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過敏原

常見的過敏原
楊惟婷整理

過敏簡單的說,是人體在與外界某些物質接觸後,引發體內免疫系統高度活化而造成的發炎症狀。而這些會引起過敏的物質,我們則稱之為過敏原。

依照反應機轉及其參與細胞、激素的不同,過敏反應粗分為四類。其中第一型稱之為立即型過敏反應:當過敏原進入體內後,會引發一種叫做IgE抗體的生成,大量的IgE抗體與肥大細胞結合後,會進一步導致肥大細胞中發炎物質、細胞激素的釋出,進而在短時間內造成血管通透性的改變,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平滑肌收縮及發炎細胞大量聚集等發炎現象。我們所熟悉且常見的過敏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皆屬此種過敏反應。

 

而容易產生這種過敏現象的人,通常即具有「異位性體質」。 經過國內外的研究,目前已知異位性體質是會遺傳的,而過敏疾病的發生基本上是體質(遺傳)加上環境因素(過敏原)所共同造成。

 

一般引起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環境過敏原包括:家塵及塵蟎最多 (90.%),其次為黴菌、舊棉絮、稻草、蟑螂及花粉。其餘如香煙、食物 (巧克力、海鮮等 ) 及情緒緊張等,也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那麼,在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哪些?

 

1.家塵塵蟎﹝dust mite﹞
塵蟎是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有90%以上的氣喘病童對塵蟎過敏,塵蟎約0.2~0.5公釐大小,以人或動物的皮屑、指甲及毛髮為主食,喜好生長於床褥、枕頭、地毯、衣服、有毛的玩具或厚重的窗簾,在攝氏25度,相對濕度80%的環境生長的最好,繁殖也最快,因此很適合在台灣生長,在夏末初秋時繁殖的最快,也

是氣喘病人最容易發作的季節可知其重要性。

 

2.蟑螂
蟑螂在溫暖的氣候中也容易繁殖,在台灣過敏病兒童中約有40%~50%亦對蟑螂過敏,蟑螂的糞便及屍體皆有可能是過敏原,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蟑螂的存在也是重要的課題之一。

 

3.狗、貓、鳥類等寵物

這些寵物不但本身皮垢或分泌物是強烈的過敏原,而且更是塵蟎繁殖的重要食物來源,室內不可飼養寵物是唯一的方法,若不得已,勤加洗滌或可減少一些。

 

4.黴菌

與塵蟎相似,黴菌易生長於潮濕高溫的環境,因此保持乾燥環境,除濕機、冷氣機的濾網常加清洗也可減少黴菌的生長,另外被單枕頭使用尼龍製品也可減少其存在。

 

5.花粉

國外常見因花粉過敏引起導致過敏性鼻炎或結膜炎﹝花粉熱﹞,在台灣則較為少見,在台灣真正因花粉產生的過敏病可說少之又少,不到20%。

 

這些環境過敏原就像手槍板機一樣,一旦免疫系統盯上它,只要再次遇到,便會馬上引發強烈的過敏反應,不除去之不會停止。

 

另外,異位性皮膚炎的食物過敏原包括:帶殼的海鮮(蝦、蟹)、蛋白、巧克力、牛奶、羊奶、橘子、草莓、蕃茄等柑桔類水果,核果類(如花生、乾果)等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