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二)

DeepSeek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二)
2home.co 楊惟婷

2025年1月,DeepSeek發佈的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使用由NVIDIA H800 GPU驅動的數據中心進行訓練,僅用兩個月,就「低成本」完成了「訓練」。
但其模型「推理能力」卻實現了足以匹敵美國頂尖AI模型的效果,暗示發展AI產業不光依賴先進晶片,「演算法」同樣重要,此邏輯震撼了業界及美國。

全球最大開源平台之一huggingfac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lement Delangue發佈最新數據:中國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在150萬模型中,成為該平台最受歡迎的開源大模型。
DeepSeek橫空出世所展現出的「科技創新」技術,一夜之間,讓中國和美國AI競爭之間的差距突然縮小了。在中美AI競爭方面,中國已經打響了創新氣勢,並顯露西方對於中國科技創新的認知「有偏見」及「低估」。此「典範移轉」,正顛覆「華爾街」二年來所編製業界及國家主權AI的巨額投資「故事」!

針對這隻「黑天鵝」,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日表示,投資者對DeepSeek的誤解,導致了NVIDIA股價的暴跌,實際上,DeepSeek對NVIDIA而言是一個利多。因為AI的後訓練(post-training)階段才是關鍵,將帶動對輝達晶片的需求是不減反增。老黃為何按不住氣呢?此地無銀三百兩!

不可否認,GPU對於訓練和運行AI應用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在並行處理方面表現出色,這意味著可以同時執行多個計算程式。
但是,中國的AI「科技創新」技術,正在彌補其不足,此意味著「競賽已經開始」!

過去美國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狹隘的科技例外主義和仇外心理,使其一直無法真正準確地理解中國。殊不知,中國人力資源轉型升級、早已成為全球軟體超級大國,不但在電子商務和數位金融服務方面超越了西方,在AI領域也大舉投入。尤其,中國網民突破11億人,其中生成式 AI 用戶突破 2.5億人,行動支付普及率達 86%,5G 基站佔全球 60% 以上,這些都為 AI 技術的快速落地提供寶貴土壤。

DeepSeek事件已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大型科技公司在AI基礎設施上的「訓練」投資,若變得昂貴、且不再是必要的,他們擔心如果「訓練」AI模型所需的計算能力需求降低,恐引爆美股「泡沫化」!
亦即,DeepSeek帶來的「典範移轉」,正牽動全球「資本市場」的投資「再平衡」。資本市場是最噬血且敏銳的。這次中國科技帶給西方的驚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資本家也開始分散風險投資了!

時隔6年,國際资本開始回流中國资本市場了!近日美股大跌,美股金龍指數却大漲!2024年底來美元指數大漲,一向與美元負相關的金價却屢創歷史新高,此避險需求正暗示國際金融市埸將有大事發生?

試想,費半指數在1/27日慘崩之後,迄今一直無力回補「跳空缺口」,反而港股屢創新高,國際金融市場似乎在偷偷給您暗示了?您瞭了嗎?
誠如高盛所言:中國市場已經坐上了「牛背」了!

一、DeepSeek助力民企尋回「投資信心」,並助推中國產業創新升級!

中國市場夠大、也不缺錢,但卻缺「信心」,缺消費信心、投資信心!
因為,這幾年,江湖上一直傳說—-中國將「失落30年」的故事!
突然,「黑悟空」、「哪吒」站上了國際舞台!「射雕」、「天龍八部」呢?
突然,DeepSeek這道光,一掃江湖上所有的「陰霾」!
原來,中國人想做的事,都有「14億人」做後盾!

■DeepSeek熱潮對中美科技產業的衝擊

DeepSeek 在1/ 20日發布新R1模型,效能媲美 OpenAI的產品,且研發成本極低,震撼全球科技與投資圈。此對中美產業將帶來哪些改變?

1、DeepSeek 的成功打破了以往認為中國在AI領域落後美國的偏見,以及晶片是制約中國 AI 發展的關鍵等刻板印象,並且為中國在AI產業找到一條新發展解法——並非一味地追求算力膨脹,而「演算法」是同樣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原本受限於美國不斷收緊的晶片制裁政策,中國公司無法從輝達等晶片公司購買高端晶片,也無法製造 7奈米及以上的高端晶片,導致不少中國 AI大模型創業創新團隊不得不默認一個所謂的「跟隨戰略」:緊跟世界前沿創新的腳步,保證中國 AI 大模型不落後三個六個月。
DeepSeek 狂潮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大模型時代的技術競爭邏輯,為中國的 AI 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2、DeepSeek 將 AI競爭的焦點從「訓練」轉移到「推理」,除了算力成本革命性下降,也加速AI應用發展和硬軟體合作。很快地,人們將能看到基於大模型技術的各種應用,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3、此外,DeepSeek 的「開源」模式和「低成本」策略,改變了科技大廠的策略,促使更多公司加入開源陣營,並顛覆了靠模型收費的商業模式。它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還改變了競爭格局、商業模式和投資方向。

4、DeepSeek 爆火,是否釀成美股AI產業泡沫破裂,也成為各界關注議題?

中國大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國產大模型以「小成本、辦大事」的高性能落到產業,就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亦即,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將可加快推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添新意。

■DeepSeek重新定義「資料中心」市場需求!

隨著中國深度求索 (DeepSeek) 推出「性價比」和低功耗更高的AI「推理」模型,「資料中心」的建造市場需求正在重塑。

「資料中心」是企業數位轉型和大型語言模型 (LLMs) 訓練的核心基礎設施,但 隨著LLM (大型語言模型) 由訓練走向「推理」應用,大規模資本支出做法是否將被修正?並對美國在 AI領域的「壟斷」地位帶來挑戰?

隨著AI大模型競賽愈發白熱化,下半場將聚焦「推理」與「數據」。
投資公司Atreides Management 合夥人貝克(Gavin Baker)發文分析,隨著「數據」成為競爭的核心,無法獲得獨特且有價值的「數據」的前沿模型正在迅速貶值。他強調,未來只需 2到 3個巨型資料中心用於預訓練,而「推理」的運算資源分配將達到 95%。

他並表示,AI 產業格局的改變正在加速,OpenAI 的先發優勢消退,微軟、Meta 等巨頭透過資料壟斷和算力規模建構護城河優勢,也在消退中。
例如,根據 The Information報導,微軟內部備忘錄顯示,由於預訓練邊際效益遞減,原計劃投入 160億美元升級預訓練基礎設施的方案已被叫停,微軟轉而專注於為 OpenAI 提供推理以獲取收益。這些跡象表明,單純依靠參數擴張來建立壁壘的「預訓練時代」已走向終結。

他警告,隨著模型架構的趨同,Baker 認為「獨家資料」資源將成為新的護城河。無法獲得獨特、有價值數據的前沿模型是史上貶值最快的資產。Baker 也提到,祖克柏的策略似乎更有智慧,Meta 的 AI策略錨定在社群數據閉環上。
在「推理方」面,Baker 認為,未來將會有較小的 6-10 家資料中心主導市場,採用分散式、低成本架構,地理就近部署與能源效率比將成為關鍵。推理模型是計算密集的,只有具備強大的運算能力,模型才能有效率地完成推理任務。

整體來看,未來AI 產業可能呈現「預訓練集中化,推理去中心化」的格局,數據將成為權力的核心。Baker 的分析為我們揭示了 AI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值得業界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路透社2/24 日報導,微軟 (MSFT-US) 已取消在美國的部分資料中心租約,是否暗示微軟 (MSFT-US) 已察覺AI基礎設施出現過剩的情況?
亦即,DeepSeek技術對「資料中心」市場需求正在產生影響。

■唯一明朗的是,Deepseek的問世將使AI產業發展邁向「普及化時代」!

回顧科技發展歷史,每當技術成本大幅降低,世界就會迎來生產力革命。
1998年時,每個月上網速度1 Mbps的網路成本高達1,200美元,而到2015年,這個價格已經降到不到 1美元,這促使網際網路迅速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Deepseek的問世,象徵AI發展從「高資本門檻時代」邁向「普及化時代」。
長期來看,AI 將成為各傳統產業發展「創新」的核心驅動力。
現在,Deepseek正成為 AI革命的加速器,推動技術進步的步伐。

過去,訓練 AI 模型需要高昂的資本投入,但Deepseek透過開源的技術共享,全球團隊能夠同時參與開發與改進,使 AI 開發變得更加經濟高效,不僅加速了技術的普及,也大幅拓展了 AI 的應用場景。
最重要的是,AI 將帶來自動化與智慧化,這場變革將讓一般人和中小企業能夠更廣泛地應用 AI,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並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民企座談會」,為民企添信心!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17 日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官媒《新華社》指出,此舉體現出高層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重視,釋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的信號。

習近平座談會上表示,「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要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對企業一視同仁。」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登記在冊的經營主體達 1.84億戶,其中民營企業超過 5,300萬戶。
而且,民企貢獻全國 50%以上稅收,60%以上國內生產毛額(GDP),70%以上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換句話說,民營企業發展好壞,直接牽動穩增長、保就業。

因此,習近平寄語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希望大家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阿里巴巴:未來3年雲端、AI基礎設施投資將超過3800億人民幣!

大陸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2/17日出席「民企座談會」後,阿里2/20日發布2025財年第3季業績,CEO吳泳銘在財報會上表示,阿里將專注3大業務類型,投入3大人工智慧(AI)方向,未來3年雲端和AI基礎設施投入超過過去10年總和。

吳泳銘表示,面向未來,阿里巴巴將繼續專注3大業務類型:國內外電商業務、AI+雲計算的科技業務、互聯網平台產品。未來3年,阿里將圍繞AI這個戰略核心,在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台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等3方面加大投入。亦即,阿里巴巴集團便迎來資本市場的強勢回歸,有人說這場估值重塑的背後,是市場對阿里 AI 戰略的重新定價。

阿里已表態,投入中國AI建設,未來「螞蟻金服」應不寂寞了,相信很快重回A股資本市場舞台!

二、DeepSeek助力股民尋回「投資信心」,資金回流A股!

川普2018年3月對中國展開貿易戰後,國際资本開始流出中國资本市場!
近日川普對各國展開貿易戰,加上DeepSeek衝擊美股大跌,反而美股金龍指數却大漲!此是否暗示國際资本市埸已暗潮洶湧?

試想,費半指數在1/27日慘崩之後,迄今一直無力回補「跳空缺口」,反而港股屢創新高,國際金融市場似乎在偷偷給您暗示了?

拜登推「友岸外包」,受惠國由加拿大、墨西哥、台灣、日、韓、印度、越南等,對美都產生大額順差,成為川普眼中釘,未來三年難逃厄運,股價面臨修正!
反而,中國對美順差已大幅縮減,又有廣大內需市場做後盾,足以抗衡川普!
加上DeepSeek助股民尋回「投資信心」,資金回流A股!
誠如高盛所言:中國市場已經坐上了「牛背」了!

■DeepSeek發功,大陸A股單月總市值漲1.3兆美元!

中國DeepSeek的AI技術突破,正吸引國際對沖基金資金從印度快速湧入中國股市。盤點過去一個月,A股在岸、離岸市場總市值增長超過1.3兆美元,換算約9.43兆人民幣。

此外,隨著國際對沖基金重新評估中國投資潛力,中國市場估值正逐步回升,尤其在科技領域,未來許多股票被動型基金將被迫搶補部位,並減少對印度、加拿大、墨西哥、台灣、日、韓、越南等股票投資,及反向增加對中國股票的投資。

■DeepSeek領軍,港股已成為中國科技資產重估的主戰場

在全球資本市場中,一個新的敘事正在展開:中國的科技巨頭正在崛起,挑戰美國科技股的領先地位。

在美股有「七姐妹」、歐股有「十一騎士」、日股有「七武士」之後,中國市場也出現了「十巨頭」的概念。這些中國科技新貴的崛起,以及阿里巴巴等巨頭對人工智慧的大力投入,正吸引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等海外機構的關注,他們開始看好中國資產。

WisdomTree Investments 證券策略主管 Jeff Weniger 認為,中國可以在 AI 領域占據領先地位。他列出中國十大科技企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美團、小米集團、比亞迪、京東、網易、百度、吉利汽車、中芯國際等個股,從2023年12月至今,其加權總報酬率已經超過了美股七巨頭。

由於DeepSeek領軍中國AI成為焦點,恒生科技指數2025年初至今累計漲幅近40%,領跑全球資本市場指數。
摩根士丹利基金認為,DeepSeek可望加速人工智慧應用落地,A 股的推理側、端側算力晶片公司和軟體應用頭部公司,以及港股中積極佈局人工智慧的相關龍頭企業,或有望受益於DeepSeek帶來的國內人工智慧浪潮。
隨著 DeepSeek 點燃科技投資熱潮,港股已成為中國科技資產重估的主戰場。

國際金融協會 (IIF) 的報告顯示,1月份外國投資者積極佈局中國資產,中國股票和債券吸納的外資淨流入總和超過了 100億美元。

■由「國進民退」,到民企重新站回A股資本市場舞台!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出席「民企座談會」,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立馬迎來新一波的估值重塑,尤其,立馬就傳出蘋果將跟阿里巴巴合作開發 iPhone 中國版的 AI功能,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蘋果在百度、騰訊、字節跳動、Deepseek 等眾多大模型中選擇阿里巴巴,這是蘋果給阿里巴巴重金投入通義千問Qwen大模型,做了一次最成功的背書。
至此,證明馬雲帶領阿里戰略轉型 AI確實押對了寶!

據大陸央視APP「央視時政」發布的影片顯示,包括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等人皆出席座談會。

中國財經評論家劉曉博2/17日表示:「毫無疑問,這次座談會再次傳遞了國家重視民營企業的信號,有利於改善預期,推動經濟回穩向好。」

■大摩:DeepSeek分化AI發展之路,邊緣設備市場下半年有望復甦!

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 (MS-US) 2/12 日在其研究報告《DeepSeek-Al Bifurcation》中寫道:「DeepSeek如今已成為一件大事,正改變人們對 AI 經濟結構的認知。AI 市場似乎日益分化,一方面,對於那些願意花大價錢爭當行業第一的機構來說,AI 仍是高端領域,但對其他參與者而言,AI 只是成本中心,所有都想要更廉價的產品。」

大摩指出,自 2月初以來起,DeepSeek迅速融入眾多行業,在中國的AI應用範圍不斷擴大。由於成本極低、且能在 PC和智慧手機上下載簡化版模型,普通消費者對其接受速度也在加快。

大摩認為,DeepSeek可能為邊緣AI、中國軟體、數據中心和雲端服務業者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由於價格低廉,大多數中國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據悉都在採用DeepSeek,例如比亞迪將DeepSeek融入電動汽車駕駛輔助系統DiPilot,這使得比亞迪市值升至歷史新高。

大摩認為,隨著 AI 市場進入推理階段,採用 AI 技術的企業逐漸持更樂觀態度,預計邊緣設備市場今年下半年起有望復甦。
大摩建議,在中國與香港股市,建議投資人增持騰訊、美圖、小米、工業富聯、聯想集團、萬國數據、樂鑫科技、世紀互聯及塗鴉智慧共 9 檔股票。

■中國AI家電紛紛接入DeepSeek,走向「智慧生活」!

近日,中國AI家電企業紛紛接入DeepSeek,包括長虹、海信 、創維 、TCL等大品牌,還有小度等智慧硬體代表。

AI電視、AI冰箱、智慧音箱、AR 眼鏡等應用場景,都跟上DeepSeek潮流。
總的來看,目前官方已確認會內嵌 DeepSeek能力的智慧家居硬體有:海信全部帶智慧體的 AI TV、長虹全部帶滄海智慧體的 AI TV、創維 G7F Pro 和 A5F Pro 兩款 AI TV、星紀魅族 StarV Air2 和 MYVU 兩款 AR 智慧眼鏡、由 TCL App AI 助手和伏羲 AI 平台支持的全線 TCL 智慧家居產品。

小米集團 (01810-HK) 亦不落人後,宣布推出旗艦手機小米15 Ultra與超級跑車 SU7 Ultra,並同步上線多款 AIoT智慧型裝置。此外,小米智慧助理「超級小愛」正式整合 DeepSeek-R1大模型,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小米成為華為、榮耀之後,第三家整合 DeepSeek-R1大模型的中國國產手機廠商。只要在澎湃OS 2系統中啟用 “超級小愛”,即可呼出 DeepSeek-R1 進行邏輯推理與多任務處理。

■DeepSeek炒熱A股,許多被動型基金FOMO上身!

在大陸DeepSeek技術突破加持下,A股市值直線飆漲1.3兆美元。
以微信2/16日宣布接入DeepSeek為例,就直接帶動騰訊股價突破500港元。

此外,高盛最新報告指出,預計AI廣泛應用將使陸企每股盈利未來10年每年提高2.5%,將MSCI中國指數、滬深300指數的未來12個月目標價,分別提升至85點和4700點,預計上行空間分別為16%及19%,許多被動型基金立馬罹患「錯失恐懼症」(FOMO),可能帶來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

三、中美資本市場即將開展的一場博弈!

川普已在當選後揚言,上任後將對各國商品徵收「對等關稅」。Why?
因為美國36兆的美債恐將付不出利息「違約」?
因為美國政府恐將付不出薪水又要「關門大吉」?

伴隨美國Fed恐懼通膨回歸、降息循環延後下、「川普經濟學2.0」的推行停滯,鬧窮、哭窮,又不能對國內加稅,只好拿對美順差國開刀,例如加拿大、墨西哥、台灣、日、韓、印度、越南等….,看過「投名狀」嗎?
居亂世,搶糧、搶錢、搶娘們!知道「川普們」在幹嗎了嗎?

■「川普2.0」高舉關稅大棒樹敲,未來恐遭孤立無援!

《The Atlantic》專欄報導,美國時事評論員 David Frum 指出,川普秉持「美國優先」立場,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關稅,引發廣泛關注,該決定嚴重影響美國與其盟友和夥伴之間的關係,恐導致「美國孤立」的局面。

歷史上,許多大國因其「比拳頭大」的政策而導致自身的衰落。
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可能使美國在面對中國這強大對手時,失去國際盟友援助,反而使美國面臨更大的危險。

■美國前三大債主2024年12月均減持美國國債!

據2/18日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數據顯示,2024年12月,美債前三大海外債主日本、中國、英國均減持美國國債。

日本2024年12月減持273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規模為1兆0598億美元,依然是美國第一大債主。

中國2024年12月減持96億美元美國國債至7590億美元,是2024年第三次加倉後的首次減持。
作為美國國債海外第二大持有者,從2022年4月起,中國的美債持倉一直低於1兆美元,且總體呈減持趨勢。僅2024年4月增持33億美元美債;6月則增持119億美元美債;11月增持85億美元美債。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作為美國國債的海外第二大持有者,持續減持美債已創近16年新低。Why?是否一場中美資本市場的博弈正開展中?

2013年美債持有量,達到1.32兆美元的最高峰,2017年後,中國就開始一路減持美債,2024年達到最低谷的7590億美元。
此次進一步減持,使得中國的美債持股規模,再度創下了2009年2月以來的新低。2009年2月,中國的美債持股規模為7442億美元。

中國社科院學者余永定指出,減持美債是「去風險化」的必要舉措,旨在應對美國單邊制裁與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

由於「川普2.0」的財政政策,包括減稅和高關稅,是通貨膨脹和經濟不確定性的驅動因素。收益率上升為大量持有美債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退出點,尤其是在人們對美元的長期穩定性越來越懷疑的情況下。

此外,地緣政治擔憂進一步加劇了美債拋售。「川普2.0」與其他國家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貿易爭端和技術主導地位的競爭處於最前沿。通過減少對美國債務的敞口,不僅可以對沖潛在的經濟報復,還可以重新定向資源,以支撐本幣匯率,並使外匯存底多樣化。

■「避險王」黃金屢創新高,在暗示您國際金融市場將有大事發生嗎?

2024 年國際金價飆升超過27%,成為去年表現最佳的資產之一。近期金價又再屢創歷史新高,到底金價為什麼一直在漲,尤其在美元指數亦呈現強勢之際?

一般金價與五大因素息息相關:實體黃金供需、通膨、美元強弱、利率環境、地緣政治風險。
通常,美國聯準會2025年的利率政策仍在高檔,而今美元指數仍呈現強勢之際,俄烏又即將停戰,國際金價應無飆升底氣?

唯一解釋,即是川普上任後大打關稅牌,不僅增添了地緣政治的風險,關稅與貿易戰也將可能進一步引起經濟衰退或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避險需求」成了這次金價屢創新高的主要動能。
尤其,各國央行過去15年持續偷偷購金,近3年更是拉高到每年超過1,000噸買盤,「去美元化」顯露無遺了!

■金價屢創新高,說明美股強漲是「假象」!

經濟學家希夫(Peter Schiff)指出,標普500指數名目上的漲勢,掩蓋了實際價值的大幅下跌,而黃金的優異表現,才能反映出市場的真實狀況。

希夫2/18日表示,如果以真實貨幣計價,標普500指數並未處於歷史高點,「以黃金計算,標普500指數現在的價值不到2.1盎司。然而在本世紀初,標普500指數的價值為4.85盎司」。
希夫強調,這也就是說,自200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黃金計價下的價值下跌了57%,同時指出,「名目上的漲幅,完全歸因於通貨膨脹」。

實際數據支持希夫的分析。儘管標普500指數已從2000年1月的1441.25點上漲至周二收盤的6129.58 點,漲幅達325.29%,但黃金漲幅更大,從每盎司277.08美元升至2/20日的2954美元,漲幅高達 958%。

事實上,美股創新高,其實是美國聯準會大印鈔(QE)下的產物,完全是一種「通膨」的現象,是美元長期貶值的真相。

但是,Fed利用降息、升息循環,操縱美元指數。透過操縱美元指數的價格,來掩飾美元長期貶值的真相,以穩定美債的買盤,但真相卻逐步被看穿。
因此,各國央行過去15年持續偷偷購金,近3年更是拉高到每年超過1,000噸買盤,「去美元化」憂心已顯露無遺了!
此時,川普只能威脅各國央行,誰敢「去美元化」,將以「高關稅」懲罰!
各國央行不敢購金,開放民間購金,不行嗎?

四、中國開啓「大印鈔年代」,A 股市場即將迎來「蠻牛」,你喝了嗎?

值得一提的是,在川普「關稅戰」即將來襲下,A股似乎已悄悄啓動防禦戰!
其實,A股自2024年10月中旬起,已進行橫向盤整,試圖築出中期「馬奇諾」底部,以抵抗2025年後的「川普2.0」來襲!DeepSeek只是點燃了引信!

事實上,「牛市」是低利率環境的必然產物。只是,你是否有印鈔的底氣?
美國Fed掌握著「美元印鈔術」,亦即是操縱全球資金活水的水龍頭,它的「利率政策」將影響全球每輪股市將「熊市」或「牛市」?
而代價則是,全球經濟能否再承受一波「通膨」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正處在「通縮」之際,國債相對美、日仍低。因此,中國擁有印鈔的底氣!只欠東風?DeepSeek這股東風來得及時,助股民尋回「投資信心」,資金快速回流A股!

■國家隊苦撐2年,上證指數在2700點打造出「政策底」!

從2024全年來看,上半年 A股市場曾出現一波持續反彈行情,但隨後持續震盪走弱,直到 9月底,在多重政策刺激下,A 股市場主要股指走出了一波強勢反彈行情。回顧2024年,A 股頻頻見證歷史,例如單日成交額創歷史新高,成交額連續破萬億天數創歷史新高等,底部爆量是用真金白銀買入築底。
2024 年全年,上證指數的漲幅為 12.67%,深證成指的漲幅為 9.34%,創業板指的漲幅為 13.23%。

A 股市場的「牛市」轉折點出現在2024年9月底,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刺激成為推動市場大幅反彈的關鍵。早在2024年4月,新「國九條」發佈,推動股市迎來第一波上漲。然而,市場並未因此走出持續上漲行情。直到 9 /24 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推出「降準、降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大印鈔」措施,才徹底點燃了「牛市」行情。

隨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繼召開,釋放積極有力的支持政策信號,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政策力度的不斷增加,特別是 9 月底政策方向的明確,「政策底」於焉成形,2025 年 A 股將漸入佳境。

■中國「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A股將走入「大印鈔年代」!

此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降準政策實施後,銀行業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大概是6.6%,這個水平與國際上主要經濟體的央行相比,還有一定空間。

值得留意,中國人行最早可能在 3月全國人大會議召開後下調存準率。
因DeepSeek點燃了外資回流引信,人民幣貶值壓力最近已經減輕!

因此,2025年A股將走入「大印鈔年代」,加上國際資金回流A股!
2025年,A股「市場底」將在資金氾濫下,迎來一輪驚艷行情,尤其A 股當前正站在長線馬拉松「牛市」行情的起跑線上,未來幾年值得關注!

■中國財長:「提高財政赤字率」,實施更加積極財政政策!

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於《人民日報》表示,闡述2025年中國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應對當前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藍佛安指出,2025 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為了將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中國將打好政策「組合拳」。 其中包括:
1、透過提高赤字率,可以加強逆週期調節,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2、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進一步支持「兩重」建設、「兩新」工作;增加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合理安排投向和重點。
3、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強化精準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
4、進一步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財力、兜牢「三保」底線。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連續兩年超過10兆元人民幣。

■1440家A股公司擬回購,金額創歷史新高!

多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近日獲回購增持貸款,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28日,A股256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司、控股股東獲回購增持貸款的公告,涉及金額合計約人民幣(下同)540.6億元。2024年以來,A股共有1,440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方案,擬回購金額約2,351.6億元,創歷史新高。

回購增持專項貸款鼓勵大股東增持和上市公司回購行為,這些行為的增加又反過來給投資人增強信心,為公司市值管理帶來正向影響。對投資者而言,股份回購意味著市場上流通的股份減少,A股凸現稀少性,有助於穩定股價。

■中國證券監管單位,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1/23日,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宣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有關情況。
1、2025年起,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 A股投資規模和實際比例,其中每年新增保費的 30%用於投資 A股,規模不低於人民幣(下同)1,000 億元。
2、引導上市公司給投資者發紅包,著力推動上市公司的品質和投資價值。
2024年制定了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規則,回購增持、分紅等政策,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分紅 2.4兆元。並引導上市公司給投資者過年發紅包,春節前兩月有約 310 家上市公司實施「春節分紅」3,400多億元。
3、中長期資金入市明確硬指標:未來三年共同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 10%
吳清表示,《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共同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

關於引導保險資金入市,大陸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2/12日表示,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權益類(股票型)基金的金額已經超過4.4兆元人民幣。
肖遠企指出,從保險資金運用看,資本市場和未上市企業股權是主要的投資方向,目前股票和權益類基金投資占比是12%,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占比是9%,兩項加起來是21%,這反映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本,在投資長期方面的優勢和決心。
肖遠企認為,保險公司投資股票還具有較大的潛力和空間,未來將進一步優化完善保險資金投資相關政策,鼓勵保險資金穩步提升投資股市比例,特別是大型國有保險公司要發揮「頭雁」作用,力爭每年新增保費30%用於投資股市。

此外,大陸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也表示,大陸社保基金股債投資比例分別為4比6,配置結構總體合理,投資收益很穩定。
廖岷表示,財政部會持續的做好大陸社保基金的補充,在強化基金保障能力的同時,支持注入的資金加大投資資本市場力度,而且要採取更多靈活的股票投資組合,為資本市場的向好發展持續提供支撐。

五、外資罹患「錯失恐懼症」(FOMO),搶補陸股

2025年以來,大陸股市表現強勢,近期又挾著人工智慧新創公司DeepSeek崛起,成功吸引資金進駐,許多投資人開始考慮被低估許久的大陸概念股。

花旗集團分析師Alicia Yap在研報中寫道,「DeepSeek的創新令人印象深刻,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的Qwen、騰訊的混元、甚至百度都在 2024年推出了混合專家模型 (MoE)。我們認為,投資者一直低估了中國互聯網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所做的努力。」

尤其,AI大模型已經從百模大戰逐漸走向應用戰場,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強項!

■美國「超級富豪」泰珀重押陸股!

大富豪大衛‧泰珀2024年喊出「買入一切中國相關資產」口號。
據2 /10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的 13-F 文件顯示,美國避險基金Appaloosa Management創辦人兼總裁泰珀(David Tepper),2024年第四季旗下避險基金大幅增持與大陸有關的股票及ETF,佔投資組合的37%,資金規模約23.68億美元,其中泰珀重押京東與阿里巴巴,其中阿里巴巴穩坐第一重倉,比重高達16%。

■「迷因股之王」豪擲10億美元重倉阿里巴巴!

億萬富翁Ryan Cohen 因在疫情期間的「Meme 股」熱潮中成功動員大量散戶投資者而被稱為「迷因之王」。
他透過聯合創辦線上寵物零售商 Chewy (CHWY-US) 累積了財富,並通過對遊戲零售商遊戲驛站 (GME-US) 和科技巨頭 蘋果 (AAPL-US) 的投資進一步鞏固了其財富地位。

Cohen 近幾個月也大幅增持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的股份,其個人持股價值已接近 10億美元,持股數量約為 700萬股。
Cohen認為阿里巴巴的股價被低估。並私下敦促阿里巴巴加快股票回購計畫,並稱其股票回購計畫可再擴大 200億美元,達到約 600億美元。
阿里巴巴2025年以來,其股價已累計上漲逾 60%。

■蘋果選擇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AI的啓示!

2023 年4月,阿里巴巴發佈首個大模型通義千問,並持續開源,2025年1 /29日阿里巴巴超大規模的MoE模型 Qwen2.5-Max 正式上線,在多個權威基準測試中,該模型展現出與DeepSeek V3、GPT-4 等比肩,甚至領先的性能。通義千問 Qwen 大模型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群。

蘋果 (AAPL-US) 最新跟阿里巴巴 (09988-HK)(BABA-US) 合作為中國iphone用戶開發 AI功能,蘋果選擇阿里,主因是看中其模型和應用部署能力,通過這次合作,阿里也將在智慧手機市場(AI終端應用)佔據一定地位。

這是一個極具風向球意義的信號,過去十幾年外界對阿里巴巴的關注都在它的電商業務,這場合作讓市場看到阿里AI 的價值,此將帶給阿里估值邏輯的深層裂變。更深層的估值邏輯在於從電商巨頭到作為全面 All in AI 科技大廠的阿里,資本市場正在用真金白銀重新定義阿里的估值「想像力」。

此外,蘋果還看中阿里巴巴的數據能力,作為電商巨頭的阿里巴巴擁有龐大使用者購物和支付數據,這是百度等其他模型廠商難以匹敵的優勢。
基於 AI基建和模型的全面佈局,加上DeepSeek帶來的利多,雲端服務商將成為2025年資本關注的重點,阿里巴巴 AI 因此也將進入重估階段,許多避險基金和單向做多基金投資者將 AI視為阿里巴巴的潛在拐點。

■摩根士丹利:上調阿里巴巴股票目標價至180美元

摩根士丹利 (大摩) 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將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的股票評級從「與大市同步」上調至「增持」,同時將其目標股價從 100美元大幅提升至 180美元。此舉反映出大摩對阿里巴巴的增長前景持更樂觀的態度。

除了摩根士丹利,其他券商近期也紛紛上調了阿里巴巴的目標價:
•CLSA:將阿里巴巴的股票評級上調至「高確信買入」,理由是該公司 12月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7.6%,超出預期。
•摩根大通:將阿里巴巴的目標價上調至 170美元,維持「增持」評級,理由是對電子商務和雲計算及 AI 進步所帶來的未來收益持樂觀態度.
•Jefferies:將目標價上調至 160美元,強調阿里巴巴在雲計算和 AI 方面的競爭優勢,這些優勢在近幾個季度已顯示出可喜的成果。

■資本集團旗艦基金大手筆加碼比亞迪!

資本集團旗下美國基金–歐洲太平洋成長基金(American Funds-Europacific Growth Fund)最新規模為1,255億美元,基金投資於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成長型公司。

2024年第4季,資本集團旗艦基金對比亞迪股份(H 股)的加倉幅度超過 99%,對比亞迪(A 股)的加倉幅度超過 199%。加倉之後,基金持有比亞迪股份(H 股)約折合1.67億美元,持有比亞迪(A股)約折合7,877.82萬美元。

資本集團旗下另一檔旗艦基金美國基金–新世界基金(American Funds-New World Fund)最新規模為 618.76億美元。
2024年第 4季,該基金加倉比亞迪股份(H股)4.24%,減持比亞迪(A股)29.60%。同期,基金加倉騰訊控股 (00700-HK) 5.6%,加倉美團 (03690-HK) 17.56%。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全球資管巨頭富達旗下新興市場基金 Fidelity Series Emerging Markets Opps 最新規模為 220億美元。2024 年12月,該基金加倉小米集團 (01810-HK) 10.75%。同期,該基金還加倉了拼多多 (PDD-US) 和美團。

■富達國際:拜AI所賜,陸股這波漲勢很不一樣?

回顧2024年,中國大陸股市震盪起伏,歷經深度調整,隨後在上半年和 9月新政策出台後,迎來兩次短期強勁反彈,主因市場期望與政策利多所驅動。

而2025年至今,陸股表現亮眼,此波漲勢似乎有別以往?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強調,中國不能僅依賴出口,更要刺激內需,才能啟動雙軌策略之第二引擎。一方面緩解川普關稅帶來的不利影響,更有助重新平衡經濟,有效應對通縮壓力,實現更可持續的增長。
中國大陸在貨幣和財政政策立場已明確轉變。消費補貼正積極提振消費,惟仍需更多政策支持。

同時,中國大陸AI和DeepSeek 崛起,正粉碎中國大陸科技大幅落後美國的觀點,並讓投資人認知中國大陸有科技創新能力。這有助提振市場信心,並使關於中國大陸市場投資價值的情緒出現明顯轉變。

Efstathopoulos認為,AI不僅能推動企業獲利增長和生產力提升,甚至促進就業。近期,大陸官方與民營科技企業舉行的會議表明,政府正積極推動「新質生產力」,有望推動科技領域開啟新篇章。

綜合上述原因,構成陸股此波上漲的驅動力與前幾次有重要差異。其中,AI或為最重要的一點,因其帶動基本面改善,並提供新契機。
富達認為,如果3月兩會期間能公佈更多財政措施,市場信心會繼續增強,進一步推動中國大陸股市評價被重新評估。

六、跋尾—全球資本市場再平衡,東升、西降!

被譽為「歐洲股神」、「逆向投資大師」的傳奇投資人 Anthony Bolton 日前說:「目前,全球幾乎所有市場都已經接近高點,中國卻是接近低點,所以投資中國肯定是逆向投資的最佳選擇。中國正處於新一輪牛市初期。而美國市場已接近頂部,加密貨幣就是『過度投機』的一個象徵,它可能是牛市即將結束的信號。未來10年到20年,東方可能主導全球市場,而不是西方。」

■美股「七巨頭」股價已經打入修正區,市值總計蒸發逾1.4兆美元

2024年,引領美股頻創新高紀錄的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係指包括蘋果、輝達、微軟、Alphabet、亞馬遜、Meta和特斯拉。
過去兩年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一直是標普 500 指數漲幅的主要推手,但在 2025年迄令,這些科技巨頭並未呈現出良好的表現。

另根據美銀美林對基金經理人所做的最新調查,高達89%的受訪者認為美股被高估,這個比例創下2001年4月以來新高。

且截至 2月底,追蹤美股「七巨頭」的「彭博美股七雄指數」(Bloomberg Magnificent 7) 自2024年 12月高峰跌逾10%,市值合計蒸發約 1.4 兆美元。
就技術面來說已陷入修正區,但現在恐怕還不是情況最壞的時候。

與此同時,在全球股市表現強勁的背景下,美股的表現顯得相對疲弱。
2025 年以來,標普500指數的漲幅不到2%,而「彭博美股七雄指數」則下跌3.3%。相比之下,排除美國的MSCI全球指數 (包括歐洲和中國市場) 上漲7%。

■高盛:避險基金6個月來最快速度撤出美科技股,同時加碼亞洲市場

高盛 (GS-US) 數據顯示,在截至2 /21日的兩周內,避險基金以6個月來最快速度撤出美國科技股。
但是,此時正值輝達 (NVDA-US) 2/26日公布最新財報之前。Why?
輝達即將公布的財報,被視為未來AI產業的風向球。輝達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占標普500指數6.3% 的比重。在過去兩年,輝達的股價飆升超過550%。

高盛指出,避險基金在過去 5個月內以最快速度買入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的亞洲股票,目前亞洲是全球唯一一個對避險金交易傾向多頭的地區。Why?

■中國「科技十傑」(Terrific 10)

據《investing》報導,2024港股迎來反彈,恒生指數、國企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的累計漲幅分別為 17.67%、26.37% 及 18.7%。
截至2025年2/21 日,港股延續漲勢,恒指和恒科漲幅分別達 24.4%、38.8%,全面超過2024年 4月到 5月的行情,但仍低於 2024年 9-10月行情。

2025年港股延續漲勢,續居全球資本市場指數漲幅之冠,主要因為以 DeepSeek 為首的中國科技新貴強勢崛起,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巨頭們正大力投入AI,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等一票外資開始唱多中國資產,美股「科技七巨頭」的光環正讓位給中國「科技十傑」(Terrific 10)。

《財聯社》報導,從美股「七巨頭」,再到如今的中國「科技十傑」,全球股市敘事標籤更迭背後,資本市場的目光正從美國轉向中國。
隨著DeepSeek橫空出世,全球投資者或許也會重新思考在 AI 時代裡,科技權力版圖是否將會重構?事實上,中國科技股仍有巨大成長潛力,恒科指數在不久的將來甚至可能出現與那斯達克類似的成長率。

WisdomTree Investments 證券策略主管 Jeff Weniger 將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小米、比亞迪、京東、網易、百度、吉利、中芯國際成為中國「科技十傑」。
他認為中國的「科技十傑」對美股科技「七巨頭」形成競爭態勢,例如比亞迪和吉利挑戰特斯拉,阿里和京東挑戰亞馬遜。

事實上,海通證券2/18 日也指出,從宏觀層面看,中國在技術、人力和政策支援已具備發展科技的基礎;從股市層面看,當前中國科技企業在政策面、資金面、市場環境等方面均具備有利條件,當前市場正處在熊牛轉換中,產業趨勢向上的科技或成主線。中國股市中,AI 應用、半導體製造、高端裝備等領域有望湧現科技「七姐妹」。

■本波港股漲勢集中在龍頭科技股,牽涉AI應用展望、外匯管制兩大因素

隨著DeepSeek橫空出世,本波港股漲勢集中在龍頭科技股,且大多由AI應用相關的軟體科技股貢獻漲點(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中芯為首),最後,甚至擴散到了其他有獲利成長的實體製造業權值股 (小米、比亞迪、吉利汽車) 。

此外,本波華爾街投行與外資偏愛港股,而非滬深股市 (透過北向資金),主因是受滬深股市有外匯管制的影響,流動性受限。

■高盛:中國A股市場即將迎來階段性反彈機會,尤其受惠AI小型股

高盛發布《是時候實施「A 計畫」》研究報告,預測中國A股市場即將迎來階段性反彈機會,並強調小型股及科技創新板塊將成為主要受惠者。
報告指出,當前 A股與 H股市值溢價收窄至14%,若回歸歷史均值,估值上漲空間約10%,且政策支持與全球資金回流將成為關鍵催化劑。

根據高盛估算數據顯示,1月以來 MSCI中國指數上漲26%(恒生科技指數領漲 31%),而 A股僅溫和反彈7%,創下 2018年起第二大差距。
目前,A 股本益比為 13.1倍 (滬深300指數),H 股本益比約11.5倍 (MSCI中國指數),兩者估值溢價已從 3個月前的34% 大幅收窄至14%。若 A股估值修復至過去一年平均水準,預計將有約10% 的上升空間。
由於,全球主動型基金在中國配置比例仍處於歷史低點 (約6%),全球資金流向將持續提供龍頭科技股長期支撐。

但是,短期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且內地投資者透過融資買入AI相關標的的活躍度顯著提升。高盛預計,若內地散戶參與度進一步增加,也將為A股帶來上漲動能。由於,短期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下一波小型股將成為此波反彈的亮點。以科創50、創業板指數及中證1000 為代表的中小型股指數,因重組技術創新產業鏈且散戶持股比重大,將從市場情緒改善中獲益。

值得注意的是,新推出的中證500指數因覆蓋更多科技與硬體製造企業,其表現或將超越傳統大盤指數滬深300。高盛強調,AI相關產業的獲利預期上調將成為關鍵催化劑,過去一個月離岸市場 AI硬體與軟體股已上漲 20%-40%,而 A股同類標的相對落後,後續存在補漲空間。

■中國AI技術的突破,A股行情將趁勢而起,3月兩會再添柴火!

中國股市歷經過去一段時間的低迷,在官方政策陸續發酵引導經濟與股市回歸正軌,以及 AI技術的突破,也讓市場重新評估中國股市吸引力,在各方資金回補下,中國股市也自2024年底波段低位緩步上揚。

尤其中國 AI軟體 DeepSeek R1技術突破,引發市場對中國科技股的估值重估,激勵恒生科技指數 (HSTECH) 與 MSCI 中國指數近一個月內分別上漲 27% 與 19%。

從資金動能來看,中國政府於 1月下旬發布「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實施方案,主要希望透過公募基金、保險、養老基金等資金入市,進而扮演穩定大盤角色,而國際資金布局中國的態度也趨於熱絡,投資產業多為新科技領域。

機構調查也顯示,中國未來 3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已由 2023 年的第 7位躍升至第 3位,可見中國科技創新能力仍受國際關注,再者,目前全球基金仍多低配中國資產,這意味著中國股市仍具資金回補與評價修復空間,後市值得留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將在 3 月初舉行一年一度的「兩會」,預料將重申擴張性財政政策立場,並提供更多具體的實施細節,這有助於對政策更為敏感、行業分布更廣的 A 股增添向上動能柴火。
若兩會期間有提出更多積極的經濟刺激措施,並強調對新興產業如新科技、新消費的支持,這將為中國市場注入更多信心,料成為下一輪經濟增長的催化劑,建議投資人可透過 A股市值ETF 來掌握投資契機。

此外,若再根據高盛的 A/H 股市場輪動模型亦可發現,根據歷史數據顯示,A股與 H股的 3個月相對回報通常在正負 10% 的範圍內波動,而當相對回報超出這一範圍時,將有很高的機率發生反轉。
其中過去三個月,A股與 H股的相對回報差距擴大至15%,顯示市場有機會發生輪動,因此 A 股或有落後補漲行情。

整體而言,在 AI技術突破與政策紅利雙重利多帶動下,有望進一步鞏固對中國股市的投資信心,並迎來新一輪的投資契機。

■川普想染指台積電,台股只好「靜靜」!

DeepSeek以「軟體創新」突破硬體限制,實現了「低成本」技術突破,使投資人對先進晶片的需求產生疑慮,其實,費半指數在1/27日慘崩之後,迄今一直無力回補「缺口」,市場似乎在偷偷給您暗示了?

尤其川普除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烏克蘭稀土及迦薩渡假海岸外,又想霸王硬上弓、染指台積電,勢必衝擊到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鏈?
這也是護國神山台積電近期股價踟躕不前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於DeepSeek模型使用的推理記憶體需求將大幅降低,這使得「邊緣推理」更可行。因此,將可促成「邊緣AI」崛起!
雖然,台股搭「邊緣AI」崛起的商機,如 AI手機、AI PC、無人機、AI眼鏡、自駕汽車、機器人等都是。猶可百家爭鳴、不致泡沬化,但台股在護國神山台積電遭遇土石流情況下,恐指數上檔已有限!
因此,下一波AI產業的發展,台股只能淪為AI產業舞台的配角。

總之,在2025年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下,全球「股市」將開始居高思危,此時,或許只有中長線築底完成、且政府全力做多的A股,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
因此,在中美爭霸中,低估值A股可做為對沖風險、平衡佈局的資產選擇!
未來,AI產業舞台,將以中美科技戰為主戰場。
AI產業舞台將是中式「人力資源」對決美式「資本資源」,台股只想「靜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7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