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企業債的最後考驗

大陸企業債的最後考驗

2home.co

楊惟婷

 

11年前的美國次貸金融危機,大陸中央加入全球救市行列,啟動4兆的經濟刺激計畫,廣建基礎設施。除了中央,當時大陸銀行體系也放出大量資金,地方政府也大量舉債建設。這些舉措帶來了單一國家中規模最大的信貸擴張,使銀行系統的信貸規模增加了4倍多,從2008年底的9兆美元增加到今天的40兆美元。

 

一、供給側去債務改革巧遇中美貿易戰

 

3年前大陸中央開始進行供給側去債務改革,包括取締違規的影子銀行產業,允許更多的公司破產,支援國有企業的低息資金陸續收回,並嚴控高風險貸款,而地方政府則被削減財政援助。

 

當大陸進行供給側去債務改革,反而使較小企業融資變得更困難,利率更節節升高。為此,許多企業轉向債券市場,向民間、海外資本市場籌集資金,而現在這些債券都要到期了。

 

其實,企業債務一直是大陸經濟的深層問題,所以大陸想通過供給側改革,加強監管,以加速去槓桿化,減少企業債務負擔。但是,此去化債務的努力卻遇上中美貿易戰,使整體經濟放緩,更使財務去槓桿化的效果大打折扣。2019年以來大陸已放慢企業去槓桿化速度,同時給予更多刺激經濟的措施,以協助企業渡過難關。

 

美國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 Analytics)的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警告稱,大陸企業債務是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這項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的風險猶如一座「極危險的斷崖」。贊迪(Mark Zandi)說,「我認為大陸企業債是最大的威脅,大陸企業債違約的增長速度太快了。」

贊迪進一步解釋說,由於中美貿易戰和其他因素,許多大陸公司正在努力應對增長放緩的困境。

 

而惠譽國際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也發表了類似的評論,指稱大陸的私營公司2019年企業債違約的情況已創下歷史新高。在2019年的前11個月中,有4.9%的大陸企業債違約,較2014年的0.6%大幅上升,且預計2020年企業債違約情況仍將維持在高點。

 

惠譽的報告也指出,大陸違約的企業債80%屬於私營企業,它們比國有企業更容易受到外部資金市場波動的影響,因此在緊縮的情況下面臨更大的流動性和再融資風險信貸條件。另外,大陸地方政府與私營企業掛鉤情況嚴重,因此其相當龐大的債務,也因此出現高度的違約風險。

 

二、數千億美元企業債陸續到期,違約潮壓力山大

 

就在美中貿易戰導致經濟發展減緩之際,大陸企業正面臨著一項更令人擔憂的經濟問題:企業債。這批在過去經濟快速發展期間從全球各地流入大陸企業手上的資金,形式包括各種長短期企業債券,正面臨愈來愈大的贖回壓力。

 

標準普爾指出,大陸2020、2021兩年有數千億美元的企業債到期,對大陸企業來說是沉重的壓力。目前已出現債務違約金額高達200億美元,而且還在快速增加。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過去大陸企業在快速擴張期不斷向外尋求資金,而全世界的投資和借貸者也爭相給獲利豐厚的陸企送上更多的資金。而如今這些帳單將陸續到期,在面臨可能是30年來最大的經濟成長放緩壓力時,愈來愈多大陸企業無法償還貸款,其中包括有政府背景的大型企業與知名大學支持的企業集團。

報導也說,大陸企業2019年已經出現近20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與大陸整體經濟相比,這個數字很小,但是造成的損害正在上升。未來2年,大陸企業將有數千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其中包括全球貸款和投資者的2000多億美元。

 

現在大陸中央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要弄清楚可以讓哪些公司倒閉。大陸中央一向嚴格控管金融體系,經常對面臨財務危機的公司施以援手,以避免失業問題惡化。但近年來大陸中央已比較願意讓企業破產,而且許多地方政府則是根本缺乏資金來幫助地方的龍頭企業。

 

《紐約時報》報導也指出,以前大陸企業違約率很低,但2019年違約金額已超過去幾年,專家預估違約還會快速增長,「現在很多公司經營都很困難」。

例如,2019年北大方正集團到期企業債2.84億美元已出現違約,該公司是掛靠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知名企業,在證券、半導體和房地產領域都有投資。

 

又如,2019年11月25日,天津物產集團(由天津市政府持有的一間大宗商品貿易公司)成為1998年以來,首家未能按時償債的國有企業,這家由天津市政府控股的公司目前有12.5億美元的債務,而天津市也沒有能力挽救。

其中,天津物產的實質違約歸因於以下三項互為關連的因素:

(1)該公司的信貸水準疲弱,即意味該公司必須依靠市政府的援助才能得以生存,而且槓桿比率高;

(2)天津物產的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缺乏戰略重要性;

(3)與其他一線中國城市比較,天津市政府本身負債水準相對偏高。

因此,為天津物產提供支持的誘因及能力有限。

 

依標準普爾指出,陸企業2020年必須償還900億美元的海外債務,這意味著這些貸款機構是全球企業和大陸以外的投資者,2021年還會有1100億美元海外債務到期。至於在大陸國內,大陸企業明年將償還6946億美元,2021年將支付7060億美元。

 

報導說,雖然大陸中央嚴控金融體系,有能力為企業紓困,以防止系統性崩潰。但是如果債券違約繼續增加,影響了國內外對金融系統的信心,麻煩可就大了。

 

三、未來國企低違約率難以持續

 

大陸信貸市場的潛在違約問題,目前已是投資者之間的熱門話題。儘管槓桿比率處於高水準,但在過去數年,大陸國企債券的境內違約率仍低於0.3%。國企獲政府的隱性支持是債券違約率低的主要原因。

 

但是由天津物產集團違約案,可知未來低違約率難以持續處於低水準。亦即,中央及地方政府日後將會選擇性地為陷入財困的國企提供援助,尤其是在經濟增長面對困境的時期。有鑑於此,未來嚴謹的信貸研究程序,將不再把因為公司是國企而獲得隱性支持的說法視為理所當然。

 

展望未來,鑑於國企數目龐大,我們相信大陸中央政府將會更為有選擇性地提供支持,其決定取決於相關的道德風險,而政府日漸傾向讓陷入財困或無力經營的企業倒閉,此將令投資者蒙受損失,不可不慎。

 

至於如何評估那些企業可獲得政府隱性支持,可審視兩項主要因素:

1、該國企的業務對經濟是否具戰略重要性?

2、企業違約會否造成系統性影響或導致潛在的危機擴散?

 

四、人行降準為2020年鋪路

 

2020年1月1日,大陸人行宣布降準一碼,釋放約人民幣8000多億元的長期資金,人行目的除了要因應春節流動性緊俏的問題之外,在新年伊始宣布降準,也是要向市場宣告2020年的貨幣政策,估計只會傾向寬鬆。

 

以下可從三個角度出發,觀察2020年的大陸經濟展望、人民幣匯率定向、人行利率政策:

 

1、實現 GDP 保 6 目標:

2020 年是「十三五」計劃 (2016-2020 年) 的收官年,「十三五」計劃指的是大陸政府的13個5年的發展綱要,按照「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目標,即是實現2020年 GDP 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倍。

 

為完成「十三五」計劃之 GDP 十年翻一倍的目標,2020年中國 GDP 增速即需要保持在 6% 左右,但大陸經濟近2年來遭遇美中貿易戰之壓力,成長動能已遭受不小衝擊,而人行適時降準,可冀望透過擴大市場流動性之方式,進一步拉低社會成本的實質利率,進而支撐實體經濟成長,故2020年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節力道,可能趨於加大。

 

2、人民幣匯價會大貶?

人行自1月6日起,將對市場全面降準約8000多億人民幣資金,而針對貨幣流動性的增多,許多市場人士懷疑,可能或加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但事實上2020年人民幣前景對比貿易戰期間來說,基本面相對穩定,人民幣可能出現在7附近震盪整理格局。

 

一方面來說,由於當前美中貿易戰出現緩解契機,在大陸的承諾下,美國可能逐步降低對大陸的進口關稅,而一旦美國調降對大陸之關稅,那麼人民幣即沒有「貶值抗關稅」的需要條件,人民幣要出現大幅貶值的可能性即趨小。

 

另外,針對人民幣匯價穩定措施,大陸人行也已在離岸市場祭出「央票」,來廣泛回收離岸市場流動性,如 2019 年,人行即在 5 月、6 月、8 月、9 月、11 月、12 月累計發行共十期的離岸央票,直接墊高離岸人民幣的放空成本、打擊空頭預期。

 

雖然人行宣布出手降準、釋放約人民幣 8000 多億元長期資金,但觀察人民幣後市,還是較倚賴宏觀基本面之概況。

 

因降準之後並不代表大陸經濟即能夠出現復甦,還需要進一步的與財政政策搭配,才能放大釋放流動性之效果,故若大陸經濟進一步放緩,人民幣仍需要小幅弱勢的匯價給予幫助。

 

3、降準後,降息宜早不宜遲?

 

本次人行降準,類似於 2019 年的全面降準,中國人行亦表示,本次降準最多可能引導 1 月 LPR 利率下行 5 個基點,而降準 50 個基點僅能引導 LPR 下行 5 個基點,顯然降準對於貸款利率的引導效果,是極為有限。

 

一如人行表示,之前人行於 2019 年 9 月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人民幣 150 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成為 9 月 LPR 下行 5 個基點的原因之一,而預計本次降準降低資金成本後,有助 1 月 LPR 下行至多 5 個基點。

 

從人行聲明可看出,人行降準僅能增加市場流動性「存量」,達到緩解春節流動性,針對逆回購、MLF 等短中期資金進行到期置換,令總體中國金融市場流動性來到充裕水平,但並無法針對社會總體的「資金成本」,達到降低效果。

 

在美中貿易戰打擊下,目前大陸製造業、工業等受傷慘重,庫存壓力仍大,總體而言,大陸要完成「十三五」計劃、達到 GDP 保 6% 之目標,人行的利率政策正有著進一步的寬鬆必要,而降息是可能選項,甚至一派市場經濟學家更已喊出:人行降息,宜早不宜遲。

 

五、跋—-大陸企業債的最後考驗

 

依國際金融協會 (IIF)公布全球債務報告顯示,全球債務總量又創新高,在2019年上半年全球債務增加7.5 兆美元,總規模總規模已達到250.9 兆美元(約7650兆元新台幣),其中有超過 60%債務來自中美兩國,到2019年底債務更有可能成長到255 兆美元。

 

富比士雜誌專欄作家Panos Mourdoukoutas就曾在2018年11月撰文警告,大陸經濟面臨最大問題並不是貿易戰,而是日益增加的債務問題。

 

誠如中國首富馬雲近日表示,一天內收到5通借錢的電話!

馬雲說,1990年是不容易的一年,2020會更不容易,世界正進入巨大變化,大陸經濟也面臨更大調整壓力,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應付危機。這其中,下一個變局可能是大陸企業高槓桿後的調整。

 

總之,大陸為守穩三十年經濟改革成果,並再度蝶變,人行應會持續營造資金寬鬆環境,以協助戰略性企業通過未來二年償債的最後考驗,亦即協助大陸企業蠶變,使大陸經濟能再度起飛!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