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戰爭對國際油價的衝擊?

以巴戰爭對國際油價的衝擊?

2home.co  楊惟婷

 

2023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受到中國經濟復甦力度不如預期、歐美利率居高不下,以及OPEC+加碼減產的交叉影響下,致油價在悲觀中、卻緩步上升。

 

近期中國經濟有觸底現象,內需擴張力度是否能支撐出口衰退呢?

OPEC+減產策略的人工控盤到12月的期限將至,是否持續減產呢?

以巴戰爭是否促使美國Fed利率政策提前轉向呢?

而美國戰略儲油 (SPR) 尚須完成回補呢?

那麼,2024年國際油價走勢未來將何去何從呢?

 

一、IEA與OPEC對2024年石油需求看法相左

 

■IEA認為:經濟前景惡化,下調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

 

國際能源署 (IEA) 在7/13 日首次下調了2023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測,主因是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過去 12個月中大幅收緊貨幣政策,致經濟前景惡化。

 

報告中預測,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到創紀錄的 1.021 億桶 /日,同時也下調石油需求成長預期至 220萬桶 /日,較上個月的報告下調22萬桶 /日。

 

展望2024年,IEA 預計石油需求增長將放緩至 110萬桶 /日,主因是復甦將逐漸失去動力,且汽車電氣化潮流持續發酵。

 

■OPEC月報: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只會輕微放緩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7/13 日公布 7 月石油需求報告顯示,該組織仍維持2023年對全球石油需求的樂觀預期、並上調2023年經濟成長預測,同時認為隨中國和印度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支撐石油需求,2024年的需求成長只會輕微放緩。

 

OPEC 在月報中表示,預估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每日增加 225萬,增幅為 2.2%,而2023年的增長為每日 244萬。

 

至於減產後的油市狀況,OPEC 在報告中表示,OPEC + 的先發制人的減產做法和產量限制替(全球)石油市場增加了相當大的穩定性,基於此,2023年呈現的堅實的石油市場基本面預計將延續到2024年。

 

■IEA與OPEC看法相左

 

值得一提的是,分別隸屬石油消費國的國際能源總署(IEA)與產油國 OPEC 兩方國際機構同日公布的報告中,表達出截然相反的觀點。

OPEC 預估,2024年全球石油消費量將每日增加 220 萬桶,達到每日 1.043 億桶。而 IEA 則認為2024年石油需求僅每日增加 110 萬桶,為 OPEC 預測的一半。

IEA 認為,汽車電動化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將限制石油消費成長。

 

二、中國經濟前景的一顰一笑,是左右國際油價的中期關鍵

 

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進口國。故中國成長步調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全世界石油的邊際價格。IEA 表示,中國將佔2023年需求增長的 70%。

 

■中國出口減少的衝擊

 

最近的調查顯示,全球工業活動大幅下滑,尤其中國和歐洲經濟活動擴張速度低迷,目前油價正受到此宏觀經濟焦慮的拖累。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的注意力還集中在利率上,預估美國央行將進一步升息,以應對居高不下的通膨。

 

■中國房地產業陷入困境,內需經濟亦令人擔憂

 

世界銀行把2024年中國經濟成長預測下修至 4.4%,成長率小於 4月原估的 4.8%,凸顯房地產市場危機對中國經濟前景的衝擊。

 

2010 年代末中國經濟年增率約 6% 至 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 年成長率放緩至 2.2%。2021 年成長率回升至 8.4%,但在嚴格疫情封控政策影響商業活動的情況下,2022 年成長率再次放慢至 3%。世界銀行把2024年中國經濟成長預測下修至 4.4%,意味著中國的成長率不會像疫情前那麼強勁。

 

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中國過去的成長,主要靠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催動,這導致企業和地方政府負債,理由是基建飽和造成回報遞減,而房子供應過剩導致房價下跌。」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 Aaditya Mattoo 指出,房地產行業對中國 GDP 的貢獻估計介於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包括周邊產業在內。

 

■中國經濟近期出現觸底現象?

 

中國海關總署10/13日公布,9月進出口總額為3.74兆元人民幣,規模創2023年內單月新高,並連續兩個月增長。

 

在世界經濟復甦勢頭不穩的大環境下,中國外貿能頂住壓力持續推動出口,加上內需動力也持續增強,使進出口運行趨勢將更加穩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內外交迫、令人嚴重擔憂之際,中國人行持續啓動寬鬆貨幣政策,以振興經濟。

寬鬆貨幣政策雖有時間遞延之慮,但近期中國經濟有觸底現象,中國內需擴張力度可能將持續支撐出口衰退。只要中國經濟出現觸底,那全球石油需求將可以樂觀展望。因為中國經濟的一顰一笑,將左右國際油價的漲跌。

 

三、俄羅斯與OPEC+減產,是左右國際油價的短期關鍵

 

除了高通膨持續打擊全球經濟前景外,全球最大油品消費國─中國經濟復甦緩慢,令全球石油需求不振、油價走跌。此迫使OPEC+必須靠加碼「減產」來支撐油價。

 

過度減產是一個真正的變數。我們最終可能會陷入一種情況:石油需求確實疲軟,但價格仍可能繼續走高,因為實質限制了供應的能力。

 

■俄羅斯與OPEC+同意削減石油出口至2023年12月底

 

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已達成協議,同意進一步削減石油出口至2023年底。

沙國與俄國是 OPEC + 最重要的兩大成員國。隨著沙國主動減產開始產生影響,該國的原油產量會低於俄羅斯。

 

因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減產導致供應趨緊,抵銷對中國需求放緩擔憂以及美國原油庫存上升,使國際油價觸及2023年來新高。

 

■沙國、俄羅斯如期延長減產至2023年底,國際油價為何不漲反跌?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的監督小組會議即將在10/4 日召開,但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先後發表聲明表示為維護市場穩定,兩國將繼續自願減產石油至2023年底。

 

然而此預期中利多、卻在美元走強等因素抵銷下,油價未漲反跌。

 

■俄羅斯與OPEC+若減產截止,油價空頭是否會捲土重來?

 

當前,儘管全球原油需求攀升、走向創紀錄的水準,布全球原油供給卻在收緊,促使布蘭特原油期貨自7月初每桶70美元左右,快速彈升至9/28日每桶97.69美元;但由於對經濟增長仍存在不確定性的擔憂,加上美國夏季出行高峰季接近尾聲、汽車工人罷工迫在眉睫、美國政府也可能再次關門等一系列因素,皆意味著需求存在問題,促近日油價走勢拉回。

 

在上述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如果沙國和俄羅斯提振油價的政策放鬆得太早,投機性空頭可能會捲土重來。

 

■俄國總統普丁已暗示:不要惹我,OPEC+減產措施將持續下去!

 

俄羅斯總統普丁10/11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俄羅斯能源周」會議上表示,將和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繼續合作,同時強烈暗示 OPEC + 的減產措施可能持續到2024年年底,甚至更久,此舉措幾乎一定會支撐油價。

上述言論是普丁迄今為止發出的最強烈的訊號。

 

■俄羅斯與OPEC+若再延長減產,將考驗全球央行升息抗通膨能力?

 

在矽谷銀行 (SVB) 倒閉、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緊急收購案掀起的全球動盪後,全球央行現在又要面對俄羅斯與OPEC+減產,造成油價上漲的衝擊。

減產帶來油價上漲,可能讓Fed的工作更困難些。

 

如果油價漲回每桶100 美元,高物價和對通膨預期的恐懼,可能促使 Fed 和 ECB 採取更強力的行動。因為,若油價在每桶回升到100美元,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可能會增加0.8個百分點,即使美國第4季的CPI年增率回升到 4.5%,令人擔憂。

 

四、「以巴戰爭」是否促使美國發生二度通膨嗎?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引爆雙方嚴重軍事衝突。

哈馬斯對以色列的突襲,讓不少人將其與 50年前的「贖罪日戰爭」相提並論。

當年衝突的連鎖反應,導致中東產油國減產、石油禁運、價格飆升和燃料短缺。

 

雖然目前以巴激戰,但尚無蔓延威脅原油供應的任何跡象,因此市場對哈馬斯的襲擊與以色列隨後的宣戰尚在觀望中。

 

■為啥「以巴戰爭」尚未推動國際油價「大怒神」?

 

回顧1973 年「贖罪日戰爭」導致幾個阿拉伯國家實施石油禁運,以此抗議美國支持以色列。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油價幾乎翻了兩番,甚至在衝突化解後仍保持在高點。

 

但目前油價尚未激烈波動,主因以色列、巴勒斯坦並不是主要石油生產國,故投資者關注的是「以巴戰爭」是否升級?

 

加上以巴戰事開打,起初原油大幅的上漲,黃金避險情緒也上升,但美國Fed馬上發表「鴿派」言論,使美元、美債殖利率回落,抵消了「以巴戰爭」的利空,因此未能持續推高油價。

 

假如伊朗未參戰,美國就不會對伊朗的原油出口採更嚴格限制,那對油價推升力道就有限。至少,美國目前為止尚未證實伊朗官方事先知曉該攻擊行動。

 

引述德國商銀數據,2023年夏季伊朗石油產量達310 萬桶 /日,而出口量估計恢復至 200 萬桶 /日左右。

目前,美國為抗通膨,對伊朗態度放軟,允許其石油產量接近 2018年前的水準。

 

另依荷蘭國際集團的分析報告亦指出,如果衝突僅限於以色列和哈馬斯,當前的風險溢價預計將緩慢下降,但若衝突升級,尤其倘若伊朗參與其中,則美國會對伊朗石油實施更強有力的制裁,令石油市場一路收緊至 2024年底。

 

未來,如果以巴戰爭僅侷限在以色列和加薩地帶,則國際油價不會發生大幅變化。因為巴勒斯坦在中東地區幾乎沒有真正的盟友,沙烏地阿拉伯關注的是國內經濟發展和長期利益最大化,埃及不支持哈瑪斯,敘利亞飽受內戰之苦,伊朗一如既往反以色列,但伊朗不太可能為了巴勒斯坦而承擔被以色列和美國報復的風險。

此外,如今美國已經成為主要產油國,基本可以滿足國內所有需求。

 

除非,「以巴戰爭」讓近期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下降。

EIA 表示,若沙烏地阿拉伯及其他 OPEC + 國家自願減產期限延長,那2024年全球原油供應成長將一直受限。

 

■無論伊朗是否涉入中東衝突,國際油價都不太可能升至100美元

 

花旗大宗商品策略全球主管莫爾斯 (Ed Morse) 表示:「如果戰爭不升級,油價上限是每桶 100美元,部分原因是從歐洲到中國再到美國等地區的經濟成長放緩或沒有成長。若油價大幅上漲超過每桶 100美元,我們可以預期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和科威特抑制的閒置產能將在市場上找到一席之地,故國際油價都不太可能升至100美元之上。」

 

■國際油價若仍持續在高檔盤旋,終將反映至美國通膨數據!

 

2022年創紀錄的油價加劇了 40年來最快的通貨膨脹,並促使拜登下令出售大量戰略儲備石油 (SPR) ,且有效壓制油價。

 

但數據顯示,9月美國汽油零售價曾回升到每加侖3.714美元,這是自2022年6月以來的最大漲幅,並回升至 2023年的最高價,這使聯準會抗擊通膨的努力複雜化。

 

目前,美國對進一步供應中斷的緩衝能力很弱,因為美國汽油庫存處於 2015年以來的最低季節性水位。

 

在9月油價上漲之際,農作物價格也正攀升,因為俄羅斯先前中止能讓烏克蘭穀物出口的重要協議,並對重要港口和設施進行攻擊。食品和能源價格若上漲,可能讓美國通膨降溫趨勢中止、甚至逆轉。此讓大力壓制通膨的Fed主席鮑爾、和尋求連任的拜登,都感到頭痛不已。

 

德意志銀行資深經濟學家 Brett Ryan說,長遠來看,美國一加侖汽油美上漲1美分,年化後的消費能力就會減少約 11.5億美元,這些錢可能花在其他商品和服務上。但如果油價繼續大幅上漲,將促使美國發生二度通膨,並拖累消費支出。

 

■油價持續上升,最終可能就會變成美股問題!

 

2022年 6月,包括波動的能源和食品價格在內的總體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達到 8.9%的高點,創 40年來新高。

 

由於2022年基期偏高,2023年物價的年增率正在下降。這也意味著,2023年9月油價上升,將使CPI年增率就不太可能進一步下降。

 

事實上,這可能會促使 Fed 重新採取市場未預期的行動。

而美股投資人顯然沒有考慮到 Fed 將面臨另一輪物價通膨上升,這可能需要將基準利率提高至 6%以上。

亦即,如果能源大宗商品繼續呈上升趨勢,市場對經濟預期的大規模重新定價似乎是無可避免的。

 

五、各機構對油價的預測莫衷一是!

 

美國Fed自2022年3月以來,以升息手段遏制通膨飆升,致全球經濟前景惡化嚴重打擊油市需求。尤其,美國聯準會激烈升息使美元匯率攀升,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在 2022年3月至今已經歷7年來最大年度漲幅,以美元計價的油價也相對受到貶低,並挫低到每桶70 美元左右。

 

但投資人預計 Fed的升息周期即將進入尾聲,使美元在強升後逐步走貶,成為推動油價反彈的契機;加上俄羅斯與OPEC+減產至12月底,供給面目前緊繃仍支撐油價表現;以及中國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提振市場情緒,此三大因素有利於油價走勢。WTI 原油 (西德州中質原油) 走勢轉強,從每桶70 美元左右一路飆漲,8 /9日 WTI 原油期貨價格上漲,收每桶 84.4 美元,為 WTI 原油自2022年11 /16 日以來最高收盤價。

 

近日在「以巴戰爭」因素推動下,石油等風險性資產之偏好度增加,因此國際油價再度上漲,後市值得關注!

 

基本上,目前外銀對2024年油價目標價大都在百美元以下。

 

■花旗估油價將由盛轉衰,2024年跌回74美元水準

 

油價Q3上漲 28%。但花旗分析師對後市轉為悲觀,預計布蘭特原油Q4均價為每桶 82美元,至2024年跌至 74 美元。

 

花旗估,隨著OPEC +以及俄羅斯截止2023年底的減產,油價上漲不可持續。

此外,中國、歐洲和美國石油需求下滑,為油價造成沈重壓力。

另外,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奈及利亞和委內瑞拉的石油日產量增幅,將保持在大約 100萬桶,而因預計油價第四季疲軟後,明年繼續下跌。

 

■UBS指出,OPEC+減產如沙烏地阿拉伯自願額外減產等降低石油庫存,可支撐油價,預估布蘭特原油近期價格將在90美元~100美元之間波動,年底目標為每桶95美元,並持續建議承擔風險的投資人可布多單。

 

■渣打銀行財管團隊認為,產油國組織及盟友供應緊張,預估未來三個月油價維持溫和看漲,西德州中級原油每桶價格落在90美元,未來12個月油價將回落至每桶75美元,但大陸經濟走向仍然是一個關鍵的搖擺因素。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展望,目前天然資源產業有四大利多,即全球原油需求穩健且OPEC+調節原油供應、美國有回補戰略儲備石油需求、地緣政治紛擾加劇供應風險、能源股具評價面優勢可望受惠資金輪動效應等。但未來仍須留意美歐經濟放緩,將衝擊原油需求前景。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已將每日130萬桶的原油減產延長至2023年底,美國銀行也預測,此舉將推動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2023年底前升破 100美元關口。

 

■高盛 (Goldman Sachs) 最近提高了其價格目標,預計在未來 12 個月內,油價將突破 100 美元。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 (RBC Capital) 預測人士最近指出,如果上漲動能持續,油價達到 100 美元已「觸手可及」。

 

■瑞穗證券列4大理由,預測原油將叩關100美元

 

瑞穗證券能源期貨執行董事 Robert Yawger 列出原油價格飆漲的 4大驅動因素:

1、沙烏地阿拉伯減產。

2、美國國內供應緊繃是一大警訊,庫欣庫存處於歷史低位的儲存量。

3、因煉油產品的巨額利潤所帶動。目前裂解價差很大,煉油廠對原油轉化為產品的需求就越大。 (裂解價差是原油價格和煉油產品之間的價差)

4、投機者蜂擁而入原油期貨市場。

 

尤其,進入冬季,供應緊繃激起的擔憂情緒可能持續推升油價,但這是否能成為長期上漲動能仍有待商榷,因為中國和歐洲是僅次美國的全球兩大石油消費國,其經濟遭遇挑戰,恐進一步削減原油需求。

 

■小摩:油價可能漲到120 美元,全球經濟成長恐陷入停滯

 

國際油價在過去2個月上漲3成,摩根大通策略師在報告中表示,其中約25%的變化歸因於石油需求高於預期,另外 75%的變化歸因於供應大幅削減,OPEC + 在過去一年中多次削減原油產量。

 

目前總經層面上,目前美國可能能夠避免經濟衰退,而中國發布的數據也表明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時期正在過去,都有利於油價上漲。市場供應吃緊也反映在燃油價格飆升上。摩根大通認為,如果原油供應仍面臨更大壓力,油價可能會飆升至三位數,來到每桶 120美元,相當於2023年下半年上漲 60%,但這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成長接近停滯。

 

■高油價推升通膨,將呼喚「停滯性通膨」逐步回歸

 

若油價飆升至每桶 100 美元的邊緣,以及通膨持續走高的擔憂,再次引發對停滯性通膨風險的擔憂,即陷入這種高通膨且低成長的狀態。

因為利率必須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偏高水平,此可能會招致「經濟衰退」到來。

 

停滯性通膨首次被定義是在 1970年代,當時石油危機導致物價長期上漲,但經濟成長急劇下降。

這個現象的特徵是成長緩慢、失業率高和通膨飆升。目前只缺少失業率高這個因素;但「經濟衰退」若到來,有人擔心不斷增加的裁員,可能意味著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

 

總之,油價飆升可能會使通膨持續走高,加劇停滯性通膨風險。

 

六、美國能源成本高漲成Fed降通膨的絆腳石,致利率居高不下、美元也不甘示弱!

 

■美國9月PPI年增2.2% 超預期

 

美國勞工部10/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增速超預期,主因是能源成本上升,而這也成為Fed在替通膨降溫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值得注意的是,9 月 PPI年升 2.2%,高於市場預期的 1.6% 與修正後前值 2.0%,創2023年 4月以來最大增幅,也是連續 3個月成長;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後,9月核心 PPI年升 2.7%,高於市場預期的 2.3%與修正後前值 2.5%。

 

按月來看,美國 9月PPI成長 0.5%,高於市場預期的 0.3%和前值的0.7%,連續 3個月成長;9月核心PPI 成長 0.3%,高於市場預期與前值的 0.2%。

 

彭博經濟學家 Eliza Winger 表示,9月PPI 加速成長後,油價的波動可能會在未來造成物加壓力。

 

■美9月CPI年升3.7% 超預期

 

美國勞工部10/14 日公布數據顯示, 9月CPI 年增 3.7%,略高於市場預期的 3.6%,不過與前值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CPI年增 4.1%,為近兩年來最慢增速,符合市場預期且低於前值 4.3%。

 

按月來看,9月CPI 成長 0.4%,高於市場預期的 0.3%,但低於前值 0.6%;核心CPI成長 0.3%,符合於市場預期與前值持平。

 

美國 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連續第二個月快速成長,主要是受到能源價格飆升推動,另外核心CPI 增速雖有放慢,但因住房通膨難退仍居高不下,該份報告強化聯準會 (Fed) 維持高利率好抑制通膨的意圖。

 

嘉信理財 (Charles Schwab) 英國董事總經理 Richard Flynn 認為,勞動力市場仍然強勁,這也是一個可能給物價帶來升溫壓力的因素。

Guggenheim Investments 美國經濟學家 Matt Bush 認為,第四季可能會看到美國經濟放緩的跡象,勞動力市場疲軟,這將減輕 Fed 再次升息的壓力。

 

Global X 投資長 Jon Maier 也表示,這份通膨報告似乎向 Fed 發出警告。由於住房等諸多因素沒有顯示出鬆動的跡象,Fed 面臨兩難境地。倘若這些通膨跡象持續或擴大,尤其是在零售銷售數據可能出現意外的情況下,Fed 可能被迫採取更嚴格的立場。另一方面,如果這些數據穩定在這些水準附近,考慮到最近債券殖利率的急劇上升,Fed 可能會保持暫停升息,從而為經濟提供一些喘息的空間。

 

彭博經濟學家 Anna Wong 和 Stuart Paul 表示,9月CPI 報告不會讓 Fed 認為利率已經足夠嚴格,再次升息的風險不可忽視,市場可能低估這風險。

 

■美國CPI超預期,致美元指數勁揚,單日升幅近7個月最大

 

受到能源價格飆升推動,及租金成本意外上漲,使美國 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增幅超出預期,市場預期Fed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高利率,美元指數10/12日致強彈,創下近七個月來最大單日升幅。

 

BMO Capital Markets 首席經濟學家 Douglas Porter 表示:「這充分表達了近期的觀點,即利率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直到 Fed 能夠真正戰勝通膨為止。讓通膨率回到 2% 並非易事。」

 

CIBC Capital Markets 北美外匯策略主管 Bipan Rai 說:「儘管情況膠著,聯準會仍可能再次升息,最可能的時間是在 12 月。」

 

美元強彈之際,主要貨幣全面走貶。

 

■「薪資通膨」將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個永遠風險

 

薪資處理公司 ADP 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森 (Nela Richardson) 表示,由於勞動市場的結構性變化,通膨在美國「永遠會是一個風險」。

 

2022年,隨著新冠疫情後主要經濟體的通膨失控,聯準會展開一系列升息,自 2022 年 3月起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範圍從 0.25%至 0.5% 提高 2023年7月升至22年高點 5.25-5.5%。

 

在此之前,過去 10年美國經濟成長是由低利率推動的,因為政策制訂者專注於在沒有通膨壓力的情況下消除經濟衰退。

這是一個建立在非常接近零利率的經濟基礎上,因為通貨膨脹率超低,持續 10年的經濟擴張並沒什麼問題。但現在通貨膨脹已經覺醒。

但以人口趨勢而言,勞動力短缺並沒有消失,而且缺口還在擴大;但由於美國人口老化、加上反移民政策,勞動市場發生了結構性失衡,因此這意味著「薪資通膨」未來將是一個風險,它將支撐通膨,因此無法回到接近零的最低利率,將難以支撐債臺高築的美國經濟。

 

七、美國戰略儲油 (SPR) 找不到低點回補,形成國際油價有效支撐?

 

■OPEC預測:原油需求至2045年將增至每天1.1億桶

 

OPEC 秘書長蓋斯 (Haitham Al Ghais) 在6/26 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首屆亞洲能源會議上致辭時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石油是不可替代的。」

 

蓋斯表示:「在我們的全球展望中,預計到 2045 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至每天 1.1 億桶。」屆時石油仍將占能源結構的 29% 左右。

蓋斯預測,從現在到 2030 年,隨著全球經濟持續擴張,全球將有另外 50 萬人遷移到城市。因此,世界將需要更多的石油,而不是更少。

他補充說,石油業投資不足只會挑戰當前能源系統的運作,並導致「能源亂象」。

 

■OPEC月報:2023年Q4石油缺口將寫紀錄新高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在10/12日公布月報顯示,儘管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減產持續到2023年年底,但仍認為需求成長強勁,預估第四季石油缺口紀錄可能創下紀錄新高,同時維持2023、2024兩年需求增速不變。

 

OPEC 在報告中指出,由於石油需求強勁,2023年第四季石油缺口將寫紀錄新高,預料全球石油庫存在Q4每日減少 300萬桶,為 30年來最大的庫存減少。

與此同時,OPEC 還預估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將保持在每日 244萬桶、2024年則是每日 255萬桶。

 

另外,OPEC 在報告中也表示,在中國經濟持續改善的情況下,預料2024年全球經濟穩健成長將進一步推動石油消費。

 

■IEA、OPEC 月報大相逕庭

 

有趣的是,OPEC預測與國際能源署 (IEA) 的預測相矛盾。

IEA 預測年需求增幅將從 2023年的每天 240萬桶降至 2028年的40萬桶。

 

IEA 月報認為,油價上漲破壞需求,而油價回落證明這一情況,因此繼續下調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期。IEA 把對2024年需求成長預測從之前的每日 100萬桶下調至每日 88萬桶,同時上調今年需求預測,從先前的每日 200萬桶上修至每日 230萬桶。此和產油國的 OPEC 發布報告顯示截然不同的觀點。

 

■美國政府2/14日宣布出售戰略石油儲備 (SPR) ,以抗衡OPEC+的減產

 

美國能源部2/14日發布「出售通知」,以履行其對國會的義務,即2023年從 SPR 出售 2600萬桶原油,為 2015年兩黨預算法案和美國地面交通法修正案的一部分。根據能源部,石油的交付時間為 4 /1日至 6 /30日。

 

由於出售戰略石油儲備 (SPR),目前美國戰略石油儲備 (SPR) 處於幾十年來最低水準,若未來美國能源部回購2.2億桶石油,反而

可望推升油價。美國拜登總統2022年表示,當原油價格回落到每桶 67-72 美元範圍或更低時,政府將考慮購買石油,但2023年中油價已來到此範圍,拜登不回補。此讓OPEC+不滿!

 

■美國一旦啓動填補戰略儲油,將形成國際油價有效支撐?

 

拜登政府2022年為抗通膨,實施史上最大規模的 SPR出售,共賣出2.2億桶,以引導汽油價格回落,幫助通膨降溫。目前SPR正處在 1983年以來最低。

 

美國能源部5/15日表示,8月將購買 300萬桶原油,以填補戰略石油儲備 (SPR)。雖然這波購買規模相對小,卻代表美國回補戰原油略儲備已開始要啓動。

且該買進石油的舉措也可能是為了安撫沙烏地阿拉伯,因為先前在銀行擠兌恐慌時,美國未能趁油價下滑而回填 SPR,這點顯然令沙國十分不滿。

 

儘管美國能源部宣布計劃購買300 萬桶原油以回填國家戰略石油儲備 (SPR),因屬杯水車薪,故當油價漲幅不大。然若美國能源部加速回填速度,就能對油價產生推波助瀾效應。

 

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其他產油國 (OPEC+) 一直在通過減產來提振油價,未來,由於美國戰略儲油 (SPR) 回補,石油需求大幅增加。

 

目前 SPR正處於40年低點,白宮必須儘早回補2.2億桶SPR,這點大家早就心知肚明。

那麼拜登何時會回補2.2億桶石油儲備 (SPR)?

若俄羅斯與OPEC+在2024年持續減產,那麼拜登是否被軋空、被逼高價回補石油儲備 (SPR)?

若OPEC+ 擴大減產力度,而全球或中國景氣未陷入衰退,那麼沙烏地阿拉伯的「減產」將可能軋空拜登、逼拜登回補石油儲備 (SPR) !

 

八、跋尾—看不懂,就跟著股神巴菲特走!

 

中國經濟近期出現觸底現象?

俄國總統普丁已暗示:OPEC+減產措施將持續下去?

以巴戰爭或對國際油價帶來供給短缺的衝擊?

而美國戰略儲油 (SPR) 尚須完成回補呢?

在這些因素交互作用下,吾人認為,未來一年,國際油價可能先上後下,在每桶100至70美元間,築底一個大箱形走勢,以滿足各方需求!

 

■世局太亂,OPEC原油需求展望與IEA看法截然不同!

 

國際能源總署 (IEA) 在9月表示,世界現在正處於化石燃料時代「終結的開始」。

IEA 執行董事比羅爾 (Fatih Birol) 在《金融時報》發表的一篇專欄文章中首次表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將在 2030年之前達到峰值,隨著氣候政策的生效,化石燃料消耗預計將下降。

 

但OPEC 在10/9日調升全球石油需求的中長期預測。

OPEC 在《2023 年世界石油展望》中表示,預計到 2045年全球需求將達到每天 1.16億桶。中期來看,2028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達到每天1.102億桶的水平,較 2022年的水平躍升 1060萬桶。

OPEC表示,即使再生能源技術迅速擴張,如果要滿足此需求的成長趨勢,原油產業也需要高達 14兆美元的投資,即平均每年約 6100億美元的投資。

 

OPEC 和 IEA 都是能源業的重要組織,但目前針對石油需求高峰有不同看法,可能會導致能源和經濟混亂。未來石油是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呢?

 

■短中期來看,摩根大通預測能源「超級周期」回歸!

 

摩根大通分析師 Christyan Malek 在9/22日發布研究報告,將整個全球能源行業上調至增持評級,並警告近期油價飆升可能會使布蘭特原油價格,在 2026年之前漲至高達每桶 150美元。

 

他這一預測基於諸如短中期的產能衝擊、能源「超級周期」以及正在進行的綠色轉型等因素。

 

短期的油價上漲是由於 OPEC的減產和需求增加引起的供不應求,引發了通貨膨脹和高利率持續升高的擔憂。

而能源價格的上漲已經對消費者價格產生影響,8月份 CPI上漲 0.6%,是2023年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勢,而9月份 CPI亦居高不下。

 

中期則有鑑於石油業投資逐漸枯竭,光是綠色能源難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Malek 預計,2024年布蘭特原油價格將在 90美元至110美元之間。

摩根大通預計,到 2025年全球供應失衡可能來到每日110萬桶的短缺,2025年布蘭特原油價格將在100美元至120美元之間。

並預言油價2026年之前漲至150美元,預言到2030 年,缺口擴大到每日710萬桶。

 

Malek 說:「繫好安全帶。這將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超級周期。」

他解釋說,「對新石油生產的投資減少,加上 OPEC 和其他主要產油國的減產,將導致未來幾年原油價格上漲。」

 

整體而言,摩根大通認為,全球石油市場已從風險折價轉變為風險溢價,而風險從需求端轉向供應端。

 

■長期來看:向「潔淨能源」轉型加速,全球原油需求在2030年前將達頂點!

 

國際能源署(IEA)在6/14日公布 2023年年中報告顯示,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在未來幾年將放緩到幾乎停止,因為由能源危機引發的價格飆升和極端氣候問題令全球經濟體加速了向「潔淨能源」轉型。

 

隨著電動車、能源效率和其他綠能科技的進步,向潔淨能源經濟轉型正在加快步伐,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本世紀末達到峰值。

 

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的數據,全球石油需求成長將在未來幾年逐漸停止,並在 2030年前達到頂峰;而在供應方面, IEA 估計,到 2028年,全球供應能力將增加590萬桶/日,達到 1.11 億桶,而這將產生410萬桶/日的閒置產能緩衝,主要集中在 OPEC 重量級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

 

長期來看,由於電動汽車崛起使石油需求下降,但也促使石油廠商不願再投資探勘油源及投資煉油設施,而減少石油供給,形成買賣雙方的恐怖平衡。

 

■中長期若看不懂,跟著股神「巴菲特」一起進出能源股!

 

《MarketWatch》專欄作家 Michael Brush在7/28 日表示,建議投資人跟著股神「巴菲特」一起加碼能源股。

Argus Research 旗下出版物 Vickers Weekly Insider 稱,7月初,能源板塊的企業內部人士買入與賣出的比例最高,過去幾個月巴菲特和能源企業內部人士都持續買入能源股。例如「股神」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持續買入德州太平洋土地公司 (TPL-US)、西方石油 (OXY-US) 和提供水力壓裂服務ProFrac Holding (ACDC-US)。

 

Brush 指出,目前能源股很便宜、值得買入,許多能源股的交易價格比其過去五年平均本益比低 30%至80%,能源板塊持續在歷史低位區間交易。

Brush 還預測,能源股將走高的兩大利多因素,第一是能源價格上漲。

第二是可再生能源大幅增長、過剩,可能會消失。

 

■【地緣政治風險】是短期影響國際油價最重要變數!

 

就在俄烏戰爭持續下,10/7日中東卻又爆發了另一場以巴大戰。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10/7日對以色列南部發動突襲。而以色列調集40萬大軍,準備對加薩走廊進行「反人類罪」殲滅,平民何辜呢?

 

但是,2024年拜登還想連任。因此:

  • 美國福特號航母打擊群立馬出動,應可控制死亡人數,市場預計以巴衝突暫時不會影響中東原油供應下,國際油價先漲後跌。
  • 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外界擔心伊朗將會介入,美國立馬表態,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德黑蘭與襲擊有關。並警告伊朗不要捲入以色列危機、擴大衝突。
  • 以巴衝突後,美國Fed馬上發表「鴿派」言論,使美元、美債殖利率回落,抵消了「以巴戰爭」的利空,因此國際油價未能持續推高。

 

總之,拜登還想連任,不會讓以巴惡戰變成「黑天鵝」事件,毀掉美國經濟。

美國應會控制死亡人數在雙方可接受程度,政治呀!政治!

 

但若以巴衝突時間拉長、衝突的範圍再擴大,仍可能對國際油價、全球經濟造成傷害。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