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出手打通膨

拜登出手打通膨

2home.co  楊惟婷

 

品味形成這波「成本推升型通膨」的主因,包括:

1、高油價墊高成本的問題

各國卻因降低碳排放量的壓力,大幅限制化石能源供給,使短期能源供應出現很大的缺口。此高油價推升物流成本,使通膨加劇!

 

2、供應鏈中斷墊高成本的問題

由於全球經濟復甦,報復性消費推升需求;而供應鏈塞港問題仍在持續,貨櫃運輸成本大增5至8倍。

 

3、勞動力不足墊高成本的問題

另外,美國勞動力市場已產生結構性失業。勞動力市場緊俏暫時無解,並演變成美國企業面臨最困擾的經營風險。原因包括:資產大幅增值,超過300萬美國嬰兒潮世代民眾提前退休;其他因疫情失業而被自動化取代工作的人,也是被迫提前退休。

 

成本墊高層層疊疊,拜登的藍色多惱河將如何找到出海口?
我們還會不會回到以前的世界?

但問你何時曾看見,這世界曾為了人們改變?

有了夢寐以求的容顏,是否就算是擁有春天?

 

一、拜登呼籲各國釋放戰備儲油,石油供應將增加?

 

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在疫後同步重啟,需求推升10月油價觸及7年來最高價。拜登出手打通膨,自然槍打高油價。

 

據國際能源署 (IEA) 11/16日發布的每月報告,認為美國石油生產商將佔今年年底和明年新增供應的主要份額。因為,OPEC+表示,石油可能在明年第一季供應過剩,現階段OPEC+不願多增產。

 

與此同時,傳出拜登政府與多國(大陸、印度和日本)協商,共同釋出戰略石油儲備 (SPR),特別是大陸,拜習視訊會議上就提出釋放儲備的議題。

 

事實上,市場過去2週已經看到美國大量釋放,針對截至11 /12日的一週,EIA 報告顯示,SPR 石油庫存為6.061億桶,較前一週減少330萬美元。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 (EIA) 的現狀報告,美國原油期貨的主要交割地庫欣地區原油庫存增加 21.6 萬桶,這是此地庫存連降5周後,首次庫存增加。

 

拜登政府正使出渾身解數,全力壓抑油價,11/17日美國油價跌至1個月以來的最低點,供應可能增加的猜測正籠罩市場?

 

不過,拜登想要各國釋放戰備儲油,以增加石油供應,恐怕是鬼使神差?
荷蘭銀行資深能源經濟學家 Hans van Cleef 也表示,戰備儲油的釋放,對供應的實際貢獻非常有限,油價應該仍受益於庫存緊繃和需求增加。目前油價處於區間震盪,仍需等待其他觸發因素。拜登政府若未能進行更大規模的釋放,恐怕會適得其反,使未來的石油變得更加昂貴。最後只能寄望與伊朗的撒旦交易?下流的正義是否沒有底線?

 

二、美國抨擊三大航運聯盟壟斷市場,壓抑運價!

 

11/18日美國白宮稱,全球海運聯盟為三分天下的局面,2M聯盟、OCEAN Alliance聯盟和 THE Alliance 的全球航運市占率高達 80%左右,以及 95%東西方航線與跨太平洋貨櫃航運市場。並懷疑全球三大航運聯盟壟斷市場,要求聯邦海事委員會 (FMC) 動用所有工具,以確保航運業的自由和公平競爭,FMC 隨後展開改進措施。

白宮抨擊全球三大航運聯盟在進、出口方面壟斷市場,致航運缺乏競爭使美企只能接受這三大航運聯盟的擺布。

 

拜登已簽署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海事委員會 (FMC) 打擊扼殺競爭、定價激漲的海運整合模式,禁止航運公司向進出口商收取不公平費用。
並要求主管機關採取更多措施,包括要求 FMC應該考慮動用其他所有的工具,要求美國司法部向 FMC提供專業與支援,還敦促國會擴大 FMC的 3000萬美元年度預算來強化 FMC的監督。

 

美國政府除恐嚇、施壓航運商,也持續採取許多措施來嘗試緩解港口和內陸倉庫的貨櫃緊縮問題,因這些因素皆導致零售商和出口商的成本在2021年呈現螺旋式上升。

 

由於塞港,零售商需要為停留在碼頭上貨櫃付費。而如果三大聯盟決定不接受產品出口,農業出口商將無法履行合約,易受腐農產品可能直接作廢。

 

然而,航運諮詢機構 Vespucci Maritime 執行長 Lars Jensen 11/18日抨擊白宮的統計數據不實:「當局觀點建立在過時的資訊上時,這是有問題、具有誤導性。三大聯盟壟斷跨太平洋航線 95% 的市場是不正確的,2021 年非聯盟運營商的市占率早已升到 30%。」

 

世界航運委員會 (World Shipping) 2021年 7 月也辯稱,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鐵路和卡車運輸能力不足,倉庫已滿,這不是任何特定供應鏈參與者的錯。供應鏈根本無法有效應對這種極端需求激增,從而導致整個供應鏈出現延遲、中斷和產能短缺,最重要的事實是,只要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大量進口需求繼續存在,挑戰就會繼續存在。

 

但是,這個世界是強權說了算,美國自己沒有航運商,FMC當然可以含血噴人,嗆別人壟斷市場,意思是美國沒有壟斷的市場,別人不准壟斷,意思是航商的運價天花板已板板上釘!

 

另9月以來,由於大陸抗澳煤鐵、加上現在綠巨人嗆聲,害得11月散裝船也大船、小船皆落海!

■11月散裝船需求惡化,海岬型及巴拿馬型運價合計大減逾 4600美元,拖累波羅的海綜合指數 (BDI) 11/15日下挫至 2591點,並來到5個月低點。

 

■海岬型船運價指數 (BCI) 在10 /7日衝上10485點,刷新13年以來高點,此後因大陸能耗雙控壓抑鐵礦砂及煤炭需求之下一路回落,至今該指數已腰斬,一個月跌幅達 64%,原本樂觀的散貨船市場修正過度。目前下跌至3383點;平均日租金減少至 28059美元。

 

■巴拿馬極限型運費指數 (BPI) 下跌至2675點;平均日租金下降至24072美元。

 

■超輕便極限型運費指數 (BSI) 則逆勢小漲至2263點。

 

所以,年底前整體散裝市場的需求充滿了挑戰,除非大陸大量採購美國農糧產品,才可能改變目前散裝船市場的供需平衡。

 

三、美國創近31年最快通膨,出現美元、黃金同步上揚異象

 

美國10月CPI年增 6.2%,高於市場預期的5.9%,並創下1990年11月以來最大增幅。

 

由於美國10月零售銷售寫下七個月來最大增幅,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走勢的ICE美元指數 (DXY) 11/16日直逼96,美元指數升至16個月新高,顯示物價上漲未打擊消費者採購意願,此也讓投資人揣測聯準會 (Fed) 可能因此提前升息。

 

值得留意的,是ICE 美元指數上升至95之上,通常美元走強會構成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壓力,壓抑黃金價格上升。

然而,黃金一向是通膨對沖工具,所以在通膨數據公布後,黃金價格已大幅上升。11/10日,黃金期貨價格收登 6月以來最高點,因數據顯示,美國通膨率創下 30多年來最高水準,令黃金價連續第五日收高。

 

這波儘管美元指數上升,但Fed忽視通膨趨勢,迫使投資人必須採取避險措施來控制通膨步伐,這對具有避險特質的黃金提供支撐力,形成美元、黃金同步上揚異象,顯示市場避險需求快速抬頭。。

 

據世界黃金協會 (WGC) 全球研究主管 Juan Carlos Artigas 表示,「工資大幅上漲和供應鏈中斷,尤其是與運輸產業相關的供應鏈中斷,一直支撐通膨上升。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高通膨持續下去的風險很大,因為這是後疫情期貨幣和財務政策實施後連鎖效應中的副作用。這反過來應可支撐黃金的避險投資需求。」

 

DailyFX 分析師 Warren Venketas 表示,在2021年大部分時間,黃金一直是不顯眼的小角色,不過目前重新展放光芒,朝2020年創下的紀錄高點2000美元上方回升。Venketas 表示,通膨是個大問題,如果通膨預期跑贏殖利率,那麼黃金年終反彈就可能樂觀發生。而通膨若比預期更熱、更持久的,將有助於推動黃金價格上揚。

 

Venketas 指出,黃金價格表現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是比特幣。人們一直湧向加密貨幣,將其作為一種潛在的通膨對沖手段,這削弱了黃金的吸引力。

但而美元強勢之際,加密貨幣欲振乏力,比特幣跌破6萬美元,是11 /1日迄今首度回落到這一個整數關卡之下。若通膨愈持續,金價上漲的幅度就愈大。因為從歷史上看,相對於比特幣偏向短期表現,通膨更持久時,金價更具長期保值力。

 

四、聯準會正式縮減購債,為何股市不跌反漲?

 

■鮑爾對升息保持耐心,讓市場安心

 

11/3日眾所矚目的美國Fed貨幣決策公布,將從11月開始縮減購債、從量化寬鬆 (QE) 退場,但他對何時升息、進入利率政策「正常化」的階段,仍三緘其口。而聲明仍保留暫時性通膨字眼,並強調高通膨將被證明是暫時的,代表 Fed不急於升息,投資人獲利了結、使美元下滑。

 

再從美國通貨膨脹率與聯準會過往升息經驗,或是此次聯準會主席的談話內容來看,明年啟動升息機率非常低(債券市場預期過分激進),未來一年美國實質利率將繼續低於 – 2%,有利美國股市表現。

 

從前次美國聯準會縮減購債經驗來看,縮減購債到停止購債期間,影子利率會繼續下降,等到購債接近停止後才開始回升。

待影子利率回升至與聯邦基金有效利率一樣時,才會開始升息(目前兩者缺口高達 – 1.9%,明年升息機率非常低)。

根據預估,未來一年美國影子利率將回升至 – 1.2%,美國通貨膨脹率為 3.5%、實質利率為 – 4.7%。

從 1955 年以來,當美國實質利率低於 – 2% 買進美國股市,未來一年平均報酬率為 10.9%,暗示美國股市仍處於有利環境中。

 

■若布蘭納德為下屆Fed主席,美股美債將何去何從?

 

美國Fed主席鮑爾的四年任期將於2022年2月屆滿,外傳拜登現在考慮2個Fed新任主席人選,包括現任主席鮑爾和Fed 理事布蘭納德,拜登下週一前會宣布結果。外界關注若鮑爾或布蘭納德成為下屆 Fed主席,會對美股、美債造成何種影響?

 

共和黨籍的鮑爾現年 68 歲,曾任私募股權基金主管,2011 年獲時任總統的歐巴馬提名出任 Fed 理事,2017 年由前總統川普 任命執掌聯準會。

民主黨籍的布蘭納德現年 59 歲,曾於歐巴馬政府時期曾任職財政部,2014 年開始擔任 Fed 理事。

 

外界認為,新冠疫情、供應鏈限制、缺工和高通膨持續影響全球經濟之際,在經濟依然脆弱的情況下,為了延續 Fed 政策的連貫性,由共和黨籍的現任主席鮑爾續任將會是安全牌,而且民主黨員不少人對他的表現給予肯定。

 

Mills 說:「我就政治角度支持鮑爾連任,若拜登提名布蘭納德,拜登將承擔貨幣政策帶來的任何負面後果。」

 

鮑爾擁有的最大資產是市場信任,以及儘管面臨相當大的政治壓力,就過往記錄來看,鮑爾仍能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此讓市場安心。

而市場認為布蘭納德偏向鴿派一些。但如果是布蘭納德被提名,市場可能會認為她更偏向鴿派,市場可能預期未來 Fed升息將會更加緩慢。

所以,無論誰出任下屆 Fed 主席都不會對股市造成太大反應。

 

另Fed 決策層也正面臨大洗牌,目前拜登除了思考 Fed 新任主席人選外,還有3席 Fed 理事空缺有待拜登提名,包括懸缺已久的銀行監管副主席、金融穩定委員會 (FSB) 主席職位,以及 Fed 副主席人選。

 

五、葉倫:美國在12/15日將達到舉債上限

 

美國財長葉倫11/16 日向國會議員表示,預料在財政部非常規措施的支持下,美國將在 12 /15 日達到舉債上限,在12 /15日之後,財政部可能沒有足夠的剩餘資源維持聯邦政府運作。值此之時,國會必須決定提高還是凍結舉債上限?

 

如果美國國會無法在葉倫預測的時間點前決定凍結或提高舉債上限,美國將陷入首次債務違約。葉倫已多次警告,違約將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危害美元作為全球準備貨幣的地位。

 

玩弄全球投資人後,目前在兩院擁有些微優勢的民主黨,很可能必須再次提高舉債上限。

 

■美眾院通過1.75兆美元「重建美好」法案,民主黨拚聖誕節前過關

 

美國眾議院10/5日晚間通過1兆美元兩黨基建法案,總計1兆美元的基建案將斥資1100億美元用於公路、橋樑等重大專案,660 億美元用於客運、鐵路,390億美元用於公共運輸,而650億美元用於網路建設。

白宮認為,基建法案通過有助於使商品運輸效率,因為供應鏈障礙導致美國消費者物價上揚。

 

至於 1.75兆美元「重建美好」預算案將撥款500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主要包含綠能等範疇的稅收減免;其餘將聚焦於兒童、醫療照護,其中包含幼兒園普及化、延長疫情時期醫療法案補貼、限制兒童保育非用、提供一個月的帶薪育嬰假等舉措。

「重建美好」法案旨在減輕兒童照護負擔,將把兒童稅負抵減延長實施一年、提供育兒補助給雙薪家庭的家長、為所有家庭提供免費學前班 (pre-K,幼兒園前教育)。

此外,還將加速綠能轉型、擴大醫保、大幅降低胰島素等處方箋藥物的價格、提高州和地方稅(SALT)減免。

 

美國眾議院在11/19 日表決通過總統拜登的 1.75 兆美元社福和氣候支出法案,為美國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支出法案。眾議院最終以 220 票對 213 票結果通過名為「重建美好法」(Build Back Better Act,BBB) 的 1.75 兆社會支出法案,之後將提交給參議院審議,並預料未來幾周內可能會進行修訂,再送回眾議院進行最終表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表示,目標是讓參議院在聖誕節前通過該法案。

 

稅收方面,將實施新的15%的企業最低稅,對超過 1,000萬美元的個人收入額外徵收 5%的附加稅,對收入超過 2,500萬美元的個人再徵 3%的稅。此外對餘額高的個人退休帳戶、股票回購和尼古丁課稅。

 

六、美國遇上1990年以來最大通膨巨獸,為何還在創新高?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攀升,10月年增率衝高至6.2%,通膨創下30年來新高!

 

數據公布後,總統拜登(Joe Biden)坦承通膨風險,並將設法平抑物價。
拜登說,「從一加侖汽油到一條麵包,一切都在漲價,這令人擔憂,就算薪水增加也一樣;扭轉這一趨勢是我當前的首要任務。」
拜登也說,自己力推的一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將有助於改善運輸設施,化解供應鏈瓶頸問題。

 

■美國已遇上1990年以來最大通膨巨獸,但更讓人搞不懂的是,股市為何還在創新高?

 

《富比世》(Forbes)雜誌解釋通膨原因:
1、基數效應(Base Effect,指上一時期因某些因素導致經濟數據偏低)可能是價格飆漲的最直觀原因。
因2020年,為了遏制新冠病毒傳播,各州政府祭出封鎖政策,導致物價大幅下跌。隨著疫苗廣泛施打,生活、支出開始恢復,與去年同期的比較必顯異常。

不過,基數效應理應逐漸消失、收歛,但通膨率還在飆升,這讓專家擔心,此刻通膨壓力已超出基數效應可解釋的範圍。

 

2、供應鏈瓶頸不斷推高通膨。
以汽車為例,2020年因疫情沒有買車的民眾,在解封後瘋狂購車,但晶片荒、零件供應中斷雪上加霜,且租車公司是二手車主要來源,但在疫情時減少存貨,新車、二手車都供不應求。

市調機構J.D. Power表示,美國新車價格在9月達到新高4.28萬美元(約新台幣119.3萬),平均價格比去年漲了19%。《今日美國》(USA Today)指出,汽車價格上漲,是造成通膨的一大原因。

 

3、勞動力短缺,導致工資上漲、成本增加。
疫情期間,許多美國人被迫失業,同時因政府的大撒幣紓困補助,掀起「大離職潮」。但拜登祭出刺激措施後,經濟快速復甦,員工招聘速度慢,惡化了供不應求的市場,今年的勞動力參與率比大流行前低了1.7個百分點。

 

《今日美國》報導,工廠、倉庫、港口工人短缺尤其嚴重。全球塞港問題難解,現在從大陸租用一個貨櫃,成本已暴增10倍至2萬美元。《紐約時報》指出,業者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美國官員擔心,這會引發薪資與物價盤旋上升(wage-price spiral,指物價上漲導致薪資增加,薪資上升再推升物價,如此反覆進行)。

 

強勁的需求、勞動力短缺、供應鏈瓶頸、新冠病毒等因素交錯影響,推高商品、服務的成本。不過,美國前勞工部長賴希(Robert Reich)在《衛報》刊登文章,指出高通膨更深層的結構性原因:美國市場缺乏競爭,企業巨頭以通膨為藉口拉抬價格,賺取更多利潤。

2021年4月,消費日用品大廠寶潔(Procter & Gamble)對尿布、衛生紙等必需消費品漲價,理由是原料成本、運輸費用上升,另一家護理用品巨頭——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也緊接宣布漲價。截至9月的季度中,寶潔大撈了一筆,淨利率高達24.7%。

 

■只有美國聯準會更激進時,投資人可能才會怕

 

不過,通膨率即便創新高,投資人卻似乎不以為然。通膨數據公布後,美股三大指數短暫下跌,但仍在歷史高點附近徘徊。

 

投資網站Investopedia指出,聯準會政策變得越來越透明,不斷釋出縮減QE(貨幣寬鬆政策)訊號,市場投資人因此反應平淡、不覺恐慌。

 

財經網站《MarketWatch》指出,除非聯準會開始暗示要加速縮減購債或提早升息,否則股市將繼續受到支撐。

 

此外,在此期間,科技股反彈引領市場走高,最新公布的第3季財報表現優異,考量到科技股權重較高,預期相對樂觀。

 

■高盛CEO:市場貪婪之心已勝過恐懼,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

 

高盛執行長索羅門表示,全球金融市場的貪婪之心已勝過恐懼,就他過去40年的職涯經驗來看,這樣的時期不會長久。

 

在各國祭出大規模刺激的推動下,全球股市在疫情期間大幅飆升,同時也刺激華爾街投資銀行的獲利。不過,隨著經濟復甦持續展開,人們越來越擔心,通膨加劇恐打壓經濟復甦力道,各國央行也可能被迫以升息作為回應。

索羅門表示,利率可能會上升,且利率上升這件事本身就會削弱部分市場的繁榮景況。

 

■花王、聯亞事件翻版 聯穎遭誤認第三代半導體股股價直奔漲停

 

台股又回到18000點歷史高檔區,搭上電動車、元宇宙、低軌衛星瘋潮,大盤樂不可支,第三代半導體股狂噴不能自己。

 

聯電 (2303-TW) 旗下聯穎光電第三代半導體也布局有成,第三季獲利較第二季大增5倍,後市可期,但公司目前尚未掛牌,投資人疑將傳輸線廠聯穎科技 (3550-TW) 誤認為聯穎光電,聯穎1/15日起股價連噴漲停;為繼花王 (8906-TW)、聯亞(3081-TW) 後,再一家因名稱相近導致投資人誤認的股票。

 

多頭瘋狂之時,總會屢屢傳出因公司名稱相近,導致投資人錯買股票的案例,去年印刷股花王 (8906-TW) 就疑似被誤認為醫藥衛生日常用品花王,石英元件廠安碁 (6174-TW) 也曾被誤認為資安服務廠安碁資訊 (6690-TW),光通訊廠聯亞 (3081-TW) 則遭誤認為聯亞生技。請記得,多頭總在充滿希望中毀滅!

 

■企業內部人正瘋狂拋售,為美股大跌做好準備

 

在華爾街散戶大灑幣購買股票一年之後,企業內部人卻正在瘋狂拋售,為股市大跌預做準備。

 

True Contrarian 博客和時事通訊的首席執行長 Steven Jon Kaplan 近日受訪時表示,人們真的低估了他們所承擔的風險程度,因為現在特別是真正的大型股比從前估值更高,下行的風險非常高。

 

Kaplan 指出,2021年是不尋常的一年,買盤資金流入是50年來前所未見的,支撐市值最大和最強的企業股票不斷上漲,其餘則呈現盤整狀況。Kaplan 預測 2022 年那些飛速上漲的股票將大幅下跌,並可能讓缺乏經驗的韭菜們感到恐慌,那些任何年齡在 30 歲或以下的散戶,距離上次熊市時,那些人都還在念高中甚至國中,所以他們甚至沒有機會瞭解投資熊市是什麼感覺。

 

Kaplan 也提到,企業內部人交易量創歷史新高,這意味著企業高層們,那些世界上最有經驗的投資者,在某些情況下幾乎全年都在拋售其累積數十年來的持股。嘉信理財董事長今年全年都在拋售、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出脫持股變現,特斯拉今年迄今卻還漲超過 54%。蘋果負責人出售數十億美元,Meta 和亞馬遜內部人也在大舉拋售。

 

Kaplan 強調,歷史告訴我們,當最有經驗的人和最沒有經驗的人意見有很大差異時,最有經驗的人總是贏家,而內部人士總在關鍵時刻買入,例如2009年3 月(金融風暴) ,且總在關鍵時刻賣出。

 

七、跋尾—大人不用猜測,小孩才做猜測?

 

民主只是一群驢在演戲,說穿了,為了拯救拜登總統低落的民調,2022年是美國期中選舉年,若民主黨選輸,將立馬使拜登立刻跛腳,而川普可能又將復出了,這是大家都不樂見的事。大陸在權宜之下,可能會配合拜登演幾場戲給選民看!

 

因此,習拜會後為減少中美衝突,中美關係可能會互釋善意。習拜會後,美國也可望逐步調降川普時代加徵中國的產品關稅,財長葉倫已對媒體釋出這個風向球。而大陸也可望逐步提高農糧採購,此將有利航運業。

 

另外,美國當前最大民怨是高漲的物價,10月CPI 6.2%,創31年來最大漲幅,美國民眾面臨物價上漲與物資短缺已覆蓋各個領域,從大到汽車、房屋,小到牛奶、雞蛋,無一例外都受到通膨的影響。

 

美國難以控制的通膨其實是因果循環,拜登政府在新冠疫情衝擊美國之後,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與民眾消費,先後祭出多項給民眾紓困金的財政刺激措施,共計6兆美元。再加計已通過 1兆美元基礎建設及尚未通過的 1.75兆美元社會支出法案。拜登上台兩年就直升機撒錢9兆美元,雖然刺激消費需求,但也同時拉動通膨。

 

加上供應鏈惡化,很多人拿到紓困金、股票大漲後就不工作,8月底有4,300萬人離職,創下20年新高,使得第三季餐飲等服務業平均薪資年增8%,也創 20年新高。目前全美國仍有超過1,000萬個工作空缺,進一步加重供應鏈壓力,因此可以理解來自各個國家的貨櫃輪被堵在美國各大港口,因為缺少足夠的工人及交通運輸工具,導致供應不足,當然拉升物價。

 

於是拜登迫在眉睫,在明年期中選舉前必須控管通膨。拜登若調降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戰的對中懲罰性關稅,這不但會激勵美國股市的信心,並且減輕美國民眾的消費支出壓力。因為,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一年減少千億美元中美貿易,進而影響大陸4,000億美元輸往美國的產品,估計增加美國民眾一年500億美元的支出,這是美國物價上漲的主因之一。所以現階段調降對中懲罰性關稅成為拜登打壓通膨的必然政策,而調降關稅後,中美貿易量增加。

 

貿易是必須仰賴海運,貨櫃三雄2022年獲利鐵定比2021年更高,碗型底股價走勢進二退一,需耐心等待,長榮站上季線還有二道大關卡,分別是半年線130元及頸線138.5元,這兩道關卡全部克服後,貨櫃三雄攻勢才有可能再起。

相對航空雙雄V型反轉,上檔壓力較輕,在台灣疫後解封後,華航、長榮航也將有想像天空。

 

另外,聯準會將從11月起減少購債,2022年6月QE完全退場,但何時升息對美股打壓甚大,也對復甦的美國經濟負面影響大,因此升息先按兵不動。

但市場心理將事先反應,此將對台股產生上檔壓抑,但金控股唯一受惠,因為升息使銀行利差擴大。因此,QE退場可能會引導利率上揚,反而有利金融業。

 

而2021年將封關做帳,18,034 點高點到底是強渡關山?或是,先蹲後跳?

其實大人不用猜測,小孩才做猜測?如果您是多頭的堅實信徙,那不妨留意拜登打壓通膨背後選股密碼:航運、金融業。

 

加上2021年台灣因轉單效應及晶片狂缺的漲價效應,台灣經濟成長耀眼,台股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幅成長,在高殖率支撐下,2022年將有利除息行情,而航運、金融股大多有高殖率支撐。

 

另外,外資連續2年累計賣超台股上兆元持股,當然有個檯面下的原因,就是外資認為兩岸風險升高是台股最大黑天鵝,因此逢高減碼,所以一旦中美關係能改善,兩岸風險獲得控制,未來若全球股市有一波修正,外資可能有認錯回補台股機會,值得進一步留意。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