡多餘的貨幣數量,股市融漲將戛然而止!

 

那借問「通膨」何時會被殲滅?

目前沒有人能蓋棺論定,You see see鮑爾一臉困惑……..。

或許,只有「通膨」才知道……..。

只有「通膨」凋零了,一切才回復死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2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