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中國「新經濟」見龍在田

被低估的中國「新經濟」見龍在田

2home.co楊惟婷

 

自川普、拜登以來,美國對中國展開的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等,在歷經幾年的壓迫下,反而迫使中國在各領域浴火重生、自立自強,且在獒犬式內捲競爭下,逐漸鍛鍊出競爭力強大的跨國企業。尤其在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驅動力,這些新興行業將在政策的支持下蓬勃發展,將重塑「新質生產力」製造業版圖。

 

另外,中國內需經濟也經過內捲轉型後,人工、土地成本已下跌,而「新消費觀」也正在成型。未來,一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正在浮現,將重塑「新經濟」消費市場版圖,未來將以「內循環經濟」擴張,低溫經濟、銀髮經濟、國內旅遊等行業興起,將引領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取回內需消費市場主導權(阿里、騰訊原本外資控股)後,中國人行已開始在挹注資金活水。未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經濟」將會大放異彩。在「基期效應」烘托下,一個具「新消費觀」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正在成長壯大,而「四騎士」將重新馳騁在中土大地。

 

一、中國經濟不會步上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1990年代,美國展開對日「貿易戰」後,日本即被美國打趴。泡沫在1991年破裂了。東京股市崩盤、房地產價格一落千丈,從此經濟出現近30年的長期停滯。

 

至於,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後,中國經濟是否也會步上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答案是否定的!

打過8年侵華戰爭的日本,應見識過中國人的韌性!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本像盤散沙,但每經歷外力捶打,這把泥土反能深根、發芽、開枝、散葉、開花、結果!

 

■2023年中國出口下滑,但全球消費需求也正在降溫,七傷拳啊!

 

歷經幾年的中美對抗,中國海關總署1/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2023年中國全年貨品出口額年減4.6%至 3.38兆美元,進口也下滑5.5%,亦即全球需求也降溫。

 

■「脫鉤斷鏈」讓大陸青年「高失業率」短期無解

 

大陸青年人失業率急劇上升正是因為面對美式「脫鉤斷鏈」的問題,反映在就業在就業市場上就是「結構性失業」問題,未來幾年可能在痛苦的轉型磨合階段。

尤其,每年仍將有1150萬名以上大學生畢業,青年就業市場的情況還會進一步惡化,此「結構性失業」問題須耗時很久才有可能逐漸好轉。因為,現在大陸青年人面對經濟轉型必須重新學習新技能才能與未來崗位匹配。目前,這批年輕人的生活秩序必受影響,如同“失落的一代”。

 

■中國經濟正進行「投資驅動型」轉向「內需拉動型」的典範移轉

 

中國出口型經濟正遭受歐美日打壓,所以2023年中國通膨呈現負成長、內需不足、青年失業率激增,同時也面臨諸多結構性問題,如人口減少、房市泡沫破裂、債務槓桿過大等,整體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

 

面對這經濟困境,中國必須從「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轉向「內需拉動型」的增長模式才能自救。這種典範移轉不可能一蹴可幾,有賴於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平緩過渡。因此,就業市場恢復正常只是「時間問題」。

 

二、中國實體經濟面正在朝「新質生產力」製造業轉型

 

近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重要講話時,都明確就「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新要求,體現出大陸中央層級重視實體經濟面正在朝「新質生產力」轉型發力。

 

「新質生產力」相對於傳統生產力,是指大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互聯網、雲端計算等新技術與高素質勞動者、現代金融、數據資訊等要素緊密結合而催生的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代表著生產力水準質的躍升,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2023年靠「潔淨能源產業」貢獻4成GDP

 

獨立研究機構「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 CREA)1/25日公布一份報告,2023年潔淨能源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打破以往紀錄,占GDP成長的40%,比2022年多了30%。

 

清潔能源計畫成為驅動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動力,投資總額達到63兆人民幣,幾乎與全球對化石燃料的投資一樣多。

 

2023年,中國在脫碳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占投資增長總額的100%,中國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潔淨能源生產者,引領全球!

被稱為「新三樣」的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產業即是這股「綠色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填補了中國房地產萎縮留下的缺口。

 

不過,中國也可能很快就會面臨綠色產能過剩的情況。因而,政府也開始採取行動,遏止一些企業「盲目地投入」電動車產業。

 

■2023年中國大陸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JAMA)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至11月日本汽車出口量為399萬輛。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1至11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441.2萬輛,因此中國全年出口量超過日本已成定局。共同社分析,2023年中國大陸汽車出口量的貢獻主要來自電車出口。

 

而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估計,中國2023年全年汽車出口量54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電動汽車將佔40%,達到220萬輛。

 

■馬斯克:若無貿易壁壘,中國車企幾無對手

 

大陸汽車業發展迅速,2023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更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具有世界競爭力,在海外市場也會取得巨大成功。他更說,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車企能擊敗其他世界上大部分車廠。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526萬輛,比日本全年出口量430萬輛還要多出約100萬輛。2023年第4季,比亞迪的電動車銷售量為逾52.6萬輛,首次超越特斯拉的近50萬輛,前者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不過,中國的電動車出口正面臨挑戰。歐盟執委會去年10月宣布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認為其以較低價格進行不公平傾銷,對歐洲電動汽車產業構成威脅。

 

■中國大陸造船業連14年領跑全球,3大指標居世界第一

 

大陸工信部1/15日發布大陸造船業最新數據顯示,大陸造船業3大指標,包括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訂單量及手持訂單量均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大陸成為全球唯一一個3大指標實現全面增長的國家。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大陸造船完工量42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承接訂單量7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訂單量1萬39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2.0%,所有指標第一次實現2位數增長。

 

■富達:中國內需經濟轉型,正聚焦綠色投資、數位經濟、銀髮經濟

 

中國自 2023年疫後重啟,報復性購物和體驗服務等強勁內需逐步釋放,加上政府適時推出有力的因應政策,抵消不少經濟下行的風險。

鑒於中國政府持續面對和解決長期經濟結構性問題,富達國際預期2024年可望龍轉乾坤,中國經濟將延續反彈回升週期及出現轉型,政府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包括綠色投資、高端製造業和數位經濟是亮點。

 

根據富達國際針對中國經濟活動的追蹤系統顯示,疫後中國經濟呈「雙軌」增長形態,服務業和工業引領經濟增長,房地產業則反向拖累增長,反映中國政府致力推動經濟朝向高品質的成長,而非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經濟數據的增長。

 

在消費方面,富達預期服務消費的比重將擴大,有別以商品消費驅動的舊經濟模式,旅遊業和服務業復甦是過去數季亮點。尤其,服務消費可望將成為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之一。

以澳門博弈業為例,2023 年強勁復甦,博弈總收益並在去年 12 月恢復至接近 190 億澳門元,與疫前 230 億澳門元水準相差不遠。

其中,中國消費市場也處於轉型期,為投資人帶來新機遇。預計到 2025 年前後,中國 60歲及以上人口將接近 3億人,占總人口 20%以上。

政府為應對中國人口老化問題,推出支持「銀髮經濟」措施,包括提升長者生活素質的基建設施、醫療服務及社會福利,為經濟帶來龐大增長空間,預期 2030年中國銀髮世代的消費規模將達 19兆人民幣,相當於中國整體消費的 28%和國內生產毛額的 9.6%。

 

在投資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溫和而穩定,製造業與房地產投資則呈兩極化,製造業投資依然強勁,房地產投資顯著疲弱。

中國已將經濟發展重心由城市化投資,轉向更有效利用現有基建設施。

2000 年代初期,城市化投資以房地產和基建為主,包括興建住宅大廈、物流中心、公路、鐵路和橋樑等,如今經濟的新發展重心,為促進製造業升級和建設「新」基建設施,如 5G網路、電動車充電設施和創新中心等。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步入下一階段,全新投資形態將促進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使更多家庭得以躋身中高收入階層。

 

在貿易方面,疫情引發結構性轉變,使中國出口面臨全球需求疲弱的逆風。隨著中國正超越德國、日本、韓國和美國,成為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價值鏈升級已看到顯著改變。同時,刺激經濟政策支持內需提升,亦使進口溫和復甦。

 

■中國大陸2024年1月製造業PMI微升,亦終結連3跌

 

大陸國家統計局2024年1/31日公布1月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製造業PMI較上月小幅回升0.2個百分點至49.2%,結束連續3個月下跌趨勢,景氣水準改善;但連續4個月位於收縮區間,仍與房地產業處於調整階段,民眾消費信心不足有關。可見大陸經濟目前仍呈現供給強、需求弱特徵,但符合市場預期,凸顯背後主要受假期消費需求升溫及穩增長政策發力帶動。

 

此外,國外市場需求也趨穩好轉,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2%,較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主要是近期國外對中國船舶、汽車、基礎原材料以及電腦通信電子設備需求較快增長,帶動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和基礎原材料行業出口都有較明顯改善。

 

三、中國正在重塑「新經濟」消費市場版圖

 

■中國國內旅遊市場到底有多火?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估計,2023年中國國內遊人數達48.2億人次,較 2022年暴增116%,國內遊觀光收入達人民幣 4.9兆元,激增 140%。

 

據分析,2023年國內旅遊市場能如此火爆,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個是短片旅遊營銷成功,另一個是明星演唱會給力。

 

先看看這些文旅城市有多火!

先是大學生「特種兵旅遊」引爆淄博,累計超過 160個熱搜,抖音相關話題播放量累計超過 500億次;後有討好型市格哈爾濱,抖音相關話題播放量累計更超過 600億次,相當於全中國每人貢獻了超過 40次播放!

淄博和哈爾濱兩座城市的爆火,一個是充分利用短片獲得流量,另一個是努力把遊客流量變成「留量」!

 

同淄博一樣,哈爾濱用「物美價廉」和「真誠熱情」留住了打卡的觀光客,化解冰雪大世界輿情危機,改善當地服務,積極因應遊客需求,口碑持續發酵。

 

再看看其它文旅城市為了向哈爾濱學習,把服務做到極致,有多努力!

例如看看河南的排場:洛陽有帥氣侍衛接駕,恭迎公主、太子回城;駐馬店有《西遊記》神仙接駕;雲台山有《山海經》陣容;老君山齊聚各路神仙;甚至在冬天把牡丹花給催開了,還掏家底給遊客送鑽石。

 

另一方面,明星演唱會也給旅遊經濟帶來活力,資料顯示,2023年前三季,中國大大小小的演出場次達到 34.24萬場,票房收入 315.41億元,均遠遠超過 2019年全年的水準。

 

周杰倫周董更憑一己之力帶火一座城市!

2023年 6 /29日至 7 /2日,亞洲天王周杰倫在海口連開四場演唱會,吸引15.46 萬名觀眾入場,海口全市四天共實現旅遊收入 9.76億元,相當於海口市端午假期旅遊收入的三倍啊!

當然這 9.79億收入的背後,也少不了海口政府的努力。比如嚴格控制酒店客房價格,為演唱會設立活動服務保障工作指揮部,提供歡迎水果,還有免費接送服務,多個景點向遊客提供優惠…等等,就為了給遊客提供更好的旅遊體驗。

 

■大陸「村晚熱」背後的地域文化自覺

 

春節將近,越來越多的「村晚」在大陸各地陸續舉辦;農村居民更是「村晚」舞台的主角。「村晚熱」的背後其實正是地域文化自覺的進一步彰顯,也是大陸鄉村文化的更自信表達。

 

大陸「村晚」的大量出現,大致基於以下5個方面的共同作用:

1、大陸中央層面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在文化和旅遊部的直接推動下,「四季村晚」成為各地豐富鄉村文化活動的品牌和導引。

 

2、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準提高,如何將村裡的人和事搬上舞台成為廣大農村居民和基層工作者的共同思考。

「村晚」將可以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產生更多價值認同與情感歸屬。

 

3、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鄉村人才的才藝得到進一步釋放和挖掘。

讓農村居民在舞台上講述自身「喜怒哀樂」和所思所想,成為鄉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對農民主體性自覺呼應。借助新媒體的擴散與傳播,鄉村文化不再被視為「低俗」,廣大網友關注和點贊更形成有力激勵機制。

 

4、在鄉村旅遊和文化旅遊熱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鄉村文化也成為一種經濟資源,這種資源可以轉變成收入和鄉村關注度的重要符號。

因此,在市場力量推動下,「村晚」也成為面向外界的文化產品並正在發揮振興鄉村的重要功能。

 

5、「村晚」成為「鄉村文化活動」新熱點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農村居民對優質文化生活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在此形勢下,以「村晚」為代表的「鄉村文化活動」將成為未來新旅遊熱點,也讓鄉村文化成為村莊內生價值生產的載體。

 

■「低溫經濟」商機爆發

 

「冷」資源正在催生「熱」經濟!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期發布《2024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預計2023至2024冰雪季,大陸冰雪休閒旅遊人數將超過4億人次,相關收入將達5500億元人民幣。

 

尤其,「冰雪哈爾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被大陸公認是第一網紅城市。截至1/21日,哈爾濱機場2024年的旅客輸送量達150.6萬人次,超過了三亞、廈門、烏魯木齊等熱門旅遊城市。此前,「淄博燒烤」山東省淄博市在2023年上半年,也有相似經歷,相關旅遊數據皆不斷創歷史新高。

 

另從支付平臺的線下中小商戶交易數據來看,2023年12月至今,哈爾濱線下交易金額同比成長252%,成長幅度約是大陸全國同期水準的7.9倍。

哈爾濱旅遊火熱也帶動整個大陸東北地區。交易數據顯示,同一時期,吉林長春線下交易金額同比成長88%,遼寧瀋陽線下交易金額同比成長59%,均超出了大陸全國同期水準。

 

仔細觀察淄博和哈爾濱成為網紅城市背後,有很多相似之處。

例如,兩座城市成為不同時期「頂流」,並非政府部門招商引資、專案推介,而是充分利用全媒體時代的流量效應,深入挖掘自身獨具的比較優勢、資源稟賦、文化特徵、風土人情,配之高效、人性化管理和服務的結果。

 

由於,中國發展到目前階段,國民收入水準持續增長,對文旅需求偏好同步提高,這是推動文旅行業發展的剛性因素。加上3年疫情過後,大陸國內文旅市場偏好有了新變化,從之前熱衷出國旅遊體驗,轉變為對「美麗中國」這種文旅題材偏好,比重增加。不論是「好客山東」、還是「大美龍江」,都是具體體現。

 

淄博市、哈爾濱市先後爆紅,全都迎來巨大流量和富貴。末來重點,即在這類網紅城市如何承接住突如其來的流量,長期吸引遊客,以其特有地域文化底蘊,能讓外地遊客感受其他地區不具備的體驗。

 

■「銀髮經濟」商機爆發

 

面對大陸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當代發展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如何加快提升人口老齡化社會治理水準刻不容緩。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1/22日表示,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編制的《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簡稱《意見》),是新時代推動銀髮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可望催生新領域。

 

《意見》具體提出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

1、發展民生事業,解決急難愁盼。

圍繞老年助餐服務、居家助老服務、社區便民服務、老年健康服務、養老照護服務、老年文體服務、農村養老服務等七個方面老年人急需的高頻服務,分別提出操作性強的解決方案。

 

2、擴大產品供給,提升品質水準。

重點開展培育高品質經營主體、推動產業集群示範、提升行業組織效能、推動品牌化發展、展開高標準領航行動、拓寬消費管道等六大行動。

 

3、聚焦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產業。

圍繞老年用品製造、智慧健康養老、康復輔助器具、抗衰老產業、養老金融、旅遊服務、適老化改造等七個前景好、潛力大的產業,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

 

4、強化要素保障,切實把實事辦好。

從科技創新應用、用地用房保障、財政金融支持、人才隊伍建設、數據要素支撐、打擊涉老詐騙等六個方面提出實實在在的一攬子支持政策。

 

整個銀髮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涵蓋一二三級產業,孕育著新機遇,也必將催生新領域和新賽道。

 

上述《意見》結合供給端的發展基礎,依據老齡群體和備老人群的需求特徵,從老年人自身需要的老年用品、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康復輔助器具,到抗衰老、養老金融和老年旅遊等高品質服務,再到全社會適老化改造,重點謀劃了七大潛力產業。

 

比如,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意見》明確提出謀劃一批前瞻性、戰略性科技攻關項目,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以及行動終端、穿戴裝置、服務機器人等智慧設備在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場景集成應用。

 

又如,拓展旅遊服務業態。《意見》圍繞多樣化需求,鼓勵開發家庭同遊旅遊商品,拓展推廣懷舊遊、青春遊等主題商品;針對老年人出遊安全保障短板,發展老年旅遊保險業務;聚焦資源整合,提出組建覆蓋全中國的旅居養老產業合作平臺,培育旅居養老目的地,展開旅居養老推介活動。

 

總之,人口老齡化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要強化協同治理。

因此,老年人不是經濟發展的阻力,而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老年人不是社會的負擔和包袱,而是社會的寶貴財富;老年人不是分走了成年人、在職人員的勞動成果,而是享受自己成年時勞動創造的價值、財富。因此,要從機制上保證老年人可以實現全面共用。

 

尤其,要依靠科技創新化解人口老齡化社會治理的難題。抓住新基建機遇,推動老年公共服務和健康養老產業智慧化升級。除要努力消除老年人面臨的「數位鴻溝」,更要向老齡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激發銀髮經濟中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加快養老獨角獸企業培育。

 

四、中國資本市場的錢塘弄潮

 

■1/15日,中國央行淨投放MLF資金8000億元人民幣,創歷史記錄

 

由於房地產市場低迷和需求疲軟,中國經濟成長復甦依然脆弱,中國央行1/15日宣布,進行 1.45兆元人民幣的 1年期 MLF 操作,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中期政策貸款 (MLF) 注入來擴大對經濟的支持。對沖1/15日到期的 6500億元一年期 MLF。相較之下,為淨投放 8000億元人民幣,是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資金釋出。

 

■1/24日,中國央行宣布降準2碼,向市場放錢人民幣1兆

 

中國央行1/24日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向市場釋出長期流動性約人民幣1兆元。

 

■1 /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 (國常會) 聽取資本市場運作及工作考量的報告

 

1 /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 (國常會),聽取資本市場運作及工作考量的報告,並強調「要採取更有力有效措施,著力穩市場、穩信心」。

國常會強調,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加重視融資動態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品質與投資價值,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要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對違法行為「零容忍」,打造規範透明的市場環境。

 

其中,業界呼籲推出「平準基金」。

例如,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目前成立平準基金的時機恰當。

中信證券表示,結合市場實踐,平準基金的規模多在總市值的 3%至 6%之間,如設立平準基金,規模預計在 2兆元至 4兆元的區間。

 

■歷次降準後的A股低點,往往長線買點到

 

此波降準,人行從2023年3/17日、9/14日開始降準。2024年1/24日,中國央行又宣布降準2碼,再向市場放錢人民幣1兆。

 

目前歐美日央行存準率接近零,而中國人行存準率尚在7%,因而中國人行尚有大幅刺激經濟的空間。未來在政策寬鬆主導之下,中國股市有機會走出完全不同的格局,成長確定性高的科技和消費仍是長期看好的行業。

 

尤其,在3月「兩會」登場後,對於大陸官方必然對整體經濟能挹注資金活水。

預期大陸官方自2023年下半年起「穩增長」政策頻出,包括財政、貨幣和產業政策均有進一步加碼空間,目前應為A股長線買點。

 

五、阿里巴巴集團的利空洗盤策略

 

中美爭霸已走到「戰略競爭」(strategic competition)時代,由貿易戰、科技戰、軍備競賽,延伸到不對稱的超限戰—-包括「華爾街狼群」的資本戰。

 

禍從口出!曾經富可敵國的馬雲在不對的時間,講了不對的話。

試想一下,假如「螞蟻科技」成功上市,以「螞蟻科技」400億人民幣的資本玩起2.15兆人民幣規模的高利貸放貸,將為大陸資本市場埋下崩盤的地雷;若再加上「螞蟻科技」IPO後,以A股當時發行價68.8元/股來測算,發行總市值最終預估3130億美元。屆時內地多少資本將會被其捆綁,進而這些國內外資本家若收割韭菜,再將資本外流,則2015年6月底的A股崩盤夢魘恐將重演一次,所以,監管單位適時逆向出擊,其實,是阻止了一場股匯雙殺的崩盤慘劇。

 

從馬雲及華爾街之狼遭到圍剿,其實,這正是中美金融戰的序幕。亦即,大陸官方正奪回中國資本市場的話語權……。過去幾年互聯網「反壟斷」監管的政策,逐步將失序的社會資本,導引回到「十四五」國家建設行列!因此吾人可看到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綠色經濟產業」的崛起。

 

阿里巴巴過去幾年處於互聯網「反壟斷」監管的風暴核心,目前股價仍是2020年10/1日峰值319.3美元的23%。如今,馬雲取回阿里巴巴主導權(阿里、騰訊原本外資控股),而中國政府也轉向更加寬鬆的監管立場和經營環境,目前阿里股價遠低於阿里實際價值,相信阿里巴巴的淨值將對外資「價值投資者」帶來很大吸引力。

 

■馬雲減持、分拆計畫變動,嚇跑阿里巴巴投資人

 

2023年11/20日,在馬雲家族減持股票、分拆計畫變動的利空消息打擊下,出現失望性賣壓,主因不在財報營收不佳,而是在阿里巴巴的雲端智慧集團不再完全拆分,並暫緩盒馬的 IPO。此讓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股價最低打到67元附近,但反而出現抄底買盤。

 

根據美國證交會(SEC)官網文件顯示,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家族信託預計於11月21日減持1,000萬股阿里美國存託股票(ADS),此次減持股票共涉及股票市值約8.707億美元。

 

另阿里巴巴集團11/16日公布2024財年第二財季(6月30日至9月30日)財報,營收為人民幣2,247.90億元,年增9%;淨利為人民幣266.96億元,而上年同期淨虧損人民幣224.67億元,由虧轉盈。

而阿里在財報中強調因美國晶片限制等不確定因素,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分拆。且暫緩盒馬鮮生IPO,並稱正在評估市場情況。

另菜鳥已在9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為阿里集團「1+6+N」後第一個啟動IPO的業務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則正在為外部融資做準備。

 

具體業務方面,淘天集團上季營收人民幣976.54億元,年增4.2%,但低於市場預期;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本地生活集團、菜鳥集團及雲智能集團分別貢獻人民幣245.11億元、155.64億元、228.23億元及276.48億元,分別按年增53%、16%、25%及2%,均勝預期。

 

■螞蟻集團宣布馬雲放棄控制權!

 

2014年,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將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事業體分拆成立螞蟻金服,2020年才更名為現在的名稱螞蟻集團。

2020年時,螞蟻集團原本擬以350億美元在上海、香港兩地於2020年11/5日上市,看似一片大好的商機,卻活生生在上市前3天被北京當局「腰斬」喊停,讓全球投資人相當震驚。阿里巴巴旗下科技金融企業螞蟻集團在2020年11月上市失敗後,掀起中國一連串監管風波。此後,馬雲長期蟄居於海外,更少在媒體上出現、放話,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的馬雲標籤也開始弱化。

 

但螞蟻集團在2024年1/7日公告,經過一系列股權調整,創辦人馬雲不再控制該集團,此舉被市場解讀,螞蟻集團最快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重啟上市之路。

 

馬雲之前擁有螞蟻集團過半的股份;但螞蟻集團從阿里巴巴分拆後,馬雲依舊是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螞蟻集團2020年IPO招股書披露,上市發行後馬雲個人持股比例僅有10%,但他仍掌握螞蟻集團的實控權;經過此次調整,他手中的持股銳減至6.2%,等同放棄螞蟻集團控制權。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放棄螞蟻集團實控權,旗下支付寶未來不再「姓馬」,改由集體決策;也就是說,已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完善了公司治理。這也是繼螞蟻集團先前獲中國批准為其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增資後,被視為監管整頓總結的訊號,市場預期,支付寶去「馬雲化」、甚至是去「螞蟻化」後,螞蟻金服距離上市的日子應該不會太遠了。

 

「支付寶」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版圖中舉足輕重,用戶達到10億,僅次於微信和抖音;商業用戶8000萬,僅次於同屬阿里系的淘寶;在金融應用程式(App)領域,按照每月活躍計算,支付寶常年位居中國第一。

 

支付寶經過這次重大轉變,未來將由單一一家股東公司控制向多家公司共同控制轉軌,未來的支付寶不屬於哪一家公司,而是由所有支付寶業務活動公司來共同控制和集體決策,事實上也可理解為支付寶的去「馬雲化」甚至是去「螞蟻化」。

如此,金融監管部門就有可能批准和通過螞蟻集團的上市申請了。

 

■馬雲和蔡崇信取代「軟銀」成阿里巴巴最大股東,並向市場證明價值被低估

 

據美國證監會 (SEC) 1/23 日的文件顯示,蔡崇信在 2023年第4季透過其家族投資公司藍池資本購入約 1.51億美元的阿里巴巴 (BABA-US) 美股;同時,馬雲同季買入價值 5000萬美元的阿里巴巴港股 (9988-HK)。

 

至此馬雲與蔡崇信合計持股已超過「軟銀」的持股比例,取代「軟銀」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阿里、騰訊原本外資控股)。這兩位創辦人的舉動直接拉高了阿里巴巴的股價。

 

反之,近兩年來,「軟銀」孫正義為了扭轉「軟銀」投資困局,已持續通過遠期合約削減了對阿里的持股比例。據2023年年初,美國證監會的一份文件顯示,「軟銀」出售了價值約72億美元的阿里股票,使其在阿里的股份降至僅3.8%。這些合約並不等於正式出售股票,但由於「軟銀」提前結算這些合約,意味著放棄了保留股份的選擇權。所以,馬雲在2023年5月時曾取代「軟銀」成為阿里最大股東,彼時軟銀的持股比例已降至0.5%不到。

 

阿里巴巴這家巨頭正在面對諸多競爭對手的挑戰。例如2023年阿里巴巴的市值被拼多多 (PDD-US) 超越,後者依靠 Temu 在海外市場獲得客觀成長,並且在宏觀經濟環境的持續波動中不斷蠶食阿里巴巴的市占率。

 

但阿里巴巴在 2023年也進行一系列調整:

3月宣布業務分拆,從集團公司轉型為控股公司;9月吳泳銘出任阿里巴巴 CEO 及董事;11月,阿里巴巴宣布不再推動雲端智慧集團的完全分拆;12月,董事會任命吳永銘兼任淘天集團 CEO。

 

管理層的變動對阿里巴巴策略執行和績效的影響需要時間解讀。但從種種跡象顯示,從 2023年起,中國網路巨頭阿里巴巴的業績開始穩定回升。亦即,阿里巴巴正向市場證明其長期投資價值。

 

阿里巴巴在 2024年1/2日主動公告顯示,2023年全年該公司以 95億美元的總價回購總計 8.979億股普通股,相當於 1.122億股美國存託股 (ADR)。這也顯示出阿里巴巴對其業務基本面和公司價值的信心,以及向投資者釋放價值的決心。

 

因此,馬雲和蔡崇信的加碼股票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兩位創辦人的動作足以向市場表明,當前阿里巴巴的被市場低估了。

 

過去一年,阿里成為回購力度最大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以95億美元回購了總計8.979億股普通股。此次馬雲站穩單一大股東位置,在提振市場信心的同時,也表明其在決策層中仍將扮演重要角色。

馬雲對阿里的掌控變強,也反映出競爭對手拼多多帶來的巨大壓力。針對這家擅長以超低價產品爭搶用戶的公司,馬雲曾在公司內網罕見回應了其市值暴漲,並稱「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目前阿里各個業務線的調整仍在持續。

 

六、騰訊集團的利空洗盤策略

 

■2021年8/2日中國官媒重批網遊「精神鴉片」

 

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騰訊過去曾被監管機關嚴厲審查,尤其是在2018 年,監管機關曾嚴厲打擊「遊戲成癮」現象,並暫時凍結騰訊的「遊戲版號審查」,重創了騰訊的主營業務。

 

2020年中國遊戲市場收入2786.87億元。資料顯示,62.5%的未成年線民經常在網上玩遊戲;13.2%未成年手機遊戲用戶,在工作日玩手機遊戲日均超過2小時,由此可見,未成年人網路沉迷現象普遍,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尤其,2020年中國超過一半兒童青少年近視,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影響學業、引發性格異化的現象呈增長趨勢。

 

2021年8/2日中國官媒再度嚴詞砲轟網遊產業為「精神鴉片」,引發投資人擔心北京又將整肅線上遊戲產業。此造成香港上市的網路遊戲股盤中暴跌,騰訊跌幅約10%、網易跌超15%,心動公司跌超14%,中手遊、創夢天地等也跟跌。

此「精神鴉片」一詞引用,乃在藉此引起人們對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的關注。

 

為了回應官方的關注,騰訊限制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並採取其他措施試圖遏制遊戲成癮。例如,騰訊為某些遊戲安裝臉部識別系統,以防止孩子們使用父母的帳號/密碼購買遊戲內過關的工具。

騰訊和網易過去幾年也努力減少年輕遊戲玩家的遊戲時間,並加強內容控制,以免中國網絡遊戲產業受至另一輪監管審查。

 

■騰訊截至2022年9 /29日,年內實施庫藏股66次,累計金額達港幣202億元

 

根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9 /29日,年內已有 203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庫藏股,其中,騰訊控股名列冠軍,買回自家股票共計 66次,累計金額達港幣 202億元。

 

■2023年12/22日,外傳中國又擬推新規限制線上遊戲

 

中國主管機關2023年12月22日突然公布限制遊戲業的計畫,監管機構擾亂市場,引爆遊戲業巨頭騰訊跟網易股價當天至少暴跌12%,騰訊大股東Prosus在阿姆斯特丹的股價單日狂瀉20%,市值一夕蒸發155億歐元,南非母公司Naspers也重挫五分之一。

中國遊戲巨頭騰訊股價同一天大跌12.35%收274港元,與2021年2月份創下的歷史高峰相比,已經崩跌61%。

 

Prosus股價表現與騰訊息息相關,因為Prosus的75%市值由這家中國企業集團貢獻,這家荷蘭公司的科技股投資組合當中,騰訊持股占比最大。

荷蘭公司Prosus原持有約25%的騰訊股票,一年多來Prosus陸陸續續減碼騰訊持股,持股比例已降至25%以下。

 

但是此後幾天內,北京試圖緩和市場受到的傷害,中國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馮士新被免職。中國正在與低迷的股市作鬥爭,陸股過去3年呈現螺旋下跌趨勢,港股2023年連4年黑線。事實上,對於許多投資者來說,這事件會強化這樣一種觀念:中國政策的不可預測性仍然是一種巨大風險。

 

但騰訊反而放大招,加快買回庫藏股的腳步,12月22、27日、28日3個交易日,每天斥資10億港幣(1.28億美元)回購351萬股的騰訊股票,在此之前,平均每天買回股票金額為3.75億港幣。

騰訊在2023年12月合計買入100億港幣的自家股票,寫下單月最高紀錄。Why?

 

■馬化騰年會發聲要大力發展「直播電商」

 

騰訊集團1/29日在深圳召開年會,騰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全面點評騰訊旗下各個業務,更形容微信至今發展12年,已是一棵「老樹」,如何讓老樹發新芽是一個很大問題。他並表態2024年將繼續力爭「微信視頻號」發展,並全力發展視頻號「直播電商」。

 

馬化騰表示,自己從2015年提出「互聯網+」以來,除紮根消費互聯網,接著積極轉型擁抱產業互聯網。

 

馬化騰表示,微信是騰訊目前日活、整個生態最強壯的平台,但也已經有12年的歷史。回顧QQ由盛到衰、到期待下一次轉型的時間也是12年。所以,微信這棵老樹如何發新芽,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馬化騰更具體表示,騰訊2024年將全力發展「視頻號直播電商」,電商和廣告是相輔相成的。另外,微信還有很多新芽還在醞釀,比如小程序、小遊戲和搜索等。

 

七、「四騎士」將以「高性價比」硬實力,走向全球消費市場!

 

阿里、騰訊原本是中國內需經濟的龍頭企業(但主導權為外資控股),當中國正要進行「投資驅動型」轉向「內需拉動型」的典範時,若未先取回內需市場的主導權,那麼這個未來全球最大的「新消費市場」,將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阿里、騰訊加大執行回購的啓示

 

據Choice 的數據顯示,騰訊 (00700-HK) 自2023年 6月至12/20日,每日回購耗資均在 4億港元左右,單日回購數額均在 129萬股左右。近日更增強回購力道,2023年12 /22日起連續三個港股交易日回購金額均超過 10億港元。

 

Choice 的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騰訊已經出手 113次,累計回購數量約 1.49 億股,累計回購金額超過 484.3億港元。總金額已經超過騰訊過去 10年累計回購資金總額,在2023年港股回購榜上位居榜首。

 

另外,阿里巴巴1/2日在港交所公告,截至2023年底12個月期間,集團以95億美元總價,回購了總計8.979億股普通股(相當於1.122億股美國存託股)。

阿里流通股淨降3.3%,截至2023年底,股份回購計劃仍剩下117億美元回購額度,有效期至2025年3月。

阿里巴巴 (BABA-US)(9988-HK) 在2/7日宣布,將股票回購計畫規模增加 250億美元。

 

最近,阿里巴巴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馬雲和蔡崇信在 1 月回購這家中國電商巨頭價值約 2 億美元的股票。

此暗示,目前市場上網路平台公司的估值基本處於歷史低點,回購可能是提升股東回報最好的方式。而且馬雲應在為子公司順利上市鋪路了!

 

■拼多多「低價」策略打趴阿里巴巴,也是一種「典範轉移」?

 

大陸第一大電商阿里巴巴已換人做,在2023年7月至9月,拼多多收入年成長94%,反觀阿里巴巴僅成長9%,拼多多11月市值曾達到1930億美元,取代阿里巴巴大陸第一電商的王者地位。

 

阿里巴巴在過去幾年不斷拓展業務,還進軍雲端運算、實體超市和數位娛樂領域,但步履卻逐步蹣跚。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nsider Intelligence數據,阿里巴巴在大陸零售電商領域的市占,從2014年上市時的80%以上跌至40%左右。

 

由於大陸購物者喜歡在瀏覽社交媒體的同時購物,而阿里巴巴跟不上大陸民眾「消費習慣」的變化。

反之,拼多多透過將「低價商品」與「娛樂」融為一體來吸引消費者。

加上大陸走向「消費降級」,使拼多多的折扣產品將更有優勢。

根據Insider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拼多多在大陸市場中的占比已達17%。

 

拼多多在11/28 日公佈 2023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由於其熱門購物應用程式軟體Temu加大折扣和行銷力道,從競爭對手 Shein和亞馬遜 (AMZN-US) 手中搶走客戶,該季營收成長近一倍,打敗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並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財報,拼多多第三季 (截至 9/30) 營收年增 94%至688.4億元人民幣,再創歷史新高,遠超華爾街分析師預期。

 

拼多多第三季歸屬母公司淨利年增 47%至 155.37億元人民幣,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129.74 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後每股獲利報 11.61 元人民幣,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8.81 元人民幣。

 

在中國內地方面,拼多多正在與兩大市場領導者阿里巴巴 (BABA-US) 和京東 (JD-US) 展開競爭。拼多多正在透過業務擴大帶來規模經濟和運營效率的成本節約,抵消銷售和行銷費用上漲對營收的拖累,績效較阿里巴巴和京東突出。

由此看來,拼多多已對未來消費需求進行了正確的「典範轉移」。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膨背景下,海外「平價消費」崛起,幫助中國跨境電商平台以「性價比」優勢吃香國外。拼多多 (PDD-US) 旗下跨國電商平台 Temu自2022年9月在美國推出以來,目前已成為史上成長最快的零售網站之一。且在短短六個月內快速崛起,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線上零售巨頭。

 

根據 Similarweb 數據,2023年 6月,Temu 在全球擁有 2.263 億用戶,排名第四。 排在 Temu 之前的依序是亞馬遜 (AMZN-US)(23.45 億)、Aliexpress(4.218 億用戶) 和 SHEIN(2.513 億用戶)。

不過在2023年下半年,Temu 的用戶數量不斷增加。 到2023年12月,Temu 的獨立訪客人數達 4.67億,與 Aliexpress 持平,排名第二。 亞馬遜仍以 26.59億用戶位居第一。

 

Temu 最初的月 GMV為300萬美元,到 2023年第三季銷售額達到 50億美元,全年目標為 140億美元,2024年為 300億美元。

Temu 的應用程式在北美、歐洲、中東、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 48 個國家 / 地區運營,在全球排行榜占據主導地位。

 

根據美國應用程式商店排名,Temu在免費下載量方面超越了TikTok、Instagram、Google和 YouTube等應用程式。

同時,在英國,Google趨勢報告稱,2023年Temu搜尋量年增 2850%。Temu成功躋身英國前五名零售平台之列。

 

再以消費降級的南韓為例,隨著物價不斷上漲,南韓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越來越敏感,對低價商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基於此,主打性價比的中國平台 Temu 和速賣通在這裡實現了高速成長,成為該國 2023 年新增用戶的最多的 APP。

 

■字節跳動2023年營收超車騰訊,也是一種「典範轉移」?

 

字節跳動 (ByteDance)預估在2023年的營收飆升至逾 1,100億美元,超過其競爭對手騰訊 (0700-HK),據估計,騰訊2023年的營收將達到 860億美元。

這透露在經濟低迷之際,TikTok 剛剛起步的電商業務正在推動營運成長。

 

儘管2023年中國經濟動盪,且從美國到印度等主要市場的審查和限制都有所加強。但字節跳動(ByteDance)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新創公司,其2023年成長速度仍保持與2022年相同的30%,而2022年該公司公布的營收超過800億美元。

 

字節跳動2023年鞏固了其作為中國網路企業領導者之一的地位,與騰訊和阿里巴巴 (BABA-US)(9988-HK) 並駕齊驅,利用自身「社群短片」服務的受歡迎程度,把業務擴展到「電商」和其他領域。

目前,該公司約 30%的成長速度將超過更為成熟的社群媒體競爭對手Meta Platforms(META-US) 和騰訊的預期成長速度。

 

此前,字節跳動的崛起離不開兩個關鍵字:短影片和廣告。透過短影片內容,字節跳動匯集了全中國最多的流量,並透過演算法,將流量賣出高價。

在廣告收入方面,字節跳動擁有絕對的統治力,每季平均收入超過 1900億元人民幣,遠超競爭對手。

 

字節跳動通常被認為是演算法領域世界領先的公司,因為 TikTok、抖音和 Toutiao 等旗艦應用程式,由強大的機器提供支援,在大數據表現良好。

然而在美國,TikTok則仍在努力解決因其中國所有權而引起的國家安全擔憂,為此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團隊來管理當地使用者資料。

從長遠來看,字節跳動是否能夠繼續挑戰其地盤上的主要老牌企業,或者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留下自己的足跡,還有待觀察。

 

目前,在中國,抖音正在演變為一個一體化平台,內建訂餐、機票和飯店預訂功能,蠶食阿里巴巴和外賣巨擘美團的主要領域。

而在國外,TikTok 正在遵循這一策略,在美國和印尼等市場將影片和購物結合,該公司砸下 15億美元買下 GoTo的電子商務部門 Tokopedia,是其近年來最大的收購之一。該交易讓 TikTok在經過印尼政府數月的審查後重啟其線上零售服務。

 

另一方面,雖然字節跳動也試圖向「社群媒體」應用以外的領域擴張,使其估值超過 2,000 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新創公司。

然而,字節跳動自行評估,在生成式 AI不夠敏感,可能因此落後對手。因此字節跳動最近加強了對 AI 的關注,2022年低調地發布類似 ChatGPT 的服務「Doubao」豆寶聊天機器人,加入AI 機器人的競賽。

 

總之,字節跳動以其推出的「短視頻」服務,成為「社群媒體」的主流溝通方式,成為一個新世代溝通方式的「典範轉移」,並以之蠶食市場。

根據 data.ai 最新數據,TikTok 在 2023年的年收入高達 40億美元,證明了字節跳動在短影音產業的領先地位。

 

在可預見的未來,阿里、騰訊、拼多多、字節跳動「四騎士」將再度策馬中原,在內捲、獒犬式的競爭後,經歷浴火鳳凰的儀式,未來將以「內循環經濟」擴張為基底,引領中國大陸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同時,「四騎士」也將以「高性價比」硬實力,透國「跨境電商」管道,透國「東協10+6」,透國「一帶一路」,走向全球消費市場!

 

八、跋尾—頭部靠「理智」,底部靠「信仰」

 

中國大陸有足夠大的內需市場可以攤薄企業創新成本,並提高企業利潤,此對製造業轉型而言尤其重要。同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正引導資源往高新技術行業配置,結構性改善將能發揮較大作用。

 

增速方面,在財政政策引導下,2024年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或高於2023年水平,新基建、水利和重大交通項目增速或相對較快。製造業投資方面,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速或將繼續快於傳統製造業。

同時,在貨幣政策引導下,房地產產業將進一步持穩。尤其,「城中村改造」的積極推進,預計202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可能高於2023年水平。

 

另外,在「基期效應」烘托下,2024年消費信心應可比2023年同比增速。其中,財政發力既提振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和對企業減稅降費等,也會推動政府消費開支提速。

 

出口方面,在「基期效應」烘托下,2024年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增速可能較2023年由負轉正。一方面,需求方面預計2024年美國經濟增長可能不會快速回落,並可能會開始新一輪的補庫存。另一方面,供給方面中國大陸完整的供應鏈優勢疊加技術進步,也有利於支撐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市場近期不斷有利好政策出台,對提振投資信心具有重要意義,同時A股資本市場估值偏低,應可吸引全球游資湧入。

尤其,中國金融監管部門正進一步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建立中長期的投資理念,以及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都有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至於國際方面,目前來看,「選舉年」美聯準會降息的可能性上升,不過降息的路徑還存在變數。預計基準情形是美聯準會可能在第二季末降息,但如果經濟數據好於預期或者通膨回落速度慢於預期,降息時點可能推後。尤其,如果美國經濟軟著陸,將對全球貿易帶來支撐,也有利於中國出口。

 

不過,總的來說,中國大陸經濟體量足夠大大,經濟成長的掌握主要還是依據自身內生經濟動能與政策力度,而一切似乎柳暗花明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 Irvin Truxler
    Irvin Truxler 2025 年 3 月 18 日 下午 4:36

    I am also commenting to make you know what a extraordinary discovery my wife’s princess encountered reading your webblog. She figured out a good number of details, most notably what it’s like to have an amazing giving spirit to make many people without hassle understand specified hard to do subject areas. You undoubtedly did more than readers’ expectations. I appreciate you for imparting these powerful, safe, explanatory and even unique tips about this topic to Evelyn.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