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只是強權的資本遊戰

油價只是強權的資本遊戰

2home.co  楊惟婷

 

通膨如同《飢餓遊戲:星火燎原》中,對Fed抗爭的、激情四射的光焰,它已將燒向都城!而最終戰役之後,《飢餓遊戲:自由幻夢》是否可以得到救贖?

 

一、高油價是形成這波「成本推升型通膨」的元兇

 

■供需出現嚴重失衡,推升油價

 

由於正值全球經濟正從疫後復甦,經濟和民生持續重新開放,洽公及旅遊需求續增,短期出現強勁的石油需求;但各國卻因降低碳排放量的壓力,大幅限制化石能源供應,使近期化石能源出現嚴重供需失衡。此高漲油價推升物流成本,使通膨加劇!

 

■發展綠能缺乏配套,推升油價

 

這是一場人造的能源危機,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國在發展綠色能源時,直接用風電、光電取代煤炭、核能發電;但轉換綠能的相關配套措施卻沒有準備好。
這種莽撞方式,未考慮這些綠色能源的季節波動性很大,且儲存能源的基礎設施也不充足,因此導致短期能源供應出現很大的缺口。

 

■油價與通膨,形成惡性循環

 

化石能源的供需失衡導致近期國際油價漲不停,布蘭特原油每桶沖上85.93美元,創下7年新高;近月Brent原油期貨價格也出現20多年來最長漲勢;而高油價更引發通膨疑慮,且通膨疑慮又推升油價,形成惡性循環,一場能源危機在悄悄蘊釀之中。如此,高油價是否可能威脅全球經濟復甦?

 

二、從供給面來看— 目前 OPEC+可完全主導原油供給量

 

■OPEC+限量增產,維持油價高檔穩定

 

2020年來,OPEC + 一直透過實施大幅減產來支撐油市。

經過折衝,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 (OPEC+) 同意2021年1月起緩步增產,幅度不超過每日50萬桶;亦即OPEC +同意1月起日產量減少720萬桶,和現行每日減產770萬桶相比,形同增加每日50萬桶的產量,約為原定計畫約增加日產量200萬桶的四分之一。因增產步調比原定計畫緩和,此給脆弱的油市更多時間吸收額外的供給,國際油價乃應聲攀高。

 

近期國際油價漲不停,OPEC+ 也同意自8月起再度逐步放寬產量限制。亦即,OPEC+同意從8月到12月將階段性的提升原油供應量,自8月起每個月將增產每日40萬桶,到2021年底將增加至每日200萬桶,目標在 2022年9月前後,將階段性的結束原油減產協議。

目前 OPEC+可完全主導原油供給量,即OPEC + 主導一切,已可以有節奏的增產,靠維持低庫存來平衡市場,並捍衛油價。

 

■Omicron恐影響OPEC+ 短期增產決策,以對抗美國釋放SPR?

 

11/26日傳出 omicron 變種病毒爆發的消息後,由於大眾擔心政府再度實施封鎖措施,全球經濟成長恐受衝擊,因此引發股市和商品大崩跌。WTI 原油期貨價格大跌 10.24 美元或 13.1%,創最近月契約自去年 4 月 20 日以來最大單日下跌金額;同日 Brent 原油期貨大跌 9.5 美元或 11.6 %,收每桶 72.72 美元,為去年 4 月 21 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12 /1日在莫德納 (MRNA-US) 執行長 Stéphane Bancel 發表評論,表示現有疫苗對Omicron 變種病毒的效果存疑之後,多國祭出旅遊限令,全球風險資產回調,油價首當其衝大跌,跌勢更擴大至 2% 以上。由於需求前景密布陰霾,OPEC + 在12 /2日會議中可能會擱置每月日產量增加 40 萬桶的計畫。

 

OPEC + 同時也在評估美國上週釋出 5000 萬桶戰略石油儲備 (SPR) 的影響,且連同中國和印度在內 5 國也跟進釋放 SPR 的舉措。

此變種病毒的不確定性消息和原油隨之而來的暴跌,是否會被OPEC+ 做為暫停每月增產 40萬桶的理由,以對抗美國領導各國釋放戰略石油儲備 (SPR) 的壓力,值得進一步觀注?

 

■中長期石油投資不足的供需失衡,已回不去了

 

因拜登政府對清潔能源的推動,促使許多投資公司遠離化石燃料類投資,轉向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ESG) 類投資,此迫使大型石油商正加速從化石燃料業務轉型,遠離碳排放。此導致石油供應緊張,並使得今年原油價格衝上7年來新高。

 

由於短中期的化石能源供需失衡,預估未來5年內將出現「嚴重」供需失衡的全球石油危機。因此,包括高盛在內的多家投資銀行皆警告稱,2022年油價可能突破每桶100美元。

 

基本上,OPEC + 控制價格的能力取決於其閒置產能的有效性。
摩根大通估計,按照現行配額,閒置產能將從 1995年到 2020年來的平均總產能14%下降至4%,觸及25 年低點,遠低於能源消費國主張的舒適水準 (閒置產能為總產能10%左右)。整個化石能源產業長期因投資不足,摩根大通估計,整體產能缺口將擴大到 300萬桶 /日。

 

由於擔心氣候變遷的投資人也越來越避開石化產業的投資標的,轉而選擇電動車、太陽能、風能和其他潔淨能源產業標的,這種趨勢絕對讓人害怕。

 

高盛 (Goldman Sachs) 表示,石油市場正處「幾十年來最長的投資不足缺口」,市場基本面確保了油價上漲,這不是短暫的冬季衝擊,而是一輪上漲的開始,油價可能在未來幾年一直保持在較高價位盤旋。

 

三、從需求面來看—全球石油需求先盛後衰

 

■石油需求在2020年4/20日崩跌到歷史谷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各國祭出防疫封鎖措施以阻止疫情蔓延。此使石油消費量出現窒息式減少,油價在2020年4/20日崩跌到歷史谷底。

 

近期,由於疫後通勤的回升、私人旅遊交通運輸的增加以及政府通過增加基礎建設支出來改善經濟的努力,將有助於提升全球石油需求。

 

對中長期而言,各國在降低碳排放量的壓力下,仍將大幅限制化石能源供應,並轉而支持電動車、太陽能、風能等,使中長期化石能源出現嚴重供需失衡。

 

■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未來將主宰油價?

 

大陸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煉油國。當大陸新冠疫情獲得控制,國際油市的需求即獲得支撐;加上印度和中東幾座新的大型煉油廠,正全面影響全球能源體系;尤其,歐美解封後全球石油需求乃大增。若全球疫情沒有進一步升級,石油市場應該會持續復甦,讓油價恢復至近80至90美元/桶水平。

 

2018年3月,大陸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一開始只有大陸國內投資人參與,但2020年國際油價重挫,相對於美國油價4月曾破天荒跌到負值,大陸油價期貨市場卻相對穩定,讓國際投資人把眼光轉向大陸。

依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出,2020年以來,原油期貨外國投資人日均交易量佔比約16%,日均持倉量佔比約28%,比2019年成長了兩倍以上,投資人包括來自19個國家和區域的石油商、貿易公司和製造業者。

大陸原油期貨市場升溫,這對一件事是帶來助益:大陸一直希望能夠增加人民幣的吸引力,藉此降低美元對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影響力。

 

雖然,上海原油期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一個原油期貨市場的規模,很大程度決定了定價能力。目前,依持倉量來看,上海原油期貨還不足以挑戰國際大型基準原油。

但大陸是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他的一舉一動牽動原油市場需求。所以,當大陸原油期貨市場越來越熱鬧,是否代表大陸未來可能成為全球油價的新制定者?

 

■大陸11月製造業PMI升至50.1 優於預期,重回成長

 

11/30日大陸統計局公布11月份製造業PMI 50.1,預期 49.6。非製造業 PMI 52.3,預期 51.4,前期52.4。綜合 PMI為52.2%,比上個月上升 1.4 個百分點。

 

■短期若Omicron疫情重燃,將遏制石油需求?

 

12月Omicron疫情重燃,掀起市場對於全球燃料需求復甦受阻的擔憂。尤其莫德納執行長班塞爾 (Stéphane Bancel) 警告,現有疫苗在對抗 Omicron 變種病毒上的效果恐怕較低,令原油價格再度承壓(而 WTI 原油曾在2020年4月跌入負油價領域)。

 

由於新冠變種病毒 Omicron 的出現威脅能源需求的前景,WTI 與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連六週下跌,創下三年來最長的連續跌幅。

 

1 月交割的 WTI 原油期貨價格本週下跌到每桶 66.26 美元。

2 月交割的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本週下跌到每桶 69.88 美元。

尤其,布蘭特原油期貨正在放棄牛市的趨勢,這一趨勢在2021年的所有重大拋售中都起到支撐作用,近期若有效跌破69美元的收盤價格,將迅速替65美元關卡打開大門,並最終有可能回到每桶50美元價格。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12/2日決議,2022年1月將維持現行日產量每月遞增40萬桶的計畫,同時也埋下伏筆表示產量策略會議仍會繼續繼行,若市場出現重大變動,便再度開會決定策略。這一舉動,似乎在穩住市場對變種病毒 Omicron 影響的擔憂。

不過,對變種病毒Omicron與近期需求的擔憂預料仍將繼續拖累市場。

 

■長期石油需求持續成長的時代已結束

 

依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預測,石油需求的成長將會再持續20年。

不過,國際能源署 (IEA)預估全球石油需求也將在2030年左右進入停滯期。即全球石油需求成長的時代,將在未來十年內終結。

 

而挪威的石油公司 Equinor預測,到2025年左右之前,石油需求將恢復到疫情前水準,也就是大約每日 1 億桶;而該公司預測全世界的石油需求將於2027年至2028年之間到達頂點。

主要觀點是,疫情導致人們改變工作和生活習慣,燃油需求也逐步走降。雪上加霜的是,再生能源及電動車的加速普及,也將造成化石燃料的需求走緩,且到 2050 年之前的石油需求量也將降至每日8800萬桶。

 

全球能源巨頭英國石油公司 (BP) 也表示,石油需求持續成長的時代已經結束。

BP表示,石油消費可能永遠不會再回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隨著能源轉型,使全球逐步減少化石燃料。而且BP更預期,到2050年石油的消費量恐將下跌 50%,最壞的情況下恐將下跌80%。

 

另外,隨著各國政策轉向低碳能源發展,荷蘭皇家殼牌公司也宣佈到 2022年底,裁員至多9000人,超過員工總數10%,以應對新的競爭環境。因此,這些情境皆象徵著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時代即將結束!

 

四、從貨幣面來看—若Fed加速Taper、升息,將激勵美元走強,壓抑油價

 

■Fed主席鮑爾承認,通膨不是「暫時性」

 

Fed主席鮑爾12/30 日出席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中承認,關於通膨,是時候放棄「暫時性」的措辭,而且Fed 考慮提前幾個月結束縮減購債 (Taper)。

鮑爾的評論表明,Fed 重點已轉向應對通膨及其負面影響,而不是新冠變種病毒對經濟造成更多潛在的干擾,鮑爾此番言論應聲在美股、美債和黃金等市場掀起波瀾。

 

鮑爾稱:「新冠變種病毒的更大擔憂,可能會降低人們工作意願,這將減緩勞動力市場的進展,加劇供應鏈中斷,並增加通膨的不確定性。」

鮑爾也提到,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 Omicron 可能對就業和通膨產生負面影響,隨著通膨上行風險增加,他考慮提前幾個月結束縮減購債 (Taper) 計畫。

鮑爾提到,Fed 將動用所有工具阻止通膨根深蒂固。

 

■Fed布拉德敦促在2022年3月前完成Taper、提早升息

 

新冠疫苗接種率攀升、經濟重啟與服務業強勁復甦,令美國勞動市場持續吃緊,美國勞工部12/3日公布的失業率連續6個月下滑,至4.2%,幾乎回到疫情爆發前水平。

 

12/3日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布拉德 (James Bullard) 敦促採取鷹派貨幣政策,呼籲聯準會 (Fed) 在2022年3月前完成縮減購債 (Taper)、提早升息,主因是通膨出人意外的高、經濟增長強勁,以及勞動力市場非常緊張且可能進一步惡化。

 

布拉德警告,現在的危險是通膨過高,FOMC應在12/14日至15日舉行下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考慮加快取消寬鬆政策的步伐,在2022年3月前結束其債券購買計劃(Fed自2020年3月以來的利率仍接近於零)。

 

■美元若獲得提振,將打壓以美元計價的石油

 

在FED大量的貨幣寬鬆及美式財政大刺激政策下,「美元走軟」成為金融市場新常態;但若Fed加速Taper、升息,將激勵美元走強,此將壓抑油價。因為石油是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若美元走強將對油價造成壓力。

 

由於高油價已形成這波「成本推升型通膨」的重心,美國Fed是否會被迫以出人意表的速度進行縮減購債 (Taper),這可能是2022年最大隻的灰犀牛?

 

五、從政治面來看—美國的算計

 

2020年4月全球疫情爆發,OPEC+決定大幅減產,以解決油價暴跌的問題。

 

由於目前全球經濟已解封,帶動石油需求暴增;但各國卻因降低碳排放量的壓力,大幅限制化石能源供應,使得石油供需長期失衡,在綠能啣接不上期間,將激勵原油持續上漲。

 

2021年7月,由於疫情已逐漸獲得控制,OPEC+決定以每日40萬桶的速度增產,然而經濟復甦,供不應求狀況仍相當嚴重,美國政府迫於通貨膨脹與高油價壓力,要求OPEC+擴大增產。

 

10/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及俄羅斯等產油盟國(OPEC+)召開會議,拒絕擴大增產,維持目前每日增產40萬桶的政策,此舉即推升油價大漲,同時加劇全球通膨壓力。

 

雖然Fed已宣示,將動用所有貨幣工具阻止通膨壯大。但Fed也已陷入進退失據窘境,所以拜登只有動用各種政治手段,雙管齊下阻止通膨壯大。例如:

 

■美國聯手大陸、印度、日本、南韓及英國等釋出戰備儲油

 

近期美國聯手大陸、印度、日本、南韓及英國等主要石油消費國共同釋出約1億桶的戰略石油儲備 (SPR)。但即使釋出1億桶石油—也僅相當約1天的全球需求量。所以戰備儲油的釋放,只能抵消短期的、意外的供應中斷,對影響油價的效果相當有限。但美國此舉被市場認為是在對OPEC+施壓!

 

12/2日,OPEC+開會決議將按計劃繼續增產原油,也強調已經訂好1月開會的日期,將視市場狀況的變動隨時做出反應,此事被認為是拜登政府的勝利,因OPEC+決定繼續維持增產,可能是不想激起大型石油消費國採取進一步行動。

 

■美伊的核協議若有突破性進展,將激勵石油供給

 

若Fed已失控,美國聯手各國共同釋出戰略石油儲備的威嚇亦失效,那麼OPEC+將可完全主導原油供給量,亦即OPEC+假如不理拜登威脅,那美國為抗通膨,將可能被迫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那全球的原油供應量有可能在每日增加150萬桶,此將引爆產油國自相殘殺地增產,將可抑制油價上漲。

 

六、跋尾—油市的春天還會來嗎?

 

■若Omicron殺不死油價,供需之手將會將油價頂到150美元

 

摩根大通(小摩)分析師認為,油價主要驅動力是供需關係,加上油價最終主導權目前在產油國聯盟OPEC+手裡。因OPEC+控制油價的能力取決於「閒置產能的有效性」,預期閒置產能將降至總產能的4%,創下25年低點,也較1995 年到2020年平均總產能14%來得低。他們預估OPEC+ 在2022年真正閒置產能為每日200萬桶,低於市場預期每日480萬桶。小摩預期,2022年布蘭特原油每桶達到 125 美元,2023年直衝每桶150美元驚人價位。

 

其實,新變種病毒是否會侵蝕石油需求仍未可知?但OPEC +掌握原油供給卻是已知。投資人應把對於新病毒株的恐懼置於現實之上,亦即油價短期走勢仍取決於OPEC +是否做出放緩增產計畫的決定?

 

新變種病毒來亂,或許只是給OPEC +上天掉下來的禮物!尤其,市場過度恐慌中,「人棄我取」才有超額利潤。例如選股可留意元大S&P石油(00642U) 11元支撐及台聚(1304)30元支撐,OPEC +若取消增產,後市仍可期待。

 

■拜登出手後,元大石油期貨ETF的春天還會來嗎?

 

1、話說元大S&P原油正2 ETF圓寂之後

 

2020年,投資人曾搶買元大S&P原油正2 ETF,溢價一度高達300多%,蔚為世界奇觀。但最後元大S&P原油正2卻步下神壇,令人心寒,迄今投資人內心陰霾恐仍驅之不散!

 

目前,市場上剩下的相對選擇就是它的兄弟——元大S&P石油(00642U)。

在12月15日的溢價只有7%,價格相對合理而有獲利機會,喜歡抄底油價的投資人可留意。

 

疫情總會過去、經濟活動遲早要恢復,在幽暗低谷、人棄我取才是長期投資鐵律!

冬天總會過去,春天還會遠嗎?

 

2、元大石油期貨ETF的市場風險檢視

 

元大S&P石油的框架設計:

 

(1)元大S&P石油追蹤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

元大S&P石油透過投資相當於基金規模之NYMEX西德州輕原油期貨契約,以求100%追蹤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走勢。

 

標普道瓊斯指數編製公司所推出的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透過每個月倒數第三個交易日計算遠近月份的正逆價差幅度,當近月份與次近月份的正價差未大於0.5%時,則轉倉至次近月份合約,但若最近月與次近月的正價差大於0.5%時且轉倉期間在日曆月份1月至6月期間者,則轉倉至當年度契約月份為12月之輕原油契約;轉倉期間在日曆月份7月至12月期間,則轉倉至次年度契約月份為12月之輕原油契約。透過上述轉倉規則之設計,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不但可有效降低正價差轉倉成本之衝擊,投資標的應具高度流動性、長期績效優於現貨,故以該指數為追蹤標的。

(2)投資元大S&P石油的應注意事項

元大S&P石油(00642U)投資於NYMEX之西德州輕原油期貨,追蹤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藉此與西德州輕原油現貨價格建立聯繫,投資人在佈局前,亦應對該類商品擁有正確的投資概念。

 

a、油價有不同指標、不同月份期貨價格

首先,油價有不同指標,較常見是西德州原油、布蘭特原油。
例如2020年4 /20日是很特別的一天,那天西德州原油(WTI)期貨價格收在每桶-37.63美元;但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雖也下跌,但沒有西德州原油走勢那麼疲軟,每桶價格還在20美元之上。

 

此外,油價除了有不同指標,還有不同月份的期貨價格,那次價格跌到負數的只有「5月」的西德州原油,而6月與12月的西德州原油價格分別僅跌18%與0.68%,收在每桶20.43美元與32美元。

 

b、石油期貨ETF的績效相對優劣,不宜與石油現貨比較

元大S&P石油追蹤標的為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與西德州輕原油現貨價格或有落差,兩者走勢中長期方向雖為一致,但短期不免有其差異。
元大S&P石油所追蹤之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之轉倉規則特性,雖然中長期走勢會貼近現貨價格,但由於佈局之期貨並不一定為近月期貨,因此與現貨價格的相關性可能會比近月期貨為低,但相關係數仍高達0.923(計算期間為2000年1月~2015年6月)。因此就短期走勢來說,元大S&P石油(00642U)走勢與現貨價格可能出現落差的機會。

 

不過元大S&P石油短期表現雖然可能與現貨出現落差,但這並非意味著元大S&P石油長期表現遜於西德州輕原油現貨,以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為例,自1995年開始,到2015/6/30為止,在逾20年的時間內,西德州原油現貨價格的漲幅為233%,但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其表現卻高達509%,領先現貨高達276個百分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在逆價差的市場環境下,可藉由轉倉賺取收益,因此長期績效甚至還高於現貨。

 

c、元大S&P石油行情波動風險大

由於元大S&P石油所投資標的為NYMEX西德州輕原油期貨並無漲跌停限制,漲跌幅過大時,雖然可能會暫時停止交易,不過原則上仍無漲停與跌停的設計,因此元大S&P石油雖然在台灣交易所掛牌,但在運作上也不會受10%的漲跌幅限制,投資人需特別注意。。

 

除了沒有漲跌停的設計之外,由於元大S&P石油雖然在台灣集中交易時間進行,但所投資之標的為美國NYMEX西德州輕原油期貨合約,其交易時間多半非台灣股市營業時間,其淨值可能於在臺灣股市未交易時間有較大變化,不排除造成隔日一早會有跳空開高或跳空開低的現象。所以投資人在佈局元大S&P石油之時,要特別注意前晚西德州輕原油期貨價格可能之跳動,以免在台灣開盤時間,交易會以過高或過低的價格成交。

 

d、期貨換倉成本,讓原油期貨ETF不適合長期持有

許多投資人在買進這類複雜的金融商品時,都沒有仔細了解商品,操作方式也不符合產品特性。原油期貨ETF是一檔期貨型ETF,它是用期貨去追蹤油價指數,因此會有期貨轉倉的成本,這個轉換合約時的成本,會吃掉ETF的淨值。

假如此原油期貨ETF都是持有近月期貨,因此若是在正價差的環境裡,每期會有換約的自然損耗問題(當然若是逆價差可能問題就少一點),若期貨一直處於正價差,但現貨漲幅較小,每次換月時,期貨價格在到期日與價格較低現貨趨於一致,但換約時卻又換到比較貴的次月合約,會出現自然損耗。換句話多,與傳統ETF適合長期投資的觀念不同,期貨型ETF抱愈久風險愈高。所以這檔ETF只適用在短期投機,無法長期投資。

 

■古雷完工投產,台聚的春天還遠嗎?

 

台聚 (1304-TW)受惠太陽能需求暢旺,2021年EVA全產全銷,在價格處於高檔下,第四季營收、獲利將優於第三季,全年營收也將創新高。

 

台聚指出,由於上半年大陸太陽能裝機進度嚴重落後,但從8月起大幅增溫,價格一路上揚,EVA 價格10月攀至歷史高點,加上第三季東南亞受疫情再起,封城限制開工令導致生產停滯,嚴重影響鞋廠開工,帶動跨國工廠轉單大陸效益。

 

展望明年,台聚認為,部分今年未達標的大陸太陽能裝機量,可能遞延至明年發酵,對太陽能 EVA 需求仍不看淡,但明年 EVA 新產能可能達120萬噸。

 

此外,台聚參與的大陸古雷一貫投資2022年全面完工投產,台聚持股17%,未來將除可認列營收外,依照合約也將取得每年4.5萬噸的乙烯原料。由於古雷產能主攻大陸,可享免關稅優勢,台聚獲利將爆發。另外,股價尚處低檔,可期待年底做帳行情。

 

■油價只是強權的資本遊戰

 

由於各國陸續解封,但OPEC+ 為追求最大的利益,只逐步限量增產,以維持油價高檔穩定,這畢竟是OPEC+可人為操控。但既然這是人為操控,當然就有解方。

或許是,美國聯手大陸、印度、日本、南韓及英國等釋出戰備儲油。
或許是,美國Fed以超乎預期的速度進行縮減購債,打擊通膨。

或許是,變種病毒疫情再度爆發,使原油需求量重挫,打擊油價。

或許是,美國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使原油供應量日增150萬桶,打擊油價。

或許是,全球金融市場年終大掃除,使大宗商品價格重挫,打擊油價。

 

Omicron病毒株來勢洶洶,投資人擔心新變種病毒可能引起封鎖以及對商業和消費者活動的限制,而打擊燃料需求。
惟初步觀察重症率並沒有更高,超強的感染力固然會造成歐美疫情大爆發,但也將加速走向流感化,就長線來看反而可能是利多。如今的市場已經學會與病毒共存,這使市場和經濟更具彈性。所以這個變種病毒造成的衝擊應有限。

 

另外,在過去兩年中,已用盡了前所未有的貨幣、財政刺激支持,但這種情況也不會重演了。

 

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判斷今年冬天北半球有 80% 以上機會遇上反聖嬰現象造成的寒冬,將使冬季取暖的能源需求增加,將會使油市供需失衡,通膨預期持續加溫。

此情境與 2010-2011年上半年的情境類似,當年油價自底部翻揚上漲至80美元以上後,因投資人樂觀預期,再推動一波噴出行情,油價續漲 30%以上。

 

總之,不管那一隻灰犀牛奔來,油價都只是強權的一場資本遊戰!

發佈回覆給「sean john label」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