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會」只是一場政治秀

「習拜會」只是一場政治秀

2home.co  楊惟婷

 

美國參眾二院已通過暫時提高債務上限法案,在12 /3日前美國不會債務違約,然後呢?

 

一、美國Fed的彈藥快用完了?

 

一個靠印鈔度日的國家,可以有多少底氣?
新冠疫情以來,美國Fed已印鈔近10兆美元,相當德國、法國、義大利三國 GDP總和,此刺激這波報復性需求,導致各種物價蠢蠢欲動,成為近期全球金融市場高度關注議題。

 

近期大宗商品之母的原油漲勢凶猛,布蘭特油價創下疫情以來新高86.43美元,並突破2018年高點86美元。

 

由於目前QE尚未退潮,而能源危機催化的通膨又來勢兇兇,這種貨幣寬鬆、又加乘實體經濟供需失衡的「通膨猛獸」將會如何衝擊金融市場?此波全球能源價格飆漲是否會為新一輪能源危機拉開了序幕?

 

而以美國Fed為首的各國央行又該如何因應?
現在各國央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都陷入「抗通膨」與「救經濟」孰重的兩難情境?各國央行必須判斷出那隻「灰犀牛」風險會先來到。
若透過緊縮貨幣政策來壓低通膨,會擔心增加經濟衰退壓力;若試圖提振經濟,又擔心可能會進一步點燃物價壓力?

 

事實上,在美國Fed退場機制執行前,許多國家央行已經開始縮表、升息,以因應資本外流。

例如2021年4月加拿大央行率先採取行動,成為首個縮減購債的主要央行,

10/27日加拿大央行並宣布結束量化寬鬆 (QE),暗示明年升息時間可能提早,以避免高通膨擔憂。

 

紐西蘭央行也領先多數已開發國家央行,在7月已經結束債券購買。

南韓央行也在8月將政策利率調升1碼至0.75%,是近3年來首度升息。南韓央行總裁李柱烈10/15日回應國會質詢時表示,可能在11 /25日的下一次會議上,討論調升政策利率事宜。

 

新加坡央行10/14日收緊貨幣政策,是三年來首見,也是跟進南韓、紐西蘭等國家的腳步,撤出寬鬆政策。

 

俄羅斯央行考慮到通膨增長未顯出放緩跡象,10/22日地意外升息75個基點 (3 碼),增幅遠超出市場預期,盧布兌美元匯率聞訊急升,睽違1年多首度升破 70 關卡。

 

而巴西央行10/27日也一口氣升息1.5個百分點 (6碼),比前兩次的4碼更積極,理由是波索洛納政府正推動擴大社福支出的法案以爭取明年連任,可能讓已經火熱的通膨進一步升溫。巴西央行並預告,12 月將再升6碼。

 

最近國家央行已經忙成一團,既抗通膨、又抗資本外流。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Fed貨率寬鬆的時代快結束了。美國Fed可能在11 /2日 FOMC被情所逼,宣布縮減QE,這對全球金融市場將是一大考驗。

 

若通膨情況持續下去,將迫使Fed官員原本「暫時通膨」的謊言被推翻,緊接著恐讓Fed的緊縮貨幣政策較預期更激進。

 

當然,也並非所有央行都將改變現行寬鬆貨幣政策。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打算繼續積極刺激經濟,因他們仍相信通膨率將很快減緩至2%左右。

 

二、拜登的藍色多惱河尚看不到盡頭

 

當美國Fed的彈藥快用完了,拜登的財政政策能否及時遞補,再瘋狂一次?

 

自從拜登粉墨場以來,一直在重播川普的段子,尚沒有令人驚艷之處,一時之間想走紅也很難?這會是帝國崩壞的癥兆嗎?

 

反觀習大大,左勾拳打「阿里」、右勾拳打「騰訊」、左踩「滴滴」、右踢「小燕子」、獅吼「許家印」、順便拉閘「限電」,嚇得華爾街、木頭姐跳船逃生,步步驚心,習大大的底氣,連四爺都拜服了!

 

回顧大陸近期一連串「反壟斷」社會改革:
從螞蟻金服被禁 IPO開始、禁止超時玩網路電玩、批判劣跡藝人、倡議共同富裕、大限電、課徵房屋稅出臺等;這種自我改革,充滿濃濃自我淨化的味道。似乎也是在對全球發出,大陸做為廉價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結束信號。

未來,大陸將透過「產業升級」,由「做大」走向「做強」。即大陸將華麗轉身,走向「中國製造4.0」的願景;短期,將會使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物價越來越高,等同對通膨火上加油。這時,美國Fed及全球經濟能不亂到雞飛狗跳?

 

目前,拜登擔心民主黨明年期中選舉要繳出的成續單,但以下的煩惱卻揮之不去,包括:

 

1、債務違約威脅未解

拜登10/14日簽署法案,暫時調高舉債上限到12/3日,供聯邦政府運作到12 /3日,同時暫免於可能引爆經濟災難的債務違約威脅,但這也代表美國12 /3日將須同時面臨舉債上限和政府關門的問題,因參議院共和黨人已明白表示,不會支持12月再度提高舉債上限。

 

2、通膨的夢魘未解

近月通膨的主因,依美國Fed的看法是供給鏈斷鏈,形成廠商哄抬物價;加上冬季到來,能源需求短期飆高;美國政府又大力推動電動車、綠色能源,反倒推升了貴金屬與天然氣價格,最終導致全球能源匱乏。

 

3、美國塞港問題未解

 

目前許多貨輪在洛杉磯港及長灘港外頭等待,船上貨物價值高達240億美元,此壅塞的狀況,可能至少延續到明年2022年,因為美國港口短期的供需失衡問題,沒有立即解決的方法。

即便多個供應鏈相關業者和美國交通部協商後,10/17日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宣布將延長夜間、週末營業時間,以提高有限的港口吞吐量。但目前美西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外有仍65 艘貨櫃船等待泊位,且這一數據還在持續增加當中。

根據洛杉磯港的數據,船隻等待進港的時間平均為8.7天。

 

4、勞動力市場缺工未解

 

勞動力市場緊俏無解,可能是美國企業未來面臨最困擾的經營風險。不管醫療保健、餐飲到快遞業等產業,勞動力成本恐伴隨著缺工問題繼續上升。
目前美國正爆發嚴重缺工潮,不僅企業找不到員工上班,員工離職率也飆升至歷史新高,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8月有高達430萬人離職,離職率升高至2.9%的高點。

 

諷剌的是,美國聯準銀行經濟學家一份研究發現,有超過300萬美國民眾因 Covid-19 疫情提前退休,因為過去一年來股市和房價高漲,讓他們的資產大幅增值,故比原先生涯規劃提早退休。

也就是說,美國Fed的過度QE,不只是推動資產價格的飛漲,也改變了人們對勞動的認知,人們享受到了這個時代聯準會的『寬鬆紅利』而提早退休。

 

三、拜登的「大基建」是最後翻身的機會

 

(一) 一個縮水的「大基建」能有幾多愁?

 

拜登企圖將焦點轉移到「拼經濟」,以挽救民調下滑,因最新蓋洛普調查,拜登民調已出現死亡交叉,即在就任9個月後首次反對高於支持。那麼,為何拜登民調如此快速跌落神壇?
阿富汗的倉皇撤軍是原因之一,另更重要是承諾的社會安全及基礎建設兩大法案,遲遲未在國會通過。

現在美國多數拿到疫情紓困金的民眾支票已用完,急需下個活水挹注吃爪。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10/15日也鬆口坦承,國會將不會以3.5兆美元的規模通過基礎建設、教育與照護的財政政策,但他重申兩大支出法案終將落地實施。

 

國會民主黨進步派和溫和派的分歧,正拖累拜登財政計畫的進展,該計畫除了有參議院兩黨通過的 5500 億美元公共工程案外,還包含加稅、教育、兒童與老人照護、氣候等規模較大的社會安全和福利支出。白宮和民主黨領袖正討論如何縮減規模較大的支出計畫,致力於獲得兩位溫和派民主黨參議員的支持,以藉由預算和解程序繞過共和黨通過該案。

 

掌握關鍵支持票的溫和派參議員曼欽曾表示,希望最高能不超過1.5兆美元,而拜登正力求從中取得2兆美元規模的折衷方案。然而,眾議院的民主黨進步派卻對2兆美元規模表示不滿,矢言杯葛基建案,直到兩位溫和派議員支持較大規模的支出。這導致基建案目前遲遲無法通過。

拜登10/28日乃宣布1.75兆美元的社會支出計畫折衷框架。

 

但拜登原本規模3.5兆美元包山包海的社會安全法案,目前削減至1.7兆美元,金額規模比原先3.5兆美元縮水近半,這是利多、還是利空?
其中亮點僅5,000億美元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支出計劃,成為該法案最大部分,包括擴大再生能源發電、先進能源製造、電動車免稅,及電力傳輸、能源儲存等措施,相關風力發電、太陽能能源儲存、電動車等產業,積極受惠。

 

(二)拜登「大基建」下的的財源何處去搜刮?

 

白宮表示,該計畫框架透過提高美國企業最低稅率、企業股票回購、對年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的富人加稅、加強執法逃稅等方式,預計未來十年可獲得2 兆美元的收入,等於完全支付框架的支出,還能減少財政赤字。這是利多、還是利空?

 

依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10/25日所提出的「最低企業稅法案」,對大企業獲利課徵最低15%稅率,並研擬對富人課徵未實現資本利得稅。這兩個提案將作為企業稅和富人稅的替代方案,替拜登政府投資社會和氣候的預算案籌措財源。

 

其中,最低企業稅法案由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 Ron Wyden、參議員華倫和獨立黨派 Augus King 三人提出,將要求上市和未上市公司只要年度獲利超過10 億美元,支付至少15%稅率。但提案細節出爐數小時就遭到擱置,前途渺茫。

 

雖然,目前大規模財政政策已從原先的6兆美元大幅下修至1.75兆美元,但溫和派、進步派就規模、內容仍存在明顯分歧。所以拜登提出的大規模財政政策不太可能在近期有結果,隨著僵局持續,破局的機率正在上升。

 

而美國參議院民主黨公開新的課徵方式,擬針對美國約700位連3年資產逾10億美元或年所得逾1億美元的納稅人,開徵高達23.8%的長期資本利得稅,馬斯克、貝佐斯這類美國頂級富豪首當其衝,這也讓馬斯克極為不滿,連發3條推特譏諷此舉對減輕美國債務根本無濟於事,稱「這筆錢計畫用來讓人類登上火星,保存意識之光」。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馬斯克今年來財富增加1223億美元。目前馬斯克的身價約2920億美元。而貝佐斯目前身價1960億美元,兩人加起來幾乎快5000億美元。此外,美國前十大富豪包括比爾 · 蓋茲、祖克伯等人,資產總和也達1.4兆美元。

 

(三)拜登財政政策成敗,就看2個關鍵日期

 

拜登在年底前有2個重要關卡要在國會闖關,當中牽涉的議程攸關多年經濟發展,分別是:10 /31日兩大經濟法案能否通過?以及12/3日是否能否提高舉債上限、避免債務違約

 

雖然美國自1960年代迄今,已經78次成功凍結或提高舉債上限,但債限議題在最近10年來愈來愈常被當成政治工具玩耍。

 

這次民主黨是多數黨,仍可透過預算調解程序,在沒有共和黨支持情況下自行通過提案,包括舉債上限和兩大支出法案。但共和黨試圖藉此提高2022年期中選舉聲勢,提高重奪參眾兩院優勢的盤算。所以,民主只是一群會投票的驢子,在密室分贓!

 

當然,如果玩過頭,未能如期凍結或提高舉債上限,可能在金融市場掀起風波、導致借貸利率上升並引發美國歷史上首次債務違約。最糟情況則會衝擊美國就業,並傷害全球經濟。

 

四、「核威懾」讓軍武只是一場政治秀

 

自美國建國以來,美國Fed的利率只有兩次降低到了接近零的邊緣。

一次是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期,一次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延續到現在。

 

在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努力自救,而日本和德國也在努力自救。最後,日本和德國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在1939年悍然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2008年美國「次貸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各國也努力自救,但和1929年金本位時期不同的是,這次美國Fed擁有印鈔權,不僅可以降低利率,還可以濫發鈔票。所以這十年裡,美國濫發了十多兆美元的鈔票量。

 

但自2018年開始,有些國家開始物價撐不住了,國內矛盾大增,於是全球各國的衝突急劇增加,極端民族主義橫行各國,美國更是直接對大陸發動了貿易戰,轉移焦點。那2018年,為何我們沒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是以低烈度的「貿易戰」作為替代,完全是因為「核威懾」的存在。

 

所謂的「核威懾」,就是若你敢發射核彈搞死我,我就敢發射核彈也搞死你。

現在,美蘇兩國依然各自擁有近7000枚核武器,依然可以把對方搞死很多遍。且目前全人類總共有15000多枚核彈頭,基本都在美國和俄羅斯那裡。而大陸的核武器一直數量很少,只有美蘇兩國的零頭,大概幾百枚的樣子。但幾百枚核武器,已經夠用了。

夠用的原因,因為美國的反導系統不可能攔截大陸發射的所有核武器,肯定有不少核彈頭直接落在美國的大城市裡。

但這並不是美國最害怕的事情。美國最害怕的,是由此引發全球所有核國家的猜疑。不僅俄羅斯會猜疑,英國和法國也會猜疑。這就是目前世界上的「核威懾」。

 

誠如2018年2月,普京在競選俄羅斯總統期間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俄羅斯都沒有了,那還要世界幹什麼!”。

如果俄羅斯會發射核彈,其他國家也猜俄羅斯會這麼做,那麼其他國家會提前做什麼呢?那時,全球註定還是轟的一聲聲核爆,就全沒了。

 

自1964年,大陸成功完成了原子彈的試爆,和核大國之間有了一定的談判權。從這一天開始,大陸和美蘇之間再無任何軍事衝突,嘴上吵的再凶都沒有任何衝突,連一槍都不敢開。因核威懾確實恐怖,大家都怕死。

 

如果爆發核戰,那麼大家只有祈禱上帝一條路。所以在核武器發明後,人類度過了歷史上最和平的半個世紀。而沒有核武器的國家,註定只能當炮灰。這就是朝鮮金小胖拼老命也要玩核彈!

 

因此,百年前的經濟大蕭條在2008年重現後,就只能印印鈔、打起來的也就只是「貿易戰」而已。「核威懾」讓軍武成為只是一場政治秀的排場而已!

 

即使在川普政權下,美國於2018年退出伊朗核協 (JPCOA)。

在拜登時代,有人猜測美國可能會很快與伊朗重啟核協談判,兩國政治人物玩玩協商後,對兩國選民有所交待即可。

 

尤其2021年有能源危機影子,若新一輪談判有所進展,伊朗原油出口量將快速返回市場,又可為華爾街帶來利多。

 

五、跋尾—或許「習拜會」政治秀將是拜登的最後救贖

 

當QE這條路愈走愈窄,當拜登「大基建」缺盤纏,當「核威懾」只能打打嘴砲,最後只能靠政治妥協了!所以,大國博弈,真的是要比誰的底氣長!

 

■FCC撤銷大陸電信子公司在美營運許可,為拜登增談判籌碼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於2020年4月就曾警告可能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結束中國電信美洲公司 (China Telecom Americas)、中國聯通美洲公司 (China Unicom Americas)、太平洋網絡公司 (Pacific Networks Corp) 及其全資子公司 ComNet (USA) 在美營運業務。

 

10/26日FCC再以國安為由,撤銷並終止大陸電信子公司在美國的營運許可。

要求該公司在相關命令發布後的 60 天內停止提供服務,為該公司在美國近二十年的營運劃上了休止符。

 

■戴琪公開釋出中美破冰訊號,為「習拜會」造勢

 

2018年3月展開的「川普貿易戰」,基本上打開了「通膨猛獸」的柵欄。近期大陸堅持走「產業升級」的道路,且拉閘限電「反向輸出通膨」,此暗示大陸不願再承擔全球廉價生產基地任務;那未來美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怎麼辦?

 

10/28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她的任務就是要「緩和」中美兩國間的緊張關係,公開釋出中美破冰訊號。

 

在中美關係惡化的背景下,戴琪表示:「她的目標是降溫,以便雙方能有一個理性的關係,就如何穩定雙方正在運作的貿易部分進行清醒的對話。」

 

戴琪提到:「大陸有巨大的市場和龐大的人口,他們都需要食物。大陸需要進口農產品,這是美國可以提供的。」

 

■大陸習近平主席不出席G20,習拜虛擬峰會年底登場

 

10/26日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證實,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不會出席 G20 峰會,中美兩國元首將在「年底前」安排雙邊視訊會談,但蘇利文沒有透露具體的時程表。

 

蘇利文提到:「拜登總統確實認為與習近平面對面的會談相當重要,但由於習近平主席無法親自出席,因此視訊會議進行將是我們次佳的選擇。」

 

為何美國急著為「習拜會」成局奔走?

或許是,拜登可掌握的籌碼,隨著時間流逝中!

或許是,「習拜會」政治秀將是拜登民調的最後救贖!

所以,大國博弈,真的是要比誰的底氣長!

而美國四年一次的大選,逼著拜登正喘不過氣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