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行情催人老
2home.co 楊惟婷
人為多愁少年老,花為無愁老少年。
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將詩酒醉花前。
——-唐伯虎 《老少年》
一、台灣股匯房「三飆」現象恐吹大泡沫?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12/16表示,全球因應疫情大量印鈔刺激經濟,但經濟沒有成長、貨幣大量增加,資金要找出路,國際資金在無國界的自由流動下,就進入各國股市、房市炒做。
劉泰英分析,2020年台灣股、房市熱絡,早已與經濟基本面脫鉤,這不是因為經濟有特別表現,純粹是靠資金行情拉動,是因為美元無限印鈔沒地方去造成的「不正常現象」。從歷史案例可知,房、股大漲最後就是崩盤,必須非常謹慎。
未來,台股大盤上看萬五有可能,但就算站上萬五,時間也會很短、很快就會下來。
至於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劉泰英表示,並不是我們(新台幣)在升、是美元在貶,弱勢美元就是反映美國鈔票印太多,全球資金流動自由下,台灣無法躲避,新台幣12月狂飆至23年來新高。
台灣中研院經濟所也同樣示警股市、房市和匯市的「三飆」現象是兩面刃,雖可望增強財富、消費力,卻同時擴大貧富差距,擔憂股價、匯率和房價同步上漲後的泡沫化,尤其目前台股股價淨值比、本益比已偏高,儘管股市泡沫還在長大,也不會立即反應,但恐怕泡沫大到一個地步就會破掉。
但整體來看,台幣強勁升值、股市、房地產走揚,不僅僅只是因熱錢流入台灣,還有台商回流實質需求的因素,有利帶動台灣產業升級,長期可使台股上揚有想像空間,使台灣國內經濟環境和股市形成正向循環。
長期而言,台股由台積電半導體製程領先帶動供應鏈齊漲,並擴散到多數電子族群。加上,中經院預估台商回流落地投資可達3500億元,且範圍涵蓋多項產業。
而房市買氣的增加,也反應台商回台投資增加、國際科技大廠來台投資漸增,同時還有危老都更實質建設需求,推升廠辦和住宅市場活化。
但短線風險資產飆漲太快,很容易產生後座力。這是短線累積的漲幅太大,一旦市場信心動搖,風險資產價格的修正往往十分激烈。例如為預防房市泡沫化,央行及財政部已聯手打炒房,使台灣國內經濟環境和房市能形成正向循環。
二、和 Fed 對作不智?
Fed 超寬鬆貨幣政策的資金盛宴已造就當前股市榮景,而投資人現在關心的是拜登財經團隊—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和財長的葉倫聯手,是否繼續刺激美股進一步上漲?
創新高的股市和火熱的房市,已讓一些人擔心泡沫或許逐漸成形。標普500指數已從3月低點暴漲65%, 超過22倍的本益比遠高10年均值,而10年期美債殖利率仍處於0.92% 歷史低檔。
但市場擔心若股市一路上漲,直到 Fed 和葉倫表示經濟已經強健到不必靠刺激支撐的那一天,就會大幅下跌,就像2013年Fed主席柏南克開始減債量化寬鬆 (QE)、導致股市重挫的「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 歷史重演。
但有人認為,鮑爾決定退場的時候,不會做得太猛太急。鮑爾曾說,若到了調整購債步調的那一天,會和市場好好溝通。
尤其有一些人主張,和Fed對作並非明智之舉,只要Fed和財政部支持刺激經濟,股市自然會上漲,這意味著市場的不理性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近期債市行情顯示經濟正在升溫,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已經好幾個禮拜維持在接近 1% 的水準,萬一通膨真的開始攀升,Fed 會怎麼做?
最令人擔心的是,只要股市繼續上漲,人們對經濟信心增強,通膨壓力就會升高。最終 Fed 被迫比他們預料的更快採取行動,才能讓情勢降溫。因Fed 可以容忍通膨慢慢爬升,但無法接受通膨爆炸性竄升。
三、資金行情下,散戶只想跑步進場?
在美國FED造勢下,全球散戶一哄而上,搶買風險資產,只怕買得太少、太慢。
以Airbnb延宕已久的IPO(首度公開募股)案來看,終於在12/10上路,並在掛牌首日上演暴漲大驚奇。Airbnb 每股公開發行價為68美元,募資金額為35億美元,但上市第1天,股價暴漲至144美元,漲幅高達112%,市值達775億美元。到12/18日盤後價已達159.83美元,暴漲235.04%,1家連年虧損公司掛牌竟如此飆漲?Airbnb 執行長奇斯基(Brian Chesky),在股票正式公開發行後,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得知自家股價飆漲,他一度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Airbnb 成立於2008年,作為線上民宿出租平台,其商業模式就是媒合民宿出租方與住宿需求者,並在每筆成交訂單收取手續費作為收入來源。如今,在 Airbnb 平台上有超過400萬名房東,累計接待逾8.25億名遊客,業務遍及全球220個國家與地區。
只是 Airbnb 過去5年來連年虧損,又遭逢疫情嚴峻考驗,稅後淨損卻從近1.4億美元暴增至6.7億美元,在5月宣布全球裁員25%,以降低營運成本,度過疫情黑暗期。尤其,虧損的關鍵就在於龐大的產品開發費用,它在2019年已達到9.8億美元,約占該年度營收的2成。其未來的營運之路如何走得穩健?
這種市場對高估值科技業IPO熱情令人感到憂心,表示目前市場對股票需求量大得不可思議,也表示散戶投資者根本不在乎股票母企業盈虧或業務內容,他們只是想進場。
如今年科技業IPO熱潮和2019年大型企業如Uber等市場反應冷淡相比差距很大,雖然這些科技企業新股估值越來越離譜還被瘋搶,這種散戶瘋搶股票程度類似於2000年那斯達克大崩盤之前景象,主因是美國聯邦政府和Fed(聯準會)史無前例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措施,這是泡沫跡象。
據統計,2020年美股IPO所籌得資金達1490億美元已破紀錄,且連續有7個月IPO規模都超過百億美元關卡。
連超過60年沒碰IPO的「股神」巴菲特旗下公司柏克夏海瑟威都買進9月掛牌、成立17年餘未曾盈利的雲端計算公司Snowflake股票。
並不是所有虧損的公司股票大漲都代表泡沫或否定其轉虧為盈能力,但業界人士認為Airbnb是重要指標,因為該公司經營的業務範圍,也就是旅遊業,很明顯並未由疫情中復甦。儘管疫苗已經出現,但近期許多航空機構和旅遊業者大部分預估需求在2021年第3季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6至7成程度。
四、資金行情下,風險溢酬指標比本益比更有用?
當資金錢滿為患,市場總會為上漲編個理由。
即使美國股市持續創新高,美股本益比也來到 29.4倍,離1999年創下歷史紀錄的30.7倍只有一步之遙。
即使很多人的擔憂經濟衰退與超高的本益比,與美國股市現況脫鉤,未來將有再次大跌的風險。
即使在本益比失真下,或許目前只要使用經過無風險利率調整的風險溢酬,又是為上漲找到更好的理由。
1、因為無風險利率持續降低,本益比可先棄之不用
現在美國股市的本益比確實處於近60年以來的超高水準。假設時空背景沒有任何改變,現在進場極有可能步上1999年的後塵,等在前面的將是新一輪股災。但是時空背景確有改變,代表無風險利率的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從1981年觸頂以來,便不斷下滑。1981年9月,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與股市本益比分別為 15.8%與7.9倍,1999年12月兩者分別為6.4%與30.7倍。
如今雖然美股本益比來到29.4倍,但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卻只有0.93%,無風險利率間的差距有如天壤之別。
2、考量無風險利率變化,風險溢酬才是好的比較標的
「無風險利率」為各類風險資產定價的基石。相較於美國公債,其他風險資產都有其特定風險(公司違約或倒閉),因此持有人都會要求更高的潛在報酬率。
而此潛在報酬率與無風險利率間的差距,便是風險溢酬。
以股市為例,風險溢酬計算方式便是企業盈餘除以股價後(長期而言,企業盈餘成長幅度約同於股價上漲幅度),再減無風險利率。也因為風險溢酬在計算時就減去無風險利率,股市風險溢酬便能直接與各時期不同利率環境時的數值相比較。
以目前企業盈餘與股價水準來看,大部分國家股市風險溢酬都與歷史平均差不多,只有美國股市高出 1.1%。
但若考量到今年各國股市盈餘劇烈下降,隨著景氣回升,未來盈餘勢必快速回升。
假設各國股市盈餘回到2019年底的數字,各國股市風險溢酬都將高於歷史平均,俄羅斯股市更是來到17.9%,比歷史平均高出6.1%,歐洲與美國股市也分別有3%與1.7%的差距。
- 未來7年,美股預期年化報酬率尚有7%至8%?
較低本益比等於股價便宜,未來長期報酬率理應較高,而風險溢酬也有同樣的預測功能嗎?從1962年以來,美國股市風險溢酬與未來7年的實質報酬率密切相關,當股市風險溢酬升高時,未來7年的實質報酬率往往也較高。
少數例外是1982至1992期間,由於美國通貨膨脹率與10年公債殖利率快速下降,加上科技類股爆炸性上漲,美股迎來持續且強勁的漲勢,造成未來7年實質報酬率明顯偏離正常水準。
以目前的風險溢酬來看,美國股市未來7年合理實質報酬率為 6%左右,加上通貨膨脹率後,等同於7%至8%的年化報酬率。
五、不可輕忽年線乖離率的殺傷力
其實,對投資人來說,股價漲高了,就是最大的利空。
因為,股價就像小狗,跑得太快,最後仍然會回到主人(基本面)身邊。
尤其歲末年終,大家必須正視年線乖離的問題。以目前的年線乖離率來看,已趨近20。這個驚人的年線乖離率不紓解,2021年的多頭將很頭大。
這個時候大家要仔細檢視自己手上持股,若短線股價飆漲太快,很容易產生後座力。這是短線累積的漲幅太大,一旦市場信心動搖,股價的波動往往十分激烈。
六、鴻海是否複製台積電控盤台股指數模式?
目前大盤漲幅過大、步步驚魂,必須正視年線乖離的問題,大家要仔細檢視自己手上持股,若短線股價乖離率太大,風險遠大報酬,應分批調節。此時選股,宜選擇股價在年線及十年線附近蟄伏已久,近期轉機出量者,例如鴻海、佳世達、廣明、力積電等類型,在2021年Q1逢低佈局。
以鴻海為例,2020年台股大型電子權值股中,除了台積電、聯電、聯發科、台達電的表現最受矚目外,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大型電子權值股—–鴻海,股價尚躺在年線80元及十年線87元附近蟄伏,2021年營收與獲利逐步成長的鴻海,2021年是否外資會複製台積電控盤台股模式,股價也跟著起飛?
如果從長線的角度來看,也許鴻海股價2021年可能蛻變成飆股的理由,乃因台股漲到14400點,台積電殖利率已降到二%以下,鴻海配息殖利率將相對甜美。且外資2020年倒貨6000億元,要它追高台積電不符理智,最有可能是另扶持權王,才能抗衡內資,控盤台股指數,以利在期權市場雙向套利
加上,鴻海這二年在劉董領軍下,財報較透明,且加速數位轉型,除了工業4.0製造實力不在話下,在5G科技、智慧醫療產業也有著墨,若再加上Apple Car題材,也許到了2021年會是鴻海開花結果的一年,那麼現在87元左右的股價,其實是一個好的買點。
七、跋尾—–在作帳、結帳之後,不亢、不悲
近期,科技股估值過高已經來到1929年、1987年、2001年、2008年市場崩盤前的水準,從歷史來看,這種認為科技股可以繼續逆風高飛的樂觀情緒,最終可能一夕改變。尤其展望2021年,仍存在六大不確定因素,包括:
1、疫苗何時才能全面施打?
儘管輝瑞 BioNTech及Moderna疫苗已相繼推出,新冠肺炎疫苗已經開始進行配送、施打,但配送方面仍面臨嚴峻挑戰,一旦疫苗分配延遲、不如預期般順利,將對經濟復甦構成阻礙;再者,有大半人對於疫苗態度尚未堅定,這可能導致形成群體免疫的保護傘出現破口。
所以,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12/13警告表示,未來4到6個月可能將會是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階段。他引用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的研究模型表示,到2021年4月,美國可能再新增死亡病例數多達20萬人。
對此,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Anthony Fauci也預期,美國的疫情可能要到 2021年下半年才能獲得控制,到時候將大約有75%的人口都進行了疫苗接種,因而形成群體免疫的保護傘。
另外,英國發現新的變種病毒,此傳染力增強的變種病毒出現增加了額外風險,可能導致市場情緒轉向、引發猛烈賣壓的觸發因素之一。
2、美國新一輪紓困案仍疑雲重重?
首先,美國國會的9000億美元刺激計畫仍充滿變數,且不足以因應二次疫情造成的衝擊。
例如美國前財政部長 Larry Summers 在12/24表示,向美國人發放2000美元的紓困現金作法,將會是一個錯誤。此番言論也使他成為首位反對直接救濟的民主黨人。Summers表示,聯邦政府不應將重點放在通過直接救濟來增加消費者支出上,因為這會帶來經濟暫時過熱的風險。
如果刺激計畫仍拖延,一旦投資人失去耐性、情緒突然轉空,標普500指數可能會崩跌,建議投資人可以先做好防禦準備。
第二個隱憂在於,美國最新一輪紓困法案中一項鮮為人知的條款,可能會引發美國 401k退休計劃(是一種由僱員、雇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的「拋售狂潮」。
美國在 2020 年 3 月 27 日頒布的《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提供了 2.2 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以應對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其中有一項條款「暫時給予了人們提前提取退休基金的靈活性。這一臨時性的條款使人們可以從延稅退休賬戶緊急取款並免除罰款。」
3、藍色浪潮是否席捲喬治亞州?
2021年1月美國喬治亞州參議員補選仍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恐為2021年股市帶來最終威脅。
由於喬治亞州參議員改選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得票過半,2 席參議員必須依法於2021年1月補選,以確定將由哪一黨執掌參議院。
若民主黨藍色浪潮席捲喬治亞州,有可能使加稅政策和反壟斷法改革成真。
4、央行撒錢政策下,造成通膨和利率攀升?
另一項潛在威脅是,額外的財政刺激措施加上聯準會前所未有的超寬鬆政策挹注,可能導致通膨和利率急劇上升,超出市場預期。
Fed已承諾低利率將維持至2023年,平均2%通膨率目標也將維持,但以標普500指數2021年每股盈餘(EPS)預估值來推算的本益比高達22倍以上,已經高過過去5年的平均值(17倍),目前股市的確有泡沫化的跡象。尤其長天期公債殖利率這幾周持續走高,主要是受到經濟復甦預期的改善帶動,此為隱憂?
但部分投資人仍不斷期待Fed可以實施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季續刺激市場資金流動。美股是否已經在憧憬中成熟?
5、中美兩國在貿易、科技和軍事上是否持續對立?
中美貿易戰仍不斷延燒,就算美國白宮易主,兩國間的關稅依然高懸,世貿組織依然無法正常運轉,即便是暫時簽下的階段性協議也未完全履行,這場戰爭似乎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即使拜登上任後,在言語上可能不會像川普那麼激烈,但中美關係基本上已無可能回到布希和歐巴馬時代。
預期拜登上任第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將優先處理國內疫情和經濟困境,貿易問題處於次要地位。不過,拜登將從更換武器、策略及終極目標三方面著手。
a、更換武器:集體談判取代關稅。
拜登在競選中也展示出對華強硬的態度,不過他屢次批評川普無限制施加關稅。在拜登和其支持者看來,「中國貿易不公平」這個診斷沒錯,但「關稅」這個藥方錯了。
拜登可能轉而利用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集體談判以及國內稅收政策來支持美國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川普時代幾乎被邊緣化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可能將重新發揮作用。
更換武器,是否代表拜登會完全取消川普的關稅?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首席教授朴之水(Albert Park)表示,拜登可能會聽從專家建議,意識到許多關稅對美國生產者和消費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會把關稅集中針對那些有確切證據表明存在不公平貿易的部分,而不是一刀切地徵收,這樣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自我傷害。
b、更換目標:縮小逆差到利用地緣政治。
當拜登重塑對華方針時,可能會減少針對盟友的關稅,集中壓力對付中國,當然其中可能包括人權問題。例如拜登很可能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外交摩擦,比如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與澳大利亞的新貿易戰,以及與日本、韓國、台灣的長期緊張關係。
對中國而言,這些國家中不乏重要的貿易伙伴,如果共同向中國施壓,對中國經濟打擊將遠超美國「單打獨鬥」。
c、更換策略:全面施壓到重點突破。
今年疫情肆虐後,川普任內經濟成績被快速抹平。在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面前,拜登應會先將國家安全問題限制在5G、人工智能、先進半導體及量子計算機等領域。在這個較短清單上,拜登會盡量與美國盟友達成一致。
然後在2021年中期,拜登制定出對華大戰略後,估計會豁免一部分對華關稅。然後,人權問題和地區安全可能將取代貿易,成為拜登對華政策的「主菜」。
無論如何,中美關係長期惡化在所難免,貿易戰、科技戰和軍事戰上以不同形式持續下去也成必然之勢。
6、台灣股價、房價和匯率三飆的金融市場何去何從?
2020年以來靠著半導體、資通訊設備等電子類商品撐起出口半壁江山,雖然出口表現亮眼,但進一步分析我出口值大多來自電子零組件與積體電路貢獻,比重將近4成,整體科技業占出口比重高達6成,占GDP比重也高達29%,在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與RCEP區域經濟成形等挑戰下,替2021年經濟成長埋下變數。
其一,2020年以來在外資大舉湧入下,推升新台幣強勢升值,也讓以出口導向的機械、工具機業者叫苦連天,偏偏我日前又遭逢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市場研判,央行可出手調節力道相對有限,這也讓新台幣面臨極大的升值壓力,並進一步侵蝕我出口產值表現。
其二,由中國主導、東協成員國為主的RCEP正式簽署成軍,由於該組織最大特點在於關稅廢除率高達9成以上,外界憂心以經貿為主的台灣無法加入RCEP,長期將嚴重衝擊我經貿市場動能,尤其是我政府積極耕耘的新南向市場,恐將首當其衝受害。
另外,為預防房市泡沫化,央行及財政部近期已聯手打炒房,且央行總裁楊金龍也示警,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似已出現脫鉤情形,甚至恐有資產泡沫化的疑慮,央行12/25也宣布,2021年2月起,2年期存單每月標售金額將增加200億元,由目前的每月400億元增至600億元,而364天期存單標售金額維持1700億元不變,以擴大回收市場游資,此時聰明錢應知所進退。
總之,所以在2020年作帳、結帳之後,2021年不亢、不悲乃最安全基調。
在大盤年線乖離過大下,此時選股宜選擇股價在年線及十年線附近蟄伏已久,近期轉機出量者,逢低佈局,才進可攻、退可守。
留言列表(1条)
Your adventure starts here—dare to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