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的「養客」哲學

全聯的「養客」哲學

2home.co  楊惟雯

 

全聯2021年全年營業額超標達1590億創新高,目前全聯總店數達到1080家店,計畫2022年展店約40到50家,2022年有望挑戰全年1900億業績。

 

■全聯的「會員分群制度」

 

全聯最早是做婆婆媽媽生意,所以一向以「最多客戶的需求」做為產品定位的最高考量;但當展店已經破千,若只抓緊老顧客的市場,勢必無法繼續成長,唯有創造新的商品、新的附加價值,才能帶來新的客人!

 

全聯正開始透過「分眾化商品」,調整顧客的組成結構。由於全聯近年開始運作的「會員分群制度」,也就是依照消費金額將會員分為 R1到 R4四個層級。其中,消費金額高居前 25%級距的 R1會員,人數竟只占全聯整體會員數的 6%,他們的共通點是「年紀較輕、價格敏感度低、喜歡嘗鮮」,而這一群含金量最高的消費者,反而是全聯過去較陌生的一群人。

 

「生吐司」正是吸引這批新客人的試金石。他們沒想到的是,2020年 4月,大阪生吐司名店嵜本 SAKImoto Bakery 來台造成轟動,排隊動輒 1小時起跳。
而全聯乘勢搭上這波熱潮,免排隊、售價又只有嵜本的 4分之1,讓生吐司推出 2個月,就締造 2500萬元業績,銷量緊追在長賣多年的便宜白吐司之後。其中,又以 R1會員的購買比率最高!

 

其實全聯2016年起即布局麵包生意,包括與日本技術合作、買下白木屋廠房、與阪急合資子公司等。

2020年8月6日,全聯更宣布與「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合作,推出5款聯名麵包。這是繼5月大賣的「生吐司」之後,全聯推出的第二支高單價麵包商品,平均價格約比其他麵包貴上一倍。

 

儘管全聯承認,麵包至今仍未獲利,但一來它保鮮期短,可提升消費者到店頻率;二來加入麵包,形同讓婆媽們一次購足早、中、晚餐所需,因此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仍堅持繼續投資。如今,全台逾 600間門市販售現烤麵包,未來所有門市都要導入。

 

■全聯堅持做最難賺的生鮮生意

 

全聯早期是定位是平民超市,過去主要客群以家庭主婦為大宗,隨著商品越來越多元豐富、增設座位區、推出平價現煮咖啡等,有效帶進過往較難接觸的年輕客群後,全聯下一步就是讓新一代消費者習慣在全聯買菜。

因而,全聯逐漸在生鮮版圖築起高競爭門檻,著眼的是越來越多新一代消費族群正從傳統市場轉移,到連鎖賣場甚至網購。

 

另外,全聯做生鮮,儘管已經虧了10年,尤其是兩大產品冷藏牛肉、鮭魚長期賠錢,因為平進平出,10塊錢進、就10塊錢出,但就是為了要讓顧客因這些主力項目來全聯,養出生鮮的客群。

 

全聯曾耗時長達 13年經營有機和產銷生鮮蔬菜,目前耕作面積超過 500甲、契作農民超過 2000位、年供應量超過 1.2萬噸,販售商品數量加總占全部品項的一半,預計今年契作面積可達約 900甲、生產噸數超過 1.6萬噸。

 

同時,全聯在門市設立不同蔬果專區,分為有機認證、產銷履歷、慣行蔬菜、農家直採等 4大類,在規模經濟發酵下,消費者可相對平實價格買到平價有機與產銷履歷商品。而全聯業績也逐漸反映,生鮮銷售每年以 10-20% 速度成長,占營收比重即將突破 30%。

 

即便生鮮年年成長,但卻幾乎年年虧錢,全聯內部對生鮮的看法是「門檻很高!」,原因在於,僅僅是生鮮處理廠就耗費上百億元建置,而在貨源供應源頭上,必須在各產地不斷找尋符合生產條件的小農加入契作。

 

全聯對生鮮產品態度是要做到在產地完成抽檢的水平,也就是,委任外部供應商設立產銷履歷控管中心,讓所有蔬果直接進行田間管理和農藥殘留檢驗。

 

據了解,林敏雄抱持的信念是,全聯作為超市龍頭,必須接受大眾拿放大鏡檢視,消費者吃下去不好是要負責的,從來不要求生鮮要成為全聯的銷售金雞母。不過,即便生鮮獲利是最後才考慮的因素,卻也是全聯長遠發展戰略之一,理由是,年輕消費者到傳統市場採買的比例不高,反而轉向到超市採購逐漸形成趨勢。

 

除了在生鮮販售上逐漸築起門檻,搭近年興起的外送風潮,全聯也瞄準生鮮產品宅配,推出 PXGo! 小時達以及 Uber Eats 雙平台生鮮雜貨外送服務,主打線上售價和實體門市相同,1 月上線以來外送業績更逐月呈現雙位數成長。透過外送不加價的方式,讓消費者養成使用全聯外送的習慣,這是一個長遠策略考量。

 

可發現,一旦年輕消費者到超市採買生鮮的習慣被養成,全聯即築起高門檻,長遠目標是看齊日本超市業,生鮮占營收比重達 40%,逐漸拋開後面追兵。

 

■全聯搶攻烘焙市場!

 

目前全台烘焙商機,高達600億元,其中光是麵包及吐司,就占了250億元。
綜觀台灣各通路中,以便利商店來說,吐司約占15%、機製麵包占70%、蛋糕占15%;一般麵包店,吐司占9%,蛋糕較大宗占58%,現烤麵包33%;至於賣場量販店,吐司占20%、蛋糕占25%,現烤麵包占55%。

 

而全聯自有品牌「READ BREAD」的吐司及麵包,深受消費者好評,「READ BREAD」推出時即走平價風格,商品定價多落在20元至30元之間。但光是白吐司,一年就可賣出1.5億元業績!

全聯「READ BREAD」自2017年起推出,截至去年,已創造10億元業績,並以「黃金三隻腳」-吐司、機製麵包及阪急麵包,站穩烘焙市場。

 

全聯現有的吐司商品,約占22%,機製麵包類(包含「老鷹紅豆」銅鑼燒)占21%,「We Sweet」蛋糕占57%;假如只算吐司跟機製麵包,吐司占比達51%,機製麵包則為49%。

現烤麵包方面,目前超過600家分店皆有販售,預計今年底將全店導入,因此,推估明年機製麵包與吐司各占25%,現烤麵包占比則可達到50%。

 

目前,導入現烤麵包後,對整體麵包銷量帶來很大幫助,吐司與機製麵包成長10%至15%,代表著麵包種類愈多愈齊全,銷量就愈好。
而與吳寶春合作,不僅可補強機製麵包,也有「指名購買」效益,預估機製麵包與吐司的銷量,將突破20%。

 

近期也攜手世界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推出5款麵包,搶攻烘焙市場,且預計現烤麵包占比,未來可望達到50%。此舉正是全聯企圖拉高商品客單價,從過去的20元至30元拉高至50元以上,價格翻倍效益明顯,且透過品牌合作,已是零售通路普遍策略轉型方式,為相輔相成的效果。

 

而且,全聯更想透過與知名品牌聯名,脫離便宜大碗的形象,這對台灣麵包專賣店的衝擊更大。

目前台灣自動化麵包大廠與街邊烘焙店,在整體市場的比重約為 4:6,但是這個板塊正在不斷挪移,特別是近10年,統一、全家、全聯等流通業者加入後,速度更快,身為台灣連鎖超市通路龍頭,全聯一個調整顧客結構的「高價麵包」策略,再次攪亂了烘焙業的一池春水。未來能存活的烘焙店大概就兩種:歷史悠久的百年老店,或是特色鮮明的得獎店。

 

■全聯拚商品「伴買」策略

 

不只麵包,全聯咖啡也將擴及全門店;全聯也於全門店導入現烤麵包及咖啡;烘焙類商品,透過聯名等策略,加強宣傳;咖啡市場則有「PX GO」提供寄杯服務,可帶動目前設有咖啡機台的門市業績成長。

 

全聯認為,民眾在購物時,不見得只會針對單一商品購買,還是會有隨機性、消費衝動的慾望,為了刺激這一部分,全聯的咖啡、吐司麵包等一直都有「伴買」效果,因此咖啡、麵包「伴買」可讓商品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