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紅茶藝
楊惟婷
閩紅茶藝是技藝,也是情趣。簡介如下:
1、介紹茶具:
茶藝六件,隨手泡,茶六用、茶荷、茶船、紫砂壺、品茗杯、聞香杯。
2、嘉葉共賞(賞茶):
首先觀賞乾茶,以好茶餉客。
坦洋工夫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艷呈金黃色,葉底紅勻光滑。其中坦洋、壽寧、周寧山區所產工夫茶,香味醇厚,條索較為肥壯,東南臨海的霞浦一帶所產工夫茶色鮮亮,條形秀麗。茶藝師觀茶,意念把日月精華,天地靈氣皆聚於小小的茶荷之中。請大家觀賞茶的外形。
3、孟臣凈心(溫壺):
泡好一杯茶,要做到茶好、水好、火好、器好,叫做“四合其美”。明代制壺高手孟臣是著名的制壺大師,後人將上等的紫砂壺稱為孟臣壺,孟臣凈心,是先將紫砂壺燙熱。
4、高山流水(溫杯):
將溫壺之水倒入品茗杯溫杯。晶瑩的水線上下起伏,連貫不斷,為我們勾畫出一幅秀美的山水風景。
5、坦洋入宮(投茶):
將茶葉置於壺中。茶葉用量,視茶葉的緊密程度酌情放入紫砂壺中。
6、芳草回春(洗茶):
溫潤泡,它的目的在於潤澤香茗,使茶葉逐漸舒展,茶香呼之欲出。
7、分承香露(再次溫杯):
將溫潤泡的茶湯,倒入聞香杯中,分杯入杯。
8、懸壺高沖(正式沖泡):
好茶還需巧沖泡,這一泡為正泡,沖泡時要做到高沖低斟。懸壺高沖又稱鳳凰三點頭,表示主人向客人“三鞠躬”,以示對客人的禮貌和尊重。
9、春風拂面(抹茶):
沖泡中浮有茶沫,用壺蓋輕輕將浮起的茶沫抹去。
10、滌盡凡塵(用隨手泡水沖壺):
洗去壺身外的茶渣、茶沫。
11、內外養身:
將溫潤泡的茶湯澆於紫砂壺上,潤壺、養壺,使其內外加熱,溫度一 致,使壺內茶葉充分伸展,聚攏茶香。
12、若琛聽泉:
將溫杯之水倒入茶船水方之中,這段時間,也是為瞭讓茶壺中的茶葉充分伸展,充分浸泡。
13、遊山玩水:
端起茶壺,在茶船上逆時針方向蕩一圈,目的在於除去壺底附著的水滴。
14、關公巡城:
分茶入杯,將壺中茶湯均勻斟入聞香杯中,俗話說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情意,我們願將這份濃濃的情意,獻給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15、韓信點兵:
將壺中精華分承各杯中,使茶湯濃淡一致。
16、高屋建瓴:
將品茗杯反轉置於聞香杯上。
17、乾坤旋轉:
雙手旋轉聞香杯,先聞茶香。
18、鬥轉星移:
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旋轉倒入品茗杯中。
19、空谷幽蘭:
雙手擾杯,搓杯聞香,隨著杯內溫度的逐漸降低,杯底散發出不用的芬芳,有高溫香、中溫香、冷香,值得細細體會。
20、三龍護鼎:
請您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住杯底,呈三龍護鼎狀,手心旋轉至內側,表示對朋友的尊重。
21、鑒賞湯色:
欣賞茶湯顏色深淺變化。
22、敬奉香茗:
接下來為各位來賓敬茶。
23、共品佳茗:
品字三個口,一小口、一小品慢慢喝,用心體會茶的美。
第一口,輕輕一啜;第二口,往舌頂吸進;第三口,趁熱喝盡,慢慢品味。
正如范仲淹說:“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遇乘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