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冷戰下「去全球化」浪潮

中美冷戰下「去全球化」浪潮

2home.co  楊惟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

 

一、「病毒」與「QE」的對決已不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各國政府推出大規模貨幣及財政政策,力圖減輕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但即使使用「直升機撒錢」,將現金塞到每個人手上,在社交隔離情況下,許多產業一時仍無法受惠,亦即短期撒錢仍救不了消費。

所以,實體經濟在供給斷鏈後,又接著面臨需求斷鏈,悲傷逆流成河。

 

但全球股市在「病毒」與「QE」對決中,一時迥光返照,興奮不能自己。
惟醜媳婦總須見公婆,一時步履蹣跚。

 

畢竟,日子總是要過,新冠肺炎遲早要流感化,全球也將走向群體免疫,只是,再回首人事已全非!

 

二、中美冷戰下「去中化」與「去美化」即將對決

 

為何中美會陷入冷戰?為何中美會陷入「去中化」與「去美化」對決?

(一)首先,我們先檢視中國外交價值觀,比較與西方世界之差異。
中國人幾千年一直講王道、和平、和諧,而西方是講實力、要鬥爭、講利益分配。
客觀來說,這些背後有著文明衝突的味道。何況中國古文明曾在歐美強權的船堅砲利下,淪為我為魚肉、人為刀俎。
現在美國之所以連出狠招,也是從「零和博弈」思維出發,認為科技和市場的競爭就是「你死我活」的較量,所謂的「雙贏」是這種競爭中自我矛盾的說法。

又如,在西方價值觀將軍事、外交視為政治科學下的「專業技術」;而中國經歷百多年內憂外患、好不容易站上世界舞台,欲綻放光芒,則其軍事與外交,幾乎等於是「民族尊嚴」的整體,並非旁門左道的「專業技術」。

 

(二)關鍵是市場經濟和國家壟斷統制經濟的制度對抗。

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政權瓦解後,美國積極開展圍堵策略,試圖透過開放市場,將計劃經濟的中國引入市場經濟軌道,將其逐步納入到全球經濟圈中,並共同圍堵蘇聯共產主義政權復辟。

2001年大陸在美國支持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根據比較利益原則的全球化,世界各國根據自己的資源秉賦生產具有優勢的產品。隨著產業分工的深化,全球化從產品的分工轉型到生產鏈的發展,使大量生產環節從已開發國家被外包到新興市場,由此建構起新的全球分工架構格局:製造業中心向中國轉移,而金融中心依然留在美國為主的先進國家。

 

雖然中國經濟及對外經貿從此開始持續增長,但美國發現中國大陸並沒有朝預期的經濟市場化方向逐漸轉型,反而拖延國內市場開放,利用其廣大市場誘逼外商轉移技術,給予國有企業補貼及壟斷地位發展戰略性產業,運用其國家經濟力量在國際上擴張其政經影響力。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雖然跨國企業紛紛利用中國在生產要素上稟賦所提供的製造、貿易機會,展開全球化浪潮,並提昇利益。但中國也在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逐漸掌握主導地位和話語權,形成美國芒剌在背。因此,近年來美國將其經貿爭議轉移到中國大陸國家驅動型經濟體制對貿易與投資的不公平競爭方面。

 

尤其美國80%以上的對外債務是以自己印刷的美元計價,因此美國本身的對外負債可以通過印刷美元予以解決,這就是所謂美元霸權,也就是美國霸權的核心要素。作為世界最大的貿易體系,中國需要被動地維持美元匯率的穩定,儘量不讓美元貶值。很弔詭的是:全球最大債權國要維持最大債務國的貨幣穩定,這是現存產品美元迴流機制迫使中國大陸要承擔的被動責任,也是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公司債的原因。而當人民幣要走上國際化,這已動搖美國國本,美國怎能坐以待斃?

 

(三)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的開展
修昔底德陷阱,即現存大國(美國)感受到新崛起大國(中國)威脅後的反應。

在政治哲學上,另有一種理論叫做「決定論」(Determinism)。即所有政治的認知、舉止、決定和行動,都有條件決定其發生,所有其他事務並無法影響。
事實上,在分析中美「互信機制」,幾乎可看出僵局的產生,是因為走入了「決定論」的死胡同。

 

在鄧小平時代「韜光養晦」的外交方針之下,中美關係的定位更多是「伙伴關係」,美國尚不須對中國警惕。但近年來,中國高調實施《中國製造2025》、發起「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項國際間合作倡議,又不斷在國際舞台宣傳自身影響力,現在中國大國崛起、而美國想再次偉大,雙方國家利益衝突,當雙方皆嚴守自己的原則不變,並且認為自己的原則為最高原則,不輕易屈服於對方的認知。這樣「決定論」的政治環境,造成了中美之間的僵局無解,遲早一決勝負。

 

原本,由於美中貿易戰、中國薪資、土地價格上漲等因素,已促使部分在中國境內的跨國企業逐步將其供應鏈轉移到亞洲其他地區。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斷鏈危機後,可能會加速逆轉全球化、將供應鏈「去中化」;但中國為了自救,也會轉型成世界市場,並「去美化」。

 

中國既已捋虎鬚,接下來要看美國一山不容二虎的決心有多強?未來兩強爭霸,您已準備好選邊站了嗎?

 

三、新世界的未來圖像

 

全世界在新冠肺炎危機之後,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可能會出現幾個重大變化:

 

(一) 去全球化浪潮直撲而來,疲弱的經濟成長將成新常態
過去三十年,中國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全世界企業在比較利益的考量下,紛紛把生產基地移至中國,中國也成為世界工廠。

但這次疫情斷鏈危機,使各國對中國的不信任度將增加。各國企業已警醒,希望降低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性,將對供應鏈重新檢視風險管理,加速多元生產基地 (跨區、跨國) 布局與分散市場,時也強化國安相關產業鏈 (關鍵零組件、防疫相關產業) 在母國生產的備援能量。

此舉將逆轉全球化,且這個反全球化動作可能主導未來世界。但逆全球化會對各國造成巨大的傷害,因不利國際貿易分工的經濟效率,恐將使更疲弱的經濟成長成為新常態,對全球經濟也是巨大的災難。

尤其世界經濟恐步入「日本化」,如同日本所經歷的「失去的30年」,這是因提高國家債務,最終陷入經濟長期低增長態勢。您準備好面對苦日子了嗎?

 

(二)去中化的動作會加大
這次疫情重創全世界,美國甩鍋,已著手主導各國尋求法律途徑向中國求償,全球新一波貿易戰已難避免。
而疫情過後,各國也會加速將供應鏈「去中國化」的動作,並將加速區域性供應鏈的發展、並催生一個更為多元化的亞洲區供應鏈網路。

 

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早就相互交融,全球供應鏈想和中國脫鉤的話,對雙方都會帶來巨大的傷害。而且,即使是美國、歐洲的發達國家,想要在疫後形成獨立完整的產業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歐洲很多發達國家一直實行去工業的政策,大力發展虛擬經濟,現在看這些國家的工業化已經被去的差不多了,很多產業已經斷代。如果要重新恢復製造業,形成獨立的產業鏈體系,有很大的難度:
第一缺乏進行產業投資的人、缺資金。無論日本、韓國,還是歐美,很多製造業企業的二代不願意接班經營工廠、做製造業,更願意去做互聯網、金融等虛擬經濟;
第二缺乏勞動力,去工業化導致年輕人去從事了金融、房地產等行業,製造業缺乏年輕的工人。在美國、歐洲,最便宜的是電、天然氣等能源資源,最貴的就是勞工成本,發達國家的勞動成本高於中國。
第三缺乏工廠管理人員;
第四,工會制度的存在,勞資雙方的緊張阻礙了美國、歐洲製造業發展,這一難題很難處理。這是因為兩黨競選機制與競選綱領是勞資關係緊張的主要根源,這一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

 

儘管如此,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決定轉移區域化供應鏈,這些轉移出的供應鏈將落腳於越南、孟加拉、土耳其,甚至巴西等地方,這將成為這次危機留下的持久結果。只是,這些國家就像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一樣,基礎設施很差,這些都是企業要考慮到的成本。因此,在短期內,建立或移動供應鏈都相當困難。

 

(三)中美冷戰又起,將由貿易戰併發科技戰及金融戰
目前美國仍對大陸3,7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這已經讓美企叫苦連天。1、意識型態對立升高
中美間由於經貿摩擦、科技脫鉤所積累的矛盾,增加了雙方意識形態和根本制度層面的對立。尤其川普和美國政府高官和議員「甩鍋」中國救選情,肆意指責中國隱瞞疫情,並將矛頭指向中國共產黨和政治體制,這種矛盾對立從官方層面漫延到社會層面的對立,大大增加兩國人民之間的不信任,降低了相互好感度。

 

另外,疫情讓很多國家社會兩極分化更加嚴重,這將成為民粹主義的土壤。為阻止疫情蔓延,多國關閉的產業大多是飯館、酒店等服務業,一旦大量低收入勞動者失去工作,將拉大社會貧富差距。

 

2、中美科技戰序幕掀開
美國圍堵華事件,實際上就是中美科技之爭的序幕。

華為是個威脅嗎?威脅在於,華為在美國的打壓下展示出驚人實力,甚至可能挑戰美國在核心技術上壟斷地位,本已在5G技術上全球領先的華為,的確足以對美國企業的利益構成威脅。
至於美國所提的國家安全,在沒有明確證據下,只是遏制華為的藉口。美國藉情報共享機制對「五眼聯盟」的澳洲、加拿大、紐西蘭、英國施壓,要求把華為排除在5G技術建設之外。

說穿了,美國之所以感到威脅,是為了維護其科技地位,為維護全球霸權。美國過去幾十年來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最知道「贏家通吃」帶來的既得利益,也最不願看到這種利益逐漸流失。

 

另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5月15日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廠,掀開中美科技戰第二幕。台積電預計2024年量產。不過,在美建廠的投資與生產成本高、缺乏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及投資後的未來回收效益,都將是台積電可能面臨的三大挑戰。

 

美國也在當地時間15日對大陸華為公司頒布出口管制新規,要求不論是否為美國企業,只要產品中應用美國擁有的技術,向華為出口時就須先有許可證。根據該命令,美國商務部將可限制台積電 (TSM-US) 對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 (HiSilicon) 的出貨。海思為華為旗下的 IC 設計公司,在全球晶片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並為台積電重要的客戶之一,因此,該消息對於台積電而言亦為一大打擊。

 

對此,大陸商務部17日嚴正回應,堅決反對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濫用出口管制對他國特定企業持續打壓、遏制,是對市場原則和公平競爭的破壞、是對國際經貿基本規則的無視,更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嚴重威脅。並指該做法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要求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否則陸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維護大陸企業的合法權益。

 

接著,美國商務部5月22日公布,以違反人權監控新疆維吾爾族、涉及解放軍採購、危害美國國安等理由,將33家中資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多涉及高科技、AI辨識機構,包括中國資安巨頭奇虎360、軟銀投資的達闥科技、知名影像監控公司東方網力、知名AI辨識企業雲從科技、知名學府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烽火科技集團、深網視界、中國公安部鑑識中心…等。以上被列入的機構將無法與美企往來交易。
事實上,美國200多年來,從屠殺印地安人、奴隸黑奴、侵略伊拉克、利比亞,它都忘記有人權,但在當前中美爭霸下,美國又想起人權,這些對中國經濟制裁的動作,真的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嗎?

 

在美國重重壓力下,大陸近期不再提「中國製造2025」,改以「新基建」延續科技戰略。但大陸將在「兩會」通過財政計畫,未來6年投入約1.4兆美元(約台幣41.9兆)發展5G、AI等關鍵技術,在科技領域與美國搶奪主導權,預料華為、阿里巴巴、商湯等科技巨頭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3、中美金融戰序幕掀開
中美冷戰,已由貿易戰,併發科技戰及金融戰,使國際經濟有步入蕭條之說虞慮。川普6月可能再次威脅對大陸徵收關稅,投資者現在必須認真考慮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將會流產的可能性。

 

回想1930 年代大蕭條,經濟學家怪罪於流動性不足的原因。因為當時國家發行貨幣,需要以黃金存量為發行基礎;而國際貿易又以黃金實體為結算。因此當貿易保護主義,由「斯姆特 – 霍利關稅法」開始抬頭之後,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消失,各國貿易退色後生產也衰退,無法再取得較多的黃金存量。而無法發行更多貨幣的結果,便會釀成利率上揚,回過頭來削弱投資活動、治絲益棼。

目前,為因應 COVID-19 疫情,各國多已幾乎是無限量QE方式供給現金流量,其在財政、貨幣政策上可謂火力全開,此與1930 年代大蕭條背景有所不同。

但中美之間的冷戰已經加劇,現在又擴大到另一個領域:股市,這種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在最新舉措中,美已國參議院通過了立法,可能會限制大陸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或從美國投資者籌集資金,除非它們遵守華盛頓的監管和審計標準。

儘管該法律可能適用於任何尋求獲得美國資金的外國公司,但此舉主要是針對北京的。因此中美緊張局勢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將是總統大選的主題之一。

 

根據《華興資本》雜誌的報導,除大陸公司退市外,美國還可以採取其他行動,包括通過政府養老基金限制美國人在大陸市場的投資,並對包括在美國公司管理的股票指數中的大陸公司進行限制,這種壓力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更多的大陸公司轉向其他地方。這肯定會促使更多的大陸公司在大中華地區上市。香港為更多投資者提供了為其股票鋪平了道路。

總之,川普為挽救其低迷民調、救選情,已打出另一波貿易戰、科技戰及金融戰的「反中牌」,恐抵銷拼經濟努力。最後,FED能否挽救失業家庭,免於大蕭條,已是政治問題?

 

(四)中美冷戰推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在逆轉全球化。

中美潛在的戰略衝突從未消失,根源在於中國相對於美國而言不斷增強的地緣政治實力。例如南海、中東、北韓、一帶一路問題。

 

為因應地緣政治日益緊張局勢,專家預測大國軍事競賽將展開。尤其川普政府決定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俄羅斯專家預測,未來5年大國都將發表新武器,美俄勢必展開新一波軍事技術競賽。

而且,打擊敵人的方式也會產生變化。俄國聖彼得堡大學教授科洛托夫指出,由於公然攻擊核大國非常危險,往後的趨勢應是採混合戰,以電腦及生物病毒等借刀殺人方式發動攻擊,以造成敵方經濟和名聲損失。

同時,後新冠時代,各國政府可望提高對私營軍事公司服務的興趣。

 

另一方面,美國大選在川普處於民調落後的狀態下大打「反中牌」,並利用進一步拉近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來誘使中國犯錯。例如,美國國務院力挺台灣加入世界衛生大會 (WHA),此外,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更直接表態,聲援台灣加入聯合國、而對台軍售也讓中國不悅。

 

大陸未來恐對「傾美」的台灣與香港都祭出了極為嚴厲的緊縮政策。
例如,以經貿往來作為鬥爭的籌碼,不續簽ECFA服貿早收清單、規定從台灣出口到大陸的所有貨品,必須符合「一個中國」原則,這對台灣的貿易必然造成強烈的衝擊,根據財政部的統計,2019年全年台灣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金額,高達1,322.28億美元,佔台灣全年出口總值的40.1%,金額極高,依存度極大。

若北京政府以「一個中國」的政治原則直球對決,台灣如果也以硬碰硬,將會引發腥風血雨的台海兩岸貿易大戰。台灣上市公司對於來自中國接單到底要不要繼續,台商又如何在鐵板一塊的一個中國原則下找到繼續出貨的縫隙,嚴峻的情勢前所未見。我們準備好了嗎?

 

又如,由於川普2019年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規定美國國務院每年審視香港的人權和民主狀況,在香港自治權不佳的情況下,將會暫停對港的最惠待遇。為因應美國勢力干預香港,可能成為大陸的國家安全隱患,大陸全國人大發言人張業遂5月21日晚宣布,全國人大將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外界簡稱為「港版國安法」,這等於大陸中央政府變相直接為香港安全問題立法。

 

「港版國安法」主要針對4類行為,包括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以及外部勢力干預。此與香港《基本法》第23條無關,是一條獨立的新法,該法律禁止一切旨在分裂國家和顛覆政府的活動,外國干涉香港事務和恐怖主義,藉此堵住國安漏洞、列明具體刑罰,由全國人大提案並通過後,透過放入《基本法》附件三在港實施,毋須經過香港立法會立法過程。因為據《基本法》第18條列明,大陸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凡列於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

 

同時,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直指香港已經成為危及國家安全的風險,內容認為港獨、分裂、顛覆、滲透、破壞等各種行為之所以肆無忌憚,根本原因就在於此國家安全的法律存有漏洞,而國家安全屬中國中央權責,人大將會立法把這漏洞補滿。但香港民主派質疑,大陸全國人大繼之前為《基本法》釋法後,又直接為香港安全立法,恐有破壞「一國兩制」之嫌。

 

所以,若大陸強推「港版國安法」暗示中美即將攤牌。而解決「香港問題」將成解決「台灣問題」導火線,我們準備好了嗎?

 

(五)中美冷戰升高貿易保護主義色彩

各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經濟,將優先援助有利的產業、或重要的領域。如為保障人民就業,各國尋求保護主義是最有可能的作法,但此最終結果當然是全球都蒙受其害,嚴重程度更甚貿易戰。

 

例如,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目前已有泰國、越南、俄羅斯、柬埔寨等 13 國宣布對糧食出口採取「限額」或、「限制」措施,主要是因為擔憂國內疫情蔓延,導致經濟活動停頓及糧食生產下降,而各國對出口限制的農產品不盡相同,如俄羅斯即針對小麥、玉米進行出口限額。

未來,因為各國愈來愈重視糧食儲備和糧食安全,須留意未來是否繼續限制甚至禁止糧食出口。尤其,非洲、巴基斯坦、印度還陷入「沙漠蝗蟲侵入」危機,這次蝗災已造成25年來最嚴重的糧食損害。

又如,部分國家也已限制醫療用品出口,接下來會有更多領域面臨出口限制。

 

聖經「天啟四騎士:瘟疫、戰爭、饑荒和死亡。」
這次從中國爆發的庚子大疫,不僅釀成全球大流行,更癱瘓了全球經濟,聯合國轄下的「世界糧食計畫署」(WFP)也嚴正警告:我們的世界,正因瘟疫蕭條而觸發了「聖經規模的糧食危機」將至。
WFP表示,疫情帶來的國際經濟封鎖,讓瀕臨饑荒的全球人口,在4個月內激增一倍、至少2億6,500萬人即將餓死。

現在饑餓困境是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最糟時刻。這是因為敘利亞、葉門的戰爭動亂正進入殘酷的終極高峰;中東與東非各國遭遇的「大蝗災」也在對抗大半年後失控擴散;再加上委內瑞拉、巴基斯坦這些蕭條大國一直苦於經濟危機…種種狀況本就緊張,沒想到危機規模卻又遭這波全球大疫「無限放大」,極其誇張的慘烈規模等級,完全超過全球難民所能負荷。各種絕望與悲慘的狀態,如同見到「真正的地獄」。此種「人道緊急狀態」(Humanitarian Emergency),美國式人權又躲到那裡?不要忘了,這些悲劇大多是美國軍火商製造的?

也請記得,「在饑荒中,人不會突然營養不良、然後立即死去——你會緩慢而痛苦地沉入死亡。」也請記得,「饑荒不是一夕造成的,過程中的死亡也不是。」

專家警告,如果國際社會無法在防疫的同時伸出援手,饑荒危機所觸發的政治動亂與戰爭,除了助長極端激進主義,對於歐美等先進國家來說,更可能出現數倍於2015歐洲難民危機的人口移動。屆時的動盪與衝擊,更將把整個世界拖入不可逆的災難後果裡。

 

(六)中美冷戰升高債務違約風險

疫情期間,多數國家均祭出龐大的財政政策支持。但持續擴大公共部門債務是危險的,因為危機過後全球市場將面臨龐大負債,將升高債務違約風險。屆時政府為了解決債務問題,將會撙節財政支出,甚至進一步加稅,此又將重創經濟,實屬兩難。

 

另對金融體系來說,疫情加上冷戰,可能造成銀行遭受信貸損失和市場損失的雙重衝擊,這將使某些銀行營運陷入掙扎。

 

為防範債務違約風險,Fed祭出收購公司債的救市措施,因此美國擁有投資級信評的企業年初至今的發債速度是歷來最快,五個月內累計舉債 1 兆美元準備存糧過冬,此為史上最快開年速度增加,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引人注意的是,信評機構也正以驚人速度調降美國企業的信評。自 2 月底以來,美銀追蹤的投資級信評企業債已累計超過 1 兆美元被降評。因為,先前信評機構對美國企業描繪的前景過於樂觀,許多公司在危機到來之前就已經過度槓桿,現在面臨好幾個禮拜無法營運、營收大幅下滑的挑戰。企業現在得借入相當於一年的現金,才能維持公司營運,但他們持續償債的能力卻不斷減弱。

 

(七)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面臨「高數位化」現象

新冠肺炎疫情尾聲,凝聚出未來市場一新趨勢:由於消費者在疫情肆虐期間遵守居家避疫的規定,行動大受限制,但這也加快企業擁抱數位轉型和自動化的腳步,藉此突破隔閡觸及更多消費者。

 

企業為開發「直接面對消費者 (direct-to-consumer,D2C)」通路,加快數位轉型,例如餐廳增添了線上訂購和付款的服務;零售業者把重心轉移到數位行銷和電子商務;病患照護朝『遠距醫療 (telemedicine)』邁進;居家辦公刺激『協作技術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的發展;銀行業對行動融資投注更多資源;教育與娛樂(影音串流等線上服務)等在疫情期間表現更好,全球消費性產業的電商業務在第 1 季大幅成長,視訊聊天 app 下載飆升 1485%,居家健身 app 勁增 288%,生鮮 app 下載成長 214%,電商 app 下載增加 116%。

 

(八)經濟活動無法回到過去型態,生活也可能面臨重大結構性變化
COVID-19 嚴重影響經濟活動,為防範境外帶來擴散方感染,各國大多採取暫停國際航班來往。

而且,經濟也無法簡單地關閉、又重新啟動。疫情後的經濟結構、供應鏈可能出現永久性的改變,例如企業倒閉、勞工失業,居家辦公成新常態,且當居家辦公成為潮流,或導致家務勞動重新分配,女性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機會或將提高。

保持社交距離或將成社會新標準。不幸的事,20多歲的年輕人或將長期陷入找工作難的境地。如同經歷過上世紀初大恐慌的人們會保持節約的習慣一樣,新冠肺炎也會給新一代打上終身烙印。……. 總之,經濟活動無法回到過去型態。

 

比爾蓋茲曾神準預言災難即將來臨,5 年前他在 TED 演說中談到:「未來幾十年內,若有任何能殺死成千萬人的東西,那很可能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非戰爭… 不是飛彈,而是微生物。」

 

在比爾蓋茲 (Bill Gates) 近期發布的備忘錄中,分享蓋茲對新冠疫情的看法和預測。比爾蓋茲認為,這場新冠疫情將定義現代社會,就像二次大戰對上一代人的影響一樣,但好消息是,未來 2 個月內大家可以期待恢復「半正常」生活。

 

蓋茲稱:「這就像一場世界大戰,只是這次,我們全都站在同一邊……人們現在所感受到的痛苦,和未來幾年將持續感受到的痛苦,要怎麼說都不為過,經歷這場大流行病的人永遠不會忘記它。」

隨著全球新增確診放緩,各國陸續放寬防疫措施之下,蓋茲提到,接下來的 2 個月全球將進入疫情第二階段,預期世界將回歸「半正常」的生活。

 

蓋茲預言,屆時人們可以外出,但基於接觸病毒的隱憂,人們外出次數將比過往還少得多,學校會重新開放,但人多的體育館則不會,世界經濟會因需求低迷而陷入蕭條。

蓋茲稱,唯一的長期解決方案是疫苗,預測短至 9 個月或長達 2 年新冠疫苗可以問世,期望 2021 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生產,屆時全世界 70 億人將有機會施打一至二劑。

然而,蓋茲警告,若沒有病毒檢測、追蹤接觸者、治療和疫苗方面的進步,就無法長期恢復正常或控制該病毒。

 

誠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即便疫情結束,經濟形態將與以往不同,經濟也可能面臨重大結構性變化,一些行業受到的破壞將是永久性的,公司將不得不改變商業模式以求生存,一些工作將會消失。他表示,許多就業者將不得不接受減薪,以使公司存活下去。

 

四、跋—–強而『不霸』、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大同篇—-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 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 『大同』。

 

中美貿易戰的醞釀與開啟,有其長遠深沈的背景,尤其是霸者與王者的『文明衝突』。霸者川普以提高關稅為手段的貿易摩擦,逐漸升高為中美的全面戰略競爭。
深入觀察這場大國的戰略博奕,貿易戰是經濟競爭的外觀表象,科技戰才是未來國力強弱的樞紐,而貨幣戰將是未來國家財富興衰的關鍵。

 

基本上,大國之間的競爭不是完全著眼於經濟利益,而是以國家利益為主要目標,「零和遊戲」的性質濃厚。由於美國存在儲蓄不足的問題,但國內投資對推動研發和創新至關重要,因此美國會特別重視中國以國家力量支持產業的問題。由此推測,美中貿易戰不會停歇,兩國之間競合關係將是長久而多變的。未來兩強爭霸中,我們已準備好選邊站了嗎?

 

川普發動貿易戰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霸者川普舞刀弄槍恐怕不只在貿易領域,更重要應在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科技壓制,並迫使中國大陸在貨幣金融領域擴大開放,引華爾街之狼入室。

而中國以14億人口市場為餌,是否能引君入甕,再以5000年文化底蘊關門打狗?日本曾走過,美國呢?

 

近百年,中國是個苦難的民族,13億人用一世代的血汗,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鋪路。這一世代中國人走向富國、強國之夢的確有全球戰略佈局的需要,必須繼續增強綜合實力。但中國人最終必須實現「強而不霸」的實踐力,才能破除「中國威脅論」的語境,打造一個「中國夢」的大同世界。

這齣劇值得我們繼續看下去!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